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能準確地、比較熟練地計算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
2.體會所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3.使學生能在掌握的計算方法中,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選擇計算方法來計算,培養(yǎng)學生解題的靈活性。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7×9=30×8=90×7=6×60=300×5=7×700=
2.估算
401×9798×7295×6502×2498×4
3.筆算
87×66×4567×79987×3254×6
這節(jié)課就用我們學過的這些知識,繼續(xù)研究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3
題中告訴了我們一件什么事?告訴了哪些條件?要求什么問題?
要求這些地磚鋪5間會議室夠不夠,要思考哪些問題?思考一下,要求地磚夠不夠,這是用哪兩個數(shù)量進行比較?
在現(xiàn)有的地磚和要用的地磚這兩個數(shù)量中,哪個數(shù)量我們不知道?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要考慮鋪地磚時的'損耗問題,但是為了減少解題難度,我們在這里把地磚的損耗省略不計。下面需要同學們考慮的問題是,選擇什么方法來計算,是選擇口算呢?還是選擇筆算或估算?說一說你的理由。
你準備怎樣估算?
用估算出的結果與已有的地磚數(shù)量進行比較,能得出什么結論?
我們再來解決一個問題,如果每間會議室在鋪地磚時需要680千克水泥,這5間會議室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水泥?
這次你選擇了什么計算方法?
這次同學們選擇了不同的計算方法,你們認為誰選得對?
請兩個同學分別說一說你是怎樣進行口算或筆算的。
通過前面的學習,你知道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2.教學練習五第6題
(1)引導學生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并讓學生說一說哪個條件與哪個條件是有聯(lián)系的,
(2)學生獨立解答,并要求學生說一說是選擇什么計算方法進行計算的,并說一說具體的計算過程。
(3)提出新的問題:這輛車如果剛好滿員,一共可以運送多少旅客?
(5)指導學生算出結果,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8題第1問
2.和學生一起討論第8題第2問
四、課堂小結
小學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2
教學內容:
課本第39頁例2及試一試。
教學目標:
1、觀察和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指出并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2、用對圖形周長的認識測量和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3、通過觀察、測量和等活動,在直觀經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
4、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xiàn)實生活里的數(shù)學,發(fā)展對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難點:
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并計算出周長。
教學準備:
課件、尺、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量一量,想一想,填一填。
2.摸一摸。
出示數(shù)學書,談話:同學們,數(shù)學課本我們天天都在用,它是我們學習知識的好伙伴,現(xiàn)在你能不能很快指出課本封面的邊在哪里?
學生用手摸一摸課本封面的.四條邊,并說一說指一指。
課本封面的四條邊的總長就是它的周長。(板書:周長)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書簽的圖片。
同學們能畫出每張書簽的邊線嗎?
同學們,沿著書簽一周邊線的長,就是它的周長。
2.打開教材39頁,求出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
求周長就要先測量出各邊的長度。
3.教材第39頁“試一試”。出示樹葉。
一只小螞蟻想圍著這片樹葉爬一圈,你知道它應該怎樣爬嗎?請你在葉子上畫出來。
你知道自己畫的這條線的長是多少嗎?你是怎樣測量的?要注意什么?
(1)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一片樹葉,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知道樹葉的周長。
(2)分組操作,圍出樹葉的周長,并量一量。
(3)匯報交流,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測量的?測量時要注意什么?
三、鞏固與練習
1.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中各種形狀的圖形。說明題目要求是描出每個的邊線。讓學生說一說在描的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獨立描出上圖形的邊線。
展示交流學生描的情況,再讓學生指出每個圖形的周長。
2.算一算。
做“想想做做”第3題。讓學生獨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沒有不同的方法。做好后,學生先在小組是交流算法,再在班級中說一說,鼓勵學生說出不同和算法。
3.你能用不同方法求出下面各圖形的周長嗎?
做“想想做做”第4題。說明題目要求,讓學生獨立做一做。
組織學生在班級中討論,明確應先量出上圖形的各條邊的長度,然且將各條邊的長度相加算出周長。
4.課后作業(yè)。
做“想想做做”第5題。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板書設計:
認識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并計算出周長。
小學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春季是運動的時節(jié),我們同學們都很愛好運動,不久我校就會舉行一次越野比賽,現(xiàn)在老師將越野圖展現(xiàn)給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越野圖的起點和終點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運動員,你將從起點向什么方向行進?(方向標)加方向標有什么好處?為什么方向標畫在起點的位置?(以起點為觀測點)
3、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例1的學習是讓學生明確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教學時,可以與主題圖的教學結合進行,通過情境使學生明確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活動中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探索。
知道在出發(fā)點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fā)嗎?如果這樣會發(fā)生什么情況?這樣確定方向準確嗎?怎么樣走會更加的準確?
準確的可以說是東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東60°這樣表示嗎?在說具體位置時,一般先說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夾角較小)的方向。——靠近哪個方向就把那個方向放在前面。
(距離1千米)如果沒有距離又會怎樣?
1號點在起點的東偏北30°的方向上,距離是1千米。你學會表示了嗎?
