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8-16 10:04:29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7篇(經典)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教案7篇(經典)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第五單元年、月、日

  課題:計算經過的時間第5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學會推算出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過的時間。

  2.進一步感知和體驗時間,逐步建立時間觀念。

  教學重點:學會推算出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過的時間。

  教學難點:推算出從一個時刻到另一個時刻所經過的時間。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24時計時法,你能說說什么是24時計時法嗎?

  學生回顧24時計時法。

  出示教材第53頁的節目預告表,并提問:你能把這些時刻改成普通計時法嗎?

  指名匯報后引入課題:這是我們上節課學習的24時計時法,24時計時法還能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實際問題,這節課我們就繼續來學習新的知識。

  二、交流共享

  1.計算整時到整時經過的時間。

  (1)出示例4,提出問題。

  提問:這張預告表上的節目你喜歡嗎?最喜歡哪一個節目?根據你的觀察,你覺得哪個節目播放的時間會長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引導:播放的時間是這個節目從開始到下個節目開始的時間,《動畫劇場》從什么時候開始?(14:00)什么時候結束?(16:00)一共播放了多長時間?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再在小組里交流算法。

  師:鐘面上是從2:00到3:00經過幾小時?(1小時)從3:00到4:00經過幾小時?(1小時)一共就是經過幾個小時?(2小時)

  指名上臺撥一撥,并讓學生嘗試畫線段圖表示。

  提示:畫線段圖時只要畫出經過的時間的開始和結束部分。

  明確:從14:00到16:00經過的時間,還可以用減法計算,根據“結束時刻-開始時刻=經過的時間”可算出播放時間。

  16-14=2(時)

  2.計算非整時經過的時間。

  談話:剛才我們計算了《動畫劇場》播放的`時間,現在我們再來算一算《智慧樹》播放的時間。(出示教材第53頁“試一試”問題)仔細觀察,《智慧樹》從什么時刻開始播出,什么時刻結束?(8:10播出,8:40結束)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后組織學生集體討論,教師結合學生的思路,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

  出示線段圖:說說線段圖的起點和終點。

  追問:8:10應該怎樣表示?中間的這段線應該平均分成幾份?

  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開始時8:10,應該把8時和9時這一段平均分成6份,表示60分鐘。

  教師演示從8:10到8:40,用不同顏色的線段表示出來。

  提問:現在你能計算從8:10到8:40這段時間有多長嗎?

  學生計算,指名匯報,說說計算方法,教師板書:

  40-10=30(分)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54頁“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情境圖,提問:根據這個情境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提出問題:這個圖書室每天的借書時間有多長?應如何解答?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再在小組內交流算法。

  引導:先分別算出兩個時段的時間,再把兩段的時間相加,就是每天借書的時間。

  用減法算:13-12=1(時)17-15=2(時)1+2=3(時)

  2.完成教材第54頁“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題目,指導學生看題,理解題意。讓學生具體說說題中有哪幾個商店,它們的營業時間分別是怎樣安排的。

  提問:算一算每個商店每天各營業多少小時?哪個商店的營業時間長?

  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解答,教師巡視指導,了解學生的做題情況。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解題思路,最后師生共講評。

  3.完成教材第54頁“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題目,學生讀題,指名說說開始時間和結束時間。

  提問:能直接用下午5時減上午9時嗎?怎么辦?你能用線段圖表示出來嗎?

  學生交流討論,進行畫圖,教師巡視指導。

  小結:如果兩個時刻不在同一時段,可以將普通計時法時間轉換成24時計時法再計算。

  4.完成教材第54頁“想想做做”第5題。

  (1)引導:小明是幾時睡覺的?什么時候起床的?這個時間從第一天晚上的8時跨越到第二天的早上的6時。能不能用我們之前學習的方法計算?應該怎樣計算?

  (2)指名交流,讓學生口述計算過程。

  學生可能會用以下計算方法:

  方法一:先想第一天24時前睡了多少小時,再和第二天睡覺的時間加起來,即24-20=4(時),4+6=10(時)。

  方法二:先想晚上8時到第二天上午8時經過了12小時,再減去2小時,即12-2=10(時)。

  學生可能還有其他的計算方法,只要合理,教師都要給予肯定。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用字母表示及其作用,能正確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及數量關系。

  【重點難點】

  能正確的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及數量關系、計算公式等。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

  【談話導入】

  1、看到這些字母,你能立刻想到什么?

