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學數學教案【必備7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四年級(下冊)教材教學了折線統計圖,本單元繼續教學復式折線統計圖,進一步提高統計能力,發展統計意識。
復式統計圖里一般同時表達兩組數據,它們有共同的主題,各反映一個內容,分別畫成兩條折線,便于人們根據折線的形態以及兩條折線的位置關系,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獲得需要的信息。例題和習題選擇寬廣的題材,讓學生充分感受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體會它的應用價值。
1、巧妙地引出復式折線統計圖,凸現特點。
例題先用兩幅折線統計圖分別表示青島、昆明兩個城市3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對折線統計圖的回憶。提出的問題是這兩個城市哪個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個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這些問題僅在一幅統計圖里找不到答案,需要把兩幅統計圖中相對應的數據進行比較,逐月計算兩個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數,才能找到答案。在學生感覺這種方法非常麻煩的時候,教材把兩幅折線統計圖合在一起,巧妙地引出復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初步感受復式統計圖與單式統計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通過三個問題,逐步教學復式統計圖的知識。
第一個問題是識別復式統計圖中表示兩個城市各月降水量的折線,引導學生看懂復式統計圖里的內容。在一幅統計圖里,用兩條折線表示兩組數據,為了便于區分,例題把一條折線畫成實線,另一條折線畫成虛線,用圖例說明兩條折線各表示哪組數據。教材沒有把這些知識直接告訴學生,讓他們帶著“表示青島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別是哪一條折線”這個問題看統計圖,體會復式折線統計圖的這些知識,理解把兩條折線畫成不同形式的線的原因以及圖例的作用。
第二個問題是比較兩個城市的月降水量,找到降水量最接近的月份與相差最多的`月份。在復式統計圖上比較這些內容,不需要計算,只要觀察表示同月份降水量的兩個點之間的距離。距離最接近,降水量最接近;距離最遠,降水量相差最大。顯然,在復式統計圖上進行比較比在兩幅單式圖上比較方便得多。這是復式統計圖的優點,也是例題的教學重點。教材讓學生在活動和思考中獲得這些體驗,明白人們為什么制作復式統計圖的道理,從而產生學習興趣和熱情。
第三個問題是開放的,繼續利用統計圖里的信息,描述現象,提出并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感受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重視發展統計觀念。
練習十三配合例題,看重進行三個方面的練習。
(1) 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
第1題和第6題都是畫圖練習,要根據統計表里的數據,在圖上描點、連線。在教學單式折線統計圖時,已經進行過這樣的練習。制作復式統計圖要注意兩點: 一是兩組數據要一組一組地在圖上畫出來。如第1題,先依次描出表示七天最高氣溫的點,并連成折線,再畫出表示最低氣溫的折線。如果兩組數據同時畫,容易發生錯誤。二是表示兩組數據的折線,要嚴格遵照圖例的規定畫,不能弄錯,更不允許別出心裁。如果第1題把表示最高氣溫的折線畫成虛線,最低氣溫的折線畫成實線,對照圖例,就鬧出一天里的最高氣溫低于最低氣溫的笑話。如果隨心所欲,把一條折線畫成紅色,另一條折線描成藍色,那么別人對照圖例,就無法分辨兩條折線各表示的數據。
(2) 利用統計圖里的信息進行比較和判斷。
統計活動不能停留在數據的獲得和呈現上,其價值更體現在對數據的利用上。關于這一點,在前幾冊教材中已經相當重視。本單元一如既往,第2、3題都是看圖回答問題,用問題引導學生在統計圖里收集信息,比較數據,分析狀態,作出判斷。這兩道題緊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一是比較同一時間的兩個數據的大小,如1999年我國固定電話的用戶比移動電話的用戶多,3年移動電話的用戶比固定電話的用戶多;二是從兩條折線的形態分析兩個事件在發展態勢上的差異。如表示移動電話用戶的折線明顯比固定電話用戶的折線陡,反映出1999年到3年我國移動電話用戶的增長速度比固定電話快。明園小學五年級一班學生家庭擁有電話機和計算機情況統計圖里,表示電話機數量的折線從1年起保持水平狀態,反映出從這一年起各個家庭里都有電話機;表示計算機數量的折線從1年起逐漸變陡,反映從這一年起擁有計算機的家庭快速增多。
(3) 聯系課外活動應用統計知識,培養統計觀念。
小學生的統計觀念是初步的,表現為對統計活動有興趣,能應用習得的統計知識開展統計活動,能通過收集、分析數據研究現實生活中的某些簡單現象。第4、5題為此而設計。第4題用復式折線統計圖記錄水仙花球20天里根和芽的生長變化情況。不僅讓學生看圖回答問題,還鼓勵學生做一做這樣的實驗。綜合數學和自然兩門學科里的知識與活動,感受數學是人類活動的工具,是人們進行表達與交流的一種語言。第5題是復式折線統計圖記錄的兩架模型飛機在空中的飛行情況,其中有每架飛機的飛行高度從逐漸上升到保持平穩,再到逐漸下降的過程信息,可以對這兩架模型飛機在空中的飛行時間、各個時刻的飛行高度進行比較,從而對它們的飛行情況進行。讓學生又一次感受統計能描述客觀世界里的一些現象。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掌握用正比例知識解答含有正比例關系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使學生熟練地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
