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4-05-08 17:49:59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合集[15篇]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列豎式計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兩位數)的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使學生在探索并掌握列豎式計算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愉悅感,激發學生自主求知的興趣。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百以內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和一步除法豎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兩步計算的除法豎式對學生而言很陌生,因此第一部分的教學內容為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除數能整除被除數十位上的數)。這部分的教學難點是讓學生明白兩步計算的除法豎式的算理。為了解決這個難點,我采用動手操作與計算方法有機結合這一教學策略,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列出正確豎式。結合操作,學生對算理有了透徹的了解。在此基礎上,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第二部分,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除數不能整除被除數十位上的數),這部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可以很順利地解決問題。這樣,由扶到放,層層遞進,將教學的重難點一一突破。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口算除法,以及一步計算的除法豎式。學校位于農村,條件有限,教、學具不能完全滿足教學需要。于是,我大膽將教材中“小猴子分桃子”改成“小猴子分甘蔗”。這樣,學生就可以用小棒代替甘蔗來操作,簡便易行,更有助于理解算理。

  〖教學設計片段〗

  (一)創設情境,引導探究

  1.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

  師:智慧老公公看大家學得這么認真,他可高興了!他給大家帶來一幅畫。(出示情境圖)

  師:小猴子們想吃甘蔗,同學們觀察一下,它們碰到什么問題了?(學生先在小組內說說自己對圖意的理解,然后匯報。)

  學生匯報。

  生1:我發現有兩只調皮可愛的猴子,想分掉48根甘蔗。

  生2:我認為為了公平,這2只猴子必須分得一樣多,也就是必須平均分。

  2.提出問題。

  師: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48根甘蔗要平均分給2只小猴子,1只小猴子分到幾根呢?

  根據學生的提問,師板書例1(有48根甘蔗,平均分給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師:該怎樣列式呢?

  生:48÷2。

  (師根據學生回答并板書)

  3.多種方法嘗試解決。

  師:下面,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研究它。我們可以擺一擺,也可以直接算一算。

  (學生有的擺小棒,有的在練習本上計算,有的……)

  學生匯報各種算法。

  生1:我把小棒當甘蔗,每只猴子先分2捆,再分4根,也就是24根。

  生2:我是口算的,我先算40÷2=20,再算8÷2=4,最后20+4=24,所以48÷2=24。

  生3:我是列豎式計算的。

  在黑板上列出24

  ______

  2)48

  48

  ____

  0

  師:你能把自己的想法給大家說說嗎?

  生:因為40÷2=20,把2寫在十位上,8÷2=4,把4寫在個位上,2×24=48,所以48÷2=24。

  師:老師很欣賞你,因為你用以前學過的舊知識大膽嘗試,解決新問題。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大家學習的。

  (反思在學生反饋多種算法的過程中,教師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鼓勵,這樣就避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有助于提高學生大膽發表自己見解的勇氣和信心。)

  (二)情境延伸,自主探究

  1.由情境提出問題。

  師:這兩只小猴子對同學們想出的辦法非常滿意,正要按這個方法來分,這時又跑來一只猴子。(師在情境圖上再貼一只猴子)他想干什么呢?

  生:(異口同聲)他也想來分甘蔗。

  (師板書例2:有48根甘蔗,平均分給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根?)

  生讀。

  師:怎樣列式呢?

  生:48÷3。

  2.自主探究計算方法。

  師:請同學們動手分一分,邊分邊思考,把48平均分成3份,應該先怎樣分,再怎樣分?根據分的過程,試著列出除法豎式。

  (學生開始動手分,邊分邊想,并不時地在紙上寫著什么。)

  師:大家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根據分的過程,你是怎樣列出豎式的,并選出小組發言人,代表你們組發言。

  (學生在小組內七嘴八舌地分別發表自己的意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一組上前發表自己觀點。

  生:我叫楊斯,我和劉珊一起來完成這道題,我來說過程,劉珊來分小棒。我先寫上了3)48(板書),先分4捆,每人分一捆(劉珊演示),在豎式中,也就是先算十位上的4,4除以3商1,把1寫在十位上。(板書)1×3=3,把3寫在4的下面,表示已經分掉的數。4-3=1,把個位上的8落下來,(板書),再分剩下的1捆零8根,也就是18根(劉珊拆整捆,合并成18根),18÷3=6,每人分6根,(劉珊演示),把6寫在個位上,(板書)3×6=18,18-18=0。

  師:大家來評價一下,你覺得楊斯這位小老師當得怎么樣?

  生1:我覺得楊斯講得特別清楚,我聽懂了。

  生2:我想說,Good,Good,verygood!

  ……

  師:的確,楊斯這位小老師當得很棒,老師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像楊斯一樣,勇敢地站上講臺,發表自己的見解。

  (反思在這部分設計中,我遵循“學生能做到的,老師絕不代替”的思想,考慮到學生已有剛學到的'豎式算理作基礎,便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十位不能直接整除的豎式除法。學生經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順利地解決了問題,達到了我的設計意圖。)

  3.總結歸納計算方法。

  師:觀察黑板上的豎式,都是先從哪一位除起?

  生:十位。

  師:每次除的商寫在什么位上?

  生:用被除數十位上的數去除時,商要寫在被除數十位的上面,如果用被除數個位上的數去除,商要寫在被除數的個位上面。

  師:你總結得真不錯。筆算時,從被除數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哪一位上面。

  (反思:教師沒有直接總結,而是讓學生自己總結計算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及語言表達的能力,便于學生更好地記憶。)

  案例點評

  1.教師創設了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將枯燥乏味的計算教學置于充滿童趣的“小猴分甘蔗”的故事情境中展開教學,最后又續編故事延伸到課外學習中,變無趣為有趣,體現了愉快教學的思想。

  2.重視讓學生根據情境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的學習策略,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問題意識,體現了算法多樣化,提高了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3.扶放結合。恰當引導學生共同解決例

  1,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例2,難點處理得科學到位,既考慮到學生的現實能力基礎,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權,有助于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深化。

  4.重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體驗感受。利用教師評、學生評等多元評價來激勵學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情感,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學內容:綜合應用“蕩秋千”

  教學目標:

  1、在親身實踐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研究過程,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體會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培養對數學的興趣。

  3、使學生通過學習認識到在學習中與人合作的重要,培養學生有合作學習的意識,合作學習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哪位同學玩過蕩秋千的游戲?這么多同學玩過,還記得當時是怎樣蕩的嗎?(可組織學生參加蕩秋千的活動,使學生獲得初步體驗。通過蕩秋千的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并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要留給學生蟲子的研究時間,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制定策略—實驗驗證—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的過程。

  (學生回答)

  師:你們蕩秋千時比賽過嗎?怎么比的?

