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數學試講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初中數學試講教案(通用12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數學試講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數學試講教案 1
一、教材內容
認識負數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結合負數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情感和數學態度。
三、教學重、難點
認識負數的意義。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
談話:同學們,剛才一上課大家就做了一組相反的動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就從這個話題聊起。(板書:相反。)我們周圍有很多的自然和社會現象中都存在著相反的情況,請看屏幕:(課件播放圖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車的站點有人上車和下車;繁華的街市上有買也有賣;激烈的賽場上有輸也有贏……你能舉出一些這樣的現象嗎?
(二)教學新知
1.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1)引入實例
談話:如果沿著剛才的話題繼續“聊”下去的話,就很自然地走進數學,我們一起來看幾個例子(課件出示)。
①六年級上學期轉來6人,本學期轉走6人。
②張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虧損200元。
③與標準體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華輕了1.8千克。
④一個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這些相反的詞語和具體的數量結合起來,就成了一組組“相反意義的量”。(補充板書:相反意義的量。)
(2)嘗試
怎樣用數學方式來表示這些相反意義的量呢?
請同學們選擇一例,試著寫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初中數學試講教案 2
【教學目標】
1、掌握多邊形的內角和的計算方法,并能用內角和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2、經歷探索多邊形內角和計算公式的過程,體會如何探索研究問題。
3、通過將多邊形"分割"為三角形的過程體驗,初步認識"轉化"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
1、重點: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
2、難點:多邊形內角和的推導。
3、關鍵:多邊形"分割"為三角形。
【教具準備】
三角板、卡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揭示問題
1、在一次數學基礎知識搶答賽中,老師出了這么一個問題,一個五邊形的所有角相加等于多少度?一個學生馬上能回答,你們能嗎?
2、教具演示:將一個五邊形沿對角線剪開,能分割成幾個三角形?
你能說出五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嗎?(點題)意圖:利用搶答問題和教具演示,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
二、探索研究學會新知
1、回顧舊知,引出問題:
(1)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_________。外角和等于____________
(2)長方形的內角和等于_____,正方形的內角和等于__________。
2、探索四邊形的內角和:
(1)學生思考,同學討論交流。
(2)學生敘述對四邊形內角和的認識(第一二組通過測量相加,第三四組通過畫對角線分成兩個三角形。)回顧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內角和,使學生對新問題進行思考與猜想。以四邊形的內角和作為探索多邊形的。突破口。
(3)引導學生用"分割法"探索四邊形的內角和:
方法一:連接一條對角線,分成2個三角形:
180°+180°=360°
從簡單的思維方式發散學生的想象力達到"分割"問題,并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學步驟教學內容備注方法二:在四邊形內部任取一點,與頂點連接組成4個三角形。
180°×4-360°=360°
3、及時運用,掌握新知:
(1)一個八邊形的內角和是_____________度
(2)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是720度,這個多邊形是_____邊形
(3)一個正五邊形的每一個內角是________,那么正六邊形的每個內角是_________
通過學生動手去用分割法求五(六)邊形的內角和,從簡單到復雜,從而歸納出n邊形的內角和。
三、點例透析
運用新知例題:想一想:如果一個四邊形的一組對角互補,那么另一組對角有什么關系呢?
四、應用訓練強化理解
第83頁練習1和2多邊形內角和定理的應用
五、知識回放
課堂小結提問方式: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1、多邊形內角和公式。
2、多邊形內角和計算是通過轉化為三角形。
初中數學試講教案 3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理解并掌握分式的乘除法法則,能進行簡單的分式乘除法運算,能解決一些與分式乘除有關的實際問題。
(2)技能目標
經歷從分數的乘除法運算到分式的乘除法運算的過程,培養學生類比的探究能力,加深對從特殊到一般數學的思想認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學中讓學生在主動探究,合作交流中滲透類比轉化的思想,使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感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則進行運算。
難點:分子、分母為多項式的分式乘除運算。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入課題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同樣,好的引入能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因此我用實際出發提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問題1:求容積的高是,(引出分式乘法的學習需要)。
問題2:求大拖拉機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機的工作效率的倍,(引出分式除法的學習需要)。
從實際出發,引出分式的乘除的實在存在意義,讓學生感知學習分式的乘法和除法的.實際需要,從而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
(二)類比聯想,探究新知
從學生熟悉的分數的乘除法出發,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解后總結概括:
(1)式是什么運算?依據是什么?
