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科學活動教案

時間:2024-10-13 18:09:58 秀鳳 教案 我要投稿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13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學活動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13篇)

  科學活動教案 1

  設計思路:

  根據《指南》所提倡的“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我們設計了本次活動“好玩的冰”。通過兩次探索:玩冰——冰中取禮物,讓孩子們在與冰的親密接觸與操作中具體感知冰的特性并獲得冰融化經驗,最后在欣賞夾心冰塊制作過程中激發幼兒動手制作冰制品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感知冰透明、冰冷,光滑,能化成水等特性。

  2.能想辦法讓冰融化并大膽說出自己的方法。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冰塊,杯子,夾心冰塊,積木、筷子、熱水、盤子,毛巾,盆,PPT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探索,初步感知冰的特性。

  1.出示冰,激發興趣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好玩的東西,看看是什么?老師把冰放在后面的杯子里,請你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等一下回來告訴老師冰是怎么樣的?

  2.幼兒探索并交流。

  提問:冰是怎么樣的?

  3.小結:原來冰看上去是透明的,摸上去涼涼的,滑滑的,玩一玩,還會變成水。

  二、第二次探索,感知讓冰融化的方法。

  1.提出要求老師想送你們一些小禮物,可是這些禮物都藏在冰塊里,你們要想個辦法才能拿到禮物,想個什么辦法呢,誰來說一說?你們覺得這么多的辦法都能拿到禮物是嗎?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熱水、木塊、小棒,請你去試一試,看誰能夠拿到禮物。

  2.嘗試取物并交流你用了什么辦法拿到了禮物?你發現最后冰變得怎么樣了?

  3.小結:剛才小朋友想出了好多辦法,有的用熱水泡冰塊,有的用小棒攪拌,還有的用木塊敲,冰塊慢慢化掉了,越來越小,最后大家都成功地拿到了禮物,真開心!

  三、播放PPT,了解夾心冰塊制作過程。

  你們知道老師是怎樣把禮物放在冰塊里面的?誰先來猜猜看。(幼兒猜想)還是請夾心冰塊寶寶自己來告訴你們吧。(播放PPT)

  四、延伸:.制作夾心冰塊送給爸爸媽。

  活動反思:

  冬天是一個雪白的世界,冬天也是一個奇特的世界。晶瑩剔透的'冰,深受孩子們的喜歡。他們對冰有著濃厚的興趣,可對冰的認識僅僅只是一些感性的經驗,對于冰的特性并不是很了解。在開展“冬爺爺的禮物”主題活動中,我從孩子們的生活中選材設計教學方案,讓孩子自己動手實踐,喚起他們的已有經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科學活動教案 2

  一、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的興趣,想辦法使小傘飛起來。

  2、通過玩會飛的小傘,注意到形狀不同的小傘飛的高度不一樣,

  二、活動準備:

  1、幼兒有玩可樂瓶的經驗。

  2、同種材料制作的三種不同形狀的小傘(錐形、平面形、漏斗形)、大號可樂瓶幼兒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一)、師:這里有和小朋友一樣的三把小傘,看一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2、引導幼兒觀察三把小傘顏色和形狀的不一樣。

  (二)、啟發幼兒探索“怎樣使小傘飛起來”。

  1、引導幼兒把小傘放在可樂瓶瓶口上,想辦法使小傘飛起來。

  2、討論交流:你們的小傘飛起來了嗎?是用什么辦法使小傘飛起來的?

  師小結:要想使小傘飛起來,可以捏、拍、敲、吹等。

  (三)、用同種材料制作的三種不同形狀的小傘進行比較

  1、請小朋友再用用力拍的方法,輪流把三把小傘放在可樂瓶的瓶口上,看看哪把小傘飛的.最高。

  2、請三位幼兒各持一把形狀的傘示范表演,幼兒觀察比較。

  (四)、讓幼兒拿著自己的小傘到戶

  外自由地玩,自然結束。

  活動延伸:

  1、在科學區投放不同材料制作的小傘,比一比誰飛的高。

  2、回到家中和爸爸媽媽一起玩會飛的小傘,想想為什么小傘會飛起來呢?