三、鞏固練習內化提高
做一做呈現(xiàn)了小明家附近幾處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圖,通過方向與距離的確定,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
練習三第1、2題是相應的在地圖上確定方向的練習。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我們可以根據題目提供的方向和距離這兩個條件來確定物體的位置。首先要確定方向標。
小學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4
教學時間:
累計節(jié)數(shù):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一些用電的安全常識。
2、使學生學會正確、安全的用電。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有一個和你們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明明,有一天,他在家里看電視,忽然想吃蘋果,就起身急匆匆的洗了一個蘋果,也忘了擦手。等他回來一看,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已經結束了,他便走到電視機前去換頻道。你們猜,這時候發(fā)生什么事了?
2、明明剛一碰上去,手便被打了一下,原來是觸電了,從此以后他再也不敢用濕手去碰電器了。你們在家里發(fā)生過這樣的事嗎?
二、教授新課
1、基本的安全用電常識(1)、認識電源的總開關,學會在緊急情況下切斷電源(2)、不要受或導電物去接觸、探視電源插座內部(3)、不要用濕手觸摸電器,不用濕布擦拭電器(4)、電器使用完畢后應拔掉電源插頭,插拔電源插頭時不要用力去拉電,以防止電線絕緣層受損;(5)、發(fā)現(xiàn)有人觸電要設法及時關掉電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將觸電者與帶電器分開。
2、安全使用電器
3、安全用電標志:
(1)你們了解安全用電標志嗎?
(2)安全用電標志分為顏色標志和圖形標志。顏色標志常用來區(qū)分各種不同性質、不同用途的導線,或用來表示某處安全程度。圖形標志一般用來告誡人們不要去接近有危險的場所。
(3)紅色、黃色、藍色、綠色、黑色,你們知道都是用來標志什么的嗎?
(4)老師結合圖片向學生講解不同顏色標志代表的不同含義。
4、預防觸電
(1)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存在電。你們知道怎樣預防觸電嗎?(2)師生共同總結用電嘗試:家電停止使用時,要拔掉電源插頭;手、腳和身體濕的時候不要觸摸電器;不要把手伸進運轉的電風扇、攪拌機和水果榨汁機里等等。
5、觸電后怎么辦
(1)觸電后應立即拉下電源開關或拔掉電源插頭。
(2)迅速撥打電話,你們知道應該撥打什么電話號碼嗎?(3)如果無法及時找到或者斷開電源,應該怎么辦?
三、總結
教學反思:
小學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5
教學內容:
課本第70頁例2,練習十五第4――6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估算,初步了解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
2、加強變式與比較,鼓勵學生解釋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體驗估算的價值,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
結合具體情境學習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教學難點: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解釋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估算。
1、引課:老師知道同學們在十一長假中安排了許多豐富多采的活動。小明一家非常喜歡旅游,他們來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園。在公園售票處,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園參觀的孩子,共29人,每張門票8元,他們帶了250元錢,夠嗎?你們愿意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嗎?出示例2:每張門票8元,29個同學參觀,帶250元錢夠嗎?
2、分析問題。
(1)認真讀題,獨立思考。說一說: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指名說)
(2)分析問題,建立聯(lián)系。“帶250元錢夠嗎?”指的是夠干什么?引導學生說出指的是250元錢夠不夠買門票。
(3)理解了題意,我們來動腦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獨立思考)
①誰來說說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指名說,學生可能說出用乘法,先算29× 8。板書課題:乘法并板書29× 8師追問:你是怎么想的?要解決帶250元錢夠嗎?為什么要先算29× 8?
②選擇算法。根據我們的生活經驗,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是用筆算計算出精確的結果呢?還是運用估算,只要算出一個大約數(shù)就可以?請你選擇。在生活中
遇到這樣的問題,一般不需要計算出精確的結果。通常采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后進行比較就可以了。
引出課題。板書課題。
3、引出目標: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會多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并且知道在什么情況下需要進行估算。
4、解決問題。(1)獨立思考:怎么知道29× 8大約得多少?先靜靜地想一想。
(2)同桌交流:把你的想法輕聲告訴你的同桌,兩人交流一下。(3)小組匯報:哪個小組的代表來說說你們的想法?
小組的代表發(fā)言,完成板書:29×8 ≈ 240(元)30 × 8=240 240元<250元
答:帶250元錢夠買門票。
強調:我們把29看作30,估大了。然后把估計要花的240元和一共帶的錢數(shù)250元進行比較,因為240元<250元,所以帶250元夠買門票。
(4)適時引進≈:29× 8大約等于240元,用約等號表示,跟老師一起書寫≈,彎彎的像波浪一樣。讀作“約等于”。
板書≈
5、小結:我們用過去學過的知識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shù)30,再用剛剛學過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結果求出來了。
二、結合生活,創(chuàng)編例題。
1、情境引入:美麗的公園吸引了許多游客。這時,又來了一些同學,現(xiàn)在是32個孩子帶250元錢,夠嗎?出示補充例題:每張門票8元,32個同學參觀,帶250元錢夠嗎?
2、嘗試估算。請你思考以后,在練習本上簡單地記錄你的估算過程,注意寫答語。和同桌交流想法,統(tǒng)一意見。
3、小組匯報: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有:組1:32×8≈240(元)240元﹤250元30 × 8=240答:帶250元夠買門票。師肯定學生的估算方法正確,可是結論合理嗎?請仔細思考一下好嗎?
