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教案1
一個完整的教案包括以下內容:
【教學內容】
【教材簡析】
【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教案格式要求:
目標明確流程清晰預設充分意圖明顯行文嚴謹回顧全面
⑴教學內容。
要寫明所教學的內容是哪個版本第幾單元(第幾信息窗)第幾頁。
⑵教材簡析。
要寫明本節教材的來龍去脈,即本節的知識基礎和為哪些后續知識做準備(即承上啟下的作用),以及信息窗所呈現的素材意圖。
⑶教學目標。
三維目標都要兼顧,不僅要有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⑷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要找準,以便在教學過程中重點講解。
(5)教學過程
1.教學環節要清楚明白。每一個大環節、每一個大環節中的每一個小環節都要層次清楚,目標明確。
2.重要知識不要遺漏,尤其要注意練習環節。以前老師們往往不注重練習環節的設計,只是呈現練習題的'內容,而對于練習過程的預設、練習題的處理沒有一一寫明。現在要求要把練習的的每一個環節呈現出來,要充分預設。
3.要注意和教學實錄的區別。教學實錄的形式一般是師:生:,教案撰寫則要運用諸如談話、引導、提問、小結等用語。
4.每個教學環節都要有設計意圖,即這一環節你之所以這樣設計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注意,設計意圖不是教學環節。
5.預設要充分。每一個教學環節,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在這個環節會出現什么情況,針對這些可能出現的情況,教師分別應采取什么措施,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會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這樣就會達到心中有學生的境界。(教案右側,有專門寫預設與設計意圖的地方,寫的時候請注明預設:設計意圖:幾個字)
6.回顧要全面。課堂“總結回顧”時,不能走過場草草了事,也要充分預設,要引導學生對全課的所學知識點、學習方法、情感體驗等進行梳理歸納,在交流時還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以前的知識進行前后的聯系,教師再進行適當的引導和總結提升。
7.撰寫教案時行文要嚴謹。包括教案的的格式、字號、大小標題的序號寫法、標點符號等等都要非常規范。
教案撰寫的水平,體現了老師理解教材的水平以及靈活調控課堂
的能力,從而為更好的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打好基礎。
小學數學教案2
一、教學內容:
練習八書P48到50
一、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以“相差關系”為基本數量關系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結構,初步學會用分析法分析,會口述解題步驟,能正確地列式計算。
三、教學過程
(一)
●基本練習
1、P48先出示(1),練習后說說分析過程
板書:鴨的只數-雞的只數=鴨比雞多的只數
2、改變上題,學生自己寫關系式,再列式計算,反饋
3、P48練3學生獨立計算,反饋時說出數量關系式:
男同學人數-女同學人數=男同學比女同學多的人數
●變式練習
1、濱海小學三年級有學生42人,四年級有8個小組,平均每個小組有多少人?
請學生提出問題,并解答。
2、少年宮有合唱隊員60人,舞蹈隊員42人。合唱隊員比舞蹈隊員多多少人?
先口答。再將“合唱隊員60人”改變,成為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綜合練習
1、P48練5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再解答。
2、P49練8指名說說。
(二)
●基本練習
1、P49練10(1)出示后讀題,說說已知條件和問題
寫出基本數量關系式:第二小組平均每人-第一小組平均每人=?
2、P49練10(2)學生獨立練習后反饋說說基本數量關系式
●綜合練習
1、P50練11、12、13先練習,后反饋比較基本數量關系有什么不同
2、P50練14畫圖幫助學生理解
3、P50練15,先補充,再計算。反饋
小學數學教案3
教學案例:
數學廣角
[教學內容]
數學(二年級上冊)第100~101頁。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今天我們教室來了一個聰明的人,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出示阿凡提卡通圖像)誰認識他?
2、師簡介阿凡提抽“生”“死”簽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時候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喜歡幫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歡他。但古時候的國王和有錢的壞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個罪名把他關起來。當時,這個國家有個條例,處死罪犯時要讓他抽“生”“死”簽,如果抽到“生”簽,就不用死。國王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個字都寫成“死”,有人把這件事告訴阿凡提。
第二天,當國王讓阿凡提抽“生”“死”簽時,他不慌不忙地把一個紙團吞下,大家很驚奇他為什么這樣做,阿凡提說:“吞下去的簽是我的,請打開剩下的簽,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過了一劫。今天,他來到我們教室里,想看看同學們是否和他一樣用智慧來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拿出一個箱子,放進一個紅色的球和一個黃色的球。
師:阿凡提說:“我拿了一個球,你們猜會是什么顏色的?”(學生有的說是紅色的,有的說是黃色的),學生上來試一試。
師:為什么會這樣呢?如果阿凡提告訴你們,他“拿的`不是紅色的球”,那你們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顏色的嗎?你怎么想的?
2.師:阿凡提夸你們說得很好,他想和同學們一起做游戲。(請2個小朋友上來,一個拿數學書,一個拿語文書,把書藏在背后。)
(1)XX同學說:“我拿的不是數學書,請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書?”
(2)同桌交流。
(3)匯報。(要求有條理,說出推理方法)
3.師:阿凡提帶來3張動物卡片。它們是:兔、狗、貓,準備送給3個小朋友。(出示P101頁第3題,并幫3個小朋友取名字)
(1)請學生讀一讀圖中小朋友說的話,說說和剛才猜書游戲有什么不同?
(2)小組交流。要求每個學生都要說說怎樣想的。
(3)匯報(注意引導有條理的推理)
4.游戲
(1)3人一組,模仿課本P100頁的例3,分配好角色,
像他們那樣說一說,猜一猜。
(2)請2個小組上來演示,指名學生說說推理方法。
三鞏固新知
1、師:阿凡提夸同學們表現很好,還想出一題考考你們,有信心嗎?
(1)讓學生看P101頁第4題,同桌互相說說他們各拍幾下?
(2)匯報,指名個別學生說說如何推理的。
四小結
同學們,今天學習的知識,你們會了嗎?這些就是數學中的簡單推理知識,生活中我們會常常碰到這些問題,阿凡提希望我們今后遇到這些問題時,能冷靜地去推理判斷,找出解決的方法。
五下課游戲:(全班分3組,按要求走出教室。)第一組不是最先出去的,第二組跟在第三組的后面。哪組同學先走出教室?
[課后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初步培養學生能用清晰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推理過程。許多學生碰到問題大部分懂得怎樣解決,但要他們有條理表達是較困難的。這教時重點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推理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采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一在故事中感受數學的趣味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學習過程較多關注“有趣。新奇”的事物,故事是兒童成長過程中最喜愛的伙伴它是伴著兒童成長。它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的興趣。在這教時中,我采用與教學內容有些相關的故事來引入新課,從故事中不僅初步感知推理知識,而且重要的是讓學生從小樹立對機智人物的喜愛和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在游戲中感受數學的趣味
有趣的游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我設計把例題改變成讓學生參與演示,小組游戲的方式,讓學生親臨其境。能清晰有條理地表達推理過程,把一節比較單調的推理知識變成生機勃勃,許多學生都爭著表達自己的推理方法。
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那就是個別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弱,不能運用有條理的數學語言進行推理表達。因此,在今后教學中應注重讓學生練習“說”的能力,多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生數學語言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折紙操作與通分的活動過程,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并能正確學會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2、能正確地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及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3、培養良好的動手習慣,學會與人合作增進小組間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先通分,再加減的算理。
預習要點: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給下面每組分數通分
和 和
回憶:什么是通分?通分時,用誰做公分母?
