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建好校園網,實現個性化教學論文
【摘要】個性化教學是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但個性化教學必須植根在資訊科技非常發達的信息化社會,植根在人們有很強的現代教育思想、觀念、意識理論上。實現個性化教學,校園網是前提。
【關鍵詞】個性化教學 素質教育 校園網
稍微懂得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最早的教學是個體教學(一對一教學),所以能受教育的只是極少數貴族,后來逐漸演變為班級教學(一對多,也就是一個教師對一群學生)。正是由于有了班級教學,才大大加速了人類的文明進程。但是進入了信息化社會,我們發現:班級教學雖不象盧梭所說:是學生心靈的屠宰場①,可它那一刀切的模式讓越來越多有獨立思考能力有創新精神的學生難以忍受,也越來越不適應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信息化社會。與之相隨的“應試教育”因此聲名狼籍,一直靠“應試教育”為生的題海、題庫亦“反戈一擊”貼上了“素質教育”的標簽,但放眼我們的國土,有多少學校所進行的教育是真正的“素質教育”?絕大多數學校依然是不折不扣的“應試教育”,只不過名字改成了“素質教育”。清末督軍譚延闓“捅兩片瓦,以示革命必須破壞”我們是作為笑話講給學生聽的。而今天“應試教育”則連“捅兩片瓦”也省了,干脆貼上“素質教育”的標簽,幽默的程度一點也不亞于譚督軍。但我們再也笑不出來,因為主角是我們自己。
人們并不是有意和“素質教育”開玩笑,而是不知道怎樣才能實現“素質教育”。因為班級教學的模式是為“應試教育”度身定做的,而“素質教育”的模式是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
顧名思義,個性化教學就是尊重學生個性的教學,我們的教學必須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興趣、特長、需要進行施教,亦即學生需要什么我們便需授予什么,學生完全是一種自主性的學習。傳統的教育有這么一句話: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事實上師生之間的差別僅是水多水少的問題,而且學生的那一杯水必須在教師桶里取。所以教師只需把把自己的桶做大、裝多多的水,并能把學生的杯灌滿,便是一個優秀的教師。問題是如果學生的杯子不想裝老師桶里的水,而是想裝江里的水、海里的水,因為對學生個人來說裝江里的水、海里的水對他更重要,而老師桶里的水并不是他需要的,就象商店里琳瑯滿目的商品并不一定是我們需要的一樣。商店遇到這樣的顧客肯定是:你到別的商店看看。而我們老師遇到這樣的學生是否也能這樣說:“去別的學!蹦?
因此,班級教學轉變為個性化教學,完全是一場教學模式轉變的革命。
事實上個性化教學,也不是今天的新名詞。十八世紀法國啟蒙主義思想家盧梭在他的教育論著《愛彌爾》中就充滿了個性化教學思想。囿于當時的科學技術,人們并沒有把他的個性化教學觀當真。
個性化教學更象高科技產品,并非技術含量越高越有生命力,它必須能轉化成商品。盧梭的個性化教學思想,盡管至今仍閃爍著智慧的火花,但在當時人們并不敢認同。正如《唐詰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所說:兩種愿望一樣癡愚:一種是讓過去回到現在;一種是讓未來馬上在目前實現。盧梭的個性化教育思想便屬后一種。
致力于個性化教學者便仿佛走進了長長的隧道。
但Internet的出現,就象隧道盡頭的亮光,為個性化教學成為現實帶來了希望。
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在他的論著《基于Internet 的教育網絡與21世紀的教育革新》有這么一段描述:基于Internet的教育網絡中的教育體制不受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通過計算機網絡可擴展至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甚至是全世界,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放大學;在這種教育體制下,工作與學習完全溶為一體,上班工作、下班學習的界限被打破,每個人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通過網絡自由地學習、工作或娛樂,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和畢生都可以享用的終身教育;在這種教育體制下,每一個人,不管貧富貴賤都有可能得到每個學科第一流老師的指導,都可以向世界上最權威的專家請教,都可以借閱世界上最著名圖書館(例如美國國會圖書館或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的藏書甚至拷貝下來,都可以從世界上的任何角落獲取到最新的信息各資料……
在基于Internet的教育網絡環境下,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主動性、積極性,既可以進行個別化教學,又可以進行協作型教學(通過各種協作式教學策略的運用而實現),還可以將“個別化”與“協作型”二者結合起來,所以是一種全新的網絡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完全按照個人的需要進行,不論是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甚至指導教師都可以按照學習者自己的意愿或需要進行選擇。學習者可以在家或是在辦公室學習(通過計算機終端),也可以在旅途中學習(通過便攜式多功能微機)!