組2:32×8≈240(元2× 8=16(元)240+16=256(元)256元﹥250元30× 8=240答:帶250元不夠買門票。
組3:32×8≈240(元)2× 8=16(元)16元>10元30× 8=240答:帶
250元不夠買門票。
4、辨析: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確的。但有的認為夠買門票,有的認為不夠買門票,這是為什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把32看作30,是估大了,還是估小了?30× 8=240元,也就是花240元只買了30個同學的門票,還差2人沒買票。(板書:還差2人沒買票)經過比較,知道帶250元不夠買門票。(寫答句)對于這個問題,僅僅估算出一個大約數(shù)是不夠的,要考慮剩余的人數(shù)。你們現(xiàn)在清楚了嗎?沒關系,估算在生活中的應用我們需要慢慢體會。能搞清楚就不簡單,能說清楚就更不簡單!我覺得,我們應該向這個組的同學表示感謝,因為他們引發(fā)了大家更深刻的思考,謝謝你們!
5、比較分析,感悟估算。觀察以上兩組算式:29× 8,把29看作30,30× 8=240,夠買門票。 32× 8,把32也看作30,30× 8=240,不夠買門票。請大家思考:拿了同樣的錢去買門票,估算結果同樣都是240元,為什么29個同學帶250元錢夠買門票,而32個同學卻不夠呢?想一想,這是為什么?生可能說出:一個是估大了,一個是估小了,要考慮剩余人數(shù))
師總結:對,我們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確的,但由于估算得到的僅僅是一個大約數(shù),它與準確數(shù)始終有一定的距離,因此,遇到實際問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我們外出購物時,通常會多帶一些錢,這樣遇到萬一的情況比較保險。
四、靈活運用,解決問題。
1、小明在動物園參觀。
(1)出示:動物園有一只東北虎重213千克,一頭野牛的體重是東北虎的3倍,這頭野牛大約有多重?(仔細讀題,思考以后在練習本上解答。)
(2)和例題29× 8比較:同樣是估算,為什么例題在估算后進行比較,而這道題在估算出一個大約數(shù)就結束了?它不需要比較嗎?師強調:不是所有的估算題目都需要比較,我們要看解決的是什么問題。這道題求的是這頭野牛大約有多重?我們已經求出大約數(shù),當然不需要比較了。
2、繼續(xù)游覽,精彩的海豚表演就要開始了。
(1)出示:二年級有200位小朋友觀看海豚表演,看臺上有5排,每排43個座位,估一估,夠不夠坐?
輕聲讀題,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思考以后在練習本解答。
(2)和例題32× 8比較:同樣是估小了,為什么創(chuàng)編例題在估算后進行補充,要考慮剩下的人數(shù),而這道題在比較后就結束了?它不需要考慮剩余的座位嗎?師強調:把43看作40,估小了,座位已經夠坐了,當然不用考慮多余的座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讓我們用心體會。
四、全課總結:小明的北京之行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乘法估算的`問題,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輕聲讀題,你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思考以后在練習本解答。(2)和例題32× 8比較:同樣是估小了,為什么創(chuàng)編例題在估算后進行補充,要考慮剩下的人數(shù),而這道題在比較后就結束了?它不需要考慮剩余的座位嗎?師強調:把43看作40,估小了,座位已經夠坐了,當然不用考慮多余的座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讓我們用心體會。
四、全課總結:小明的北京之行給我們帶來了這么多乘法估算的問題,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和習慣,這要靠教師持之以恒經常給學生創(chuàng)設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機會,讓學生多做估算的練習。在這一單元中,口算、估算、筆算都出齊了,怎么處理好這三算之間的關系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這里要處理好兩個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進,達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適用場合和范圍,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判斷在什么情況下需要使用什么樣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應用的能力。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乘法估算:大綱要求: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和習慣,這要靠教師持之以恒經常給學生創(chuàng)設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機會,讓學生多做估算的練習。在這一單元中,口算、估算、筆算都出齊了,怎么處理好這三算之間的關系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這里要處理好兩個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進,達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適用場合和范圍,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判斷在什么情況下需要使用什么樣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應用的能力。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乘法估算:大綱要求: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在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確合理的運用估算。一要符合實際,二要方便計算。課上出現(xiàn)了4種方案:104*49第一種:把104看成10
0,把49看成50第二種:104看成105,把49看成50第三種:104不動,把49看成50第四種:把104看成110,把49看成50。經過學生間的激烈討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在討論慢慢發(fā)現(xiàn)了第四種方法的優(yōu)越性。符合實際又方便計算,體會到了估算帶給我們的捷便。因此,教學時要重視估算訓練,只有在實際情境中,才能產生多樣化的估算方法。單純地進行機械的估算訓練,是難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只有結合曰常生活進行訓練,體驗估算的方法,明確估算還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才能提高學生估算能力。
小學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6
教學內容:
課本第78--79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探索日常生活中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以及類似現(xiàn)象中的簡單規(guī)律的過程,初步體會和認識這種關系和其中的簡單規(guī)律。
2、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對數(shù)學問題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經歷間隔現(xiàn)象中的簡單規(guī)律的探索過程。
教學難點:
通過自主探究、與人合作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同學們,快來看,多么漂亮的圖畫呀!(出示教材第78頁情境圖)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各有多少個?你想提些什么數(shù)學問題?
