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常用[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發現物體扔到空中會自由下落,不同的物體下落的速度有快有慢。
2、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
3、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究的興趣。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各種紙球、沙包、礦泉水瓶、藥瓶、塑料袋、報紙、松塔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感知物體自由下落的現象。
1、師“今天老師準備了許多東西請你們來玩扔東西的游戲。”
2、游戲要求:每次選擇一種物品進行嘗試看誰發現的問題多。
3、幼兒自由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4、你剛才扔的是什么東西?你扔這些東西的時候有什么感覺?最后結果是什么樣的?你發現了什么問題?
二、再一次拋接物體發現物體下落速度有快有慢。
1、實踐要求:幼兒每次選兩樣玩具同時拋接,比較物體下落的速度。
2、選擇你認為落地速度快的物體
3、你發現什么東西落得快什么東西落得慢
三、小結:今天我們做了一個有趣的游戲知道物體扔上去以后都會下落。那是因為地球具有吸引力。而且還發現輕而大的物體扔不高落下來也慢重而小的物體扔的高落下來也快。
四、啟發幼兒探索改變物體下落速度的方法。
師出示兩張相同的紙,啟發幼兒能讓他們以不同的速度落下來。
五、延伸活動。
觀看人在太空的錄象。
嘗試改變兩張紙下落的速度。
活動反思
吸引力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力。怎樣讓幼兒去理解吸引力呢?我選擇了游戲活動——扔東西,首先感知物體的下落現象,其次比較兩種物體的下落速度,再次討論怎樣改變同一物體的下落速度。讓幼兒積極的參與游戲并嘗試通過感受、探索、發現、引導幼兒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使幼兒由被動學習者變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培養幼兒動手試驗和觀察的能力。
延伸活動實驗,如何改變同一物體的下落速度。意欲將集體科學活動與區域活動有機結合。通過孩子的積極思考引發孩子再次實踐探索的興趣,從而萌發幼兒愛科學的積極情感。
在實施中我覺得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多了一份觀察和思考,并能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思路。在預設活動中我一直在考慮要不要使用記錄表,但考慮幼兒缺乏基本的經驗,而選擇了讓幼兒自己選取實踐中他認為落地速度比較快的物體,可結果和我意料恰恰相反,報紙和塑料袋都被孩子選擇了,所以我馬上意識到了這一點,將快慢的相對性及時的引進教學活動,既豐富了孩子的認知也實現了自己教學活動穿新鞋走老路的突破。我覺得在實施中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實驗材料考慮還不夠細致周到還可以豐富一些材料如各種糖紙、包裝紙、羽毛、雪花片、手絹、紙杯、吸管、橡皮泥、氣球等
2、在孩子游戲時,很多孩子都會第一時間把他的發現告訴我,可是在集體交流中一些幼兒就不是很積極主動。對于這種現象我想有孩子個性的原因也有我們平時的鍛煉引導原因。因為集體活動的弊端之一就是不能每個人都有說的機會,所以以后我可以嘗試設一個同伴交流的環節,讓他們相互交流,分組選擇代表進行發言,這樣既鼓勵了幼兒的交流又讓感受到合作的快樂。
3、雖然在活動中我努力的要求自己做支持者和引導者,相對以往的教學活動我說的少了很多更多的是孩子的實驗、但在總結的時候我還是出現了急于替代的現象。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彈性的基本特性,獲取有關彈性的科學經驗。
(2)能積極參加科學探索活動,培養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3)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
彈性及彈簧的玩具。用具等,有彈性的物體(如松緊帶。海綿。彈力布皮筋)。
活動過程:
(1)幼兒自由操作材料,初步感知彈性。
A.幼兒操作,觀察用力拉或壓彈簧及有彈性的物體時它們的外形變化。
B.幼兒講述自己的探索發現,了解彈性的基本特征。提問:在玩的時候發現了什么?你是怎樣發現的?小結:當用力拉或壓時,彈簧。松緊帶。海綿等都發生了變化,有的變長,有的變短,有的變形;不再壓時,這些物體都能恢復原來的形狀。這就是彈性。
(2)幼兒再次操作材料,發現許多物體都有彈性,但彈性大小不一樣。提問:還有哪些物體有彈性?這些物體的`彈性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小結:許多物體都有彈性,但彈性的大小不一樣。
(3)說一說:有彈性的物體。提問:還有哪些物體有彈性?這些物體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什么方便?