(2)式又是什么運算?依據是什么?能說出具體內容嗎?(如果有困難教師應給于引導,學生應該能說出依據的是:分數的乘法和除法法則)教師加以肯定,并指出與分數的乘除法法則類似,引導學生類比分數的乘除法則,猜想出分式的乘除法則。
(分式的乘除法法則)
乘法法則: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積作為積的分子,分母的積作為積的分母。
除法法則: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后,與被除式相乘。
(三)例題分析,應用新知
師生活動:教師參與并指導,學生獨立思考,并嘗試完成例題。
P11的例1,在例題分析過程中,為了突出重點,應多次回顧分式的乘除法法則,使學生耳熟能詳。P11例2是分子、分母為多單項式的分式乘除法則的運用,為了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我采取板演的形式,和學生一起詳細分析,提醒學生關注易錯易漏的環節,學會解題的方法。
(四)練習鞏固,培養能力
P13練習第2題的(1)、(3)、(4)與第3題的(2)。
師生活動:教師出示問題,學生獨立思考解答,并讓學生板演或投影展示學生的解題過程。
通過這一環節,主要是為了通過課堂跟蹤反饋,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進一步熟練解題的思路,也遵循了鞏固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板演,一是為了暴露問題,二是為了規范解題格式和結果。
(五)課堂小結,回扣目標
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課堂小結:
1、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2、在知識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你有什么收獲呢?
師生活動:學生反思,提出疑問,集體交流。
(六)布置作業
教科書習題6.2第1、2(必做)練習冊P(選做),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
初中數學試講教案 4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三學制)七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三節多邊形內角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多邊形內角和公式。
2、數學思考:通過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體會轉化思想在幾何中的運用,同時讓學生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認識問題的方法。
3、解決問題:通過探索多邊形內角和公式,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4、情感態度目標:通過猜想、推理活動感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多邊形內角和。
難點:探索多邊形內角和時,如何把多邊形轉化成三角形。
四、教學方法:
引導發現法、討論法
五、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學媒體:
大屏幕、實物投影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思
師:大家都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那么四邊形的內角和,你知道嗎?
活動一:探究四邊形內角和。
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學生分組交流與研討,并匯總解決問題的方法。
方法一:用量角器量出四個角的度數,然后把四個角加起來,發現內角和是360。
方法二:把兩個三角形紙板拼在一起構成四邊形,發現兩個三角形內角和相加是360。
接下來,教師在方法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作輔助線的方法,連結四邊形的對角線,把一個四邊形轉化成兩個三角形。
師:你知道五邊形的內角和嗎?六邊形呢?十邊形呢?你是怎樣得到的?
活動二:探究五邊形、六邊形、十邊形的內角和。
學生先獨立思考每個問題再分組討論。
關注:
(1)學生能否類比四邊形的方式解決問題得出正確的結論。
(2)學生能否采用不同的方法。
學生分組討論后進行交流(五邊形的內角和)
方法1:把五邊形分成三個三角形,3個180的和是540。
方法2:從五邊形內部一點出發,把五邊形分成五個三角形,然后用5個180的和減去一個周角360。結果得540。
方法3:從五邊形一邊上任意一點出發把五邊形分成四個三角形,然后用4個180的和減去一個平角180,結果得540。
方法4:把五邊形分成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四邊形,然后用180加上360,結果得540。
師:你真聰明!做到了學以致用。
交流后,學生運用幾何畫板演示并驗證得到的方法。
得到五邊形的內角和之后,同學們又認真地討論起六邊形、十邊形的內角和。類比四邊形、五邊形的討論方法最終得出,六邊形內角和是720,十邊形內角和是1440。
(二)引申思考,培養創新
師:通過前面的討論,你能知道多邊形內角和嗎?
