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科學教案

時間:2023-11-11 09:49:52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科學教案10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科學教案10篇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月亮是會變化的,并初步了解月亮變化的規律。

  2.激發孩子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

  場地布置、課件、幼兒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導入師:小朋友都聽過好聽的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月亮姑娘最后穿上合適的衣服了嗎?

  師:為什么穿不到合適的衣服?

  因為月亮姑娘的身體不斷變化,有時候大,有時候小,所以她總是穿不到合適的衣裳。

  師:我們這段時間一直在探索月亮,月亮會發光嗎?

  師:月光從哪里來?

  課件展示,小結:月亮是個不會發光的球體,也叫月球。太陽的光芒照到月球上,月球把光反射到地球上,所以我們地球上的人能看到月亮。

  二.演示實驗

  1.討論:你們平時見過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

  2.課件展示師:月亮有這么多的樣子,在這張掛圖中會在什么位子上呢?(幼兒自由猜想)3.實驗驗證實驗:一個教師當月亮,其他孩子當地球上的孩子。孩子觀察演示實驗。并驗證猜想的結果。

  認識新月、滿月。

  師小結:月亮亮面朝著太陽從新月開始,繞著地球轉到滿月,月亮越變越大。

  三、幼兒操作師:從滿月到新月,月亮的變化又有什么樣的規律呢?

  1.再次進行模擬實驗,教師發給幼兒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小朋友根據觀察結果進行操作。

  2.檢驗幼兒操作結果,教師分析。

  3. 運用課件小結。

  小結: 新月到滿月,月亮越變越大。滿月到新月,月亮越變越小。

  四、活動延伸師:月亮繞地球轉一圈用了多長時間?(一個月)月亮這樣的變化一年有幾次?(12次)師:月亮還有很多的秘密,如月亮上有水、動物、人類嗎?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看書、查電腦、問問爸爸媽媽來了解,把你發現的秘密帶來與老師、小朋友共同分享,好嗎?

  教學反思:

  家長的配合意識有待提高,只有唐沁等幾個孩子記錄的很完整,很仔細,其他孩子的記錄有些只有大人的文字,孩子只是講述,參與的感官太少;還有一部分家長可能覺得這件事對孩子的發展無關緊要,所以孩子要求后,并不主動配合,沒有和孩子一起觀察月亮,所以當老師讓他講述發現的時候,孩子無可奈何。家長的教育觀念有待改變。

科學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觀察溶解現象,并用語言表達其發現。

  2.激發幼兒對溶解現象的好奇心。

  二:活動準備

  1.每人一小杯溫水,一把勺子

  2.果珍,方糖每桌一份

  三:活動過程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好多東西,你們知道要干什么嗎?今天我們要來做個科學實驗。

  2.現在先請小朋友們嘗一嘗你們杯子里的水,然后告訴我水是什么味道的`?(沒有味道)。接著請小朋友每人拿一塊白色的東西放進你們的杯子里,看看它有什么變化。幼兒試驗,觀察,表達,交流。(它變小了,沒有了)請幼兒嘗嘗水變什么味道了。(甜)

  3.教師小結:剛才我們放進水里的是方糖,它在水里慢慢地變小,最后沒有了,我們說這種現象叫做溶解。溶解就是化了,沒有了。(幼兒跟著說兩遍:溶解)

  4.現在請小朋友每人舀一勺黃色的粉末放進你們的杯子里,再來看看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幼兒操作,教師巡視。請幼兒觀察后講述發生的變化。(顏色變了,水變成黃色的了)

  5.教師再次講解溶解的含義。果珍溶解時會是水變顏色。

  6.教師再用“高樂高”做試驗,讓幼兒觀察講述,“高樂高”溶解也會使水變顏色。

  7.小結:今天我們動手做了實驗,發現了方糖,果珍。高了高,放進水里會化掉,這叫做溶解。那么還有哪些東西放進水里也會溶解呢?請你們回家可以在試試,明天來告訴大家,好嗎?

