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科學活動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科學活動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1
教學活動目標:
1、通過系列活動,探索鏡子半個變一個的秘密。
2、學習用簡單的方法記錄自己的發現。
3、能愉快地參與活動,體驗與同伴一起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記錄表、油畫棒、教師用的大表格、師生操作用的鏡子、盤子、小動物卡片、袋子
活動過程:
一、導入:
這個小口袋里,有件小朋友很喜歡的東西,請你們不要用眼睛看,只用手摸,猜猜是什么東西,誰愿意上來摸一摸?(鏡子)鏡子有什么用,誰知道?(照人和物)請小朋友們拿起桌上的小鏡子看一看,你看到了誰?你笑一笑,鏡子里的娃娃怎么樣?你裝出哭的樣子,鏡子里的娃娃又怎樣?笑和哭誰漂亮?現在先請小朋友把鏡子放回盤子里,師:剛才小朋友在鏡子里看到了自己,你們笑的樣子真好看,老師最喜歡看到你們的笑臉、現在請你們回憶一下,剛才你們在照鏡子的時候,鏡子是怎么放的?(是平放著還是立著放?)
二、第一次操作“鏡子應該怎樣放,才能從鏡子里看到桌上的圖片”
1、師:“小朋友的桌面上貼著一只小動物,大家猜一猜、鏡子應該怎么放,才能從鏡子里看到桌面的小動物?”(立著)
2、幼兒自由猜想,并請幾位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3、幼兒操作:現在就請大家拿起鏡子,動手試試看,鏡子怎么放,才能從鏡子里看到桌上的小動物。
4、請幾名幼兒演示并講述自己的操作結果。
三、第二次操作“請小朋友用鏡子找出圖案的另一半,讓它變成一個完整的圖案”
1、師:“請小朋友拿出操作表,看看這些圖案有什么特點?(都只有一半),如果想把這些圖案變完整,請問你們有什么好辦法?你們手上的鏡子很神奇,它能把這些一半的圖案都變完整,請大家猜猜看,鏡子要怎么放,才能把圖案變完整呢?”(把鏡子立在圖案的旁邊)
2、幼兒自由猜想,并請幾名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3、幼兒操作:①“現在請小朋友動手試試看,鏡子立在什么顏色的線上,可以看到另一半,讓它變成一個完整的圖案?”②“你用鏡子在什么顏色的線上找到完整的圖案,就用相應顏色的筆在圖案下方的表格里畫一條橫線。”
四、師幼同梳理交流探索的結果,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記錄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操作結果。
師:“請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你在什么顏色的線上找到完整的圖案?”
1、請個別幼兒根據自己的記錄表向大家介紹記錄結果。
2、師幼共同驗證幼兒操作的結果。
3、討論引申:鏡子放在圖案的什么位置,可以得到完整的圖案?你是怎么知道的?
4、結論:“鏡子放在圖案的中間,就可以從鏡子里找到它的另一半。”
五、活動延伸:
師:“在我們分區活動的時候,還有很多一半的禮物藏在圖中,請你們用今天學到的本領,把它們變完整好嗎?”
游戲:請大家帶著鏡子到操場上去,我們來玩小動物跳舞的游戲。引導幼兒用貼有各種小動物圖案的鏡子,反射陽光到墻上,并不斷移動,引起幼兒觀察和探索的興趣、愿望。捉動物教師用貼有老虎或獅子圖案的鏡子反射在墻上,去捉幼兒用的鏡子反射在墻上的小動物。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了解火鍋里的食物,知道冬天吃火鍋可以暖和身體。
2、體驗大家一起“吃火鍋”的快樂。
活動準備
活動前墻面和語言角張貼“火鍋”的圖片;幼兒有品嘗“火鍋”的經驗;故事錄音;操作材料包
活動過程
1、導入
師:冬天里我們有什么辦法讓自己身體暖和起來?
2、欣賞故事
(1)聽聽故事里的小動物們是怎么讓身體暖和起來的?(吃火鍋)
(2)火鍋里都放了些什么呀?為什么?(重點:各動物喜歡的食物對應起來)
3、說說議議
(1)你們吃過火鍋嗎?
