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科學教案模板集錦十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科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字,自主積累詞語,必須掌握的詞語有:兄弟、捉蟲、蜜糖、著名、長角須、粘成、標本、鬼臉、蓋子、忍不住。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達爾文和兄弟倆的對話。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字。2、弄清楚兄弟倆是怎樣考達爾文的。
教學難點:
理解達爾文為什么稱兄弟倆為“小叫蟲”以及兄弟倆為什么對達爾文更尊敬了。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環節
教學過程
實施反思
導入初讀感知,感悟理解
一、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學預習,感知本課學習任務。
三、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胳。
1、“孩子”指誰?“科學家”是誰?孩子為什么考科學家。
2、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寫了一件什么事
四、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指名讀第1~4自然段。
兄弟倆為什么非要見見達爾文不可?
(結合理解“甜滋滋”、‘著名“的意思。)
2、分組讀第5、6自然段。
3、自由讀第7自然段。
a、畫出敘述兄弟倆制作“蟲子標本”過程的內容,并說一說他們這樣做的目的`。(結合理解“怪模怪樣”的意思,“蟲子標本”則通過掛圖讓學生直觀感知。)
b、通過反復朗讀來體會兄弟倆不盲目相信別人。
4、重點指導學習第8~16自然段。
a、自由讀第8~16自然段,了解兄弟倆是怎樣考達爾文的?
b、反復朗讀:分角色讀、示范讀、表演讀,讓學生自己弄清楚兄弟倆是怎樣考達爾文的。
c、理解兩個“叫蟲”的不同意思。
第一個“叫蟲”學生聯系上文自己說說意思。即“會叫的蟲子。”
第二個“叫蟲”則讓老師作適當的講解,即“說謊蟲”。
d、說說達爾文稱兄弟倆為兩只有趣的“叫蟲”說明了什么?
5、齊讀第17自然段。
事后,兄弟倆為什么對達爾文更尊敬了?
(正由于達爾文見多識廣,平時對蟲子觀察得細致,所以才不會被考住,兄弟倆對達爾文爺爺更加尊敬了。)
五、開故事會。
收集有關達爾文爺爺的資料或故事。
了解達爾文爺爺是個什么樣的人,然后將故事講給同學們聽。
六、認識生字及詞語。
七、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捉、忍、鬼、蓋”等幾個字。
八、作業
1、讀課文3遍;
2、寫下自己讀文后的感想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會查閱書刊及其它信息源,經歷搜集、整理、分析信息資料的過程;能從“這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并能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
2.愿意合作交流;樂于用學到的知識改善生活;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3.認識大氣層對地球及地球上動物、植物、人的意義;通過觀察分析月球及其他星球上的環形山,了解大氣層對地球的意義;了解人類活動對大氣層產生的不良影響,意識到保護大氣層的重要性。
學生準備:學生課前搜集有關大氣層方面的資料,并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初步的整理和分類,以備課堂上進行交流。
教學準備:
教師課前準備一些相關的圖片、文字資料,有條件的還可以準備相關的音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討論交流
采取小組交流的方式。首先讓學生將自己搜集的資料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引導學生將小組同學搜集的資料進行匯總,并從大氣層的結構和人類在不同圈層內的活動情況兩方面將資料歸類。然后讓學生用繪圖或文字方式描述大氣層的結構及人類在大氣層的活動情況,并在小組內形成統一意見,達成共識。最后,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完善、相互補充,形成對大氣層的整體認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恰當的加以引導和評價,使交流活動有序進行。
還可以采取演講解說的方式,讓學生到講臺上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文字及圖片資料。采用演講解說的形式應注意引導學生盡量避免重復資料的解說,提醒學生學會聆聽別人的發言,及時發現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補充和完善,從而逐步建構地球大氣層概貌,形成對地球大氣層的初步認識。
二、提出問題
先直接提出問題“假如沒有了大氣層,我們的地球會怎樣”?
