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集錦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以求和為基本數(shù)量關系的兩步計算應用題(書p51)。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以求和為基本數(shù)量關系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能用分析法或綜合法分析數(shù)量關系,會口述解題步驟,能正確地列式解答。
教學步驟:
一、準備引新
1、秋天到了,讓我們到果園里看看吧!果園里種滿了什么樹呀?如果老師告訴大家果園里有蘋果樹1420棵,要求蘋果樹和梨樹一共有多少棵?(出示準備題1)你能解答嗎?為什么?誰來補一個條件呢?
2、學生補充條件,并列式計算
梨樹有1000棵 1420+1000=2420(棵)
3、這是一道幾步計算的應用題?誰能補一個條件,使它成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學生口答補充:
(1)梨樹比蘋果樹少420棵
(2)梨樹比蘋果樹多420棵
(3)蘋果樹比梨樹少420棵
(4)蘋果樹比梨樹多420棵
4、揭題:這樣的兩步計算應用題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課,現(xiàn)在我們先一起來研究第一種
二、探究新知:
1、研究例3
(1) 讀題,找條件和問題,師畫出線段圖
(2) 根據(jù)小黑板上的思考提示,同桌互說這道題的解題思路
(3) 學生在本子上試做這道題,只用列出分步算式,快的同學可以列出綜合算式。
(4) 指名板演算式,集體交流:指名說解題思路,1420表示什么?1000表示什么?
(5) 綜合算式怎么寫 ?誰還有不同的寫法?1420-420表示什么?
2、如果補充的是梨樹比蘋果樹多420棵,你怎樣想?怎樣算呢?根據(jù)思考提示自己思考后在本子上列式計算。
指名板演,并說說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小結:
我們今天學習的'兩步計算應用題跟以前學習的兩步計算應用題在條件上有什么不同?只有兩個條件的時候,其中一個條件需要用到幾次,這兩題中的哪個條件用了兩次?第一次用它求什么?第二次用它求什么?但今天學習的兩步計算應用題跟以前學習的兩步計算應用題有一點還是相同的,那就是關鍵都是先求出中間問題。
三、鞏固深化
1、p52練一練1,請學生寫在書上,集體校對
2、p52練一練2,看線段圖列式計算
3、p52練一練3判斷:誰的解法對?
小剛:240+40=280(人)
小明:240+40=280(人)
240+280=520(人)
小華:240-40=200(人)
240+200=440(人)
小青:240+240=480(人)
480+40=520(人)
小組討論,選出正確的答案,錯的答案要說說錯在哪里?
4、p53練一練5
5、p53練一練4
四、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jīng)歷自主解決問題、學習小括號里含有兩級運算和帶中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順序的過程。
2、理解小括號里含有兩級運算和帶中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正確進行計算。
3、經(jīng)歷對計算結果進行檢驗的過程,能說明所得結果的合理性和正確性,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解決問題,服裝問題。
1、師生談話,直接說明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服裝加工問題。
(教師談話引出服裝廠加工服裝的問題,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激發(fā)參與學習的興趣。)
教師談話引出服裝廠加工服裝的問題,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激發(fā)參與學習的興趣。
2、請學生讀題和觀察情境圖,了解文字及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提出要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試做。
(讓學生全面了解題中所蘊涵數(shù)學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經(jīng)歷用自己的經(jīng)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能力。)
3、交流計算思路和方法,要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展示、分享解題的思路,獲得自主解決問題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1)、提出“把分步計算的算式改寫成一個算式”的要求,鼓勵學生自主改寫。
(自主改寫綜合算式,是學生理解帶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順序的自主建構過程自主改寫綜合算式,是學生理解帶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順序的自主建構過程。)
(2)、交流學生改寫的算式。先讓學生匯報改寫的算式,再說算式的運算順序和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討論:為什么要給660-75×3加上小括號?給學生充分發(fā)表不同說法的機會,然后,自己完成脫式計算。
(在交流個性化的算式和先算什么、每一步求的是什么的過程中,使學生認識小括號的作用。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并改正。)
二皮球裝箱問題解決
1、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檢驗的時間和充分交流不同檢驗方法的機會。
(在討論“為什么加小括號”的過程中,使學生理解小括號里含有兩級運算在實際應用中的`合理性,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2、教師說明:把分步計算的算式寫成一個算式,只有小括號不行要用中括號,并邊讀邊寫出混合算式。
(在討論“為什么加小括號”的過程中,使學生理解小括號里含有兩
級運算在實際應用中的合理性,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3、讓學生讀題,說一說了解到哪些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鼓勵學生自主解答。
(學生理解帶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順序自主建構過程。)
鞏固練習
1、根據(jù)分步計算的過程,師生共同完成脫式計算。
2、反饋練習、師生總結帶有中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根據(jù)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掌握帶小括號和中括號的運算順序,經(jīng)歷新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已有知識背景下,歸納帶中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順序,有利于學生主動建構數(shù)學知識,學會正確計算帶中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
昨夜:書中練一練.)