二、互動新授
1、數(shù)一數(shù)。
談話:比一比,看看誰先數(shù)出手拍和夾子、蘑菇和兔子、籬笆和木樁的數(shù)量?(學生回答相應的數(shù)量,教書板書)
小兔()只木樁()根夾子()個
蘑菇()只籬笆()塊手帕()塊
2、說一說。
手帕和夾子、蘑菇和兔子、籬笆和木樁各是怎樣排列的?
(1)小兔和蘑菇一個隔一個排成一行,木樁和籬笆也是。
(2)每兩只小兔中間有一個蘑菇,每兩根木樁中間有一塊籬笆。
(3)每組的兩種物體都是一一間隔排列。
3、比一比。
比較每排兩種動物的數(shù)量,和同學交流你的發(fā)現(xiàn)。手帕和夾子,蘑菇和小兔、籬笆和木樁的數(shù)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小兔的只數(shù)比蘑菇多1。
(2)每排兩種物體的數(shù)量都相差1。
4、合作交流,體會規(guī)律。
談話:三組圖有無共同的特點?你發(fā)現(xiàn)每兩組物體的個數(shù)有什么關系?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小組交流、匯報,集體訂正。
把一只小兔和一個蘑菇看成一組,最后余下的是什么?把一根木樁和一塊籬笆、一個夾子和一塊手帕也分別看成一組呢?先圈一圈,再說一說。
只要學生有所發(fā)現(xiàn),表達意思完整、清晰、正確都給予肯定。
三、鞏固練習
1、口答,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1)20只小兔排成一排,每兩只小兔中間有一個蘑菇一共有多少個蘑菇?
(2)把20塊手帕像上面那樣夾在繩子上,一共需要多少個夾子?
2、(1)把一根繩子剪4次,最少能剪成幾段?
(2)如果把這根繩子剪成8段,最多需要剪幾次?怎樣剪次數(shù)最少呢?
3、用小圓片和小正方形探索規(guī)律。
如果把■與●一個隔一個地排成一行,■有十個,●最少有幾個?最多呢?
學生分析討論。
匯報:
■●■●……■● ■的個數(shù)等于●的個數(shù)●有10個
■●■●……●■ ■的個數(shù)比●的個數(shù)多一個●有9個
●■●■……■● ●的個數(shù)比■的個數(shù)多一個●有11個
在小組里擺擺,再說說它們之間的關系。
小結:一一間隔兩種物體排成一行,兩端相同,兩端物體個數(shù)-中間物體個數(shù)=1,兩端不同,兩種物體的.個數(shù)相等。
四、課堂小結
提問: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這部分內容著重讓學生“找”出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shù)之間的規(guī)律。例題著重引導學生探索間隔排列的兩種物體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及類似現(xiàn)象中的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相應的規(guī)律。學生在經歷兔子和蘑菇、木樁和籬笆等簡單規(guī)律的擺放后,使學生的視野不斷擴大,思維不斷深化。讓學生多找一找生活中的一些規(guī)律,多讓學生通過舉例體會生活中規(guī)律無處不在,這樣更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到處有規(guī)律。
小學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體會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乘法的意義。
2.理解并掌握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
3.在學習過程中初步學習簡單的歸納、類比和有條理地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
4.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堅定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出示:28×4=16×7=29×4=43×2=12×4=
這節(jié)課我們就在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筆算的基礎上,研究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
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1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中說的“每天往返兩次”是什么意思嗎?怎樣要這樣列式呢?
同學們會算這道題嗎?那你們會算什么?
能說一說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與前面學習的內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請同學們用你們掌握的方法完成243×2,132×3。
2.教學例2
要求買3個微波爐要用多少錢?該怎樣列式?
能說一說這個算式是什么意思嗎?
你覺得在計算連續(xù)進位的乘法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1題。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2題。四、課堂小結
小學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8
教學內容:
第34~35頁。練習五。
教學目標:
進一步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熟練掌握千克和克的進率并能靈活運用。
教學重難點:
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熟練掌握單位之間的進率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1千克=( )克4千克=( )克
3000克=( )千克5000克=( )千克
2千克○160克550克○1千克
3千克○2500克10千克○8000克
二、鞏固練習
1、第1題
(1)出示情景圖提問:你們見過這些物品嗎?籃球和乒乓球哪個更重?
估一估:籃球大約有多重?乒乓球大約有多重?你用什么單位來計量的?
(2)根據給定的數(shù)據選擇適當?shù)?計量單位,說說你的想法。
2.第2題
(1)提問:一只小麻雀大約有多重?一只山羊有多重用哪個單位合適?估一估:一只小麻雀大約有多重?一只山羊大約有多重?一只母雞大約有幾千克?一頭頭大約多少千克?
(2)用線連一連,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3.第4題
(1)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你從圖畫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2)提問:要解決所提出的問題,你有什么策略?
(3)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4)組織交流匯報。
匯報時主要對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解釋。
4.第6題
(1)理解題目含義: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你從圖畫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2)提問:你能算出2號杯里的橙汁重多少克嗎?怎樣算?