活動三:探究任意多邊形的內角和公式。
思考:
(1)多邊形內角和與三角形內角和的關系?
(2)多邊形的邊數與內角和的關系?
(3)從多邊形一個頂點引的對角線分三角形的個數與多邊形邊數的關系?
學生結合思考題進行討論,并把討論后的結果進行交流。
發現1:四邊形內角和是2個180的和,五邊形內角和是3個180的和,六邊形內角和是4個180的'和,十邊形內角和是8個180的和。發現2:多邊形的邊數增加1,內角和增加180。
發現3:一個n邊形從一個頂點引出的對角線分三角形的個數與邊數n存在(n-2)的關系。
得出結論:多邊形內角和公式:(n-2)·180。
(三)實際應用,優勢互補
1、口答:(1)七邊形內角和()
(2)九邊形內角和()
(3)十邊形內角和()
2、搶答:
(1)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等于1260,它是幾邊形?
(2)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是1440,且每個內角都相等,則每個內角的度數是()。
3、討論回答:一個多邊形的內角和比四邊形的內角和多540,并且這個多邊形的各個內角都相等,這個多邊形每個內角等于多少度?
(四)概括存儲
學生自己歸納總結:
1、多邊形內角和公式
2、運用轉化思想解決數學問題
3、用數形結合的思想解決問題
(五)作業:練習冊第93頁1、2、3
八、教學反思:
1、教的轉變
本節課教師的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在引導學生畫圖、測量發現結論后,利用幾何畫板直觀地展示,激發學生自覺探究數學問題,體驗發現的樂趣。
2、學的轉變
學生的角色從學會轉變為會學。本節課學生不是停留在學會課本知識層面,而是站在研究者的角度深入其境。
3、課堂氛圍的轉變
整節課以“流暢、開放、合作、隱導”為基本特征,教師對學生的思維減少干預,教學過程呈現一種比較流暢的特征。整節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以“對話”、“討論”為出發點,以互助合作為手段,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讓學生在一個比較寬松的環境中自主選擇獲得成功的方向,判斷發現的價值。
初中數學試講教案 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對多種實際問題的分析,感受方程作為刻畫現實世界有效模型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歸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情感與態度: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用數學方法解決。
教學重點:
歸納一元次方程的概念
教學難點:
感受方程作為刻畫現實世界有效模型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我能猜出你們的年齡,相信嗎?
只要任何一個同學回答我一個問題,我就能馬上猜到他的年齡是多少歲,我們來試試吧.
問:你的年齡乘以2加3等于多少?
學生說出結果,教師猜測年齡,并問:你們知道我是怎么做的嗎?
學生討論并回答
二、知識探究:
1、方程的教學(投影演示)
小彬和小明也在進行猜年齡游戲,我們來看一看。
找出這道題中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大家觀察,這兩個式子有什么特點。
討論并回答:什么是方程?方程有哪些特點?
2、 判斷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
(1)X+2=3(是)(2)X+3Y=6(是)
(3)3M-6(不是)(4)1+2=3(不是)
(5)X+3>5(不是)(6)Y-12=5(是)
三、合作交流
1、如果告訴我們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大家能夠自己列出方程嗎?(投影演示)
情景一:小穎種了一株樹苗,開始時樹苗高為40厘米,栽種后每周樹苗長高約15厘米,大約幾周后樹苗長高到1米?
你能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嗎?怎樣列方程?由此題你們想到了些什么?
情景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數據(2001年3月28日新華社公布)
截至2000年11月1日0時,全國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數為3611人,比1990年7月1日0時增長了153.94%
1990年6月底每10萬人中約有多少人具有大學文化程度?情景三:西湖中學的體育場的足球場,其周長為200米,長和寬之差為12米,這個足球場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
下面是剛才根據幾道情景題所列的方程,分析下列方程有何共同點?
2X–5=21
40+15X=100
X(1+153.94﹪)=3611
2[X+(X+12)]=200
2[Y+(Y–12)]=200
在一個方程中,只含有一個未知數X(元),并且未知數的指數是1(次),這樣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問:大家剛才都已經自己列出了方程,那個同學能夠說一下你是怎樣列出方程的,列方程應該分為那幾步呢?
