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小學數學一年級解決問題的教案

時間:2024-01-12 14:06:41 賽賽 小學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一年級解決問題的教案(通用14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一年級解決問題的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一年級解決問題的教案(通用14篇)

  小學數學一年級解決問題的教案 1

  設計說明

  從已知整體與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到比較兩個量相差多少用減法計算,是學生認識減法的現實意義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教學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兩點:

  1.注重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教學伊始,先安排一個“擺一擺”的游戲,引導學生重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多少,使學生感受到這種方法在比較多少時的優越性,從而自覺地接受并掌握這種方法,為學習新知奠定基礎。

  2.注重學生對減法意義的理解。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擺一擺”或“畫一畫”的方法表示題目中的信息,分析數量關系,使學生明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與“已知整體與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一樣,都要用減法計算。從而加深學生對減法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圓形紙片 三角形紙片

  教學過程

  游戲導入

  1.擺一擺,說一說。

  師:第一行擺5個圓形紙片,第二行擺和第一行同樣多的三角形紙片。邊擺邊想:怎樣擺才能讓大家一眼就看出圓形紙片和三角形紙片同樣多呢?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師:我一眼就看出這位同學擺的圓形紙片和三角形紙片同樣多,不用數就看出來了,能說說你是怎樣擺的嗎?

  預設

  生:我是一一對應著擺的。

  師(演示課件):是這樣擺的嗎?大家覺得這種擺法怎么樣?

  師:請大家按照剛才的擺法再擺一擺,擺的三角形紙片要比圓形紙片多4個。

  (學生操作后匯報自己是怎樣擺的)

  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擺,能很清楚地發現誰多誰少。

  2.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擺一擺,說一說”,讓學生直觀地感知數量的多少,體會一一對應方法的'重要性,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21頁例6情境圖。

  師:從情境圖中你們知道了什么?

  請學生仔細觀察,從圖中找出數學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預設

  生1:同學們在玩套圈游戲。

  生2:已知小雪套中了7個,小華套中了12個。

  生3:求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

  2.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

  (1)動手操作,理解題意。

  ①擺一擺:用圓形紙片將小雪、小華套中的個數分別擺一擺。

  ②分一分:將小華的圓形紙片分成兩部分,看看小華比小雪多多少。

  ③說一說:圖中的各部分分別表示什么?

  (2)列式計算,解決問題。

  師:你們能列出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

  預設

  生:12-7=5(個)。

  師:誰能說說算式中的各部分分別表示什么?

  預設

  生:“12”表示小華套中的個數,“7”表示小雪套中的個數,“5”表示小華比小雪多套中的個數。

  (3)明確比的過程和方法。

  思考:如果沒有小雪套中的7個,能確定小華套中的被分成了哪兩部分嗎?

  小結:把小華套中的12個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小雪同樣多的7個,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5個,所以求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用減法計算。

  小學數學一年級解決問題的教案 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99頁例1和做一做,練習二十三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連乘問題的數量關系,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會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連乘問題。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2、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會用連乘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數量關系,靈活解決有關問題。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激趣,復習鋪墊。

  1、談話導入:大家剛參加完學校的大課間檢查,三年1班的同學都表現得很好。

  2、復習遷移:

  我們班在大課間中分組活動,每組5個同學,分了9組,共有多少個同學參與?怎么算?

  3、小結: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⑴創造情景,師:操場上同學們正在認真訓練,體育老師打算按圖這樣安排,同學們算算要多少人?提出問題“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

  ⑵讓學生獨立收集數學信息。

  師:仔細觀察這幅圖,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

  信息:a:每行有10人,有8行。

  b:每列有8人,有10列。

  C:3個方陣

  小結:我們都是觀察同樣一個方陣,可以從這樣一行一行來看,知道了每行有10人,有這樣的8行。也可以這樣一列一列來看,知道了每列有8人,有這樣的`10列。

  ⑶ 整理數學信息,分析數量關系。明確先求1個方陣有多少人,再求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

  要求: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你應該怎樣思考?請同位同學互相說一說。

  我們抓住每行有10人,有8行這2個數學信息可以先求出1個方陣有多少人?

  這是一行一行的觀察,我們還可以一列一列的看能不能根據這兩個信息每列有8人,有10列要求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你該怎樣想呢?