三、猜想假設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針對問題展開討論,并將討論結果以論點的形式進行匯總。可以從大氣層對地球、動物、植物、人等幾個方面的意義入手,引導學生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研究主題,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途徑和方法,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邏輯性和條理性。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相互借鑒,達成共識。如果學生沒有找到或談及月球或其他星球上環形山的問題,教師可以將事先準備的文字或圖片資料展示出來,同時提出問題:“月球上的環形山是怎樣形成的”,引導學生討論月球及其他星球上環形山的成因,從而更深刻地認識到地球大氣層對地球的意義。活動結束,教師可引導學生填寫好下面研究記錄。
四、實施探究
我的研究記錄
研究項目研究結果我的證據
大氣層對地球的意義
大氣層對動物的意義
大氣層對植物的意義
大氣層對人的意義
我的研究結論:
實例。在這一環節結束時,教師要組織學生將活動結果進行總結:一是匯總大氣污染的治理建議與方案;二是總結評價活動的開展情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合作精神進行鼓勵性評價,并對優秀建議和方案的提出者給與肯定和表揚。
按照“認識大氣層概貌——了解大氣層對地球及地球動物、植物、人的意義——大氣污染及治理”的思路。在教學過程中,打破活動條塊化的框框,設計綜合化活動,將本活動環節中活動點合并,即活動一、二、三合并成一個活動。在課的開始,先組織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資料,看有哪些發現和收獲。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開放式活動,充分交流自己的課前研究成果和搜集的資料,同時在小組內展開討論,求同存異,達成共識,并將各組的研究成果匯總整理(如下表)。
我們的研究記錄
我們研究的問題我們的研究成果
大氣層的.結構
也可將本課活動整合成“我們的大氣層”主題演講會的形式,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進行演講,也可以自主上臺演講。演講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演講者的表現及演講內容及時進行評價。
五、展示交流
活動結束,組織學生交流,展示各組研究成果。如果學生在整合的活動中沒有涉及大氣污染治理方面的內容,在活動結束時提出關于治理的問題,讓學生就治理問題談想法或方案。
六、拓展活動:
臭氧層的破壞是最嚴重的大氣污染,這也是最受環保工作者關注的焦點之一。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課后搜集有關大氣臭氧層遭到破壞方面的資料,并將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制作成宣傳版面,并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宣傳活動。
也可以組織學生結合本課的學習內容及課后搜集的有關臭氧層知識設計保護地球大氣的廣告語或警示語,并將它們制作成警示牌,懸掛于教室、學校、社區顯眼的地方,以此提醒自己和他人時刻關注大氣污染問題。
先由小組交流資料,再在全班發布新聞。
小組合作,探索研究,對于合作中表現出色的小組獎勵“合作小伙伴”
學生按照不同的問題進行回答,同時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教師進行及時的表揚與肯定。
學生提出自己有疑問的問題,通過交流進行解答。對于課堂上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放到課下或以后解決。
作業設計:
做一份我家周圍的空氣狀況調查報告:調查時間、調查地點、調查方法、調查過程、發現問題、我的建議。
板書設計:地球的面紗
對流層
平流層
中間層
熱層
逃逸層
課后反思:
大氣層是地球最外部的圈層,它的存在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從學生對大氣層的認識上看,還是浮在面上、籠統的概念。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地球大氣層的基本情況和地球上風的成因,通過觀察、實驗、制作、搜集整理資料、調查訪問等方法研究蘊藏在其中的科學道理,了解了人類活動對大氣層產生的不良影響,意識到保護大氣層的重要性。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常見水果的色、味、外表及內部形態特點,感受水果外在和內部結構的美感。
2、了解水果的多種吃法、知道多吃水果營養好。
3、學習用形容詞表述觀察結果。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幼兒自帶一個水果。教師準備不同種類的`水果各一個,一把水果刀。每組一個盤子、盤子里有許多切好的水果塊,牙簽一盒。水果寶寶外衣的圖片一套,水果胸飾。
活動過程:
一、復習兒歌《七個妞妞來摘果》引出主題。
師生共同念兒歌。師:七個妞妞摘了哪些水果?這些水果穿著怎么樣的外衣呢?
二、幼兒交流自己帶來的什么水果?感知水果的外形特征。
師:小朋友你帶來的是什么水果?它穿著一件怎么樣的外衣呢?
以小組為單位,讓幼兒充分感知自己帶來的水果,并向同桌的小朋友介紹,
師:你帶來的水果叫什么名字,它穿著一件怎么樣的外衣?
三、探索果肉寶寶。
1、觀察水果橫切面。
切開水果:用實物展示臺放大形象。讓幼兒觀察果肉的橫切面,感知水果內部結構的排列特點,尋找水果秘密。
師:果實里面有什么?什么顏色?像什么?你還發現什么?