3.發展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幫助其構建相應的知識結構。
【教學重點】:
1.判斷題中相對應的兩個量和它們的比例關系。
2.利用正比例的關系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運用比例知識正確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1.掌握用比例知識解答解答應用題的步驟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決問題”的結構特點,從而構建知識結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回憶舊知
1.師:本節課是我們這個學期最后的一節新課,我們知道最后一節課上的是我們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希望大家用精彩的表現完成這節課,大家有沒有信心!
生:齊答:有!
師:我們先來回憶一下已經學過的知識吧!
(課件出示:)我會判斷:判斷下列每題中的兩個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購買課本的單價一定,總價和數量。(成正比例)
(2)差一定,減數與被減數。(不成比例)
(3)總路程一定,速度和時間。(成反比例)
(4)零件總數一定,生產的'天數和每天生產的件數。(成反比例)
2.師: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正比例關系可以用哪個式子來表示?(板書: (一定))
3. 師: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乘積(一定),反比例關系可以用哪個式子來表示?(板書: x×y=k(一定))
4. 師:看來同學們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識學得都很不錯,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今天的新知識吧!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用比例解決問題。(板書課題:用比例解決問題)
二、揭示課題、探索新知。
(一)教學例5(課件出示:情境圖)
1.回顧舊知
師:從這幅圖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多少錢?想請我們幫她算一算,你們能幫這個忙嗎?
(1)學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學生可以先求出單價,再求總價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數關系再求總價。)
(2)師:像這樣的問題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識來解決。
2. 探究解法
(1)梳理兩種相關聯的量
師:用比例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思考(課件出示)
①問題中有哪兩種量?它們對應的數據分別是多少?
②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你是根據什么判斷的?
③根據這樣的比例關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 )一定,所以( )和( )成( )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 )和( )的( )相等。
3.用比例解答。
如果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x元,請根據表中相對應的數據和判斷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
知道每噸水的價錢一定,所以水費和用水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水費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
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x元。列出比例是:(12.8:8=x:10),比例的解是x=16。(板書解法1)
師:你是怎么想的?(根據上面的數據,概括:因為每噸水的價錢一定,所以水費和用水的噸數成正比例。也就是說,兩家的水費和用水的噸數的比值是相等的。)
12.8∶8=x∶10
板書: 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χ元。
12.8 :8 =χ:10 或 8:12.8=10:x
8χ=12.8×10 8χ= 12.8×10
χ= χ=
χ=16 χ=16
答: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6元。
師:12.8∶8和x∶10 分別表示什么?(水費單價)
讓學生再思考,看看有沒有出現其它比例的解法,如果有,教師也要進行評析。(學生可能通過復習題3的復習,想出不同的解法。)
如果列出的比例是8∶12.8=10∶x 可以嗎?為什么?(可以,因為8∶12.8 和10∶x 都表示1元可以用水多少噸,是一定的,板書解法2)
師:這個問題我們用比例的知識解決了,你有什么方法檢驗自己的解答是正確的呢?(啟發學生自主選擇檢驗方法。如:將結果代入原題、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用算術方法或一般方程方法解答來檢驗等。)
4.即時練習
師:同學們很了不起,幫李奶奶解決完了問題,能再幫王大爺解決一個問題嗎?
課件出示:“王大爺家上個月的水費是19.2元,他們家上個月用了多少噸水?”讓學生進行變式練習。)
5. 提煉方法
師:解決了兩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反思一下剛才的學習過程,歸納出用比例解決問題的步驟,好嗎?