  不管用哪種方法,我們都是先求1個方陣的人數。還可以寫成綜合算式。

  2、探尋其他解決問題策略。

  不同的策略:1、先求:3個方陣的一大行一共有多少人,再求8行一共有多少人。

  2、先求:3個方陣的一列一共有多少人,再求10列一共有多少人。

  3、先求:一共有多少行,再求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

  4、先求:一共有多少列,再求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

  例1的小結: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去思考,得出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結果卻是一樣的。今天我們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

  三、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做一做

  ⑴出示題目。

  ⑵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⑶全班反饋: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先求1盒有多少個,再求8盒一共有多少個。

  2、練習二十三的

  ⑴出示題目:⑴

  ⑵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⑶分小組交流。每個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重點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

  ⑷全班反饋解決該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3、練習二十三的第4題

  ⑴出示題目。⑷

  ⑵讓學生審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⑶給出三個算式,由學生選擇出正確算式并表述出解決問題的思路,重點理解“來回”的含義。

  四、全課小結:強調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

  五、拓展練習:第一步,先請同學了解一節數學課的上課時間,一個星期在校幾天?如果一個學期按20周計算,同學們在學校待多少分鐘?合多少小時?第二步,根據自己計算出來的結果,你有什么感想?記錄下來。第三層次是學生在生活中現實問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本題又是一道開放題,所有的信息都需要學生自己去尋找,給學生的思維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性,很好地培養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六、布置作業:練習二十三的2、3、5、6題

  小學數學一年級解決問題的教案 3

  設計說明

  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還要拼得盡可能多,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怎樣使學生找到拼出更多三角形的思路和方法是這節課的重點內容。

  1.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求知欲。

  在教學時,為了使學生體會到七巧板的神奇和有趣,先讓學生欣賞一組用一套七巧板拼組成的圖案,五彩繽紛,妙趣橫生的圖案極易吸引學生的眼球,喚起他們對七巧板的好奇心,產生親自動手拼一拼的強烈愿望,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2.重視在操作探究中總結方法。

  在教學時,為了避免學生的操作太過盲目,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教者在學生操作之后及時組織匯報交流,加以總結歸納,引導學生找到拼組更多三角形的方法。當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思路以后,組織學生再次進行拼組,鞏固并驗證所獲得的經驗,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一套七巧板

  學生準備 一套七巧板

  教學過程

  賞圖激趣,認識七巧板

  1.課件出示用一套七巧板拼組成的各種圖案,請同學們欣賞。

  師:你們知道這些漂亮的`圖案是用什么拼出來的嗎?

  生:一套七巧板。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看看這套七巧板中都有什么圖形,哪種圖形最多。

  (學生觀察七巧板)

  預設

  生1:七巧板中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其中三角形最多。

  生2:七巧板中有5個三角形、一個正方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其中三角形最多。

  2.用七巧板能拼出許多有趣的圖案,你們想動手試試嗎?這節課我們就來練習用一套七巧板拼組圖案。(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新課之前先讓學生欣賞用一套七巧板拼組成的各種妙趣橫生的圖案,使學生對七巧板產生強烈的好奇心,然后在此基礎上出示七巧板、認識七巧板,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操作實踐,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例3。

  師:從題目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題目要求我們做什么呢?

  預設

  生1:題目要求我們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

  生2:每人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看誰拼得多。

  2.自由拼組,組內交流。

  (1)獨立思考,嘗試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

  (2)在小組內說說用了幾個圖形,拼出了什么樣的三角形。

  3.各小組選代表到教室前面展示自己的拼法。

  (1)用兩個圖形拼。

  (2)用三個圖形拼。

  師:這兩種拼法有什么不同呢?

  預設

  生1:用兩個圖形拼組時,只能選三角形。

  生2:用三個圖形拼組時,可以都選擇三角形,也可以選擇其他圖形。

  4.教師小結:我們在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的時候,既可以全部使用三角形,也可以加入其他圖形。

  5.利用剛剛總結出的經驗,再拼一次三角形。

  (1)小組合作,先用兩個圖形拼,再用三個圖形拼。

  (2)全班交流,根據使用圖形的個數分類匯報。

  6.回顧過程,總結方法。

  師:這節課我們解決了什么問題?

  預設

  生:我們解決了“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的問題。

  師:我們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是怎么做的?

  預設

  生1:我們先讀題,明確題目的要求。

  生2:我們動手操作,在操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經歷獨立拼組

  小學數學一年級解決問題的教案 4

  教學目標:

  1、初步懂得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并能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2、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3、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態度,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點

  能正確無誤地計算出20以內的退位減法。

  難點

  能根據已知的一個條件提出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一、設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了兩串金蘋果要獎給發言積極的小朋友和表現突出的'小朋友。看到這個你們發現了什么數學信息?

  師:你們能根據這數學信息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

  二、提出問題,感受數學問題在生活中的存在。

  1、我們經常有這樣的體會,當我們遇到不懂的事情時,就會向別人提出問題。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還藏著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你能試著提一提嗎?

  學生說。

  剛才小朋友舉了這么多的數學問題,只要善于觀察我們就會發現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這節課我們就來用數學解決問題。

  2、出示主題圖:提問:你看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說一說。

  師:根據主題圖中小朋友的活動,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引導學生既能提出關于加法的問題又能提出關于減法的問題。)

  小組討論、匯報。

  三、問題解決

  參加了小朋友有趣的郊外活動,我們再去看看可愛的小動物在著美麗的春天里干些什么?