2、計算下面各題
通過練習,誰來說說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小結
(1)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數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數,這個過程叫做通分。
通分時,用幾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做公分母,這樣計算最簡便。
(2)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跟分數加減法相關的新內容。
二、探索新知
1、課件出示例題,引導觀察
根據這一情境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提出問題,列出算式
(1)他倆一共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
(2)小紅比小明多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
3、探索算法
(1)估一估
(2)讓學生嘗試探索計算方法
(3)交流算法
提問:為什么要將異分母變成同分母?
(4)課件演示計算過程,理解算理
4、即時練習
3/4+5/8
9/10-1/6
5、歸納算法
提問:怎樣計算分母不同的分數加減法?
課件出示計算方法及注意事項
三、鞏固練習
1、課本試一試
請學生先計算再說一說淘氣和笑笑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2、數學小醫生
3、算一算
2/3+1/8
3/4-1/6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巡視進行針對性地指導
四、總結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2、你認為進行異分母分數加減運算要注意些什么?
板書設計:
異分母分數相加減,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數,再把它們相加減。計算結果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
教學反思: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先通分,再加減)。
2、在本課中,主要是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方法,組織學生借助圖形理解異分母分數相加減的算法,在探索與交流中完成了新知的學習,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3、應該注意的事在通分時為了計算簡便,應選擇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為公分母。
小學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活動,讓學生結合活動內容作實例,感知鏡面對稱現象
2、通過實際操作,讓全體學生經歷探索鏡面對稱現象的一些特征的過程
3、逐步發展學生空間知覺和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利用鏡子進行幾個簡單而有趣的試驗,向學生呈現生活中有趣的鏡面對稱現象,激發學生們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發展他們的空間知覺。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本校的學生大部分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沒有時間輔導孩子,鏡子雖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但是他們是否能去認真仔細觀察鏡子中的學問呢?要以此來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帶著問題去學習對他們來說會更有趣味。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導入新課
1、講《猴子撈月》的故事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請你們仔細聽,然后看看誰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這個故事給大家續講下去,‘猴子在路邊散步,看到天空高掛一輪圓月,猴子走到井邊,發現井里也有一輪,猴子以為……’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來長長的網兜。眾猴子怎么也撈不出“月亮”。
也許學生還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勵學生大膽發言。
師:這是為什么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師:在生活中,你們還有沒有發現類似的現象?(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與同伴流。)學生可能知道:
(1)照鏡子時,出現的現象
(2)雨過天晴,路里積水中會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麗的地板,也出現倒映
2、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鏡子中的數學”。(板書課題:鏡子中的數學)
二、組織活動
1、教師示范
(1)在實物投影上放一個大的黑體字——“王”的一半;
E
(2)把鏡子放在虛線上(對稱軸上),讓全班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王
(3)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發現?
A、看到了整個的“王”字
B、鏡子里的圖形是鏡子外的圖形的對稱圖形。
2、試一試
拿出學具袋中的學具——一面小鏡子,做一下第(1)題
(1)讓學生把鏡子放在虛線上,看看鏡子里的圖形和整個圖形
(2)說一說,看到了什么
(3)在書上畫出對稱圖形。
A 8
(4)全班交流,選出幾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題
(1)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小鏡子,按本題圖示的'情境,把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紙片在鏡面前擺一擺,對比鏡面中的圖形和桌面上的圖形有什么關系。
(2)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鏡面的對稱現象。
第(3)題
投影出示課文情境圖,想一想:機靈狗鏡子判斷“現在是5時”對嗎?
猜一猜:現在是幾時?
(4)實驗證明
A、取一時鐘,將時間調至7時正(時鐘鐘面上不顯示數字)
B、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鐘面。鏡子自然朝向學生。
D、讓學生觀察鏡子里的圖形,比較課文里的鐘面圖形,可以看出是一樣的。
E、將鐘面反轉,讓學生看清鐘面時間。(7時)
(5)練一練
A、教師將時間調至3時
B、時鐘背對學生,舉起
C、取一鏡子,對準時鐘
D、讓學生觀察鏡子,想一想:現在是幾時?
E、反轉時鐘,進行驗證。
三、鞏固練習
1、課文第18頁“練一練”的第1—3題。
第一題:
(1)先讓學生猜一猜,并打上對號
(2)用鏡子來試一試,進行驗證。
第2題:
這是一種尋找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位置的簡易方法,通過練習活動,使學生明白,如果對稱圖形能對折,那么折痕就是對稱軸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對稱特征的物體,無法對折,那么租用鏡面對稱原理的對稱圖軸的辦法也是明智的。
2、實踐活動
3、(1)讓學生收集一些對稱圖形、圖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覽。
(2)會剪紙的學生,自己動手剪一些簡單的作品。
開展這類活動,不僅能讓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得到張揚,滿足那些具有較強空間觀念的學生的學習需要,而且也進一步促進學生對對稱圖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
小學數學教案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堆一堆”和“玩一玩”以小的活動中,積累對圖形特征和利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經驗。
2、能夠從游戲中獲取數學信息,體會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特點并用10以內數的加減法來解決游戲中的問題,嘗試尋找取勝的策略。
方法與過程:
通過游戲的方法,對學過的內容加以鞏固,并獲得取勝策略。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使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到數學知識的有趣和重要的,獲得良好情感體驗。
3、體會數學思想,鍛煉思維能力,積累思考經驗,開闊眼界。
二、【教學重點】
1、在“堆一堆”和“玩一玩”以小的活動中,積累對圖形特征和利用數學解決問題的經驗。
2、能夠從游戲中獲取數學信息,體會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特點并用10以內數的加減法來解決游戲中的問題,嘗試尋找取勝的策略。
三、【教學難點】
在發現數學信息,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嘗試尋找取勝的策略。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游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玩游戲嗎?這節課我們就來玩游戲,也許大家可能在游戲中有許多有趣的發現呢?
(二)游戲一“堆一堆”
1、賽前準備
(1)分組:可以分為幾個大組進行比賽。
(2)比賽用品的分發:每組準備相同的幾何體。
(3)賽前要檢查物品數量與形狀。
師:請大家數一數,在小組內說一說,學具中都有哪些好朋友?它們是什么形狀?有幾個?
