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

時間:2024-12-31 15:24:54 維澤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精選16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精選16篇)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 1

  教學目標:

  1、掌握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的問題。通過對比,使學生溝通分數應用題和百分數應用題的聯系和區別

  2、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比較、解答應用題的能力,會求比一個數少百分之的數是多少的問題。

  3、進一步體驗百分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比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

  教學難點:

  正確、靈活地解答這類百分數應用題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老師很高興和咱們班的同學一起學習關于百分數應用的問題。你們想學么?生說想。好我們先來檢驗一下你們前面學過的知識。

  教師引導學生看復習題(1)學校圖書室原有圖書1400冊,今年圖書冊數增加了168冊,現在圖書室有多少冊圖書?

  要求學生口答 ,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教師肯定學生的表現,接著說如果老師將這道題的條件變為“今年圖書冊數增加了12%”,應該怎樣分析解答呢?同學們想知道么?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它。

  板書課題:比較復雜的百分數應用題

  (設計意圖:通過談話的方式復習前面的知識,引入所要學習的新知識,激情的導入,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識的熱情。學生躍躍 欲試急于去學習。)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出示課件

  學校圖書室原有圖書1400冊,今年圖書冊數增加了12%。現在圖書室有多少冊圖書?

  (1)學生默讀題。

  (2)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例3與復習題有什么異同?(兩道題問題相同,條件不同。)條件不同在哪兒?引導學生多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比較 明白新舊知識的聯系,更容易掌握)

  (3)引導學生思考增加了12%是什么意思,是把誰看作單位“1”。 使學生明確今年增加的冊數相當于原有冊數的12%,現在的冊數相當于原有冊數的1+12%,即112%。 ,然后小組合作探討解題方法。組長記錄討論結果。

  (4)教師巡視指導。參與到學生中間去。

  (5)師生共同交流。各小組派代表說說自己的解題思路。

  方法1

  方法2

  (6)教師對學生的進行補充講解。再讓學生板演在黑板上。對學生的做題情況進行評價,適時表揚鼓勵。

  (7)師生共同總結出兩種解答方法。讓學生比較一下哪種方法最優。學生紛紛陳述自己的理由。

  (8)比較百分數應用題和分數應用題的區別和聯系。

  相同點: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完全相同

  不同點:百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用百分數來表示;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用分數來表示。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過了思考再進行小組合作更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并且注意了解題策略的多樣化,最優化。)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幸福鎮去年收糧食300萬噸,今年比去年多20%,今年生產糧食多少萬噸?

  2、龍泉鎮去年有小生2800人,今年比去年減少了0.5%。今年有小學生多少人?

  3、思考:如果例3改成:學校圖書室現有圖書1568冊,比原有圖書冊數增加了12%,圖書室原有多少冊圖書?(這題單位“1”的量不變,要比較的量也不變,例3單位“1”的量是已知量,這題單位“1”的量是未知量。)

  (設計意圖:鞏固應用環節讓學生從基本應用、綜合應用、思維拓展三個層次進行了練習, 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及遷移。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解決這類題的關鍵是什么?

  師述:今天我們學習了比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解決這類題的關鍵就是要找準單位“1”,然后根據問題列出文字算式來幫助大家列式計算。

  百分數應用題和分數應用題的思路和方法是一樣的,只不過表示形式不一樣而已。

  板書設計:

  百分數應用題(三)

  例3: 方法一: 方法二:

  1400+1400×12% 1400×(1+12%)

  =1400+168 =1400×112%

  =1568 (冊) =1568 (冊)

  答:現在圖書室有1568冊圖書。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 2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借助幾何直觀可以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本課時基于教材的編排意圖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中盡量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問題解決的.環節設計上,引導學生運用幾何直觀幫助分析數量關系,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同時也為后面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解決問題積累一定的方法和經驗。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習題卡片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師:前面我們已經掌握了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下面大家來做幾道題,看誰做得又快又好。

  1、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什么?怎樣進行通分?

  2、先計算,再說說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

  +-+

  揭題:同學們對前面學過的知識掌握得很好,下面我們來看看樂樂留給我們的問題。(板書課題)

  討論交流,探究新知

  課件出示例3。

  1、閱讀與理解,明確題意。

  師:同學們,你從這道題中獲得了哪些信息?(生填寫信息卡)

  樂樂喝了()次牛奶。

  第一次:一杯純牛奶,喝了()杯。

  第二次:兌滿熱水,又喝了()杯。

  問題:一共喝了多少杯純牛奶?

  2、分析題意,畫圖解決問題。

  (1)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

  師:要想求樂樂一共喝了多少杯純牛奶,就要知道什么?

  生:要知道樂樂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別喝了多少杯純牛奶。

  師:樂樂第一次喝了多少杯純牛奶?能直接求出來嗎?

  生:能,一杯純牛奶,樂樂喝了半杯,也就是喝了杯。

  師:樂樂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純牛奶?能直接求出來嗎?(不能)

  師:同學們發現解決這道題的關鍵了嗎?