  (學生回答)

  師:現在老師帶你們去看一場蕩秋千比賽。

  (出示圖)

  師:小明、小芳、妞妞正在進行一場蕩秋千的比賽。她們比的是:在相同的`時間內,看誰蕩的次數最多。猜猜,相同時間內,你認為誰蕩的次數最多?為什么?可以把你的想法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

  (學生小組交流,匯報自己的想法。)

  師:剛才同學們說了三種觀點,有的說小明蕩的次數最多,因為繩短;有的說小芳蕩的次數最多,因為她輕;還有的說妞妞蕩的次數最多,因為繩長。(教師邊說邊板書板書)到底誰說的對呢?想不想驗證一下?

  二、實驗操作。

  1、熟悉實驗器材。

  師: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實驗器材,這套實驗器材和蕩秋千又有什么聯系呢?

  (學生回答)

  師:同學們再觀察拴小球的繩,掂一掂兩個小球,看有什么發現?

  (學生回答自己的發現)

  師:現在是繩長相同,兩個小球輕重不同,相同時間內蕩的次數會怎樣呢?請同學們按實驗要求進行實驗。老師要看看哪個小組會合作,會學習。

  2、學生做實驗一。

  (學生分工實驗并完成實驗一的表格,小組交流實驗的情況。)

  師:小明和小芳秋千的長相同,相同時間內誰蕩的次數最多?為什么?

  師:剛才老師發現同學們在實驗時有分工,有合作,一個人能完成這個實驗嗎?

  師:由此可見,學會與別人合作學習很重要。

  師:通過實驗同學們得出:在相同時間內,繩長相同,輕重不同,蕩秋千的次數與體重無關;那會和什么有關系呢?

  (學生猜可能會和繩長有關。)

  3、學生做實驗二。

  (學生分工實驗并完成實驗二的表格,各小組交流實驗的情況)

  師:根據實驗二得出的結論,你認為在相同時間內,誰蕩的次數最多?為什么?

  師:通過兩次試驗,你認為他們三人誰蕩的次數最多?說說理由。

  4、教師。

  三、課后思考。

  師:有的同學家里有掛鐘,時間不準確時奶奶會調里面的兩個按鈕,根據今天學習的內容,思考這其中的道理。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結合“貨比三家”的具體情景,經歷比較小數大小的過程。

  2、體驗小數大小比較的多種方法,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教學重難點:

  掌握小數大小比較的不同方法,并會比較小數的大小。教具準備:

  投影片(P4的'情景圖)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在文具店里學到的數學知識,這節課,想不想到其它文具店里走一走?(生:想)(師出示下圖)

  師:圖片中告訴我們什么?

  生1:奇奇文具店中鉛筆盒4.9元、橡皮2.63元、尺子2.5元。

  生2:丁丁玩具店??

  師:你能從中提出個數學問題嗎?生3:哪個文具店中的鉛筆盒便宜?

  生4:要買書包應到哪個文具店去買???

  師:同學們真棒,那么現在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二、學習新知

  1、師:同學們想一想,去哪個文具店中的買鉛筆盒便宜呢?

  (1)學生獨立思考。

  (2)指名回答。師:誰能說一下。

  生1:去奇奇文具店買,因為4.9元小于5.1元。師:你是怎樣比較4.9元與5.1元的大小的呢?

  (3)匯報交流。

  生1:因為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所以,4.9元く5.1元。

  生2:因為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生3:??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現在淘氣有個問題想請同學們幫忙,

  同學們說幫不幫?(幫)

  師:小淘氣想買一塊橡皮,但不知到哪家文具店去買,同學們幫他選一家,好不好?(好)

  (1)學生自己比較大小。

  (2)小組討論:你是怎樣比較的?(3)指名回答,教師小結。三、鞏固練習

  1、比一比,填一填。

  1.25元○2.4元0.48元○1.3元0.05元○0.50元3.06元○3.60元6.00元○6.0元4.95元○4.94元小組自己練習。

  2、到哪個商店去買?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新知識?生1:我學會比較小數的大小。

  生2:我知道小數的大小比較有不同的方法???(教師小結)

  板書設計:

  貨比三家

  4.9元○5.1元

  ①4.9元=4元9角②5.1元比5元多,5.1元=5元1角4.9元比5元少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運用方法正確計算。

  練習重難點:在練習中讓學生體會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算理,讓學生掌握好整個計算的過程。

  練習內容:

  課本第64頁的練習十五

  練習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口算:

  15×3= 19×4 = 53×3 = 61×7=

  14×10= 20×42= 50×60= 47×30=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一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喚起了對乘法計算的回憶,并通過口算,為下面的練習鋪路。】

  2、計算:21×32,要求學生列豎式計算。

  提問:列豎式時要注意什么?(這兩個因數的最低位對齊)

  第一步先算什么?(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2去乘另一個因數21,得數的.最低位和因數的個位對齊)

  第二步再算什么?

  第三步再算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動筆、動腦讓學生復習舊知回憶起對舊知的復習】

  3、練習:

  書本64頁練習十五的題目。

  (1)學生獨立完成書本練習第1題,在練習本上列出豎式。完成后同位互評,最后在小組里訂正。

  【設計意圖:用于鞏固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

  (2)請學生到黑板板演書本第2題,其他的同學選擇自己喜歡的題目做一做。最后全班訂正。

  (3)讓學生集體讀書本第3題,并收集好相關的信息。然后獨立完成。

  (4)學生獨立完成書本的第4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先說題意,再獨立計算解決問題。然后,交流檢查計算結果。讓學生經歷運用兩位數乘兩位數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會乘法運算的應用價值。】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材簡析:

  這節課主要教學筆算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方法。例題先讓學生按照豎式的一般算法以及其他不同方法算出結果,使學生初步產生學習筆算簡便方法的需求,再介紹筆算的簡便方法。

  設計理念:

  學生之前已經學會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及估算,三位數乘一位數末尾有0的簡便方法。本節課的設計是想讓學生在口算兩位數乘整十數(需要進位)時產生用豎式計算的欲望,在用豎式計算的過程中通過知識的有效遷移自主探索發現乘數末尾有0的簡便的計算方法。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簡便算法的過程,理解和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在具體情境中合理地運用口算、筆算和估算,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在與他人的討論交流中,培養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探索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筆算。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小黑板,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以疑引新

  1、談話: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及估算。下面我們進行口算搶答。卡片出示:

  21×40 20×34 32×20 22×30 17×60 36×40

  思考:他們都是兩位數乘整十數,都可以采用同樣的計算方法,為什么前4題口算起來容易,而后2題口算有點困難或算不出呢?

  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出:計算后2題時需要進位。

  2、引出課題: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

  3、奶牛場里的阿姨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我們一起想辦法來解決。

  (出示主題圖)

  提問: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問題?怎樣列式?

