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科學教案

時間:2023-06-04 11:50:50 其它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科學教案范文匯編八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門】科學教案范文匯編八篇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認識在輪軸的輪上用力能夠省力,輪越大越省力;在軸上用力費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在大小差別更大的輪軸上掛重物的實驗分析,認識輪越大越省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了解輪軸在生活中的應用,發展研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實驗了解輪軸作用和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教學準備】

  大螺絲刀1把、閥門式水龍頭一個;每組鉤碼1盒、2段棉線、1個鐵架臺、1個大輪、1個小輪、一個軸(簡易機械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水龍頭是我們每家每戶都有的一種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請一位同學來擰開這個水龍頭;

  出示水龍頭圖片,并指出軸、輪所在位置;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可以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

  二、輪軸作用的研究

  1、設計家在設計水龍頭的時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龍頭上的輪有什么作用呢?

  2、請學生嘗試擰開去掉輪的水龍頭,然后說一說輪的作用。

  3、用一個輪軸裝置來研究輪軸的.作用。

  實驗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輪和軸分別固定在一起,安裝在支架上,在輪和軸的凹槽內裝上棉線,把鉤碼分別掛在輪和軸上,試試看,能發現什么?

  (2)學生分組實驗并做好實驗記錄(書本P10)。

  4、小組成員匯報數據,并進行交流和思考,發現了什么規律?

  (掛在輪上的鉤碼更少,證明在輪上用力能省力)

  5、輪軸作用的運用(小游戲):猜猜勝者是誰?請幾對同學上臺來進行游戲。

  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柄,一個同學握住螺絲刀軸,2人按不同方向轉。

  三、輪的大小對輪軸作用的影響

  1、 剛才我們通過實驗和游戲了解了在輪軸的輪上用力是比較省力,那么如果軸固定不變,把輪換大些會怎么樣呢?

  2、 示范操作實驗:把更大的輪和軸(不變)固定在一起,先在軸的棉線上掛3~5個鉤碼,然后請學生嘗試在輪上加鉤碼,使輪上的鉤碼剛好能拉起軸上的重物。

  3、 在小組內開展實驗活動,用不同大小的輪和軸進行實驗,并請學生記錄實驗數據,填入書本(P11)的表格內。

  4、 交流討論數據表,說說你是按什么順序進行收集數據的?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按輪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實驗,然后進行對比;發現輪越大,越省力,輪越小,越費力的規律)

  四、鞏固與應用

  1、找一找,說一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應用輪軸?說說它們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那些方便。

  2、這些輪軸的作用是什么?他們是省力的還是費力的?(方向盤、轱轆、門把手、扳手、牛頓盤)其中牛頓盤在旋轉時是擰軸,屬于費力的輪軸。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小雞的生活習性。

  2、初步感知兒歌。

  教學準備:

  母雞、小雞頭飾,有口袋的圍兜,自制雞食(米、蟲子),草坪、小河,音樂、錄音機。

  教學過程:

  1、學小雞走路。(適當的放音樂)

  雞媽媽帶著母雞的頭飾、圍兜,幼兒帶著小雞的頭飾、圍兜,學小雞走路。

  可以先讓幼兒說一說,學一學小雞是怎樣走路的,然后大家一起學。

  老師:玩得好累呀,去找點吃的吧。(老師做出很累的樣子。)

  2、雞媽媽帶小雞去找食物。

  (在找食物的路上可以設置一些障礙物,如小河之類的,讓幼兒進行跳躍。)

  母雞帶領小雞跨過一條小河到草坪上去找食物,并讓小雞把啄到的食物放到自己圍兜的口袋里。

  (注意在過小河時,老師可以讓幼兒自己動腦筋想一想,用什么樣的方法過去。)

  在吃飽后,雞媽媽帶著小雞坐在草坪上休息,并讓小雞說一說自己吃到了一些什么食物,并介紹給其他小朋友。(在幼兒介紹的時候,可以引導幼兒講一下自己吃的食物是什么顏色的.。對于個別幼兒還可以引導他們講自己吃了幾條小蟲。)

  3、帶小雞回家。

  休息好之后,帶小雞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老師可以邊念兒歌《吃成一個大肚皮》邊回家。(注意念兒歌時可以配有一定的動作、音樂,增強活動的游戲性,從而再次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教學延伸:

  1、在區域活動中進行兒歌《吃成一個大肚皮》的學習、鞏固。

  2、說一說小鴨子、小貓咪、小狗喜歡吃什么,并模仿他們的動作。

科學教案 篇3

  【教材簡析】

  本課是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的第6課。在上節課《觀察一瓶水》的基礎上,學生將通過把水與其他物質混合,來進一步研究水的特征。本課的學習主要分為三個活動:1.聚焦問題;2.探索活動;3.研討交流。通過觀察食鹽、紅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變化,學生將進一步了解水的特征——有些物質能溶解在水中,有些則不能。考慮到“溶解”一詞一年級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本課并不為他們建立溶解概念,不給出具體的解釋,而只在詞匯表中給出“溶解”這一科學詞匯,學生只需要通過實驗現象來初步認識“溶解”即可。

  【學生分析】

  經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運用感官進行觀察再描述的基礎,對水和固態物體的許多特征有了初步的認識。并根據生活經驗知道,把食鹽或糖放入水中會慢慢“化”掉,但是把小石子放入水中則不會“化”。本節課學生將運用一種不同于前面幾課的實驗方法——混合,把一些物質放入水中,觀察混合后發生的變化。混合實驗將豐富學生對前面研究的物體屬性的認識,學生將從實驗中觀察并認識到,有一些物質較難溶解在水中,有一些物質較易溶解在水中。一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他們在行為能力上有所提高,但課堂中仍不能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學習中自我意識較強,團體合作意識、自我控制力較弱;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傾聽習慣等都需要培養。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有些物質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質很難溶解。

  科學探究目標

  1.通過對比的方法,觀察物質放入水中的變化情況。

  2.能用放大鏡觀察較小的物體。

  3.能用攪拌的方法讓水中的物體充分混合。

  科學態度目標

  1.認識到可以用對比的方法觀察現象。

  2.認可從多角度進行觀察是一種嚴謹的科學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象,知道可以利用這種變化為生活服務。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些物體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體很難溶解。

  難點:通過對比的方法,觀察物體放入水中的變化情況。

  【器材準備】

  為學生準備:3個裝水的透明杯子、3個小玻璃盒、放大鏡、攪拌棒、小勺、食鹽、紅糖(塊狀)、小石子、學生活動手冊等

  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一套、班級記錄單。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聚焦問題

  1.問題導入。

  (1)上節課我們大家一起認識了水,誰還記得水都有哪些特征?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上節課所學內容,為后續學習物質放入水中是否會發生變化做好了鋪墊。

  (2)生活中我們離不開水,誰能說一說水有什么用處?

  (3)水還有一個本領,可以加很多東西進去,比如媽媽做湯時會放一些作料在水中,使湯更加鮮美。類似的情況你們還見過哪些?在哪里見過?(在這里,學生可能會根據一些生活經驗,提到“溶解”這個詞)

  (4)所有的東西放入水中,都能被溶解嗎?

  (課件展示一些生動的溶解現象)

  (設計意圖:從生活實際引入,使學生感受到身邊處處都有科學存在。)

  2.聚焦問題。

  如果我們把食鹽、紅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水會發生變化嗎?會發生什么變化?食鹽、紅糖或小石子會發生變化嗎

  設計意圖:教師對學生已有生活經驗進行探查,同時,也可以根據他們的回答引出本節課的探究主題,即“它們去哪里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

  二、學習新課,探究發現

  1.描述并記錄現象。

  (1)師:老師為每一組都準備了這三樣物品,請你們認真仔細地觀察它們分別是什么樣子的?教師指導放大鏡的使用方法。(課件出示三種被觀察的物質)

  (2)小組成員分頭觀察,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讓學生先觀察物體原始特征,為稍后對放入水中前后的對比觀察做好準備。在觀察的過程中繼續培養學生認真、仔細地科學態度。同時,在交流過程中,繼續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表達習慣和傾聽習慣

  (3)師:要想看到它們放入水中是什么樣子的,你們打算怎么做?