教學反思: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本課的教學從物體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讓學生初步掌握觀察物體的方法。教材共安排了兩道例題,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和物體入手,有層次的安排觀察活動。第一道例題首先提供了兩張同一間教室的,引導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判斷哪一張照片是在教室前面拍攝的,哪一張照片是在教室后面拍攝的,從中體會觀察者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場景是不同的。第二道例題讓學生從前、后、左、右四個方位觀察帶尾巴的玩具猴,并提供4張圖片,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圖片特點判斷觀察者的位置。“想想做做”一共安排了3題,分別讓學生比一比,連一連,說一說,進一步積累觀察物體的經(jīng)驗。
[教學目標]
1.知識:使學生通過實際的觀察和比較,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一樣的,能辨認從某個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或能根據(jù)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能力:通過學生的小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豐富對現(xiàn)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使學生能夠運用“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觀察方法”辨認物體,體驗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獲得不同觀察結果的過程,發(fā)展直觀思想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4.感和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感受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滲透全面觀察事物的辯證思想,從而激起學生觀察物體的興趣和熱情,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初步體會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是不同的,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 辨認從不同側面觀察到的物體形狀,及會根據(jù)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一、聯(lián)系生活,激起引入
1.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拍照嗎?老師這兒有兩張照片,你知道拍的是
誰嗎?(在屏幕上依次播放兩張分別從前后拍的照片,讓學生進行辨認。)(學生齊答“老師”)你們是怎么認出是“老師”的呢?
2.引導揭題:生活中,觀察一個物體的位置不同,得出的圖片往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設計說明:從學生熟悉的人物——“老師”引入,設疑“為何同一個人,照片卻不同”,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從而“一步到位”的讓學生初步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得到圖像也可能不同”的道理。】
二、探索交流,激起相關的生活經(jīng)驗
1.教學例一
談話:你們知道這是在哪拍的嗎?(繼續(xù)播放2張照片,讓學生進行辨認,仔細看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啟發(fā):拍的是同一間教室,為什么照片會不一樣呢?
得出結論:同一個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拍到的照片是不一樣的。
2.小組合作,探索例二
指導觀察,出示例題圖介紹“小猴”
談話:你能分別說一說“小紅、小玉、小芳、小云”各拍到了“小猴” 的
哪一面嗎?(小組討論)
引導:在小組內把準備好的玩具擺在桌子中間,4位同學下位相互觀察。
談話交流:有哪個小組愿意上來把你們探究的結果展示給大家看?讓學生邊示范邊講解。(任選一組)
3.教師引領,全班總結
老師引導并糾正示范:先觀察小猴的前面,從前面平視小猴看,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接著觀察小猴的后面,從后面平視小猴看,看到的是小猴的后面;再觀察小猴的左邊,(轉到小猴的左邊),看到的是小猴的左耳朵和左胳臂。最后觀察小猴的右邊,(轉到小猴的右邊),看到的是小猴的右耳朵和右胳臂。(強調觀察時一定不要高于小猴的高度)
談話:同學們,你們看清了老師是如何觀察的了嗎?下面請每組的四個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圖片。(小組活動,教師巡視,注意糾正不規(guī)范的觀察姿勢。)
4.啟發(fā)比較:找出小猴左側面和右側面的兩張圖片,區(qū)別并判斷是哪個小朋友看到的。說一說你的`想法。
5.小結:把自己當做小猴,看到小猴的右耳朵和右胳臂時,是從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耳朵和左胳臂時,是從小猴的左面看到的。
6.引導:請再小組內相互的走動觀察。說一說你又看到了什么?(換位觀察)
【設計說明:教學例二時,直接讓學生通過實踐、小組活動,親生經(jīng)歷“位置不同,觀察不同”的道理,并通過小組活動積累經(jīng)驗和發(fā)現(xiàn)疑惑,進而從老師的示范和糾正中解決疑惑、得到真知,讓學生獲得正確的觀察方法。換位觀察,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觀察者的位置與視圖的對應關系,從而深刻體會到觀察同一個物體,觀察的位置不同,觀察到的結果也不同。】
三、活動交流,鞏固訓練,內化新知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哪一張照片是在學校外面帕的,哪一張是在學校里面拍的?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只要抓住了物體的特點就應該給予肯定。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我們已經(jīng)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個物體,看到的樣子可能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個物體。如果讓你觀察一輛汽車,你打算從哪個位置觀察?從汽車的正面、后面和側面看到的汽車形狀會有哪些區(qū)別?
提出要求:根據(jù)圖中3個小朋友的觀察位置,把每個小朋友與他們看到的汽車形狀連一連。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要求:請小組長拿出茶壺放在桌上,進行觀察。先說說自己看到的茶壺是什么樣子,再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圖。
引導:你能說出其他三人看到的各是哪幅圖?(著重引導學生根據(jù)壺嘴和壺把的朝向判斷茶壺的左視圖和右視圖)
【設計說明:教材通過呈現(xiàn)生活中較熟悉的物體對本課知識進行內化和加深,通過有層次、有針對性的練習,既使學生加深了對“同一物體,不同觀察位置,圖形不同”的理解,又使他們進一步掌握了辨別物體“前、后、左、右”的方法和“根據(jù)看到物體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位置”的方法。本練習的設計既有切實的數(shù)學意義,又充分聯(lián)系生活,真正的體現(xiàn)了“在生活中學數(shù)學”的教育理念。】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單元教材分析:
數(shù)學不僅是人們生活和勞動必不可少的工具,通過學習數(shù)學還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后面學習概率統(tǒng)計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發(fā)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傳統(tǒng)的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這部分內容,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是本冊教材新增的內容之一,教材試圖在滲透數(shù)學思想方法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xiàn)出來,并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這些問題。重在向學生滲透這些數(shù)學方法,并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單元內容結構如下:簡單的排列——最簡單的推理——簡單的推理
單元教學目標:
1、 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
2、 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 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1、 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
2、 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 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單元課時安排:2課時左右
第一課時 數(shù)學廣角(一)
教學內容:
課本P99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找出最簡單的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學準備:
數(shù)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幣。實物、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今天我們一起來上一節(jié)數(shù)學活動課,你們喜歡嗎?
