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教案1
設計說明
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特點進行了如下設計:
1、從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出發(fā),突出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有效的學習就是激勵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使學生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主動地研究和學習,并因地制宜地從現(xiàn)實生活中提取素材,將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讓學生親身感受到身邊的數(shù)學,使數(shù)學成為學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2、情境教學貫穿全課始終。
本節(jié)課的教學根據(jù)《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精心設計教學情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數(shù)學問題。本節(jié)課以情境教學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地串聯(lián)了起來,盡可能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教學過程緊扣教材,層層遞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能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適時地進行引導,使整節(jié)課能夠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小星星圖片或其他圖片若干
教學過程
引入
課件出示情境圖:三個同學在開心地折小星星,佳佳折了5個,浩浩折了6個,小芳折了7個。他們一共折了多少個小星星?
(1)看到這幅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出示問題:怎么列式計算?
設計意圖:以舊引新,通過創(chuàng)設與教材相同的學習情境,不僅復習了連加的實際問題,鞏固了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加深了對連加算理的運用,還自然地引入新知的學習,從而形成對比,為學習同數(shù)連加作鋪墊。
合作探究
1、教學教材77頁例4,在具體情境中認識同數(shù)連加問題。
(1)師:過了幾天后,他們三人又在一起折小星星了。
課件出示情境圖:佳佳折了6個,浩浩折了6個,小芳折了6個。
、倌阒懒耸裁?還可以怎么說?
生1:佳佳折了6個,浩浩折了6個,小芳也折了6個。
生2:3個人都折了6個,3個人折的一樣多。
師小結:有3個人,每個人折了6個小星星。
、谀阆虢鉀Q什么問題?
課件出示:他們一共折了多少個小星星?
、墼趺戳惺接嬎悖
預設
生1:6+6=12(個) 12+6=18(個)
生2:6+6+6=18(個)
師:第一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的算式相同,那么第二個算式你是怎么算的?(出示課堂活動卡)
師:這3個6分別表示什么意思?在圖上把它們圈起來。
(2)結合圖示完成表格。
、俪鍪1個圈,提問:這個圈表示什么?(表示1個6)
、诔鍪2個圈,提問:這2個圈表示什么?(表示2個6,2個6就是12)
③出示3個圈,提問:這3個圈表示什么?(表示3個6,3個6就是18)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完成表格:
人數(shù)
1
2
3
數(shù)
6
12
18
、茏x表格。
師:表格中的6,12,18分別表示什么?
生:表示1個6是6,2個6是12,3個6是18。
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教案2
一、激活經(jīng)驗,感知策略
1.猜一猜:老師的年齡加上9的和再除以4,恰巧是10歲。老師今年是多少歲?
2.談話:這是老師每天上學從家到學校的路線,你能說說老師每天放學從學校回家的路線嗎?(多媒體呈現(xiàn):老師家→向東50米到蒼梧綠園→向北200米到教育局→向西150米到學校)
3.揭題:
剛才,我們算出了劉老師的年齡,研究了劉老師返回的路線。大家有沒有感覺到,解決這兩個問題時都分別使用了一些方法,這些方法之間有沒有什么相同之處呢?(板書:倒過來推想)
這種“從結果出發(fā),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數(shù)學學習中經(jīng)常使用,是一種重要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不信,咱們繼續(xù)看——
設計意圖:學生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是以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調動原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嘗試解決新問題的過程。因此,通過“猜年齡”和“返回路線”兩個已有經(jīng)驗的喚醒,為倒推策略的探索提供了清晰地新舊知識間的“固著點”,促進新認知的高效建構。
二、初步體驗,建立模型
1.出示例l
師:這兒有兩杯果汁,從圖中你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一共有400毫升。
生:甲杯果汁比乙杯的多。
師:假如有兩人來喝這兩杯果汁,你覺得要怎樣做才公平一點呢?
生:把兩杯倒在一起,然后平均分。
生:甲杯倒給乙杯一點,使兩個杯子同樣多。
師:現(xiàn)在從甲杯倒人乙杯40毫升,甲乙兩杯的果汁數(shù)量各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生:甲杯減少了40毫升,乙杯增加了40毫升。
提出問題:要求原來兩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2.解決問題
填寫課本第88頁的表格。填完后說說你是怎么推算的。
甲杯/ml
乙杯/ml
現(xiàn)在
原來
結合回答演示:甲杯的果汁數(shù)就在現(xiàn)在200毫升的基礎上增加多少,乙呢?
交流:展示學生的表格,說一說想法?
追問:要求原來的情況,我們是從哪兒開始想起呢?原來的變化過程是甲杯倒人乙杯40毫升,倒推時是怎樣變化的?(強調:變化過程相反)
3.回顧反思
師:回想一下,剛才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了什么方法,我們先算的是什么?我們是從哪里開始倒推的呢?
小結:看來當我們知道現(xiàn)在的量,要求原來的量時(板書),我們就可以用倒推的方法來解決。(完成板書:原來: ←倒過來想一想 現(xiàn)在)
其實.用倒推的方法解決問題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jīng)接觸過,請看:填一填:
在解決這些問題時有什么小技巧嗎?先倒推哪一步?
小結:倒過來推想就要從現(xiàn)在的數(shù)據(jù)出發(fā),根據(jù)各自發(fā)生的變化往回推算出原來的數(shù)據(jù),也可以簡稱倒推的策略。(板書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倒推)
設計意圖:如何將作為思維結果的教學內容轉化為思維過程的材料?在例l的教學過程中,借助多媒體動態(tài)展示題中的信息和問題,;揭示了倒推問題的三要素:原來狀態(tài)、變化過程和結果,使學生感受到這類問題的結構特征,師生在互動對話中建構數(shù)學模型。接下來的“填一填”,再次讓學生體驗到倒推過程與變化過程的相反性,感悟倒推的順序,為例2多步倒推的探究過程做好了良好的心理定向和認知鋪墊。
三、自主探究,深化理解
1.探索例2
出示例2:小明原來有一些郵票,今年又收集了24張。送給小軍30張,還剩52張。小明原來有多少張郵票?
師:哪位同學來讀讀上面的信息?
師:這時候,老師看到的是一張張自信的面龐,還有的同學拿起了筆,沒有人懷疑同學們不會解答這樣的問題。不過劉老師關心的不是這個,而是——
多媒體呈現(xiàn):
、倌隳馨杨}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摘錄下來進行整理嗎?
、谀銣蕚溆檬裁床呗越鉀Q這個問題?在小組內交流想法,列式并解答。
2.整理信息,討論交流
①把摘錄的條件和問題完成在作業(yè)紙上。這個變化的過程是什么?
原有?張→又收集24張→送給小軍30張→還剩52張
原有?張←去掉24張←跟小軍要回30張←還剩52張
或符號表達:
學生說一說想法。
②師:要求小明原來有多少張郵票,整理好條件,你們是用什么策略想這個問題的昵?
可以怎樣列式的呢7
第一種:
52+30-24=58(張)
師:先倒推哪一步?再倒推到哪一步?倒推時的過程與原來的變化過程相反嗎?