(3)學生算出2號杯中橙汁的重量。
(4)提問:你能估計出3號杯和4號杯里的橙汁大約各重多少克嗎?(小組討論)
(5)全班交流匯報:說說你的想法。
5.思考題
(1)學生自己思考。
(2)小組交流討論。
(3)全班交流匯報:說說你的想法。
小結:因為每個菠蘿同樣重,每個蘋果也都同樣重。從天平的兩側各拿去相等重量的水果(1個蘋果和1個菠蘿),發(fā)現(xiàn)2個菠蘿的重量等于6個蘋果的重量,由此推出1個菠蘿的重量是1個蘋果重量的3倍。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練習課,你又學到了什么解題思路呢?
小學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9
第一單元《時、分、秒》
第一課時: 《秒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教學分析:
時間單位“秒”學生們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觸。1分=60秒,學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時間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xiàn)出來。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而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不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亦是難點。教學中,注重聯(lián)系生活,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注重給足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探究、體驗的時間和空間,注重多媒體課件的有效運用,以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
1、秒的認識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教學難點:
1、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1.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
十、
九、
八、
七、
六、
五、
四、
三、
二、一!
2.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于秒的知識?你是怎么知道的?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1)認識秒針。
①出示鐘面(沒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么?(時針、分針、12個數(shù)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②出示鐘面(有秒針):它與剛才的鐘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③觀察鐘面,秒針還有什么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學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2)認識1秒和幾秒。
①揭示: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
②秒針走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課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說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課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③學生匯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發(fā)現(xiàn)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么關系?(1時=60分,1分=60秒)(3)認識秒表和秒的計時方法。 ①課件出示。
這是秒表。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表的計時方法。 ③課件出示。
有的電子表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表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④讀出電子表上的時刻
⑤你還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4)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①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課件驗證。
②學生閉眼感受1分鐘。 ③1分鐘能做哪些事?④1秒究竟有多長呢?
出示鐘表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⑤1秒鐘能做哪些事?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里有79個星體發(fā)生爆炸結束其“生命”。 ⑥感受幾秒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想的?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1.課本第6頁第2題。
2.課本第6頁第1題。
3.課本第6頁第3題。
4.課本第7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升華新認識1.課件播放《長歌行》,說說你從中知道什么。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嗎?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知識性目標相對簡單,但單位時間比較抽象,不象長度單位、質量單位那樣可以借助具體的物體表現(xiàn)出來。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在教學設計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使學生直觀認識生活中“秒”的存在,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通過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1秒”的長短,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由于學生已經認識了“時、分”,因而在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來解決“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及“分與秒之間的關系”等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借助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首先通過讓學生拍手、數(shù)數(shù)、寫字、畫畫等活動讓學生體驗1秒鐘、1分鐘的長短,在體驗1分鐘時還讓學生體驗同樣是1分鐘做不同事情時的不同感受。由此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同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愛惜時間的意識。
4、注意讓學生收集有關時間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5、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事情所需時間,在頭腦中建立表象,在估測其他事情時可借鑒作比較。當然,除了在學習秒的認識是可以這樣做,建立其他數(shù)學概念也可運用這樣一些做法。
小學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本節(jié)課的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體會圖形變換的意義,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3、在分組活動的過程中,與他人能夠合作交流。
二、教學重點:
加深對“對稱”的理解與掌握。
三、教學難點:
利用所學的知識完成活動內容,經歷從數(shù)學到生活的過程。
四、教具準備:
玩具汽車(不同方位的圖形)、一幅雪花圖案、水中小房子的倒影簡筆畫、動畫圖片一組。
五、學具準備:
白紙、剪刀、彩筆、動物圖片一組
六、教學過程:
學生回憶:
我們都學過了哪些觀察物體的方法和對稱的知識?
學生自由談論,教師指明進行補充。明確所學的主要知識點:軸對稱、平面對稱、鏡面對稱
找準位置:
出示一輛汽車玩具和從“前、后、左、右、上”觀察到的圖形
出示表示方向的詞語“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
學生根據教師所出示的每一個形狀,選擇觀察的位置
同位兩人相互判斷對錯
個人操作:
1、“我會剪”(出示一幅雪花的圖案)
現(xiàn)在利用我們學過的對稱的有關知識,思考如何才能既簡便有迅速地完成作品?
課堂交流各自的方案。
2、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合適的圖形和形狀,自己設計、剪出一朵美麗的雪花。
找不同層次的學生交流自己的剪法,并說出知識依據。
那么你還見過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這些內容?舉例說明
小組討論之后。再集體進行課堂評價
同位合作:
1、“我能畫”(出示一幅簡筆畫)
根據小房子在水里的倒影,你們能夠畫出它在陸地上的樣子嗎?
2、學生同位合作完成
3、班級繪畫展評:
指明對不同的作品進行講評。那些地方較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說明自己的.理由。
小組探索:
1、“我能做”(出示一組不同的動畫圖片)
根據要求貼圖畫:
小貓的左手拿著一支筆。
小猴的右手里有一個桃子。
小狗左腳的鞋子有一個洞。
小豬的右邊有一把鑰匙。
學生根據要求,把每一個小動物的畫像補充完整。
2、小組之間相互評價。
指名讓學生自愿選擇小組成果進行評價,也可以對自己進行評價
快樂舞蹈:
播放一塊歡快的音樂,師生一起面對鏡子做舞蹈動作。
根據教師的口令,邊做邊觀察鏡子中的“你”是如何做的?