出示課題:數(shù)學活動
2、我們先來做一個拼圖游戲:小朋友每人的桌子上有三張圖,請你任選兩張拼一拼看看是什么?先和同桌說一說。
3、交流反饋。用不同的圖可以拼出不一樣的效果,如果老師給你數(shù)字卡片,你能拼出什么數(shù)呢?
二、動手操作,探索規(guī)律
1、 用1和2兩張卡片擺數(shù)。
(1)自己動手擺一擺,看一看誰最愛動腦筋,誰的小手最巧。
(2)獨立動手擺,然后在班內說一說自己用這兩張卡片擺了那些數(shù)。展示大家看。
2、用、1、2、3三張卡片擺數(shù)。
教師激勵學生動腦擺一擺:從數(shù)字卡片中任選兩張卡片,你能組成什么數(shù)?可以與小組同學討論,并把結果記錄下來。
學生拿出卡片,自己動手擺一擺。
引導學動腦,找規(guī)律去擺,我們比一比誰擺的數(shù)朵而不重復。
3、學生擺完后,小組交流,組長把成員擺的數(shù)記下來,并總結擺數(shù)的方法。
4、小組匯報。師生總結,指明學生說一說。
三、小組合作,鞏固發(fā)展
(1)三人做握手的游戲。每兩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幾次。
(2)小組匯報,三人到臺上有規(guī)律的握手,得出結論。(3次)
2、師:我這由三本練習本賣5角錢可以怎樣付錢。請同學們拿出你的人民幣,動手試一試。誰想來賣?
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到臺上來賣。
板書學生的方法。
3、衣服搭配
出示兩件不同的上衣和兩條不同的褲子圖:請看這里有幾種搭配方式?試一試。
交流反饋。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玩的有趣嗎?說說你學會了什么?
教學反思:
激趣導入,讓學生在游戲中產(chǎn)生興趣,在活動中找到啟示。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在操作活動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學習中應用。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意識。用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意識和應用意識,同時使學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不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而且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課本P100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受簡單推理的過程,初步獲得一些簡單推理的經(jīng)驗。
2、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教具學具:
動物圖片、語文、數(shù)學、自然等教科書。
教學過程:
一、游戲一:
故事導入:森林王國要舉行運動會,入場時要組織一個花束隊,雞大嬸讓藍貓和非非準備一束花,雞大嬸說:“他們拿的分別是紅花和藍花。”藍貓說:“我拿的不是紅花。”雞大嬸說:“請同學們猜一猜,藍貓和非非分別拿的是什么花?”
今天有許多這樣的問題等著同學們去猜,大家要比一比誰最愛動腦筋。
二、游戲二:
(1)出示例2的第一組圖讓學生注意觀察。
讓學生猜一猜他們拿的是什么書?
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小組活動
4人一組,兩名同學分別拿語文數(shù)和數(shù)學書,其中一名同學說:“我拿的不是什么書。”另外兩名同學比賽看誰猜得快。交換進行。
(3)、同桌活動。
拿出準備好的動物卡,又一名同學操作,左(右)手拿的是(不是)什么,另一名學生猜,交換進行。
三、游戲三:
1、找三名同學配合,創(chuàng)設真實情景,根據(jù)例題做一做,讓學生猜一猜,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小組活動
A、師 :把猜一猜的游戲規(guī)則說一說。4人一組輪流進行,每人至少猜一次。
B、進行活動。教師不做任何規(guī)定,讓學生撇開思維,自己去猜。
C、小組交流,向全班匯報活動過程。
3、觀察比較例3和例2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4、 鞏固練習:師生一起做游戲。
五、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上得真愉快,你們在游戲中都學會了什么?
教學反思:
故事導入新課等于抓住了兒童的天性,激起了他們玩的樂趣和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多種游戲活動,既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活動,一起在活動中探索新知。放手讓學生隨意玩,鼓勵他們玩出新意,教師捕捉創(chuàng)新的火花,培養(yǎng)他們的求異思維。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一年級(上冊)第26~27頁的例題和“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和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感知其特征,會辨認這幾種形狀的物體和圖形。
2. 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操作和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 通過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
4. 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懂得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實物與圖形,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 聯(lián)系生活,激趣導入
1. 課件呈現(xiàn)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卡通形象: 小朋友,你們認識我們嗎?你們想想在哪兒見過我們呢?