第二種:
52+(30-24)=58(張)
師:原來這兩個變化的過程可以合二為一嗎?現(xiàn)在比原來少6張,現(xiàn)在有52張,把這少的6張補起來就可以得出原來的張數(shù)了,52加6的過程;是不是用的倒推法。我們把它變成了一步倒推的題目了。
、蹤z驗。
可以寫答了嗎?結果是否正確該如何驗證呢?
3.回顧反思,對比深化
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自主探索解決了這道問題。那么,解決這個問題,大家用的是什么策略?
師:你認為什么樣的情況適合用“倒推”的策略來解決問題呢?怎樣運用呢?
小結:如果某種數(shù)量經(jīng)過一系列變化后,已經(jīng)知道了現(xiàn)在的結果,要求原來的數(shù)量,就可以用倒推的策略。先從結果出發(fā),一步一步往前倒推,直至求出答案。在倒推的時候要注意變化順序。(板書:變化順序)
設計意圖:例2問題解決的過程,是一個學生主動探索,深化理解策略的過程。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因為思維的深度參與,必然決定了學生對獲得策略過程的經(jīng)歷是深刻的。教學中,讓學生在摘錄條件進行整理以及討論交流中,逐漸感悟在倒過去想的時候,不僅要逆著事情變化的順序進行,還要注意先把后發(fā)生的變化倒回去,再把先發(fā)生的變化倒回去,直至事情的原來情況。在匯報交流中,對兩種方法的比較,體會到倒推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策略,但卻是一種重要的思想方法。檢驗答案是否正確,再次讓學生體驗事情的變化是有順序的,從而感悟到有條理的思考是很重要的。
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列式解答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少幾的問題,并理解算理。
2、初步學會用數(shù)學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課件、珠子
教學過程:
。1)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
生:珠子。
師:這里有幾種顏色的珠子?
生:兩種,紅色和黃色
師:猜,哪種顏色的珠子多?
學生猜。
師: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到底是誰多?
生:數(shù)一數(shù)
生:擺一擺
師:怎么擺?
。ㄖ该菔荆巴瑯佣唷
二、探究新知
1、12個紅的,8個黃的
師:現(xiàn)在呢?(紅的多)
那紅色的比黃色的多幾個?
生:多4個
師:你怎么知道?
生:用一小棒分開(指名演示)
師:現(xiàn)在能一眼看出來紅色的比黃色的多幾個嗎?
生:能
師:怎么看出來的?生說
師:你看,這個時候紅色的`分成了幾部分?
哪兩部分?
。ê忘S色一樣多的這部分及多出來的這部分)
師:誰聽明白了?
生重復說
師:那你看,把這些一樣多的拿走,剩下來就是比黃色的多的幾個。
生2:也可以算一算12-8=4(老師板書算式)
通過剛才的擺一擺,我們知道了:從紅色珠子里拿走和黃色一樣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黃色多的部分,就可以用減法計算。
2、下面我們來擺一擺,小朋友袋子里的珠子,哪種顏色的多。
學生操作。
展示反饋:你哪種顏色的珠子多?多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哪種顏色的珠子少?少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3、比較
求……比……多幾與求……比……少幾有什么關系?(小組討論。)
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只是問的角度不同,意思一樣。因此都用相同的方法計算。
4、揭題
師:同學們真聰明!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新知識: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少幾的問題。板書課題: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少幾。
三、鞏固深化
1、松鼠弟弟說我有20個松果,松鼠哥哥說我有25個,松鼠哥哥的松果比弟弟多幾個呢?誰能把式子列一列。
25-20=5(個)
2、小女孩有34本連環(huán)畫,小男孩有30本,小男孩比小女孩少幾本?
34-30=4(本)
還可以提什么數(shù)學問題?
3、P74T1
4、這是一個班里4個小朋友的作業(yè)情況,從中你獲得了什么信息?
根據(jù)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你還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四、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在我們身邊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樣的例子?想一想,說一說。
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教案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jīng)歷綜合運用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2、能解決與圓的面積有關的簡單問題,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嘗試解釋所得結果和方案。
3、感受數(shù)學運算的合理性與結果應用的現(xiàn)實性,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課前準備:三塊不同規(guī)格的臺布圖片。
教學過程:
一、選臺布問題
。ㄒ唬﹩栴}情境
1、師生談話。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家餐桌是什么樣的,從而引出選臺布的問題。
師:同學們,餐桌是每個家庭都有的生活用品,誰來給大家說一說,你們家的餐桌是什么形狀的?
指名回答,給學生充分交流不同餐桌的機會。
師:老師的一個朋友剛買了一個圓形餐桌,桌面的直徑是120厘米。
板書:圓桌直徑120厘米。
師:他打算選一塊正方形的臺布。到商店一看,有三種不同規(guī)格的臺布可供選擇。
出示課本第96頁三塊臺布圖片。
師:選那塊更合適呢?這位朋友想請老師參謀一下。今天,我們一起來幫他解決“選臺布”的問題。
教師板書課題:選臺布。
2、讓學生觀察三塊臺布,了解三種臺布的數(shù)據(jù)信息。并理解“110cm×110cm”等規(guī)格的含義。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三塊臺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這三塊臺布的花邊不一樣,大小也不一樣。
師:你們知道臺布下面式子表示了什么嗎?
(二)解決問題
1、提出:“計算第一塊臺布和圓桌面的面積各是多少,比一比誰的面積大”的要求,給學生自己計算的時間,然后交流學生計算的結果。 師:同學們真聰明,根據(jù)這些式子就知道了臺布的邊長,F(xiàn)在,請同學們算一算圓桌面和邊長110cm臺布的面積,比一比,誰的面積大。
學生認真計算、比較,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來匯報一下你計算和比較的結果?
學生說,教師板書:
桌面面積:3.14×602=11304(平方厘米)
第一塊臺布面積:110×110=12100(平方厘米)
因為12100>11304,所以臺布的面積大。
2、提出:“選擇第一塊臺布是否合適?”的問題,給學生充分表達不同意見的機會,最后,形成共識:不合適。 師:通過計算,我們知道邊長110厘米的臺布的面積大于圓桌的面積。那么,選用這塊臺布是否合適呢?誰來說說你的想法?
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意見:
合適。因為,第一塊臺布的面積比圓桌面的面積大。
不合適。雖然第一塊臺布的面積大于圓桌面的面積,但是第一塊臺布的邊長只有110厘米,而圓桌的直徑是120厘米,這塊臺布不能蓋住圓桌面,所以不合適。
如果學生出現(xiàn)兩種意見,通過討論形成共識。
3、提出:第二塊、第三塊哪塊合適呢?為什么?鼓勵學生在小組內踴躍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師:看來判斷臺布是否合適,只比較面積的大小不行,還要看臺布的邊長和圓桌的直徑,F(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確定第一塊臺布不合適,那第二塊、第三塊哪塊合適呢?為什么?請同學們在小組里說一說自己的意見。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參與討論并進行指導。
師:同學們討論得很熱烈,誰來說一說你們小組的或你個人的意見?