  1、出示做一做的插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2、再次看圖:提問:圖中的小動物有什么變化?

  魚有集中尋食的,有向遠處游走的。

  3、師:同學們說的很好,觀察得很仔細!那么你們能不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一些問題呢?

  4、教師從學生提的問題中選出若干個進行板演。

  說明:你喜歡解答哪題就解答哪題,你也可以自己提個問題進行解答。

  四、評價總結

  1、說一說: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回家后仔細觀察家中的物品,向爸爸媽媽提三個數學問題,再讓他們解答。

  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公開課,我的意圖是:解決問題就是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那么課的設計應該是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所以設計了上面這樣一個課例:從實際物品中發現信息找尋信息——根據自身體驗在生活中發現信息找尋信息——根據圖片自己發現信息找尋信息。我的愿望并沒有如我的愿。在實際教學后這堂課遭到了大家的否定。我思考著問題出在哪里?這樣的課究竟怎樣才能上出精彩?很迷茫,所以懇請同仁們提出寶貴意見。告訴我好的思路和設計。

  小學數學一年級解決問題的教案 5

  教學內容:

  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感受要根據實際需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

  完成P35 第8題,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分析過程,并討論結果的處理?(為什么這樣處理?)

  二、鞏固練習,判斷這幾題如何處理結果

  1、有 110米的布,做兒童套裝,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2、有110噸的煤,用載重2.3噸的小車運,需運多少車?

  3、P34 5如何處理結果?組織學生討論,鼓勵他們說出理由,在交流中,自己發現不足校正。

  4、P35 9 (先說出解題思路,再解答)同上。

  5、P35 10 學生獨立解答,全班交流不同方法 。

  6、小結,請學生說說感受。

  三、拓展練習,教師可請學生編題,交換練習本解答

  課后反思:

  1、第8題中“8個相冊”是多余條件;第9題中“450克”是隱藏條件。

  2、第9題中

  (1)450÷16=28.125(克) 28.125×9=253.125(克) 253.125克≈0.25(千克)

  (2)450÷16≈28(克) 28×9=252(克) 252克≈0.25(千克)出現兩種解法,其實第一種還好懂一些,但教參建議的.是第二種。有一定難度。且我個人也擔心,換成其它數字,是否可以?

  如:(1)455÷16=28.4375(克) 28.4375×9=255.9375(克) 255.9375克≈0.26(千克)

  (2)455÷16≈28(克) 28×9=252(克) 252克≈0.25(千克)

  小學數學一年級解決問題的教案 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進一步培養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連除解決問題能正確求解。

  教學難點:

  會用多種方法來解答。

  教具準備:

  課件。

  設計意圖

  通過前面兩個課時的教學,現在學生已初步獲得了解決問題的經驗,為了讓學生區分連乘與連除,結合教材特意設計了這一節連除。(具體設計意圖負載各個環節后)

  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

  (1)口算。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解決問題,老師帶來了一些口算練習,你來?

  出示:5×3×2=60÷3÷4=7×7+1=21÷3+9=

  (2)簡單的解決問題。

  出示:有30人參加團體操表演,平均分成5行,?

  師:能補充問題嗎?

  引導學生總結出: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齊讀)

  【設計意圖】

  口算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兩步的口算題給本節課的兩部計算埋下伏筆。“發明千千萬,起點一個問”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把問題的提出留給學生,讓學生做到真正的學習主人。

  二、新授例題

  1、找信息搜集數學信息

  師:六一兒童節快要到了,團體操表演隊的60位同學正在緊張的排練著。我們來看看團體操的隊形,左邊的這些同學圍成了一個大圈,右邊的這些同學也圍成了(一個大圈),我們來看看左邊的這一個大圈,這幾個同學圍成了一個小圈,這一個大圈里有幾個小圈(5個),右邊的大圈里有幾個小圈(也是5個),那么從這一幅圖里你能收集到哪些信息?

  【設計意圖】

  “說數學、做數學、創數學”是我校數學研究課題“數學閱讀”的主旨,通過指導學生仔細認真的閱讀主題圖,以便保證學生收集的完整性、也是教會學生看圖的基本方法,同時讓學生知道了數學離不開閱讀。

  2、提問題完善解決問題

  師:整理題目,出示“這場團體操有60人表演,平均分成了2個大圈,每個大圈平均分成了5個小圈,?”

  師:你能補充問題嗎?

  生: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學生默讀)

  【設計意圖】

  課堂的學習,不應該是一個圓滿的句號,而是給學生一個充滿遐想的省略號,應留給學生一片未曾開發的灘涂。就像前面說的“發明千千萬,起點一個問”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3、說思路理清解題思路

  師:要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先要求什么(思考)

  方法總結:要求每個小圈的人數,可以先求每個大圈的人數,再用1個大圈的人數除以5就得到了,每個小圈的人數?