2、品嘗水果。
每桌一個裝有各種水果塊和盤子以及牙簽,讓幼兒邊品嘗邊推測這是什么水果。請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吃的水果,并完整介紹水果的名稱、結構特點。
四、游戲活動
給水果寶寶穿衣服。師出示各種水果外衣和水果寶圖片,引導幼兒感知水果外衣特點,以及果肉寶寶的特征,請幼兒上來操作圖片,幫水果寶寶找到外衣。
五、游戲活動:水果蹲。
介紹游戲玩法:請幾位幼兒上來,選擇自己喜歡的水果胸飾并戴在胸前站成一排,先每位幼兒介紹自己的水果名稱,然后游戲開始,先請一位小朋友邊說邊向下蹲四次,然后其它水果接著說,并做相應的動作,若沒有快速接上作為失幾者下臺,若說錯了(臺上沒有的水果),也是失敗者也下臺,最后一個站在臺上的人為勝利者。例如:扮演“平果寶寶”說:蘋果蹲蘋果蹲,蘋果蹲完了香蕉蹲!香蕉寶寶接著說:“香蕉蹲香蕉蹲完草莓蹲!”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玩具小電動機的功能是把電變成了動力。
過程與方法:用分部分觀察、整體觀察的方法了解小電動機的'構造。根據小電動機的構造推想通了電后它為什么會轉動。
情感、態度、價值觀:產生探究小電動機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
1. 學生自備:玩具小電機、橡皮筋、一次性塑料杯、一號電池、透明膠2. 教師準備:導線、磁鐵、電池盒、開關、銅質粗導線、大頭針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 小電動機被安裝在很多玩具的里面,通上電以后就可以轉動。你知道它為什么一通電就能轉嗎?2. 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神奇的小電動機。板書課題。
(二)小電動機里有什么
1. 讓我們先拆開小電動機,看看里面有什么?2. 學生活動。3. 你發現了什么?(教師介紹電動機內部構造。)4. 猜一猜小電機里面的這些零件都有什么用?
(三)小電動機轉動的秘密
1. 小電機里的轉子部分是一塊電磁鐵嗎?怎么驗證?如果老師沒有大頭針和指南針給你們,只給你們一塊磁鐵,你們可以驗證它是電磁鐵嗎?為什么?2. 學生討論交流。3. 按照教材P59制做實驗裝置。并實驗。4. 討論:小電動機內部的零件和結構,對于它的轉動起到了什么作用?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用解剖等方法觀察比較油菜與豌豆的花、果實和種子的異同,經歷不斷改進觀察方法的過程。
2、在對各種果實和種子的觀察研究、統計活動中能產生親近自然的情感體驗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課后有繼續探究的興趣。
3、能用多種感官對多種果實進行觀察、比較,知道果實里都有種子,不同的果實果皮的軟硬、厚薄等不同,不同的果實種子的數量也不同。
4、能自己設計“豌豆莢里的種子數”圖表,并通過數學統計的方法知道豌豆種子數量的分布規律。 教學重點:觀察比較油菜與豌豆的花、果實和種子的異同。 教學難點:了解豌豆莢里的種子數。
教學準備:
1、小組或個人觀察的油菜和豌豆的花、果實及種子若干,蘋果、板栗、圓椒、花生等果實若干。
2、小組和個人使用的“( )個豌豆莢里的種子數”統計表。
3、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油菜花和豌豆花,認識它們嗎?能說說它們有什么相同或不同之處?
二、探究過程
1、比較油菜與豌豆的`花、果實、種子。 提出按從外到內的順序進行觀察比較:先比較花的外部,再用解剖的方法觀察豌豆花的內部構造,與課文中的油菜花構造圖進行比較,描述它們的異同。 按照順序比較兩種植物的果實,再輕輕打開莢殼比較內部的種子,尋找構造上的相似之處。 能全面描述比較后的發現。得出結論:不同的花結出不同的果實;油菜與豌豆的果實雖然在外部形態上有很多不同,但它們都有莢,莢里的種子有順序地排列。
2、觀察比較更多的果實與種子。 其他的果實和種子是不是也和它們一樣呢? 蘋果的果實不能掰開,怎么觀察呢?確定觀察的方法:咬、解剖。 進行分組或個人的觀察比較活動。 描述所觀察到的果實與種子的特點:
(1)果實的共同點是什么?
(2)種子外面包著的東西是一樣的嗎?有什么不同?
(3)種子的數量相同嗎? 種子外面的殼的軟硬厚薄與種子的數量有關系嗎?為什么?