學生可能會有不同意見:
第二塊比較合適。因為第二塊臺布的邊長與圓桌直徑相等,正好蓋住圓桌面;第三塊臺布的邊長比圓桌直徑大40厘米,有些浪費。
第二塊和第三塊臺布都合適。因為第二塊臺布的邊長與圓桌直徑相等,正好蓋住圓桌面;第三塊臺布的邊長大于圓桌直徑,一定能蓋住圓桌面。
第三塊臺布更合適些。因為第三塊臺布的邊長比圓桌面的直徑大一些,鋪在圓桌上面四周都能下垂一部分,這樣比較美觀,臺布不易被掀起。
師:我的意見是選擇第三塊臺布。因為臺布的'邊長比桌面的直徑大一些,臺布鋪上后,桌子的四周垂下來一部分,既美觀,又不容易被掀起來。
(三)嘗試練習
練一練第1題,引導學生先讀題,觀察圓桌圖,弄清題意和計算的思路,再獨立完成,最后交流計算的過程和結果。
師:我們幫助朋友解決了選臺布的問題,再來解決一個和臺布有關的問題。同學們看課本97頁,自己讀題并認真觀察圖。
學生讀題。
師:誰來說一說,要計算臺布的面積和花邊的長,必須要知道什么?
生:必須要知道臺布的直徑或半徑。
師:好,請同學們自己計算這塊臺布的周長和面積。
學生算完后交流。答案:
臺布直徑:1.6+0.2×2=2(米)
臺布面積:3.14×()2=3.14(平方米)
臺布周長:3.14×2=6.28(米)
二、設計包裝問題
1、提出設計包裝箱的問題。讓學生讀題,弄清題中的數(shù)據(jù)信息和設計要求。
師:剛才,我們解決了和圓桌臺布有關的問題,下面我們再來解決一個設計包裝箱的問題。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97頁,讀一讀題中文字,并觀察情景圖。
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
師:說一說你了解到那些數(shù)學信息?
學生可能回答:
這種鮮橙汁包裝罐底面的直徑是5厘米,高是13厘米。
要求設計一個長方體包裝箱,每箱裝24罐。
2、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包裝箱,并要求畫出包裝箱底面擺放飲料的示意圖。 師:剛才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設計包裝箱的有關信息和要求,下面就來請同學們自己設計一個長方體包裝箱,并在一張紙上畫出包裝箱底面擺放飲料筒的示意圖。
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3、交流學生的設計方案。要給學生充分展示不同方案的機會,說一說制定方案的過程,并把不同的方案示意圖展示出來。 師:誰來把你畫的圖讓大家欣賞一下?說一說飲料怎樣擺放?長方體包裝箱的長、寬、高各是多少?怎樣算出來?
在交流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不合常理,攜帶不夠方便、美觀的方案,要給學生指出,并與其他方案進行比較。
三、課堂練習
練一練第2題,讓學生認真讀題后自主解答。交流時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師:同學們真棒,設計出了好幾種飲料包裝箱,下面看練一練的第2題,我們來解決一個裝運礦泉水桶的問題。請同學們認真讀題后自主解答。
學生自主解答,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全班交流。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算的?
生:根據(jù)礦泉水桶的底面周長可以算出礦泉水桶的底面直徑:100.48÷3.14=32(厘米)
車箱長:2.1米=210厘米
車箱寬:1.8米=180厘米
因為:210÷32≈6,
180÷32≈5,
所以:小貨車只能放6排,每排擺 5桶。
運輸小貨車一次最多可裝5×6=30(桶)。
四、拓展學習
鼓勵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記錄下來,并嘗試解決。師:這節(jié)課,我們運用已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了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類似的問題,請大家注意觀察,并把它記錄下來,然后我們嘗試著去解決,你一定會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一定會成為一個非常聰穎的人。
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教案5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教科書第100頁例2,“做一做”和練習二十三第11、12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jīng)驗,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進一步培養(yǎng)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對連除解決問題能正確求解。
教學難點:
會用多種方法來解答。
教具準備: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前面兩個課時的教學,現(xiàn)在學生已初步獲得了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為了讓學生區(qū)分連乘與連除,結合教材特意設計了這一節(jié)連除。(具體設計意圖負載各個環(huán)節(jié)后)
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
(1)口算。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解決問題,老師帶來了一些口算練習,你來?
出示:5×3×2= 60÷3÷4= 7×7+1= 21÷3+9=
…… ……
(2)簡單的解決問題。
出示:有30人參加團體操表演,平均分成5行, ?
師:能補充問題嗎?
引導學生總結出:把一個數(shù)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齊讀)
【設計意圖】口算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兩步的口算題給本節(jié)課的兩部計算埋下伏筆。“發(fā)明千千萬,起點一個問”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把問題的提出留給學生,讓學生做到真正的學習主人。
二、新授例題
1、找信息 搜集數(shù)學信息
師:六一兒童節(jié)快要到了,團體操表演隊的60位同學正在緊張的排練著。我們來看看團體操的隊形,左邊的這些同學圍成了一個大圈,右邊的這些同學也圍成了(一個大圈),我們來看看左邊的這一個大圈,這幾個同學圍成了一個小圈,這一個大圈里有幾個小圈(5 個),右邊的大圈里有幾個小圈(也是5個),那么從這一幅圖里你能收集到哪些信息?
【設計意圖】“說數(shù)學、做數(shù)學、創(chuàng)數(shù)學”是我校數(shù)學研究課題“數(shù)學閱讀”的主旨,通過指導學生仔細認真的閱讀主題圖,以便保證學生收集的完整性、也是教會學生看圖的基本方法,同時讓學生知道了數(shù)學離不開閱讀。
2、提問題 完善解決問題
師:整理題目,出示“這場團體操有60人表演,平均分成了2個大圈,每個大圈平均分成了5個小圈, ?”
師:你能補充問題嗎?
生: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學生默讀)
【設計意圖】課堂的學習,不應該是一個圓滿的句號,而是給學生一個充滿遐想的省略號,應留給學生一片未曾開發(fā)的灘涂。就像前面說的“發(fā)明千千萬,起點一個問”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12>>>
3、說思路 理清解題思路
師:要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先要求什么(思考)
方法總結:要求每個小圈的人數(shù),可以先求每個大圈的人數(shù),再用1個大圈的人數(shù)除以5就得到了,每個小圈的人數(shù)?
師:誰還能說一說這一題的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說數(shù)學”的目標是讓每一位學生會說數(shù)學,也就是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在教師總結后讓學生互相說,既是給養(yǎng)學生成功的體驗,也體現(xiàn)了讓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4、列算式 嘗試解決問題
師:你能列式解答嗎。
【設計意圖】會說不一定會寫,讓學生在草稿本上把他的想法寫下來,也是為了檢查學生將解題思路轉變成數(shù)學符號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5、說意義 掌握解題步驟
師:“60÷2=30(人)”表示什么?