(2)在吃火鍋時你最喜歡吃什么?
(3)大家一起吃火鍋感覺怎樣?
小結:冬天吃火鍋,大家圍一桌,又暖和,又開心。
4、操作體驗
(1)今天我們也來“吃火鍋”。請你選擇能放進火鍋的`東西把它撕下來黏貼到火鍋里。
(2)幼兒操作。
(3)交流分享
你的火鍋里放了些什么?
5、延伸活動
(1)為什么這些東西不能放火鍋里面燒?
(2)你覺得還有哪些東西也不能放火鍋里燒?
活動生成及建議
1、幼兒進行操作時在桌上墊上報紙,避免漿糊粘到桌面。
2、活動結束后,可以在娃娃家放置相關的火鍋材料,對活動進行延伸。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3
教材分析
車在生活中與孩子的關系密切:孩子周末游玩需要車,上學較遠需要車,大車、小車、公共汽車,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車。而且孩子對車興趣濃厚,通過對車子的進一步了解,借助對各種車子的理解、探究、設計,讓孩子了解乘車的基本安全問題。對各種各樣的汽車更全面的了解,使孩子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進一步激發幼兒主動探索、學習的積極性。
活動目標
1、觀察不同車輛的外形特征,對車輛有初步的了解。
2、能根據汽車的顏色、大小和功能進行分類;加深對汽車的認識。
3、感受汽車給人們出行帶來的方便,樹立安全乘乘車的意識。
活動準備
1、各種玩具汽車,汽車圖卡1套
2、自備不同汽車聲音的錄音。
活動建議
1、請幼兒收集各種玩具汽車,建立共享區域,讓幼兒互相交換汽車玩具玩。
2、引導幼兒從汽車的名稱、顏色、功能等方面介紹自己的玩車。
3、請幼兒根據汽車卡片中汽車的顏色、大小和功能進行分類,說說是按照什么分類的。
4、以“我的車開來了”的'游戲形式,讓幼兒為汽車玩具進行分類。
(1)啟發幼兒根據汽車玩具的顏色、大小和功:能等進行分類,將車停在不同的停車場里,如按照車的功能不同分別將客車、貨車以及特殊用途車開進不同的停車場里。
(2)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分類方法。引導幼兒說一說是按照什么進行分類的?
(3)請全體幼兒一起檢查一下這些車停得是否正確,說說為什么活動延伸
1、請幼兒聽錄音,辨別特殊汽車發出的不同聲音,可根據聲音的不同開進不同的停車場。如根據救護車、消防車、警車發出的不同聲音將車開進不同的停車場里。
2、請幼兒將各種玩具汽車放在科學區中,引導其進一步探索,加深對車的認識。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發現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積累關于重心、平衡的科學經驗。
2、對科技活動感興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重點難點:
通過探索發現不倒翁"不倒"的秘密,積累關于重心、平衡的科學經驗
活動準備:
1、不倒翁一個、每人一個塑料套蛋玩具,一盤沙子等。
2、幼兒用書:《制作不倒翁》。
活動過程:
1、玩"不倒翁",激發幼兒制作興趣。
教師將不倒翁向左右兩邊推,請幼兒觀察。
教師:請你們給這個玩具起個名字,你們想要不倒翁嗎?》可是這里只有一個,怎么讓大家都能玩呢?