得出用比例解決問題的“五步曲”(板書):
一梳(梳理相關聯的兩種量)
二判(判斷相關聯的兩種量成什么比例)
三列(設未知x,根據判斷列出比例)
四解(解比例)
五檢(用自己熟練的方法來檢驗)。
1. 教材60頁的做一做:1題。
2. 教材練習九的第3、5題。
三、全課總結。
今天你們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一、教學內容
本單元具體例題安排如下表:
二、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操作和實驗探索等活動,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2. 通過分類、操作活動,使學生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知道這些三角形的特點并能夠辨認和區別它們。
3. 聯系生活實際并通過拼擺、設計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系,感受數學的轉化思想,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會欣賞數學美。
4. 使學生在探索圖形的特征、圖形的變換以及圖形的設計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三、編寫特點
1.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強調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他們的知識經驗是在與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這些知識與經驗是他們進一步學習的基礎。為使兒童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經驗,認識新問題,建構他們自己新的知識與經驗,教材的編寫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創設豐富多彩的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的情境和動手實驗活動,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數學知識。例如:對“三角形的分類”這一內容,教材根據學生已懂得了角的分類,能區分銳角、鈍角、直角、平角與周角這一基礎,設計了“給三角形分類”活動,放手讓學生自己在“給三角形分類”的探索活動中了解和把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
2.重視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
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征還是圖形特征、性質,對于小學生來說,都比較抽象。要解決數學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特點之間的矛盾,就要充分運用其直觀性進行教學。基于這樣的考慮,教材在提供大量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時,加強了數學問題情景、操作探索活動的設計。例如“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這一部分內容,創設了“我上學走中間這條路最近”“這是什么原因呢?”這種學生熟悉而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去探索、去實驗、去發現。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3.教學內容的呈現不但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給學生留有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
經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關于三角形的認識的直接經驗,獲得相應的`知識和技能,為感受、理解抽象的概念,自主探索圖形的性質打下了基礎。為方便教師領會教材編寫的理念與意圖,開展有效的教學,更好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教材在呈現具體教學內容時,不但重視體現知識形成過程,而且注意留給學生充分進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為教師靈活地組織教學提供了清晰的思路。這主要體現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提供豐富的動手實踐的素材,設計思考性較強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探索、實驗、發現、討論、交流獲得。例如,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三角形的內角和、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系等,均是讓學生在操作、探索中發現,形成結論。
4.加強對圖形之間的關系的認識。
本單元增加了“圖形的拼組”,讓學生再次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系與區別,從而了解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探索能力。
四、具體編排
1.三角形的特性。
(1)情境圖。
教材提供了一幅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直觀圖,目的是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并說一說“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激發學生學習三角形的興趣,而且引起學生對三角形及其在生活的作用的思考。
(2)例1。
在“畫三角形”的操作活動中進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屬性,抽象出概念。在已學的垂直概念的基礎上,引入了三角形的底和高。最后,教材說明為了便于表述,如何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3)例2。
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讓學生對三角形有更為全面和深入的認識。設計思路是“情景、問題—實驗、解釋—特性應用”。
(4)例3。
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對三角形邊的關系的思考。然后讓學生動手實驗,探究規律。
2.例4。
教學三角形的分類。用集合圖直觀地表示出,三角形整個集合與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之間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三角形按邊分類,教材不強調分成了幾類,著重引導學生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邊和角的特征。
3.例5。
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先通過讓學生度量不同類型的三角形的內角度數,并分別計算出它們的和,使學生初步感知到它們的內角和是180?。在此基礎上,教材再提出用實驗的方法加以驗證。
“做一做”應用這一結論解決問題。
4.圖形的拼組。
(1)例6。
用同樣大小的三角形拼四邊形的活動,讓學生體會三角形與四邊形的關系。具體活動時,不一定只按教材提供的思路拼,可以讓學生自主拼,看用同樣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四邊形,并說一說是怎么拼擺的。
(2)例7。
用三角形拼出美麗圖案的活動,進一步感受三角形與其他圖形的關系,同時享受創作的快樂,感受數學美。
五、教學建議
1.適度把握本冊關于“三角形的認識”的教學目標。
這一學段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有關“空間與圖形”的知識和經驗,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間感。他們對周圍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探索圖形及其關系的愿望不斷提高,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可以在比較抽象的水平上認識圖形,進行探索。因此,本冊對三角形認識的教學目標與第一學段“獲得對簡單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有所不同,應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三角形。因此,在進行本單元的教學,如落實“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等內容的具體目標時,不僅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而且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判斷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能力。
2.重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取知識。
“數學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數學活動的過程”,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是在活動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回憶生活經驗、觀察實物、動手操作、推理想像等都是學習理解抽象的幾何概念的重要手段,也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途徑。教學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給予學生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他通過觀察、操作、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從現實空間抽象出幾何圖形的、探索圖形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過程,從而獲得對圖形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
3.注重教具、學具和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加強教學的直觀性。
幾何圖形的直觀性為各種教學手段的運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利用各種教具、學具和現代教學技術,可以使學生認識和探索圖形的過程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戰性,也是進一步發展學生空觀念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但在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時,要注意切合實際,易操作而有實效。一些農村學校由于經濟困難,不能配備豐富多彩的教學具,教師必須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當地資源,積極發動學生制作。學生在制作過程中不但可以激發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加深對圖形的認識。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學習內容:
教科書P57
學習目標:
1、結合書本子的過程,使學生學會整理1-5的乘法口訣,并應用;
2、進一步鞏固1-5的乘法口訣
學習重難點:
重點:1-5的乘法口訣
難點:靈活運用教學準備:
學習準備:
學具: 小棒
教具:教學課件、本子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景、復習1-5的乘法口訣
1、這節課我們來書本子。猜一猜老師手中估計又幾本本子?