  四: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物質溶解于水的現象。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幼兒對“溶解”和“飽和”現象產生興趣,有探究的欲望。

  2、幼兒能夠大膽動手實驗并會記錄實驗中的發現。

  3、讓幼兒在實驗中觀察、記錄,理解“溶解”和“飽和”現象。

  活動重點:理解溶解和飽和現象

  活動難點:幼兒親手做實驗和做記錄

  活動準備:

  1、實驗用品:白砂糖、記號筆、攪棒(一次性筷子)、教師用記錄紙、一次性透明杯若干。

  2、幼兒對溶解現象有初步的接觸。

  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

  師:小朋友們,大家好!請小朋友們看一看桌面上都有什么東西。

  幼兒:有杯子、白砂糖。(讓幼兒猜白砂糖)

  師:對,我們的桌面上有水杯、白砂糖和筷子。那么,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要當小小科學家來做一個實驗游戲。一會小朋友們拿到杯子后排隊接水,接水的時候接這么多就可以了(老師示范接水的過程),接完水后輕輕地晃一晃,注意晃動的時候不要把水灑在地上了,然后看看會發生什么現象。

  1、幼兒操作并充分感受溶解的現象

  師:小朋友們看到了什么?

  幼兒:糖化了

  師:對,這些一粒一粒的.白砂糖都化到水里了,白砂糖被水吃掉了。就像小朋友吃掉米粒一樣, 水也把白砂糖吃掉了。

  2、幼兒繼續操作并感受飽和

  師:如果我們繼續往水里加糖,小朋友們看會怎樣呢?

  幼兒:會化掉。

  師:老師繼續往杯子里放白砂糖,小朋友們又會看到什么呢?(老師繼續往孩子里的被子里放白砂糖,并讓幼兒繼續操作)

  幼兒:化掉了。

  師:白砂糖都化到水里了嗎?

  幼兒:還剩下一點點。

  師:大家覺得白砂糖還能夠完全化到水里嗎?請小朋友們繼續晃動,親手試一試。我們可以用小棒攪拌一下,攪拌可以讓白砂糖化得更快。(請另一位老師幫忙發攪棒)

  幼兒:白砂糖無法繼續化在水里了

  師:為什么化不了了呢?請小朋友舉手回答

  幼兒:糖太多了

  師:就像小朋友的胃吃飽了以后就再也吃不下東西了,所以,水吃飽以后就再也無法吃下更多的白砂糖了。

  小結:白砂糖放到水里化掉,水把白砂糖吃掉的現象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溶解,小朋友們跟著老師說一遍,“溶解”。

  3.對實驗結果進行記錄

  師: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做了一個關于溶解的實驗,老師感到非常高興,知道了白砂糖會溶解到水里,如果繼續往水里加白砂糖的話,水呢就會飽和。但是,科學家做實驗的時候對于實驗的結果需要記錄下來,以便讓其他人也知道這個實驗結果,所以老師想把我們的發現白砂糖會溶解的現象記錄下來。誰能夠幫助老師想個辦法,用一個符號表示白砂糖呢?

  幼兒:用點點,用圓圈,用方塊

  師:謝謝你們的想法,老師覺得白砂糖是白色的,所以用小白圓圈來表示白砂糖。(老師在白板上畫小的圓圈)當然,小朋友們可以用其他方式記錄。

  師:老師還有一個困難需要小朋友們幫忙,那就是,老師用什么符號表示溶解呢

  幼兒:用對號、用笑臉……

  師:老師用一個簡單的對號來表示吧。(老師在黑板上演示記錄過程)

  4.小游戲

  師:在生活當中還有什么東西會溶解在水里呢

  幼兒:糖、藥粉、果維

  師:石頭和沙子會溶解嗎

  幼兒:不會。

  師:小朋友們的知識真豐富,那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吧。當老師說道一個溶解的東西時,例如老師說道白砂糖的時候,小朋友們回答“溶解”并趴到自己的椅子上裝作化掉了。當老師說到一個不溶解在水里的東西時,例如沙子,小朋友們說“不溶解”,然后端坐在自己的椅子上。

  5.結束

  師:今天老師和小朋友們做了溶解和飽和的科學實驗,顆粒跑到水里不見了的現象叫做什么呢?(幼兒回答)當繼續往水里加東西,水吃不掉更多的東西,這些東西跑到水外面去的現象叫什么呢?(幼兒回到)請小朋友們回家告訴爸爸媽媽我們今天學到的溶解和飽和的知識。