  師:誰還能說一說這一題的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

  “說數學”的目標是讓每一位學生會說數學,也就是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在教師總結后讓學生互相說,既是給養學生成功的體驗,也體現了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4、列算式嘗試解決問題

  師:你能列式解答嗎。

  【設計意圖】

  會說不一定會寫,讓學生在草稿本上把他的想法寫下來,也是為了檢查學生將解題思路轉變成數學符號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5、說意義掌握解題步驟

  師:“60÷2=30(人)”表示什么?

  師:是的,要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先求一個大圈多少人,再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同學們,今天我們解決問題用的什么計算方法(除法),幾步計算呢?(兩步計算),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運用除法兩部計算”解決問題。(板書課題),在解決問題里,我們先要觀察圖,找到有用的數學信息,再通過有用的數學信息分析問題,也就是確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式解答。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解決問題要知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同時也是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足部完善自己的表達,獲得成功的體驗,最后通過師生的交流互動完善板書。

  6、寫綜合算式。類比分步計算

  師:剛才我們是用分步計算的方法,你能寫出這個兩步計算的綜合算式嗎?

  師:綜合算式和他一樣的向老師招招手,好嗎?

  【設計意圖】

  掌握綜合算式的一般計算法則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上節課學生已經初步獲得了用綜合算式來解題的經驗,在這里直接放手讓學生列綜合算式,同時也是為了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鞏固練習。

  100頁做一做。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00頁的做一做,然后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達出來。

  師:完成了的同學請用你的正確坐姿告訴老師,你已經完成了。要解決這一題必須先找到有用的數學信息?你找到了嗎?

  【設計意圖】

  這是一道模仿練習題,老師不過多的講解,而是讓學生獨立解答,部分學生完成后并不著急講解,等待更多的學生完成再講解,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四、課堂訓練。

  1、第104頁的第11題

  師:請同學們完成教材第104頁的第11題。

  師:青蛙和啄木鳥都是消滅害蟲的能手,都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好好的保護他們。能做到嗎?

  生:能。

  【設計意圖】

  通過練習,讓學生在比較中學會減除類型的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對連除、減除類型解決問題的理解,同是也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2、第104頁的第12題

  師:請同學們完成教材第104頁的第12題。

  師:做好的認真思考,我做的對不對?我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設計意圖】

  這一題意在培養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學會一種方法后,并不急于評講,而是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尋找方法,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增強他們的信心,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課堂總結。

  師: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一年級解決問題的教案 7

  學情分析:

  學生是在學習了6-7的認識和加減法基礎上進行本節課學習的,對于教材提供的情境學生理解起來不會感到困難,但對用數學符號表示條件和問題會有困惑。因為教材中出現的的大括號和問號,學生學還是第一次接觸,將用語言描述的情境和數學符號結合起來理解,會造成學生的思維障礙,教師應把這里作為一個教學突破口。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大括號和“?”號,會選擇正確的計算方法解答。

  2、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

  教學難點:

  通過圖畫情境和數學符號來理解題意。

  教具準備:

  掛圖、課件

  教學策略: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6、7解決問題”時,讓學生先觀察圖意,不要求他們編題,只要說出圖里有什么,大括號和 “?”號分別表示什么,怎樣計算,再讓學生列出算式,最后讓學生說出算式中的每一個數分別表示什么。讓學生完全明白自己列算式的理由,可以檢查自己列的`算式符不符合題意,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學習難度,從而讓學生學得輕松、學的有效。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比比看,誰更棒。

  1、課件出示(7以內數加法算式)

  2、課件出示(主題圖)

  今天,小兔要請我們用數學知識來幫它們解決問題,大家樂意嗎?那我們趕快行動吧(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小朋友,我們來看看小圖遇了什么數學問題?(課件出示圖)

  1、引導觀察,提出問題

  請同學們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畫面,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指名回答)(左邊有4只小兔,右邊有2只…)

  小朋友接著看,這里還有兩位新朋友,知道它們叫什么名字嗎?