生:分組討論,回答列方程的步驟
(1)找等量關系
(2)設未知數
(3)列方程
四、隨堂練習
1、投影趣味習題,
2、做一做
下面有兩道題,請選做一題。
(1)、請根據方程2X+3=21自己設計一道有實際背景的應用題。
(2)、發揮你的想象,用自己的年齡編一道應用題,并列出方程。
五、課堂小節
1、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2、這節課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六、作業:分組布置
初中數學試講教案 6
教學目標:
1、經歷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的活動,體會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收集統計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整理收集數據的方法。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整理所學習的統計圖,和統計量,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過各種統計圖的特點,掌握整理收集數據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出示預習提綱:
1、我們學習了哪幾種統計圖?
2、這幾種統計圖各有什么特點?
3、概率的知識有哪些?
二、展示與交流
(一)提出問題
1、(出示問題情境)我們班要和希望小學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級,怎么樣向他們介紹我們班的一些情況呢?(指名回答)
2、師:先獨立列出幾個你想調查的問題。(寫在練習本上)
3、四人小組交流,整理出你們小組都比較感興趣的,又能實施的3個問題。(小組匯報、交流、整理)
4、接著全班匯報交流(師羅列在黑板上)
師:大家想調查這么多的問題,現在我們班選擇其中有價值又能實施的問題進行調查。(師根據生的回答進行歸納、整理)
(二)收集數據和整理數據
1、師:調查這幾個問題,你需要收集哪些數據?怎么樣收集這些數據?與同伴交流收集數據的方法。
2、師:開展實際調查的話,如何進行調查比較有效?在調查的時候,大家需要注意什么?
(三)開展調查
1、針對學生提出的某個問題,先組織小組有效的開展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活動,然后把數據記錄下來,并進行整理。
2、師:誰來說一說你們小組是怎么樣分工,怎么樣調查和記錄數據的?(指名匯報)
3、全班匯總、整理、歸納各小組數據。(板書)
4、師:分析上面的數據,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5、師:根據整理的數據,想一想繪制什么統計圖比較好呢?
6、師:根據這些信息,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四)回顧統計活動
1、師:在剛才的統計活動,我們都做了些什么?你能按順序說一說嗎?
師板書:提出問題——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作出決策。
2、收集在生活中應用統計的例子,并說說這些例子中的數據告訴人們哪些信息。(全班交流)
指名同學匯報,其他同學注意聽,并指出這個同學舉的例子中你可以獲得什么信息?
3、結合生活中的例子說說收集數據有哪些方法?
(1)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引導學生結合例子(充分利用第2題中收集來的實例)來說說自己的方法。
(2)師歸納:常用的收集數據的方法有:查閱資料、詢問他人、調查實驗等。
4、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對統計表和統計圖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回憶一下我們已經學過了哪些統計圖,對這些統計圖,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
初中數學試講教案 7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并會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的應用題;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初步養成正確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的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
三、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一)從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提出問題
在小學算術中,我們學習了用算術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有關知識,那么,一個實際問題能否應用一元一次方程來解決呢?若能解決,怎樣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與用算術方法解應用題相比較,它有什么優越性呢?
為了回答上述這幾個問題,我們來看下面這個例題。
例1 某數的3倍減2等于某數與4的和,求某數。
(首先,用算術方法解,由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解法1:(4+2)÷(3-1)=3。
答:某數為3。
(其次,用代數方法來解,教師引導,學生口述完成)
解法2:設某數為x,則有3x-2=x+4。
解之,得x=3。
答:某數為3。
縱觀例1的這兩種解法,很明顯,算術方法不易思考,而應用設未知數,列出方程并通過解方程求得應用題的解的方法,有一種化難為易之感,這就是我們學習運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目的之一。
我們知道方程是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個相等關系。因此對于任何一個應用題中提供的條件,應首先從中找出一個相等關系,然后再將這個相等關系表示成方程。
本節課,我們就通過實例來說明怎樣尋找一個相等的關系和把這個相等關系轉化為方程的方法和步驟。
(二)師生共同分析、研究一元一次方程解簡單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
例2 某面粉倉庫存放的面粉運出15%后,還剩余42500千克,這個倉庫原來有多少面粉?