2. 小朋友,你帶來了哪些“朋友”啊?向大家介紹一下。(學生展示帶來的物體,能說出名稱的就說出來)
3. 小朋友帶的物體真多呀,看了這些物體,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4. 看來,小朋友想知道的知識還真不少。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這些物體。(揭示課題: 認識物體)
[說明: 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創(chuàng)設生動的畫面和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喚起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并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二、 動手探究,體驗領悟
活動一: 看一看、摸一摸。
導語: 小朋友,請你們看一看、摸一摸桌面上的物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1. 學生認真觀察桌面上的物體,初步感知物體的外形。
2. 學生用手觸摸物體,初步感知物體的特性。
3. 學生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說說物體的形狀分別是怎樣的。
[說明: 理解數(shù)學知識首先要“觀察”數(shù)學現(xiàn)象。學生通過觀察、觸摸等活動,初步感知物體的形狀,為進一步探究物體的特征建立感性基礎。]
活動二: 分一分、比一比。
導語: 剛才小朋友觀察了幾種不同形狀的物體,接下來,小朋友能不能按形狀把它們分分類呢?
1. 以小組為單位將物體進行分類。
2. 各小組說說自己小組分了幾類,是怎樣分的。
3. 全班交流,達成共識。教師相機揭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名稱。
4. 各小組分別拿出一個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在桌面上滾一滾、堆一堆,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說明: 在學生初步感知了各種物體的形狀后,再通過實際的分一分、比一比等活動,能進一步感知幾種幾何形體的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活動三: 認一認、找一找。
導語: 現(xiàn)在請小朋友看大屏幕,電腦把這四類物體的形狀畫出來了,你還能認出它們嗎?(課件呈現(xiàn)幾種立體圖形)
1. 學生看大屏幕上的圖形,說圖形的名稱。
2. 請四名學生頭戴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頭飾,其余學生在桌面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并舉起來,以示響應。
3. 教師指出,像這樣的圖形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小朋友仔細看看我們的教室,哪些物體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快找找看。
4. 要求學生想一想: 在哪些地方也見過這幾種形狀的物體?
[說明: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四種形狀的物體后及時進行必要的抽象,以幫助學生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在找一找的活動中著力體現(xiàn)“小課堂,大社會”的'理念,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又注意把學生引入更為廣闊的現(xiàn)實情境中進行充分的體驗活動,使學生的已有認識更為豐富、生動。]
活動四: 搭一搭、數(shù)一數(shù)。
導語: 小朋友,你們玩過搭積木嗎?現(xiàn)在我們就用剛剛認識的這些物體作積木,搭一件你最喜歡的東西。比一比哪個小組合作得最好,搭得最好!
1. 明確要求后,學生動手搭積木。
搭好后,學生可以離開座位互相參觀學習,并進行評價。
展示部分優(yōu)秀作品,并指名說說這件作品是用哪些形狀的物體搭成的。
2. 數(shù)數(shù)自己的作品中,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各用了幾個,把數(shù)的結果填在表格里。
[說明: 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設計開放的教學,讓學生自己進行設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活動,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創(chuàng)造欲望得到滿足。這樣做,還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與創(chuàng)新的意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 總結延伸
1. 今天,我們和誰成了好朋友?學到了哪些知識?
2.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朋友,課后,大家再去找找吧!
[說明: 讓學生自己總結學習的方法和學到的知識,體會互相合作、主動探究是學習的好方法。]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材第41頁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
2.提高學生觀察、計算、發(fā)現(xiàn)、驗證和總結的能力。
3.在總結比例的基本性質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探索數(shù)學問題的樂趣。
【重點難點】
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準備】
投影儀。
【復習導入】
1.教師提問:什么叫做比例?
2.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哪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教師:同學們能正確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是什么?
【新課講授】
1.教學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引導學生自學教材第41頁第1行、第2行的內容。
教師板書:2.4∶1.6=60∶40
指名讓學生指出板書的比例的外項、內項。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接著板書:
學生認一認,說一說比例中的外項和內項。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師:我們知道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質呢?現(xiàn)在我們就來探究一下。
教師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
組織學生觀察組成比例的兩個內項和兩個外項,并探究它們的關系。
學生小組內交流。指名匯報,學生可能會說:兩個外項的積是2.4×40=96,兩個內項的積是1.6×60=96,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
驗證其他的比例有沒有這個規(guī)律,舉例說明,檢驗發(fā)現(xiàn)。如:∶0.5=1.2∶,兩個外項的積是×=0.6,兩個內項的積是0.5×1.2=0.6。外項的積等于內項的積。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數(shù)形式呢?如:=,3×15=5×9。等號兩邊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所得的積相等。
教師:這個規(guī)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引導學生說一說,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什么?組織學生小組交流、匯報。教師補充:在比例里,兩個外項之積等于兩個內項之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學生齊讀兩遍。
3.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哪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互相交流,然后指名匯報。
4.教師: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學習了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有幾種方法?