2、明確游戲規則
(1)打開書自己閱讀游戲規則。
(2)討論游戲規則中講了什么。
3、開展比賽,并計時
(1)游戲活動時間5分鐘。
(2)教師發出指令,開始游戲。
(3)總結此輪游戲中的經驗。
(4)進行第二輪游戲。
(5)再次總結,得出堆得又快又好的方法。
(6)進行第三輪游戲,時間可限制在4分鐘內。
4、決出勝者。
5、還可以進行全班賽。
6、全班總結交流。
游戲中你發現了什么?說一說。
(三)游戲二 “玩一玩”
1.游戲前準備
認牌識點數:
(1)抽出其中的.幾張牌,請學生說出牌面的點數。
(2)尤其是對A的認識,知道A代表1。
2、明確游戲規則
(1)打開書自己閱讀游戲規則。
(2)討論游戲規則中講了什么。
(3)因為規則比較復雜,教師結合撲克牌做必要提示。
3、教師根據主題進行講解。
(1)引導學生對游戲中出現的可能性進行思考,并進行判斷。
例如:每人的點數已知,現在淘氣的點數是8,笑笑的點數是9,淘氣不繼續摸牌肯定贏不了,所以就要引導學生討論:淘氣摸到幾才能獲勝?
(2)提醒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需要不斷計算、思考、判斷。
4、小組開展比賽。
(1)分組:可以分為4人小組進行比賽。在明確游戲規則和小組成員后,開始游戲。
(2)教師在各組間巡視,進行幫助指導。
(3)總結此輪游戲中的經驗。
(4)進行第二輪游戲。
(5)再次總結,得出堆得又快又好的方法。
(6)根據時間,可以進行第三輪游戲。
(四)全班總結交流。
全班交流,暢談自己在游戲中的感受和體會,以及游戲中發現的其他問題,或是游戲中要想取勝的“秘訣”等。
(五)課外練習
同學們,這些游戲好玩嗎?
回家后可以把這些好玩的游戲介紹給院子里的小朋友或爸爸、媽媽和他們一起玩一玩,好嗎?
小學數學教案7
一、自學導航
活動一:認識簡單的橫向條形統計圖
1.○□○〓△□〓□〓□△○□△○△□△〓〓△
2.畫一個統計圖
3.○有( )個
□有( )個
〓有( )個
△有( )個
4.( )最多,( )最少,( )與( )同樣多。□比△多( )個,□比○多( )個,○比□少( )個,○比△少( )個。
活動二: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調查全班同學喜歡紅色、黃色、綠色和藍色各有多少名同學?
2.學習小組四個同學比較一下,哪個同學的記錄方法你最喜歡?
3.在數學書P86上的表格涂一涂。
4.說一說,你一共調查了( )名同學,
喜歡( )色的.人數最多,喜歡( )色的人數最少。
活動三:
1.你喜歡什么電視節目?
A.喜洋洋灰太狼
B.家有兒女
C.貓和老鼠
D.天線寶寶
2.調查你們大組成員,喜歡這四種節目的同學有哪些?
3.繪制簡單的統計圖,說說你的方法。
4.喜歡哪種節目的人數最多,哪種最少?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經歷數據的收集及過程,進一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2.能力目標:體驗通過統計結果,進行判斷與決策的過程,能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3.情感目標:激發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培養合作交流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預習、質疑,看書買氣球內容,完成學案活動一至活動三,教師下組指導看書,了解各組學習情況,重點指導學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鐘,重點交流不會的知識點。
展示25分鐘,每組根據任務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學展示學案的活動一至活動三的內容,其他同學認真聽、認真評,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點評。
注意,點評時關注易錯點:
1.
2.
3.
4.
完善導學案2分鐘。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P9-P10;練習一5、6、7、8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長短。
2、通過學生操作學會比較物體長短的一般方法。
3、培養學生操作、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具、學具準備:
毛線11組,紙條11組;長度不同的鉛筆2支;長度不同的尺子2把,學生文具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
請同學們把準備好的鉛筆和尺子擺在桌面上,同桌兩個一起看一看這些物體,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物體有長、有短)(板書:長短)
2、比較長短:
(1)你是怎么知道這些物體有長有短的?你通過什么方法?4人小組討論。(指
名發言)
(2)總結方法:一般要把比的幾個物體的一端對齊。
(3)誰能用剛才說的方法來比較這兩張紙條的長短?(貼在黑板上,板書:長、短)
(4)誰能比較兩條毛線的長短?(指名學生上臺演示)
(5)自由練習:現在,我們來做個比較長短的活動,同桌2個人,想比什么就比什么,可以比比你們的`學具、胳膊、手等等。
(6)抽樣演示
(7)練習5、6
3、比較高矮:
(1)我們比較鉛筆的長度,可以說這支鉛筆長些、那只鉛筆短些;如果我們比較兩名同學的身高,應該怎么說?(引導學生說出“高矮”)(板書:高矮)
(2)(請兩位身高相差較大的同學站起來)誰比較高?誰比較矮?
(3)(請兩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同學站起來)能不能一眼看出來,誰比較高,誰比較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較出他們兩個誰比較高?(小組討論)
(4)小組匯報
(5)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排隊的游戲,四人小組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排隊。
(6)練習一7、8、
4、小結:
今天我們學了比較長短、比較高矮的方法。其實除了我們今天所說的方法之外,還有很多種方法,我希望同學們多動動腦筋,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小學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教材p73--75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生活中萬以內數的調查、收集、整理,讓學生初步感受多位數,培養學生的實際分析能力。
2.使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讀法,會正確地讀出萬以內的數。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和能力。
5.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
教學過程:
一.課前收集資料,感知四五位數
學生課前收集資料,寫在卡紙上,并貼在黑板上。
昨天同學們都收集了電腦的價格,現在請同學將它們貼到黑板上來,讓大家來看看你的成果。
二.分類
師:黑板上有這么多數,請你先輕輕的試著讀一讀,然后觀察這些數的特點,并給這些數分分類。
生:這兩類數一類中有零,另一類沒有零。
三.讀法
1.沒有零的數的讀法。
師:你覺得哪一類數讀起來比較容易?誰能來讀一讀?
讀這些數有什么好方法?
出示板書:
從高位起,按照數位順序讀;
萬位上是幾就讀幾萬,千位上是幾就讀幾千,百位是幾就讀幾百……
2.有零的數的讀法。
師:這些有零的'數你會讀那一個?你能找出和他同一類的數嗎?
學生小組討論。
師:每個人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中交流。
師將黑板上的數移位。
師:讀這些數有什么好方法?
板書出示:中間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0;
師:你還會讀哪一個數?(末尾有0的數)找出末尾有0的數,
師:讀這些數,又有什么好辦法?
板書出示: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
師:剛才我們已經找到了有零的四、五位數的讀寫的方法。你能寫一個中間和末尾都有零的數,讓大家來讀一讀嗎?
師:你為什么這樣讀?