  (4)學生分組研討,拿出實驗方案,教師加以指導。

  指導要點:①使學生明確要用小勺來取物質,放入等量的水中,然后靜靜地觀察這些物質進入水中的情況,并與物質之前的狀況進行對比;②提醒學生不能晃動水杯;③在物質進入水中一段時間后,用攪拌棒充分攪拌,讓物質與水充分混合;④攪拌停止后,再次觀察、對比物質的'變化情況、混合液的情況以及杯底的情況。

  同時,教師還要提示學生將觀察結果及時記錄在活動手冊中。可以用文字表達,也可以通過圖畫來表示。要特別強調沒有變化與有變化同樣重要,所有觀察結果都要記錄下來。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運用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分組商量實驗方法。但學生畢竟年齡小,需要在教師指導下完善實驗方案,明確實驗步驟,為下一步準確地進行操作打下基礎。同時在交流過程中,教師需繼續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表達習慣和傾聽習慣。

  (5)學生小組實驗觀察并做好記錄。

  (6)教師巡視和指導。

  設計意圖:使學生會用攪拌的方法讓水中的物質充分混合。通過對比的方法,觀察物質放入水中的變化情況。教師要關注學生是否按照操作流程在一步步地進行實驗,合作是否愉快,在每一個環節是否做到仔細觀察,是否在學生活動手冊上及時記錄等

  2.研討交流,達成共識。

  (1)把鹽、紅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觀察到了什么現象?

  引導學生分別描述3種物質放入水中的變化情況,詢問學生哪些發生了變化、哪些沒有發生變化,并對比3種物質變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教師加以說明,食鹽和紅糖在水中溶解了,小石子在水中沒有溶解。(播放課件)

  (2)鹽、紅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了嗎?

  引導學生在說出自己判斷結果的同時,說出支持自己觀點的理由(結合生活中的經驗和實驗現象來說明)。鹽放入水中后,鹽水是咸的,說明鹽還在水中,只是看不見,紅糖放入水中后,水是有顏色的、甜的,說明糖還在水中,只是看不見(課堂上不允許學生品嘗,學生歸納的“咸”和“甜”是基于生活經驗)。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將鹽、紅糖在水中的共同現象與小石子在水中的現象進行對比,明確“鹽和紅糖都在水中溶解了,而小石子在水中沒有溶解”,從而引導學生初步認識溶解現象。同時,鼓勵學生對現象進行解釋,指向更深層次的思考,激發他們研究的欲望,發展他們的為自己觀點尋找證據的能力。在學生交流環節,繼續強調落實說和聽的習慣養成。不同的學生可能持有不同的觀點,教師要鼓勵他們說出觀點和理由,不必急于糾正他們的想法。可以鼓勵他們繼續學習、研究,尋找能夠被人信服的證據。

  三、課堂小結、擴展延伸

  1.通過我們的研究你有哪些收獲?誰愿意來談一談?

  2.課堂伊始,大家說倆人很多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質,現在再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會溶解在水里?哪些不會溶解?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用學到的方法試一試,下一堂課跟大家分享。

  (播放課件)

  設計意圖:教學首尾呼應,擴展延伸,鞏固所學。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象,知道可以利用這種變化為生活服務。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從為什么會這樣地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

  2、能在教師指導下,認識和體驗科學探究學習的基本過程。

  3、能對周圍常見的現象產生好奇。

  4、開始對科學課的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

  5、能從周圍自然現象和生活實際中發現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1、引起科學探究的興趣,激發學習科學的熱情。

  2、培養提問題的意識,訓練提問題的方法

  教學準備 :電吹風、乒乓球、紙片、飲料瓶自制的漏斗、自來水龍頭。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談話:科學課是學什么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親歷科學。(板書課題)

  2、學習新課

  認識圖標:書上都有哪些圖標,他們是什么意思?

  學生討論匯報。

  評:豐富感性認識,為讀懂課本做準備。

  演示實驗:用電吹風向上吹乒乓球。看了這個實驗你有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

  評:產生問題,激發學生提問的欲望,轉入課題。

  指導學生學習提問

  板書指導讀圖:第二頁的3幅圖表現了什么自然現象?小鼠標提出了什么問題?是用什么方式提出的?

