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8篇(熱門)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在觀察年歷卡的活動時,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個月,分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記住一年中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知道20××年全年有365天。
2.在從年歷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日子等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接受政治教育。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掛圖;學生每人準備黃色、藍色彩筆各一枝。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20××年的年歷卡。
問:知道這是什么嗎?人們用它來干什么的?你會認嗎?老師圈個日子,你來認一下嗎?
師:剛才老師圈出的這個日子,對老師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大家來猜一猜,這一天可能是老師的什么日子?(生日)
問:你知道自己是在哪月哪日出生的嗎?能在自己的年歷卡上圈己的生日嗎?
問:很好,大家都知道自己的生日,老師相信你們的'媽媽也一定知道你的生日,你們知道自己媽媽的生日嗎?
提問:你對年、月、日的有關知識有哪些了解,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嗎?
談話:日常生活中,你遇到過有關年、月、日的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嗎?你還想了解哪些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談話:同學們對年、月、日的知識了解得真不少,同時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年、月、日”的有關問題。(板書課題:認識年、月、日)
二、探究
1.初步認識年、月、日。
談話: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自己手中的年歷卡,看看你能發現些什么。
2.認識大月和小月。
談話:同學們觀察得都很仔細,從一張年歷卡上發現了這么多有價值的信息。那么怎樣把我們剛才發現的一些有用信息出來,以便于我們進一步研究呢?
提問:同學們想了這么多方法,都是可以的。請大家再比較,在這些方法中,用哪種方法來最合適?
談話:用列表的方法把一年中每個月的天數出來,簡潔明了。
填好表格后,再讀一讀表格下面的一段話,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
。阂荒暧12個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朗、月。20××年的2月有28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記住大月和小月。
談話:請同學們再看自己填好的表格,在一年的12個月中,大月、小月和2月是怎樣排列的呢?
再想一想,有什么辦法能很快記住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
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
如果沒有學生交流利用拳頭記憶大月、小月的方法,則組織拳頭記憶的方法的。
4.計算全年的天數。
談話:同學們,你們能計算出20××年全年的天數嗎?
5.新課。(略)
三、應用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題目。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題目。
組織交流,并適時地進行一些必要的品德教育。
四、
提問: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年、月、日的有關問題,你有什么收獲?你對自己今天的學習怎樣?還有什么疑問嗎?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1、通過“打電話”的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需要用除數是小數除法去解決的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系。
2、利用已有知識,經歷探索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轉化的數學思想。
3、正確掌握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案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正確掌握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案的計算方法能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及學生活動設計
個性調整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環節
問提問生活中有哪個同學一、創設情創設“打電話”的情境,
有打長途電話的經驗。境
1、出示文主題圖,讓學生說一說圖的意思,并討論如何解決“誰打電話的時間長”的問題。
二、自主探2、組織學生探索如何計算4.83÷0.7和45÷7.2的究,創建數得數時,在探索之前,先引導學生比較這兩個算式
和前面學習的小數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學生體會到學模型
如果除數變成整數就好了,引導學生把新的知識轉
化為已有的知識。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使除數變
成整數,再按照小數除以整書的方法進行計算。1、試一試:其中37。1÷0。53和8。4÷0。56被除
三、鞏固數和除數同時擴大100倍后,被除數末尾需要補0,與應用2。7÷7。5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10倍后,被除數
比除數小,商的整數部分需要補0,在練習后反饋時要引起學生的注意。
2、練一練/1,2,3——補充練習:
1、把下面各題變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4.68÷1.2=□÷122.38÷0.34=
□÷□5.2÷0.325=□÷325161÷0.46=□÷□2.筆算。6.84÷0.91225.84÷1.799.6÷41.5
220.5÷147
3
4
一、創設情境二、自主探究,創建數學模型三、鞏固與應用
呈現中國銀行20xx年3月公布的關于外幣和人民幣之間的比率。
首先引導學生進行解答。由于貨幣的最小單位一般是“分”,以“元”為單位時第三位小數沒有意義,所以一般需要保留兩位小數,因此學生將體會到求積,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應用。
1、試一試,可以讓學生用計算器算出得數,然后根據得數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2、練一練:P71/1,2,3,4
第1題:這是人民幣和港幣的兌換,12.5÷1。07,
四、總結。超過了11元港幣;也可以用兵1×1.07,不到本世
紀末2元,因此11元港幣不夠。
第2題:這是人民幣和日元的兌換,要注意的是:5000×7.09所得到的近似值還需要去乘100.第3題:這是歐元換人民幣,5000×9.15=45750元不需要近似值.