現在請同桌互相出題,考考對方。
四.寫法
師:剛才還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價格還沒有展示出來,現在我就請這些同學來報一報,看你們能不能記下來。
學生訂正。
師:你是怎么寫下來的。
出示板書:幾萬就萬位上寫幾,幾千就千位上寫幾,幾百就百位上寫幾……
師:誰還能來報一報。(有0的數)
學生試寫。
學生訂正。
師:你是怎么寫下來的。同桌兩人交流一下。
學生匯報。
出示板書:中間或末尾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哪一位上寫0。
五.練習與鞏固
1、p75“做一做”1、2
2、p76“做一做”1、2
小結
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想到了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10
教材分析:
學習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其教學的生長點是整數乘法。然而,“按整數乘法相乘后怎樣得到原來的積”,則需要經歷一個嚴密的推理過程,教材安排兩次探究活動:第一次在例1,思考虛線框里三個箭頭以及上面的“×10”“÷100”的意思,扶著學生經歷推理過程;第二次在“試一試”,讓學生在三個箭頭上面的括號里填數,并寫出左邊豎式的積,獨立進行推理。在兩次探究以后,比較各題中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發現“兩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這一規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得出在積里點小數點的操作方法。同時通過歸納推理的方式總結出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學情分析:
進行小數乘整數和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會進行小數加、減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小數乘、除法的計算在日常的生活中以及進一步學習中都有廣泛的應用。小數乘整數以及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既是小數乘、除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進一步學習和探索小數乘小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基礎;學生有了整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積、商的.變化規律,以及小數乘整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等基礎,就有利于學生完整地掌握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和相關運算規律的理解,提高應用四則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乘小數的意義,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
2.初步培養學生類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探索活動本身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掌握小數乘小數的方法,會熟練的進行筆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掌握小數末尾的0的處理方法。
小學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征。
難點: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征的歸納總結。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直尺1把,三角尺1塊,釘子板,橡皮筋。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幻燈片播放正方形、長方形圖片,吸引興趣
2.在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你們通過觀察發現了什么:引發學生思考。
二、實際操作,驗證猜想
1、觀察 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們有什么特點呢? 你有辦法證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嗎?同桌交流。
2、操作驗證 (1)拿出自己的學具,用自己的辦法驗證。 (2)把自己的猜想和驗證向小組匯報。
3、反饋 (1)對長方形的邊你有什么發現?相機板書。 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比等) 相機教學“對邊”。 指一指長方形的對邊在哪里,一個長方形有幾組對邊? 長的一條邊,請你給它起個名字,你會叫它什么?短的一條邊呢? (2)對長方形的角你有什么發現?相機板書。 你是怎樣證明的?(量、折等) (3)正方形的邊你發現了什么?相機板書。 怎樣來證明? 正方形的邊你會叫它什么? (4)正方形的角你發現了什么?相機板書。 怎樣來證明?
4、歸納 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練習: 1、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長方形,再把這個長方形變成一個正方形,再說說它們的`特點。
2、在書上p64第7題的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再說說小青菜提的問題。
3、完成書上p64第4題。 先自己拼一拼,再與同桌交流一下。 (1)用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2)用1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大正方形,再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嗎?
三、課堂小結
向同學們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的習題
2.把不理解的地方標畫在書上。
篇二:《 8+7等于幾》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8+7等于幾的計算方法的過程,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探究、思考的意識和習慣。通過算法多樣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使學生能運用知識解決生活里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的作用,初步培養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做游戲嗎?現在我們來玩一玩,好不好?
師一邊拍手一邊有節奏地說:小朋友,我問你,9和幾湊滿十?
學生:邵老師,告訴你,9和1湊滿十……
[評析: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為新課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口令游戲不但復習了10的組成,也為學生探索8、7加幾的算法提供了依據。]
二、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小號圖。
(1)提問:這是一幅小號圖,誰能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怎樣列式?
[評析:讓學生先說一說圖意,再提出問題,旨在培養學生搜集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
(2)提問:8+7等于幾?你能從圖上看出來嗎?在小組里說一說。
(3)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交流,可能會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個一個數出來的。
②左邊8個加2個是10個,10個加5個是15。
③右邊7個加3個是10個,10個加5個是15個。
④兩個盒子一共20格,現在空掉5格,就是15個。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學生在交流第②、③種方法時電腦動畫演示小號移動的過程。
[評析:教師充分利用主題圖的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索8+7的計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學生的三種認知水平:第①種算法表現出動作把握傾向,認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種算法表現出圖形把握傾向,這些學生對圖形有較強的觀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種算法表現出符號把握傾向,這些學生具有抽象思維能力,認知水平較高。]
2.教學小棒圖。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辦法計算8+7=15,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樣想的?
小青椒是用擺小棒的.方法計算的,請你們在小組里說一說,它是怎樣想的?指名說一說。
動畫演示,學生填出方框里的數。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點不一樣,請你們在小組里說一說它又是怎樣想的?指名交流。
[評析:設置一個幫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讓學生填出方框里的數,有利于培養學生助人為樂的美德,同時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
(3)這兩種方法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小結:這兩種方法都是湊十法"。
3.(1)教學"想想做做"第1題。
請小朋友先用學具擺一擺,再計算。學生完成后交流。
(2)(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下面我們來做個"圈十"游戲。先圈出10個,再計算。
(3)教學"想一想"。提問:不看圖、不擺小棒,你們會這樣想嗎?請你在書上填一填。
提問:計算8+9還可以想哪些有聯系的算式?"
誰來說一說。學生可能想到:
①因為9+8=17,所以8+9=17。
②因為9+9=18,所以8+9=17。
③因為8+10=18,所以8+9=17。
④因為17-9=8,所以8+9=17。
[評析:讓不同的學生表現不同的思維過程,使他們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感受成功的快樂,同時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進一步發展。]
(4)小結:我們計算8+9的時候可以想以前學過的算式,這個辦法真不錯。(電腦出示"想想做做"第4題)你能很快算出這些題的得數嗎?
學生口答。
[評析:通過題組對比,使學生認識到較小數加較大數,可以利用學過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數,同時體會兩個數相加,交換位置,和不變。]
三、尋找規律,鞏固新知
1.電腦出示"8加幾"的題目,學生口答,引導學生發現,只要把加上的數分成2和幾,就知道得數是十幾。小結:發現了這個規律,就會算得又對又快。
[評析: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讓他們去觀察、比較,從而發現8加幾得數的規律,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口算速度,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究、思考的習慣。]
2.電腦出示"7加幾"的題目。提問:那么7加幾有這樣的規律嗎?誰能很快算出這些題目的得數?
3.組織口算比賽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勢。
四、聯系生活,解決問題
提問:光會計算還不夠,我們還得學會開動腦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你們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裝了9個,第二袋裝了8個,第三袋裝了6個。幼兒園王阿姨要為班上15個小朋友準備點心,你覺得買哪兩盒比較合適?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
小結: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且,只要肯動腦筋,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種。
總結
[評析:教師從現實生活中提出了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學生需要在具體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計和判斷。問題解決的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發展了求異思維,培養了實事求是的態度和創新精神。]
總評:本課的教學,沒有嚴謹的計算方法的講解和反復的、規范化的算理語言的訓練。教師允許學生用適合自己思維特點的形式思考,探索計算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學生在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生動的和個性化的過程。
小學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的周長,初步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2.通過對圓周率值的探求,培養學生科學的和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及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通過介紹我國古代數學家對圓周率研究的貢獻,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推導圓周長的計算公式。理解圓周率的意義。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圓,現在大家都說說,你們都知道關于圓的哪些知識?