  指導提問:觀察每幅圖的自然現象,你又想到了什么有關的問題?用為什么會或是怎么回事兒的.方式提出了,寫在記錄本上。

  巡回觀察發現好的問題。

  課堂交流匯報:鼓勵學生向全班同學匯報自己的問題,肯定、鼓勵發言者。表揚積極參與者,表揚能寫出三個以上問題的學生。

  通過認識電視機,練習題問題。

  關于電視,你產生過哪些問題?你知道哪些問題?以小組為單位的進行討論,把問題寫在記錄本上,問題越多越好。巡回指導。

  評:培養學生信息交流意識。

  學生回到討論結果,肯定和表揚各組成績,表揚優秀小組。

  指導學生嘗試科學探究

  出示制片學習實驗方法:向2片紙中間吹氣,會有什么現象發生?

  實驗1:學生實驗吹紙片,指導學生記錄。

  指導猜測:請你猜1猜可能有什么現象發生?把你的猜測寫在記錄本上。

  實驗驗證:發放材料每人做三至五實驗,比較試驗結果與自己的猜想是否相同。巡視指導。

  課堂交流,檢查實驗結果,進行實驗操作個別指導,保證成功率。

  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提出問題:對這個實驗,你產生了什么問題?把問題寫下來。提出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為什么2片紙不是分開而是靠攏?

  評:鼓勵學生提問。

  嘗試解釋實驗現象:你能試著說1說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實驗結果嗎?把解釋寫在記錄本上。進行簡單交流,不進行對錯評價。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將物體運動所經歷時間或路程分解為若干段,測量不同階段物體的運動速度。

  2、通過實驗測量數據,會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3、知道個人見解的正確與否必須通過實驗來證明

  教學重點:

  1、通過實驗測量數據,會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2、學會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

  2、學會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實驗:斜面、金屬片、小車、停表、刻度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叫勻速直線運動?

  2、什么叫變速直線運動?

  3、你是如何探究運動物體的速度是否發生變化的?(要求學生參照課本P27探究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時間內,運動物體通過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過相等的路程,運動物體所用的時間是否相等。)

  4、科學探究有幾個主要五一節?

  二、新課教學

  學生閱讀課本P29“提出問題”有關內容。

  對于“提出問題”,在沒有獲得證據之前,人們對于問題所做的解釋,發表的見解就是猜想或假設。為了證明你的猜想或假設是否正確,需要用證據來證明。證據可以從圖書館、互聯或書店等處收集,也可以做實驗收集數據。在收集證據時,應操作規范、實事求是,具有嚴謹客觀的科學態度,不隨意涂改實驗數據。

  自己做實驗需要考慮什么是有價值的證據,用什么方法,什么儀器來收集證據,以及如何讓別人相信證據等,這就是設計實驗。

  下面有三個問題,請同學們提己的觀點,通過實驗收集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現在我們先選擇第一個問題:小車沒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變化?如何變化?

  分組討論、交流:

  1、你要探究的問題

  2、你的`猜想或假設

  3、你設計的實驗(方法、儀器、步驟、數據、數據記錄表格),并寫好實驗報告。

  (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提示實驗的方法)

  三、實驗。

  四、板書設計

  第四節科學探究:速度的變化

  (一)探究問題

  1、從斜面上滑下的小球速度是否發生變化?如何變化?

  2、從斜面上滑下的粗糙的木塊速度是否發生變化?如何變化?

  3、百米跑步的同學速度是否發生變化?如何變化?

  (二)探究實驗報告

  1、提出問題。

  2、猜想與假設。

  3、設計的實驗(包括實驗器材)

  4、實驗步驟及實驗數據記錄表格。

  5、實驗結論。

  6、評估。

  7、交流。

  五、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6

  一、教材:小學科學三年級上第2單元----動物之二《蝸牛》

  二、教學要求

  1、培養同學觀察小動物的興趣,培養同學對小動物的親近感。

  2、組織和指導學在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經歷一些基本的觀察活動過程。

  3、組織和指導同學在有結構的觀察活動中,獲得蝸牛的身體結構、外形特征,食物等方面的直接認識。鼓勵同學在此基礎上,聯系來自其他渠道的信息,發展自身的認識。

  4、學會表達交流自身觀察的情況,學習如何整理事實。

  三、勝利之處:

  1、注意同學年齡特點,營造既適合同學年齡特點,又直觀、簡潔的探究學習的情景。充沛調動同學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課堂一開始,在每組同學小組桌上,放一只活的蝸牛,使同學一進教室,馬上被這活生生的蝸牛吸引了,馬上投入到觀察探究中去了。教師只是在小組間巡回指導,鼓勵肯定。

  2、把經歷活動的過程充沛地還給同學,讓同學在個體和集體的觀察、探究、交流等過程中,體驗一系列的直接經驗,體驗觀察過程的基本方法。使同學的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有充沛的時間和空間。

  在一節課的課堂中,如何使同學得到完整的觀察和體驗過程呢?在本堂課的活動設計中,我設計了三個活動環節。

  第一步:讓同學一進課堂,馬上投入到自由的觀察活動中,這一步,主要是激發興趣,使同學得到一些零碎的直觀認識,觀察還處于自由,零碎和沒有目的、沒有條理狀態下。為下一步的活動作鋪墊和準備。

  第二步:觀察蝸牛的外形。在同學對探究目標的自由提出和合理選擇后,確定了本次活動的第一個目標:蝸牛的餓外形。活動的形式是讓同學用自身的方法,自由觀察,在觀察現象的交流中,整理信息,體驗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得到相互補充和提高。

  第三步:對蝸牛食物的探究。先由同學學習小組討論制定研究方案。后用小組的方案進行觀察和探究,在交流中,比較方法的優劣,使同學發生更深的體驗。

  3、教師真正成為同學學習活動的促進者、參與者、合作者、引導者。

  在本課活動中,教師沒有大量的提問和敘述,沒有“精彩”的扮演和講解。教師的責任在于為同學的探究活動創設一定的情景,引導同學提出研究的目標,和同學一起根據課堂的實際條件選擇合理的餓研究目標,和同學一起進行探究活動,在活動中個別指導,引導同學進行觀察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促進同學直接經驗的獲得和方法的體驗,并引導同學在探究過程中發現更多的新的問題。

  四、值得商榷的地方。

  1、教師的說課稿和同學原有的'接受習慣、思維方式、合作形式之間的有效磨合。

  新課程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前所未有,教師的課堂中的行為,必需從同學學習活動的目標動身,以同學的發展為本。設計的活動與同學原來長期接受的教學方式有很大的出入,同學一下子很難接受,或者活動不能到位,探究活動的有效性、深入性、廣泛性不夠,直接制約著同學學習活動的效果和長期發展目標的實現。

  2、教師在同學活動過程中的指導如何高效、合理、有節又生動活潑地開展。

  我們長期以來養成了一種思維定勢,認為教師的指導,一定是手把手的指點,既要指點活動的目標,又要指點活動的具體方法;既要指點活動的環節要求,又要指點資料的處置方法,事無巨細,面面俱到。如何處置教師的指導和同學自我探究過程中生成的對活動的過程、方法的體驗之間的關系,還值得我們深入事件和研究。

  3、教學目標的認識還有待于進一步研討,知識目標和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與價值觀在活動中如何落實,落實的途徑和達成度如何掌握,還有待于探索。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不同材質的物品是否能吸水。

  2、培養看圖進行實驗的能力。

  活動準備:1、人一份實驗材料:抹布、海綿、衛生紙。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起興趣。

  活動目標:1、通過實驗觀察不同材質的物品是否能吸水。

  2、培養看圖進行實驗的能力。

  活動準備:1、人一份實驗材料:抹布、海綿、衛生紙。

  2、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起興趣。

  1、教師故意裝不小心把水灑在桌上,鼓勵幼兒想辦法。

  教師:呀!水灑到桌上了,桌子上濕濕的,怎么辦呢?

  2、引導幼兒猜想哪些材料可能吸水。(布、餐巾紙、泡沫板、塑料板海綿等)

  教師:老師還帶來一些材料,猜一猜哪些材料能幫助我們吸水?(幼兒猜測)

  教師:咦!桌子上的水哪里去了啊?