你打算幾個幾個數?
我們一般比較常用的'是那種方法?
你能2個2個的數數嗎?誰來數一數?
1個2是2,誰能列算式?我們可以用那個口訣來計算?
2個2是4,誰能說出這句口訣?……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2的乘法口訣,5的乘法口訣,再補充3、4、1的乘法口訣。(要注意把算式和口訣相聯系)有意將1-5的乘法口訣排出階梯狀
2、找規律。
讓我們一起讀一讀口訣。橫,豎
觀察黑板上的口訣。你發現什么規律?
二、展開練習
1、練習十一的第1題。(超級跳跳跳)
小朋友們對口訣真熟練,瞧,小動物們都趕著來看你們了。讓我們看看誰來了 ?他們分別一次跳幾格?你能說出乘法算式和它相應的口訣嗎?想一想再出示答案。
件演示小動物跳格,再說口訣。
2、第2題:小動物過河。
讓我們和可愛的小動物們一起到森林里走一走。瞧,有一些小動物正需要幫忙呢,小朋友們,你能幫助他們過河嘛?
由學生獨立練習,再校對。
3、第3題:小朋友們的聰明才智得到了小動物的表揚,瞧,他們送來了最美麗的智慧花。
獨立完成,小組校對。
三、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四、作業:
背口訣,對口令。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認識三角形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有條理地表達能力;
2、能證明出“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能發現“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3、按角將三角形分成三類.
教學重點:
1、角平分線的概念;
2、三角形的中線.
教學難點:
會角平分線的概念.即判別哪兩個角相等.
教學過程:
一、探索練習:
1.任意畫一個三角形,設法畫出它的一個內角的平分線.
2.你能通過折紙的方法得到它嗎?
學生可以用量角器來量出這個角的大小的方法畫出這個角的平分線.也可以用折紙的方法得到角平分線.
在學生得到這條角平分線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觀察這三條線之間的位置關系,并且在交流的基礎上得到結論:
三角形一個角的角平分線和這個角的對邊相交,這個角的頂點和對邊交點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中這個角的角平分線.簡稱三角形的角平分線.
教師應該規范學生的書面表達,給出下面的示范書寫:
如圖:∵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線,
∴∠BAD=∠CAD=∠BAC,
或:∠BAC=2∠BAD=2∠CAD.
請你畫出△ABC(銳角三角形)的所有角平分線,并且觀察這些角平分線有什么規律?對于鈍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們的角平分線也有這樣的規律嗎?
一個三角形共有三條角平分線,它們都在三角形內部,而且相交于一點.
例題:△ABC中,∠B=80∠C=40,BO、CO平分∠B、∠C,則∠BOC=______.
活動二:1、任意畫一個三角形,設法畫出它的三條中線,它們有怎樣的位置關系?小組交流.
2、你能通過折紙的方法得到它嗎?
畫中線時,學生可以用刻度尺通過測量的方法來得一邊的中點.也可以用折紙的方法得到一邊的中點.
在學生得到這條中線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觀察這當中的線段之間的大小關系,并且在交流的基礎上得到結論:
連結三角形一個頂點和它對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這個邊上的中線.簡稱三角形的中線.