2、出示幼兒用書,引導幼兒制作不倒翁,探索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幼兒自由選取制作材料,嘗試制作不倒翁,教師巡回指導。當幼兒在制作中遇到困難或失敗時,教師進行提示,幫助幼兒完成制作。
請幼兒演示自己制作的不倒翁,交流制作經驗。
請幼兒拆開所有的'不倒翁,互相看看里面的填充物,談談自己的發現。
請幼兒改進自己的不倒翁木制作完成后玩一玩自己自作的不倒翁。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5
一、設計理念:
我班的幼兒大多都是城里的孩子,很少看到蠶豆,對蠶豆這種植物也缺乏認識。因此,我利用蠶豆這一鄉土資源,設計了這么一個科學活動,通過出示蠶豆娃娃,引起幼兒的興趣,觀察認識蠶豆莢、蠶豆,最后品嘗蠶豆食品。這些環節,讓幼兒對我們鄉土資源——蠶豆有所認識。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掰蠶豆,讓幼兒感知蠶豆的特征和用途。
2、產生操作探索蠶豆的興趣。
重點:通過掰蠶豆,讓幼兒感知蠶豆的特征和用途。
難點:產生操作探索蠶豆的興趣。
三、活動準備:
每位幼兒1—2粒蠶豆莢,各種蠶豆食品若干。
四、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出示蠶豆娃娃,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出示蠶豆娃娃的指偶:
你們認識我嗎?你們知道我是誰嗎?我就是蠶豆娃娃。
與小朋友們互相問好。
(二)、認識蠶豆莢的外形特征。
1、引導幼兒認識蠶豆莢的的形狀和顏色。
2、讓幼兒摸一摸,體會摸上去的感覺。
3、你覺得它像什么呢?
教師小結:這叫蠶豆莢,蠶豆莢是綠色的,長長的,兩頭尖;摸上去有點毛;捏一捏,硬硬的';像小船,像月亮。
(三)、認識蠶豆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里面的蠶豆的形狀、顏色。
2、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3、聞一聞:有什么氣味。
4、想一想:蠶豆與蠶豆莢的關系。
(四)、幼兒操作:掰開蠶豆皮,觀察蠶豆瓣。
教師小結:蠶豆莢里面有蠶豆,蠶豆是扁扁的橢圓形,淡綠色,掰開皮,里面有兩片豆瓣
(五)、通過品嘗,了解蠶豆的作用。
1、品嘗蠶豆食品,知道蠶豆的多種吃法。
2、啟發幼兒說說還吃過哪些用蠶豆制成的食品。
分步進行探索,先從外面的蠶豆莢開始,到蠶豆的外形特征,再到觀察蠶豆瓣,讓幼兒有層次的探索理解。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大自然的好奇心,培養探索求知的興趣。
2、懂得合作力量大的道理,并觀察螞蟻的形態。
活動準備
課件、自制海綿豆子(數量為幼兒人數的2—3倍)和小籃子。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課題,從而引發幼兒興趣。
遠看芝麻撒地,
近看黑驢運米,
不怕山高道路陡,
只怕跌進熱鍋里。
教師引導幼兒猜出動物的.名稱(螞蟻),從而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出課題。
二、出示螞蟻的課件,引導幼兒說出觀察到的螞蟻的外形特征。
教師提問:
(1)你在哪兒見過小螞蟻?
(2)螞蟻長得什么樣?
(3)小螞蟻是怎樣搬運糧食的?為什么?
通過觀看課件聽故事,讓幼兒大膽發言,回憶聽到的情況,教師及時進行鼓勵和指導。
三、教師提問:我們應該像小螞蟻學習什么?讓小朋友知道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
四、游戲:“螞蟻搬豆”,鞏固認識。
教師扮螞蟻媽媽,幼兒扮小螞蟻,四散地站在場地一端。
游戲開始,教師說:“孩子們,咱們快去搬豆準備過冬吧!”“小螞蟻”自由地(可不按順序)鉆過皮筋,爬過紙箱和墊子,跑到場地另一端,拾一顆小豆跑回家中,將小豆放進小籃。如此反復進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結束部分:
學螞蟻搬豆走出活動室。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7
設計意圖:
此次活動由科學、體育活動組成,在整個半日活動中,我們提倡幼兒自主創造、同伴經驗共享、教師支持引導的教學理念,讓幼兒在自我、同伴、教師三位一體的互動中獲得經驗、提高能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習成為一種有價值的經驗獲取過程!