師生共同分析:
1.本題中給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
2.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存在著怎樣的相等關系?(原來重量-運出重量=剩余重量)
3.若設原來面粉有x千克,則運出面粉可表示為多少千克?利用上述相等關系,如何布列方程?
上述分析過程可列表如下:
解:設原來有x千克面粉,那么運出了15%x千克,由題意,得
x-15%x=42 500,
所以x=50 000。
答:原來有50 000千克面粉。
此時,讓學生討論:本題的相等關系除了上述表達形式以外,是否還有其他表達形式?若有,是什么?
(還有,原來重量=運出重量+剩余重量;原來重量-剩余重量=運出重量)
教師應指出:
(1)這兩種相等關系的表達形式與“原來重量-運出重量=剩余重量”,雖形式上不同,但實質是一樣的,可以任意選擇其中的一個相等關系來列方程;
(2)例2的解方程過程較為簡捷,同學應注意模仿。
依據例2的分析與解答過程,首先請同學們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然后,采取提問的方式,進行反饋;最后,根據學生總結的情況,教師總結如下:
(1)仔細審題,透徹理解題意。即弄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其相互關系,并用字母(如x)表示題中的一個合理未知數;
(2)根據題意找出能夠表示應用題全部含義的一個相等關系。(這是關鍵一步);
(3)根據相等關系,正確列出方程.即所列的方程應滿足兩邊的量要相等;方程兩邊的代數式的`單位要相同;題中條件應充分利用,不能漏也不能將一個條件重復利用等;
(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
(5)檢驗后明確地、完整地寫出答案.這里要求的檢驗應是,檢驗所求出的解既能使方程成立,又能使應用題有意義。
例3 (投影)初一2班第一小組同學去蘋果園參加勞動,休息時工人師傅摘蘋果分給同學,若每人3個還剩余9個;若每人5個還有一個人分4個,試問第一小組有多少學生,共摘了多少個蘋果?
(仿照例2的分析方法分析本題,如學生在某處感到困難,教師應做適當點撥.解答過程請一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及時糾正學生在書寫本題時可能出現的各種錯誤。并嚴格規范書寫格式。)
解:設第一小組有x個學生,依題意,得
3x+9=5x-(5-4),
解這個方程:2x=10,
所以x=5。
其蘋果數為3× 5+9=24。
答:第一小組有5名同學,共摘蘋果24個。
學生板演后,引導學生探討此題是否可有其他解法,并列出方程。
(設第一小組共摘了x個蘋果,則依題意,得)
(三)課堂練習
1.買4本練習本與3支鉛筆一共用了1.24元,已知鉛筆每支0.12元,問練習本每本多少元?
2.我國城鄉居民1988年末的儲蓄存款達到3 802億元,比1978年末的儲蓄存款的18倍還多4億元。求1978年末的儲蓄存款。
3.某工廠女工人占全廠總人數的35%,男工比女工多252人,求全廠總人數。
(四)師生共同小結
首先,讓學生回答如下問題:
1.本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
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和步驟是什么?
3.在運用上述方法和步驟時應注意什么?
依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教師總結如下:
(1)代數方法的基本步驟是:全面掌握題意;恰當選擇變數;找出相等關系;布列方程求解;檢驗書寫答案.其中第三步是關鍵;
(2)以上步驟同學應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五)作業
1.買3千克蘋果,付出10元,找回3角4分。問每千克蘋果多少錢?
2.用76厘米長的鐵絲做一個長方形的教具,要使寬是16厘米,那么長是多少厘米?
3.某廠去年10月份生產電視機2050臺,這比前年10月產量的2倍還多150臺。這家工廠前年10月生產電視機多少臺?
4.大箱子裝有洗衣粉36千克,把大箱子里的洗衣粉分裝在4個同樣大小的小箱里,裝滿后還剩余2千克洗衣粉.求每個小箱子里裝有洗衣粉多少千克?