由于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能為學習者提供圖文音像并茂的、豐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機界面,能為學習者提供符合人類聯想思維與聯想記憶特點的、按超文本結構組織的大規模知識庫與信息庫,因而很易于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舉興趣,并為學習者實現探索式、發現式學習創造條件。從而有可能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真正達到讓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實現自己獲取知識自我更新甚至創造新知識的理想目標。
今天作為Internet子網的校園網熱一浪接一浪,作為致力于個性化教學者本應感到欣慰,但這又容易使人們回憶起“大躍進”那一段“發高燒”的日子。不少學校建設校園網、初衷并不是為了實現個性化教學,在他們的觀念里恐怕還沒有“個性化教學”這個名詞,他們建設校園網倒是和阿Q對革命的“神往”相似: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并不很清楚校園網是用來干什么的。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大部分設備閑置,大量資金、物力、人力浪費;蛘呤峭顿Y不到位,類似于“爛尾樓”。
這是在原有的教育模式不變的情況下建設校園網必須負出的代價。建校園網并沒有錯,錯就錯在:總想以新的技術延續舊的模式。
素質教育之所以雷聲大雨點小,原因是它生長在班級教學的土壤上,所謂“枳生在淮南而為枳,生在淮北而為橘”。
我們前面說過:個性化教學是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但個性化教學必須植根在資訊科技非常
發達的信息社會,植根在人們有很強的現代教育思想、觀念、意識理論上。一些學校建校園網之所以失敗、原因是校領導本身并沒有現代化的教學觀念,當然老師們也沒有。建網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實現符合社會進程的個性化教學,而是要延續他們駕輕就熟的傳統教學。結果當然如人們所發現的:投資大、建效少。
北大教授辜鴻銘曾講過一段名言:我頭上的辨子一把剪刀就可以剪掉,你們思想深處的辨子是否可以用一把剪刀剪掉呢?
實現個性化教學,校園網是一個前提,但最多是一個潛在的前提。建一個名符其實的校園網確實要花不少錢,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有充足的資金,長則一年、短則半載便可投入使用。但在校園網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教學則是“路漫漫其修遠兮”了。
一、首先每個教師都應意識到:教師教學的重點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亦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建設校園網便是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評價已不是記憶多少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信息獲取、信息分析與信息加工的能力”。正如比爾?蓋茨所說:“你孩子的世界不會與從前一樣,他們的未來依賴于他們一生中掌握新概念,作出新選擇,不斷學習不斷適應的能力。在這種全新的社會環境中,人的智能和知識將作為社會的主要資本不斷代替機器和廠房。這個新時代充滿殘酷的替代選擇:對于那些擁有信息時代學習與創新能力的人來說,新時代是一個充滿機遇和希望的世界;而對于那些缺乏這些能力的人來說,當舊工作消失,舊體制崩潰時,他們將面臨失業,貧窮、絕望的悲慘前景。
二、教師從“知識傳授者和專家”逐漸變為“協作人員,幫助者,有時是學習者”,同時學生的角色已不在是“聽從者和學習者”而是“協作人員,有時是專家”。
總之只要人們以一種“更加開放、更加自信的心態來理解和迎接校園網乃至國際互聯網發展中的文化內涵和文化挑戰”,個性化教學就能在校園網上實現。
[參考文獻]
1、盧梭《愛彌爾》
2、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網絡與21世紀的教育革新》
3、《中國電腦教育報》作者不詳
4、桑新民《中小學校園網絡建設的意義、功能與效益初探》
【建好校園網,實現個性化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建好、用好校園網,發展計算機輔助教學04-30
個性化教學讓孩子真正成長教學論文05-02
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思考論文05-02
基于校園網實現語音數字化教學的設計模式04-30
英語教學游戲的技術實現論文05-01
校園網網絡性能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04-29
個性化大地測量報表服務的實現05-03
校園網絡安全論文04-28
淺議初中教師與個性化的教學的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