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當前研究生培養制度不完善 改革政策不可貿然突進
研究生教育投入以何為憑
財政部、教育部日前制訂《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管理暫行辦法》,每年獎勵4.5萬名在讀研究生。這是研究生教育投入體制機制的重要改革舉措。這引發我們思考,研究生教育發展趨向如何?投入體制機制如何與之相配,更好地促進其發展?本版編發相關研究文章,愿對讀者有所啟發。——編者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提升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在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和創新型國家進程中肩負著其他任何階段教育都不能替代也無法替代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國1978年恢復研究生教育,1981年實施學位制度。經過30多年的改革與發展,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實現了歷史性跨越,我國邁入研究生教育大國行列。研究生培養質量不斷提高,特別是從2006年開始,推進了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試點,建立了以科學研究為主導的導師責任制和導師項目資助制,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與此同時,調整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類型結構,加快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加大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與研究生教育發展的要求相比,我國研究生教育投入體制機制還不甚完善。相關制度建設的關鍵問題有,研究生教育財政支撐體系應該具有怎樣的特點?如何判斷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當前形勢與改革走向?如何貫徹立足現實、放眼長遠的原則以確定此次改革的近期和中長期的政策目標?
全球視野下研究生教育的特點
全球視野看,研究生教育具有不同于本科教育的特點,其主要體現為:
普遍采用彈性學制 當前,發達國家研究生學制改革的共同趨勢之一就是采用彈性時間制,研究生可以根據需要和課題難易程度確定學習年限。學制彈性化與學分制的普遍采用是密切相關的,如美國實行了完全的學分制,歐洲各國采用歐洲學分轉換體系(ECTS),該體系對研究生學位類型多樣性及學制彈性化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發達 在發達國家研究生教育中,非全日制學生所占的比例很高。根據鐘尚科、王桂林等人的研究,美國1996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占到研究生總數的42.7%,2001年增加到近57%;英國1991年為61.3%,2002年上升到68.3%。國際上非全日制研究生占研究生總量的比例一般在20%至50%之間。
實施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 根據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分析課題組的研究,在比較完善和成熟的學位制度中,專業學位的種類十分豐富,以適應各個行業對應用性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專業學位比例適當,達到招收研究生總量的50%左右,有的國家甚至更高。
學科結構在博士和碩士兩個層次上有明顯差異 根據喬東、王孫禺的研究,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博士和碩士學位兩個層次中的學科布局、培養類型等方面有顯著差異。比如,1971年至1994年,美國博士教育中各學科類所占比例相對平衡,而在碩士學位層次則存在顯著的偏態分布,技術、職業類所占比例超過60%;自然科學在碩士層次所占比例是最小的,而在博士層次僅次于技術、職業類,超過22%。博士層次中計算機科學、工程所占比例最小,而在碩士學位層次中則位居第三。1969年至1998年,日本博士層次醫學類所占比例始終最高,維持在22.47%至43.08%之間,而碩士層次則是工學類所占比例最高,維持在35.28%至46.09%之間,醫學類位居第七,只維持在3.03%至4.40%之間。
研究生教育發展形勢和改革走向
在我國,研究生教育屬于國民教育序列中的高等教育,分為兩個層次,即碩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根據《中國教育統計年鑒》的相關數據,從1991年開始,研究生招生人數快速增長,2009年全國在校研究生已達140.49萬人,其中博士生24.63萬人、碩士生115.86萬人。