5.把1400獎金分給22名得獎者,一等獎每人200元,二等獎每人50元。求得到一等獎與二等獎的人數。
初中數學試講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二次根式的意義;
2、掌握用簡單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問題;
3、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質和,并能靈活應用;
4、通過二次根式的計算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5、通過二次根式性質和的介紹滲透對稱性、規律性的數學美。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二次根的意義;
(2)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圍。
難點:確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圍。
三、教學方法
啟發式、講練結合。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叫平方根、算術平方根?
2、說出下列各式的意義,并計算
(二)引入新課
新課:二次根式
定義: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對于請同學們討論論應注意的.問題,引導學生總結:
(1)式子只有在條件a≥0時才叫二次根式,是二次根式嗎?呢?
若根式中含有字母必須保證根號下式子大于等于零,因此字母范圍的限制也是根式的一部分。
(2)是二次根式,而,提問學生:2是二次根式嗎?顯然不是,因此二次
根式指的是某種式子的“外在形態”。請學生舉出幾個二次根式的例子,并說明為什么是二次根式。下面例題根據二次根式定義,由學生分析、回答。
例1當a為實數時,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例2 x是怎樣的實數時,式子在實數范圍有意義?
解:略。
說明:這個問題實質上是在x是什么數時,x—3是非負數,式子有意義。
例3當字母取何值時,下列各式為二次根式: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義,被開方數必須是非負數,把問題轉化為解不等式。
解:(1)∵a、b為任意實數時,都有a2+b2≥0,∴當a、b為任意實數時,是二次根式。
(2)—3x≥0,x≤0,即x≤0時,是二次根式。
(3),且x≠0,∴x>0,當x>0時,是二次根式。
(4),即,故x—2≥0且x—2≠0,∴x>2。當x>2時,是二次根式。
例4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滿足的條件:
分析:這個例題根據二次根式定義,讓學生分析式子中字母應滿足的條件,進一步鞏固二次根式的定義,。即:只有在條件a≥0時才叫二次根式,本題已知各式都為二次根式,故要求各式中的被開方數都大于等于零。
解:(1)由2a+3≥0,得。
(2)由,得3a—1>0,解得。
(3)由于x取任何實數時都有|x|≥0,因此,|x|+0。1>0,于是,式子是二次根式。所以所求字母x的取值范圍是全體實數。
(4)由—b2≥0得b2≤0,只有當b=0時,才有b2=0,因此,字母b所滿足的條件是:b=0。
初中數學試講教案 9
[教學目標]
1、體會并了解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的意義。
2、能列表、描點、連線法畫出反比例函數的圖象。
3、通過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的性質。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教學的重點是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及圖象的性質。
由于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分兩支,給畫圖帶來了復雜性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1、情境創設
可以從復習一次函數的圖象開始:你還記得一次函數的圖象嗎?在回憶與交流中,進一步認識函數圖象的直觀有助于理解函數的性質。轉而導人關注新的函數——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研究: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又會是什么樣子呢?
2、探索活動
探索活動1反比例函數y?
由于反比例函數y?
要分幾個層次來探求:
(1)可以先估計——例如:位置(圖象所在象限、圖象與坐標軸的交點等)、趨勢(上升、下降等);
(2)方法與步驟——利用描點作圖;
列表:取自變量x的哪些值?——x是不為零的任何實數,所以不能取x的值的為零,但仍可以以零為基準,左右均勻,對稱地取值。
描點:依據什么(數據、方法)找點?
連線:怎樣連線?——可在各個象限內按照自變量從小到大的順序用兩條光滑的曲線把所描的'點連接起來。
探索活動2反比例函數y??2的圖象.x2的圖象是曲線型的,且分成兩支.對此,學生第一次接觸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需x2的圖象.x
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自主探索活動:
2的圖象的方式與步驟進行自主探索其圖象;x
222(2)可以通過探索函數y?與y??之間的關系,畫出y??的圖象.xxx
22探索活動3反比例函數y??與y?的圖象有什么共同特征?xx(1)可以用畫反比例函數y?