3、豌豆莢里的種子數。 不同植物的果實種子數量不同,那么相同植物的果實種子數量相同嗎?
猜想:豌豆莢里有幾粒豌豆? 能用什么方法來驗證呢? 確定用統計豌豆莢內種子數量的方法。提供統計記錄表,討論該如何填寫。 個人、小組統計記錄。 說說個人的統計圖表與小組的統計圖表有什么變化? 全班設計合作完成“全班()個豌豆莢里的種子數”統計圖表(可以讓學生蘸紅色印泥表示種子數,會非常有趣)。 根據統計圖表,說說應該怎樣來描述豌豆莢里的種子數量? 人的身高、樹葉的長度也會有這樣的規律嗎? 為什么豌豆莢里的種子數會有這樣的分布規律,與自然界有關系嗎?
三、小結
板書設計:
2.4 豌豆莢里的豌豆
1、比較油菜與豌豆的花、果實、種子。
2、觀察比較更多的果實與種子。
3、豌豆莢里的種子數。
科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速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體會阿基米德愛動腦筋、熱愛科學的精神,激發學生對科學家的敬仰和對科學的熱愛。
3.體會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事件,表現人物特點的。 4認識5個生字,正確書寫8個生字。
重難點:體會阿基米德熱愛科學的精神,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大家熟悉哪些科學家并講講他的事例。學生自由談自己所了解的'科學家事跡。
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科學家,課件出示阿基米德的畫像,他的名字叫阿基米德,板書課題,自由讀課文來認識一下這位科學家。
二、初讀課文。
1.自由地朗讀課文,圈畫本課的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對不理解的詞語結合語句可通過反復讀、聯系上下文理解,或借助工具書弄懂意義。把喜歡的詞語抄在自選詞句欄中。
2.通讀全文標段弄清段意,畫出文章的中心句,說說文章寫了幾件事。
三、深入精讀。
1.再讀文,從每件事中可以體會出阿基米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阿基米德是個愛動腦筋的人。
師: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愛動腦筋?
學生找3到14段有關語句回答,師追問從阿基米德的言行中看出他遇事怎樣?
學生:阿基米德沉著、冷靜、果斷。
師:怎樣才能讀出他的沉著、冷靜、果斷?怎樣讀才能體會到人們戰勝羅馬軍隊的喜悅?
學生:練讀,匯報讀。
師:為什么阿基米德說是太陽幫的忙?讓學生結合收集的資料或課前實驗談談。
師:在這里你明白了阿基米德是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他善于觀察思考,并利用科學原理戰勝了敵人。
2. 讀15到20段,說說這部分寫了什么。
學生讀完匯報:羅馬侵略者殘忍地殺害了阿基米德。
畫出最使自己感動的地方并談你的感受。
學生:“阿基米德那么專心??抬起頭來??”從他的行為中感受到他全身心地投入鉆研的狀態。
學生:“等一下??沒完呢!”面對死亡他毫無畏懼,還關心自己的幾何定理,可見他熱愛科學勝過自己的生命呀!
學生:羅馬士兵太殘忍了,阿基米德求他等一下都不行,竟讓璀璨的科學巨星帶著遺憾隕落在他的利劍下。
四、回歸全文。
再讀全文,說說從阿基米德的身上你得到什么啟示?
五、推薦閱讀阿基米德的其他故事。課件出示:
1.金冠之迷 2阿基米德的成就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葉是多種多樣,同一種樹葉具有共同基本功特征。
植物葉一般由葉片和葉柄組成,葉片上有葉脈。
葉也是有生命,葉從葉芽開始生長,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過程與方法:
統計撿到樹葉數量和樹葉種數;根據一定判斷依據,劃分出同一種樹葉和不同種樹葉。
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研究樹葉興趣,培養愛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態度和意識。
【教學重點】開展觀察葉生命現象活動,建構起葉也是有生命科學概念。
【教學難點】是否是同一種樹葉判斷。
【教學準備】
學生自備材料:撿一些落葉。
分組材料:同一種植物新鮮葉和落葉。
教師準備:一條有大小不同葉片生長樹枝。
【教學過程】
一、統計收集到樹葉
課前大家分別從不同地方收集到了各種樹葉,說說你是怎么收集樹葉。是呀,樹木是我們朋友,他們是有生命,所以我們不能隨意摘樹葉。現在把樹葉放在桌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計:我撿了幾片落葉?這里面有幾種樹葉?