隨著我對綱要的深入學習理解,科學活動的價值趨向定位于:幼兒樂學、會學、會用,讓幼兒在探索中發現科學現象、理解科學原理、并學習將科學原理運用、解釋于實際生活。根據這樣的教學理念,我將科學活動的目標定位在:
1、嘗試用多種方法讓紙船開的快和遠。
2、感知紙船開的快慢與風力的集中程度、大小等因素有關。
重點:嘗試用多種方法讓紙船開的快和遠。
難點:感知紙船開的快慢與風力的集中程度、大小等因素有關。
形成原因:
大班幼兒已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他們能用較簡單的比較、推理等方法探索事物,而在這個科學活動中,可以讓船開動的方法有很多,產生風力后它的集中程度、大小影響著幼兒對船開得快慢,這樣的現象對幼兒的判斷推理產生了困惑,所以我把這個作為我的'教學難點。
解決策略:
1、實驗探索法
2、歸納演繹法
3、原理運用法
教學過程:
一、第一次探索:
讓幼兒不用工具讓紙船動起來,初步感知風能使船動起來。但是船動得很慢,怎樣讓它開得快呢?這樣就激發了幼兒下一步的繼續探索的愿望。
二、第二次探索:
通過不同工具讓船動起來,感知風力大小與船開得快慢的關系,但是風力的集中程度又制約船開得快慢,這就為下一步的探索提供了可能。
三、第三次探索:解決了風力集中程度影響船開的快慢問題。
四、運用已學的經驗解釋了生活中的現象。這也就是我們科學活動所追求的最終目標。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布和塑料不同的透水性能。
2、了解布衣和雨衣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活動準備:
1、教師自備布衣、雨衣、一塊棉布。一塊塑料布、塑料桶。
2、用于試水的各種材料,如毛巾、布袋、塑料袋、傘、紙袋等。
3、音樂磁帶和cd。
活動過程:
一、小實驗。
1、教師:準備好兩個塑料桶,將一塊塑料布和一塊棉布分別固定在桶的上方,請幼兒猜一猜。
教師:我把水澆在塑料布和棉布上面的時候,會發生什么事呢?(引導幼兒猜想)
2、請兩名幼兒分別將水倒在塑料布和棉布上,幼兒驗證猜測。
教師:桶里的`水漏下去了,哪個桶里沒有水漏下去?為什么?
二、進一步實驗。
1、教師將棉布浸入水中,再拎上來,讓幼兒仔細觀察水是怎樣滲透棉布,再往下流的。
教師:怎樣才能把布里的水弄干呢?(擰、掛起來曬。烘干、吹風等)
教師:怎樣把塑料上水弄干?(抹一抹就干了。當場讓幼兒試一試)
三、觀察、比較雨衣和布衣。
1、觀察雨衣討論。
教師;老師這里有一件衣服什么是料做的?穿在身上什么感覺?摸上去有什么感覺?它有什么用呢?
2、比一比雨衣和布衣,討論。
教師:這里還有一件布衣服我們來感覺下,它和雨衣有什么不一樣?下雨天可以把它穿在外面出門嗎?為什么?你喜歡怎樣穿它?
四、猜猜那些東西能裝水。
1、教師拿出準備好的各種材料,如毛巾、布袋、塑料袋、尼龍雨傘、紙袋等,讓幼兒猜猜這些東西能不能裝水。
2、請幼兒裝水試一試。
活動延伸:
聽歌曲,《雨,雨,走開吧》,并學唱。
活動提示:
1、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熱情,不要直接告訴幼兒布和塑料的區別在哪里,引導幼兒再摸摸、看看、比比、做做中感知布和塑料的不同。
2、在實驗過程中要用水,建議教師提醒幼兒戴圍群和護袖,避免幼兒因為國語專注而把衣服弄濕。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9
活動目標:
1、感知自由下落物體速度的快慢,對探索科學奧秘產生興趣。
2、發現不同物體的自由下落現象。
3、學習用統計表記錄兩種不同物體下落速度的快慢。
活動準備:
1、輕重對比明顯的兩種物品(人手以份)。如,沙包和泡沫板、羽毛和橡皮泥、塑料袋和鐵板、布塊和積塑玩具等
2、大小相同的紙每人兩張
3、質量相同、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若干。如,大小相同的三角鐵、牛奶瓶、飲料瓶、薯片盒等
4、大統計表三張,分別代表三種物品下落現象。幼兒統計表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探索兩種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現象。
1、出示沙包和泡沫
請幼兒猜一猜:“如果這兩種物品往下落,會有什么現象發生?”
