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教案

時間:2023-01-20 13:32:14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教案

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教案1

  教學目標:

  1、理解面積的意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這些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3、學習運用觀察、重疊、數面積以及估測等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

  教學重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難點:

  1、從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兩個方面理解面積概念。

  2、理解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等邊三角形和直徑1厘米的圓,兩個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引導學生看教材第60頁的圖。

  提問: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課,出示課題。

  同學們剛才觀察到的物體都有面,而且通過操作我們還發現面是有大小的,今天這節課,我們所學的內容就和面的大小有關。

  二、探究新知

  1、教學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

  教師談話引入。說明:黑板面和國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較大,靠觀察就能看出。

  (板書:觀察比較)

  (2)認識平面封閉圖形的大小。

  出示兩組圖形,這些是平面封閉圖形,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

  由學生的操作活動,引出重疊比較與數方格比較的方法。

  (板書:重疊比較,數方格比較)

  (3)總結面積的.意義。

  提問: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板書課題的前半部分:面積)

  2、認識面積單位。

  (1)出示教材第61頁例2。

  引導:請同學們用手中的學具來幫忙。

  比較三種方式,得出數正方形個數是最合理的方法。解決了設疑中提出的問題,通過數正方形個數得出大小之分。

  (2)認識統一比較的重要性。

  教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通過重疊確認它的面積比前面出示的。兩個長方形大,教師翻開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個格,激起學生的疑問。

  提問: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沒有辦法來證明呢?

  (3)帶著問題自學。

  提問:

  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說說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是怎么規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個手指甲的面積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兩人互相比畫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貼出一張1平方米的紙,先估計能放下幾本練習本。翻出反面,數一數,實際能放下幾本練習本。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如圖,每一個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紅筆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個圖形,再用綠筆涂出面積為12平方厘米的另一個圖形。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1)電視屏幕的面積是25㎡。

  (2)一塊橡皮上面的面積是9㎡。

  (3)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500㎡。

  (4)教室的面積大約是40㎡。

  四、思維訓練

  1、下圖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請你寫出每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2、動腦筋:先估算哪個圖形的周長比較簡便?算一算。(單位:厘米)

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提出問題—估算—口算—筆算”的計算過程,在多樣化的算法中能自主最優化。

  2.使學生在嘗試寫豎式、小組討論交流算法的過程中掌握筆算乘法的書寫格式和算理。

  3.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多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聯系生活學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在嘗試寫豎式、小組討論交流算法的過程中掌握筆算乘法的書寫格式和算理。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多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聯系生活學數學的思想。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口算:10×6 8×60 12×2

  700×8 12×4 6×500

  2、筆算:12×4 180×3 105×7 832×9

  3、談話:同學們,你們有過和爸爸、媽媽一塊兒購物的經歷吧。在購物的時候,你幫助爸爸、媽媽算過一共需要付多少錢嗎?請同學們看這里的購書情境。(課件出示例1購書的情境圖)。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口算和一位數乘多位數的筆算乘法,喚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引出新知;通過情景導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明白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例1的畫面,讓學生觀看圖畫內容。讓學生說一說。

  你發現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請學生說一說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根據乘法的意義列出算式為:24×12。

  2、各組討論:怎樣計算24×12。

  請把想出的計算方法寫在紙上。提出要求:

  ①介紹自己的計算方法時,要把計算過程說清楚。

  ②要認真傾聽別人的介紹,想一想他這樣算有沒有道理。

  ③把正確的方法確定下來。

  3、組織溝通。

  (1)口算

  各組展示本組的算法。不容易說明白的,就寫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10=240

  24×2=48

  240+48=288

  多讓學生說一說口算的過程和方法。

  (2)同學們會口算了,會用豎式計算嗎?試著算一算。師巡視輔導。

  (3)學生展示匯報,據生答完成板書。再現豎式,理清筆算過程及算理:先用個位上的2乘24,得48;再用十位上的1乘24,得24。設問:這個24表示……接著,邊敘述邊書寫:它表示24個十,是240,是24乘10的積。個位的0不寫,4要對著十位。然后,把兩次乘得的數相加,算出兩個因數相乘的積。

  邊敘述、對話,邊書寫成:

  方法二:

  2 4

  × 1 2

  ————

  4 8 ……24×2的積

  2 4 ……24×10的積(個位的0不寫)

  ————

  2 8 8

  3、師生評議。

  (1)請學生說一說,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2)老師對學生發表的意見作以肯定或補充。

  (3)重點評議筆算,寫算法時應該注意什么。

  研討豎式每一步計算的方法,再現筆算過程。重點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要做到數位對齊,數位應該如何對齊。