  生:發現了,關鍵就是求出樂樂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純牛奶。

  (2)畫圖表示關鍵問題之間的關系。

  ①組織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圖。

  師:下面我們用畫圖的方法來找出解決這道題的關鍵,也就是表示出樂樂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純牛奶。

  ②畫圖理解并匯報。

  第一次喝了杯純牛奶。

  加滿水,水是杯,純牛奶還是杯。

  又喝了杯,這杯里,一半是純牛奶,一半是水。

  (畫圖提示:用一個長方形代表杯子,涂色部分代表純牛奶或純牛奶和水的混合物)

  預設

  生1:第一次喝了杯純牛奶,還剩杯純牛奶。

  生2:加滿水,純牛奶只有原來的杯。

  生3:又喝了加滿水后的,也就是把杯純牛奶再平均分成2份,喝的純牛奶就是其中的1份。

  師:把平均分成2份,可以把化成,其中的1份就是。第二次喝的純牛奶是杯,水是杯。

  (3)解決問題。

  師:知道了樂樂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純牛奶,那么兩次一共喝了多少杯純牛奶?(指名回答,教師板書)

  第一次喝(杯)+第二次喝(杯)=兩次一共喝(杯)

  杯+杯=?

  杯+杯=杯

  師:樂樂一共喝了多少杯水?

  生:樂樂第二次喝的純牛奶是杯,水也是-=(杯)。

  3、回顧反思,明確解題方法。

  師:解決這道題的關鍵是什么?關鍵步驟應用了什么知識?

  生:關鍵是求出樂樂第二次喝了多少杯純牛奶;關鍵步驟應用了分數的基本性質。

  設計意圖:精心設計問題,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層層剖析,自主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給學生足夠的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充分經歷探究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引導學生畫圖,直觀地理解和呈現解決問題的方法。

  鞏固練習,拓展提高

  1、東東有一瓶水,上午喝了一半,加滿了水,下午又喝了一半。東東一共喝了多少瓶水?

  2、小明的半瓶墨水用了一半,還剩多少?

  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

  教材100頁3、4題。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第一次喝(杯)+第二次喝(杯)=兩次一共喝(杯)

  杯+杯=?

  杯+杯=杯。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 3

  設計說明

  1.創設和諧氛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展開思考與交流。

  課堂需要民主、平等的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敢于發言,樂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在理解題意后,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說一說準備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有利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互相學習,積累經驗。對學生個性化的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應加以鼓勵。

  2.結合排除法,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推理活動強調“步驟完整,理由充足”。考慮到學生不同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對于排除推理的方法,可引導學生采取表述、書寫、圖示、畫流程圖等多種方式加以描述,只要能表達清楚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及結論即可。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在特定的時間里做一些特定的事情,下面請大家一起來看這樣一組鐘面(課件出示四個鐘面,四個鐘面上的時間分別是7:30

  8:35 10:05 12:30)。請大家讀出這些鐘面上的時間。

  師:這些時間是按什么順序排列的?

  生:是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的。

  師:在這4個連續的時間里大家平時會做些什么事情呢?

  (學生自由交流并匯報)

  師:通過同學們的回答可以看出,大家做事情都很有時間觀念,都很會安排時間。你還能舉例說一說你是怎樣安排事情的先后順序的嗎?

  生:早上我先起床后上學;下午我先做作業后看電視……

  師:還會做些什么呢?(讓學生補充第3件事情或更多事情,建議不超過4個)

  生:早上,我先起床,再吃飯,然后上學。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嘗試用“先……再……然后……最后……”這樣的句式表述,體現通過語言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過程。

  設計意圖:學生對時間的認識和理解離不開情境的支撐,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由鞏固舊知入手,再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知,通過選取時間說一說和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兩個層次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為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思路和生活經驗作鋪墊,為新知的學習做準備。

  呈現主題圖,嘗試解決問題

  師:明明和他的好朋友芳芳在星期天也有他們的時間安排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師:(課件出示例3的情境圖)觀察圖片,你們獲取了什么信息?

  預設

  生1:星期天的早上明明和芳芳一起鍛煉身體,明明今天要做3件事:做作業、踢球、看木偶劇。

  生2:要從7:45、9:15、10:50這3個時間中圈出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時間。(注意:對鐘面上顯示時間的正確認讀是解決問題的必要前提)

  師:這里的.“可能”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能夠去踢球的時間。

  師:你們還獲取了哪些信息?

  生:明明7:15在鍛煉身體,9:00完成作業,10:30要和芳芳一起去看木偶劇。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呀!下面哪位同學能將條件和問題完整地說一說?

  生:明明7:15在鍛煉身體,9:00做完作業后要去踢球,10:30還要去看木偶劇,要求圈出鐘面上可能去踢球的時間。

  師:根據這些信息,我們怎樣確定明明可能去踢球的時間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并試著解決問題。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并解決問題)

  師:說一說你的答案和理由。

  預設

  生1:先排出3件事的時間先后順序。踢球在做作業之后,看木偶劇之前,也就是踢球的時間應在9:00之后,10:30之前,答案中只有9:15符合要求,所以第二個時間9:15可能是明明去踢球的時間。

  生2:明明9:00做完作業,10:30要去看木偶劇,做完作業才能去踢球,7:45在做作業之前,不可能去踢球,10:50在看木偶劇之后,也不可能去踢球。所以可以確定9:15是明明去踢球的時間。

  師:請大家驗證一下你的答案是否正確。

  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驗證的?有什么不一樣的方法嗎?

  預設

  生:我是將時間和他所做的事對應起來,再回到情境圖中看看是否合理。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 4

  教學內容:教科書P55、56

  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到運用有余數的除法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用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說說從圖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板書:有32人跳繩,6人一組,可以分幾組?

  二、新課

  師:這個活動有沒有進行平均分?