學生討論交流后,指名回答。
教師小結:兩種方法:看兩個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兩個比的兩個外項之積是否等于兩個比的內項之積。
【課堂作業(yè)】
教材第41頁“做一做”。組織學生獨立思考,指名說一說,全班集體訂正。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課后作業(yè)】
1.教材第43頁練習八第5題。
2.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答案:(1)不可以組成比例;(2)可以組成比例;(3)可以組成比例;(4)不可以組成比例
第2課時比例的基本性質
在比例里,兩個外項之積等于兩個內項之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2.通過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厘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的意義。
3.能用小數(shù)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量等。
4.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認真觀察、獨立探索與合作學習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測量活動”這一內容,教材呈現(xiàn)的是在教室里進行測量活動的一個情境。在教學時,可以通過讓學生測量本班教室內的黑板和課桌等物體來進一步感受體會小數(shù)的意義。通過自己動手測量,學生將經(jīng)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小數(shù)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與現(xiàn)實世界的密切聯(lián)系。通過活動加深對小數(shù)的理解,并能進行簡單的復名數(shù)和單名數(shù)之間的轉化,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這節(jié)課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為以后學習有關小數(shù)的其它知識奠定基礎。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農村小學,學生全部來自農村。學生通過近四年來的學習,已經(jīng)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初步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一定的合作學習能力。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已經(jīng)掌握了小數(shù)的'意義和基本的測量方法,因此,本節(jié)課知識的認識過程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完全可以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同學交流等方式來獲取新知。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我們來上一節(jié)活動課(板書課題)。你們已經(jīng)學會了怎樣測量物體的長度,現(xiàn)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測量活動,測量我們的課桌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并記錄下來。
學生測量后匯報:
小組1:長6分米,寬45厘米。
小組2:長60厘米,寬45厘米。
小組3:長6分米,寬4分米5厘米 。
……
(師板書記錄)
(二)探索新知
師: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的結果,想一想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或疑問?
生1:三個小組的結果各不相同。
生2:不是結果不同,而是單位不同。
生3:我同意他的意見,因為三個小組使用的單位不同,所以我們一眼看不出他們的結果是否相同,只有將他們的結果化成同一個單位才能看出他們的結果是否相同。
師:這個同學的意見很好,同學們想一想長度單位除厘米和分米以外,還有哪些?
生:米和千米
師:請同學們用“米”為單位表示出課桌的長和寬。
(小組內討論活動)
交流匯報:
生1:我們小組用“米”作單位表示。我們測量的課桌長是6分米,1米=10分米,1分米=米,那么6分米=米,也就是0.6米。寬是45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米,45厘米就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2::我們用厘米作單位表示。我們測量的課桌長是6分米,1分米=10厘米,6分米=60厘米,60厘米=米,也就是0 .60米,寬是4分米5厘米,4分米=40厘米,4分米5厘米=45厘米,45厘米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3:(提出質疑)課桌的長怎么一個是0.6米,一個是0.60米?
師:這位同學觀察得真仔細,誰能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生:0.60米等于60厘米,也就是6分米;0.6米等于6分米0.60米和0.6米是相等的。師;大家同意他的意見嗎?所以小數(shù)末尾的0一般可以省略不寫,就像我們過去學習的0.50元和0.5元是相等的。
(三)鞏固應用
師:下面我們運用所學的知識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出自己身邊物體的長度,然后把測量結果填入表格。(師每組發(fā)一張表格)
名稱
測量結果
用米作單位
長
寬
長
寬
長
寬
(學生立刻投入到活動中去,氣氛活躍)
活動完畢,小組之間相互交流,糾正錯誤,教師巡視指導。
(四)拓展練習
1.稱質量
師:通過剛才的測量活動,同學們掌握了用小數(shù)表示物體的長度。現(xiàn)在同學們在小組內用天平稱一下數(shù)學課本、文具盒的重量,并用“千克”表示出來。
(生自由活動,師巡視指導)
生匯報:
小組1:數(shù)學課本260克=0.26千克。
文具盒180克=0.18千克
師:你是怎樣想的?
小組1:我們認為質量單位之間的換算和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是一樣的,因為1千克=1000克,數(shù)學課本是260克=千克=0.26千克,文具盒180克=千克=0.18千克。
(其他小組表示認同)
2.猜體重。
師:大家來猜一猜我的體重是多少?
(生爭先恐后的猜測)
生1:50千克
生2:55千克
……
師:告訴你們吧,老師的體重是58千克300克,誰能用“千克”作單位表示出來?
生:300克=0.3千克,58千克+0.3千克=58.3千克。
師:今天同學們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學會了用小數(shù)表示物體的長度和質量,大家表現(xiàn)得都非常出色。用小數(shù)表示物體的長度和質量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
(五)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或感受?
生1:我覺得在課堂上自己動手操作,很有意思,我學得很快樂。
生2:我不但學會了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還知道了質量單位之間的換算。
生3:我知道了無論是長度單位還是質量單位都可以用小數(shù)來表示。
……
五、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頗有感想:
1.數(shù)學教學要充分聯(lián)系實際。比如:“稱質量、猜體重”等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新知,在活動中鞏固知識、拓展運用。
2.教學中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充分體驗到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實現(xiàn)了知識的自主構建。
3.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比較緊湊,教師角色定位較為合理,我注意在很多中同學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如0 .6和0.60是什么關系,由學生思考做出回答。
六、案例點評
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注意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主人。
1.關注了學生的探究過程,實現(xiàn)自主體驗。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在數(shù)學教學中要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必須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探究學習、自我發(fā)展。比如:在測量課桌面的長和寬時,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記錄,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了簡單的復名數(shù)和單名數(shù)之間的轉化過程,在教學中不必告訴學生單名數(shù)。復名數(shù)等詞語。。
2.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觀察,注重學生的感知體驗,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發(fā)展和探索的全過程。
3.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始終注重對學生進行適時、適度的評價,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借助熟悉的物體,使學生正確用數(shù)表示20以內這些物體的個數(shù).