師:是的,要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先求一個大圈多少人,再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同學們,今天我們解決問題用的什么計算方法(除法),幾步計算呢?(兩步計算),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運用除法兩部計算”解決問題。(板書課題),在解決問題里,我們先要觀察圖,找到有用的數(shù)學信息,再通過有用的數(shù)學信息分析問題,也就是確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式解答。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解決問題要知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同時也是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足部完善自己的表達,獲得成功的體驗,最后通過師生的交流互動完善板書。
6、寫綜合算式。 類比分步計算
師:剛才我們是用分步計算的方法,你能寫出這個兩步計算的綜合算式嗎?
師:綜合算式和他一樣的向老師招招手,好嗎?
【設計意圖】掌握綜合算式的一般計算法則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上節(jié)課學生已經(jīng)初步獲得了用綜合算式來解題的經(jīng)驗,在這里直接放手讓學生列綜合算式,同時也是為了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鞏固練習。
100頁做一做。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00頁的做一做,然后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達出來。
……
師:完成了的同學請用你的正確坐姿告訴老師,你已經(jīng)完成了。要解決這一題必須先找到有用的數(shù)學信息?你找到了嗎?
【設計意圖】這是一道模仿練習題,老師不過多的講解,而是讓學生獨立解答,部分學生完成后并不著急講解,等待更多的學生完成再講解,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習慣。
四、課堂訓練。
1、第104頁的第11題
師:請同學們完成教材第104頁的第11題。
…… ……
師:青蛙和啄木鳥都是消滅害蟲的能手,都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好好的保護他們。能做到嗎?
生:能。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在比較中學會減除類型的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對連除、減除類型解決問題的理解,同是也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
2、第104頁的第12題
師:請同學們完成教材第104頁的第12題。
師:做好的認真思考,我做的對不對?我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設計意圖】這一題意在培養(yǎng)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學會一種方法后,并不急于評講,而是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尋找方法,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增強他們的信心,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課堂總結。
師:這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課堂的真正主人是學生,學生的學習必須是一個生動活潑的過程,把課堂小結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樂學、愛學。
板書設計
運用連除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這場團體操有60人表演,平均分成了2個大圈, 1、搜集信息。
每個大圈平均分成了5個小圈, 每個小圈有幾人? 2、理清思路。
先求:每個大圈有多少人。列式計算:60÷2=30(人)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再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列式計算:30÷5=6(人) 3、列式解答
答:每個小圈有6人。
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教案6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是本單元的最后一節(jié)新課,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應用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針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特點,我特做如下設計:
1、為新知做好知識鋪墊。
復習能幫助學生溝通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分散難點,從而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學中應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適時、適度地安排復習,在“短、精、新”上下功夫,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教學效果,使后面的“好戲”順理成章。在課前復習環(huán)節(jié),我精心設計了兩道復習題目,旨在喚起學生對前面知識的回憶,為新知的學習打下知識基礎。我首先出示一組加法與乘法的對比練習,讓學生感受到加法與乘法的意義有所不同;然后設計一道與新課密切相關的題目,既能復習乘法和加法的意義,又能為新課中畫圖解決問題做好知識鋪墊。
2、在自主探究中經(jīng)歷學習過程。
《數(shù)學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經(jīng)歷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與獲得數(shù)學結論同樣重要。為此,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經(jīng)歷自主探究、思考、操作等活動對于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首先讓學生找出兩道例題的異同,并動筆嘗試計算。然后設計了“兩道題目中都有4和5,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的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通過分組討論、設計擺學具的方法,將兩道題目的.條件和問題表示出來,使具體問題抽象為數(shù)學模型。接著讓學生說出兩幅圖的意思,突出理解乘法和加法的意義,使學生有理有據(jù)地選擇計算方法。這樣的設計能讓學生經(jīng)歷學習的過程,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情檢測卡
學生準備 正方形紙板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直接寫得數(shù)。
5+4= 6+6+6= 3+4=
5×4= 6×3= 3×4=
。ㄒ龑W生說出每組算式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看圖列式計算。
■■■■■■■■■■■■
■■■■■■■■■
■■■■■■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關于乘法和加法的一些實際問題,請同學們認真讀題、審題,理清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復習乘法和加法計算題,為本節(jié)課做好知識上的鋪墊,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本節(jié)課的知識。
⊙探究新知
1、引導學生讀題,對比兩道題目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例7
比較下面兩道題,選擇合適的方法解答。
。1)有4排桌子,每排5張,一共有多少張?
。2)有2排桌子,一排5張,另一排4張,一共有多少張?
預設
生1:兩道題目的數(shù)量相同,所求的問題相同。
生2:(1)題中的4表示4排,5表示每排有5張桌子;(2)題中的4和5都表示桌子的張數(shù)。
2、自主解題。
。1)提問:根據(jù)剛才分析的數(shù)量關系,同學們打算怎樣解決這兩個問題?
。2)學生分組討論、匯報。
預設
生1:(1)題是把4個5加起來,可以列乘法算式。
5×4=20(張)
生2:(2)題是把4和5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5+4=9(張)
。3)討論:兩道題目中都有4和5,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呢?
(學生分組討論,利用學具擺一擺,表示出兩道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明確原因)
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并理解替換的策略,學會根據(jù)題中兩個數(shù)量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或相差關系,用替換的思想解決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 的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 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掌握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感受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替換策略。
1.動畫引入,學生續(xù)講《曹沖稱象》的故事。從曹沖是用與大象同樣重量的石 頭換大象,引出替換的話題。
2.舉出現(xiàn)實生活中替換的'例子。通過為小明調換商品初步感知替換策略。
3.揭示課題,引入例1。
二、合作交流,探索學習替換策略。
出示例題1的情境: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個小杯和1個大杯,正好都倒?jié)M。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一)分析題意,弄清條件與問題。
1.你是怎樣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這句話的?
2.引發(fā)思考,激起嘗試的欲望。啟發(fā)提示:這里6個小杯和1個大杯的果汁才是720毫升,要求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兩個問題,能直接求嗎?能否將大杯容量與小杯容量兩個量與總量720毫升的關系轉化成其中一個量與總量的關系呢?
(二)組織學生合作交流,先議一議怎樣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再嘗試列式計算。
(三)匯報嘗試情況,歸納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的方法。指名學生匯報自己的想法,板演出算式,并講一講每步式子的意義。
借助媒體演示總結:
1.大杯換成小杯或小杯換成大杯的依據(jù)是什么?
2.把大杯換成小杯: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一共需要幾個小杯?也就是說9個小杯容量是720毫升,那就可以先求出每個小杯的容量。
3.把小杯換成大杯: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又需要幾個大杯呢? 720毫升果汁可以倒3個大杯?梢韵惹蟪雒總大杯的容量。
(四)檢驗。師引導:驗證求出的結果是否正確,想一想可以怎么檢驗?