  該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小組討論)

  匯報,師板書:32÷6

  學生獨立算出結果。

  匯報:可以是橫式,也可以是豎式。

  師問:得到的5是什么意思?2又是什么意思?所以單位是什么?

  師:在解決這樣的題目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來選擇用什么算式解決。注意結果的單位。

  三、做一做

  出示食品飲料柜,問: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1)師:現在小麗有20元,全部買礦泉水,最多可以買幾瓶?剩幾元?

  思考:買同樣的東西是不是把錢進行平均分?

  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注意對橫式單位的檢查。

  (2)如果你有15元,你能提出一個減法、一個有余數除法、沒有余數的除法問題嗎?(小組討論、匯報)

  四、練習

  練習的第3題

  出示四月份的`日歷。從日歷上你發

  現了什么?師提出問題:四月份有幾個星期?

  要求有幾個星期,必須知道什么信息?

  四月份有幾天?一星期有幾天?

  學生得出解決的辦法。30÷7

  既然有4個星期,那么一定會有幾個星期六和幾個星期天?如果要使四月份有5個星期六和5個星期天,那么剩下的兩天就分別是六、日。所以4月1日可能上星期六。

  五、作業:練習十三的第1、2題。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 5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路,能根據具體問題找到對應的轉化方法,從而解決問題,了解轉化思想在數學課程中普遍存在。

  【過程與方法】

  通過轉化比較兩個不規則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提高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提高歸納、總結、概括的能力,以及知識遷移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用轉化策略比較不規則圖形的面積。

  【難點】

  轉化的.方法及應用。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大屏幕出示學習多邊形面積時的圖片,引導學生回憶之前比較兩個圖形面積時,用到數方格、平移等方法。

  教師指出前面接觸的圖形相對簡單,本節課進一步學習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引出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講解新知

  1、問題探究

  大屏幕出示教材圖片,并提問下面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一些?

  學生根據之前學習經驗,直觀的會提出數方格,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其中涉及不滿一格的情況,若按照前面數方格時不滿一格按半格計算,得到的結果不夠準確,并且較為繁瑣,引發學生思考更為確切的比較方法。

  學生根據導入中的情境,能夠想到可以通過平移將不規則圖形轉化為規則圖形進行比較。

  教師組織學生小組活動,5分鐘時間,探究圖片中的不規則圖形可否轉化為較為規則的圖形,若可以,思考如何轉化。小組代表做好討論記錄,探究結束找小組分享討論結果。教師巡視,對于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指導。

  教師總結學生回答,兩個圖形都可轉化為規則的矩形,通過平移或旋轉的方法得到。通過比較轉化后的圖形面積(數方格、數邊長)得到兩個圖形面積相等。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圖形多種變化過程。

  2、方法總結

  教師組織學生思考上述圖形變換前后的區別與聯系,總結圖形轉換的方法與特點,同桌之間交流分享。

  教師總結學生回答:

  (1)變換前后圖形的形狀改變了,由復雜變為簡單熟悉,但面積的大小不變;

  (2)圖形轉化可通過平移、旋轉、翻折、拼接等方法;

  (3)經過轉化之后將無解變得可解,將復雜問題變成簡單問題。

  教師講解其為轉化的策略解決問題,即將未知事物轉化為已知事物,從而解決問題的方法。組織學生回憶學習過程中,哪些知識的學習中用到了轉化的策略,小組間進行交流總結。

  教師總結學生回答:探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的面積時;代數領域學習異分母分數運算、小數乘法等。通過回憶學習過程,感受數學知識間的聯系。

  (三)課堂練習

  算一算下列三個圖形中陰影部分面積占整個面積的幾分之幾。

  (四)小結作業

  小結:總結本節課學習內容。

  作業:課后練一練。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 6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經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實際問題中的信息,分析數量關系,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

  2. 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

  教學過程

  一、 動畫引入,感受策略

  1. 談話:同學們喜歡看動畫片嗎?(播放動畫《曹沖稱象》的故事,播放至曹操質疑大象有多重呢)大象有多重?稱大象,沒有那么大的秤!又不能殺掉大象。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曹沖究竟想出了一個什么樣的策略?(板書:策略)

  2. 小結:曹沖想到把大象轉化成同樣重量的石頭,稱出石頭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體重了。這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其實,在日常生活和數學學習中,為了解決實際問題,需要運用很多策略。(板書:解決問題)

  [說明:教材安排解決問題的策略單元,重在相對集中地介紹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需要經常使用的、基本的解題策略。學生第一次接觸策略,對策略的含義并不清楚。教學一開始,以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動畫片《曹沖稱象》引入新課,讓學生初步感受到選擇合適的策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是有效的、必要的。]

  二、 解決問題,初步體驗策略

  1. 學會列表。

  談話:我校同學在小書蟲俱樂部成員的帶領下積極參與了讀書快樂,快樂讀書的各項活動,為了及時記下讀書心得,大家利用假期到文具店購買筆記本。(出示例題情境圖)

  引導:仔細觀察情境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提問:題目中的信息比較多,怎樣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學生可能提出不同的想法:按不同人物將信息進行整理;從問題出發,找到有關聯的信息。

  引導:老師給大家介紹另一種整理信息的方法。出示表格:

  可以先把題目中小明買筆記本的信息填在表格第一行,第二行填誰的信息?(小華)5本填在哪里?多少元填在哪里?完成下列表格:

  小明

  3本

  18元

  小華

  5本

  ?元

  回顧:為什么每人購買的本數和所用的`錢數填在同一行?(買的本數和錢數是對應的,3本用的錢數是18元)