2、實驗沙包與泡沫下落現象
提問:“這兩種物品下落時,你發現了什麼現象?為什么?”(輕的快,重的慢)
3、幼兒自由探索兩種輕重不同的物品
要求:(1)兩樣物品放在同樣的高度上。
(2)跟朋友交換兩種物品玩
4、歸納結論并統計(小結,重的物品落得快輕的物品落得慢)
教師拿出大統計表幫助幼兒理解怎么記錄
5、幼兒自己統計結論,并小結統計情況、展示統計表。
(二)、探索質量相同、大小相同但外形不同的'物品下落現象。
1、出示兩張質量相同、大小相同的兩張紙,把其中一張揉成一團
請幼兒猜一猜:誰落得快?
2、幼兒動手試一試
3、小結,外形小的落得快。并記錄在大統計表上
(三)、探索質量相同、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物品下落現象。
1、出示大小不同的三角鐵。
(1)請幼兒說說它們的相同點(質量、形狀)與不同點(大小)
(2)猜一猜:它們誰會先落地?還是有別的情況出現?
2、實驗。結論是:同時落地。
3、驗證,出示大小不同的牛奶瓶、薯片盒等
4、將結論記錄在大統計表上
5、說一說,在我們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像這樣同時落地的?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10
活動目標:
1、在說說、玩玩中初步了解人眼睛的結構及動物眼睛的一些特殊功能,體驗探究活動的快樂。
2、感受眼睛的重要性,知道保護眼睛的方法。
活動準備:
1、與同伴、父母一起觀察眼睛的`樣子、收集有關眼睛的知識。
2、操作活動材料:電筒、鏡子、小鳥旋轉卡片、表情圖。
3、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幼兒介紹自己收集的眼睛知識
(一)介紹觀察到的人眼睛的樣子。
1、談話導入。
2、幼兒根據記錄單介紹觀察結果。
3、教師在幼兒介紹的基礎上幫助幼兒提升經驗。
(二)介紹動物特別的眼睛。
1、幼兒介紹收集的動物眼睛知識。
2、教師在幼兒介紹的基礎上,利用圖片、錄像等及時進行補充,幫助幼兒進一步拓展知識。
二、分組探索眼睛的秘密
1、提出探索要求。
2、幼兒自主選擇,進行探索活動,教師巡回指導。
3、交流分享發現的秘密。
三、了解保護眼睛的方法
看電視要保證房間有足夠的亮光;離電視機1、5米遠;每看30分鐘就要休息10分鐘看書也要避免光線太強和太暗,距離書本30厘米……
四、延伸:了解關于眼睛更多的知識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觀察燃燒現象,了解火的用途與危害,增進幼兒安全防火的意識。
活動準備:
蠟燭若干支,大、中、小玻璃杯,小烤爐等。
活動過程:
1.燃燒蠟燭
(1)點燃幾支蠟燭,觀察蠟燭燃燒的過程。注意火焰的顏色、形態,感知火發出的光和熱。將一張紙用燭火點燃,觀察紙燃燒的過程。讓幼兒用手在蠟燭附近烤一烤,并說說有什么感覺。
(2)教師提醒幼兒火能燃著許多東西,火會燙傷手指和皮膚。不能隨便玩火。
2.玻璃杯“滅火器”
(1)教師用一個杯子扣住正在燃燒的蠟燭,觀察火焰熄滅的全過程。啟發幼兒思考火被熄滅的'原因(燃燒需要空氣)。
(2)用大、中、小三個玻璃杯蓋住三支燃燒的蠟燭,觀察三個杯子里哪支蠟燭先
(3)熄滅。想一想為什么三支蠟燭熄滅的時間不同(大小杯內空氣
的多少不同,影響燃燒的時間)。
3.討論
(1)火有哪些用途?(燒飯、取暖、照明等)。
(2)火對人有什么危害?(如燙傷皮膚、燒毀房屋、森林)。
(3)怎樣防止火帶來的災害?教師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介紹一些安全防火措施。(如不要隨意玩火,不在火爐附近玩易燃物,不放鞭炮等。)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探討。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12
活動目標:
1、認識肥皂的多樣性,知道肥皂的不同作用。
2、知道生活中如何正確使用肥皂。
活動準備:
1、幼兒從家中帶來不同種類的肥皂:香皂、透明皂、藥皂、旅游皂、液體皂等。
2、新式肥皂的幻燈片。
3、肥皂架子。
4、幼兒提前了解自帶的肥皂。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引發興趣。
1、猜一猜,引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引導語:有一樣東西,只要你和它交上朋友,它就會讓你變得講衛生愛清潔,而且我們天天都用它,這樣東西是什么呢?