  2、初步認識大括號和問號。

  ①出示“}”和“?”。(說明:“大括號”表示讓我們把兩邊的兔子合起來,下面加一個“?”表示讓我們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

  ②同桌探討新符號的名字、意義。

  ③學生匯報研究符號的情況。(指名回答)

  ④小結:大括號表示把左邊4只和右邊2只合起來(師邊說邊做手勢),下面的“?只”就表示讓我們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小朋友也來說說,邊說邊做動作。

  ⑤指名說圖意

  誰來說給大家聽(指名回答)。

  誰能完整地說說圖上告訴了什么?要求什么?(指名邊說邊做動作)。

  3、列式解決問題(板書:怎樣解答)

  ①用什么方法算?為什么?(指名說說)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2=6(只)

  ②因為是要把兩邊的小羊合起來(教師做手勢),所以用加法來算。那算式中的4、2、6各指什么?(指名說說)

  ③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進行檢查的?(同桌討論或小組討論后,指名說說。)

  ④左邊有4只就寫4,右邊有2只羊就寫2,再來看得數是不是6只,同學們按照這樣的順序來檢查,我們就不是小馬虎了。好,讓我們一起來口答(師板書:一共有6只)。

  ⑤小結:現在大家跟著老師來回憶剛才解決問題的時候,經過了哪幾個步驟?(先看圖里有什么,找出數學信息和要求的問題,然后再進行列式解答,并進行檢查,最后別忘了口答。)(師逐一步板書:解決問題的主要步驟)

  三、鞏固練習。(課件出示)

  1、獨立完成例題。(師生集體訂正)

  2、第46頁“做一做”

  3、練習十的第1題。

  4、我來當小老師,指名說一說,師生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小朋友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圖里有什么?

  怎樣解答? 5+1=6(只)

  解答正確嗎?

  一共有(6)只。

  小學數學一年級解決問題的教案 8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發現學校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培養學生積極參與解決問題的意識。

  2.知道共同的生活需要規則,通過制定班級公約,培養初步的民主意識、規則意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回憶策略

  1、談話:老師先來和大家玩個游戲,怎么樣?看,這是什么?(撲克牌)

  老師抽出大王和小王,你們知道一副撲克牌有幾種不同的花色嗎?(四種)

  老師從中任意抽出一張,猜一猜有多少種不同的結果?(四種)是哪四種呢?(草花,黑桃,紅心,方塊)

  2、揭題:剛才同學們將這些花色一個一個列舉了出來(板書:一一列舉),一一列舉也是我們解決數學問題時經常要用到的一種策略。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板書課題)。

  二、教學例題 探究列舉的方法

  (一)情景創設 呈現問題

  1、師:我校操場東面有一塊空地,學校想將把這塊空地利用起來,用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一個長方形的花圃,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

  (1)從條件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周長是18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2)真了不起,你連這隱藏的數學信息也找出來了,周長是18米,那么說明長和寬的和是多少?(課件出示,長+寬=9米)

  (3)長方形的`長+寬=9米,那么這個長方形花圃可以怎樣圍?你能幫老師來設計一下這個長方形花圃嗎?

  請拿出準備的小棒,同桌合作擺一擺,并想想有沒有不同的圍法嗎?

  2、學生嘗試操作。

  (1)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2)交流反饋:哪個小組先來說說你們的圍法?檢驗是否符合要求。

  小學數學一年級解決問題的教案 9

  設計說明

  本節課繼續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同時,讓學生理解“畫示意圖”是幫助理解題意的重要手段,數數是一種有效的解題策略。鼓勵學生靈活運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決問題,積累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本著對教學教材的思考,我對本節課的設計如下:

  1.把握好學生學習的起點。

  對于本節課的內容,一年級學生幾乎都會數數,甚至有的已經會讀寫兩數之間的數。為此,本節課對教學的重點也進行了重新的定位,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出發,為學生創設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設計各種數數活動,引導學生充分思考,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究發現問題的學習過程。

  2.注重學法的指導。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數數方法(策略)來數數,如有的學生采用扳指頭、有的學生采用從某一個起始數開始數數,還有的學生畫圓圈,我注重了尊重不同學生的認知和接受水平,同時對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展開教學。如對“之間”一詞的理解,讓明白意思的學生講述,既鍛煉了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意識,又培養了合作精神;既面向全體,又關注個體。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圓形小紙片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從1數到20。(學生自由數數)

  2.按要求數數。

  師:你們真棒!現在請聽清楚老師的要求,再來數一數吧!

  (1)從8數到16。

  (2)從12數到19。(全體學生數數,課件演示答案)

  設計意圖:復習數數,對于解決本節課的問題有很大的幫助,設計不同的`數法,加深學生對數的認識。

  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例6。

  (1)引出例6。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下面老師帶領大家去動物園看大熊貓。你們看這些小朋友正井然有序地排著隊看大熊貓呢,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在去動物園買票時也要排隊。

  (2)引導學生觀察題目,找到相關的數學信息和所求問題。

  預設 生1:小麗排第10。

  生2:小宇排第15。

  生3: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小麗和小宇之間有幾人?”