  3、在交流中提出問題:“今天擠的牛奶有多少千克?”讓學生說出算式后板書:25×30=

  二、自主探索,優化算法

  1、探討算法

  ⑴問:知識間都是相互聯系的。你能試著用學過的知識方法來算出25×30的積嗎?

  ⑵談話: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探索計算方法,算出結果后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教師巡視,發現學生使用的不同算法。

  ⑶匯報算法。

  2、掌握方法。

  ⑴談話:計算25×30時,同學們有的用口算,有的用我們學過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來計算,這樣都可以。

  ⑵介紹方法:

  第一步列豎式。因為0乘25還得0,所以這一步可以不寫。這樣就先算25×3,列豎式時可以讓3與25中的5對齊,把30中的0寫在后面。

  第二步計算。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25×3得75,再在積的末尾加上0。注意乘數 末尾有一個0,那么積的末尾也只能加上一個0。

  第三步檢驗。

  ⑶問:這兩種不同的方法,你喜歡用哪種方法列豎式計算?為什么?

  ⑷小結:以后我們遇到類似的題目時,可以用這種簡便方法列豎式。

  3、試一試:想想做做1

  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做題情況,進行個別指導。

  集體評講做法,并讓做錯題的學生說一說自己錯在哪里,并要求及時訂正。

  注意積末尾0的處理。

  三、鞏固新知,綜合運用

  1、想想做做3

  問:題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樣比較第一組中的兩道題?這兩道算式有什么聯系?估計一下他們的結果會有怎樣的聯系呢?(結果可能比較接近)

  計算驗證。

  在小組里說說怎樣比較第二組、第三組的兩道題。

  小結:果然比較接近。今后我們在估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積時,可以把其中一個乘數看成接近它的整十數來估算得數。

  2、想想做做4

  看圖說說圖意,再列式計算,說說是怎樣列式的,又該怎樣進行估算。提醒學生用約等號連接估算結果。

  交流估算方法:

  30×20=600 27×21≈600(個)

  27×20=540 27×21≈540(個)

  30×21=630 27×21≈630(個)

  3、想想做做5

  出示場景圖,讓學生說說收集到哪些信息,獨立計算后,再指名說說算式,如果學生獨立計算有困難,教師重點提問:“20人正好租4條船”能推算出什么?

  4、想想做做6

  學生獨立閱讀題目后,先觀察平面圖,找到方向標,確定圖中的方向,再明確題目要求解決的問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交流,說說怎樣標,為什么這樣標?

  四、全課總結

  學了今天的知識,你有什么收獲和想法?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內容:

  教材第15-16頁例1、2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用一位數除兩位數商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掌握書寫格式,理解用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筆算。

  2.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筆算除法的步驟和商的書寫位置。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理解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再那一位上面。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數,應該與下一位上的數合在一起繼續除的道理。

  教具準備:

  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春天是植樹的好時節,同學們,你們知道植樹節是哪天嗎?(同學們回答3月12號)對3月12號是植樹節。所以在植樹節這天學校安排同學們去山上植樹。看他們正干的熱火朝天(看情境圖)。

  二、觀察情境圖,提出數學問題

  1、談話:通過這幅圖,你得到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

  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畫面內容,并用自己的話口述畫面的內容。

  3、出示例1

  三年(1)班和三年(2)班參加植樹活動,共種42棵樹,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

  (1)提問:分析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想一想這道題該會怎樣列式:(學生列式:42÷2。)

  (2)42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誰會口算42÷2?怎樣想?得多少?

  (3)同學們分組分小棒。出示小棒,擺好42根小棒,怎樣把四個十和兩個一各平均分成兩份?要分得又對又快。

  (4)筆算:42÷2。

  教師:剛才用分小棒的方法說明同學們口算對了,如果這道題用筆算怎樣算?今天我們來學習筆算除法(一)。板書課題---筆算除法(一)

  筆算除法的順序和口算一樣,要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現在我們就來學習怎樣用豎式計算除法。

  師一邊講解一邊板書:先寫除法的豎式,被除數十位上的數表示4個十,4個十除以2商2個十,要在商的十位上寫2,用除數2去乘2個十,積是4個十,表示從被除數中已經分去的數,把4寫在42的十位下面,4減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數已經分完了,個位上還有2,要落下來繼續除,2除以2得1,要把商寫在個位上,再用除數2去乘1,積是2,表示從被除數中分去的數,寫在上面落下來的被除數2的下面,2減2得0,表示個位上的數也分完了。

  提問:做筆算時,先從哪一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寫在什么位置上?

  筆算除法,要從被除數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那一位的上面。

  4、出示例題2。

  四年(1)班和四年(2)班參加植樹活動,共種了52棵樹,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

  (1)先讓學生獨立分析,然后列式,并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式?

  (2)讓學生自行動手操作,弄清算理。

  教師:52平均分2份,讓我們一起拿出52根小棒來試著分一分。

  ①先分5捆,每份2捆,共分去4捆,還剩1捆,余下的1捆怎樣分?

  ②把余下的1捆拆開,與2根小棒合并起來是12根,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③先分得的2捆,就是2個十,再分得6根,一共分了26根。

  教師:用豎式該怎樣計算呢?我們在動手操作時,是先分整捆,也就是用2去除被除數十位上的5,商是2,寫在被除數十位上面,還剩1(余1捆),余下的1和除數比較,余數比除數小,余下的1表示1個十,個位上的2落下來,1個十連同個位上的2合起來是12,再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寫在被除數個位的上面,正好分完,余數是0。

  (3)比較例題1和例題2的異同。

  相同:都是從被除數十位上的.數除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要寫在那一位上面。

  不同:例2是被除數十位上還有余數,余下的數要與個位上的數合起來再除。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4)小結:一位數除兩位數商兩位數除法豎式的筆算方法,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上面。如果求出一位商后還有余數,余下的數要與被除數個位落下來的數合并后,繼續除。每次除后余下的數要比除數小。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第15頁做一做。

  讓學生用競賽的形式開始練習,看一看哪一組算得又對又快,并要求學生說一說思考的過程。

  2、完成教科書第16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講評。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

  五、布置作業作業:

  板書設計:

  一位數除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

  例1 42÷2

  例2 52÷2

  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新課講授】

  教學教材第52頁例3。

  1.出示例3情景圖。

  超市一周賣出5箱保溫壺,每個保溫壺賣45元。一共賣了多少錢?

  2.閱讀與理解。

  (1)學生讀題,獲取信息。

  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學生討論、交流、匯報。

  已知每箱保溫壺有12個,一共賣出了5箱,每個保溫壺需45元,要求一共賣了多少錢。

  3.分析與解答。

  (1)每箱賣了多少錢?

  45×12=540(元)

  (2)一共賣了多少錢?