2.使學生根據(jù)11至20個數(shù)的組成,掌握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進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動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小捧等.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
觀察思考解決問題.
(一)搭積木(出示圖片:說一說1)
1.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搭積木的游戲嗎?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兩摞積木在列算式時遇到了困難,你們能幫幫他們嗎?
3.根據(jù)圖意誰能列出相應的算式?
教師板書:10+5=15 16-2=14
4.為什么這樣列算式?說一說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兩摞積木,左邊一摞是十塊,右邊一摞是三塊,明明又放上了兩塊一共是十五塊,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兩摞積木,左邊一摞是十塊,右邊一摞是十八塊,拿走了兩塊是十四塊,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結
我們通過觀察畫面,動腦思考幫助明明和丁丁解決了他們搭積木情況,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積木的塊數(shù).你們真聰明.
二、活動二:
動手操作學習新知識.
(一)動手操作
1.用你最喜歡的方式表示一個十(畫圖、用學具盒里的東西或其它物體都可以).
2.請你任意添加一個圖或其它物體的個數(shù),組成一個算式,看誰組的多.
3.小組內交流,說一說圖意和算式是怎樣組成的(出示圖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舉出一列說一說計算的方法
一個十添加一個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個十和一個一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
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組成的,拿走了一根還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組成的,拿走了十根還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二)教師小結
我們通過動手操作,列出這么多的加減法算式,這充分體現(xiàn)了你們善于動腦思考的結果.
三、活動三:整理歸類.
(一)找規(guī)律
1.根據(jù)我們列出的算式進行整理,你們能找到這些算式計算的`規(guī)律嗎?
2.小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體反饋.
4.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二)教師小結
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同時找到了這些算式計算的規(guī)律及方法,你們真了不起,希望你們繼續(xù)發(fā)揚這種探索精神.
四、活動四:結合實際鞏固練習
(一)出示圖片:說一說4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會得到什么結果?
2.根據(jù)相碰的情況列出加法算式.
(二)出示圖片:說一說5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會得到什么結果?
2.根據(jù)相碰的情況列出減法算式.
(三)教師小結
這節(jié)課你們學到了什么?高興嗎?我和你們一樣高興,因為,我們在玩中也學到了
一些數(shù)學知識,可見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
教案點評
通過讓學生自己觀察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含義,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搭積木 -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搭積木 -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案》。采用多種表示數(shù)的方法(如:圖形、小木棒等),讓學生任意選擇,以達到理解和掌握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的含義為目的,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勢,發(fā)展了思維、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意識。教學中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入手,結合學過的知識,學以至用,把數(shù)學知識中數(shù)學問題以問題情境的方式呈現(xiàn),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感受生活中數(shù)學的存在,以及發(fā)展數(shù)學知識,培養(yǎng)各種能力,讓學生對數(shù)學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浙江省編教材小學數(shù)學第七冊P42例4、例5
教學對象:奉化市實驗小學三(4)班
教學目標: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歸納,讓學生經(jīng)歷探究發(fā)現(xiàn)減法的性質并選擇運用進行簡算的過程,有機滲透數(shù)學推理思想、應用意識與反思意識。
教學歷程
一、引入
1、教師談話切入
師:走進奉化實驗小學,宋老師的第一感覺是這里的人氣特別
旺。我從奉化實驗小學網(wǎng)頁中了解到,本學期實驗小學學生數(shù)為1875人,寧波東方外國語學校小學部男生有525人,女生有475人(出示信息);如果想知道實驗小學比我校小學部學生數(shù)多幾人,你能用不同的綜合算式來計算嗎?看誰寫的算式多。
2、學生列式交流:
1875-525-475=875 1875-(525+475)=875
1875-475-525=875 1875-(475+525)=875
師:能看懂這些算式嗎?你也是這樣想的?
2、師生過渡小結
學生簡介列式思路,教師指出:不管是先減去男生還是先減去
女生,都要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不管是男生加上女生再減還是女生加上男生再減都是減去兩個數(shù)的和。今天我們研究的話題與這有關。
【教師巧妙地抽取學生熟悉的學校總人數(shù)比較引入,親切自然,在引入環(huán)節(jié)進行適時小節(jié)點撥,為學生進一步開展學習活動指明了方向,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得以呈現(xiàn)。】
二、展開
3、對比計算感知
320-64-36= 320-(64+36)=
100-37-45= 100-(37+45)=
147-47-78= 147-(47+78)=
187-28-87= 187-(28+87)=
在同桌校對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每組的答案一樣。
師:計算結果一樣,我們可用什么符號連接?