  課件出示:

  BTVsoskgNBA……

  同學們能很快的說出這些字母或字母組合表示的意義嗎?說明字母在生活有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2、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式與方程。(板書課題)

  【復習講授】

  復習字母表示數

  1、結合談話導入說說用字母表示數有什么優越性?

  教師:用字母能簡明的表達數量關系、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為研究和解決問題帶來很多方便。

  2、請同學們完成下面的練習。

  (1)填空。(課件出示)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寫在練習本上。

  ①用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時間,那么s=()。

  ②b乘5、6可以寫作(),還可以寫作();a乘h可以寫作(),還可以寫作()。

  ③a、b、c、d表示非0自然數,那么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可以用字母表示()。

  (2)訂正后提問:在寫含有字母的式子時需要注意什么問題?

  3、師生共同總結在寫含有字母的式子時應注意的問題: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數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也可以省略不寫。

  (2)省略乘號時,應當把數字寫在字母的前面。

  (3)數與數之間的乘號不能省略。加號、減號、除號都不能省略。

  4、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81頁的第一個“做一做”。

  (2)根據題意寫出各式表示的意思。

  一種滾筒式洗衣機,單價a元,商城第一天賣出m臺,第二天賣出9臺。

  m-9表示()m+9表示()

  ma表示()9a表示()

  (m+9)a表示()(m-9)>a表示()

  答案:

  (1)

  (2)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賣出的臺數

  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賣的臺數

  第一天賣的錢數

  第二天賣的錢數

  兩天一共賣的錢數

  第一天比第二天多賣的錢數(或第二天比第一天少賣的錢數)

  【課堂作業】

  教材第82頁練習十六第1、2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要求學生自己檢驗。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第8課時式與方程(1)

  在寫含有字母的式子時應注意的問題: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數和字母中間的乘號可以記作“?”,也可以省略不寫。

  2、省略乘號時,應當把數字寫在字母前面。

  3、數與數之間的乘號不能省略。加號、減號、除號都不能省略。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四年級下冊第二部分的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認識四邊形的知識基礎上進行的。本課的內容是對四邊形進行分類,通過分類讓學生了解梯形的特征,并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四邊形按兩組對邊是否平行可分為平行四邊形、梯形和其它四邊形。教材給出的三組圖形是根據兩組對邊是否平行來進行分類的,教材主要是對A組和B組進行研究。教學分類方法后,教材還適時安排了一些練習,旨在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滲透集合的數學思想,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分類等活動,了解梯形的特征,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

  2.知道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3.培養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觀察、比較、分類等活動,了解梯形的特征,進一步認識平四行邊形。

  2.知道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比較、分類等活動,了解梯形的特征,進一步認識平行四邊形。

  二、教法、學法

  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方法為主,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形成過程,有目的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總體思路,我設計了“激趣導課——探索新知——鞏固應用——課堂總結”四個環節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發展。

  1、激趣導課

  出示各種四邊形:在四邊形這個大家族里,你若仔細觀察,會發現它們各有特點,這節課咱們根據四邊形各自的特點給它們分分類。(板書:四邊形分類)這樣,賦于數學知識一定的情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促使學生主動地去探索。

  2、探究新知

  (1)觀察課前準備好的四邊形。“觀察-比較”是現代科學探索中常用方法。讓學生觀察四邊形的邊有什么特點,再進行比較。使學生從具體的實物中建立了豐富的表象。

  (2)小組合作。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并分類擺放,再說一說你分類的依據是什么,這樣,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正確或錯誤的分類方法。

  (3)反思評價。學生到前面黑板上演示分法,并說出每一組四邊形的特點,再給每一組四邊形起一個名字。師生共同概括分類的方法,同時利用集合圖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最后讓學生看課本,體驗成功喜悅。

  3、鞏固應用。

  為了鞏固所學知識,發展學生思維,我設計了填一填、剪一剪、拼一拼、試一試四個練習題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體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人人都獲得成功的體驗。

  4、課堂總結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2)我們是通過什么方法來把四邊形分類的?