教學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達到了預期目標,效果非常好,甚至超過了預期效果。整個活動既讓幼兒體驗了實驗成功時的快樂、增強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護環境的必要性,同時也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及動手操作的能力,這個活動在中班開展是非常有意義和有必要的。
科學教案 篇3
目標:
1.感知聲音可以通過管狀材料從一頭傳到另一頭的現象。
2.在“打電話”的情景中嘗試兩個人合作探索。
3.能控制音量,避免音量過大損傷同伴的`聽力。
準備:
用管狀材料(如PVc管、紙筒、塑料軟管等)連接成傳聲筒。
玩法說明:
兩名幼兒合作探索,一名幼兒對著傳聲筒說話,另一名在傳聲筒的另一端傾聽。
指導要點:
1.創設“打電話”的游戲情景,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驗,了解材料的玩法。
2.觀察兩人共同玩“打電話”游戲時是否明確“聽”和“說”的關系,能否互相配合。如果兩名幼兒出現同時聽或同時說的現象,可通過提問“兩個人都說(聽),誰來聽(說)呢”引導幼兒關注兩種角色之間的配合。教師不要替幼兒分配角色,如果幼兒之間不能較好地協調,教師可以游戲者身份參與到游戲中,引導幼兒學習分配角色。
3.創設“說悄悄話”的情景,引導幼兒控制音量。當幼兒用較大的音量對著管子說話時,教師可請他的同伴表述“聽”的感受。
4.幼兒說話時鼓勵其先對著管子說一說,再離開管子說一說,然后問一問另一端的同伴在兩種情形下聲音聽起來是否一樣。
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了解聲音是怎樣產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體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
2、通過各種嘗試活動和操作活動,激發幼兒對周圍世界的探索興趣。
二、活動準備:
1、大鼓一面,大米、豆子,串鈴、響板、碰鈴等樂器。
2、錄音機、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聲音的產生
①請幼兒閉眼,老師自我介紹。你們聽見老師的聲音了嗎?(聽見了),用什么聽見的.?(耳朵)敲鼓,什么聲音(鼓聲),耳朵真能干。
②聲音是從哪里發出的?
喉部經聲帶,嘴巴變形后發出的
③出示鼓?(敲)聽見了聲音,(摸)鼓面振動,產生聲音。
幼兒手摸喉部,不發出聲音(沒有什么感覺)手模喉部,問客人老師好:喉部聲帶振動發出聲音,豐富詞匯:振動
(二)小實驗
1、讓6組孩子分別用不同的物品進行實驗,并讓物品
發出聲音。讓幼兒動腦用什么方法使物品發出好聽聲音的?(敲、碰、敲擊、打等)讓幼兒自己總結并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
2、情境表演
大米(由老師扮演):“小朋友們,我是大米,我可是個舞蹈家,你們想不想看我跳舞呀?”
把大米放在鼓上,放音樂<<拔根蘆柴花>>,敲擊鼓面,大米在鼓面上跳舞。
(引導幼兒感知大米的跳動是因為鼓棒敲擊鼓面,使鼓面振動才讓大米跳起來的。
(三)分辨聲音
1、教師分別播放好聽的音樂及雜亂的音樂,請幼兒聽聽有什么感覺。樂音:好聽舒服愉快??噪音:難聽刺耳??
2、學會分辨什么樣的聲音是樂音?什么樣的聲音是噪音,噪音對人身體有害?教育幼兒不要大聲說話,要保護聲帶,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四)使用聲音
教師和幼兒一起用會發出聲音的物品配上音樂表演。
科學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道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懂得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
2、注重事實,尊重他人意見,樂于合作與交流。
3、能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做出解釋與結論。
二、教學重點:
知道人類生存的必要條件,懂得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的道理。
三、教學課時:一課時
四、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五、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上節課我們了解了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宇宙間的眾多星體,什么樣的星球適合人類居呢?