  你覺得列表整理信息有什么好處?(清楚、簡潔)

  [說明: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教學的重點之一是讓學生學會收集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并按一定的結構填寫在表格里。在教學中,教師注意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在學生初步設想整理信息方法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將題目中的信息對應地填寫在表格里。]

  2. 引導學生利用表格,分析數量關系。

  引導:根據表格的第一行,小明買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出什么?(1本的價錢)再看表格的第二行,求小華買5本用去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條件?(1本的價錢)

  提問:你能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

  引導學生列式:18 3 = 6(元)

  6 5 = 30(元)

  提問:解決這個問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 嘗試從問題想起,列式解答。

  提問:剛才我們是根據表格從條件想起的。如果從問題出發,可以怎樣想呢?(要求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價錢)

  提問:這樣想該怎樣列式?

  小結: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采用了兩種不同的思路。

  (1) 從條件想起:根據買3本用去18元,可先求出1本的價錢。

  (2) 從問題想起:要求買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價錢。

  [說明:為什么要列表?列表有什么好處?不能僅僅停留在簡單地感覺清晰、簡潔上,還要讓學生學會利用表格,分析數量關系,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教學時,注意充分引導學生分別觀察表格的每一行,體會既可以從條件出發想問題,也可以從問題出發想條件,初步明確地感受綜合法和分析法這兩種不同的思考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進一步體會表格是合理的、必要的,從而形成對這一解題策略的體驗。]

  三、 嘗試解決問題,進一步體驗策略

  1. 列表解決問題。

  出示:如果小軍用42元買筆記本,他買了多少本?你能先列表整理再解答嗎?(學生自己填表)

  提問: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怎樣想?先在小組里說一說。

  引導學生分別從條件和問題想起。

  全班交流,列式解答。

  2. 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

  提問:通過兩次用表格整理條件和問題,你體會到什么?(利用表格分析數量關系比較容易)

  談話:根據上面兩題的解答結果和表格,如果把兩次的表格合并起來,可以得到:

  小明

  3本

  18元

  小華

  5本

  ?元

  小軍

  ( )本

  42元

  我們把這張表格再簡化:

  3 本 18 元

  5 本 ( )元

  ( )本 42 元

  學生在書上第66頁填出括號里的數。

  觀察:從左往右看,你發現了什么?(本數與錢數對應,每本價錢不變)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買幾本,都要先算出什么?

  觀察:從上往下看,又發現什么?(本數增加,要付的總數增加)如果買10本,要付的錢跟42元比會怎樣?

  [說明: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嘗試列表整理題目中的信息,并分析數量關系,解決問題,這對學生進一步體驗策略是及時而有效的。讓學生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再次經歷對數量關系的完整認識,更清晰地體會分析實際問題數量關系的基本策略,積累豐富的解決問題的經驗,發展數學思考能力。]

  四、 解決問題,鞏固策略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題。(略)

  2. 書法長卷。

  介紹:我校的才女邱葉紅同學是南京市十佳少先隊員,小書法家。為迎接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專門書寫了2008米書法長卷,已經被載入上海吉尼斯大全。

  出示信息:邱葉紅同學為迎接北京奧運會書寫2008米書法長卷,一個星期寫了210米,照這樣的速度,她10天能寫多少米?

  學生獨立列表整理信息,并列式解答。

  3. 想想做做第3題。

  引導重點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4. 投籃比賽。

  出示相關信息:姚明在兩場比賽中投籃30次,投中21次,得分為42分。奧尼爾在三場比賽中投籃40次,投中30次,得分為60分。

  解決下面的問題:

  (1) 假設姚明保持這樣的狀態不變,下面的五場比賽中姚明一共能得多少分?

  (2) 姚明平均每場比奧尼爾多得多少分?

  [說明:練習以教材為基礎,同時適當補充一些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問題,著力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列表的策略。通過練習,使學生體會:不管具體的問題情境怎樣變化,列表的方法都是必要的,從而能夠自覺地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運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 7

  教學內容:

  教材第78頁例9、例10、做一做,練習十五第8、9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解決問題的主要步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方法。

  2、經歷交流、討論、練習等學習方法,發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方法

  3、發展應用意識,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方法,愿意對數學問題進行討論,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解決問題的主要步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方法。

  教學難點:

  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通過計算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實際問題,這節課我們一 起復習解決問題。(出示課題 )

  二、解決問題

  1、解決問題的主要步驟

  (1)出示例9

  (2)學生交流、討論。

  (3)匯報

  ①認真讀題,理解題意;

  ②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

  ③判斷解決問題的方法,列出算式;

  ④計算;

  ⑤驗算。

  2、出示例10

  (1)認真讀題,弄清題意。

  (2)分析數量關系。

  ①這里的 表示什么?

  ( )表示把六(1)班作品平均分成4份,六(2)班的作品比個

  六(1) 班多其中的.1份)

  看懂線段圖,并會畫線段圖表示數量關系。

  六(1)班

  32件 比六(1)多 ?件

  六(2)班

  六(2)班作品是六(1)班的幾分之幾?

  (六(2)班的作品是六(1)班的1+ )

  求六(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實際是求什么?