教師應該規范學生的書面表達,給出下面的示范書寫:
如圖:∵AD是三角形ABC的中線,
∴BD=DC=BC,
或:BC=2BD=2DC.
請你畫出△ABC(銳角三角形)的所有中線,并且觀察這些中線有什么規律?對于鈍角三角形呢?直角三角形呢?它們的中線也有這樣的規律嗎?
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觀察.應該比較快得到下面的結論:
一個三角形共有三條中線,它們都在三角形內部,而且相交于一點.
已知,AD是BC邊上的中線,AB=5cm,AD=4cm,▲ABD的周長是12cm,求BC的長.
鞏固練習:
1、AD是△ABC的角平分線(D在BC所在直線上),那么∠BAD=_______=______.
△ABC的中線(E在BC所在直線上),那么BE=___________=_______BC.
2、在△ABC中,∠BAC=60,∠B=45,AD是△ABC的'一條角平分線,求∠ADB的度數.
小結:(1)三角形的角平分線的定義;
(2)三角形的中線定義.
(3)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是線段.
作業:
課本P125習題5.3:1、2.
教學后記:
學生基本上能明白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的定義,但是在較復雜一點的題目中也會出現以下錯誤:
(1)已知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線,則∠B=∠C;
(2)有部分生會把三角形的角平分線和三角形的中線混淆.
如:AD是三角形ABC的角平分線,則BD=CD.
對角平分線、三角形的中線的運用有待真正的提高.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正確讀、寫億以上的數。
2、培養學生遷移類推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
數位中含0的億以上數的讀、寫。
教學難點:
數位中含0的億以上數的寫法。
教學關鍵:
以億以內數的讀寫法為基礎,把個級、萬級的寫法推廣到億級,能正確讀、寫億級的數。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喜歡看漫畫嗎?看這幅漫畫,哇!你想說什么?
生可能說:地球上人口太多了,地球都要背不動了!也可能說:全球人口有六十一億,太多了!
(驚訝):六十一億,這個數真大呀!像這樣億以上的數,你們認識嗎?(板書課題)
二、學習讀數和寫數
(一)學習讀數
1、師:請同學們打開書第21頁,例1中有三個數,你們會讀嗎?請同學們按照自學指導開始自學吧!
2、課件出示自學指導。
(1)例1中第一個數為什么讀作:六十一億?后邊兩個數你會讀嗎?寫在書中橫線上。
(2)想一想,億以上的數該怎樣讀?
(3)完成例1下邊的“做一做”。你認為,讀數時最應該注意什么?
3、學生自學。師提示學生:不要急于做題,一定按照自學提示的要求一步一步去做,一定要沉下心來,想一想老師提的問題,看書時,可以用手點著看,邊看邊思考。
4、師:你們自學后有什么問題嗎?如學生說沒有,師:說明你們都用心去學了,既然學明白了,你能以5080 4000 0000為例,說說億以上的數究竟怎么讀嗎?
5、生到前面講解,師小結:先分級再讀數,從高位讀起,先讀億級上的`五千零八十億,再讀萬級上的四千萬,(出示課件第一、二句),我們再做幾個練習:5008 4000 000,5080 0000 4000,讓生讀,再總結:級末的零不讀(畫橫線打叉),各級中間有一個零或連續幾個零,都只讀一個零。(出示課件第三、四句)
讀法歌
讀數要從高位起,哪位是幾就讀幾;
萬級末尾加讀“萬”,億級末尾加讀“億”;
每級末尾如有零,不必讀出記心里;
其他數位連續零,只讀一個記仔細。
師:讀數大家都明白了,寫數會不會呢?
(二)寫數
1、請同學們按自學指導自學第22頁例2。
(1)例2中的“三億”為什么寫作:3 0000 0000?后邊兩個數你能試著寫出來嗎?
(2)想一想,億以上的數怎么寫?
(3)完成例2后邊“做一做”的第1題。你認為,寫數時最應該注意什么?
2、生自學。
3、師:寫數有什么問題嗎?請你以五千零四億零七百萬為例,說一說億以上的數究竟怎么寫呢?
4、生講解,練習:五千四百億零七十,五千零四十億零七萬。師生小結寫法,出示課件:
寫法歌
寫數要從高位起,哪位是幾就寫幾。
哪一位上無單位,用“0”占位要牢記。
(三)師總結:讀數和寫數,都要先分級,數位中有零的數的讀寫,大家一定要仔細,下面做幾道檢測題。
三、檢測題
1、讀出下面各數,這三個數的讀法有什么異同?