科學教案 篇4

  【活動設計】

  《綱要》中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愛跳舞的葡萄干》活動中所需的材料簡單:是生活中常見、小朋友愛吃的一些零食;步驟簡單,適合幼兒操作;現象易于觀察,神奇,能充分激發幼兒的興趣。通過本活動能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過程中感受科學的奇妙。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葡萄在汽水中浮沉的原理。

  2、激發對科學游戲的`興趣,并提高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

  3、引導幼兒學習科學活動的記錄方法。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重點及難點】

  讓幼兒認真觀察活動操作及產生的現象,主動地參與活動;讓幼兒對最后產生的結果及現象有初步理解。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對物體在水中的浮沉的初步經驗。

  環境準備:椅子、實驗操作臺、黑板

  教具準備:輕音樂、課件、4個小杯子、各種零食、大雪碧4瓶

  學具準備:透明小水杯12個、4種不同的零食(QQ糖、花生米、黃豆、葡萄)、幼兒記錄表12張、筆12支、托盤12個

  【活動過程】

  一、回憶物體在水中的浮沉的初步經驗進行導入:

  1、試一試:初步感知物體的大小和重量。

  幼兒思考問題:

  (1)比較大小和相應的重量?

  (2)屬于記錄表中的哪種食物?

  2、嘗一嘗:請幼兒嘗試一下幾種不同食物,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3、看一看:老師示范將葡萄放在汽水中,讓幼兒仔細觀察現象。

  幼兒思考問題:

  (1)幼兒猜測哪些會和葡萄一樣“跳舞”(一會沉一會浮)呢?

  (2)引導幼兒與同伴講述、交流想法。

  二、探究不同食物在汽水里的浮沉。

  1、做一做:幼兒實驗不同食物在汽水里的浮沉

  (1)教師講解實驗要求。

  (2)教師介紹科學實驗記錄方法。

  (3)幼兒實驗操作,探索各種食物在汽水中的浮沉,并記錄。

  2、說一說:實驗結果交流與驗證。

  (1)結合實驗記錄表,與同伴進行實驗結果交流。

  (2)結合大記錄表的統計結果,教師與幼兒進行實驗結果驗證,幫助幼兒發現汽水里氣泡的作用。

  三、教師小結:浮沉現象原理在現實科技中的運用。

  活動延伸:

  科學區:請幼兒回家和家長一起探索其他食物(小番茄、李子、蒜頭等)會不會也在汽水里跳舞。

  教學反思:

  活動材料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將科學現象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有利于萌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活動注重自然過渡,即探索交流——思考討論——體驗感受——經驗提升,讓幼兒在活動中不斷地獲得知識與經驗,在情感上獲得愉悅與滿足。為每個幼兒都能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從幼兒最感興趣的操作活動入手,讓幼兒通過實驗、記錄去積極主動地獲得相關知識,通過記錄、分享、交流的形式,讓幼兒不斷積累學習經驗,并且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發現和建構知識,從而發現汽水中氣泡與沉浮之間的秘密,萌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讓幼兒感到“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對探索自然事物感興趣。

  2、能大膽地進行操作實驗,與同伴進行合作。

  3、感知塑料小棒摩擦后可以吸取紙屑。

  活動準備:

  1、塑料小棒或塑料筆桿(彩色筆)、小木棍、梳子、尺子、碎紙屑。

  2、記錄單。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猜一猜,想一想”,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教師出示裝滿紙屑的籃子,請幼兒思考。

  師:如果不用手直接拿紙片,用什么辦法可以取出籃子里的小紙片。

  (2)教師提供彩色筆,繼續讓幼兒探索取出紙屑的`方法。

  2、教師示范“摩擦起電”實驗,讓幼兒嘗試實驗。

  (1)教師實驗,幼兒認真觀察結果。

  (2)讓幼兒實驗,嘗試用彩色筆取出小紙屑。

  (3)教師根據幼兒實驗進行提問,并進行小結。

  小結:水彩筆在頭上擦一擦就可以把小紙片吸起來了,是因為水彩筆與頭發摩擦以后產生了靜電,這種現象就叫摩擦起電。

  3、嘗試用不同的材料進行實驗“摩擦起電”。

  (1)教師介紹操作材料以及記錄單。

  (2)共同檢驗不同材料的實驗結果。

  4、討論:為什么有的材料能成功實驗?(塑料)