應該發(fā)出什么樣的口令,才能讓鏡子中的“你”聽從你的指揮?
課堂小結:
誰來說一說你這節(jié)課有哪些收獲?
你覺得你在這節(jié)課的表現(xiàn)如何?(小組之間說一說)
反思:
小學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具體問題的探索,體會時間與數(shù)學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過觀察、比較、尋找各種規(guī)律,體會到日歷中包含著豐富的數(shù)學問題。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有規(guī)律的。每天我們到一定的時間就會做一定的事情。在這樣的作息時間里就存在這很多數(shù)學問題,你們有興趣研究嗎?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飛飛的父親是一名火車司機,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飛飛的母親是一名飛機乘務員,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從9月1日開始算起,請用▲標出父親的休息日,用●標出母親的休息日。(課本第75頁的例題)
2、圍繞下列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進行小組交流:哪幾天飛飛的父母同時在家休息?哪一天飛飛能和父親同時休息?
3、指導學生將日歷中的帶標記的日期填到相對應的圖中。
4、學生根據表示“父親休息日”“母親休息日”“飛飛休息日”的三張圖填出表示“父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韋恩圖,并交流填的方法。
三、拓展應用:
觀察日歷找規(guī)律:
觀察日歷中的加框的4個數(shù)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2比11多1,……18比11多7,……
嘿!我發(fā)現(xiàn)了:11+19=30,……換另一組再試一試。
教學反思:
5、時間與數(shù)學
教學目標:
1、根據居民身份證號碼,知道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歲數(shù)。
2、學習用統(tǒng)籌的思想去思考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聯(lián)系具體實例,讓學生經歷合作探究的過程。
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科學探究的能力,增強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創(chuàng)設“看身份證”的情境,提出問題:你知道這個人的出生年、月、日嗎?她今年幾歲了?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請學生觀察、交流從身份證上獲得的信息。
2、全班交流根據居民身份證號碼,知道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歲數(shù)的方法。
三、實踐練習,拓展延伸
1、獨立完成第78頁的2、3兩題,然后分別交流自己的結果是怎樣想出來的。
2、(回家)做水的小實驗,并進行相關的計算,然后交流實驗后的想法。
四、課堂總結:在這堂課中,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1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南師大版)四年級(下)第51~54頁主題圖、例1、例2及課堂活動第1~3題,練習十第1~5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難點:
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具準備:
木條制作的長方形和三角形、不條、三角板等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
1.請兩位學生到黑板前學交警指揮交通車時的各種動作姿勢。
2.指名兩位學生在黑板上畫出剛才所觀察交警的手與手、手與身軀構成的角。
3.指名學生將角的兩邊上取兩點,再將兩點連接起來得到第三條線段,并說出是一個什么圖形?
多媒體出示生活中形狀是三角形的物體,讓學生觀察后,你想探索三角形的哪些問題?
學生自由提問。
板書:意義、特征、特性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三角形的意義
1.學生用小棒任意擺出一個三角形。
教師出示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圖形:
(1)(2)(3)
學生討論三個圖形,是不是都是三角形?為什么?
剛才大家在判斷上述三個圖形是不是三角形時,都注意到三條線段,圍成等這些重要條件(板書:三條段、圍成),誰能說說什么是三角形嗎?(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2.練習
(1)舉出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三角形。
(2)判斷下列哪些圖形是三角形,并說明理由。
(1)(2)(3)(4)(5)
(二)探索三角形的特征
(1)雖然三角形的形狀各不相同,但也有相同的地方,誰能說說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分組討論)
(2)小組指定代表說說討論的結果。
板書:邊——3條
角——3個
頂點——3個
(3)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三角形的特征。
學生閱讀教材上的內容。
多媒體出示三角形,讓學生指出三角形的邊、角、頂點。
(4)學生指出三角板上的邊、角、頂點。
(三)探索三角形的特性
多媒體出示電線桿、自行車、貨柜架等實物圖,讓學生指出其中的三角形。
提問:為什么這些部位要做成三角形?(分組討論后,指定學生回答)
學生操作:用木條釘成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然后用力拉、推,讓學生觀察,大家會發(fā)現(xiàn)什么?
這說明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穩(wěn)定性)
舉出生活中見到哪些物體的哪些部位是做成三角形的。
三、練習。
1.任意畫一個三角形。
2.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出不同的三角形。
3.折一折:把一張紙對角對折,能數(shù)出幾個三角形?再對角對折,又能數(shù)出幾個三角形呢?
4.說說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三角形的特性?
四、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探討了三角形的哪些問題?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特性
意義: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特征:邊——3條
角——3個
頂點——3個
特性:穩(wěn)定性。
小學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13
一、教學內容
人教社教科書第六冊81-83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有關時間單位"年、月、日"的基礎知識。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能夠初步判斷某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
2、引導學生進行收集處理信息,觀察比較,進行聯(lián)想,提高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3、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好品質。
三、教學重難點
閏年、平年的區(qū)分與計算及大月、小月的記憶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教學輔助課件及某年天數(shù)統(tǒng)計表若干份
2、學生課前收集不同年的年歷、學具盒
五、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同學們,老師這兒有一個謎語,請大家猜一猜(教師展示課件:有個寶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脫一件,等到年底剩張皮),學生猜出是:日歷。指名說說日歷有什么作用呢?