  45×12×5= 12×5×45=

  (1)學生思考。

  (2)討論、交流。

  (3)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方法一:

  可以先求出一周一共賣出了多少個保溫壺?

  列式為:12×5=60(個)

  再求這60個保溫壺一共多少錢?

  列式為:60×45=2700(元)

  答:一共賣了2700元。

  方法二:

  先求出每箱可以賣多少錢?

  列式為:45×12=540(元)

  再求一共賣了多少錢?

  列式為:540×5=2700(元)

  答:一共賣了2700元。

  (4)如何列綜合算式呢?

  學生討論交流并匯報。

  方法一:12×5×45=60×45=2700(元)

  方法二:45×12×5=540×5=2700(元)

  4.回顧與反思。

  (1)通過以上的分析、解答,思考:知道數量和單價,如何求總價呢?

  (2)學生討論、交流。

  (3)引導學生匯報、歸納。

  小結:知道數量和單價,求總價,總價=數量×單價。

  【課堂作業】

  1.完成教材第52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用兩種方法解答,并說出你是怎樣思考的?點兩名學生上臺板演,然后集體講評。

  2.完成教材第54頁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用兩種方法解答,并說出你是怎樣思考的?點兩名學生上臺板演,然后集體講評。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整數連乘應用題,我們可以根據一定的數量關系來列式解答,在解答過程中,要弄清數量關系,注意題目要求,同時也要拓展思路,用多種方法列式解答。

  【課后作業】

  教材第54頁“練習十二”第2~5題。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內容:教材21-22頁例1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除法筆算。

  2、培養學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3、培養他們的算法思維。

  教學難點:正確確定商的位置。

  教具、學具準備:卡片、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用一張卡片分先后出示乘法和除法).

  先算上面的再算下面的題,并說明2個30是60,60里面有2個30,所以60除以30商2.通過這一練習為試商做準備。

  2.在下面的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30×(    )<200 40×(    )<270

  為了體現全體參與,可采取一人說得數,其他同學判斷對錯的方法。

  3.計算下面各題,指名。

  計算后請板演的同學講一講計算過程。啟發小結,投影出示:一位數除多位數的時候要看被除數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比除數小就看前兩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用求得的商和除數相乘.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二、探究新知

  剛才我們復習了一位數除多位數的計算方法,這節課我們就在此基礎上繼續學習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板書)

  (一)教學例1

  1、出示例題:

  舉重比賽前,小豬和小羊在稱體重。為什么要稱體重呢?

  小豬說我的體重是82千克,小羊說我的體重是30千克。

  那么小豬的體重比小羊的體重的`幾倍多幾千克呢?

  怎么列式計算?

  列出算式:82除以30等于幾?

  2、質疑引起思考:除數是一位數的先看被除數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比除數小,再看前兩位.除數是兩位的怎么看被除數呢?分組討論.

  引導學生明確:小胖的思路是:82里面有幾個30?那么82÷30,商是2。

  82÷30=2……22

  小巧的算法是:我用推算,8里面有幾個3?那么8÷3,商是2;82÷30,商是2。那么82÷30=2……22

  3、用整十數除兩位數的筆算。

  先試算,再進行交流,82除以30應該商幾?商寫在哪位上?想想2寫在那里?

  引導學生明確:8不夠除30,所以要把2寫在個位上。

  教師對齊被除數的個位商上2,完成計算。

  4、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訂正讓板演學生著重講一講商的位置和試商的方法.

  5、完成練一練:

  引導學生總結計算方法

  三、鞏固發展

  1.計算下列各題,指名板演,訂正時說說計算過程。

  36÷10=49÷20=250÷50=486÷60=

  2.練習

  (1)直接說出下列各題的商是幾?商在什么位置上?可采用各人搶答,集體判斷的方法。

  (2)在下面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20×(    )<81  50×(    )<180  30×(    )<96

  70×(    )<412  40×(    )<98  60×(    )<448

  (3)判斷下面各商是否合適?

  四、課堂小結:(略)

  五、布置作業:

  檢測練習:書本P22

  97÷30 170÷30 252÷30

  課后反思: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目的:

  通過練習一的練習題目,使學生鞏固本單元所學的兩位數乘兩位數基礎知識,并能把這些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來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進一步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時間分配:2課時

  一、教學內容

  課本第28頁“練一練”和第33頁“練習一”的第1---7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熟練準確地計算因數是整十數的乘法,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幫助學生鞏固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并強化混合運算的基本技能。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與計算習慣,提高學生口算、心算的能力,使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重點難點

  1、使學生能熟練準確地計算因數是整十數的乘法。

  2、提高學生的口算、心算能力。

  四、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上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因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誰能給大家出一道這樣的題?

  學生匯報所出的題,教師把學生出的題板書在黑板上。

  提問:怎樣計算因數是整十數的乘法?

  (先省略因數中的0,先算出乘積,最后在積的后面再添上原來因數中被省略的0)

  (二)復習舊知,提高能力。

  1、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中的第1——3題。

  集體訂正。

  2、四則混合運算

  出示圖:蘋果每箱30元,梨每箱40元。

  買蘋果16箱,梨18箱。

  (1)兩種水果各應付多少錢?

  (2)一共付多少元?

  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30×16=480(元)

  40×18=720(元)

  (2)480+720=1200(元)

  提問:求第(2)問時,你能列綜合算式嗎?在練習本上試一試。

  板書:30×16+40×18

  提出問題: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什么?

  (1)一個算式中如果只有加、減兩種運算,或者只有乘除兩種運算,或者只有一種運算進,要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一個算式中如果有加法和乘法,或者有減法和乘法,或者有加法和除法,或者有除法和減法時,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和減法。

  (3)一個算式中如果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獨立完成,兩名學生在黑板上完成,然后同桌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三)課堂作業設計

  1、練一練的第4、5題。

  2、第33頁第1——7題。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計算能幫助我們解決諸多的實際問題,也是生活中的一項基本技能。希望大家平時多煅練自己的頭腦,成為一個思維敏捷的好學生。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練習一8---15題

  二、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和估算方法,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幫助學生鞏固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體會到

  數學的價值,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重點難點

  1.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

  2.培養學生的數學素質。

  四、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

  五、教學過程

  (一)概括總結,點明課題

  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已經完成了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研究,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和估算方法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這節課,我們就把這部分內容進行一下復習。

  板書:復習課

  (二)復習舊知,提高能力

  1.口算下面各題(投影出示):

  200×8=17×100=12×400=

  42×20=50×60=14×200=

  23×30=43×200=21×40=

  2.解決實際問題。

  實驗小學共有24個班。運動會前夕,學校為每個班買了一副羽毛球拍,又買了12套飛鏢玩具作為獎品。請你算一算:

  (1)買羽毛球拍需要多少元?羽毛球拍19元每付

  (2)買飛鏢玩具需要多少元?飛鏢25元/套

  (3)一共需要多少元?