(二)學習新課
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圓的周長。(板書:圓的周長)
我想問問同學,你們都帶了哪些圓形實物?
兩人互相指指圓的周長在哪兒?
誰愿意到前面來指一指老師手里這個圓的周長。
誰跟他指得不一佯?為什么這樣指不行?
老師這有一面鏡子,我要給這面鏡子鑲一條不銹鋼邊框,怎么才能知道這個邊框長多少厘米呢?
老師這還有一個杯子,用它喝水有時燙手,我想編一個杯子套,怎么才能知道套口應該編多大?
哪個小組愿意幫助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每個組都帶了一些圓形實物,我們要通過小組合作測出圓的周長,并填寫實驗報告。
請你在實驗報告上填出你測量的實物名稱,周長是多少,直徑是多少。
(學生分小組測量手中圓形實物,并填寫在實驗報告上。能測量多少數據就測量多少數據。)
請小組代表匯報本組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
同學們想了那么多種方法,看來你們真了不起。我們歸納起來,同學們都是用纏繞、滾動的方法把曲線變直的。(板書:繞、滾)
(師出示黑板上畫的圓)誰能用這兩種方法來測量這個圓的周長。
看來光靠繞、滾這種實踐的方法來測量圓的周長是不行的,我們必須研究一種求圓周長的方法。
想一想,以前我們學過哪些幾何圖形的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和誰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正方形的周長和誰有關系?有什么關系?
圓的周長和誰有關系呢?舉個例子說明,是不是這樣呢?請看屏幕。
(用電腦演示三個滾動的圓,看出圓越大滾動的軌跡越長,圓越小滾動的軌跡越短。)
我們得出了圓的周長和直徑有關系。
(板書:圓的周長 直徑)
這是我們大家一起發現的。科學家往往發現問題就要去研究,我們同學長大想不想當科學家?今天我們就先學著科學家來研究一個問題:用我們測量的數據,通過計算分析,來研究圓的周長到底和直徑有什么關系?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學生分小組討論。)
通過同學們實驗研究,我們得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板書:3倍多一些)
是不是這樣呢?我們來驗證一下。
(電腦演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這是一個固定的倍數關系,我們叫它圓周率。(板書:圓周率)
誰能說說圓周率是怎么得來的?
請同學們看書上是怎么說的?
早在20xx年前,我國古代數學經典《周髀算經》就指出:圓經一而周三,(用投影打出這句話。)當時,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至今人們常用它來估算圓的周長。剛才,老師就是用這種方法來估算同學們算得是否準確的。誰知道世界上最早將圓周率準確到7位小數的是誰?(學生口答)他是我國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
(出現祖沖之的畫像,同時放配樂錄音,介紹祖沖之。)
約1500年前,我國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就已精密地計算出圓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精確到7位小數的人,比歐洲的`數學家要早1000年左右。現在世界上最大的環形山,就是以祖沖之的名字命名的。
我們確實應該為前人的聰明、智慧感到自豪和驕傲。后來瑞士的數學家歐拉用希臘字母代表圓周率。(板書:)
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在計算時,如果用這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參加計算是不方便的,故通常將取兩位小數。(板書:3.14)
既然是個固定的值了,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圓的周長?(直徑。)
現在我們能不能計算黑板上這個圓的周長?
什么條件不知道?(直徑。)
誰來測直徑,用分米作單位。(板書:分米)
如果直徑是2分米,半徑就是幾分米?
用半徑能不能求圓周長?
現在我們試著用直徑或半徑來求黑板上圓的周長。
誰用直徑求出圓的周長?
(板書:3.142=6.28(分米))
為什么這樣列式?
(板書: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
如果用C表示圓的周長,d表示直徑,表示圓周率,字母公式怎么表示?
(板書:C=d)
誰能用半徑求圓的周長?為什么這樣做?
如果用字母r表示半徑,字母公式怎么表示?
(板書:C=2r)
(三)鞏固反饋
1.求出下面各圓的周長。(單位:厘米)
2.判斷,你認為正確畫,錯誤畫。
(1)一個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倍。( )
(2)圓的周長是6.28厘米,它的半徑是2厘米。 ( )
(3)圓周長的一半與半個圓的周長相等。( )
3.選擇:你認為哪個答案正確就舉幾號卡片。
(1)車輪滾動一周,所行路程是求車輪的[ ]
①半徑
②直徑
③周長
(2)圓形水池的直徑是4米,繞池一周長 [ ]
①25.12米
②12.56米
③12.56平方米
(3)A圓的直徑是6厘米,B圓的直徑是2分米,圓周率 [ ]
①A圓大
②B圓大
③一樣大
4.甲乙兩人分別沿①、②兩條路線從一端走到另一端,誰走的路線長?
(四)總結全課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引導學生總結本課所學的知識。)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通過引導學生對圓周率的探求,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第一步先通過測量實物中圓的周長,研究測量圓周長的方法是通過繞、滾的方法來測量。接著出現畫在小黑板上的圓,當學生發現測這個圓的周長不能用繞、滾的方法來測量,必須研究一種求圓周長的方法。第二步,推導計算圓周長的公式。先帶領學生回憶: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幾何圖形周長的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誰有關系?引導學生發現圓周長和誰有關系。第三步,研究圓的周長和直徑有什么關系,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通過對圓周率值的探求,培養學生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和概括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學內容:練習二 p38
教學要求:
鞏固6、7、8、9的加減法
教學準備:算式卡、小圓片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口算
學生獨立完成,請一學生到黑板上練習。
二、畫一畫,填一填
先讓學生畫一畫,再根據畫好的進行填空,注意畫圖要與填算式相對應。
三、看圖做題
1、第3題:生獨立看圖,完成題目,集體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題:先指導看清圖意,體會大括號、問號的含義;再由生獨立完成題目。
3、第4題的.拓展訓練。如果船上的總數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連一連
指導學生算出每個算式的得數,再把得數相同的用線連起來。指名兩名學生板演。
五、小動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貼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圖。再組織學生做貼卡片的游戲,幫助它們找回自己的家。找對的同學給予適當的獎勵。
六、數學游戲
先講評游戲的玩法,再請學生同桌組成一個組玩一玩、填一填。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4的減法
教學目標:在學生理解4的組成及初步理解減法意義的基礎上,能真確地計算4以內的減法。
教學重難點: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
教學具準備:教學掛圖、學具盒、實物、磁性貼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復習。
1. 口答:
4 4 4 3 ()
/ / / / /
3 () 1 () () 2 2 1 1 3
1+1=() 2+1=() 3+1=() 2+2=()
2-1=() 3-2=() 3-1=() 1+2=()
2. 看圖寫算式:
( )+( )=( ) ( )+( )=( )
( )+( )=( ) ( )+( )=( )
三. 導入新課
昨天,我們已經學習了4的加法,我們已經知道把兩個數合起來等于4用加法計算,那么從4里面去掉一個數,應該用什么方法來計算呢?