  (3)討論交流“之間”的意思。

  ①學生可能會說“兩人的中間”。

  ②請三位同學排成一排,指著兩端的學生問:“他們倆之間有幾人?”學生可能會說:“1人”,再問:“這1人包括他們自己嗎?”學生可能會說:“不包括”。繼而,引導學生說出:“小麗和小宇之間的意思不包括小麗,也不包括小宇。”

  ③指定一名學生說,同桌間互相說,全班齊說。

  2.講解例題。

  (1)猜一猜。

  師:根據剛才的理解,請同學們猜一猜小麗和小宇之間有幾人。(學生動腦思考,互相交流)

  (2)擺一擺。

  ①教師用1個圓片表示一人,在黑板上進行拼擺,學生數數。

  ②第10個是誰呀?(小麗)老師用另一種顏色表示;第15個是誰呀?(小宇)老師也用另一種顏色表示。

  提問:現在你知道哪里是小麗和小宇之間嗎?誰能到黑板上來指一指呢?(指名到黑板上展示)

  ③你真聰明!你指的這一部分人,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我們不需要數小麗前面有幾人,老師把小麗前面的圓片拿去。小麗排第10,為了讓大家看清楚,老師在這里寫上“第10”,小宇排第15,老師在這里寫上“第15”。那么10和15之間有哪些數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④提問:10和15之間,包括10和15嗎?(學生可能會說“不包括”)

  師:如果不包括,那就畫一個“×”表示去掉它。現在你能數出他們之間有幾人嗎?(請一名學生上講臺數一數)

  師:很好!看來大家都猜對了!他們之間有4人。可是,如果你們手上沒有圓形紙片,你又有什么辦法找到他們之間有4人呢?剛剛老師用的是“擺一擺”的方法。

  (3)畫一畫。

  ①根據“擺一擺”的方法讓學生獨立畫,引導學生想一想,有沒有哪一部分可以省略掉不畫?再展示學生畫圖的例子,最后全班評議。

  ②展示學生畫的情況,對比:有些學生畫了十幾個,有些學生只畫了幾個,哪種畫法簡便呢?(引導學生說出第二種)

  ③根據你所畫的,你能知道小麗和小宇之間一共有幾人嗎?(因為他們之間有第11、12、13、14名同學,所以一共有4人)

  教師強調:與解題無關的信息可以不考慮。可以直接從第10個開始畫,畫到第15個,并把第10個和第15個去掉。另外還可以直接從第11個開始畫,畫到第14個。最后也能得出小麗和小宇之間有4人。

  (4)數一數。

  ①提問:小麗排第10,我們可以從第幾開始數呢?

  (學生交流討論后進行匯報)

  預設 生:小麗排第10,不應該包括小麗,應該從第11開始數。

  ②追問:數到第幾呢?(第14)為什么不數到第15呢?(因為不包括小宇)

  ③鼓勵學生思考:為什么從第11開始數,而不是從第1開始數呢?

  預設 生:他們之間不包括小麗和小宇,第1人到第9人都在小麗的前面,不在小麗和小宇之間。

  師小結:也就是說這些信息與這道題無關,無關的信息我們就可以不考慮。

  ④那么10和15之間有幾個數呢?(有11、12、13、14這4個數)

  (5)小結: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認識了兩個字

  小學數學一年級解決問題的教案 10

  教學內容:

  教材第22-23頁練習五1-9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簡單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學會解答簡單的減法應用題。

  教學重點:

  能夠根據條件和問題,排出多余條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完成教科書P22第2題。

  [本題中的多余條件我們已經走了15分鐘了寫在旁邊,便于學生發現。學生能很快選擇出題目中需要的信息,解決問題。]

  二、解決實際問題

  完成教科書P22第4題,本題中多余條件和有用條件寫在一起,位置隱蔽,需要。

  [讓學生觀察畫面,口頭編題,列式計算,全班訂正。]

  三、完成教科書P22第1題

  讓學生根據畫面意思,進行編題。(小紅和小麗每人要寫15個大字,小紅已經寫了7個,還要寫幾個?小麗還要寫6個字,她已經寫了幾個字?)

  [引導學生找出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對。]

  [引導學生學會多次運用有效信息,體會條件與問題之間的聯系,正確解決問題。]

  讓學生將兩道題的條件和問題完整地說清楚,再列式解答。

  [然后比較兩道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強化問題結構,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

  四、完成教科書P21第3題

  [全班同時開始,在指定的時間內檢查學生的.計算質量,對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學給予表揚。]

  五、完成教科書P23第6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教師任意指一兩題,請學生說出思考過程。]

  六、完成教科書P23第8題

  七、課堂練習

  完成教科書P23第5、7、9題。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練習中讓學生發現加法與減法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理解加法和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并能靈活運用解決實際問題,突出了想加算減法的思維過程。學生對這一思維方式逐漸得到了認可。

  小學數學一年級解決問題的教案 11

  教學目標

  1、學會列式解答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并理解算理。

  2、初步學會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

  課件、珠子

  教學過程:

  (1)課時

  一、創設情境

  1、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

  生:珠子。

  師:這里有幾種顏色的珠子?