、侔6個小杯的容量和1個大杯的容量加起來,看它是否等于720毫升;
、谶要檢驗大杯的容量是不是小杯容量的3倍。(板書檢驗過程)
總之,檢驗時要看所求出來的結果是否符合題目中的兩個已知條件。
(五)小結:替換的關鍵就是把兩種杯子替換成一種杯子。得出依據(jù)倍數(shù)關系進行替換,果汁總量不變、杯子的數(shù)量變了。
(六)學習依據(jù)相差關系進行替換。將例1中大、小杯的倍數(shù)關系改為大杯比小杯多20毫升你還會替換嗎?
1.議一議,這時還能不能替換?
2.討論如果將7個杯子全看作小杯(或大杯)果汁的總量還是720毫升嗎?是變多了還是變少了?
3.試列式解答。
4.小結與例一不同之處:根據(jù)大小杯的相差數(shù)進行替換時,總量變了,杯子數(shù)沒有變。
三、拓展應用,鞏固運用替換策略。
1.溜冰場:智力填空(分別用倍數(shù)關系和相差關系進行替換)
、佟+○+○+△+△=14, △=○+○
○=( ) △=( )
②☆比○多1,☆+○+=10
○=( ),☆=( )
2.試一試:三種量間倍數(shù)關系的替換題(圖略)
3.練一練:
、倬毩暿叩1題 鞏固據(jù)倍數(shù)關系進行替換。
讀題,弄清題意:集體分析,說出不同的替換方案(填空練習);嘗試口頭列式 解答,并反饋。
②教材例1后練一練鞏固據(jù)相差關系進行替換。
讀題,弄清題意;集體分析,說出不同的替換方案(填空練習);試列式解答并反饋。
四、總結反思,優(yōu)化替換策略。
1.今天學習了一種新策略是什么?運用替換這一策略解決實際問題,你覺得需要注意些什么? (學生總結反思)
2.師點一點:替換的策略就是將要求的某一問題用另一個問題替代。用替換策略解答的題目特征及替換時的注意點。
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教案8
教學內容:教科書P55、56
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到運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說說從圖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板書:有32人跳繩,6人一組,可以分幾組?
二、新課
師:這個活動有沒有進行平均分?
該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小組討論)
匯報,師板書:32÷6
學生獨立算出結果。
匯報:可以是橫式,也可以是豎式。
師問: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單位是什么?
師:在解決這樣的題目時,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歡來選擇用什么算式解決。注意結果的單位。
三、做一做
出示食品飲料柜,問: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1)師:現(xiàn)在小麗有20元,全部買礦泉水,最多可以買幾瓶?剩幾元?
思考:買同樣的東西是不是把錢進行平均分?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注意對橫式單位的檢查。
(2)如果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個減法、一個有余數(shù)除法、沒有余數(shù)的除法問題嗎?(小組討論、匯報)
四、練習
練習的第3題
出示四月份的日歷。從日歷上你發(fā)
現(xiàn)了什么?師提出問題:四月份有幾個星期?
要求有幾個星期,必須知道什么信息?
四月份有幾天?一星期有幾天?
學生得出解決的辦法。30÷7
既然有4個星期,那么一定會有幾個星期六和幾個星期天?如果要使四月份有5個星期六和5個星期天,那么剩下的兩天就分別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上星期六。
五、作業(yè):練習十三的第1、2題。
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教案9
在本單元主要教學用畫圖等方法解決較復雜的問題,教學內容編排成兩段:
第89~90頁教學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圖形面積增加或減少的情況,幫助理解題意,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91~93頁教學用畫圖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遇問題和其他稍復雜的三步計算實際問題的條件,發(fā)現(xiàn)內在聯(lián)系,理解數(shù)量關系,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步驟。
1.讓學生學會畫圖和列表。
畫圖和列表是解決問題時經(jīng)常使用的方法,這些方法能直觀地顯示題意,有條理地表示數(shù)量,便于發(fā)現(xiàn)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解題的思路。因此,人們在解決問題時喜歡使用這些方法。怎樣讓學生學會畫圖和列表?不是告訴他們怎樣畫、怎樣列,也不是把畫成的圖、列好的表展現(xiàn)給他們看,而是讓學生在畫圖、列表的活動中體會方法、學會方法。
。1) 第89頁例題中白菜卡通說的一句話可以根據(jù)題目的條件和問題,畫出示意圖告訴學生兩層意思: 一層是如果解決實際問題遇到困難,暫時想不到解法的時候,可以先畫示意圖幫助思考;另一層是要根據(jù)題目的條件和問題畫圖,這樣的圖能正確、清楚地表達題意,直觀顯示數(shù)量關系。
例題用三句話表達,可以把畫圖分成三步進行,每步畫的圖分別表達一句話的意思,畫成的示意圖就完整地表達了題意。學生看圖想到要先算原來花圃的寬,就達到了畫圖的目的。
為了幫助學生逐漸學會畫示意圖,運用畫圖的策略,想想做做的每一道題都要求學生先畫圖,再解答。教材根據(jù)實際問題的前半段意思,畫出了一部分圖,引導學生接著往下畫。這樣適當降低了畫圖的坡度與難度。
(2) 第91頁例題是相遇問題中的求路程和,配合文字敘述畫出了小明、小芳兩人從家里出發(fā)走向學校的情景,在對話中有兩人行走的速度。學生畫圖整理的時候,會主動借鑒情景圖的結構和形式,簡化其中的非數(shù)學成分,把人物、道路、房屋的圖畫改成圓點、線段、小旗等簡單的符號。把小明和小芳各按自己的速度步行4分后相遇這些數(shù)學信息細致地表達在圖上。這道例題圖文呈現(xiàn)的時候,把數(shù)學信息都安排在最適當?shù)奈恢蒙希宄仫@示了小明和小芳兩家之間的距離包括小明家到學校的距離和小芳家到學校的距離,這兩段距離分別是兩人按自己的速度步行4分鐘的路程。學生很容易依據(jù)這樣的線索進行列表整理。
這道題有兩種解法,辣椒卡通的解法往往出自畫圖整理,因為圖中清楚地顯示了小明家、小芳家分別到學校的距離之和就是他們兩家間的距離。蘿卜卡通的解法往往出自列表整理,因為表格里能看到兩個乘積有相同的因數(shù),在教學乘法分配律時曾經(jīng)見過這樣特點的表格。對多數(shù)學生而言,前一種解法容易理解和接受,后一種解法稍難些。因此,教學時要側重對后一種解法的交流和評價。
讓學生用兩種不同方法解答的目的是體會它們的聯(lián)系。首先應搞清楚這兩種解法不同的思路和數(shù)量關系,不同的解題步驟與過程。在此基礎上,體會兩種解法的聯(lián)系,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兩種解法,溝通兩種解法,從而更好地選擇解法。
2.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策略。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策略,體會策略的多樣性,要在學會方法的基礎上初步具有應用方法的意識。教學的關鍵是學生充分地體驗畫圖、列表對解決問題的作用,從而形成自覺地、靈活地、有效地選用這些方法的態(tài)度和能力。
(1) 讓學生體驗方法。第89頁例題是計算原來花圃的面積,雖然題目的敘述很清楚,也很有條理,但畢竟是以前沒有遇到過的問題,有些學生讀題以后處于似懂非懂、無從下手的狀態(tài)。教材及時提示學生畫出示意圖,并在圖中用不同的顏色表達了畫圖的步驟。在這樣的`教學過程里,學生不僅解決了問題,應用了畫圖方法,而且對這種方法能產(chǎn)生新的體會確實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這種體會使畫圖從具體的行為上升成意識,策略在此形成。教學的時候,要把握住兩個時機: 第一個時機是在學生理解題意有困難、想不到解題方法的時候,不要為學生解釋題意和提示算法,而要引導他們通過畫圖整理信息、理解題意、形成思路、尋找解法。第二個時機是學生解答問題后,要引導他們體會畫圖整理信息對解決問題起了什么作用,對這些整理方法產(chǎn)生好感,從而在以后的解題時自覺地使用。
。2) 讓學生學會畫圖整理的方法。
主動而有效地運用畫圖的方法,內化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必須有相應的畫圖技能。如果學生不會畫圖,那么絕不可能在解決問題時自覺運用這一方法,也就不可能成為自己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教材把初步學會畫圖落實到想想做做的練習里,提出先畫圖整理或列表整理,再解答的要求。
(3) 讓學生解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