2、幼兒能用有節奏的兒歌說出肥皂的名稱。
二、調動幼兒已有生活經驗,認識肥皂種類的多樣性和肥皂的作用。
1、提問:你帶的是什么肥皂?它是用來干什么的?
2、經驗提升:知道肥皂的種類很多,而且每種肥皂都有它的專用性。
三、感知肥皂的形狀、顏色、氣味、大小等的特點和多樣性,增加幼兒對肥皂的喜愛之情。
1、設置問題情境,請幼兒幫助選肥皂,學會看包裝認識肥皂。
提問:
(1)你能幫我選一塊芒果味的、黃顏色的香皂嗎?
(2)你是怎么找到的?
(3)經驗提升:在肥皂的包裝盒上藏著肥皂的許多小秘密,我們可以根據包裝上的畫面和文字找到自己想要的肥皂。
2、多種感官感知肥皂的特點,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自己喜歡什么樣的肥皂。
提問:
(1)請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你手里的肥皂是什么形狀、顏色、氣味、大小
(2)經驗提升:不同的肥皂它的形狀、顏色、氣味、大小是不一樣的。
(3)你喜歡哪種肥皂?
(4)經驗提升:因為每個人喜歡的肥皂不一樣,所以就會有各種各樣的肥皂。
四、欣賞課件,認識新式肥皂,進一步了解肥皂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1、幼兒看課件認識蛋糕肥皂、棒棒糖肥皂、不銹鋼肥皂、竹碳肥皂等。
2、經驗提升:很多的新式肥皂看起來更漂亮,用起來更方便,對我們的健康越來越有好處,所以人們越來越喜歡使用肥皂。
五、結合生活經驗學習正確使用肥皂的方法。
1、提問:你每天都用肥皂嗎?什么時間能用到肥皂?說說你是怎么使用香皂洗手的?
2、說兒歌學習正確使用肥皂洗手的方法:
(打開水管濕濕手,拿起肥皂打一打。兩只小手搓呀搓,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頭搓搓,搓出滿手肥皂泡。打開水管沖一沖,小手洗得真干凈。)
3、經驗提升:在使用肥皂的時候,我們既要節約,不浪費肥皂,不把肥皂泡在水里。又要正確的使用肥皂,讓肥皂把我們的小手、小臉、身上、衣服上洗的干干凈凈的,去掉身上的臟東西,殺死身上的細菌,讓我們變得越來越清潔,越來越健康。讓我們和肥皂做好朋友,做一個講衛生的好孩子。
關于科學活動教案13
大班幼兒對影子這一有趣的光學現象特別感興趣,他們喜歡和影子做游戲,因此我們經常會開展有關影子的科學活動,這些活動一般都是圍繞著影子產生的原理展開,幼兒較難理解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本次活動我們運用反證的方法,通過為動物的影子找“眼睛”,讓幼兒自己對有關影子的錯誤或模糊的前概念進行驗證,從而進一步理解紙擋住光就會出現影子,而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就能透過等粗淺的科學知識。
活動目標
1.探索為動物的影子找“眼睛”的方法,知道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能透過,反之則產生影子。
2.能與同伴合作觀察和記錄,并對生活中的光和影的現象有繼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剪紙動物的頭飾、手電筒、剪刀若干、背景板一塊、幼兒記錄紙若干。
2.教師演示材料:關于動物影子的PPT、已剪好眼睛的兔頭、手電筒、集體記錄紙一份。
活動過程
一、說說影子,引起興趣
1.師:這幾天我們都在玩影子游戲,你們發現影子有哪些有趣的現象?