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小結.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56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1人,學生的聽課習慣已初步養成,并班上同學思想比較要求上進,有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學習能力強,學習有方法,學習興趣濃厚;另一部分學生表現為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作業經常拖拉甚至不做。從去年的學習表現看,學生的計算的方法與質量有待進一步訓練與提高。故在新學期里,我們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培養更多的四化建設的新型人才而奮斗。
二、教材分析和教學目標
。ㄒ唬⿺蹬c代數
1.第二單元“百分數的應用”。學生將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或運用方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2.第四單元“比的認識”。學生將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及其與除法、分數的關系;在實際情境中,體會化簡比的必要性,會運用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化簡比;能運用比的意義,解決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意義,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ǘ┛臻g與圖形
1.第一單元“圓”。學生將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圓及圓的對稱性,認識到同一個圓中半徑、直徑、半徑和直徑的關系,體會圓的本質特征及圓心和半徑的'作用,會用圓規畫圓;結合具體情境,通過動手實驗、拼擺操作等實踐活動,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體會“化曲為直”的思想;結合欣賞與繪制圖案的過程,體會圓在圖案設計中的應用,能用圓規設計簡單的圖案,感受圖案的美,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觀察、操作、想象、圖案設計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圓周率發展歷史的閱讀,體會人類對數學知識的不斷探索過程,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激發民族自豪感,形成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2.第三單元“圖形的變換”。學生將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通過觀察、操作、想象,經歷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或旋轉制作復雜圖形的過程,能有條理地表達圖形的平移或旋轉的變換過程,發展空間觀念;經歷運用平移、旋轉或作軸對稱圖形進行圖案設計的過程,能靈活運用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結合欣賞和設計美麗的圖案,感受圖形世界的神奇。
3.第六單元“觀察物體”。學生將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能根據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能根據給定的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正方體的數量范圍;經歷分別將眼睛、視線與觀察的范圍抽象為點、線、區域的過程,感受觀察范圍隨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而改變,能利用所學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三)統計與概率
第七單元“統計”。學生將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通過投球游戲、兩城市降水量等實例,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和復式折線統計圖,感受復式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復式條形統計圖、復式折線統計圖有效地表示數據;能讀懂簡單的復式統計圖,根據統計結果做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與同伴進行交流。
。ㄋ模┚C合應用
本冊教材安排了三個大的專題性的活動,即“數學與體育”、“生活中的數”,旨在促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某一生活領域的實際問題。教材還安排了“看圖找關系”的專題,旨在使學生體會圖能直觀、清晰、簡捷地刻畫關系。同時,還在其他具體內容的學習中,安排了某些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活動。學生在從事這些活動中,將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和方法,發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系,體會數學的作用;在與同伴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ㄎ澹┱砼c復習
教材安排了兩個整理與復習。整理與復習改變單純做題的模式,注重發展學生自我反思的意識。每個整理與復習都分成三部分:對所學內容的整理,提出數學問題并嘗試解答一些練習題目。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能確定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關系。
。病⒁龑W生仔細地觀察和有條理地表達。
。、進一步發展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能確定物體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關系。
教學準備:仔細觀察我們的教室。
教學方法:活動中學習。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課前我們仔細觀察了自己的教室,說說教室里有什么,用上前后、左右、上下等詞。有條理地描述。
小組間相互匯報。
指名說。
再看看書上的小朋友他們是坐在什么樣的教室里。
看圖說一說。
二、應用教學
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說說你家的客廳里都放著什么?