  教師:先估算一下,然后在練習本上獨完成。

  集體訂正:

  學生甲:羽毛球拍19元/付,把它想成20元,2OX24=480(元),買羽

  毛球拍的錢數不會超過480元。

  學生乙:我把它想成20元/付,24個班想成25個班,20×25=500(元),買羽毛球拍不會超過500元。

  學生丙:飛鏢每套25元,把12套想成了10套,25×10=250(元),買飛鏢的錢數比250元多。

  計算準確結果:

  (1)19×24=456(元)

  (2)25×12=300(元)

  (3)456十300=756(元)

  質疑:有什么疑問?有不同的方法嗎?

  學生丁:在計算25×12時,我想成25×4×3,就很快地算出了300。

  教師:你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的非常好,當一個數與25相乘時,如果乘數中含有因數4,就先算25×4,這樣簡便。那你知道怎樣計算26×35嗎?

  3.數學規律。

  (1)先口算下面各題,然后觀察這些算式,看你發現了什么?可以怎樣計算?

  2×25=()200÷4=()

  4×25=()400÷4=()

  6×25=()600÷4=()

  8×25=()800÷4=()

  12×25=()1200÷4=()

  (2)集體交流,得出結論:

  一個數與25相乘時,可以把這個數先擴大100倍,然后再除以4,結果不變。

  (3)思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規律呢?

  因為擴大100后再除以4(縮小4倍)實際上就是擴大25,就是求25,所以存在這樣的規律。

  小結:對于這樣的規律,同學們要靈活運用,分析一下是乘25簡便還是除以4簡便,切不可盲目計算。

  (三)思維訓練8---13題

  (四)課堂作業設計14、15題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的收獲是什么?最滿意自己的哪一方面表現?你有什么話想對大家說?你還有哪些困惑?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本單元所學知識的梳理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和整理,形成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認知結構,進一步掌握口算、估算、筆算的基本方法。

  2.通過判斷商的位數、估算近似值等練習,進一步掌握筆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掌握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

  3.能根據實際需要,靈活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熟練程度和正確率。

  教學重難點

  1.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口算、估算和筆算的一般方法。

  2.形成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認知結構。

  教學過程:

  一、自主整理

  想一想:本單元學了哪些知識?

  二、基本練習

  1.根據知識結構圖,進行計算方法的再現。

  (1)口算。

  600÷3= 4800÷8= 96÷3= 0÷123=

  指名回答,并說說口算方法。

  (2)先判斷商是幾位數,再筆算。

  46÷2= 98÷4= 925÷5=

  378÷9= 624÷6= 403÷8=

  指名板演,并整理回顧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和驗算方法。

  (3)估算。

  78÷4≈ 452÷9≈ 635÷8≈

  指名回答,并說說估算方法。

  【設計意圖】

  通過對本單元所學的計算類題型的綜合練習,加深學生對口算、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的理解與掌握,從而提高計算的熟練程度和正確率。

  小結:本單元我們學習的口算除法是怎樣計算的?估算時要注意什么?筆算時呢?

  2.解決問題。

  出示教材第33頁的內容。

  (1) 獨立解答這3道題,思考該選擇用哪種方法最合適?

  提醒學生認真讀題,讀懂有用信息和提出的問題。

  (2)反饋交流,著重引導學生說出分析過程和解答方法。

  (3)質疑:解答這三道題時,你使用了什么樣的計算方法?為什么選用這樣的方法?為什么用“≈”?你用什么方法驗證自己的計算是否正確?

  (4)小結:可見在解決具體的問題情境時,遇到不同的問題,我們要思考選擇用口算、估算、筆算中哪種方法才最合適。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解決問題的速度和正確率。

  四、鞏固練習

  練習七的第1題。

  1.按要求先計算,再填空。

  2.集體訂正。

  提問:

  (1) 你是怎樣判斷商的位數的?

  知道要想判斷一位數除三位數,先從最高位百位看起,最高位百位等于或大于除數,商就是三位數,被除數百位小于除數,商就是兩位數。

  (2) 為什么要把被除數估成能用口訣計算的數?

  這樣計算會更簡便。

  (3)筆算時要注意什么?

  五、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對本單元知識的整理與復習,你有什么新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教后思考: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理解連除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能用兩種方法正確解答,并學會新的檢驗方法。

  (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初步滲透不變中有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用兩種方法解答連除應用題。

  難點:理解第二種解法的意義。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啟發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連乘應用題,請大家看這道題。

  (投影出示復習題)

  三年級同學參觀農業展覽。他們平均分成2隊,每隊分成3組,每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兩種方法解答)

  15×3×2                   15×(3×2)

  訂正時請同學分別講清算式的意義。

  (二)學習新課

  師:我們把這道連乘應用題改變一個條件和問題。即把問題改為已知條件90人,把已知條件中每組15人改為問題。兩個同學互相說一說后,(老師投影出示例題)看看同學們是不是這樣改編的。

  三年級同學去參觀農業展覽。把90人平均分成2隊,每隊平均分成3組,每組有多少人?

  默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分析題中數量關系。

  (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

  學生回答時,老師出示線段圖投影片。

  請同學在作業本上解答,幾個同學寫在玻璃片上,訂正時用。老師在學生做題時,行間巡視,個別指導,做到胸中有數。訂正時,每人看著投影說出每個算式的意思。(老師板書)

  (1)平均每隊有多少人?

  90÷2=45(人)

  (2)平均每組有多少人?

  45÷3=15(人)

  (1)一共分了多少組?

  3×2=6(組)

  (2)平均每組有多少人?

  90÷6=15(人)

  這兩種解法的解題思路,請同學分小組說一說、互相啟發,有什么問題可以提出請別人解答。(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生:第一種解法用90÷2=45(人)是先求每隊有多少人。再用45÷3=15(人),求出每組有多少人。第二種解法先求2個隊一共有幾組,用3×2=6(組),(插問用2×3=6行嗎?為什么?)再用90÷6=15(人)求出每組有多少人。

  師:如果真的理解了解題思路,那么我們想一想怎樣列綜合算式。請寫在自己的作業本上。(幾個同學寫在玻璃片上)

  訂正時,老師板書。

  第一種解法:第二種解法:

  90÷2÷3                   90÷(3×2)

  =45÷3                    =90÷6

  =15(人)=15(人)

  同時講清每種解法的思路:

  第一種解法:用90÷2表示求每隊有多少人,再除以3是求每組有多少人。

  第二種解法:3×2表示2個隊共有多少個組,再用總人數90除以組數,就是每組有多少人。

  師:我們用什么方法來檢查呢?