  3、教師擠出物體上的水,讓幼兒觀察。

  教師:××真的能將水吸走。

  二、遷移幼兒生活經驗,猜猜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會吸水。

  教師:想想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吸水的呢?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樣,那我們都來試試看,到底誰能吸水。

  三、引導幼兒了解實驗步驟,并按步驟做物體吸水實驗。

  1、教師:這里有一些東西,看看有什么?你覺得他們都會吸水嗎?

  2、引導幼兒看幼兒用書,了解實驗步驟。

  教師:讓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看看。看看幼兒書上是怎樣做的?

  第一步:在每個杯子里裝上同樣多的水。

  第二步:把物品分別放進杯子里,讓它們都浸在水中。

  第三步:過一會兒,看看哪個能吸水。

  四、再次實驗,獲得新知

  教師出示裝有水的杯子,水位高低相同,并在最高水位處分別用紅色即時貼做好標記。

  1、讓幼兒確定杯中的.水位

  教師:杯中的水有多高?在什么位置?

  2、讓幼兒猜測

  教師:我們把塑料板、棉花放進杯子里,水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3、實驗:

  (1)教師示范實驗將棉花放入水中,然后取出,引導幼兒觀察水位的變化。

  教師:小朋友看看杯子里的水有什么變化?怎么會變少了呢?

  五、集體交流,找出吸水的物品。

  教師:小朋友,你找出哪些東西會吸水,哪些東西不會吸水?為什么你這么認為?你是用什么方法觀察的?還有沒有其他的觀察方法呢?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水的蒸發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通過實驗了解加快蒸發的條件。

  2、指導學生觀察、分析、描述水在蒸發時所發生的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

  教學準備:

  酒精燈、火柴、小燒杯、水、一塊濕抹布,毛巾等

  一個大燒杯,有水,一小袋鹽,小藥匙一把,一根玻璃棒。兩個中燒杯,事先貼上標號(1號和2號),半杯水,每組一塊手絹,培養皿,吹風機,小電池,熱水袋,電熨斗,小電風扇

  教學過程:

  一、初步了解蒸發現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的單元,水單元(用濕抹布在黑板上寫一個水字),請你猜測一下,這個“水”會有什么變化?

  2.學會匯報,(變干了,變成水蒸氣,蒸發掉了等等)

  3.這是怎么回事呢?(或你知道為什么嗎?)

  4.你看到水蒸氣了嗎?由此,你覺得水蒸氣它是什么樣的?(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

  5.小結:像這樣由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我們就叫做蒸發。(板書)

  6.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的蒸發現象嗎?

  7.學生舉例。

  二、知道加快蒸發的三個條件。

  1.從剛才的回答中,老師發現大家在平時生活中都是一個有心者,這一點 老師非常喜歡。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經驗怎么樣。比如說, 老師這兒有一塊濕毛巾,你能想到幾種方法讓上面的水蒸發掉呢?

  2.學生思考后回答。

  3.不錯,其實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我們什么也不做,就讓他這樣放在這,過了一段時間后,它會不會干?對,但這樣做時間就比較長了。

  4.那怎樣做能讓這塊毛巾快點干呢?看哪組想到的方法比較好。

  5.小組討論。

  匯報時注意說出所需的器材和實驗過程

  6.匯報(按方法匯總)

  7. 老師事先準備了幾樣實物,但還有幾組的同學只能對不起你們了,加入到其它組去吧,好嗎?

  8.分組實驗

  9.剛才的實驗大家都做得很認真,誰能說說你們觀察到的現象?

  10. 現在,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怎樣就可以加快蒸發呢?

  三、鞏固,小結

  1.今天,我們主要研究了水的蒸發,關于這水和水蒸氣,你們還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2. 老師倒準備了幾個問題,看你們能不能回答。

  (1)你知道鹽是從哪來的嗎?(出示鹽)

  現在, 老師把它放入燒杯中,攪拌一下(邊說邊演示),現在,我又想把放進去的鹽取回來了,你有辦法嗎?

  (2)有1號和2號這樣兩杯水,我想讓1號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發掉,你有什么辦法?你能讓2號中的水盡量不減少嗎?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02-22

科學教案12-17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火科學教案10-25

科學教案范文10-15

關于科學教案01-07

學生科學教案03-22

冬天科學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