引導按順序說。
說說你的小房間里放著什么?還有廚房間里都放著什么?
三、鞏固練習
1、讓學生自己觀察,摸一摸,說一說文具盒。
匯報交流。
。、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到火車站的路線。一邊指一邊說。
學生交流。
3、游戲活動。
。1)到游樂園里去玩,請你說一說,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2)教室里同學們玩捉迷藏游戲。
說出位置,自己找。
四、小結。
通過本課學習,你又學會了什么本領?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學生最主要的特性是主體性,而發揮和培養學生的主體性是現代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方案,考慮課堂結構,把學生真正當成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有效地進行學習,讓全體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中。在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ㄒ唬┳鹬貙W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活動中,只有對學生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教師要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尤其是后進生,對他們更要少批評多鼓勵。從而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產生與教師合作的欲望。
(二)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創設各種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積極參與主動地學習。這樣,一方面可以讓他們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可以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獨立的個性。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特性”時,我先拿出用三根木條釘成的三角形框架,讓學生用力拉,怎么也拉不動,學生便對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最初步的感性認識。接著又拿出一個平行四邊形是的'框架說:“大家都知道平行四邊形是容易變形的(隨手在兩對角拉動幾下),現在我在它的兩個對角釘上一根木條,誰再來拉拉看?”學生還是拉不動,我問:“為什么又拉不動呢?”在變化對比的情景中,使學生又進一步認識了三角形穩定性。最后請每個同學拿出三根小棒(已用它擺過一個三角形),看一看能不能擺成和剛才自己不同的三角形。學生動手擺完后,我再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為什么不能”,從而使學生對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深刻的理解。這樣,從演示到實驗,從靜態到動態,我講得很少,只在關鍵時給予點撥、引導,把學生的思維真正激活了,討論中大家都爭先恐后發表自己的見解,真正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ㄈ┙探o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從小學會學習,這既是未來社會對基礎教育的客觀要求,也是素質教育必須完成的一項基本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習方法的教學,讓學生切實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如實際操作、直觀感知、抽象概括、演繹推理、遷移類推、系統整理知識等數學方法。通過這些方法的掌握,促進他們學習能力的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
實踐證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搞好數學課堂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第25~26頁,例2、例3及練習四的第3~8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錐有什么特征?(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圓錐的特征:底面、側面、高和頂點)
2、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并板書公式: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二、新課
1、教學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1)回憶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使學生明確求圓柱的體積是通過切拼成長方體來求得的。
。2)圓錐的體積該怎樣求呢?能不能也通過已學過的圖形來求呢?(指出:我們可以通過實驗的方法,得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各一個,通過演示,使學生發現這個圓錐和圓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們通過實驗,看看它們之間的體積有什么關系?
。4)先在圓錐里裝滿水,然后倒入圓柱。讓學生注意觀察,倒幾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教師讓學生注意,記錄幾次,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圓柱裝滿。)
。5)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的 )
板書:圓錐的體積= 圓柱的體積= 底面積高,字母公式:V= Sh
2、教學練習四第3題
(1)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圓錐的底面積和高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對照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代入數據,然后讓學生自己進行計算,做完后集體訂正。
3、鞏固練習:完成練習四第4題。
4、教學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圓錐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徑和高,求這堆沙堆的的體積。
。2)要求沙堆的體積需要已知哪些條件?(由于這堆沙堆近似圓錐形,所以可利用圓錐的體積公式來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積和高)
(3)題目的條件中不知道圓錐的底面積,應該怎么辦?(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徑,再利用圓的面積公式算出麥堆的底面積,然后根據圓錐的體積公式求出沙堆的體積)
。4)分析完后,指定兩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將計算步驟寫在教科書第26頁上。做完后集體訂正。(注意學生最后得數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確)
四、鞏固練習
1、做練習四的第7題。
學生先獨立判斷這三句話是否正確,然后全般核對評講。
2、做練習四的第8題。
(1)引導學生學生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 這道題已知什么?求什么?