  (實際是求六(1)班的1+ 是多少,也就是求32件作品的1+ 是多少。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計算?請列出算式,并計算結果。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78頁做一做。

  2、練習十五第8、9題。

  四、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一)

  ①認真讀題,理解題意;

  ②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

  步驟 ③判斷解決問題的方法,列出算式;

  ④計算;

  ⑤驗算。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先讓學生回憶,重溫小學階段用分數乘、除法計算解決問題有關知識并進行系統整理。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簡單應用題解題步驟和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方法,配合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進行訓練,加深學生的理解。發展學生應用意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 8

  教學內容:

  教材第52頁例3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兩步乘法計算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正確運用兩步乘法計算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通過解決數學中的具體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例3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復習解決一步乘法的問題。

  教師:請同學們認真聽、仔細想,看誰能很快解決下面的`問題。

  三(1)班同學,在做廣播操時需站4隊,每隊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讓學生讀題,并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果。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師引導: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用乘法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學習教材第52頁例3.

  出示例3.

  教師:觀察情景,你從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說一說。

  師生共同探究解題思路。學生匯報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溫壺能賣多少錢,再求5箱賣多少錢。

  4512=540(元) 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個保溫壺,再根據每個保溫壺的價格求出一共賣了多少錢。

  教師指名學生列式解答。

  125=60(個) 6045=2700(元)

  教師: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教師引導學生用綜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 12545=2700(元)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每盒有2個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個球。

  2、每輛汽車每次運貨物9噸,有6輛汽車,這些汽車4次運貨物多少噸?

  3、一中高級瓷磚每塊13元,每箱有25塊。小剛家裝修時買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

  四、思維訓練

  1、菜市場運來5車黃瓜,每車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運來黃瓜多少千克?

  2、光明小學教學樓有3層,每層有12間教室,每間教室安裝6盞日光燈。這些教室一共安裝多少盞日光燈?

  3、在一條公路的一邊種樹,先在一頭種一棵樹,以后每隔5米種一棵,一共種了324棵就種到另一頭了,這條路長多少米?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1)

  解決兩步計算的連乘應用題,要根據已知

  條件找間接量,確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學反思:

  本課引導學生學習解決乘法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明確了三步解決問題的方法

  1、閱讀與理解;

  2、分析與解答;

  3、回顧與反思。

  在仔細分析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再讓學生自己列出綜合算式,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 9

  設計說明

  列方程解答含有兩個未知數的問題屬于較復雜的方程問題之一,主要引導學生掌握根據兩個未知數的和或差與倍數所形成的數量關系進行列方程解決的方法。針對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做了以下設計:

  1.本設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尊重學生已有經驗,從學生熟悉的籃球比賽情境入手,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為新課的展開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

  2.教學中緊緊抓住“下半場得分只有上半場的一半”這個已知條件,引導學生自主理解、分析問題,理清題中的數量關系,根據數量關系列出不同的方程并解答,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3.在解題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并解答,選擇解題最佳方案。給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六(1)班和六(2)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籃球賽。比賽結束后,老師根據比賽得分給六(1)班的全體同學出了一道數學題,你們想知道是什么題目嗎?

  生:想。

  師:好,那下面我們就一起到六(1)班看看吧。(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籃球比賽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為新課的展開做好鋪墊。

  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41頁例6情境圖。

  六(1)班在與六(2)班的籃球賽中,六(1)班全場共得了42分。其中下半場得分只有上半場的一半。上半場和下半場各得多少分?

  2.獲取數學信息。

  請同學們認真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已知條件:全場共得了42分,下半場得分只有上半場的一半。所求問題:上半場和下半場各得多少分?)

  3.理解題中存在的數量關系。

  (1)理解“下半場得分只有上半場的一半”的意思。

  ①學生小組討論,理解語句的意思。

  ②匯報討論結果。

  預設

  生1:下半場得分=上半場得分×。

  生2:上半場得分是下半場得分的2倍,即上半場得分=下半場得分×2。

  (2)根據已知條件列出等量關系式。(學生獨立思考后匯報)

  關系式1:上半場得分+上半場得分×=全場得分。

  關系式2:下半場得分×2+下半場得分=全場得分。

  4.根據等量關系式列方程解答。

  (1)根據數量關系,學生嘗試解答。

  (2)匯報。

  方法一 根據關系式1解答。

  解:設上半場得x分。

  x+x=42

  x=42

  x=42

  x=28

  28×=14(分)

  方法二 根據關系式2解答。

  解:設下半場得x分。

  2x+x=42

  3x=42

  x=14

  42-14=28(分)

  (3)檢驗。

  ①師: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的結果是否正確呢?

  (引導學生說出不同的檢驗方法)

  預設

  生1:把上半場和下半場的得分加起來,如果正好是全場的42分,說明正確。

  生2:用下半場的得分除以上半場的得分,如果正好是上半場的一半,說明正確。

  ……

  ②學生按照檢驗方法,檢驗自己的計算結果。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 10

  設計說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選擇符合學生心理特征的素材,努力為學生創設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識。

  1.巧設情境,輕松導學。

  本節課的教學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需要運用估算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參與估算的過程,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從而激發學生學好估算的強烈愿望,樹立學好估算的自信心,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讓學生體會估算的價值。

  教學中,先讓學生自主解答,在肯定筆算精確結果的同時,通過交流讓學生認識到這樣的問題用估算就可以快速解決,不需精確計算,體會估算的價值。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1.估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估算的方法。

  427+275 814+691

  2.揭示課題:在生活中有很多問題都需要用估算的方法去解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乘法估算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復習加法估算的方法,為學習新課做好知識鋪墊。同時,讓學生初步了解估算可以用來解決實際問題。