  生:兩種,紅色和黃色

  師:猜,哪種顏色的珠子多?

  學生猜。

  師: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到底是誰多?

  生:數一數

  生:擺一擺

  師:怎么擺?

  (指名演示)——“同樣多”

  二、探究新知

  1、12個紅的,8個黃的

  師:現在呢?(紅的多)

  那紅色的比黃色的多幾個?

  生:多4個

  師:你怎么知道?

  生:用一小棒分開(指名演示)

  師:現在能一眼看出來紅色的'比黃色的多幾個嗎?

  生:能

  師:怎么看出來的?生說

  師:你看,這個時候紅色的分成了幾部分?

  哪兩部分?

  (和黃色一樣多的這部分及多出來的這部分)

  師:誰聽明白了?

  生重復說

  師:那你看,把這些一樣多的拿走,剩下來就是比黃色的多的幾個。

  生2:也可以算一算12-8=4(老師板書算式)

  通過剛才的擺一擺,我們知道了:從紅色珠子里拿走和黃色一樣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黃色多的部分,就可以用減法計算。

  2、下面我們來擺一擺,小朋友袋子里的珠子,哪種顏色的多。

  學生操作。

  展示反饋:你哪種顏色的珠子多?多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哪種顏色的珠子少?少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3、比較

  求……比……多幾與求……比……少幾有什么關系?(小組討論。)

  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只是問的角度不同,意思一樣。因此都用相同的方法計算。

  4、揭題

  師:同學們真聰明!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新知識: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板書課題: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

  三、鞏固深化

  1、松鼠弟弟說我有20個松果,松鼠哥哥說我有25個,松鼠哥哥的松果比弟弟多幾個呢?誰能把式子列一列。

  25-20=5(個)

  2、小女孩有34本連環畫,小男孩有30本,小男孩比小女孩少幾本?

  34-30=4(本)

  還可以提什么數學問題?

  3、P74T1

  4、這是一個班里4個小朋友的作業情況,從中你獲得了什么信息?

  根據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四、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在我們身邊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例子?想一想,說一說。

  小學數學一年級解決問題的教案 12

  教學目標:

  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會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數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讓學生在解決問題“能穿幾串”中理解幾十里面有幾個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大家玩過串珠游戲嗎?

  出示例7。

  這里有些珠子,你會穿嗎?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互動新授

  1、教學例7

  出示題目的要求:有58個珠子,10個穿一串,能穿幾串?

  [(1)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個別匯報。]

  (2)要想知道能穿幾串,該怎樣解答?體會接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A、畫圖。圈一圈。

  B、數的組成。58里面有5個十和8個一。所以能穿5串,還剩8個。]

  (3)驗證。1串是10個,5串就是50個,剩下的8個,正好是58個。解答正確。

  2、想一想:如果是5個珠子穿一串,能穿幾串?

  [可以運用例7中的畫圖策略或數的組成來解決,還可以利用10與5的關系來解決這個問題。]

  三、鞏固梳理,拓展應用

  1、完成第46頁的做一做。

  [鼓勵學生思考:數目較大時,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知道裝幾袋嗎?你是怎么想的.?鼓勵學生用數的組成的方法解決。]

  2、完成第47頁練習十第1~4題。

  [建議學生首先分清要分的“單位”不同,第1、2題物體的總數沒有直接給出,隱藏在文字和圖中,需要學生找出來,再用數的組成去解決,如果選擇用圈一圈的策略就不需要找出總數,反而簡單。第3題要用到“一打一打”裝的情況,一打12個,數較大,圈的過程中應細心。]

  四、課堂小結。

  教學反思:

  通過對穿珠子這一情境的教學,讓學生通過分一分、圈一圈的活動形成了表象,從而進一步解決問題,學生的解題策略體現了多樣化,用畫圖、數的組成、十個十個的數數、列算式等方法,讓學生認識到利用數的組成是目前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小學數學一年級解決問題的教案 13

  一、教學目標:

  1、加深對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掌握運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思路,能用反比例知識解決有關問題。

  2、提高學生對應用問題數量關系的分析能力和對正、反比例的判斷能力。

  二、 教學重點:

  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三、 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列出方程。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量的'判斷。

  2、用正比例解決問題的步驟。

  一:找到題中不變的量;

  二:根據不變的量寫出關系式;

  三:判斷成什么比例;

  四:列出比例式;

  五:解比例。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5:一批書如果每包20本,要捆20包,如果每包30本,要捆多少包?

  A.提出問題組織學生討論:

  ① 問題中有哪兩種量?

  ② 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你是根據什么判斷的?