(二)猜想假設:指名回答。
(三)制定方案:小組內進行。
(四)實施探究:
1、分組討論人類生存需要的條件
2、交流地球適合人類居住具備的條件
有大氣、水、適宜的溫度和能源。
3、猜想除了地球以外還有沒有其他星球適合人類居住
討論:人類能在除地球以外的星球上建立新的家園?
1、交流搜集的資料
2、根據搜集的資料確定自己的觀點舉行辯論會,并闡明自己的觀點。
設計我們的“未來的家園”
1、交流地球污染程度對人類產生的.不良影響,引發設計未來家園的欲望。
2、分組討論交流自己想象的未來家園的樣子
(五)展示交流:展示學生設計的未來家園,進行評比。
(六)拓展活動:根據自己的設計寫一篇科幻故事。
教學反思:
教學來源于生活,同時還要融入生活中去,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十分注重教學與日常生活的實際聯系。在探討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后,接著提問:為什么我們要到其他星球上去居住?學生們踴躍發言,各抒己見。說出了許多在實際生活中的環境污染及環保問題。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體驗探索過程中取得成功的快樂。
2、自主選擇材料,探索單種材料或多種材料的連接、變長方法。
3、提高小肌肉群的動作技能。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
嘗試將各種材料連接使用之越變越長。
活動難點:
嘗試多種材料的連接,為螞蟻做出各種各樣的繩梯。
活動準備:
1、Flash課件
2、操作材料:雪花片、吸管、扭扭棒、拼插玩具、彩色小紙條、水彩筆、夾子、一次性筷子等,每種材料分別放置在操作盒里
3、鐵絲拉長固定在距地面半米高的墻上。
活動過程:
一、播放Flash課件邊講述故事引題。
1、螞蟻隊長宣布要舉行“爬爬賽”,需要我們幫助它們提供各種各樣的繩梯,給它們“爬爬賽”用。
二、幼兒探索單種材料的連接、變長方法。
1、幼兒自主選擇材料,為螞蟻做出各種各樣的繩梯。
2、將做好的繩梯固定在鐵絲上,繩梯的長度不能低于鐵絲與地面的距離。
3、幼兒交流探索經驗
①你是用什么辦法,將它越變越長的?
②螞蟻隊長檢驗我們的繩梯。
三、探索多種材料的不同種連接方法
螞蟻隊長發現我們做的`繩梯又漂亮又好用,你們真棒。但是你們的繩梯給螞蟻爬爬時太簡單了,沒有難度。它希望我們做出特別的,爬爬時又有難度的繩梯。
1、幼兒嘗試多種材料的連接變長方法。
2、幼兒講述探索經驗:你的繩梯給螞蟻爬爬時有什么難度呢?