  4、小結,筆算乘法的方法。先請多個學生說一說然后總結: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位與因數的個位對齊;再用十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位與因數的十位對齊。最后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口算,使學生明白算理,在掌握算理的基礎上,再進行筆算,使學生掌握算法,重點說數位如何對齊的問題,加深了學生對筆算乘法方法的理解。)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嘗試練習。

  用豎式計算63頁“做一做”的8道題。請幾名學生上黑板板演,講評。

  2、獨立完成練習十六第1題,重點輔導后進生。

  3、判斷并改正:

  21 13 34 23

  ×12 ×22 ×11 ×12

  42 26 34 46

  21 26 34 23

  252 52 374 69

  ( ) ( ) ( )( )

  4、我會解決:植樹節到了,同學們去植樹,一共種植了12行,每行有21棵,請問同學們一共植了多少棵樹?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我檢測,綜合測試自己,找到成功與失敗的地方,有利于及時改正錯誤,有層次的練習,滿足了部分學生的學習要求。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既鞏固算法,又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請學生討論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么問題,并溝通。

  2、老師強調:用豎式計算時,每次乘得的數的末位應當和那一位對齊。還要注意記住進位數,精確處置進位問題。

  板書

  筆算乘法

  方法一:

  24×10 = 240

  24×2 = 48

  240+48 = 288

  方法二:

  2 4

  × 1 2

  ————

  4 8 ……24×2的積

  2 4……24×10的積(個位的0不寫)

  ————

  2 8 8

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教案3

  設計說明

  本節課教學的是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連續進位)的筆算乘法,學生將首次在豎式計算時遇到進位的情況。因此,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掌握正確的書寫格式是本節課應重視的問題,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的教案設計做到了以下幾點:

  1、通過多元表征間的轉換,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一邊操作,一邊敘述過程,同時用豎式記錄操作過程。通過操作,將動作表征(操作)與符號表征(豎式)緊密結合起來,突破“滿幾十進幾”的教學難點。

  2、讓學生自主探索,遷移類推新知。在教學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連續進位)的筆算乘法時,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仿照例1寫出完整的分步演算過程,說一說每一步計算的是什么,理解豎式中每一個數位上數的含義,最后簡化中間過程,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算理,遷移類推所學新知。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

  1、引導學生筆算完成下面各題。

  33×3  432×2

  2、復習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乘法的筆算方法。

  (計算多位數乘一位數時,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乘起,用一位數依次去乘多位數每一個數位上的`數,乘到哪一位,積就寫在哪一位的下面)

  設計意圖:復習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乘法的筆算方法,為進位乘法的學習作鋪墊。

  ⊙探究新知

  1、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教材61頁例2情境圖,學生仔細看圖,思考: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看圖,口頭表述從圖中了解到的數學信息)

  (2)板書:王老師買了3套連環畫,一套連環畫16本,王老師一共買了多少本連環畫?

  2、探究算法。

  (1)可以怎樣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呢?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后列出算式)

  (2)引導學生操作小棒,并用豎式記錄操作過程。

  ①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擺小棒,同時用豎式記錄操作過程。

  ②集體交流。

  a、操作過程:

  先算6根小棒乘3是18根小棒,也就是1捆零8根小棒,再算1捆小棒是10根,3捆小棒是30根,最后算18根小棒加上30根小棒,等于48根小棒。

  b、展示豎式:

  (3)簡化豎式,指導寫法。(課件演示簡化豎式的寫法)

  ①計算16×3,先乘哪一位?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乘起)

  ②個位上相乘的積滿十怎么辦?

  (個位上相乘的積是18,滿十應向十位進1,8寫在積的個位上,1寫在十位和個位中間的橫線上,寫小一點)

  ③再乘哪一位?(十位)

  ④在豎式計算中,對于進到十位上的數該怎么處理?(在計算十位上的數時,應該把進到十位上的數加上)

  乘法豎式:

  小學數學

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教案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74頁例1,練習十六第1~4題。

  教學目標:使學生經歷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過程,初步學會乘法豎式的書寫格式,了解豎式每一步計算的含義。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和積極的學習態度,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具、學具準備:有關的多媒體課件,整捆和單根的小棒。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課件演示例1的情境圖。畫外音:元旦到了。小明、小華和小英正在用彩筆畫畫,準備布置“迎接元旦”專刊。他們要用美麗鮮艷的彩色圖畫歌頌偉大的祖國,迎接新年的到來。從這幅圖畫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計算的數學問題呢?引導學生提出:他們每人都有一盒彩筆,每盒12枝。他們一共有多少枝彩筆呢?

  先請同學們估算一下,3盒大約有多少枝彩筆?

  教師提問:如果我們要知道準確的.枝數,該怎么辦呢?

  小精靈問了:怎樣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筆?

  二、探討交流

  請同學們說一說:

  (1)用什么方法計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這道題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乘法計算有什么不同?

  教師提問:這道題該怎樣算呢?

