- 相關推薦
淺談新課標下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雙重角色論文
【摘要】:課堂教學過程實際是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教師的教授過程合二為一的過程。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擔當著導演角色指揮學生;在教師的教授過程中,教師擔當著演員的角色,自己親自上陣表演。所以教師的角色是一個雙重角色。那么,教師怎樣才能擔當好導演和演員的雙重角色呢?本文主要從兩大方面著手,談談怎樣當好這兩個角色。
【關鍵詞】:淺談,課堂教學,教師,導演,演員
教師是學校課程實施的主體,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國新課改提出的新課程理念對教師的思想觀念和教學實踐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沖擊,教師的教學行為必須隨之調整,教師的角色也需要重新定位。筆者認為教師既要當好導演角色,也要當好演員角色,靈活地駕馭課堂,切實做好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下面主要從當好導演和演員兩方面來淺析一下,與各位同仁分享。
一、教師的導演角色
(一)發揮課堂上的指導作用
教師要有建構主義的眼光,熟知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在社會生活影響下的變化與要求。并根據社會對課程內容變革的要求改革教學方式,以全新的方式組織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導演的角色作用。首先教師是一個設計師,對于分組學習,學生自由組合不利于針對學情的搭配。教師必須先進行設計。給以指導,確定組長,然后培訓組長,然后教師和組長共同分選組員,達到分組的最佳搭配。對于分組活動要引指導、調控、評價。這些就好比導演拍戲。先干什么,后干什么,為什么這樣做。還有下節課要做什么。教師先給學生明確任務,指導其學會據自己的情況,完成預習,從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一定學習策略并發展元認知能力。因為現代社會是一個學習化社會、個人終身教育的社會。“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二)發揮課堂上的引導作用
教師為教好自己所教學科必須掌握學情,只有掌握學情才能有的放矢。就像導演必須了解你手下的演員素質和功底一樣。首先對學習的內容,學生基礎怎樣,如何引導?自己采取怎樣的做法才能有效?例如“羅斯福新政的背景”這一問題的設計,在了解學情的情況下,可以肢解成小問題,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以減輕學生的思維壓力,然后再引導學生用同樣方法分析其它問題,從而培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課堂學習的變通,增強課堂活力,從而切實組織學生演好課堂這部戲。
(三)發揮課堂上的輔導作用
對于一節課快結束的時候,師生共同回顧課堂內容,進行反饋。此時,凡是認真思考的學生都特別注意問題的整合。而此時,也是學生認識升華,發現問題,教師及時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所以,此時教師的隨堂輔導,趁熱打鐵,可以事半功倍。 抓住最佳時機的輔導,就等于抓住了整節課,何樂而不為呢?
二、教師的演員角色
(一)演好情境導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營造愉悅輕松的學習情境。情境導入就是營造愉悅輕松的學習情境手段之一,導入的成敗有時成為一節課成敗的關鍵。優秀的教師都注意花功夫在課堂導入上。好的導入,讓教師借助課堂這一舞臺,適時營造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講服飾的變化,可以讓學生欣賞課件上的錄像,親眼目睹這一變化,從而激起學生的興趣與學習欲望。帶著好奇,討論服飾變化的表現,背景,帶來的影響,折射出的歷史內涵。此舉不僅讓人耳目一新,而且能刺激學生的學習感官,使其在良好的感覺中,在強烈的求知欲中,不知不覺地完成課堂學習任務,仍回味無窮。
(二)發揮語言魅力
以“舌耕為業”教師必須具有豐富形象的語言,它是課堂教學的魅力之源。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學生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果。”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能講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能將其教學的歷史內容準確、形象、靈活地表達出來,能把某一歷史事件繪聲繪色地講述,能通過語言描述把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現到學生面前,讓學生通過聽覺看到活生生的歷史人物,能正確區分一些詞語的內涵,給學生以明確的信息。語言表述要重點突出,同時語速要適中,抑揚頓挫,起伏停頓、輕重緩急,也要恰如其分。通過得體適中的語言表達,聲情并茂的朗誦,給學生以語言熏陶,從而達到課堂教學中的語言效果。
(三)善用體態語言
教師體態語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為教學的組織和知識的傳播所使用的一系列包括眼神、面部表情、手勢、身姿、服飾和空間語言等等。有科學家經過測試說:“人的記憶,80%是靠視覺來確立的。”可見體態語的使用是多么重要。所以教師在講課時為增強視覺效果,運用有聲語言的同時,常伴隨著相應的體態語,借以增強直觀性,加強表達的效果,加深學生的印象,或者彌補口頭語言的某些不足,甚至教師得體的服飾之美同時能給學生以美的熏陶與享受。記得在高一的時候,年輕的女老師,給我們以終身難忘的印象。她長得不是非常美,但我們每每上她的課,紀律特好,大家特喜歡上她的課。她穿著的服飾落落大方并且透著一種讓人心怡的美。漂亮而不奇異,明快而不妖艷,典雅而不華貴。她給我們的是鼓勵的目光,善于與學生頻頻進行眼神交流的教師,可以獲得“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教學效果。她講課帶著一種學生喜歡的微笑,現在想起來還歷歷在目。由于體態語自身的獨特性和其運用的獨特性,我們應更好地發揮這一作用。它的運用在課堂教學中實在是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教師也要注意角色與體態語應達到和諧統一。
歷史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勇于探索,保證課堂教學的效果,在新的形勢下只有對教師的角色做出全新的調整,把握和定位好教師的角色,才能讓學生學到知識,才能真正實現培養目標,才能真正讓新課程在我們的歷史教學中煥發出她迷人的風采。
參考文獻:
[1]加涅.學習的條件和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王寅.語義理論與語言文化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淺談新課標下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雙重角色論文】相關文章:
新課標下教師的角色的論文04-27
新課標中教師角色的定位與思考04-26
淺談新課程下教師角色的定位04-28
課堂教學中教師角色的定位04-30
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師的角色轉變論文05-01
創新教育下教師角色轉換之淺談04-28
淺談短跑中的直腿下扒技術論文05-02
自主學習課堂中的教師角色論文05-01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 論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