四、螞蟻“爬爬賽”正式開始
教師播放Flash課件,孩子觀看,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活動,了解蝴蝶的形態以及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2.認真觀察視頻與圖片呈現的現象,能夠用的方式表達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3.對觀察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感興趣,愿意與同伴一起探索。
活動準備
1.毛毛蟲變蝴蝶的.成長視頻
2.蝴蝶拼圖,蝴蝶成長過程的圖片(卵-毛毛蟲-蛹-蝴蝶)
3.音樂及春天背景圖一幅
4.將幼兒分成4人一組
活動過程
1.游戲導入
(1)師:今天老師為你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它就藏在拼圖里,我們同一組的小朋友一起動手合作把它拼出來看看它是誰好嗎?拼完后說一說你們拼出來的蝴蝶是什么樣子的。
(2)引導幼兒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師: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你們拼出來的蝴蝶是什么樣的?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蝴蝶的身體分為頭部、胸部、腹部三個部分,都有一對翅膀、觸角和身體。顏色和花紋等不同)
(3)你們還見過什么樣的蝴蝶呢?你們知道蝴蝶的寶寶是誰嗎?毛毛蟲是怎樣變成蝴蝶的呢?(幼兒自由討論)
2.引導幼兒了解蝴蝶的成長過程,播放視頻
(1)分步觀察①卵:這是什么?它們長得怎么樣?(卵,長得都不一樣)②毛毛蟲:卵慢慢長大后變成了什么?毛毛蟲會干些什么?(會吃樹葉)③蛹:毛毛蟲長大后會做什么事呢?怎么樣才能變成蝴蝶呢?(吐絲、結繭,在里面變成蝴蝶)(:誰能完整的介紹一下“蝴蝶是從哪里來的”,經過卵-毛毛蟲-蛹-蝴蝶四個時期)
(2)完整欣賞毛毛蟲變蝴蝶的視頻
3.通過游戲競賽,加深幼兒對毛毛蟲變蝴蝶過程的了解(給幼兒分發準備好的圖片)
師:小朋友們看到你們桌上的圖片了嗎?上面畫的什么?(卵、毛毛蟲、蛹、蝴蝶)現在請各個小組的小朋友來比賽,看哪一組的小朋友能用最快的速度把它們按照毛毛蟲變蝴蝶的順序擺好。
4.角色游戲,結束活動
(1)老師播放音樂,請幼兒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2)結束:我們飛到草地上去玩吧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科學幻想畫的構思方法,《科學幻想畫創作》教案。
2、培養學生的科學幻想能力和創作意識。
3、了解科學幻想畫的意義。
建議教學方法:
科幻畫作品欣賞、分析創新方法、對比示范、網絡輔助查詢
教學內容:
一、理論基礎:
科幻畫:全稱科學幻想畫,是指少年兒童通過對未來科學發展的暢想和展望,利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未來人類生產和生活情景的繪畫作品。在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選定了主題,通過科學的想象,運用繪畫的語言創造性的表達出對宇宙萬物,未來人類社會生活發展、科學技術的遐想而產生出來的繪畫作品這就是"科學幻想繪畫"。
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是一個人生存和挑戰競爭激烈社會的基本素養,也是一個民族和國家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在科技日新月異、人才層出不窮、社會充滿挑戰的今天,培養勇于改變自己、改造社會,勇于破舊立新、標新立異,勇于探究、勇往直前的創新精神,是人發展的需要、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而科幻畫的創作正是培養這種創新精神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之一。20xx年少兒科幻畫正式成為每年一屆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四大組成部分之一。
科學幻想畫
二、圖表分析:
繪畫性--可運用各種繪畫形式
幻想性---不要把科學和神話相混淆
科學性--不要有科學性的錯誤
三、科學幻想領域
孩子們的科學幻想可以涉及從天到地,從陸地到海洋,從人類日常生活、環境變遷、城市建設到動植物演變與發展等。具體的說可以圍繞宇宙航行、月球生活、太空世界、星際旅行、海底世界、未來居住、地球環保、生態平衡、新型能源、未來交通、人工氣候、生物工程、太陽能利用、廢品利用、人類生存、信息傳遞、未來工具、未來食品等諸多方面,讓學生運用科學的推理、猜測、論證,想象出現實生活中沒有的形象,進行巧妙的構思,并運用藝術手段,把自己的創意表現出來,教案《《科學幻想畫創作》教案》。
四、引導創新舉例:
1、創新問題:
A、給同學們一根鐵絲,我們能用一些怎樣簡單的方法把它改造成怎樣一件可用的物品?
B、從身邊著手,如何進行創新性的改造?(如黑板、書桌、鉛筆盒等)
2、創新問題答案提示:
A、鐵絲一根
改造后1彎
2磨
3穿
B、改善生活的科幻作品范例
C、著名畫家達.芬奇的科幻畫手稿:
五、錯誤構思舉例:
《嫦娥奔月》是人類民間流傳的一個神話故事,
不能算做是科幻畫。但可以將其改造成人類探索月球的一個愿望,通過一些科學發明,創造宇宙飛船登上月球,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在月球上生活。這樣的思路就是科幻畫的正確思路了。
六、優秀的科幻畫作品欣賞:
利用太陽能的
創意昆蟲
開發地下資源的.