二、觀察比較樹葉
1、質疑:我們小組共有幾種樹葉?這些葉子是同一種葉嗎?
2、討論:觀察到了什么,才說它們是同一種葉?觀察到了什么,才說它們不是同一種葉?同一種葉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較:同時觀察所有完整葉,我們能發現不同種葉有什么相同結構嗎?是呀,大部分葉具有葉柄、葉片結構,葉片上還有葉脈。
三、觀察葉生命特征
1、觀察:比較新鮮葉與落葉,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思考:長在樹上新鮮葉與落葉最大不同表現在哪里?是呀,新鮮葉是活,而落葉是死。
2、描述:觀察一種植物葉,我們能從中看出葉生長變化過程嗎?能找到這條樹枝上有幾種不同生長階段樹葉嗎?(如葉芽、小葉片、嫩葉、成熟葉、老葉、將枯葉等)能從幾張葉不同生長階段去推測一片葉生長過程嗎?
3、總結:葉也是有生命,它從葉芽長成小小嫩葉,又慢慢地長大,變老。許多植物葉從春天長出來,到秋天枯黃死去,完成了葉一生。有些樹木雖然秋天不落葉,但它們葉同樣也有生長和衰老完整過程。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將物體運動所經歷時間或路程分解為若干段,測量不同階段物體的運動速度。
2、通過實驗測量數據,會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3、知道個人見解的正確與否必須通過實驗來證明
教學重點:
1、通過實驗測量數據,會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2、學會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
2、學會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
教學準備:
學生分組實驗:斜面、金屬片、小車、停表、刻度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叫勻速直線運動?
2、什么叫變速直線運動?
3、你是如何探究運動物體的速度是否發生變化的?(要求學生參照課本P27探究物體運動速度變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時間內,運動物體通過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過相等的路程,運動物體所用的時間是否相等。)
4、科學探究有幾個主要五一節?
二、新課教學
學生閱讀課本P29“提出問題”有關內容。
對于“提出問題”,在沒有獲得證據之前,人們對于問題所做的'解釋,發表的見解就是猜想或假設。為了證明你的猜想或假設是否正確,需要用證據來證明。證據可以從圖書館、互聯或書店等處收集,也可以做實驗收集數據。在收集證據時,應操作規范、實事求是,具有嚴謹客觀的科學態度,不隨意涂改實驗數據。
自己做實驗需要考慮什么是有價值的證據,用什么方法,什么儀器來收集證據,以及如何讓別人相信證據等,這就是設計實驗。
下面有三個問題,請同學們提己的觀點,通過實驗收集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現在我們先選擇第一個問題:小車沒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變化?如何變化?
分組討論、交流:
1、你要探究的問題
2、你的猜想或假設
3、你設計的實驗(方法、儀器、步驟、數據、數據記錄表格),并寫好實驗報告。
(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提示實驗的方法)
三、實驗。
四、板書設計
第四節科學探究:速度的變化
(一)探究問題
1、從斜面上滑下的小球速度是否發生變化?如何變化?
2、從斜面上滑下的粗糙的木塊速度是否發生變化?如何變化?
3、百米跑步的同學速度是否發生變化?如何變化?