  科學活動教案 3

  一、目標:

  1、引起幼兒對落體現象的興趣,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2、初步嘗試記錄。

  二、準備:

  1、已玩過落體游戲。

  2、羽毛、塑料積木、紙條、樹葉、自制降落傘若干。

  3、五張記錄表。

  三、過程:

  1、出示準備好的材料,引起幼兒興趣。

  2、擺弄落體進行感性探索。

  (1)、請幼兒選擇一樣物體玩一玩,觀察這個物體落下來的情景。

  (2)、進行討論。請個別幼兒描述自己所玩的物體落下來的樣子,并用動作表示。

  3、落體的方法記錄。

  (1)、請一位幼兒選擇一樣物體,先觀察它落下來的樣子,再嘗試用畫畫的方法記錄。

  (2)、讓幼兒自己玩玩、試試其余物體,觀察不同物體下落時的有趣觀象,并嘗試用畫畫的方法記錄。

  (3)、逐一出示記錄表,請個別幼兒說說自己記錄的樣子是怎樣的。

  3、集體交流。

  四、延伸活動:

  玩一些落體游戲,如“托氣球游戲”“吹雞毛游戲”等,啟發幼兒觀察落體運動現象,并想辦法吹起下落的雞毛,托起下落的氣球。

  活動反思:

  適宜性行為

  1、本活動目標定位較好,能根據本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點,重在培養幼兒對常見科學現象的興趣和初步的探索欲望。

  2、教師能夠較好地把握活動的重難點、關鍵點,充分考慮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引導幼兒運用語言、體態動作等表達自己的發現,符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的需要。

  3、教師在活動中能注重讓孩子在玩中探究,豐富體驗,特別是能大膽地嘗試讓幼兒將自己的感受與體驗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給幼兒較充分的發展機會。

  4、努力創設了寬松自由的探究氛圍,促使幼兒能自主地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建構經驗,激發幼兒探索的欲望,體驗探究的樂趣。

  不適宜性行為

  問題:在師生互動中,教師的觀察不夠細致深入,仍然有一些重結果的'傾向。

  原因:教師在活動過程中,仍然受傳統的目標意識影響。

  對策: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的觀察水平,對幼兒臨時出現的一些狀況作出及時和適宜的回應,要更加尊重過程,從幼兒的角度、眼光了解事實。2、問題:幼兒積累的體驗還不夠多、不夠深入。

  原因:小班幼兒還不善于主動與同伴交換、合作地玩,因此表現出部分幼兒接觸的材料不夠多。

  對策:可提供更多的材料,注重引導幼兒與同伴交換材料、合作探索。

  科學活動教案 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剝果殼的方法。

  2、體驗親自動手操作的樂趣。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花生、開心果、盤子、小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游戲

  1、媽媽一會兒要帶你們去找兩個好朋友一起玩兒,如果你愿意去,聽到音樂就快把玩具收好來找媽媽。

  2、到好朋友家了,快看一看我們的好朋友是誰?(花生和開心果)你好花生,你好開心果!

  3、讓我們摸一摸他們的大門,一個…一個…(讓孩子們摸后說感覺)。

  (二)探索游戲

  1、讓我們敲敲門:“咦,他們怎么不開門?讓我聽聽,噢,他們想想考考寶寶們聰明不聰明,想想辦法怎樣把門打開吧?”

  2、寶寶們真聰明,它們又叫來了許多好朋友,請大家剝給客人老師、小朋友吃,讓我們一起分享好吃的好嗎?

  (三)結束游戲

  “我們不能吃得太多,會上火的。讓我們收拾干凈去買點豆奶喝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效果較好,幼兒全部都動起手來進行了操作。分析此活動成功的原因:

  1、開始教師出示的食物引發了幼兒吃的欲望。小班幼兒對吃有著極其濃厚的興趣和經驗,抓住了幼兒的興趣點,幼兒就會積極配合教師的活動。

  2、請幼兒剝殼:利用游戲,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想一探究竟,所以會不厭其煩地剝,直至取出里面好吃的東西。花生、開心果,一易一難,材料有層次便于不同幼兒選擇。

  3、幼兒在剝開心果殼時,有的幼兒可以發現要從裂口處剝,其他幼兒有的咬,有的捏,都沒有找到正確的.開啟方法,教師適時插入,請剝開的小朋友說一說是怎么做的,教師和幼兒一起試一試,指導不會的幼兒(分組、個別指導)。