揭示課題:
四. 新授.
1. 教學“4-1=3”(在磁性黑板上貼圖演示計算過程)
(1) 貼出4只蝴蝶,邊貼邊讓學生數數,師問:“一共有幾只蝴蝶”?
(2) 教師拿走一只,問:飛走了幾只蝴蝶?板書:“1”
(3) 還剩幾只蝴蝶?即從4只蝴蝶里去掉一只,還剩幾只?(看圖回答)
(4) 列式計算:
師問:用什么方法計算?在4和1中間添上什么符號?(-號)
小結:從4只蝴蝶里面去掉1只,還剩3只。
(5) 齊讀算式:4-1=3
2. 教學4-3=1(在磁性黑板上貼圖演示計算過程)
(1)、貼出4只蝴蝶,邊貼邊讓學生數數,師問:“一共有幾只蝴蝶”?
(2)、教師拿走3只,問:飛走了幾只蝴蝶?板書:“3”
(3)、還剩幾只蝴蝶?即從4只蝴蝶里去掉3只,還剩幾只?(看圖回答)
(4)、列式計算:
師問:用什么方法計算?在4和3中間添上什么符號?(-號)
小結:從4只蝴蝶里面去掉3只,還剩1只。
(5)、齊讀算式:4-1=3
3。 教學4-2=2
請4名優秀生演示4-2的過程:
(1)、請4名學生排隊,師問:“教室里有幾個學生”?學生回答后,師板書“4”。
(2)、走出去2個學生,師問:“出去幾個學生”?然后板書“2”
(3)、師問:“教室里還剩幾個學生”?即從4個學生里去掉2,個學生,還剩幾個?
(4)、用什么方法計算?在4和2中間添上什么符號?
(5)、齊讀算式:
4-2=2
五、 鞏固練習
1、 齊讀算式:4-1=3 4-3=1 4-2=2
2、 請一名學生板演(用磁性貼片:“汽車”演示)
4-3=1 4-1=3 4-2=2
3、 請大家齊動手擺一擺。(用學具盒)
4-3=() 4-1=()
4-2=()
4、 想一想。(請學生填空,并根據出現的情況進行個別輔導。)
4-1=( ) 4-2=( ) 4-3=( )
3+1=( ) 2+2=( ) 1+3=( )
六、 教師小結(略)
布置作業:一課一練
小學數學教案15
小班數學:吃吃玩玩(分類)
活動目標:
1.學習看標記把吃的和玩的分類。會說“XX是吃的,XX是玩的。”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玩具:玩具車、娃娃等
2.吃的:蘋果、香蕉、橘子、果凍、酸奶、餅干
活動過程:
一、吃吃玩玩
寶寶們,你們看,媽媽在我們的旁邊給寶寶們準備很多好玩的和好吃的東西,我們一起去吃一吃、玩一玩吧。
提問:你剛才趕什么了?(學說XX是吃的,XX是玩的)
二、學習分類
現在媽媽想請寶寶們幫我一個忙,好嗎?
出示大筐里混合的東西。你們看媽媽這些筐里有很多吃的和玩的東西,請寶寶把這些吃的和玩的東西分開來。把吃的給嘴巴吃,把玩的給小手玩。(幼兒分類)
寶寶門很快幫媽媽把吃的和玩的東西都分開來了,讓媽媽來檢查一下,看寶寶們分的餓好不好。(如果有錯,就請大家一起糾正)
三、活動結束
今天寶寶們真能干,幫媽媽把吃的和玩的東西都分開來了。做飯的阿姨今天也給寶寶們準備了好吃的東西,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小班數學活動:樹葉分類
有幸參加了平湖市地十一屆雙高課的教學比武活動,在去之前準備了一些零散的經驗,除了業務上的一些外,更重要的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去的.力爭在比賽的24個小時里,調整好自己的狀態,與那里的孩子共享快樂課堂.設計的教案如下:
設計理念:
《綱要》中提到:引導幼兒對身邊的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秋天豐富多樣的樹葉給幼兒提供了探索、發現、表達的廣闊空間。幼兒園老師經常帶小朋友開展著撿落葉的活動,這些顏色不一,大小不一的落葉給孩子們帶來無限的驚喜和好奇,“老師這是黃樹葉,老師你看這是片樹葉真大呀!”,當小班的孩子們高舉這些落葉向老師訴說的時候,心中就有說不出的激動。設計樹葉分類的科學活動,能夠滿足孩子的探究愿望,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建構認知,盡情暢游在樹葉多彩的世界里。
活動目標:
1 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樹媽媽和樹葉寶寶的濃濃親情。
2 能排除大小的干擾,按黃、綠顏色對樹葉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一顆大樹(樹干為主),樹葉(大小不等,合計60多片,黃色多些,綠色略少)
幼兒每人一個盒子,里面放3片樹葉,放在椅子底下。
活動重點:
在教師引導下積極參與活動。
活動難點:
能排除大小的干擾,按黃、綠顏色對樹葉進行分類。
活動過程:
一、 樹葉寶寶問個好——區別顏色
1、秋天到,秋風吹,小樹葉一片一片落下來。看看,這是什么顏色的樹葉寶寶?(黑板上拿起一片綠色樹葉)——提問幾名幼兒(綠樹葉寶寶)
2、那和綠樹葉寶寶問個好吧。
3、這是什么顏色的樹葉寶寶?(黃樹葉寶寶,方法同上)
二、樹葉媽媽找寶寶——鞏固顏色,初步感知分類。
1、你們喜歡樹葉寶寶嗎?那請你們去撿樹葉,聽清楚,每個小朋友輕輕地到這里(老師指著黑板)撿一片樹葉。(撿好樹葉的小朋友輕輕地回到座位)
2、老師拿一片黃樹葉,問:黃樹葉寶寶在哪里?黃樹葉寶寶在哪里?請把黃樹葉寶寶舉起來。
3、老師拿一片綠樹葉,問:綠樹葉寶寶在哪里?綠樹葉寶寶在哪里?請把綠樹葉寶寶舉起來。
重復幾次。
三、送樹葉寶寶回家——顏色對應,操作中學習分類。
1、大樹媽媽想念樹葉寶寶了,我們送樹葉寶寶回家吧。(出示顏色標記——綠房子和黃房子,放在大樹的兩邊)
2、請綠樹葉寶寶住綠房子,黃樹葉寶寶住黃房子。(分批擺放樹葉)
3、小結:樹葉寶寶又回到了媽媽身邊,真開心。綠樹葉寶寶住綠房子,黃樹葉寶寶住黃房子,真好。
四、幫助大樹媽媽——在操作中進一步鞏固分類。
1、秋風吹,又有許多樹葉飄落下來,幫助大樹媽媽,給樹葉寶寶按綠色、黃色分一分。(出示塑料籃子4個,2個黃色,2個綠色。)
2、每個幼兒椅子底下放一個小盒子,里面放2—4片樹葉。
3、操作后簡單講評幼兒操作情況。
五、延伸活動,激發繼續探索的興趣
1、請幼兒按黃、綠兩種顏色排排隊。
2、我們到外面去撿樹葉,找一找還有哪些顏色的樹葉寶寶。
設計意圖:
和樹葉寶寶問個好,使幼兒很快進入角色,并認知綠、黃樹葉寶寶,為下環節做鋪墊。
角色扮演,使幼兒感受濃濃的親情,并初步感知了分類的意義。
通過送回家的游戲讓幼兒在情境中學習分類,滿足幼兒的需要。
在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對顏色的分類。
延伸環節讓幼兒繼續保持對分類活動的興趣和激發研究愿望
小班數學教案:10以內的相鄰數
活動目標:
1、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鄰數,理解并能說出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
2、發展幼兒的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相鄰數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圖紙和1――10的數字頭飾。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一些小朋友他們今天很開心,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他們是誰啊?”“他們是數字小朋友,因為他們今天般了新家,小朋友們想不想去看看啊?”