、 求圓錐的體積必須知道什么?
③ 求出這堆煤的體積后,應該怎樣計算這堆煤的重量?
。2)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
3、做練習四的第6題。
(1)指名學生先后回答下面問題:
、 圓柱的側面積等于多少?
② 圓柱的表面積的含義是什么?怎樣計算?③ 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 圓錐的體積公式是什么?
。2)學生把計算結果填寫在教科書第28頁的表格中,做完后集體訂正。
五、總結
這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你是如何準確地記住圓錐的體積公式的?
板書: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錐的體積= 圓柱的體積= 底面積高
字母公式:V= Sh
教學目的:
1、通過分小組倒水實驗,使學生自主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初步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并能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圓錐的體積,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圓錐體積計算的簡單問題。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學習經驗,在小組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通過小組活動,實驗操作,巧妙設置探索障礙,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正確探索出圓錐體積和圓柱體積之間的關系。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阿福的新衣---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建立米的長度概念,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技能目標:發展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估測能力以及相互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把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相聯系,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重點難點:
根據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教具準備:
直尺、米尺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出示課件。同學們,上次師傅和徒弟在為阿福做上衣的過程中鬧了個大笑話,這次阿福又來做長袍了,請看.(出示阿福做長袍的情境圖)
師:仔細觀察這幅圖,誰能說說看他們之間又發生什么事?
生:師傅吸取了教訓,買了一把尺子,師傅用尺子給阿福量完說:長1米?赏降苓B忙說:不對,不對,長100厘米。阿福納悶了到底是1米,還是100厘米呢?
師:這位同學觀察的挺仔細,你們還想說些什么?
生:尺子沒變,為什么師傅和徒弟說的不一樣呢?
師:是啊,怎么說的不一樣呢?米和厘米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今天這節課讓我們一起學習米的認識。(板書課題:米的認識)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厘米,那一厘米有多長?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多長?比劃一下。
師:那到底1米有多長呢?同學們請看,這就是一把直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師畫線段)
師:看,象這樣把米尺堅著放,1米正好到老師的腰部(師站在米尺前量)。你覺得1米能到你身體的哪個地方嗎?試試看。好,你來,你。(師找幾個同學站在尺子前量。)
師:這么多小朋友都想試試!這樣吧,(打開你桌子上的神秘袋子,看看里面有什么)用這把米尺和同桌互相量一量。(生操作,師巡視)
師:誰來指一指1米從地面到你身體的哪個地方?剛才你們同桌倆是怎樣量的,能給大家演示一下嗎?
生:我按住0刻度對準地面,讓我的同位拉尺子,讓他自己看1米到他身體的哪個地方。
師:有不同意見,說說看。聽明白了,0刻度要對準地面。尺子要拉得直直的,一點也不能歪。
師:同學們都是這樣量的嗎?按照正確的方法,快速的再量一遍。
三、鞏固米的認識。
互相合作,在米尺上用手比劃1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80厘米100厘米分別有多長。再比劃1米有多長。 同桌合作完成。
。1)請同學們拿起手中的米尺,拉直,現在同學們兩手之間的距離就是1米。 師:好,手別動,松開繩子,看好了1米有多長?放手,1米有多長,比劃一下,手放下。
。2)師:好了,我們來做個游戲吧。 老師站在這里,誰能站在離我1米遠的地方? 抽4位學生。
師:同學來看一看誰離老師的距離最接近1米。
怎樣能確定你和我之間的距離就是1米?