(二)探究實驗報告
1、提出問題。
2、猜想與假設。
3、設計的實驗(包括實驗器材)
4、實驗步驟及實驗數據記錄表格。
5、實驗結論。
6、評估。
7、交流。
五、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 篇9
活動準備
小班幼兒用書12月分冊第10頁。
高矮不同的動物玩具,如小鳥、松鼠、兔子、羊、牛、大象、長頸鹿等。
活動目標
能按照從高到低或從低到高的順序對物體進行排列。
能夠用積木和玩具搭建和拼擺出不同高矮的房屋。
活動過程
1、告訴幼兒新建的'動物園要搬來許多動物,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請幼兒認一認它們是誰。按照從高到矮的順序出示小動物玩具,邊出示邊請幼兒猜想。如第一個出示小松鼠,教師:"下面要來一個比它高的動物,你們猜猜是誰?"幼兒猜完后再出示,請幼兒比較、辨識。這樣依次出示5-8中動物。
3、為動物們準備新家。引導幼兒根據動物的高矮幫助它們搭建新家。
4、比較、辨識動物園中房子的高矮,請動物住進新居。(結合幼兒用書"動物園"畫面)
科學教案 篇10
一、教材
首先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聲音的傳播》是科教版小學四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第5課的內容,這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聲音的大小、高低以及產生的原因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通過教材呈現的兩個活動進一步引導學生探究聲音的傳播方式。
二、學情
在教學過程中,想要更好的因材施教,就要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
我所面對的四年級學生,他們經過一年的學習,對科學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學生考慮問題不深入,邏輯性思維不強,實驗操作能力也有待提高,所以在本課當中我將通過活動引導學生,讓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進一步提升科學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知識與技能:知道聲音是通過物體以波的.形式進行傳播的;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學會描述實驗過程和現象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意識到從實驗中獲取事實是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
四、教學重難點
在教學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我將教學重點設置為:
重點:理解聲音是需要通過物質進行傳播的。
難點:知道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
五、教學方法
為了體現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講授法,小組合作法,實驗探究法,課堂討論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看看、想想、做做中掌握知識。
六、教學用具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課目標,我將在每個小組準備土電話、1米唱的鋁箔條、木質米尺、棉線、尼龍繩以及實驗記錄表進行實驗活動。
七、教學過程
接下來,主要談談對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導入新課:
在這一環節我將展示一張有聲賀卡,悄悄將他打開,并問:同學們,你們有什么發現呢?當位于教室各個位置的學生都說出聽到了美妙的音樂聲時,我將追問:為什么大家都聽到了聲音?賀卡傳出的聲音是怎么傳到我們的耳朵里的?以此引入今天的新課:今天就讓我們通過學習新課《聲音的傳播》,來解決這些問題。
意圖:以有聲賀卡導入能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通過創設問題情景,能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帶著探索未知的心理進入新的教學。
(二)新課教學
在這一環節,我將分為如下兩個活動進行。
活動一:振動物體與聲波。
我將結合本單元第二課所接觸過的實驗:用振動的音叉接觸水面引起水面波動,指導學生動手實驗,并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并描述水面是如何波動的,以此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震動的物體會引起周圍物體的振動。在這基礎上我會讓學生玩一玩“土電話”小游戲,并通過思考“聲音是怎么從電話的一端到達另一端的?”進一步感知聲音的傳播方式。游戲結束后我將引導學生總結: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傳播的。
意圖:通過動手實驗,小游戲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后面活動探究做好鋪墊。
活動二:聲音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
我將用PPT展示各種不同的實驗材料,并引導學生猜測聲音在這些物體中的傳播效果是否一致以及哪一種材料傳播效果最好,并將想法記錄下來。在此之后,我會讓學生對自己的猜想進行驗證。在實驗前我將組織學生談論實驗中的注意事項,然后我再強調三點:(1)每次敲擊音叉的力度大小要一樣;(2)將物體的一端緊連著音叉,另一名同學在另一端傾聽;(3)時刻保持教室安靜,認真傾聽各種材料物體的聲音傳播并記錄。再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將實驗結果填入實驗記錄表。
通過兩個活動,我會結合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聲音是以波的形式進行傳播的,在不同物體中的傳播能力不同。最后讓學生結合結論解釋導入中的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實驗活動過程中領悟實驗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
(三)鞏固提高
在這一環節,我將從以下兩點進行:
1.同學們,通過實驗我們已經知道聲音能在空氣、固體中傳播,誰能說說聲音還能在什么物體中傳播?我將適時出示一個有關釣魚的flash動畫,讓學生通過回憶釣魚要在岸上保持安靜,否則魚兒會嚇跑,啟示學生說出,聲音還能在液體中傳播。
2.出示一張宇航員們在月球上利用無線電設備通話的圖片,引導學生認識到空氣是聲音傳播的重要物質。
3.自由發言階段。讓學生舉例聲音傳播的實例,并用所學知識解釋其中的原理。
意圖:這樣設計能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了解更多與科學有關的知識,體會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四)小結作業
在小結環節,我將引導學生結合我的板書以及簡單的問答形式對本課進行回顧。
在作業布置方面,我會讓學生課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木棒和鐵棒的聲音傳播能力,并記錄下來,下節課伊始進行分享。
這樣運用開放性且學習小組合作的形式布置作業,可以較好的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將知識的學習延伸到第二課堂。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教案科學教案05-16
科學教案02-22
科學教案12-17
科學教案12-16
科學教案《賽車》04-07
火科學教案10-25
科學教案范文10-15
關于科學教案01-07
學生科學教案03-22
冬天科學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