  ③ 根據這樣的比例關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B. 根據反比例的意義列出方程并解方程。

  根據比例的意義,學生獨立完成,并在小組中交流。

  小學數學一年級解決問題的教案 14

  教材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

  本課所學內容就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的方案,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

  設計理念:

  優化問題是人們經常要遇到的問題,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推理、交流等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不同的方法中選擇最優方案,在解決問題中初步體會數學方法的應用價值,初步體會優化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中的簡單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優化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中的策略的多樣性,初步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化方案的意識。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教學案例:

  一、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預設情景

  師:同學們,在節假里你家來了客人你準備做什么呢?

  師:星期天的上午李阿姨到小明家來做客。

  師:從圖。.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小明的媽媽讓小明給李阿姨沏茶。

  師:想一想你平時在家沏茶時要做什么呢?師:你們要做這么多事,是吧!那我們來看一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那些事?分別需要多長時間?誰來說給大家聽一聽?

  2、自主設計方案師:小明需要做這么多事情,那么請你幫小明想一想,他應該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樣才能盡快讓客人喝上茶?用你們課前準備的工藝圖片擺一擺,設計一個最佳方案,并算一算需要多長時間?

  3、展示學生不同的方案師:誰愿意上講臺來展示你的設計方案?

  師:剛才同學們幫小明設計的沏茶的方案是通過同時做幾件事情才節省了時間,在燒水的同時做洗茶杯和找茶葉這兩件事,也就是說洗茶杯和找茶葉共花得分鐘時間可以在燒水的8分鐘之內完成。

  這樣小明就可以在8分鐘以內完成需要11分鐘才完成的事情,也就讓客人盡快地喝茶了。

  4、小結師:我們在做一些事情時,應先確定好做事的先后順序,然后在有效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同時做幾件事,能同時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時間就越短。

  李阿姨喝完茶想走了,但小明是非常好客的好孩子,非要李阿姨留下不可,(點擊多媒體)我們來看一看到底是為什么呢?

  二、再探新知

  師:原來小明的媽媽要用最拿手的烙餅來招待客人。從圖。

  能得到哪些信息?(這一環節是通過創設出生活化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烙餅這一事例,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使學生處于主動思考解決問題的最佳狀態。)

  1、學生觀察、理解圖中的內容。

  教師提問:“烙一張餅需要幾分鐘?“ “烙兩張餅呢?” “爸爸、媽媽和小麗各吃一張餅,一共要烙幾張餅呢?” “一共要烙3張餅,怎樣烙花費的時間最少?” 2、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圓片,圓片的正、反面上分別寫上正、反兩字來代表餅的正、反面。每烙完一面,就讓學生在這一面上用鉛筆做上記號。

  先讓學生試一試,思考烙3張餅,怎樣才能使花費的時間最少,然后分小組討論交流,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長時間,并把自己的實踐結果記錄在老師發的表格中,教師參與到小組活動中。(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3、展示學生的方案。

  教師:“誰來給大家說一說,你們小組設計的方案是什么?”在展示臺上投影學生填寫的表格。

  小組代表來根據表格敘述設計方案,并用圖片來演示。幾個小組演示完畢后,教師讓大家來比較。

  “這些方案,哪一種能讓大家盡快地吃上餅?”(烙3張餅的最佳方法是解決烙餅問題的關鍵。我讓學生演示烙餅過程,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嘗試,再進行比較,既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4、拓展延伸:

  教師:剛才我們一起找到了烙3張餅的最佳方法。請大家想一想,如果要烙4張餅,怎樣烙才能盡快吃上餅呢?”小組活動,并用表格記錄。

  小組代表發言。班內交流,并比較哪個小組的方法最好。

  教師小結后提問:“如果要是烙5張餅,怎樣才能讓大家盡快地吃上餅?”小組活動,進行記錄。通過小組交流,使學生找到最佳方法。

  (通過以上活動,可以使學生找到最優方法,體會優化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教師:“如果要烙6張餅、7張餅……10張餅,怎樣安排最節省時間?”小組討論交流,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學生在充分交流探討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如果要烙的餅的張數是雙數,2張2張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餅的張數是單數,可以先2張2張的烙,最后3張餅按上面的最佳方法烙,最節省時間。讓學生仔細觀察表格,看發現了什么?得出結論:每多烙一張餅,時間就增加3分鐘,用餅數乘烙一面餅所用的時間,就是所用的最短時間。

  教師:“誰能很快地說出烙11張餅用多長時間?烙15張餅呢?”呢?假如媽媽使用了新式電餅。

【小學數學一年級解決問題的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01-14

小學數學一年級《解決問題》教案01-26

小學數學一年級解決問題的教案02-11

數學《解決問題》教案02-24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15篇01-14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案(15篇)01-14

小學數學《運用連除解決問題》教案04-20

小學數學解決問題的教案(通用13篇)04-25

《解決問題》數學教案02-21

數學教案:解決問題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