  4、內容由淺入深,在了解外部特征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究的興趣。鼓勵幼兒自己嘗試剝果殼的方法,找到最適合的方法,注重培養小班幼兒的主動性。從而也進一步了解果肉的特征,并滲透小常識,這兩種果實不宜多吃,會上火。

  5、幼兒剝開后,吃了一會了,請幼兒送給客人老師吃,體驗了和他人分享的樂趣。

  科學活動教案 5

  活動目標:

  1、了解、探索蝴蝶的演變過程,嘗試運用肢體動作表現蝴蝶的生長過程。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蝴蝶演變的掛圖,蝴蝶標本。

  活動過程:

  一、以幫助毛毛蟲找媽媽的口吻引入。

  二、討論:

  1、毛毛蟲的`媽媽是誰?長什么樣?

  2、你們知道哪兒可以找到毛毛蟲的媽媽?

  三、編故事《好餓好餓的毛毛蟲》,從故事中讓孩子了解毛毛蟲變成蝴蝶的過程。

  1、老師講述故事,幼兒邊欣賞掛圖邊安靜的傾聽。

  2、提問:毛毛蟲是怎么樣變成蝴蝶的?

  3、小結毛毛蟲演變的過程:卵——毛毛蟲——蛹——蝴蝶。

  四、討論:你們還知道還有哪些動物寶寶和他們的媽媽長的不一樣?

  (比如:蝌蚪,蠶,蛆……)

  五、戶外觀察活動:帶孩子到戶外的草叢和樹葉下觀察,看能否找到毛毛蟲或蛹

  活動反思:

  這節活動課讓幼兒認識了蝴蝶的成長過程,提高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通過認識更多活蝴蝶,發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探索奧秘并激發了幼兒對科學的興趣,提高了幼兒動手操作能力。不足之處是沒能讓幼兒主動發現問題并解決。

  科學活動教案 6

  活動目標:

  1、幼兒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把火車連接起來,體驗成功的快樂。

  2、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數字火車(3套),綠色西瓜火車、黃色香蕉火車、紅色火車、泡沫火車各一套(各有十幾節);牛奶盒做的山洞,軌道,滑坡;各種材料的繩子(色彩、質地、粗細都不同)。

  活動過程:

  1、教師以開火車的形式引導孩子參與活動。

  2、孩子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火車。

  3、請幼兒自己想辦法將汽車連起來,教師以觀察為主,適時指導,有的孩子可能沒有規律的.連接,或者火車顏色和繩子顏色的配對連接,或兩種顏色有規律的連接。

  4、幼兒接好火車可以拉著火車鉆山洞,過軌道并請孩子模仿生活,用語言表達火車開到哪里。

  5、讓孩子比一比火車的長短。

  活動建議:

  教師適時介入,引導提升經驗,但不強求。

  活動反思:

  這次科學活動,是十分有趣味性的。不單單是因為它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而且還有彩色的圖譜,對于幼兒來說這是視聽覺的雙重享受。

  科學活動教案 7

  設計意圖:

  "平衡"是一種常見的科學現象,在幼兒園平時的生活中也隨處可見。如"走走平衡木,玩玩蹺蹺板,自轉幾圈不讓自己摔倒"等等都是平衡現象的體現。但是,孩子對此類現象的認識多為無意識的,為了激起孩子對身邊科學現象的關注,特設計本次活動。結合子課題:區角活動中教師的介入,本活動教師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方式開展活動,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體驗到科學活動的魅力。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探索,引導幼兒了解兩腳重量相等,且足夠重時能讓物體平衡。

  2.樂于參與科學活動,體驗嘗試過程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兩人一份鋼絲架子、大記錄表一張、鉛筆。

  2.人形卡紙、橡皮泥、回形針、積木、夾子、雙面膠。

  3.相關多媒體課件、視頻轉換儀。

  活動過程:

  一、教師播放錄像,引導幼兒欣賞,組織幼兒討論。

  1.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雜技表演,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教師:你們看到了什么?(一個人在走鋼絲)這個人走的怎么樣?(很慢、很平穩、沒掉下來)

  3.教師:對,他走得很慢、很平穩,沒有從鋼絲上掉下來。

  (環節評析:本環節教師請幼兒欣賞紙質小人走鋼絲的雜技表演,引導幼兒通過觀看表演從而發現小人是怎么走鋼絲的,用什么部位在鋼絲上走的。為下面環節的開展奠定基礎。)