引導學生從通過與一次函數的圖象的對比感受反比例函數圖象“曲線”及“兩支”的特征.(即雙曲線)反比例函數y?
k(k≠0)的圖象中兩支曲線都與x軸、y軸不相交;并且當k?0時,圖象在第一、第x
初中數學試講教案 10
教學目標
1.了解公式的意義,使學生能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公式來源于實踐又反作用于實踐。
教學過程
一、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具體例子了解公式、應用公式。
難點:從實際問題中發現數量之間的關系并抽象為具體的公式,要注意從中反應出來的歸納的思想方法。
二、重點、難點分析
人們從一些實際問題中抽象出許多常用的、基本的數量關系,往往寫成公式,以便應用。如本課中梯形、圓的面積公式。應用這些公式時,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義,以及這些字母之間的數量關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數求出所需的未知數。具體計算時,就是求代數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運算推導出來;有的公式,則可以通過實驗,從得到的反映數量關系的一些數據(如數據表)出發,用數學方法歸納出來。用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決一些問題,會給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帶來很多方便。
三、知識結構
本節一開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見的公式,接著三道例題循序漸進的講解了公式的直接應用、公式的先推導后應用以及通過觀察歸納推導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整節內容滲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證思想。
四、教法建議
1.對于給定的可以直接應用的公式,首先在給出具體例子的前提下,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清晰地認識公式中每一個字母、數字的意義,以及這些數量之間的對應關系,在具體例子的基礎上,使學生參與挖倔其中蘊涵的思想,明確公式的應用具有普遍性,達到對公式的靈活應用。
2.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認識有時問題的解決并沒有現成的公式可套,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嘗試探求數量之間的關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和具體運算推導新公式。
3.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學生應觀察哪些量是不變的,哪些量是變化的,明確數量之間的對應變化規律,依據規律列出公式,再根據公式進一步地解決問題。這種從特殊到一般、再從一般到特殊認識過程,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數學試講教案 11
學情分析:
高三(7)是我校理科重點班,該班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功底,處于復習階段的他們目標更明確,學習熱情高,課堂投入,思考積極。就本節開課的內容而言,學生已掌握了“對稱問題”本質屬性,能夠從圖象和表達式上準確地理解對稱問題。但也只是停留在就事論事的基礎上,對問題的抽象、歸納概括,引申拓展還缺乏一定的能力和意識。對于周期概念,學生沒有什么的問題。
教材分析:
1.對稱問題是高中數學中比較難的問題,學生一般由于問題的抽象性,同時由于這中間存在關于點對稱和關于直線對稱這兩類問題,而它們的數學表達式又是那么相似,學生如果沒有真正理解很難分清誰是誰非。而且在高考的.問題中經常會碰到,因此有必要加以澄清和深化理解。
2.對稱問題和周期問題也存在一定的聯系,本節可以通過足夠的條件闡明這一聯系的實質。
教學目標:
理解一個函數存在兩次對稱(可能關于兩個點對稱或兩條直線對稱或一個點加上一個對直線)時,如何判斷函數具有周期性。
重點和難點:
具有兩次對稱問題的抽象函數具有周期性,而且要求求出周期。
教學方法:
從簡單到復雜,以啟發思想為指導,精講重思,暴露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整節課都處于思考之中。
教學程序:
一、引入
師:當一個人站在一面鏡子前,面對鏡子一定的距離,那么在鏡中的像有什么特征?
生:(物理常識)人和像關于鏡子對稱。
師:現在在此人的身后再放一面鏡子,鏡面對著人的背面,此時在此人面前的鏡子中的像又是什么?
生:如果鏡子夠大的話,里面將是無數個排列的人。
師:道理何在?