盡管我國的研究生教育規模在過去10年間有了快速增長,但是在高等教育規模大幅擴張的背景下,研究生教育的相對規模并不大,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另外,與國際比較,在研究生教育層次結構中,我國碩士層次教育所占比例較低。2006年授予學位的本碩比為5.9∶1、碩博比為8.2∶1。而根據許為民等人的研究,發達國家授予學位的碩博比一般在10∶1以上,美、英本碩比分別為2.8∶1和1.9∶1。可見,我國的碩士研究生教育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要保持碩士研究生教育適度發展,有重點地擴大碩士研究生培養規模,而博士研究生規模增長應滯后于碩士研究生規模增長。
當前研究生培養制度的主要問題在三個方面:學制制度、類型與層次結構的頂端設計以及各學科之間的培養人才布局。
處于轉型期的學制制度 2009年,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決定開始擴大招收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碩士,規定其學習年限一般為2年。實踐中,各高校大多規定其學習年限為2年至3年。此外,博士研究生學制還包括以下幾類:本科直博生,學習年限一般為5年;碩博連讀生,基本學習年限為5年(2+3、3+2或1+4);本碩博連讀生,學制一般為8年至9年。
因此,在學制問題上,統一學制的政策要求和既成事實的靈活學制之間存在沖突。
處于轉型期的類型與層次結構 目前,我國研究生種類比較復雜,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大致存在以下類型:
按是否是學歷教育,分為單證研究生和雙證研究生:前者只有學位證,沒有畢業證,不屬于學歷教育;后者既有學位證,又有畢業證,屬于學歷教育。
按學習經費渠道不同,分為國家計劃內(定向、非定向)研究生和計劃外(委托培養、自籌經費)研究生。
按學位類型的不同,分為學術型研究生和專業型研究生。
按學習方式的不同,分為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職非全日制研究生:前者是脫產全天候學習,后者是邊工作邊學習,平時晚上、周末或節假日上課。
轉型期人才培養的學科布局調整 2011年最新頒布的《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在原有的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和管理學12個學科門類基礎上,增加了藝術學。同時,該目錄列明了39個專業學位,均可授予碩士專業學位,其中有5個可授予博士專業學位,包括獸醫、臨床醫學、口腔醫學、教育和工程。
1999年至2009年間,哲學、歷史學、農學博士和碩士所占比例稍有下降;自2001年設立以來,軍事學發展比較平穩。變化較大的是經濟學、工學、理學,其次是法學、文學、教育學和管理學。管理類學科2001年從經濟學中分化出來后,經濟學科所占比例呈減少趨勢(對碩士來說,減少幅度更大);工學所占比例減少最快,理學次之。法學、教育學、文學和管理學所占比例有變化,但是碩士、博士有差異:法學所占比例,博士增加比較大,而碩士稍有減少;教育學和文學所占比例,博士的增加幅度沒有碩士大;管理學所占比例,博士呈增長趨勢,而碩士則有大幅下降。
因此,投入體制機制的改革與完善,必須適應學制制度的完善與改革,有助于理順層次和類型結構,促進培養人才的學科布局的調整。
我國研究生教育投入體制機制改革的主要原則
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投入體制機制,促進我國研究生教育穩定、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應遵循如下原則:
加大投入原則 通過建立健全成本分擔機制、完善學生資助體系和增加財政撥款措施,加大對研究生教育的經費投入總量。
總體設計原則 財政撥款、學費和資助體系三項制度設計綜合考慮。
改革驅動原則 配合乃至推動研究生教育的學制與類型、層次制度的改革,促進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提高。配合學制制度轉型,有助于理順層次和類型結構,促進學科結構與人才培養的學科布局的調整。
分類支持原則 按照“不同的研究生、不同的體制”的做法進行頂端設計,即對于專業型研究生和學術型研究生在收費、撥款以及資助等方面準備兩套不同的制度設計,在學術型研究生中突出考慮對博士研究生的財政支持。
科教結合原則 研究生在學期間參加科學研究是保障培養質量、提高其研究能力的最重要途徑,這應該作為研究生的“義務”。在投入機制設計上,構建并實施與此原則相結合的以科學研究為主導的資助制度,將科學研究與研究生培養緊密結合。
分步實施原則 當前我國研究生培養制度本身不完善,在學制、類型與層次結構、學科布局等方面都存在問題,而這些方面的改革需要時日。因此,加大總體投入的原則應該明確在先,而具體政策應該分步實施,不可貿然突進。
(中國大學網考研 salifelink.com)【當前研究生培養制度不完善 改革政策不可貿然突進】相關文章:
改革研究生培養機制05-01
機制制度不完善04-30
對當前我國高校研究生科研能力培養的思考04-29
貿然04-29
淺析當前高校考試制度改革04-29
國企制度改革有了新政策04-27
當前中國工業的改革與發展04-30
教育部完善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