吸收有害氣體的
開發宇宙空間的
多功能環保車
七、優秀的科幻畫作品的構圖和繪制方法:
注意構圖要美觀,各功能部件要表達清楚,注重其科學性,注意細節的描繪,可用各種繪畫方法(水粉、水彩、油畫棒、鉛筆、水墨等)完成。
教學評價:
以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的方法進行。評價時首先肯定畫中的優點和創意的閃光點,然后再闡明不足,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不要束縛學生的思維,大膽想象。
教學成果展示:
結合學科特點進行教學成果展示,利用集體的力量組織和籌劃"科學幻想畫"展覽。展示優秀的學生作品,調動學生學習美術學科的興趣。
學生作品賞析: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激發探究植物奧秘的欲望。
2、知道到馬鈴薯的食用方法,喜歡吃馬鈴薯。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通過觀察、交流與討論等活動,感知周圍事物的不斷變化,知道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1、圖片:食用馬鈴薯的圖片 , 生長的馬鈴薯,發芽的馬鈴薯。
教學過程
一、出示薯片,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這是什么?你們吃過嗎?這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兒討論教師: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土豆",它還有一個名字叫"馬鈴薯"。今天我們來認識馬鈴薯。
二、認識馬鈴薯及其生長過程
1、出示圖片:馬鈴薯教師:這是什么?它還有一個名字呢,知道叫什么嗎?
2、出示發芽的馬鈴薯圖片。
請小朋友看看這個馬鈴薯有什么不同?
教師:仔細觀察,看看馬鈴薯哪里最容易長出小芽?
猜猜把長芽的埋到土里會不會長出葉子,會結出新的馬鈴薯嗎?
3、了解馬鈴薯的生長過程
(1)讓幼兒討論:發了芽的馬鈴薯切成幾塊,切口朝下埋在土里會發生什么事情?
(2)教師:馬鈴薯的根和芽一天天長出來。馬鈴薯的根是從有芽的`地方長出來的,你知道芽朝哪里長嗎?往地里長還是往有陽光的地方長?幼兒討論后知道,芽朝著有陽關的地方長。
(3)教師:什么時候長出葉子了,看到露出地面長出嫩嫩的葉子,你就會知道在這個地方有一棵馬鈴薯了。
(4)教師:葉子越長越多,地底下發生什么事呢?(幼兒自由討論。)
(5)教師:馬鈴薯寶寶要長出來了,知道寶寶長在哪里嗎?原來是長在根的最前端。寶寶在地下長,地上面開出漂亮的花了!
(6)提問:我們什么時間才能把馬鈴薯從土里挖出來?
(7)出示圖片,觀察地里成熟后的馬鈴薯。教師:花謝了,葉子也枯萎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挖出長大的馬鈴薯了。
4、教師小結馬鈴薯生長的過程:
把發芽的馬鈴薯切成塊,切面朝下埋在土里,有充足的陽光和水分,在土里發芽長根,露出地面時長出嫩嫩的葉子,長了許多葉子以后開出漂亮的花,馬鈴薯寶寶在土里慢慢長大,等到花和葉子枯萎了,馬鈴薯就長大了,我們就可以吃了。
三、馬鈴薯的食用
1、提問:是不是所有的馬鈴薯都可以吃?長芽的,已經變綠了的可以吃嗎?
教師:長芽的,已經變綠的馬鈴薯有毒素是不可以可以吃的。
2、提問:馬鈴薯可以怎么吃呢?幼兒討論
3、出示馬鈴薯制成的食物圖片教師和幼兒一起歸納做法:可以炸,炒,煮,烤。切成塊,絲,整個,土豆泥等。
教師:想不想吃馬鈴薯啊?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美味的馬鈴薯食品吧!