師:日歷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它。(揭示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大月、小月的認識
(1)師:(出示4年的年歷)同學們從這張年歷上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說己最喜歡的日子(學生回答)課前同學們也收集了一些不同年份的年歷,請同學們結合手中的年歷,填出每個月的天數(shù)。(學生填表)
(2)請3名學生拿上來展示,并說出每個月的天數(shù)。師:從你們的表中可以看出各月天數(shù)有哪幾種情況?(學生回答,師板書:31天、30天、28天、29天)
(3)師:(展示課件)我也收集了近十年的每月的'天數(shù),請同學們觀察老師的統(tǒng)計表,你發(fā)現(xiàn)些什么?(小組討論,把討論的情況寫在紙上)
(4)小組代表發(fā)言
(5)(教師引導學生)展示概念課件:大小月概念(一個月31天叫大月,一個月有30天叫小月)。
(6)小組活動:說一說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是大月還是小月?
2、閏年、平年認識
(1)師:同學們,大小月中怎么沒有2月呢?請同學們觀察,老師給出的1995——4近十年2月是多少天?(28天、29天)你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嗎?
(2)猜測:1994年、1993年、5年、6年的2月有多少天?
(課件展示萬年歷進行驗正)
(3)教師展示閏年、平年概念課件,揭示什么叫平年、閏年。
師:判斷一年是平年還是閏年,主要是看哪一個月的天數(shù)呢?(2月)
(4)質疑:剛才我們知道了2月的天數(shù)在四年里有3年是28天,1年是29天,這又是怎么回事呢?師:同學們隨便說出幾個年份,讓老師說出這年是平年還是閏年,并說出2月是多少天。
(5)師:同學們想知道老師是怎么判斷的嗎?講解求閏年的方法(教師展示課件)。
反饋練習:給出1949年、1997年、1999年、8年年份讓學生分小組判斷是平年還是閏年,并說說這幾年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6)師:同學們會判斷平閏年了,但知道閏年、平年是怎么來的呢?(教師展示課件講解平閏年的來歷)
(7)師:我們知道了閏年、平年的來歷,那么一般多少年閏一年呢?(4年)為什么又有"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說法呢?(展示課件說明)
3、大小月的記憶方法
(1)師:怎樣熟記大月、小月呢?請同學們伸出你們的左手并握成拳頭。師展示課件:拳頭記憶法。
(2)速記兒歌法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天,閏年二是二十九,平年二月二十八?"(老師對"臘"字說明,請學生齊念)
(三)形成應用
同學們,剛才我們學習了解了大月、小月、閏年、平年的知識,現(xiàn)在老師要考考大家,看大家理解沒有,我們來做小游戲好嗎?
1、拖水果(判斷大小月)
利用課件展示,請同學們完成。
2、做做小偵探(一個罪犯經過整容,拿著一張1979年2月29日的邊境通行證準備出關,可還是被警察一眼識破,這是為什么?)
3、判斷平年閏年,讓學生到電腦前輸入不同年二月的天數(shù)。
4、(分組討論完成)小星的故事(小星在外婆家連續(xù)住了62天,剛好是兩個月,是哪兩個月呢?如果是61天呢?60天呢?59天呢?)
(四)實踐操作
教師給出5年一月日歷,請學生利用學具制作一張5年二月的日歷,全班交流。
(五)情感激勵
同學們,通過大家的`共同參與,你認為各位小朋友學習得怎么樣,哪位同學最棒?你將給他幾顆星呢?請你評一評?
教學反思:
年月日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年、月、日,并掌握它們之間的關系。教學難點是發(fā)現(xiàn)并掌握判斷平年和閏年的方法,一上課,我就讓學生帶著問題(一年有幾個月?每月有幾天?并把每月的天數(shù)填寫在書上)自學,接著進行反饋,歸納出:一年有12個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約有31天,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月。二月是平月有28或29天。大月和小月的記憶有一個拳頭法和兩個拳頭法,這種方法雖然簡單,但有些學生還是不感興趣,于是我采用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總不差,來幫助他們記憶,這一內容本來很枯燥,但通過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生很快就記住這一知識點,可見兒歌也是一種很有效率的教學手段,特別是對于中、低年級學生來說,更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因為兒歌記憶既輕松又便于記憶。
平年和閏年的判斷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我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去發(fā)現(xiàn)、去討論。我讓他們討論,對于平年和閏年你有些什么認識。學生經過討論說出幾幾年是閏年,順著他們的思路我又讓他們去討論閏年有什么特點,從而得出被4除沒有余數(shù)的是閏年,緊接著有問2100年的二月是幾天,學生不假思索的回答是29天,我告訴學生2100年的二月是28天,這是什么道理呀,同學們感到很奇怪,利用這種好奇心,我告訴學生,碰到年份是整千整百數(shù)時,必須被400除沒有余數(shù),從課后的練習來看這一課的教學效果不錯。可見在教學中利用學生的好奇心,采用他們感興趣的教學方法是很重要的。因為年、月、日來源于生活并用之于生活,教材力圖
體現(xiàn)知識的呈現(xiàn)與生活實例相結合,融知識性、趣味性、探究性為一體。教學中應盡量優(yōu)化以“生活”為背景的教學內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經驗、生活情景作為重要資源,引進和提供給學生去理解去體驗。如書上主題圖,從學生熟悉的一些有意義的日子引入,但我想可能利用身邊食品的安全衛(wèi)生來引入,比利用新中國成立與北京申奧來得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更能激起本節(jié)課的學習興趣。因為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時,在游戲鞏固及練習環(huán)節(jié)中,我也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shù)學教學活動,如運用猜節(jié)日、猜生日、讀兒歌、做游戲、玩轉盤和用拳頭直觀演示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年、月、日的知識。同時,教學中還引導組織學生自覺運用數(shù)學知識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深切體驗到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lián)系。感悟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又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小學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教材練習三7-11題及思考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乘法的進位方法,能準確地進行乘法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2.加強估算意識,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良好的計算習慣,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鼓勵探索筆算乘法中的新情況,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理解連續(xù)進位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連續(xù)進位的算理。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下面各題。
12×5=5×15=12×7=14×3=
17×4=4×16=6×16=25×2=
2.提問:你認為在計算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時要特別注意哪些方面?