  活動延伸:

  這些塑料的材料除了與頭發摩擦產生靜電,還可以在哪里摩擦后也能產生靜電,請小朋友去試一試。

  大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螃蟹

科學教案 篇6

  一、目標:

  1、通過看、摸、聞、掰等方法,發現蒜頭的特征,體驗發現的樂趣;

  2、了解蒜頭在春天會發芽,激發對種子發芽的探索興趣。

  二、準備:

  1、蒜頭人手一個、種植用紙杯每組兩個、紙盒每組一個;

  2、已經發芽的蒜頭一個、小刀一把。

  三、過程:

  1、出示蒜頭,猜一猜它叫什么名字?

  看一看蒜頭是什么形狀的,像什么?

  2、幼兒人手一個蒜頭,有序地觀察、探索看一看、摸一摸,發現了什么?

  (1)聞一聞,發現了什么?

  (2)這種氣味你喜歡嗎?它有什么用處?(殺菌、除腥味、驅蟲)

  (3)剝一剝、掰一掰,發現了什么?

  (4)蒜頭穿了幾件衣服,它的里面是怎樣的?

  (5)數一數一個掰開的蒜頭有幾個“小寶寶”(蒜瓣),給它們排排隊;想一想你給蒜瓣寶寶排的隊象什么。

  3、交流、分享。

  (1)你發現了蒜頭的什么秘密?請你來說說你有什么問題想問的.嗎?

  (2)為什么有的蒜瓣寶寶的頭上有綠綠的小芽?

  4、出示已經發芽的蒜瓣,激發幼兒探索興趣。

  (1)小朋友看這個是什么?(出示發芽的蒜瓣)

  (2)為什么和我們剛才看的蒜瓣寶寶不一樣呢?

  5、分組種植蒜瓣,讓幼兒在生活中觀察種子的發芽現象。

  (1)春天到了蒜瓣寶寶發芽了,我們也來種植蒜瓣寶寶吧!

  (2)請幼兒在自己的紙杯上做好記號,把蒜瓣種在紙杯中,鼓勵他們繼續觀察,并給蒜瓣澆水。

  6、延伸。

  讓我們去看看春天到了還有哪些種子也發芽了!

科學教案 篇7

  認識礦物的性質 課型 課時 時間

  學習目標

  過程與方法:

  1.會用感官和工具認識常見的礦物,并能在觀察實驗中發現礦物的一些性質。

  2.能夠按一定的分類標準對礦物分類。

  3.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描述礦物的性質。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巖石和礦物的關系。

  2. 知道礦物在顏色、結構、透明度、光澤、形狀、硬度等方面的特征。了解常見礦物的各種用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欣賞自然界各種礦物。

  2. 意識到科學技術給人類和社會帶來的好處。

  重點難點 1.知道巖石和礦物的關系。

  2.知道礦物在顏色、結構、透明度、光澤、形狀、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3.了解常見礦物的各種用途。

  學法指導

  課前準備 礦物標本、放大鏡。

  學習過程 二次備課

  1、分發幾個礦物給學生,讓他們觀察,這幾個石頭跟前面所研究的巖石有什么不一樣的?

  2、教師講解礦物的定義。

  探索和調查

  1、用放大鏡觀察礦物,然后在記錄本上畫下所觀察到的礦物。

  2、要想對礦物有進一步的了解,我們可以從許多方面來認識他們的特征。

  3、請同學分小組閱讀課文,將從課文閱讀中所獲得的信息寫在記錄本上。

  4、交流信息,通過閱讀你知道了什么,獲得了哪些信息?

  5、分發礦物標本,讓學生參照通過閱讀所獲得的信息,再觀察這些礦物標本。

  1、 畫下來,可以促使學生非常仔細的觀察物體。

  2、也是驗證。

  回顧和解釋

  1、關于礦物,你還有哪些疑問?還想進行哪些后續研究?