給學生解答的數(shù)學題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已經(jīng)學過并且記住了的題,學生一看就知道怎樣解答;另一種是以前未見過的陌生題,學生暫時不知道可以怎樣解答。在解答前一種情況的題時,主要活動是識別提取模型重復已有的解決方法,通過再現(xiàn)與重復鞏固知識,形成比較熟練的技能。在解答后一種題的時候,則需要探索研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已有經(jīng)驗重組新的認識,從而在解題的活動中發(fā)展策略和創(chuàng)新能力。數(shù)學教學中這兩種情況的題都需要,顯然本單元應該安排后一種情況的題。
仔細研究本單元的例題和習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變化多于重現(xiàn)。有的是題材和情境變了,有的是條件與問題變了,有的是數(shù)量關系變了。許多題對學生都是新穎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但是,有一點始終保持不變,這就是都可以用畫圖或列表的方法整理數(shù)學信息,都要經(jīng)過整理才能形成思路、找到解法,都是為了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本單元的例題和習題必須以不變應多變,堅持讓學生通過畫圖或列表理解題意,理清數(shù)量關系,理出解題思路。讓學生學會方法、體驗方法、形成策略始終是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千萬不能見一題教一題,過多地補充范例,把教學變成學生的被動接受和機械模仿。
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教案10
設計說明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數(shù)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本教案精心設計了去秋游買車票的問題情境,不僅引起了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同時也很自然地引出了估算。接著,又創(chuàng)設了幫媽媽解決問題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學習估算是實際生活的需要,激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整節(jié)課都是在緊密聯(lián)系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的前提下進行教學的,學生置身在熟悉的問題情境之中,他們要解決問題的欲望油然而生,一個鮮活的課堂自然生成了,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估算的興趣,使學生在乘法估算中感受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教學設計立足于讓學生自主收集、理解數(shù)學信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角度分析問題的習慣,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帶有表格的卡片、計算器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秋季是旅游的好季節(jié),學校準備組織大家去秋游,每套車票和門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請同學們估算一下,大約需要多少錢?
(學生估算,并匯報、交流自己的方法)
2.揭題:剛才這道題是我們在四年級時學習過的內容
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教案11
城關二小周志明
1、收集和整理信息,形成數(shù)學思考。
新教材的解決問題,其題材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用圖畫、對話、表格等形式呈現(xiàn)現(xiàn)實的生活場景。這一節(jié)課的例1既是一幅情境圖,又是一道應用題。例1的圖呈現(xiàn)給學生一幅廣播操表演的情境圖。小精靈明明提出“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的問題。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了解情境,從情境中明確要解決的問題,收集解決問題的必要信息。這一步要求學生仔細地看,充分的講,觀察同一個方陣既可以橫著看找到的信息有“每行有10人,有8行”,又可以豎著看找到的信息有“每列有8人,有10列”。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收集和整理信息,讓學生形成數(shù)學思考。
2、分析數(shù)量關系,構思解決問題的思路。
應用題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在于找到問題的答案,更重要的在于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學會思考,體會問題里的數(shù)量關系,要突出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幫助學生形成解題思路。我們用不同的數(shù)量關系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如:抓住“每行有10人,有8行”這兩個信息就可以先求出1個方陣的人數(shù),再求3個方陣的人數(shù)。還能抓住“每列有8人,有10列”這兩個信息也可以先求出1個方陣的人數(shù),再求3個方陣的人數(shù)。分析數(shù)量之間的不同組合的關系,就形成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不同。如:抓住“每行有10人,3個方陣”這兩個信息可以先求出3個方陣一大行一共有多少人,再求8行一共有多少人。這里解決問題的策略就有所不同了。
3、正確選擇算法,獨立解決問題。
根據(jù)解題思路仔細準確地選擇相關的條件,正確的選擇算法。
這節(jié)課我覺得我可能是急進了點,應該先讓學生先從“行”去觀察進行列式計算,讓后進生理解后再進行“列”的觀察從多角度去解決問題可能這樣會更好些。而且因為這樣導致學生的練習還不夠充分。
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能靈活運用數(shù)的組成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幾十里面有幾個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數(shù)數(shù)(39數(shù)到80)
2、說一說數(shù)的組成(教師隨意抽出一張數(shù)字卡,讓學生說一說數(shù)的組成)
3、師:看同學們都學得這么好,那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板書課題)
二、新授
1、解決蘋果問題
師:老師知道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喜歡吃水果。這一天,有一
第1頁位同學和媽媽去買了一些水果回來,卻遇到了一個難題。什么樣的難題呢?
師出示:媽媽買回了20個蘋果,每6個裝一個保鮮袋,能裝□袋,還!鮽。
師: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要求學生掌出20個圓片代替20個蘋果擺一擺,分一分。教師巡視,個別演示分法。
師小結:通過分一分,我們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板書:分一分)
2、解決穿珠問題
師:看同學們表現(xiàn)這么好,小麗也有問題要請教大家了。(出示主題圖P47例7)
師: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們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師:我們現(xiàn)在沒有珠子,不能來分一分,你有什么好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老師注意引導學生可以通過圈一圈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自主圈一圈,集體講評。
師小結:看來圈一圈也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3、分書問題
、俳鉀Q問題
第2頁下冊《解決問題》教學設計
師:這個周末,老師去書店買了一些書,卻遇到了一個問題,現(xiàn)在想和我們班的小朋友一起來討論討論。
師出示:45本書,每10本裝一箱,能裝滿幾箱?還剩幾本?師:知道了什么?問題是什么?(個別匯報)
師:我們沒有這么多的圓片代替45本書擺一擺,也沒有現(xiàn)成的圖給我們圈一圈,又應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教師引導學生能通過畫圓片代替書來圈一圈解決問題)②優(yōu)化方法
師:有一位小朋友不畫圖一下就算出了這道題,你們想知道他是怎么算嗎?