生:等于號。
教師板書等于號,使等式成立。
師:還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每組左右兩邊的算式數(shù)字相同,運算符號、順序不同。
師:誰聽懂他的意思?能說得再具體一些嗎?
生:他的意思是左邊從一個數(shù)里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等于減去這兩
個數(shù)的和。
師:是這樣嗎?其他算式也符合他的意思嗎?
師:這位男同學給大家一個很大的啟發(fā),左右聯(lián)系看可以看出
一條規(guī)律來,真不簡單!不過,剛才大家是從左往右看的,如果從右往左看,你能看出些什么?
生:從右往左看,我發(fā)現(xiàn)從一個數(shù)里減去兩個數(shù)的和,可以一
個一個減去。
師:同學們,真的很厲害,把老師要講的心里話也說出來了。
【借助于對比計算,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組織相互交流,抽象概括出猜想的雛形,顯得自然、大方。】
4、舉例驗證猜想
師:剛才從三組計算中大家發(fā)現(xiàn)了一條規(guī)律,這僅僅是大家的
猜想而已。是不是這三道算式湊巧呢?其他算式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規(guī)律存在呢?我們還得進行驗證。大家說,如何證明我們的發(fā)現(xiàn)?
生:再多舉一些例子試試看。
師:這倒是一個比較好的主意。誰先帶頭給大家作個示范?
學生舉例,師生一起驗證。
師:現(xiàn)在,能寫類似算式的同學請舉手。
全體學生舉手。
師:那好,給大家兩分鐘,看誰寫的算式多。
學生兩分鐘寫算式,自我驗證。
師:你寫的算式與我們前面的猜想相符的同學,請朝老師笑一笑。
全體學生笑臉,以示意認同。
教師指向一名男生,問:老師發(fā)現(xiàn)你笑得特別開心,你寫對了幾道?
生:我寫了4道。
師:寫對了4道及4道以上的同學請舉手。
全體學生舉手。
師:剛才每位同學在兩分鐘里都平均寫對了4道,全班40位同學就寫了近160道。如果再給大家一些時間,你還能寫嗎?寫的完嗎?想象一下,這些寫不完的算式與我們的猜想相符嗎?
師:通過無數(shù)多的算式驗證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你能用字母把寫不完的算式寫完嗎?
學生用字母表示規(guī)律。
交流:
生1:a-b-c=a-(b+c)
生2:x-y-z=x-(y+z)
……
師:大家用自己喜歡的字母表示出了這條規(guī)律,在表示過程中,你有什么經(jīng)驗可向大家推廣一下?
生:我先想好三個字母來表示三個不同的數(shù),再寫出規(guī)律。
看書深化規(guī)律。
【從“特殊——一般”不完全歸納法思想對于還處在三年級的小學生而言是陌生的,教師力圖將這一理念予以滲透,通過引導組織學生大量舉例論證,在限時舉例驗證活動后,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進行推想,直至推想極限,從而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不完全歸納法的全程,最后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字母來表述心中的規(guī)律、看書整合規(guī)律,促使學生從感觀的體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將觀察到的外化現(xiàn)象建構到學生原有的認知體系中去。雖然,學生對不完全歸納法的做數(shù)學思想是膚淺的,但對于學習個體來說卻是終身受益的,“經(jīng)歷、體驗、探索”過程性目標較好地得以達成。】
5、變式深入感知
師:現(xiàn)在我們來做一個變式游戲,好嗎?老師寫出左邊的算式,
你馬上寫出右邊的算式;給你右邊的算式,你很快寫出左邊的算式,最后計算出結果。愿意試試嗎?
出示變式練習:
513-76-24=513-( + )=
188-(89+46)=188- - =
2847-(847+629)= =
師:現(xiàn)在你有什么感受?
生1:我發(fā)現(xiàn)第一道運用規(guī)律特方便。
生2:第三道計算也簡便。
教師引導學生說說一、三兩道簡算意識和方法。
師:第二道感覺怎樣?使用規(guī)律前與使用規(guī)律后有沒有找到特
順手的感覺?
生1:第二道用與不用是一樣的。
生2:找不到感覺。
師:誰愿意把做完三題的感受小結一下?