教學反思
新《綱要》中一再強調幼兒科學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精心呵護與培植幼兒對周圍現象及其相互關系的好奇心、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如果在幼兒期能夠通過科學教育激發何培養起幼兒的認識興趣何探究欲望,也就是使幼兒具有了終身學習何發展的動力機制,這將使之終身受益。對幼兒來說,科學就是他們每天所做的事。而且,在一日生活中,幼兒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和問題無時無刻的在發生。因此,幼兒核心教育更多地應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生成。
科學教案 篇10
設計思路:
安全和自我保護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內容,一般在活動中,孩子們不會注意到叔叔勇敢和敏捷的原因還包括了工具材料、平時訓練等。在新教材里,很多主題的目標中都提到“關系”一詞,讓孩子關注周圍的人、事、物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系,我考慮此活動可以遷移這個目標,通過活動,一方面讓孩子發現體驗消防工具和消防員之間的關系,感受人的智慧。另一方面想讓孩子在同伴互動、與消防員的互動中積極思考,大膽表達,同時了解一些保護自己的方式。
活動目標:
1、幼兒進一步感知消防裝備與消防員工作之間關系,了解消防員工作的了不起。
2、幼兒能大膽的與消防員對話,積極、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或疑問。懂得著火時要保護自己的一些簡單辦法。
活動準備:
錄像、照片、聯系好消防員和裝備、幼兒服裝、錄音、事先參觀過消防隊
活動過程:
一、回憶交流
1、回憶去消防隊參觀的情景。問題:你還記得在消防隊里看到什么?
2、簡單交流幼兒間的問題
預計幼兒的問題可能會涉及:消防叔叔除了救火還做什么;不同顏色消防帽的用處;車尾上方的燈當中的小孔;消防車的車燈為何多;云梯車怎樣救高樓上的朋友等。
小結:消防車和其他車有很多不同。車上有很多工具可以幫助叔叔滅火、救災。
3、導入下一環節:想想消防員叔叔自己還需要帶些東西嗎?
此環節目的是通過與叔叔間問答的形式,關注孩子的語言表達,激發他的自信,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二、感知對話
1、幼兒根據自己對消防員隨身攜帶工具的興趣,與消防員對話。
主要經驗:為什么需要這些東西。
教師注意在幼兒與消防員之間架起方便溝通的話語橋梁
小結:叔叔救火時需要這些工具保護自己、救助別人,這里每樣工具都是有用的。
2、觀察消防服,和消防叔叔比賽穿衣服。
1)聽鈴聲,猜猜是什么聲音?交流關于鈴聲的經驗
2)想想叔叔聽到鈴聲會做什么?
3)和叔叔比賽穿衣服,觀察消防服的特征
小結:放置和折疊的方法不一樣,加上叔叔訓練過,所以他們穿著快捷。
4)老師穿消防服,回憶需要的工具,問題:我是消防員了,可以救火去嗎?
此環節重點是對關系的理解,工具與叔叔滅火救災間的關系,發展觀察、分析、思維的能力。在與叔叔的互動中體驗交往的樂趣。
三、“閱讀”體驗
1、觀看錄像:訓練中的消防員。問題:看叔叔在做什么?
小結:叔叔的本領……
2、思考:小朋友遇到火災應該怎么辦呢?