  (用一種解法檢驗另一種解法)

  師:可以,這也是我們上節課學習的檢驗方法,那么還有沒有其他的檢驗方法呢?(給同學們思考的時間)然后老師介紹另一種檢驗方法。

  老師引導學生觀察,我們已經求出每組有15人,又知道每隊分成3組,根據這兩個條件可以求出什么?(可以求出每隊有45人)知道每隊有45人,又知道分成2隊,根據這兩個條件可以求出什么?(可以求出2隊共有90人)這樣得出的結果和題目中的已知條件相同,說明我們解答正確。這也是一種檢驗的方法,從結果推到已知。今后我們在檢查時,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進行驗算,可以確保解題的正確。

  做一做:(投影出示)

  商店賣出7箱保溫杯,每箱12個,一共收入336元,每個保溫杯多少元?(用兩種方法解答,再檢驗)

  師:默讀題、審題。先用分步計算,再綜合列式。用兩種方法解答。(根據班上好、中、差三種類型同學,分別給他們玻璃片,訂正時老師選用)

  第一種解法:第二種解法:

  336÷7=48(元)12×7=84(個)

  48÷12=4(元)336÷84=4(元)

  336÷7÷12                336÷(12×7)

  =48÷12=336÷84

  =4(元)=4(元)

  答:每個保溫杯4元。

  訂正時,請同學說明解題思路。

  第一種解法:336÷7=48(元)表示每箱多少元。再用48÷12=4(元)表示每個保溫杯多少元。這種解法是先求每箱的價錢,再求每個的價錢。

  第二種解法:先用12×7=84(個)表示7箱共有多少個保溫杯,再用336÷84=4(元)表示每個保溫杯多少元。這種解法思路是先求7箱共有多少個,再用總價除以數量等于單價(每個保溫杯的價錢)。

  這道題做得對不對,請兩個同學互相敘述一下檢驗的過程。

  (三)鞏固反饋

  1、三年級有2個班,每班有43個同學,一共栽樹258棵,平均每個同學栽樹多少棵?

  選擇正確的列式寫在作業本上。

  A、258÷2÷43              B、258÷(2×43)

  C、258÷43÷2              D、258÷(43×2)

  訂正時請說明解題思路。

  2、對比練習。

  (1)百貨商店賣出3箱上衣,每箱20件。每件12元。一共賣了多少元?

  (2)百貨商店賣出3箱上衣,每箱20件,一共賣了720元,每件上衣的價錢是多少元?

  獨立解答后,請同學分析兩題之間的關系。思考“連乘應用題”與“連除應用題”的聯系與區別。下節課我們再重點研究。

  作業:第104頁第1題。

  小資料〔解答應用題的檢查和驗算〕

  學生解答應用題以后,進行必要的檢查和驗算,既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答方法,及時發現并糾正解答中的錯誤,又可以使學生養成認真負責的良好學習習慣。

  解答應用題的檢查,主要是復核列式與計算是否正確。具體做法是重新審題。根據題意想一想每步算的是什么,選擇的'已知條件和運算方法對不對,然后再檢查計算是否有誤,單位名稱及答案書寫得是否正確。

  檢查時,也可以根據有關知識,估計、判斷答案是否符合實際情況,是否與題意一致。比如,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得數應介于這組數據的最高值與最低值之間。又如,求節約后的消耗量,如果計算結果比原來的消耗量還大,說明解答有誤。雖然這是一種初步的、粗略的檢查方法,但是能很快發現一些明顯的錯誤。

  解答應用題的驗算,比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兩種:

  一是把答案當作已知條件,把題中的一個已知條件視為問題,然后列式計算,看結果與這一條件有沒有出入。實際上這是一種改編原題,再列式計算的驗算方法。當解答原題需要逆向思考時,用這種方法列式驗算比較容易。如果解答原題只需順向思考時,交換問題與條件再列式驗算的思維難度反而大了。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用其他的方法進行檢查或驗算。對于一些具有特定數量關系的應用題,如已知兩數的和與差,求兩數的應用題,只要驗算兩個得數的和與差就行了。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在運用小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合作探索的學習活動中,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學生回答)

  你愿意用學到本領解決問題嗎?

  二、聯系實際,鞏固深化

  談話:現在,老師要帶領大家去參觀知識殿堂,但必須闖關成功才能拿到入場券,你們有信心嗎?

  為成功地鞏固知識做好了準備。

  1、小試身手

  (1)算一算

  0.3+0.5=1.3-0.6=3.5+2.3=1-0.6=1.7+0.3=

  0.9-0.8=2.7-1.5=2.6+0.5=1.1+0.9=1.3-0.6=

  2.6-1.2=1.8-1.6=2.5+0.8=2-0.8=1.9+0.2=

  (2)連一連(自主練習第4題)

  12.50元0.01米0.7元0.05米

  7/10元5厘米1厘米12元5角

  2、我會計算(自主練習第3題)

  (1)每千克香蕉的`價錢比葡萄多多少元?

  (2)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先讓學生明白數量、單價和總價的含義,理解了數量關系之后再解決問題。

  3、智力比拼(自主練習第5題)

  第一小組身高統計表

  談話:(1)王亮和李小龍比,誰高?

  (2)你能按從高到矮的順序排列這組同學的身高嗎?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三、擴展練習

  談話:同學們真了不起,解決了這么多問題,別驕傲,勝利就在眼前啦!

  1、比一比,誰的故事最精彩(自主練習第6題)

  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并表述情境圖中的故事情節,運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問題。

  2、綜合趣味練習

  談話:想一想,這些動物一次運過河,至少要用幾只船?

  引導學生先在小組內商量,尋找解決辦法,然后集體交流。鼓勵學生動腦筋,想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回顧、拓展延伸

  談話:在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已經順利地拿到了知識殿堂的入場券。讓我們盡情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吧!