生:運用規(guī)律有的時候可以使計算簡便,有的時候也派上用場。
【從追尋規(guī)律到運用規(guī)律實質是一個學生自悟的歷程,否則對
運用規(guī)律使一些計算簡便的預期目標感知是不充分的。往往教師直接指明規(guī)律的功效性,再進行題量訓練,造成學生一看到類似的算式馬上運用性質予以簡算,未能辨證地認識規(guī)律,常走入盲目運用規(guī)律的誤區(qū),簡算意識與技能被扭曲。此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變式練習過渡,不著痕跡地落實了“體驗”的過程性目標,促使學生自主地進行數(shù)學化思考。】
6、判別選用規(guī)律
出示:
576-133-67 2791-(791+652)
458-(87+258) 965-(266+134)
逐題反饋交流,對“458-(87+258)”簡算進行質疑,借助
于引入部分的“1875-(525+475) 1875-525-475
1875-475-525”進一步理解;對“965-(266+134)”進行反思性辨識。
師:現(xiàn)在,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1:要先看數(shù)字特點,再選擇方法。
生2:我認為書上講的“依次減去”不妥,有的時候可以調個
頭。
生3:不要看到減去兩個數(shù)的和就馬上連續(xù)減去兩個數(shù),要先
看看能不能簡便再作決定。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我們要運用火眼金睛善于觀察數(shù)據(jù)的特
點選擇適當?shù)挠嬎惴椒ǎ灰つ窟\用規(guī)律;同時還要敢于向書本、老師提出質疑,這些都是學好數(shù)學的`優(yōu)秀品質。
【簡要的鞏固練習,一改大題量訓練的常規(guī)做法,引領學生通過實例聯(lián)想、反例對比、看書質疑等學習途徑將數(shù)學主題思想予以縱深,學習數(shù)學的一些優(yōu)良品質得以有機滲透。】
三、反思
師:剛才大家一起通過幾道簡單的計算題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再通過舉例驗證發(fā)現(xiàn)猜想成立,最后還運用規(guī)律進行了簡算。其實許多數(shù)學家也是這樣發(fā)現(xiàn)數(shù)學規(guī)律的,以后在學習其他內容時,大家不妨再試試看。還有一點,老師要告訴大家,今天研究的數(shù)學問題是我們下學期四年級要學的內容。學會的同學為自己鼓鼓掌,慶賀一下!老師在恭賀大家的同時,還有一點小小的請求:根據(jù)學校的安排,下學期宋老師可能也要帶四年級。渡過一個暑假,同學們馬上要學習這塊內容,現(xiàn)在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嗎?介紹介紹,可以嗎?
生1:在計算時要學會觀察,再決定方法。
生2:多猜想,多驗證,就有很多的規(guī)律發(fā)現(xiàn)。
生3:課本上所說的方法也可以懷疑。
……
師:同學們這么多寶貴的經(jīng)驗,宋老師一定帶回去轉告,再次謝謝大家!
【別居心裁的小節(jié),促發(fā)學生在分享學習成功的同時,不僅讓學生以成功者的身份介紹提煉知識點,而且著重組織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的回憶,數(shù)學思想予以關注。這樣,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整合體系得以較為完美的呈現(xiàn)。】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0
教材簡析:
圓是小學數(shù)學空間與圖形領域里最后教學的一個平面圖形,也是教學的惟一一個曲線圖形。學生對平面上常見的直線圖形的認識經(jīng)驗將有助于學生對曲線圖形的認識,這也是學生對平面圖形認知結構的一次重要拓展。通過圓的教學,本單元在教學圓的基礎知識的同時,還通過化曲為直、等積變形這些方法與手段,進一步發(fā)展轉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全單元的教學內容分成四部分編排,本節(jié)課教學第9397頁圓的形狀特點以及圓心、半徑和直徑的認識。教學中采用由表及里、逐步深入,來體驗圓的特征。例1通過說圓、畫圓、感
受圓與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的不同之處。教材里沒有直接指出圓是曲線圖形,把機會留給學生體驗和交流。這樣,學生在直觀認識圓的基礎上深入了一步。例2通過用圓規(guī)畫、用尺量來教學圓心、半徑、直徑,使學生能更準確地把握圓心、半徑、直徑的概念。例3安排學生通過畫、量、折等活動,深入體驗圓的特征。練習十七在安排練習基礎知識的同時,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圓,開展數(shù)學思考,發(fā)展空間觀念。
特別說明:由于本屆五年級學生還沒有使用蘇教版國標本教材,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有關軸對稱及平移,旋轉的內容無法涉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和半徑的相互關系。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提高學生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初步認識數(shù)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認識圓及其特征,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
教學難點:畫圓,用圓的知識來解釋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紙圓、剪刀、線繩、尺、圓規(guī)、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圓
1.課前交流:略
2.導入新課:
(1)(指著物體上的圓)這種形狀叫
(2)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圓?
二、自主合作,初步認識圓
1.畫圓。
(1)學生借助物體畫圓。
(2)用圓規(guī)試著畫一個圓,然后組織學生交流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定長、定點、旋轉一周。
(3)用圓規(guī)規(guī)范地畫圓、剪圓,讓學生再次感受圓是由曲線圍成的'。
(4)比較得出: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
2.認識圓的特征
(1)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①觀察剪下來的紙圓,組織學生在交流中認識圓心,并知道常用字母0表示。
②通過讓學生折圓,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圓心的特征。
③通過讓學生畫一畫、比一比紙圓上的折痕,交流有什么發(fā)現(xiàn),從而認識圓的半徑和直徑的概念。
(2)認識圓的特征
①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索圓的有關特征。
②完成填表題和判斷畫圓,讓學生知道圓的大小和半徑或直徑有關。
③教師小結有關內容。
三、聯(lián)系實際,初步應用圓。
1.廣場花壇噴水裝置的設計,如果你是設計人員,噴頭放在哪里?噴水距離應滿足什么條件?為什么?鞏固圓心的作用。
2.車輪為什么要設計成圓的?車軸為什么要裝在圓心?
3.這是一個球場,要在中間畫這樣一個圓要用哪些工具?怎么畫?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最新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范文01-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4-25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8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