2、出示圖片
(1) 教師:“這個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們想不想住這樣的房子?”
(2) “現在讓我們走進這座房子,看看數字們是怎么住的。”
(3)用向小朋友們介紹數字新鄰居的方式引出相鄰數這個概念。
教師:“數字們見小朋友們來了都非常的高興,所以都換上了五顏六色的衣服歡迎我們小朋友的到來。現在我們來認識一下他們的新鄰居。”
(4)逐個向小朋友介紹數字們的“鄰居”,使幼兒直觀的了解“相鄰”這個概念
(5)介紹完后提問幼兒,使幼兒初步掌握各數的相鄰數
3、發給幼兒表格,讓幼兒用根據數字畫幾何圖形的方式讓幼兒初步了解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
(1)教師:“現在有四個數字想請我們小朋友幫一個忙,想請我們小朋友為他們畫上和他們數量一樣多的三角形、圓形或其他你喜歡的圖形。現在我把這幾個數字請到了我們小朋友的桌子上,請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畫筆來幫幫他們吧。”
(2)畫完后教室在黑板上掛一張大的掛圖親自進行演示。演示完后請小朋友一起來數一數,引導幼兒自己發現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
4、出示相鄰數填空卡,進行一場小競賽。
“現在數字們想讓我們小朋友們來一場小比賽,看誰能又快又準確地說出他們的鄰居,而且說出他比他們的鄰居是多一還是少一。”
小班教學活動《多彩的春天》
活動名稱:
多彩的春天
設計思路:
春天到了,萬物復蘇,幼兒園的小花園里都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柳樹抽出了嫩芽,桃花開得正艷,在午后散步的時候孩子們總是新奇的發現著,交流著。與季節相結合,最近我班正在開展“小花園”的主題。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愛幻想,喜歡艷麗的色彩,所以我開展了此活動。
活動目標:
1、發揮想象力說說心中春天的顏色,感受春天的美。
2、在裝扮小花園的過程中,練習涂色的能力。
活動準備:
VCR、畫有線條的紙 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 說說春天的顏色
1、師:小朋友們,春天來了。幼兒園的花園里可真美麗,有著各種各樣的顏色。可是,王老師,認為春天是綠色的。你們猜猜為什么呢?
幼:因為春天里有柳樹姐姐是綠色的……
師:恩,說的真好。
小結:因為春天到了,綠綠的小草發芽了,所以我覺得春天是綠色的。
2、那么你們認為春天是什么顏色的呢?為什么呢?(先想一想再回答)
幼:紅色的,黃色的……
3、幼兒相互討論。
師總結:我聽到有的寶寶說春天是紅色的,有的說春天是藍色的,看來春天真是一個五顏六色的季節。春天美嗎?
二、 裝扮小花園
1、師:看看我今天帶來的是什么,你們來猜猜看
2、其實這是老師的花園,黑黑的線是花園里的小籬笆。我在這塊種上綠綠的草坪(邊說邊涂色,指導語:要讓草坪長的滿滿的,可以有小白點嗎?)你們幫老師想想花園里除了草地還會有什么?如:花叢,花叢會是什么顏色的,紅色的,黃色的
3、師:可是,這么大的小花園王老師一人裝扮,有點累。所以,我請大班的哥哥姐姐幫忙。看,哥哥姐姐裝扮的小花園漂亮嗎?那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在花園里種了什么呢?一起來看看VCR
4、幼兒操作
師:剩下的,請你們去用各種美麗的顏色來打扮你們的小花園吧。
三、作品交流:蝴蝶飛飛
1、暖暖的春風出來,引來了蝴蝶姐姐,我們跟著蝴蝶姐姐一起去看看你們的小花園吧。
2、幼兒邊做蝴蝶飛邊看看伙伴的作品。
自評:
本次活動是在春天《小花園》的主題下進行的,這段時間我們利用午間散步、森林公園春游等等機會中,一起和孩子們找找春天里的顏色。本次活動分三個環節:說說春天的顏色、裝扮春天的花園、和蝴蝶姑娘一起參觀花園。
這三個環節都是緊緊圍繞目標所設置的,教師目標意識較強。在第一環節中,老師用說說自己心中的春天引導孩子說說他們心中春天的顏色。在這個環節中,幼兒語言表達比較完整,基本能說完整話,如:“春天是**色的,因為…..”老師可以根據孩子語言表達的能力適當的調整一下,在小結的時候可以加強為幼兒感受春天美的體驗,如“春天是嫩嫩的綠色的,因為….春天是粉粉的紅色的,因為…”但是在幼兒自由交流的環節,也許由于有客人老師在的緣故,討論的氣氛不是很熱烈。在第二個環節中,由于看了VCR,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在裝扮涂色中,孩子們的表現很好,很投入。在第三環節中,老師應該給幼兒更多的時間讓孩子們完成花園的裝扮,這樣孩子們才水到渠成的跟著蝴蝶姑娘參觀花園。
有人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結束活動的時候總是有著很多的遺憾和不足。但是也正是有著這些遺憾才讓我們有不斷改進的動力和方向。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小貓玩球(認識1和許多)
活動目標
1、認識1和許多,了解他們的關系.
2、學習滾接大皮球.
活動準備
1、小貓頭飾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
2、兩個幼兒一個大皮球.
活動過程
1、通過游戲”小貓學本領”,學習認識1和許多,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1) 出示一個貓媽媽的頭飾,啟發幼兒說出這是一位貓媽媽.
(2) 桌子上面放著許多個小花貓頭飾,啟發幼兒說出這是許多小花貓.
(3) 請每個幼兒拿一個小花貓頭飾戴在頭上,啟發幼兒說出許多個成了一個,一個的.
(4) 媽媽帶小貓集合去玩球,啟發幼兒說出一個一個合起來是許多個.
2、小貓學滾接球的本領,雙手將球向前滾.
(1)1只小貓學本領.(2)許多只小貓學本領.(3)兩只小貓相對滾接大皮球.