生:首先是人在前面鏡中的像連同人一起要在后面鏡中成像,這一像反過來連同人又在前面鏡中成像,這樣反反復復,就得到了無數個人像,而且具有周期性(即圖象重復出現)。
師:如果將人看成一段函數,將鏡子看成一條對稱軸,那么整個函數的圖象應該是怎樣的(圖象具有什么特征)。
引入課題:對稱+對稱=
二、探究
回顧:關于圖象的對稱問題分為兩類:一類是關于點對稱,另一類是關于直線對稱,今天我們來研究一般的函數對稱問題,我們從函數表達式來研究,對于直線對稱:若f(x)關于x=a對稱,則有f(x)=f(2a-x)或f(a+x)=f(a-x);對于點對稱:f(x)關于(a,0)對稱,則有f(x)=-(2a-x)或f(a+x)=-f(a-x)。
對于奇函數[f(x)=-f(-x)]和偶函數[f(x)=f(-x)],則是這兩類對稱中的特例。
延伸:若是f(a+x)=f(b+x),則函數關于什么對稱(關于直線x=(a+b)/2對稱)
提問:請同學們找幾個關于直線x=a對稱的函數的表達式?
生:f(4a-x)=f(6a+x)
下面研究當函數具有兩次對稱時,結果有什么特征?
問題設計:
①函數f(x)
(1)是偶函數
(2)關于x=a對稱
分析:由條件(2),可得f(a+x)=f(a-x),又由條件(1),所以f(x+a)=f(x-a)。
(以x+a代替上式中的x),所以f(x)=f(2a+x),由周期定義f(x)=f(T+x),所以f(x)是以|2a|為周期的函數
②函數f(x)
(1)是奇函數
(2)關于x=a對稱
分析:由條件(2),可得f(x)=f(2a-x)又由條件(1)f(x)=-f(-x),所以-f(-x)=f(2a-x),即-f(x)=f(2a+x),所以f(4a+x)=-f(2a+x)=f(x),可得函數f(x)是以|4a|為周期的函數,
以此類推,
③函數f(x)滿足
(1)是偶函數
(2)關于(a,0)對稱
④函數f(x)滿足
(1)是奇函數
(2)關于(a,0)對稱
⑤函數f(x)滿足
(1)關于x=b對稱
(2)關于x=a對稱
⑥函數f(x)滿足
(1)關于(a,0)對稱
(2)關于(b,0)對稱
⑦函數f(x)滿足
(1)關于x=a對稱
(2)關于(b,0)對稱
(師生共同完成)
三、結束。
初中數學試講教案 1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無理數和實數的概念,掌握實數的分類,會準確判斷一個數是有理數還是無理數。
2、使學生能了解實數絕對值的意義。
3、使學生能了解數軸上的點具有一一對應關系。
4、由實數的分類,滲透數學分類的思想。
5、由實數與數軸的一一對應,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教學分析
重點:無理數及實數的概念。
難點:有理數與無理數的區別,點與數的一一對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什么叫有理數?
2、有理數可以如何分類?
(按定義分與按大小分。)
二、新授
1、無理數定義:無限不循環小數叫做無理數。
判斷:無限小數都是無理數;無理數都是無限小數;帶根號的數都是無理數。
2、實數的定義:有理數與無理數統稱為實數。
3、按課本中列表,將各數間的'聯系介紹一下。
除了按定義還能按大小寫出列表。
4、實數的相反數:
5、實數的絕對值:
6、實數的運算
講解例1,加上(3)若|x|=π(4)若|x-1|= ,那么x的值是多少?
例2,判斷題:
(1)任何實數的偶次冪是正實數。( )
(2)在實數范圍內,若| x|=|y|則x=y。( )
(3)0是最小的實數。( )
(4)0是絕對值最小的實數。( )
解:略
三、練習
P148 練習:3、4、5、6。
四、小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實數,請同學們首先要清楚,實數是如何定義的,它與有理數是怎樣的關系,二是對實數兩種不同的分類要清楚。
2、要對應有理數的相反數與絕對值定義及運算律和運算性質,來理解在實數中的運用。
五、作業
1、P150 習題A:3。
2、基礎訓練:同步練習1。
【初中數學試講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試講教案03-12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09-27
初中政治試講教案10-13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9篇03-11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精選15篇)03-16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6篇01-13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6篇)01-13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10篇01-09
小學數學試講教案(精選20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