生:米尺的一端送到老師手里,另一端握在手里,拉直,非常聰明。
生:直尺的一端貼近老師,另一端貼近我 想一想如果離我一米遠的距離都站滿小朋友,那么他們排出的是一個什么圖形? (圓形)
師:剛才兩個同學分別用了直尺和米尺測出了離我一米遠的距離。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我發現米尺上的一米和直尺上的一米是一樣的。
生:我發現在1米的下面寫著100厘米。所以我認為1米就等于100厘米,100厘米就等于1米。
師將兩種尺子重合驗證:1米=100厘米
師:我們在生活中如果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就會有很多的發現。板書:1米=100厘米
師: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這個式子還可以怎樣寫? 1m=100cm(生齊讀)
師:阿福的這件長袍到底是1米還是100厘米?現在能解決了嗎?
生:1米和100厘米相等的,一樣長。
我們認清了1米,你能找到教室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或高度大約是1米嗎?
。ㄖv桌的高度、飲水機的高度)
師:想出了這么多,真善于動腦。
四、米和厘米的關系。
師:同學們剛才在用米尺的時候,有沒有新的發現?
師:仔細觀察米尺,上面都有什么?
生:有數字0-100,有刻度。
師:確實是這樣的。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的發現。 領生觀察,認讀刻度。
(1)0、10、20100cm 100cm(1米)
我們通過觀察軟尺知道了米和厘米的關系,那么軟尺上的刻度會讀嗎?
出示:030cm042cm20xxcm
五、課間休息。(小故事)
師:刻度讀熟了,我們也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1米=100厘米
其實米與厘米本是一對好兄弟,他們一起幫助尺子測量長度?擅子X得自己的個大,功勞大,瞧不起厘米。一天,小鉛筆跑來找米大哥,說道:米大哥,聽說你的本領特別大。你能幫我量一量,現在我有多高?米大哥可犯了愁,因為小鉛筆太矮了。這時厘米小弟跑來說道:大哥,別著急,我來試試。長12厘米。厘米很快就量出了長度。
師:同學們聽完了這個小故事,你想說些什么?
生:在量較短的物體時,厘米小弟是最棒的。在量、較長的物體時,米大哥就比較合適了。
師:那同學們說說看,量文具盒的長用什么做單位比較好?
生:厘米。量操場的長呢?生:米。
六、鞏固新知
1、自主練習第1題:連一連。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說一說為什么?
2、3米=()厘米
5米+6米=()米
800厘米=()米
50厘米+50厘米=()厘米=()米
七、課后實踐活動
量一量自己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八、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呢?
課后反思:
學生利用手中的尺子自己動手操作,對厘米和米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但是我的時間把握還不夠準確,導致一些環節處理上還很不到位。還需努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內容: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講授,引導學生找出規律,總結出體積的公式。
2.指導學生運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3.培養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學難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具運用:
正方體木塊若干。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體積?計量物體的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哪些?
2.怎樣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呢?
二、新課講授
1.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教師課件出示一塊長方體積木,一塊蓋房用的大型磚板。
。1)提問:它們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回答:長方體積木的體積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去擺,有幾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對于大型磚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較麻煩。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較大物體的體積,我們能不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計算。
。2)觀察操作,探究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小組合作,用準備好的24塊1cm3的小正方體木塊,任意擺出不同的長方體,然后把數據填入下表。
學生拼擺,然后填表,集體匯報,老師把有代數性的數字寫在表中。
說明學生拼擺長方體的樣式非常多,這里只列舉幾個。觀察:從這張表中,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小結: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正好等于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講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寫成:V=abh
(3)質疑:求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2.探究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1)啟發。根據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聯系長方體積公式,想一想正方體的體積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明確。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板書)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長)(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
3.運用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30頁的例1。
。2)學生看圖,理解題意。
。3)說出題中所給信息,和所求問題。
。4)指名說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5)指名學生上臺板演過程,其他同學判斷。
。6)老師訂正書寫。V=abh=743=84(cm3)
。7)看圖,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三、課堂作業
完成課本第31頁做一做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在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五、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a3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12-17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