4075
4075 0000
4075 0000 0000
師:4075在個級時讀作四千零七十五,4075在萬級時還讀作四千零七十五,只不過在后邊加個“萬”字,4075在億級時仍讀作四千零七十五,但要在后邊加個“億”字。就像同學們這樣讀,讀億級或萬級的數時,先按照個級的讀法讀,再在后邊加個“億”字或“萬”字。
2、用自己的方法,又快又準地讀出下面各數。
20 8000 0000 讀作:________________
6007 0005 0000 讀作:________________
3090 1040 3000 讀作:________________
生讀完后,師問:讀數怎樣才能又快又準?強調先分級,以錯例強調數位中有零的讀法。
3、寫出下面各數,寫完后你會檢查嗎?
兩千四百萬 寫作:________________
六百四十億九千零三萬 寫作:________________
五千零三億零七百 寫作:________________
根據錯例,強調數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用零占位,強調檢查的方法:根據位判斷這個數共幾位數,或看各級是否滿四個數字。
4、把左右相等的兩個數用線連起來
三百八十億 3 0000 8000
三億零八十 38 0000 0000
三十八億 3 0080 0000
三億零八十萬 380 0000 0000
做完題后,師:這三道題,一共是10個數的讀寫練習,你答對了( )個。想一想:錯的原因是什么?以后要注意什么?
四、總結全課
今天我們學習了億以上數的讀寫,讀數時要注意:每級末尾如有零,不必讀出記心里;其他數位連續零,只讀一個記仔細;寫數時要注意:哪一位上無單位,用“0”占位要牢記。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
2.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3.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教學重點
理解求表面積、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能靈活運用表面積、側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一)口答下列各題(只列式不計算).
1.圓的半徑是5厘米,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2.圓的直徑是3分米,周長是多少?面積是多少?
(二)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什么?
(三)回憶圓柱體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一)圓柱的側面積.
1.學生討論: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的長、寬和圓柱底面周長、高的關系.
2.小結:因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而這個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側面積,所以圓柱的側面積等于底面周長乘高.
(二)教學例1.
例1.一個圓柱,底面的直徑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側面積.(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2.學生獨立解答
教師板書: 3.140.51.8
=1.75l.8
2.83(平方米)
答:它的側面積約是2.83平方米.
3.反饋練習:一個圓柱,底面周長是94.2厘米,高是25厘米,求它的側面積.
(三)圓柱的表面積.
1.教師說明: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就是圓柱的表面積.
2.比較圓柱體的`表面積和側面積的區別.
圓柱的表面積是指圓柱表面的面積,是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而側面積是指圓柱側面的面積;表面積包含著側面積.
(四)教學例2.
1.出示例2
例2.一個圓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徑是5厘米,它的表面積是多少?
2.學生獨立解答
側面積:23.14515=471(平方厘米)
底面積:3.14 =78.5(平方厘米)
表面積:471+78.52=628(平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積是628平方厘米.
3.反饋練習:一個圓柱,底面直徑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表面積.
(五)教學例3.
1.出示例3
例3.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徑是20厘米,做這個水桶要用鐵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數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2.教師提問:解答這道題應注意什么?
這道題是求做這個水桶要用鐵皮多少平方厘米.實際上是求這個圓柱形水桶的表面積.題里告訴我們的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計算時就是用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
3.學生解答,教師板書.
水桶的側面積:3.142024=1507.2(平方厘米)
水桶的底面積:3.14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需要鐵皮:1507.2+314=1821.21900(平方厘米)
答:做這個水桶要用1900平方厘米.
4.教師說明: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實際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計算得到的結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進1.這種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進一法.
5.四舍五入法與進一法有什么不同.
(1)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值時,看要保留位數的后一位,是5或比5大的舍去尾數后向前一位進一,是4或比4小的舍去.
(2)進一法看要保留位數的后一位,是4或比4小的舍去尾數后都向前一位進一.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所研究的例1、例2、例3都是有關圓柱表面積的計算問題.圓柱的表面積在實際應用時要注意什么呢?
歸納:圓柱的表面積,在實際應用時,要根據實際需要計算各部分的面積,必須靈活掌握.如油桶的表面積是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無蓋的水桶的表面積是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煙筒的表面積只求側面積.另外,在生產中備料多少,一般采用進一法,就是為了保證原材料夠用.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