教師介紹用數(shù)的組成知識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對比這些方法,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比較好呢?(學生匯報)
師小結:畫圖是一種很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但如果我們能靈活運用以前學過的數(shù)的組成的知識,會使問題解決更方便。
三、知識提升我是小老師
師:有一位小朋友在學完了這節(jié)課的知識后,學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分一分,圈一圈、畫一畫都沒有用數(shù)的組成的知識方便,所以遇到像今天這樣的問題的時候,他都會用數(shù)第3頁的組成這種方法來解答。下面是他完成的一道練習題,請我們班的小朋友來當一回小老師,幫他檢查一下。
出示題目:我是小老師一年級(5)班有45名同學,每7人一組,能分□組,剩□人。
小明的解法:45里面有4個十和5個一,所以能分4組,剩5人。師:解答正確嗎?為什么?
學生匯報,教師借助直觀圖,讓學生圈一圈,使學生意識到不是10個一組,不適合用數(shù)的組成的知識來解決。
師小結:看來只有10個分一組才能用數(shù)的組成來解決。如果不是10個一組,我們要用分一分,圈一圈、畫一畫的方法才行。
四、鞏固練習完成課本做一做
教師幫助學生理清題意,學生自主完成,個別匯報。從對比中優(yōu)化算法。
五、課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知識?解決這種問題有哪些方法?用數(shù)的組成知識來解決這樣的問題時要注意什么?
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教案12
設計說明
列方程解答含有兩個未知數(shù)的問題屬于較復雜的方程問題之一,主要引導學生掌握根據(jù)兩個未知數(shù)的和或差與倍數(shù)所形成的數(shù)量關系進行列方程解決的方法。針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做了以下設計:
1.本設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尊重學生已有經(jīng)驗,從學生熟悉的籃球比賽情境入手,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為新課的展開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
2.教學中緊緊抓住“下半場得分只有上半場的一半”這個已知條件,引導學生自主理解、分析問題,理清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列出不同的方程并解答,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
3.在解題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并解答,選擇解題最佳方案。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六(1)班和六(2)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籃球賽。比賽結束后,老師根據(jù)比賽得分給六(1)班的全體同學出了一道數(shù)學題,你們想知道是什么題目嗎?
生:想。
師:好,那下面我們就一起到六(1)班看看吧。(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籃球比賽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為新課的展開做好鋪墊。
⊙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41頁例6情境圖。
六(1)班在與六(2)班的籃球賽中,六(1)班全場共得了42分。其中下半場得分只有上半場的一半。上半場和下半場各得多少分?
2.獲取數(shù)學信息。
請同學們認真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已知條件:全場共得了42分,下半場得分只有上半場的一半。所求問題:上半場和下半場各得多少分?)
3.理解題中存在的數(shù)量關系。
(1)理解“下半場得分只有上半場的一半”的意思。
、賹W生小組討論,理解語句的意思。
②匯報討論結果。
預設
生1:下半場得分=上半場得分×。
生2:上半場得分是下半場得分的2倍,即上半場得分=下半場得分×2。
(2)根據(jù)已知條件列出等量關系式。(學生獨立思考后匯報)
關系式1:上半場得分+上半場得分×=全場得分。
關系式2:下半場得分×2+下半場得分=全場得分。
4.根據(jù)等量關系式列方程解答。
(1)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學生嘗試解答。
(2)匯報。
方法一 根據(jù)關系式1解答。
解:設上半場得x分。
x+x=42
x=42
x=42
x=28
28×=14(分)
方法二 根據(jù)關系式2解答。
解:設下半場得x分。
2x+x=42
3x=42
x=14
42-14=28(分)
(3)檢驗。
①師: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的結果是否正確呢?
(引導學生說出不同的檢驗方法)
預設
生1:把上半場和下半場的得分加起來,如果正好是全場的42分,說明正確。
生2:用下半場的得分除以上半場的得分,如果正好是上半場的一半,說明正確。
……
、趯W生按照檢驗方法,檢驗自己的計算結果。
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教案13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標本第十二冊7172頁、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十四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轉化的策略分析問題,靈活確定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能根據(jù)題目的特點選擇具體的轉化方法,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轉化策略的應用。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運用轉化策略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感受轉化的多樣性。增強解決問題時的轉化意識,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感受轉化策略的價值,初步掌握轉化 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作業(yè)紙。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揭示轉化的策略
1.出示
師:這是什么圖形?(長方形)圖中每個小方格的面積都是l平方厘米。
如何求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54=20(平方厘米))
2.出示
師:你能求出這個圖形的面積嗎?怎樣思考?(把左邊的三角形剪下來,平移到右邊
去,使原來的圖形轉化成一個長方形)演示轉化過程。(板書:轉化)師:轉化成的這個長方形與原來的圖形面積有什么關系?(面積相等)
(評析:用較為簡單的圖形過渡,把它轉化為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孕伏轉化的策略,使學生初步感受轉化的作用)
3.出示例1的兩幅圖,(作業(yè)紙)
師:這兩個圖形你們學過嗎?
我們能用已有的面積公式直接計算它們的面積嗎?它們的`面積相等嗎?有什么辦法來比較它們面積的大小呢?
(1)同桌討論。(數(shù)方格,轉化(割補))
(2)動手操作?
(3)交流自己所用的轉化方法,鼓勵學生采用多種轉化的方法:(如果有學生提出數(shù)方格,則提示他們進一步想想不完整的方格如何處理)重點讓學生說一說如何將兩個圖形轉化成已學過面積計算公式的圖形。然后課件演示。
師:你是怎樣進行轉化的?
(第一幅圖:先割下上面的半圓,再將這個半圓向下平移5格,就轉化成了54的長方形了;第二幅圖:先把下半部分凸出來的兩個半圓割下來,再繞直徑的上端旋轉180度,補到圖形上半部分凹進去的地方,于是這個圖形也轉化成54的長方形)
師:轉化后的兩個圖形的面積什么關系?(都等于20格)
師:你怎么想到把圖形分割后重新拼合進行轉化的?(原圖復雜,轉化后的圖形容易計算面積,而且轉化前后圖形的面積不變)(板書:復雜簡單)
(4)總結評價。
師小結:剛才我們?yōu)榱吮容^兩個圖形的面積,先把它們轉化成長方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解決問題的策略轉化。(板書:解決問題的策略)
(評析:轉化的目的是為了把困難的問題化為容易的問題,或者把復雜的問題化為簡單的問題,利用動畫使轉化的過程更加直觀,更加便于理解,學生動手操作親身體驗了轉化的好處)
二、回顧轉化實例,感受轉化的價值
1.回顧以往轉化的經(jīng)驗。
師:其實在我們以前的學習中,已經(jīng)多次運用過轉化的策略,想一想,在哪些地方用到了這種策略?(可適當提示不同領域的轉化)
生可能會說:
a、 面積或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中用過形的轉化。(平行四邊形長方形;三角
形、梯形平行四邊形;圓長方形;圓柱長方體;圓錐圓柱)
b、 計算中用過數(shù)的轉化(異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小數(shù)乘除法整
數(shù)乘除法;分數(shù)除法分數(shù)乘法)
C、簡便計算中用過的式的轉化。
2、初步感受轉化的價值。
師:這些運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有什么共同點?(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陌生的新問題為熟悉的問題)
板書:新問題熟悉的問題
師:以后你再遇到一個陌生的問題時,你會怎樣想呢?