活動延伸
在計算角內提供許多1與許多的實物或圖片,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繼續學習小貓捉魚。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好玩的輪子
活動目標:
1、創設玩具城情境,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和同伴共同學習的愉快情緒。
2、通過看看、說說、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內數量,發展思維能力。
3、能有序的進行操作,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
活動準備:
玩具車幼兒人手一輛、幼兒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師示范教具一套
活動過程:
一、激發去玩具城的興趣
1、我們小朋友喜不喜歡玩玩具?你喜歡玩什么玩具?(幼兒自由講述)
2、隨律動《開火車》進入活動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
1、幼兒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輪子能滾動的特性,初步學習點數4以內的數量
小結:原來輪子都會滾動,而且都不一樣。
2、幼兒互相交換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數量的輪子,鞏固對數量的認識
3、送玩具回家,幼兒按點送物
三、幫玩具寶寶數輪子
1、玩具寶寶要去參加裝輪子大賽,可是他們還不知道自己該裝幾個輪子,怎么辦呢?
2、出示范例,引導幼兒思考
這是什么車?它應該裝幾個輪子?(根據幼兒講述示范粘貼一種,其他的請幼兒思考并輕輕告訴老師)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相互進行驗證,適當啟發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
4、集體驗證
引導幼兒說一說你幫什么車裝了幾個輪子?是不是每一個玩具寶寶都會數自己的輪子了?
四、我們也來變一變
1、我們小朋友想不想跟著玩具寶寶一起去參加比賽?
2、請你們動一動小腦筋,變一變,你想變成什么車去?
3、幼兒隨音樂出活動室
五、延伸
1、在數學區投放相應材料供幼兒鞏固
2、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由的變成輪子數量不同的玩具車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逛蘋果園
一、活動構思
剛入園2個月的小班孩子的注意力還很不穩定,容易分散,不能時時注意教師的講解,因此我以“蘋果”這個孩子最熟悉的水果為主角,采用了活潑生動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逛蘋果園”情景中,通過對學具的操作,使幼兒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感受數量,學習按顏色分類、配對,使幼兒學得輕松、自主。一環扣一環的情節既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不斷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中體驗并感知,引發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的興趣。
二、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對物品顏色、數量的感知能力,嘗試簡單的分類。
2、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練習用夾子夾物,發展幼兒的小肌肉群。
3、幼兒能愉快地參與活動。
三、活動準備
1、音樂《郊游》、《蘋果》。
2、椅子若干,皺紋紙鋪成的小路一條(寬25cm),紅黃綠籃子各2個。
3、彩色蘋果夾若干,紙杯制成花狀(比幼兒人數多,花瓣數分別為2、3、4)。
4、數碼相機一個。
5、事先在門口為每個孩子發一張果園的門票,上面印有不同顏色的蘋果。
四、活動過程
㈠ 引出活動內容
1、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一起去蘋果園玩玩,瞧,前面有一條小路,我們必須走小路、跨過小溝才能進入蘋果園,走小路的時候要當心,千萬不要踩到旁邊的小草。讓我們一起出發吧!”
2、幼兒走小路,跨過小溝進入蘋果園(這個環節使活動更具真實性,同時又鍛煉了幼兒的平衡與跨的能力)。
㈡ 撿蘋果
1、走進“果園”,師:“呀,昨晚刮了大風,蘋果樹上的蘋果都被大風刮下來了,我們快來幫忙撿蘋果吧!”幼兒分散撿蘋果,老師參與幼兒活動。
2、幼兒集中,老師請小朋友們摸摸蘋果寶寶、親親蘋果寶寶,滿足其好奇心。
3、老師出示自己撿的蘋果寶寶,利用夾蘋果的機會讓幼兒集體數數。
師:“瞧,我也撿了幾個蘋果寶寶,你們來幫我數數吧!”
4、請幼兒把小蘋果夾在自己的衣服上(讓幼兒夾蘋果,目的一是練習用夾子夾物,發展幼兒的小肌肉群;目的二是為下面的活動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別人蘋果數量奠定基礎)。
⑴師:“哈哈,你們都變成了蘋果樹啦!我們一起來唱《蘋果》歌、跳蘋果舞吧!音樂一停小蘋果樹就不能動嘍。”
放音樂,音樂聲停,給幼兒拍照:“讓我來看看哪棵蘋果樹是一動不動的,我來給他拍照。”(孩子都特別喜歡拍照,因此這個環節用拍照的形式能使活動更有趣味性。而且,小班的幼兒是好動的,拍照可以使他們更好地遵守規則。)
老師提問個別幼兒:“你的樹上結了幾個蘋果?”(鞏固幼兒對數量的認識,如果有超過4個以上的,可以讓幼兒以“許多”表示。)
⑵第二次游戲,要求音樂聲一停,幼兒坐下休息:“我們再來玩一次吧,不過小蘋果樹們剛才站得很累了,這次音樂一停,我們可以坐下來休息一下。”
放音樂,音樂聲停,老師提問個別幼兒:“你的樹上結了幾個蘋果?”
再次拍一張集體照。
㈢ 送蘋果。
1、師:“現在蘋果寶寶該回家啦,我們把她們送回去吧!看,那里有什么顏色的籃子?”
“紅蘋果寶寶應該送到什么顏色的籃子里去?……”
2、幼兒把蘋果送到相應顏色的籃子里去,老師引導幼兒發現送錯的蘋果寶寶,并請幼兒自己糾正。(幼兒第一次嘗試按顏色分類。)
㈣ 找朋友
1、引導幼兒按照自己門票上蘋果的顏色去取相同顏色的紙杯花。
師:“我們在進入蘋果園之前每個人都發了一張門票,小朋友看看自己門票上的蘋果寶寶是什么顏色的?我們來為它們找個好朋友吧!瞧,那里有許多小花,請你去找一朵花心顏色和你蘋果寶寶顏色一樣的小花,會嗎?”(幼兒第二次嘗試顏色配對。)
2、師:“小朋友們,花心的顏色和你門票上蘋果寶寶的顏色一樣嗎?看看小花上有幾片花瓣?”(再次鞏固幼兒對數量的認識。)
“聽,那里的蘋果寶寶也吵著要和小花做朋友呢,我們來幫幫它們吧。看看老師手里的花心是什么顏色的?那我該找什么顏色的蘋果寶寶來和它做朋友呢?”引導幼兒發現可以用蘋果夾子做花瓣,并強調一片花瓣夾一個夾子。
3、幼兒每人拿一只紙杯花,找相應的蘋果夾子來裝飾,先做好的可以再選擇另外的紙杯花。(再次讓幼兒用夾子夾物,滲透一一對應的概念,并第三次進行顏色配對的練習。)
老師巡回指導。(放音樂《蘋果》)
4、拍照留念,發現有錯誤的進行糾正。(利用拍照使幼兒迅速地集中到老師的周圍,同時也便于檢查幼兒操作的結果。)
㈤ 回家,自然結束
師:“今天我們來到蘋果園做了好多事情,大家都是能干的小朋友,現在現在讓我們帶著小花回家吧!”(播放音樂《郊游》)原路返回。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12-17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6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6
小學數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