  當堂檢測

  課題

  第四單元、3日益減少的礦物資源

  課型 課時 時間

  學習目標 過程與方法:

  1. 能夠參與討論小學生能為保護礦產資源做些什么。

  2. 能夠調查家庭、學校、班級消耗資源的情況。

  知識與技能:

  1. 知道可利用的`礦物資源隨著人類的開采和利用正在逐漸減少。

  2. 知道礦物資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意識到人類在發展的同時,也破壞了環境,消耗了資源。

  2. 愿意為減少資源浪費做出貢獻。

  重點難點 知道可利用的礦物資源隨著人類的開采和利用正在逐漸減少。

  知道礦物資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學法指導

  課前準備

  學習過程 二次備課

  1、回憶前面幾課中接觸過哪些礦物。

  2、這些礦物有什么用?

  從生活入手、復習。

  探索和調查

  1、然而人們很久以前就已經知道了利用礦物資源,而經歷了這么長時間之后,礦物資源逐漸減少。

  2、出示中國現在礦物資源的情況。

  3、當這些礦物資源被開采完之后,人們的生活、工作將處于一個什么樣的情況呢?

  4、講解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

  5、為了保護資源,我們作為小學生可以做到什么呢?

  6、討論、交流。

  7、如果你是家長,你可以為保護資源做什么呢?

  8、討論、交流。

  9、如果你是南京市的市長,你可以為保護資源做什么呢?

  10、討論、交流。

  11、如果你是中國的中央領導人,你可以為保護資源做什么呢?

  12、討論、交流。

  1、讓學生感到危機。

  2、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也是問今后他們的發展在小學階段奠定這方面的基礎。

  回顧和解釋

  1、調查家庭一次性用品,如鋁箔、奶瓶蓋等,估算一下你家、你們班級、你們學校以及你所在的城市一年大約需要用掉多少這些資源。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初步認識水的基本特性:無色、無味和無嗅。學會用各種感官觀察事物。

  活動準備:

  玻璃杯,清水,牛奶,硬幣等。

  活動過程:

  1、嗅覺游戲。教師把裝有清水、酒、醋的瓶子放在幼兒面前,請幼兒來聞一聞,判斷哪個瓶子里裝的是清水。

  2、味覺游戲。教師請幼兒嘗一嘗,說說哪個瓶子里裝的是清水。

  3、教師對幼兒說:“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游戲,請小朋友們仔細來觀察。”

  (1)教師拿出兩個玻璃杯,在一個玻璃杯中倒入清水,另一個玻璃杯中倒入牛奶。

  (2)教師把兩枚硬幣分別放入兩個玻璃杯中,請幼兒觀察哪個玻璃杯中的硬幣看不見,而哪個玻璃杯中的`硬幣能夠看見?

  (3)教師總結,水是沒有顏色的,所以放在里面的東西我們都能夠看見。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知道冰的特征,了解冰的融化過程。(重難點)

  2.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從多角度解決問題。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活動準備】

  冰塊、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冬天到了,今天冷嗎?今天冬爺爺給我們帶來了一件禮物,但是要請小朋友們來摸一摸,猜一猜。

  2.請個別幼兒摸一摸,然后說一說摸到的是什么東西,摸上去是什么感覺。

  3.對了,你們都猜對了,冬爺爺給我們帶來的是冰。

  二、通過觀察討論,了解冰的外形特征。

  1.冰是什么樣子的?

  2.它摸上去是什么感覺?

  3.聞聲去去有什么味道?

  4.它是什么顏色的?

  5.集體小結:原來冰是物色無味的,是透明的,摸上去是冰冰的,你們喜歡冬爺爺送的這個禮物嗎?

  三、通過討論,了解冰融化的過程。

  1.今天冬爺爺的禮物中還藏著秘密,在冰塊中還有一個小禮物,你們有什么辦法能把這個禮物從冰塊中拿出。

  2.通過比較、實驗,知道冰融化的過程。

  (1)要求:老師這邊有許多材料,有溫水,熱水,涼水,你們覺得那個水能夠很快的把禮物拿出來呢?

  (2)請幼兒猜想。

  (3)通過實驗讓幼兒知道融化的時候溫度越高,冰融的越快。

  (4)你們看冰在慢慢的變小,我們把冰放在水里并慢慢變小的過程叫做融化。

  (5)冰融化了變成了什么呀?(水)

  (6)你們覺得那個融化的最快呢?

  3.小結:

  師:“原來溫度越高冰就融化的越快!”

  四、經驗拓展,知道冰的作用。

  1.提問:

  (1)在你們的生活中冰有什么作用呢?