  二、教師組織幼兒自由討論使小人不掉下來的方法。

  1.教師出示小人紙片,組織幼兒探索走鋼絲不掉下來的秘密

  (1)教師:這里也有一個冒險小子,他也想走鋼絲,他想嘗試跨在鋼絲上不掉下來,誰愿意來試試。(教師請1-2名幼兒試一試)

  2.教師示范小人走鋼絲

  (1)教師:老師這里也有一個冒險小子,他也想走鋼絲,一起看看他走的怎么樣?(教師將小人橫過來擺放,讓幼兒看的更加清楚)

  3.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小人成功的秘密

  (2)教師:為什么我的小人成功了,小朋友的沒成功?(幼兒自由講述)

  (3)教師:秘密就是老師請了2個硬幣幫忙,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2個硬幣,請你們去試試。我們可以請雙面膠幫忙!

  4.教師組織幼兒探索貼硬幣的位置。

  (1)教師有針對性的請2名幼兒上臺展示硬幣所貼位置

  教師:一起來看看他有沒有成功?(教師擺放在鋼絲上,引導幼兒觀察)

  a.失敗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b.成功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2)教師小結:原來成功的秘密就是要將硬幣貼在小人的腿上,增加重力,小人就不會掉下來了。

  (3)教師:你們成功的也和他一樣貼在腳上嗎?

  (4)教師:請沒有成功的小朋友趕緊改正過來。

  (環節評析:本環節在上一環節的基礎上,請幼兒嘗試將紙片小人也像影片里一樣的將其跨坐在鋼絲上不掉下來,并請個別幼兒進行嘗試。但是結果都失敗了,這時教師拋出問題“為什么小朋友的沒成功?老師的'成功了?”讓幼兒發揮想象,說出自己認為的可能性,最后老師再暗示幼兒:“是因為請了2個硬幣幫忙所以才成功”,這時幼兒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是還很模糊,到底貼在哪里才不會掉下來?這時,教師提供幼兒找尋答案的機會,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請幼兒進行嘗試,通過實踐得出秘密是將硬幣放在小人的左右兩只腳上讓其增加重力,從而保持平衡。本環節教師材料準備充分,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充滿了探索和求知欲望,并提供機會讓其進行探究,通過幼兒的自主探索,從而發現秘密,比教師直接告訴他們答案更有意義,對于沒有貼對的幼兒教師也給予他們改正的機會,讓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教師出示多種材料,引導幼兒思考

  1.教師出示記錄表,引導幼兒觀察

  (1)教師:現在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一些材料,一起看看有什么?

  (2)教師:想想這些材料能不能幫助小人穩穩地快坐在鋼絲上不掉下來?

  你們覺得xx能不能成功?(教師在記錄表上進行記錄)

  2.教師引導幼兒第二次探索多種材料成功的方法

  (1)教師:到底能不能成功,請你們用桌上的材料想辦法讓小人穩穩地跨在鋼絲上。(幼兒操作)

  (2)教師依次展示4種材料的探索結果。

  ①【橡皮泥】

  教師:現在我們來看看橡皮泥的情況,他有沒有成功?

  教師小結:原來,要想讓小人平穩的跨在鋼絲上,左右兩只腳上的橡皮泥必須用的一樣多。

  ②【夾子】

  教師:現在我們來看看夾子的情況,他有沒有成功?

  教師:你在實驗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困難?

  小結:原來左右兩邊夾得夾子數量一樣時,小人就能平穩的跨在鋼絲上了。

  ③【積木】

  教師:現在我們來看看積木的情況,他有沒有成功?

  教師小結:原來,要想讓小人平穩的跨在鋼絲上,左右兩只腳上的積木必須一樣多。

  ④【回形針:】

  教師:一起來看看,請回形針幫忙的有沒有成功?看看他是這么做的?

  教師:為什么兩條腿上是5個的時候還是沒有成功?(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請小朋友看老師這樣做,能否讓小人平穩的跨在鋼絲上。(教師不說直接做——老師在這條腿上加一個,另一只腿上也加一個。)

  (若不成功繼續···)

  教師:現在成功了嗎?為什么呢?