  讓小組內每個同學先思考3分鐘,在紙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來。也可以擺出小棒(或其他學具)或畫畫圖等。如果能想出幾種算法的,就把幾種算法都寫出來。

  算完以后,在小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說給同組的其他同學聽。

  小組長歸納一下本小組一共想出了哪幾種算法。這時教師巡回了解各組的情況,尤其要鼓勵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參與小組的活動。

  全班匯報。由各小組的代表向全班同學匯報自己小組的各種算法,教師將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類評價

  教師提出要求:現在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種算法,我們能不能把這些算法分分類,看看一共有幾種思路。

  估計學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幾類:

  1.擺學具求得數。

  引導學生擺。因為一個因數是12,所以一行擺1捆零2根;因為另一個因數是3,所以擺3行,一共擺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畫圖求出得數。

  3.連加法。

  12+12+12=36

  4.數的分解組成。

  10×3=302×3=630+6=36

  5.拆數法。(轉化成表內乘法)

  8×3=24或7×3=21或6×3=18

  4×3=125×3=1518+18=36

  24+12=3621+15=36

  評價各種算法,組織學生議論,每一種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適用范圍。

  1.擺學具和畫圖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但我們學了數學以后就應盡量使用計算的方法來算。

  2.根據乘法的含義用連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數的個數比較多,算起來就比較麻煩。

  3.把一個因數分解成幾個十和幾個一,分別與另一個因數相乘,再把幾個乘積加起來。這種方法不管因數是幾都能算。

  4.把一個因數拆成幾個一位數,再分別和另一個因數相乘,然后把幾個乘積相加,這種方法不管因數是幾也都能算,但有時也比較麻煩。如25×6=9×6+8×6+5×6+3×6等。

  四、介紹豎式

  從剛才議論的結果來看,用數的分解組成方法來算比較簡便。那么我們能不能把這三個算式像加法豎式那樣合并成一個豎式呢?下面就請大家打開課本第74頁看看小英是怎樣列出乘法豎式的?

  課件一步一步展示豎式的書寫過程,突出書寫的步驟和書寫的位置,邊演示邊說明。如果沒有電腦設備,也可板書。

  先出示有部分積相加的豎式,再出示簡便豎式,并說明為什么可以寫成簡便豎式。

  學生在練習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題,教師巡視了解情況。如有發現錯誤,指導訂正。

  五、鞏固練習。

  學生完成練習十六的作業。每道題先讓學生估算,然后再用豎式計算。

  第1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為什么是用乘法計算。

  第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檢查并說說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后,再交流這道題有哪幾種算法。

  六、小結(略)

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教案5

  一、教材

  倍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和理解乘法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將通過對已學習的有關乘法的知識進行遷移獲得“倍”的概念。“倍”是一個新的概念,是一種數量之間的關系。通過對本內容的學習,初步建立倍的概念和簡單的數學模型,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乘法的含義,拓寬應用乘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范圍與能力,培養數感,為今后學習分數、小數和百分數等相關知識奠定基礎。教材為倍的認識提供了“小兔吃蘿卜”的童話情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首先通過比較胡蘿卜(2根)和紅蘿卜(6根)的數量,根據3個2根的關系,引出“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再次通過“圈一圈”,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比較白蘿卜與胡蘿卜數量之間的關系,由舊知識“幾個幾”轉化為新知識“倍”的含義。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預設目標如下:

  1、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倍的含義,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幾何直觀。

  3、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及語言表達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倍的含義,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過圈一圈、畫一畫等操作活動,讓學生在觀察、體驗和探索中親身感受,從而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理解倍的概念

  突破方法: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將知識進一步深化,使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倍”的概念。

  四、教法與學法

  教法: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時,我主要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啟發談話、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與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自覺主動地獲取知識。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看一看、擺一擺、圈一圈、說一說等活動,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進而明白“一個數的幾倍”的具體意義。

  學法:

  1、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2、運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具體來說說教學過程。本課時教學安排了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通過拍手游戲,幫助學生溫習乘法中“幾個幾”相關的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探究活動做好鋪墊。

  第二個環節是民主導學、自主探究。通過媒體展示情境圖,首先讓學生自主發現數學信息,引導學生探究這些信息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從而引出倍的概念,如胡蘿卜有2根,水蘿卜有3個2根,我們說水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根數的3倍。通過圈一圈、畫一畫結合課本上的圖片進一步深化對倍的理解。同時通過引導使學生發現“1倍”的關系,即小白兔的只數與小灰兔的只數相同,所以說小白兔的只數是小灰兔只數的1倍。其次,通過新知應用的五道習題進一步強化和拓展了學生對倍的認識和理解。特別是拓展思維涂一涂,由圖轉化到數,實現了對新知識的升華,滲透了數形思想。

