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游褒禪山記》教案(教師中心稿)
課文說明]
好文章,特別是古文,如牛肉干,越嚼越有味,越嚼越能感受它的精思細理,這篇課文就是如此。
我初次閱讀并未感覺有什么特別之處,無非講了“志”“力”“物”的辨證關系——這個學生一讀就能理解。可在我看了有關評論之后又讀,發現好文章就是好文章,他之所以能流傳后世,定有它特別高妙之處,這篇文章區區幾百字通過對一次游玩的簡單記述就為我們深刻透辟的闡述了怎樣成大事以及以怎樣的態度做學問的問題,前后呼應,詳略得當,記敘與議論完美結合,無一句無著落,沒有旁逸之枝,思維嚴密、清晰(無怪乎作者是政治改革家,純文學家思維一般沒有這樣嚴密清晰,很多時候混沌一片),如果也能讓學生領略到這一點,可以激發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 ,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晚號半山。神宗時,曾推行變法,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我執政一日,新法便推行一日”。后因保守派反對失敗后,退居江寧,封舒國公,旋改封荊,也稱荊公,卒謚文。其散文雄建峭拔,被推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作品今存《王臨川集》等》。
[關于文體]
記是一種文體,可說明、議論、描寫、敘述。 游褒禪山記:是游褒禪山后所記,所以它是一篇游記。(題目中有“記”不見的就是游記。)
[個性教案]
《游褒禪山記》教案
一、導語 :
以前我們寫游記主要寫哪些內容?
學生答:旅游的時間地點和誰一起去,然后寫所見,抒發對大自然的熱愛或者抒發對古代文明遺跡的贊美,對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贊頌以及由此引發的作為炎黃子孫的民族自豪感等等,可這篇游記卻不是如此,它通過作者的親身游歷探險,發幽微之思,闡發深邃的哲理,那么作者為我們闡發了那些哲理呢?他的觀點給我們那些思考呢?好,下面我們就一起學習這篇文章。(板書課題,然后通讀全文)
二、簡介作者并解題
記是一種文體,可說明、議論、描寫、敘述。 游褒禪山記:是游褒禪山后所記,所以它是一篇游記。 作者要游歷褒禪山,作者是怎樣介紹褒禪山的?好,我們先看第一段。
三、研讀第一、二段(一)
1、指名朗讀、口譯。如有疑難則請其他同學回答或由教師點撥。
重點掌握以下詞、句:
一詞多義:
A.“卒”:①死。“卒葬之”。②終于。“卒相與歡”。(《廉頗商相如列傳》)③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戰》)
B“文”:①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滅。”②文字。“獨其為文”。、③華美、有彩飾。“舍其文軒”。(《公輸》)
C.“道”:①道路。“有碑仆道”。②說、講。“何可勝道也哉”。③道理。“傳道受業”(《師說》)④正確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D.“極”:①盡,-盡情享受。“極夫游之樂”。②至多,最多。“亦極七八萬耳”。(《赤壁之戰》)
詞性活用:
A.“舍”:筑舍定居。名詞活用為動詞。“始舍于其址”。
B.“名”:①命名,稱呼。名詞活用為動詞。“名之曰褒禪”。②說清楚,說明白。名詞活用為動詞。“而莫能名者”。
C.“窮”:窮盡,走到頭。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好游者亦不能窮也”。
“……者……也”表示判斷的兩種形式:
①表示單純的判斷,“者”前是主語,“者”后是謂語。如“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家也”。“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②表示因果關系的復合判斷,“者”在②這里除了表示停頓語氣外,還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這些詞語的掌握揉進翻譯通課文時。
2、然后試以華山洞作為參照物,根據文中的方位,畫出虛擬示意圖。
(提示:禪院在距華山洞五里的西面,因為華山洞“距其院東五里”;仆碑在華山洞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為仆碑是作者從禪院東去華山洞的路上看見的;前洞就是華山洞,前洞的“前’是相對于后洞的“后”而言的;后洞在華山洞北面五六里的地方,因為華山洞在“華山之陽”,“由山以上”則是北面了。)
【《游褒禪山記》教案(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游褒禪山記》教案01-23
《游褒禪山記》教案04-25
游褒禪山記教案03-12
《游褒禪山記》教案范文02-26
游褒禪山記教案(轉載)04-25
《游褒禪山記》最新教案08-25
《游褒禪山記》導學案04-30
高考語文游褒禪山記04-30
《游褒禪山記》教學反思12-22
游褒禪山記講學案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