二、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豎式計算(練習三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注意巡視指導,展臺展示作業(yè),集體訂正。
2.練習三第9題。
(1)出示情景圖,學生觀察后提問:你獲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如何解答?
(2)學生匯報交流。第一個問題可以直接通過估算來解決,但第二個問題需要求出具體多多少則要通過列式計算來解決。
3.練習三第10題。
(1)學生獨立解題,教師巡視指導。
(2)比較兩道題目有什么聯(lián)系?(引導學生理解兩道題目的.數(shù)量關系:一共有張數(shù)-送給同學張數(shù)=還剩的張數(shù))
4.練習三第11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后提問:你知道今日的房價是多少?
(2)180位女游客全部住三人間需要多少個房間?
(3)3個雙人間需要多少元?1個單人間呢?一共需要多少元?
三、拓展延伸。
1.出示思考題第1道算式。讓學生觀察后分組討論,說一說先填寫哪一個數(shù)位上數(shù),再填寫哪些數(shù)位。
2.匯報總結。先填寫三位數(shù)(乘數(shù))的個位,再考慮百位的取值范圍,最后根據計算順序確定每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字。
3.出示第2道算式,學生嘗試解答,不會的同學可以尋求幫助。
4.分組交流解決方法。
5.匯報總結。先確定一位數(shù)(乘數(shù))的取值范圍,再根據計算順序確定每一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字。
四、課堂總結
你在本節(jié)課獲得到哪些解決問題的經驗?
板書設計:
7. 60 75 84 42 68 64 96 50
8. 108 4112 1795 504 1911 1715
9. 5×18=90(個) 103-90=13(個)小張加工得多,多13個。
10. (1)10×4-16=24(張) (2)25+15-16=24(張)
11. (1)60×3=180,59×3
小學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
教學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以舊引新
1、出示蘋果,讓學生說一說一個蘋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蘋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質量單位,克與千克之間有什么關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車蘋果的重量是2()
導入新課,揭示課題《噸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研究問題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出示教材例題,集裝箱,火車車廂,汽油
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t)作單位。
(2)讓學生根據對噸大致的了解及課外資料的補充說說生活中那些物體通常使用“噸”來作單位。
(3)課件展示:卡車、火車車廂、輪船、飛機、鯨魚、樓房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提問:通常以“噸”作單位的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學生分小組觀察討論
②學生分小組交流匯報
③師生合作得出結論:通常大件物體及較重的物品“噸”來作單位。
目的:用課件出示圖片,豐富了感性材料的種類。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再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得出結論。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2、認識千克與噸之間的關系
(1)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感受它們的重量。
①學生匯自己的體重。
②小組同學互相背一背
③說說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噸
(2)課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問:需要幾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個)
(課件演示)請同學們觀察:有這樣的幾袋大米?(10袋)提問: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書:1000千克。
你是怎樣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個同學抬起來,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個同學才能抬起來?(80個)。說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較重。
通過小組同學反復掂物體的重量,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感受物體的實際重量。遷移出1噸的重量。
師引導: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噸。
即:1噸=1000千克。師補充板書:1噸=1000千克
(3)鞏固千克與噸之間的關系。
師生做個猜體重的游戲。請同學們猜一猜老師的體重大約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個老師的體重按50千克計算,那有多少個老師的體重合起來是1噸?你是怎樣想的?
(4)填空練習: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是()千克,是()噸。
三、看書質疑
學生自己看書,標出重點語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么情況下用噸作單位。
2、在()里填上適當?shù)腵數(shù),使每種東西的總重恰好是1噸。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條鯨魚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噸
一輛卡車載質量5噸,也就是()千克。
五、合作總結,解決問題
提問: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學們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希望同學們能夠用所學習的知識不斷地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是數(shù)學概念知識課,在概念教學過程中,我運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巧妙的設置與學生生活相聯(lián)系的各類情景,讓學生在豐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噸”的概念。從而突破這節(jié)課的難點。接著我利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的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還可以應用于生活的樂趣。
【小學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02-05
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03-05
最新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01-09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1-18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經典]01-09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2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典)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