  談話:在我們的生活里,還有許多需要用小數解決的問題,希望同學們認真發現,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一、對教學本課的整體構想

  1.教學過程確定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導入——力求新穎有趣,在整個活動中起導向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復習:與新課緊密聯系,為新課教學起鋪墊、溝通的作用。

  第二階段:新授階段——是本課教學設計的主體,是教學過程的關鍵。圍繞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了3個層次。

  第一層次:教學例1,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發現知識,領會知識。

  第二層次:教學例2,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后得出結果,教師起點撥引導作用。

  第三層次:反饋練習,在學生的“找朋友”游戲中擊破本課的難點。

  第三階段:鞏固練習階段——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設計練習時做到:a.目的明確、精心設計、科學安排;b.體現層次性、有坡度。第一層次:基本練習;第二層次:實踐性練習。

  第四階段:課堂總結階段——納入已有知識結構,使知識形成完整體系。形式:發散性總結。

  第五階段:延伸階段——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檢驗所學知識。

  2.教學方法主要體現四個方面。

  (1)以活動為主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本課以活動為主線,將導入、新授、練習等各個環節串起來,以活動促學習,以活動促思維。整堂課的活動分兩個層次:一個層次——觀摩活動、分組討論、同桌交流;再一個層次——借助直觀圖形、生活常識、模擬現實。

  (2)溝通知識內在的聯系,為理解小數的意義確立基礎。

  (3)“啟、扶、放”有機結合,靈活應用。以“啟”(啟發、點撥)為指導,又扶又放,扶放結合。其中例1以扶為主又適當放,例2以放為主又適當扶。

  二、教學設計:

  (一)導入

  1、老師向學生介紹客人——“小貓咪咪”

  2、咪咪問好,并說明要帶領大家去“文具超市”逛一逛。

  3、要求學生帶好自備的1元3角錢,搭上“客車”出發。(音樂響起)

  (二)活動過程

  1、過關游戲。(電腦顯示來到文具店門口,門上顯示解“密碼”)

  這時,教師讓學生自己決定進或退。在學生決定破解“密碼”后,電腦顯示三道復習題。分數是小數的基本,新課伊始,抓住新知的生長點,既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溫習了舊知,同時也為新知作鋪墊,更為學生的思維作了導向。

  2、主要活動。(學生答對后,電腦顯示門開了,出現許多文具和它們的標價)

  (1)師要求生每人挑選一件文具。這時,由咪咪發出疑問“這些都是什么數呀?”引導生思考回答本課的教學內容“小數”或“一位小數”。

  (2)學生分小組活動——挑選文具。然后交流。

  (3)教學0.1元。

  a.根據學生挑選的“橡皮是0.1元”,引導學生回答:“1元有幾角?”“1角占1元的'幾分之幾,也就是幾分之幾元?”學生回答后,教師借機告訴學生“還可以寫成小數0.1元。”

  b.讓學生跟讀兩遍。

  c.說明0.1元表示十分之一元,0.1元的小圓點叫小數點,寫在0的右下角。

  (4)教學0.2元。

  a.根據學生挑選的“鉛筆芯0.2元”,引導生回答:”應付多少錢?”

  “2角占1元的幾分之幾,也就是幾分之幾元?”“還可以寫成小數是多少?”

  b.齊讀一遍。

  c.讓學生說一說理由和0.2元表示什么。

  (5)數學1.3元。

  教師要求學生把自帶的1元3角用元作單位的小數來表示,并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6)思考:“你還可買什么?最多可買幾件?”

  3.過關游戲.(買完文具后,電腦顯示門打不開)

  (1).電腦顯示思考題。

  a:1米有幾分米?

  b:1分米用米作單位就是幾分之幾米,用小數怎樣表示?

  c:3分米用米作單位就是幾分之幾米,用小數怎樣表示?

  d:猜一猜小女孩的身高是幾米幾分米,用小數怎樣表示?

  要求學生按照剛才的方法和獲得的知識,大家分組討論,作好記錄,然后派代表回答。

  (2)顯示門開啟(學生歡呼)

  (3)“乘車”回校。(音樂響起)同時教師小結。

  (三)鞏固練習

  1、做一做1、2,填書上,評講時演示,抽一兩題讓學生說一說想法。

  2、P119/1、2,填在書上,然后互批,同時顯示標準答案。

  3、補充練習(顯示過關游戲中的三道題,要求小數來表示)。

  (四)總結.

  回憶今天你認識了什么?(揭題)有些什么收獲?

  (五)實踐活動

  1.要求學生課后統計本組“立定跳遠”成績,匯總時用一為小數來表示,并排出前三名。

  2.要求學生在雙休日去商店購買生活用品。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目的:

  1、了解所有學生基本數學學習狀況;

  2、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實際含義;

  3、知道十分之幾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4、能識別小數,會讀寫小數;

  5、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方法:

  1、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到黑板上完成習題,表現優異者有小獎品;

  2、創設情境,引入課題內容;

  3、以日常生活中的經歷幫助學生理解問題。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入小數

  出示商品標價牌,在黑板上依次貼出這些商品的標價牌。

  2、區別整數與小數。

  根據學生的回答,移動磁性黑板上的標價牌分成整數和小數兩類。

  請同學舉例其它整數的例子,以及小數的例子(兩雙手,一個鼻子;身高:1.65米價格:12.3元田徑比賽中的成績:12.91秒)

  3、引入課題

  右邊這組數它們有一個什么特點?(數中間都有一個小圓點)。像這樣的數叫做小數,(拿走磁性黑板上的整數標價牌)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些關于小數的初步知識。(板書課題:認識小數)

  4、認識小數

  1)小數里的這個小圓點我們把它叫做小數點;小數點左邊的部分是整數部分;小數點右邊的部分是小數部分。你會讀小數嗎?

  (讓學生試讀標價牌上的小數,提醒學生注意整數部分與小數部分讀法的不同。)

  2)認識以元為單位小數的實際含義。

  哪些同學已知道,標價牌上的小數它們分別表示多少錢?

  元角分

  4.504元5角

  0.707角

  0.656角5分

  3)完成課本中的習題,鼓勵學生回答問題。

  5、測量一位學生身高

  1)學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單位,該怎樣表示?同學們可以自己先看書,再跟小組的同學討論討論。

  3)引出以米為單位的一位小數。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數表示是米,還可以寫成0.1米。

  3分米是幾分之幾米,還可以寫成零點幾米?

  想一想:為什么小數點的前面寫“0”?什么樣的`分數能改寫成一位小數?

  4)引出以米為單位的兩位小數。

  指著米尺問: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用分數表示是米,還可以寫成0.01米;

  3厘米是幾分之幾米,寫成小數是多少米?18厘米呢?

  讓學生把答案填寫在課本上;

  想一想:0.03米、0.18米,小數點后面第一位數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樣的分數能改寫成兩位小數。

  5)小組討論。

  王東身高1米30厘米,寫成小數是()米。

  全班交流,寫成1.30米和1.3米都是對的,(因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6、補充練習

  (1)填單位名稱

  7.89元=7()8()9()

  4.54米=4()5()4()

  (2)填適當的數

  0.56米=米=()厘米

  0.89元=元=()角()分

  6.18米=()米()厘米=()厘米

  7、對同學的錯誤之處進行講解,歸納易錯點

  教學難點(預期):

  1、小數的讀法,元角分的畫法,長度的表示方法;

  教學問題及分析:

  1、在劃分單位時不熟悉,容易做錯,盡量講慢一點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

  2.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3.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信心,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社會、分析社會、認識社會,初步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節實踐活動課,是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需要用數學。在本節課中,教學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遵循實踐活動課的原則

  (1)實踐性原則

  (2)全員參與的原則

  數學實踐活動應是全體學生參與的活動,決不是教師或個別學生演示,或部分學生操作,其他學生看熱鬧、只動口不動手的活動。

  (3)知識的應用性原則

  數學實踐活動要使學生學以致用,教師要挖掘教材中與實際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因素,讓學生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探索創新性原則

  數學實踐活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地實踐活動,對于解決問題的思路、途徑、方法,教師不必多加限定,讓學生充分開動腦筋,大膽地進行嘗試,完成任務。

  2.在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雙語實驗學校,是一所現代化有特色的名校。學校由專家治校、名師執教,小班化智能教學,提供從幼兒園、小學到初中的優質教育服務。學校辦學條件優越,吸引了省內大中小城市的學生。學生的知識面廣,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強。

  〖課堂實錄〗

  (一)活動一:說一說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都到過哪些地方?你是怎樣去的?