  探究新知

  1.閱讀理解,收集信息。

  (1)課件出示教材70頁例7情境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

  (已知條件:29人去參觀,門票8元/人。所求問題:帶250元買門票夠嗎)

  (2)引導學生列出算式:29×8。

  2.分析解答,探究方法。

  (1)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2)展示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方法一 筆算。

  方法二 估算。

  因為29接近30,就把29看作30,30×8=240,29×8<240,所以帶250元買門票夠。

  (3)介紹約等號:剛才估算出的得數不是準確值,因此在列算式的時候,算式和得數之間不能用“=”連接,而要用“≈”連接,29×8≈240(元),希望同學們在估算時注意。

  3.回顧反思,總結方法。

  (1)引導學生比較兩種方法哪種簡便?(估算)

  (2)討論:為什么估算簡便?

  (因為這道題問帶250元買門票夠不夠,不是問買門票需要多少錢,所以不需要算出準確結果,這樣用估算解決就非常簡便了)

  (3)小結估算方法:把29看作30,估大了,說明即使有30人去參觀,買門票才需要240元,因此帶250元一定夠。我們在估算時,通常把多位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數、整百數,再與一位數相乘。估算的結果要用約等號連接。

  4.拓展。

  (1)如果92人參觀,帶700元買門票夠嗎?應該怎樣估算?

  (2)如果92人參觀,帶800元買門票夠嗎?應該怎樣估算?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 11

  教學目標:

  1、初步懂得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并能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2、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3、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態度,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點

  能正確無誤地計算出20以內的退位減法。

  難點

  能根據已知的一個條件提出數學問題。

  一、設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了兩串金蘋果要獎給發言積極的小朋友和表現突出的小朋友。看到這個你們發現了什么數學信息?

  師:你們能根據這數學信息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

  二、提出問題,感受數學問題在生活中的存在。

  1、我們經常有這樣的體會,當我們遇到不懂的事情時,就會向別人提出問題。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還藏著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你能試著提一提嗎?

  學生說。

  剛才小朋友舉了這么多的數學問題,只要善于觀察我們就會發現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這節課我們就來用數學解決問題。

  2、出示主題圖:提問:你看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說一說。

  師:根據主題圖中小朋友的活動,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引導學生既能提出關于加法的問題又能提出關于減法的問題。)

  小組討論、匯報。

  三、問題解決

  參加了小朋友有趣的郊外活動,我們再去看看可愛的小動物在著美麗的春天里干些什么?

  1、出示做一做的插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2、再次看圖:提問:圖中的小動物有什么變化?

  魚有集中尋食的,有向遠處游走的。

  3、師:同學們說的很好,觀察得很仔細!那么你們能不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一些問題呢?

  4、教師從學生提的.問題中選出若干個進行板演。

  說明:你喜歡解答哪題就解答哪題,你也可以自己提個問題進行解答。

  四、評價總結

  1、說一說: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回家后仔細觀察家中的物品,向爸爸媽媽提三個數學問題,再讓他們解答。

  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公開課,我的意圖是:解決問題就是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那么課的設計應該是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所以設計了上面這樣一個課例:從實際物品中發現信息找尋信息——根據自身體驗在生活中發現信息找尋信息

  ——能根據圖片自己發現信息找尋信息。我的愿望并沒有如我的愿。在實際教學后這堂課遭到了大家的否定。我思考著問題出在哪里?這樣的課究竟怎樣才能上出精彩?很迷茫,所以懇請同仁們提出寶貴意見。告訴我好的思路和設計。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 12

  設計說明:

  教材要求引導學生借助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列方程解決問題。為遵循學生的思維特點,結合教學要求,特從以下幾方面解決本節課的重難點:

  1、復習導入,引出新知。

  本節課是運用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系來列方程解決問題的,因此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在導入中安排了相關的復習題,旨在喚起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進一步明確路程、速度與時間之間的關系,為更好地學習本節課的知識做好鋪墊。

  2、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出示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圖中所提供的信息,并用自己的語言將圖中的信息表述出來,并指導學生如何在線段圖上標出數據,根據線段圖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然后列方程解決問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與對信息的搜索、整理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創設不同層次的問題,針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將問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排列,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鍛煉的`機會。

  3、課堂總結,學用結合。

  通過課堂總結,讓學生回顧這節課自己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與體會,并和全班同學交流與分享。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使學生互相交流了心得與體會,更加了解了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還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本節課的知識。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PPT課件、學情檢測卡、課堂活動卡

  2、學生準備:練習卡片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引出新知

  師:以前我們學習過的行程問題中有幾個量,分別是速度、時間和路程,你們還記得它們之間的關系嗎?

  (速度×時間=路程;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

  師:今天我們就來應用這幾個量之間的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鋪墊,使學生深入掌握行程問題中速度、時間和路程三者之間的關系,進一步鞏固有關這幾個數量關系的計算方法,為下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

  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創設情境,搜集信息。(課件出示例5)、

  (1)、引導學生觀察課件,匯報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2)、學生匯報。

  (知道了總路程和兩個人的速度,求相遇的時間)、

  2、閱讀理解,整理信息

  (1)、教師指導學生畫線段圖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

  師:為了幫助我們正確理解題意,你們有沒有辦法將題中的信息更加直觀地表示出來?