幫助幼兒小結叔叔教的方法,引導幼兒保護好自己。
此環節主要感受叔叔訓練的不易的同時提高幼兒自主意識,安全意識。
附錄:舊版中班教案
設計意圖
《老消防車的新工作》是中班主題——我在馬路邊中的一個活動,這個活動引發了孩子對消防車的興趣。他們開始收集、交流自己對消防車、消防知識的了解,為此,我們帶著孩子們參觀了消防隊,并請消防員介紹他們感興趣的裝備。孩子們對消防車上的`秘密知道得不少,感受到叔叔的勇敢,但是回來后,他們在照片上和活動錄像上又發現新的問題,并且他們沒有見過消防員滅火的真實場景,對叔叔自身的防護、他們的本領了解不夠。我還注意到,在主題目標中提到:了解交通設施及其與人們的關系。我認為在此活動上可以遷移這個目標,讓孩子發現體驗消防工具和消防員之間的關系。
另外,在日益重視的消防安全宣傳“四進”活動中,越來越關注對提高孩子對消防安全的意識,以減少火災事故的發生,培養他們的抗御能力,讓孩子健康成長。所以,我們就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在比較、討論、共享中進一步激發對消防裝備和消防員的秘密的興趣。
2.愿意將自己的想法積極的表達出來。
活動準備
錄像、照片、聯系好的消防叔叔和他的裝備一套、工具若干、幼兒的服裝一套、錄音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
① 回憶上次在消防隊里看到什么?引出需要解決的一些問題,進行詢問
(說明:
1、 語言上和第三者的互動對幼兒更是一種挑戰。
2、由于消防車內部非常復雜,讓幼兒尋找無疑存在一定障礙,如表述不清,時間上拖沓,專業性東西多。與他們生活范圍聯系不強。
3、問題不是憑空想象的,只有對事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才會產生問題。他們提出的問題既有個性的也有共性的,這種認知沖突可以在交流分享中整合提升他們的經驗。)
② 小結并提出消防車上有那么多用具可以幫忙,那消防員叔叔自己還需要帶些東西嗎?
2.感知討論:
① 詢問除了車上這些東西自己還要帶東西嗎?
原來叔叔需要一些可以幫助他救人并且保護自己的東西,猜猜看哪些工具是叔叔需要的?要這個做什么用?
(說明
1、 選擇5樣東西比較適和幼兒,易于觀察、比較。
2、體現一種經驗的連續性有效性。從提問到討論,后一個活動成為前一個活動的遞進。)
②消防服。(警鈴想起)什么聲音?這個鈴聲是在告訴叔叔什么呢?
今天我們來做小小消防員和叔叔比賽穿衣服好嗎?。
(說明:
1.具體形象的比賽讓幼兒真實感受到消防叔叔的速度,自然產生一種敬佩。2.焦點集中,活動緊湊,孩子的興趣更高。)
③想想為什么叔叔穿得這么快?
我穿上消防服提問:我可以像叔叔一樣救火出警了嗎?我要帶上什么?
這些東西我都帶好了可以去嗎?你們上次看到叔叔訓練些什么?
(說明:
1.對孩子發現答案的再現和肯定,消防服為何穿得那么快。
2.對所學知識和經驗的回憶可以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新受的東西讓孩子反復體驗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3.體驗觀摩
① 看叔叔在做什么?
② 小結:原來他們還要天天練本領,這樣在救火時既能飛快地趕到著火的地方,又能救助別人,保護自己。你們想做消防員嗎?
(說明:
1.對先前若干問題的回應。
2.速度一個比一個快,感受消防叔叔的不尋常、不容易,激發孩子熱愛叔叔的情感。)
活動反思
1.注重孩子的經驗和體驗是非常重要的。整個活動內容的交流討論都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在他們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組合為新的經驗。在學習活動《消防叔叔了不起》之前,我們參觀了消防隊里的部分裝備,孩子們對消防車和消防叔叔的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通過這次活動,他們知道消防員叔叔除了車上有救助別人的東西還要有自我防護的物品等。
2.整個活動能注意多方面的整合,尤其是情感上的關愛、愉快體驗;數概念的組合:數數叔叔一共要幾樣防護品、左邊的大大、中間的小黑、右邊的小小;常識性的如水帶的扁與粗的變化、工具的不同等。
3.師生關系融和,互動自然,語言上比較幽默。整個活動孩子的注意集中,主動性很高。他們敢于提問,積極參與,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
4.學習活動中,層次清楚,環節緊扣,從孩子們的反應看出他們對消防工具、穿衣比賽,觀看錄像的興趣是極高的,說明這幾個點抓得好,目標達成。
活動不足
隨機問題的處理和把握上不夠靈活。比如,活動中消防斧的安全性問題、叔叔需要的五樣工具都是綁在皮帶上的等我都可以提一提,緯度和觸點再伸長些。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精選】07-31
科學教案12-17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經典]08-02
科學教案(精選)07-30
科學教案(經典)08-06
科學教案[精選]08-15
(精選)科學教案07-27
科學教案【經典】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