  通過學生自主總結梳理知識,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特別對學習方法的總結有利于學生可持續發展,是發展性教學目標在課時的體現。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也許不夠完美,但在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們會體現出極大地熱情,非常投入,獲得強烈的感受。這是單純靠書所達不到的。在這種學習過程中學生獲得了更大的自主空間,不僅可以掌握相關的學習內容而且會體驗到用多媒體形式表達和組織信息的特點,逐漸掌握通過多媒體形式學習知識的方法,最終形成一種信息素養。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感知生活中的平行現象。

  2.幫助學生初步理解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初步認識平行線。

  3.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引導學生樹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

  [教學重點]正確理解“同一平面內 ”“互相平行”等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畫平行線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水彩筆,尺子,三角板,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境引入,觀察發現

  生開窗戶。

  開窗戶過程中,這扇窗戶在做什么運動呢?

  是的,平移是我們上個學期學過的知識,你們學得很好。我們看,窗戶的一條邊一開始在這個位置;平移之后,到了這個位置。你知道這條邊與這條邊的'位置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平行線。

  老師這里有幾幅圖,請同學們找一找,哪些圖畫出了你心目中的平行線?

  看來,同學們對平行線都有自己的認識。到底你的想法對不對呢?,學完這節課后,相信你一定能得到一個肯定的答案。

  二、積極參與,探究感受

  窗戶這兩條直直的邊我們可以看成是兩條線段,這條線段如果向兩端無限延伸、延伸。閉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看到的兩條直線會怎樣?會相交嗎?

  師:都說眼見為實,這兩條直線我看到的部分的確是不相交的,可是無限延伸之后我看不到,你憑什么說他們永遠不會相交呢?

  寬度一樣,其實就是說他們的距離處處相等。(課件驗證)

  因為他們的距離處處相等,無限延伸之后始終保持著這樣的距離,所以,他們永遠不會相交。

  (板書并口述: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相互平行)

  兩條直線相互平行,我們也可以說其中一條就是另一條的平行線。

  如果我們把兩條直線分別標上名字,AB和CD,我們就說直線AB平行于直線CD.

  我現在如果把這兩條直線都斜過來,現在他們相互平行嗎?為什么?

  生活中的平行線

  這些直線是相互平行的,生活中你還能找到這樣的平行線嗎?

  看來生活中的平行線還真不少。有個小朋友叫淘氣,他發現所有的窗戶都太像了,沒有一點兒創意。于是,他設計了這樣的新型窗戶。

  你能接受淘氣的設計嗎?為什么?

  剛才同學們找到的都是靜止的,現在讓我們看看運動中的平行線。

  每周一我們都要舉行升國旗儀式。國旗的上邊從這里平移到了這里,他們是相互平行的。

  再看看這副圖。箭頭從這里平移到這里。同學們,線段 HG一開始在這里,平移后到了H1G1,線段HG和線段H1G1平行嗎?那你能從平移前后的箭頭中,找出類似的相互平行的線段嗎?

  畫平行線

  教師演示三角尺平移法,

  注意點:1、對 2、靠 3、移 4、畫

  學生畫。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四、課堂總結,概括新知

  學了這節課后,你對平行線有什么新的認識嗎?

  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我們對平行的認識也會越來越深刻。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自學預設:

  自學內容自學P43內容

  指導方法自學P43

  思考:

  1、底面積是什么?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積是怎么求的?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的統一計算公式怎樣?

  嘗試練習試著完成P43的做一做的第2題

  教學內容: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的統一。(完成P43內容及P45第8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一計算公式,并會靈活地應用公式進行體積計算。

  2.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

  2、填空。

  (1)長、正方體的體積大小是由確定的。

  (2)長方體的體積=。

  (3)正方體的體積=。

  二、探索研究

  1.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

  通過預習你觀察到到了什么?