  預設 生:可以畫線段圖來表示。

  師:剛才同學們說到了畫線段圖的方法,那么就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試著畫一畫)、

  師:題中還有很多其他信息,在線段圖中又該怎樣表示出來呢?請同學們自己先動手畫一畫,再與同學交流。

  (學生按要求畫圖,并與同學交流畫法)、

  (2)、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在黑板上完成線段圖,并提示學生將單位統一之后再畫。

  3、分析題意,嘗試解答。

  (1)、根據等量關系列方程解決問題。

  師:觀察線段圖,你能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嗎?

  (小林騎的路程+小云騎的路程=總路程)、

  (2)、引導學生根據題中的等量關系列方程,獨立解答,指名板演。

  250m=0.25km 200m=0.2km

  解:設兩人x分鐘后相遇。

  025x+0.2x=4.5

  0.45x=4.5

  x=10

  早上9:00出發,10分鐘后是早上9:10。

  答:兩人在早上9:10相遇。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 13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教材第69頁例3及相關題目。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與圓相關的組合圖形的特征;掌握計算此類圖形面積的方法,并能準確計算。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通過獨立思 考、合作探究、討論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結合例題滲透傳統文化教育;通過體驗圖形和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價值,提升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并能準確計算。

  教學難點:

  對組合圖形進行分析。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情境導入同學們,圖形世界是美麗的、奇妙的,世界因為有了五彩的圖案而更加美麗。古時候,由于人們的活動范圍小,往往憑自己的直覺認識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以為整個大地是平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著的一口巨大的鍋。我國古代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說法。(課件展示)雖然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體現在建筑設計上。比如,精美的雕窗、鳥巢和水立方等建筑,這里面也蘊含了很多數學知識。

  二、預習反饋點名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說說通過預習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

  三、探索新知

  課件出示例3中的雕窗圖案。

  1.觀察一下,這兩種設計圖案有什么聯系和區別?每個圖案中的圓和正方形有什么關系?都是由正方形和圓組成的,但左邊是外方內圓,正方形的邊長等于圓的直徑;右邊是外圓內方,圓的直徑等于正方形的對角線的長。

  2.理解題意。如果兩個圓的半徑都是1m,求出正方形和圓之間部分的面積。抽象成我們學過的數學圖形就是:思考:怎樣求正方形和圓之間部分的面積?先想一想,再同桌交流。左圖求的是正方形比圓多的面積,即用正方形的面積減去圓的面積。右圖求的是圓比正方形多的面積,即用圓的面積減去正方形的面積。

  3.分析解答。知道兩圓的半徑,就可以求出它們的面積,關鍵是求正方形的面積。觀察圖可知,左圖正方形的'邊長等于圓的直徑,由此可求面積;右圖正方形的邊長不知道,不能直接用公式求面積,可以將正方形看成兩個底是圓的直徑,高是圓的半徑的三角形。學生自己計算,集體訂正。

  4.回顧反思,理解算法。師:如果兩個圓的半徑是r,結果又是怎樣的?結合圖形算一算。學生分小組探究、匯報結論。想一想:當r=1時,和前面的結果一致嗎?代入看看。小結:不管圓的大小如何改變,外方的正方形與圓之間的面積都是半徑平方的0.86,而內方的正方形與圓之間的面積都是半徑平方的1.14倍。

  四、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第70頁做一做。

  五、拓展提升

  求下面各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

  (1)3.14×52÷2-5×2×5÷2=14.25(cm2)(2)12×12÷2-3.14×(12÷2)2÷2=15.48(cm2)

  六、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你還有哪些問題?

  七、作業布置教材練習十五第9、11題。

  觀看欣賞美麗的圖片。教師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觀察兩個圖案,找出組成兩個圖案的基本圖形,并找出它們的特點關系。先獨立思考再交流、分析后可得:其實就是求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計算。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例3左圖:

  2×2—3.14×12

  右圖:3.14×12-

  ×2×1

  ×2=4-3.14

  =3.14-2=0.86(m2)

  =1.14(m2)

  (2r)2-3.14×r2=0.86r2

  3.14×r2×2r×r×2=1.14r2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本節課設計讓學生經歷觀察思考、分析推理等學習活動,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不足之處:對組合圖形的面積的計算沒有進行回顧和總結。

  教學建議:教學時在每個環節結束后讓學生進行總結或說一說感受,使知識能夠得到沉淀。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 1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用“進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2、進一步鞏固小數除法。

  3、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能結合實際情況靈活選擇“進一”法或“去尾”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談話引入:生活中處處蘊含著數學問題。你能幫助小強的媽媽,王阿姨,解決她們遇到的問題嗎?

  (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將例題創設為實際情景)。

  二、組織學生辯論,以辯明理。

  1、教學例12:

  小強的媽媽要將2.5千克香沒分裝在一些玻璃瓶中,每個瓶最多裝0.4千克,需要多少個瓶子?

  ①學生獨立思考,解答,(展示可能出現的三種答案,6.25個、6個、7個)。

  ②組織學生進行辯論,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膽地與同學進行交流。

  同學們充分發表意見,明確瓶數取整數,6.25按四舍五入法應舍去2、5,但實際裝油時,6個瓶子不夠裝,因此瓶數應比計算結果多1個。6個瓶子可以裝多少香油?(驗證)

  2、再來看看王阿姨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

  ①先獨立思考,列式計算,指名板演。

  ②全班交流答案,組織學生討論,強調以理服人,使學生明確,盒數取整數,16.66…計算結果按四舍五入法本應進1,但實際包裝時,絲帶不夠包裝第17個,因此個數應比計算結果少1。

  難算:如果要包裝17個禮盒,需要多長的絲帶?