  第三個環節是檢測導結:通過對學生學情的檢測,及時了解課堂的效率,發現不足及亮點。認真反思和總結,為今后的教學總結經驗。同時通過激勵評價,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小組協作能力。

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教案6

  設計說明

  本節課教學的是多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筆算乘法,盡管算理和算法與不連續進位的筆算乘法相同,但相對比較復雜,學生計算時也更容易出錯,因此,在教學本節課時,不僅要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給予適當引導,還要通過對比教學,突破連續進位的難點。

  1.自主探究,適時指導。

  由于連續進位的筆算乘法與不連續進位的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和算理相同,因此先讓學生嘗試獨立完成計算,再在小組內交流計算方法。教師在學生自主探究過程中,針對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給予適時指導,并幫助分析原因,加深學生的印象,促進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和對算法的掌握。同時,在精確計算前,讓學生估一估積的范圍,培養學生用估算來檢驗精確計算結果的習慣。

  2.加強對比,突破難點。

  教學過程中,通過兩個對比來突破難點。一是把連續進位與不連續進位的筆算乘法的過程加以對比;二是將三位數乘一位數的進位疊加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進位疊加進行對比。通過對比,讓學生再次體會“哪一位相乘滿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的計算方法,同時引導學生牢記兩點:一是把進位的數寫在豎式相應位置的`橫線上;二是算前一位的積時不要漏加后面進位進上來的數。通過對比和練習,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性,并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

  1.計算下列各題。(課件出示)

  2.說一說上面兩道題的筆算方法。

  (從個位乘起,乘到哪一位,積就寫在哪一位的下面,哪一位相乘的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課前進行乘加兩步混合計算及多位數乘一位數(不連續進位)的筆算乘法的訓練,為學習新知作鋪墊。

  ⊙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62頁例3。

  (1)觀察情境圖,收集、整理數學信息。

  (已知條件:飲料每箱24瓶,共9箱;所求問題:9箱飲料一共有多少瓶)

  2.學生獨立列式。(24×9)

  (1)學生估算9箱大約有多少瓶飲料,然后匯報估算方法及結果。

  方法一 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瓶少。

  方法二 因為24比20 大,比30小,20×9=180,30×9=270,所以24×9的得數在180和270之間。

  (2)學生獨立列豎式計算,組內交流算法。

  3.課件出示24×9,24×4兩個筆算豎式。

  (1)仔細觀察,比較兩個算式的異同,集體交流。

  相同點:都是兩位數乘一位數,計算方法相同,都有進位。

  不同點:第一個算式個位向十位進位,十位也向百位進位;第二個算式只有個位向十位進位。

  (2)揭示課題:像第一個算式這樣的乘法,叫做連續進位乘法,也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

  4.引導學生總結多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筆算乘法的計算法則。

  (多位數乘一位數,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乘起,用一位數分別去乘多位數每一個數位上的數,哪一位上的乘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說明:在乘法里,乘數也叫做因數。

  5.學生嘗試筆算137×6。

  (課件出示,學生試做,教師巡視訂正)

  (1)比較137×6和24×9兩個豎式,找找異同點。

  (相同點:都乘一位數,計算方法相同,都是連續進位乘法。不同點:第一個算式是三位數乘一位數,最高位沒有進位;第二個算式是兩位數乘一位數,最高位有進位)

  (2)學生討論:計算連續進位的筆算乘法要注意什么?

  (哪一位向前一位進位時,要把進位的數寫在豎式相應位置的橫線上;計算前一位的積時,要記著加上后面進位進上來的數)

  設計意圖:通過獨立探究,讓學生經歷知識遷移和抽象計算法則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兩次進行對比,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多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筆算乘法的算理和筆算方法,突破難點。同時在精確計算前,用估算明確乘積的范圍,培養學生用估算檢驗結果的意識和能力。

  ⊙鞏固練習

  1.計算。

  69×8=   76×4=

  164×5=   245×3=

  2.完成課堂活動卡,集體交流訂正。

  3.王力讀一本書,每天讀26頁,9天讀完。這本書一共有多少頁?

  4.學校想為三年級的6個班各配備一臺錄音機,每臺錄音機139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布置作業

  教材64頁6、7、8題。

  板書設計

  多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筆算乘法

  24×9=216(瓶)

  多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筆算方法: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乘起,用一位數分別去乘多位數每一個數位上的數,哪一位上的乘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三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筆算乘法教案02-16

《筆算乘法》教案12-16

筆算乘法的教案01-01

小學數學三年級筆算乘法教案01-09

小學數學三年級筆算乘法教案11篇01-09

小學數學三年級筆算乘法教案(11篇)01-09

筆算乘法(一次教案)12-17

筆算乘法(二次教案)12-17

四年級數學上冊《筆算乘法》教案設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