幼:影子有時會變得很長,有時又會變得很短,有時又會消失不見。
幼:我跑影子也跑,我停下來影子也會停下來。
幼:影子的顏色都是黑黑的,有的深,有的淺。
2.小結:影子真像一個魔術師,有時會出現,有時又會躲起來;有時會變長,有時又會變短。
(分析:在本活動開始之前,我們首先對剛剛結束的影子游戲進行交流,教師在提問時特意突出“有趣”二字,這樣能有效地激發幼兒探索影子特性的興趣。通過教師的小結,幫助幼兒回顧關于影子的各種經驗,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準備。)
二、比較不同的影子,記錄各種猜測結果
1.教師演示關于動物影子的PPT,幼兒根據局部特征猜測分別是哪些動物的影子。
2.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圖片,請幼兒說說這個影子和前面看到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3.猜猜為什么兔子的影子上會有眼睛,幼兒結伴商量并記錄猜測結果。
4.交流各種猜測記錄。
猜測一:在兔子頭像上畫兩只眼睛;
猜測二:在兔子頭像上貼兩只眼睛;
猜測三:在兔子影子上畫兩只眼晴;
猜測四:在兔子頭像上剪兩只眼睛。
5.教師在集體記錄紙上記下幼兒的各種猜測,并提出要求。
師:請你們用商量好的辦法試一試,然后再用手電筒照一照,看看小動物的影子上能不能看到眼睛。
(分析:教師通過演示動物影子的PPT,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圖片,引發幼兒對兩種影子進行比較,從而自然地過渡到猜測、記錄階段。幼兒分成幾個小組,大膽猜測“如何才能在動物的影子上看到眼睛”,并在教師的鼓勵下開始初步驗證自己的各種設想。)
三、實驗驗證,尋找答案
1.幼兒運用猜測的方法進行驗證,并進行記錄。
師:請你們在做實驗的時候,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記錄下實驗結果。試過自己的方法后,也可以試試別人的方法。
2.幼兒根據實驗情況交流自己的發現。
光透過動物頭飾上的小洞后影子上就會有“眼睛”
師:為什么給動物頭飾畫眼睛、貼眼睛都無法讓我們在影子上看到眼睛,而剪個小洞就能看見呢?
小結:手電筒的光透過紙上的`小洞后影子就會有眼睛,而畫眼睛或貼眼睛都會將光擋住,所以影子上就看不到眼睛。
洞的大小和“眼睛”大小之間的關系
師:小動物的眼睛都一樣大嗎?為什么?是不是洞剪得大眼睛就大,洞剪得小眼睛就小呢?
小結:剪的洞越大透過的光就越多,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大。反之,剪的洞越小透過的光越少,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小。
(分析:實驗驗證后,當幼兒開始交流實驗結果時,教師的開放式提問能有效引導幼兒進行細致觀察,并鼓勵幼兒用淺顯的語言來解釋較為復雜的光學原理。教師預設的一些關鍵提問,能夠幫助幼兒對光和影子的一些錯誤或是模糊的前概念進行驗證,并通過同伴間的引導、自己的操作,從而進一步理解“影子上如何才能出現眼睛”的光學現象。)
四、延伸活動:手影游戲
1.出示手影游戲的PPT,請幼兒說說看到了什么。
2.幼兒在區角中模仿手影動作進行游戲。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8-06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22
科學活動教案08-06
科學活動教案(經典)07-26
實用的科學活動教案03-01
【優秀】科學活動教案07-04
科學游戲活動教案12-24
【薦】科學活動教案01-14
科學活動教案【熱】01-14
科學活動教案【薦】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