(評析:學生曾經(jīng)多次運用轉化的策略學習新知識,引導學生對這些過程進行回憶,從策略的角度重建相關知識的聯(lián)系,有利于他們理解轉化的共同點)
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教案14
教學內容:
課本40-4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掌握利用連乘、連除列出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
2. 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列式方法的多樣化,培養(yǎng)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動手實踐能力、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積累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
3.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并說出算列算式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口算
41×20=答案61×30=答案11×80=答案12×40=答案50×20=答案640÷8=答案140÷7=答案280÷7=答案350÷7=答案120÷6=答案
一、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圖。
師:同學們,我們來到了美麗的生態(tài)園,在這里,到處是五顏六色的花,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板書學生梳理出的數(shù)學信息)
教師適時評價。
師: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誰能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
1、三種顏色的花一共擺了多少盆?
2、每個花架擺了多少盆花?
<<<12>>>
3、平均每個花架每層擺了多少盆花?
……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問題。
二、你說我講
1.教學“三種顏色的花一共擺了多少盆?”
。1)師:要解決三種顏色的花一共擺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啊?怎樣列式?
學生列出算式,教師適時出示課件5×8=40(盆)、3×40=120(盆),追問:你能說一下你所列的兩個算式的含義嗎?
學生回答,教師提升:通過分步列式,先求出1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師利用課件演示分布計算的過程,并引導學生兩個算式所表達的含義。
師:你能不能列出一個綜合算式?
教師巡視,掌握學生操作的`信息。
組內交流,討論綜合算式的列法,并講解出該綜合算式的含義。
教師引導學生分小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時給予恰當?shù)脑u價,然后教師利用課件演示綜合算式的含義,加深學生的理解。
2,教學“平均每個花架每層擺了多少盆花?”
教師出示問題,引導學生再看情境圖,重新梳理信息,先引導學生列出分布算式。
在學生自主學習、列式的基礎上,師:誰愿意到黑板上來展示一下自己所列的分布算式?
學生板演自主學習成果:96÷2=48(盆),48÷4=12(盆)。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質疑:96除以2表示什么?48為什么要除以4?
學生:96÷2=48(盆),表示每個花架有多少盆花。48÷4=12(盆)表示一個花架有四層,每層有12盆。
學生回答,教師提升:對,先算每個花架有多少盆花,再算每層花架有多少盆花。然后教師利用課件進行演示講解。
師:誰能列出一個綜合算式?小組內可以進行合作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板演展示。
學生板演:96÷2÷4。
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質疑:96除以2表示什么?為什么要除以4?
學生回答,教師適時提升:對,96除以2表示96盆花放在2個花架上,每個花架上有多少盆花;再除以4,表示一個花架上的花分放在4層,每層有多少盆花。教師利用課件演示,講解。
三、鞏固練習
自主練習第1、2題,
引導學生先仔細觀察畫面,找到已知信息和問題,明確數(shù)量間的關系,并獨立解決。
教師提示:做一張這樣的畫需要多少個貝殼?
引導學生先仔細觀察畫面,找到已知信息和問題,明確數(shù)量間的關系,并獨立解決。
教師提示:每箱8個什么?每盒6個什么?
四、課堂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獲?(課件出示教材豐收園圖)
學生可能回答:我會積極學習了。教師適時追問:你哪個環(huán)節(jié)最積極?學生可能說:擺一擺,操作方面。
學生也可能回答:我學會提問了。教師適時追問:你都問什么問題了?(課件“會問”綠蘋果圖片飛出果籃,同時出示問題:你都問什么問題了?)
……
師:讓我們滿載著收獲,下課休息一下吧。
學生回答
學生小組合作回答
學生選擇學具,利用擺一擺,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學生獨立操作,利用小紙板擺一擺,
學生組內討論交流,小組內列出綜合算式。
學生合作,解決問題
小組交流,解決問題
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教案15
設計說明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簡易方程的基礎上,復習解方程的過程及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1.關注學生的整體發(fā)展。
本節(jié)課結合復習題,引導學生對方程的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深化了學生對列方程解應用題這類題型的理解,促進了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優(yōu)化。不僅實現(xiàn)了知識的鞏固,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注重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
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進一步明確用方程解決問題的解題思路,掌握尋找題中等量關系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用方程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能由基本題型拓展開,解決類似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導入,全面回顧
1.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用方程解決問題這部分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就對這一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
2.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1)關于用方程解決問題,你學習了哪些內容?
(2)你認為哪些內容比較難,容易出錯?
(3)你還有什么問題?
3.小組進行匯報,全班交流,互相評價。
4.回顧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關鍵和步驟。
(1)說一說,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用方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找到等量關系式)
(2)說一說,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是什么?
、倮斫忸}意,找到等量關系式。
②找出題中的未知量,設為x,根據(jù)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
③解方程。
、軝z驗。
⑤寫答語。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質疑,引入復習內容,通過學習綱要,明確學習目標。
⊙復習,分項整理
1.復習“和倍”“和差”類型題的解法。
(1)課件出示相關練習題,組織學生獨立解答后,交流解題過程。
小明和媽媽一起集郵,媽媽的郵票數(shù)是小明的6倍,媽媽比小明多100張郵票,媽媽和小明各有多少張郵票?
學生獨立解答后匯報解題步驟。
①畫線段圖理解題意。
②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式。
媽媽的郵票數(shù)-小明的郵票數(shù)=100
小明的郵票數(shù)+100=媽媽的郵票數(shù)
媽媽的郵票數(shù)-100=小明的郵票數(shù)
③列式解答。
解:設小明有x張郵票,則媽媽有6x張郵票。
6x-x=100
5x=100
x=100÷5
x=20
6x=20×6=120
答:小明有20張郵票,媽媽有120張郵票。
(2)引導學生小結:在列方程的過程中,有兩個未知數(shù)時,需要確定一個未知數(shù)為x,再根據(jù)兩個未知數(shù)之間的關系,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另一個未知數(shù),再根據(jù)題中的等量關系式列出方程。
3.復習“相遇問題”中的方程的解題方法。
課件出示復習題:甲、乙兩車同時從A、B兩地相向而行,已知甲車每時行駛75千米,乙車每時行駛85千米。已知A、B兩地相距960千米,求甲、乙兩車幾時后相遇。
(1)引導學生找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式。
、偌总囆旭偟穆烦蹋臆囆旭偟穆烦蹋紸、B兩地的總路程
②(甲車和乙車的速度和×相遇時間)=A、B兩地的總路程
③A、B兩地的總路程÷甲、乙兩車的速度和=相遇時間
【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案01-14
數(shù)學《解決問題》教案02-24
數(shù)學教案:解決問題02-11
《解決問題》數(shù)學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