  生:圖中畫陰影部分的那一面我們把它叫做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底面。師強調:這個面是由擺放的方式決定的。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面積。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的面積叫做底面積

  (2)怎樣求長方體的`底面積?(長方體的底面積=長×寬,即S=ab)怎樣求正方體的底面積?(正方體的底面積=棱長×棱長,即S=)

  (3)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統一

  思考:我們能不能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統一成一個公式呢?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底面積×高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底面積×棱長

  結論: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V=sh

  3.練習:

  完成P43“做一做”第2題。講解:“橫截面”通過實物直觀演示,讓學生理解他的實際意義,懂得一個物體平放,立體圖形的左面和右面就叫做橫截面,如果豎起來,橫截面就成了底面。所以

  三、鞏固練習:完成P45題8。

  四、練習拓展:

  1.計算:

  2.一根長方體木料,它的橫截面的面積是0.15,長2m。5根這樣的木料體積一共是多少?新課標第一

  3.有100塊底面積是42,高6cm的立方體石塊。這些石塊的體積一共是多少?

  4.一個正方體的棱長的和是48cm,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了解24時計時法的特征,會用24時計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并能正確進行兩種計時法的互換。

  2.經歷認識、收集、應用24時計時法的過程,體會24時計時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時間觀念。

  3.在探索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的互換中,促進思維發展。

  教學重點:

  能正確地把用24時記時法表示的時間,與用普通記時法表示的時間進行互換。

  教學難點:

  理解和發現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鐘面(上面是7時)

  1.同學們,在前邊我們已經認識時鐘,看看現在是幾時?(7時)你們昨天7時在干什么?(看電視、吃早餐、睡覺)為什么會這樣呢?

  2.揭示課題 :24時計時法

  【從學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數學學習,喚醒了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新課伊始,設疑激趣,一方面引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明確了方向。】

  二、圍繞目標,合作學習。

  1.關于24時計時法你有哪些了解?

  2、.談話交流。

  a.晚上12時 談話:春節聯歡晚會新年的鐘聲是什么時候敲響的呢? 思考:這是夜里12時,是舊的一天的結束,新的一天的開始。我們把這一刻稱為0時。閉上眼睛想一想,時針一天正好走幾圈呢?接著演示時針是怎樣走的。

  b.上午7時 思考:現在是幾時?你在做什么?

  c.中午12時 追問:上午的學習結束,該吃午飯了。是幾時?到中午12時為止,鐘表上的時針走了幾圈?經過了多少小時?

  d.晚上7時怎樣用24時計時法表示?有什么電視節目?(思想教育:關心國家大事)

  e.又到晚上12時

  思考:這一天鐘表上的時針走了幾圈?經過了多少小時呢?1日=()時?

  3. 怎樣用24時計時法來表示一天中不同的時刻嗎?

  4.反饋練習

  a. 0時指什么時候?

  b.上午7時,用24時計時法怎么表示?中午12時怎么表示呢?

  c.下午1時用24時計時法該怎么表示呢?

  d.下午7時,用24時計時法該怎么表示?

  【利用鐘面模型的課件,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感知一天中不同的時間段,時針在鐘面上轉兩圈,一晝夜共有24個小時,建立0時的概念。通過具體的事例,幫助學生明確一天中開始和結束的時間“0時”。認識0時是一天的開始,24時是一天的結束。】

  四、鞏固練習,學以致用。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三年級實驗教材數學說課教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8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計算法則,會筆算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學會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位算。

  2、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一、復習檢查(全班做,請學生板演)

  364287

  +72+88+49

  結合扮演情況進行評議。

  二、新課

  1、談話: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連續進位的加法,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部分內容。我們再來看“中國部分動物種數統計表”。

  用圖表或屏幕出示該表,框出下面部分。

  爬行類

  376

  兩棲類

  284

  提問:誰能就這兩個數據提出一個加法計算的問題?

  ——爬行類和兩棲類的已知種類一共有多少種?

  列式算式:376+284

  分小組討論并在全班匯報

  師:同學們看看教材第18頁的男孩子和他的估算方法。

  歸納:在進行三位數的加法估算時,一般可以把加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百數或幾百幾十,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計和的范圍。這種方法在我們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

  3、師:請同學們用豎式算一下

  學生獨立計算(同時教師板書)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9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10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6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2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