  生1:我到過濟南,是坐火車去的。

  生2:我到過北京,是坐大客車去的,我看到了天安門。

  生3:我到過桂林,是先坐公共汽車,又坐飛機飛去的。我看到桂林的山水,真美呀!(生3發出贊嘆,陶醉在美麗的山水畫中。)

  ……

  師:同學們這么喜歡出去旅游,今天淘氣和笑笑要邀請你們出去游玩,愿意嗎?

  生:(迫不及待)愿意,愿意,淘氣、笑笑快帶我們去玩吧!

  (二)活動二:提出問題

  1.師:(閃動圖畫)同學們,淘氣和笑笑要邀請大家到哪里旅游?通過看圖,你還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智慧老人和機靈狗也跟我們一起旅游。

  生2:我知道了我們要到大連去玩,我們坐的是晚上10:30的車。

  生3:我知道了我們要在早晨6:00到大連。

  生4:我知道我們要做火車去,火車每時行駛103千米。

  生5:我還知道我們已經走了5時。

  ……

  2.師: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怎樣解答?

  (1)教師根據學生所提的問題把較典型的兩道題板書。(A.博興到大連還需要多長時間?B.博興到大連約有多少千米?)請同學們同桌兩個為一組,商量一下,看能不能解決這兩個問題?

  (2)學生同桌兩人很快就想出結果。

  組1:從我們這里到大連還需要2時30分,我們是先算出5時之后是3:30,再用6:00減去3:30,就是2時30分了。

  組2:我們的算法跟他們不一樣,我們是先算出從10:30到第二天6:00一共要經過幾時,再減去已經走了的5時。

  (教師對他們的算法都給予肯定。)

  組3:老師,算出了博興到大連一共要走幾小時后,我們就可以直接用乘法算出博興到大連的距離。

  (師不失時機地表揚反應靈敏的學生。)

  (三)活動三:租房

  1.師:火車繼續向前行駛,現在我們趁坐車時間看一下我們的住房問題吧!(閃動畫面)在這個畫面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有關租房的信息?

  生1:房子4人住一間的80元錢。

  生2:房子3人住一間的66元錢。

  ……

  2.師:我們班男生有13人,怎樣租房?女生有11人,怎樣租房?你能試著算一下嗎?現在,我們臨時組成4個學習小組來解決我們的男、女生租房問題吧!

  (學生根據自己的選擇走到了一起,開始小組討論活動。)

  3.“租房”活動交流匯報。

  組1:我們組選的是男生租房問題。我們找到了一種租房方案,就是男生3間4人間和1間3人間。

  組2:我們組也是選的男生租房問題。我們找到了兩種租房方案,一種是2間4人間和2間3人間;另外一種是1間4人間和3間3人間。

  組3:我們組選的是女生租房問題。我們找到了兩種租房方案,一種是1間4人間和3間3人間;另外一種是2間4人間和1間3人間。

  組4:我們組選的也是女生租房問題。我們也找到了兩種租房方案,一種是租3間4人間,另外一種是4間3人間。

  組1受到了組4的啟發,迫不及待地說:我們男生也可以這樣租房,租4間4人間或者是租5間3人間。

  (這名學生說完后暗暗得意。)

  師:我們聽了大家這么多的方法,真為同學們感到高興。那么,在這么多的方法中,哪一種租房最合算呢?

  學生陷入沉思,突然,生1說:我們把所有的租房方案一一羅列出來,然后進行計算、比較,哪種用的錢少哪種就最合算。

  生2:這樣做太麻煩了,我們把所有的租房方案都羅列出來,然后進行比較,我想,如果所租的房子都住滿人,沒有空位,一定是最合算的方案。

  (學生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這名學生也滿心喜悅地坐回座位。)

  師:請同學們以最快的速度找出最合算的方案。

  生3:男生13人租1間4人間和3間3人間,恰好住滿,最合算。

  生4:女生11人租2間4人間、1間3人間也恰好住滿,也最合算。

  (四)活動四:游覽

  師:我們終于到達了大連動物園,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動物園,與可愛的小動物們一起分享快樂吧!(閃動畫面:大連動物園)

  師:先請同學們欣賞美麗的動物園,然后請同學們根據你看到的提出問題,比一比,誰發現的問題多!

  (學生躍躍欲試。要求學生自己想出要解決的問題后,把算式寫在練習本上,小組內交流。)

  (教師到各個小組內巡視,參與交流。)

  (五)活動五:課后學習

  旅游結束了,學生意猶未盡,下課后圍著我七嘴八舌地說:“老師,旅游真有意思,你帶我們去旅游好嗎?”聽到這里,我也很高興,請同學們設計一個旅游計劃,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了。

  〖教學反思〗

  通過執教這一次的實踐活動課,讓我更深切地感受到我們的實驗教材更加密切了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數學來源于生活,在活動中,密切了數學與人類社會的關系;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獲得了良好的體驗。在課堂中,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發展學生個性,營造民主、寬松、愉悅的良好氛圍。同時,在教學中,我覺得還應該多加培養學生的一些習慣,例如,敢于提出問題的習慣、認真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樂于與別人合作的習慣等。

  〖案例點評〗

  《標準》指出:在數學實踐活動課中,要從學生身邊的行為、自身活動出發,激發學生對活動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才能使他們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實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同時達到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目的。本節課學生從自己喜歡的活動中,主動獲取知識,促進認識發展的同時,培養參與意識和探索創新精神。案例的設計,環節分明、結構巧妙,適時、適度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思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素質,加強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同時,激發學生有意識地學習,利用情境調動學生的潛能,使有意識的學習活動和無意識的學習活動相結合。整節課學生在活動中愉悅地學習,始終保持飽滿的學習熱情,教學效果很好。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1-15

小學數學下冊教案12-27

三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01-04

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2-18

三年級下冊數學數學教案01-14

數學三年級下冊優秀教案03-06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1-18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02

三年級人教版數學下冊教案02-02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