  (2)小結:你們可真棒,原來冰有這么多用處。

  2.欣賞冰雕展

  在我國的哈爾濱,他們那邊每年到了冬天都會舉行冰雕展,他們用冰雕刻成各種各樣的樣子,讓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吧。(播放冰雕的課件)

  【活動反思】

  《冰融化了》是基于學生在實踐水結冰的課堂后展開的,應該說難度要明顯小于水結冰,這是因為冰融化這個過程,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有非常多的經驗,只是這些經驗往往側重表面的一些變化,而缺少對本質屬性的了解。

  其中,學生們對于冰在融化水的`過程中,溫度的轉變有著自己的理解,并且表現出層次的不同:學困生學生對此是無知的,并且沒有任何根據的胡亂猜測(這是科學探究活動以前常見的學生的狀態,對相關知識表現為空白)。有的說, 100 度,有的說一千度,這都是瞎說。還有一部分學生能根據所學的知識,能夠有根據的預測冰在融化過程中溫度的變化。比如預測冰融化過程中,水的溫度可能上升到 10 度(實驗室空氣的溫度)。在此,學困生得以學習了科學學科分析、預測的皮毛。兩個班教下來,幾乎沒有學生認為冰融化期間的溫度會保持在 0 度左右,這從他們在做實驗過程中老是抱怨為什么溫度總是 0 度可以看出,所以這節課的前面部分非常有意思。

  后一部分就是熱鬧了,如何加快冰的融化速度,對此學生們大多數能夠提出加熱的方式(加點熱水、微波爐加熱、加點熱油、在太陽下曬等),這個部分就是學困生也感覺有話可說,挺積極的,而極少數學生能夠提出來吹風,加鹽也能加快冰融化的速度(這些學生的經驗相對就豐富多了)。于是,按照書本上的方法,我準備了形狀、大小相同的冰塊,裝在塑料袋中,讓學生們在課堂上比賽哪個小組融化的快。學生們為了加快速度,都不遵循規則,但是里面表現出的團結、協助還是讓我非常地感動。就連學困生也是積極參與其中,比如有位學生把冰塊捂在水中,一個小組都把手放在一起,還有學生把冰塊放在衣服里或者用嘴拼命的吹氣加快冰融化的速度,雖然最終學生多數都不會記錄時間,但是這些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們在做好科學探究的同時,對科學課業產生了莫大的興趣,更有著團結合作的精彩表現,這些已經足夠。

  小百科:融化,指冰或者是雪由于溫度或者是太陽光的照射使它化成水。或者是一句話溫暖了一個人的心。

科學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2.喜歡參與區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動,并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自己的探索結果。

  3.感知蛋殼藝術美,并對蛋殼工藝感興趣。

  教學重點

  喜歡參與區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動,并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自己的探索結果。

  教學難點

  讓幼兒能夠利用不同的工具區分生蛋和熟蛋,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許多種。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紙盒,里面有兩只玩具小雞,生、熟雞蛋每人一枚,盤子若干。

  2.手電筒20個、放大鏡20個,每個小組一盆鹽水;小粘貼、彩筆若干、黑板、粉筆。

  3.教師制作的'蛋殼工藝品,如不倒翁、臉譜等。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律動:動物怎樣叫,師生問答

  我愛我的小羊,小羊怎樣叫?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我愛我的小貓,小貓怎樣叫?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我愛我的小狗,小狗怎樣叫?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引導創編:師:我愛我的小雞,小雞怎樣叫?

  2.分組討論

  教師出示小雞:“可愛的小雞嘰嘰嘰,小朋友可以觀察一下,再提出一個關于小雞的問題讓你旁邊的小朋友回答好嗎?”

  引導幼兒觀察并相互討論,回答對方的問題。

  (二)組織活動

  1.啟發思考

  提問:小雞是從哪里來的?小雞的媽媽是誰?可愛的小雞是雞媽媽用雞蛋孵出來的,是用我們平時吃的雞蛋嗎?熟雞蛋能孵出小雞嗎?

  2.嘗試探索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精選)10-22

科學教案[精選]08-15

(經典)科學教案10-01

【精選】科學教案09-28

(經典)科學教案08-24

科學教案(經典)10-15

【經典】科學教案10-09

[經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