  問:這題為什么不能像第1題那樣進一呢?

  3、小結:看來,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適用于一般情況,在解決問題時,有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有時要“進一法”,有時要用“去尾法”。

  你能舉例說一說生活中什么時候要用“進一法”,什么時候要用“去尾法”嗎?

  4、生質疑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P33“做一做”

  如何處理的結果?為什么這樣處理?

  2、幸福小學有378人去秋游,每輛客車限乘40人,需要幾輛客車?(進一法)

  3、裝訂一種筆記本需要用紙60頁,現在有同樣的紙2800頁,可裝訂多少本這樣的筆記本?(去尾法)

  四、作業:

  1、P34—35第4—6題。

  2、搜集生活中用“進一”法或“去尾”法來解決的.實際問題。

  課后小記:

  本課內容能真正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能使他們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所以是一種意義重大的課。

  為使其意義突顯,我在課上請學生舉例說一說“進一法”與“去尾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我還以此為周記題材,讓同學們去發現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運用今天所學去靈活判斷。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 15

  教學內容:

  教材第99頁例1,練習二十三第1、3、4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兩步計算乘法解決問題,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2.經歷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從中感受一些用乘法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經驗與方法。

  3.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學會欣賞自己和同伴。

  教學重點:

  探索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

  教學難點:

  收集對解決問題有用的數學信息,靈活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設計:

  一.預習作業:

  1.自學教材第99頁,例1的主題圖,想一想:

  (1)畫面上同學們在干什么?

  (2)從圖中你還獲取了哪些信息?

  (3)怎樣解決每個方正有多少人?

  (4)怎樣解決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

  (5)10×8表示什么?80×3又表示什么?

  (6)你還有別的解決方法嗎?并說出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嘗試作業:P99做一做說一說:第1步求什么?第2步求什么?

  二.預習反饋:

  1.出示畫面:2個班同學做操,每班4排,每排8個同學。

  學生根據畫面內容,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人?

  2.獨立解答。指名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3.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解決新問題。(板書:解決問題)

  4.出示情境圖:運動會開幕式上廣播操表演。一個方陣與例1相同,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

  5.請同學們自己觀察畫面,你看懂了什么?

  收集解決問題的信息數據,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遇到困難可以與同桌交流意見。(組織學生交流。)

  (1)你收集了哪些有用的信息?

  (2)怎樣列式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完善解答過程。你解決問題的過程與結果對嗎?

  二.關鍵點撥:

  1.自主解決問題。課本第99頁“做一做”。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解決問題。

  2.組織交流,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1)5×6×8 (2)5×6×(5+3) (3)5×6×7+5×6

  (4)5×6×7+30 (5)30×8 (6)30×5+30×3……

  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答案正確就給予肯定和鼓勵。

  3.看到這么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你有什么感想?

  (觀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數學信息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不同。)

  師:以后同學們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頁可嘗試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多樣了。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練習二十三第1、3、4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三(1)班5個小隊去植樹,每小隊8人,每人種3棵柳樹和2棵桃樹,他們一共種了多少棵桃樹?(訓練學生收集有用數學信息的能力。)5×8×2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1.學習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2.希望每個同學都能注意觀察、發現,提出身邊的數學問題,并能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

  這些問題。

  3.聯系身邊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的問題,并解決問題。

  五、布置作業

  《作業本》第49頁。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 16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1~103頁,練習二十三第2、5~9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兩步計算的乘法和加法(減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學會收集數學信息的能力。

  2.通過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方法。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學會欣賞自己、欣賞同學,與同學友好合作的良好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學會用兩步計算的乘法和加法(減法)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能對實際問題具體分析,確定解決問題的步驟及方法。

  教學設計:

  一.預習作業:

  1.看一看:P101

  2.想一想:

  (1)畫面上他們在干什么?從圖中你還獲取了哪些信息?

  (2)怎樣解決?做一做說一說:第1步求什么?第2步求什么?

  每步表示什么意思?你還有別的解決方法嗎?

  二.預習反饋:

  1.想一想,算一算:

  盒子里有若干捆鉛筆,每捆5枝。小明先拿出2捆,接著又拿出4捆,他一共拿出多少枝鉛筆?(討論算法)

  2.練習二十三第2題。

  3.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可能也會用到加、減法。(板書課題)

  二、關鍵點撥、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練習二十三第2題。

  (1)看題,從圖上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2)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3)組織交流。

  (4)你做對了嗎?

  (5)小結: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根據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而決定的。

  2.練習二十三第9題。

  (1)自己看題,收集信息,確定解決問題的步驟與方法,列式計算。

  (2)組織討論。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解決問題的步驟是怎樣的?

  (3)比較哪一種算法好?哪一種簡便?

  ①15×4+7 ②15×5-8

  3.練習二十三第7題。

  (1)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強調對“一年”的理解)

  (2)獨立解決問題。

  (3)組織討論,訂正。

  (4)環保教育:不亂扔垃圾、保持環境衛生。垃圾分類存放處理。

  4.練習二十三第8題。

  (1)獨立解決問題。

  (2)組織討論、訂正。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案05-15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10-28

數學《解決問題》教案02-24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設計04-27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15篇)01-14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精選16篇)01-29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案(通用13篇)06-22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教案分享05-04

小學數學《第一單元解決問題》教案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