  教師:為什么剛才兩條腿上都是5個的時候沒有成功,現在成功了?(又增加了回形針)

  x教師:是不是在一條腿上增加?(兩條腿上都要增加)

  教師小結:原來,5個回形針的時候兩條腿上的重量太輕了,當老師增加回形針的時候,兩條腿上的重量就足夠重,小人就能跨在鋼絲上了。

  (4)教師播放課件進行小結

  教師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現要想讓小人平穩的跨在鋼絲上首先:

  1、把物體放腳上;

  2、放的東西要一樣重;

  3、如果太輕了,必須增加質量。這樣才能讓小人平穩的跨在鋼絲上。(同步的演示課件)所以這些材料都能成功。(教師在大記錄表上統一記錄)

  教師:現在請沒有成功的小朋友改正過來。

  (環節評析:本環節,教師提供了多種材料,請幼兒分組進行探究,和集體操作相比,分組既能節省時間,且更有針對性,有利于突破本活動的重難點部分。利用記錄表,師幼集體進行猜測和記錄,使沒有參與到其他材料操作的幼兒也知道實驗結果和原因。最后的小結部分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讓幼兒直觀的認識到使小人平穩跨坐在鋼絲上的條件,使得抽象的理論形象化,便于幼兒接受。)

  四、教師組織幼兒帶領小人進行走鋼絲表演

  教師:現在,冒險小子邀請成功的小人參加走鋼絲表演,我們一起來吧!

  (環節評析:這是個延伸環節,讓幼兒體驗到制作和游戲的樂趣,切合本次活動的主題。讓幼兒真正體驗到在玩中學、做中學的道理。)

  五、教學反思

  本活動,從課堂效果來看還是不錯的,但是在用時方面有點過長,在幼兒分組操作的環節,時間應該控制一下。在提要求的時候語言可以再簡潔一點,活動中幼兒對于貼硬幣以及后面的分組探索積極性很高,都能積極的投入操作實驗。本活動最難的難點是回形針,因為它很輕很小,要想讓它成功,不僅要在腳上增加重力,而且增加個數還必須足夠多、足夠重,這與其他操作材料有所不同,其他材料都增加到2個即可平衡,但是回形針至少是5個以上,這樣的操作對于沒有耐心的幼兒是一個挑戰。所以教師在該環節應多加的引導,在本次的教學中我的引導還不夠,需要更多的引導幼兒。

  科學活動教案 8

  一、活動目標

  讓幼兒感知溶解的現象,了解哪些東西可以在水中溶解。

  激發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

  二、活動準備

  透明杯子若干、勺子、攪拌棒。

  鹽、糖、沙子、石子、面粉、綠豆等實驗材料。

  記錄表、記號筆。

  三、活動過程

  導入部分

  (1)教師通過變魔術的方式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將鹽倒入一杯水中,攪拌后讓幼兒觀察水的變化,引出溶解的概念。

  (2)提問幼兒:“你們還知道哪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里嗎?”

  實驗操作部分

  (1)幼兒分組進行實驗,每組選擇一種實驗材料,將其放入水中,觀察并記錄實驗結果。

  (2)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提醒幼兒注意安全和衛生。

  (3)實驗結束后,每組幼兒匯報自己的實驗結果,教師將結果記錄在大記錄表上。

  討論與總結部分

  (1)引導幼兒討論:“為什么有些東西可以溶解在水里,而有些東西不能溶解在水里?”

  (2)教師總結:溶解是指物質均勻地、穩定地分散在水中,不會自行沉淀或分層。像鹽、糖這樣可以溶解在水里的`物質叫做溶質,水叫做溶劑。而沙子、石子等不能溶解在水里的物質,會沉淀在水底。

  拓展活動

  (1)讓幼兒思考:“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溶解的現象?”

  (2)鼓勵幼兒回家后和家長一起做一些溶解實驗,如用醋溶解雞蛋殼等。

  四、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投放更多的實驗材料,讓幼兒繼續探索溶解的現象。

  引導幼兒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自己的實驗過程和結果。

  科學活動教案 9

  一、活動目標

  認識磁鐵,了解磁鐵的基本特性,如吸鐵性、磁性的強弱等。

  通過實驗操作,探索磁鐵的奧秘,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激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索精神。

  二、活動準備

  各種形狀的磁鐵(條形磁鐵、蹄形磁鐵、環形磁鐵等)。

  鐵釘、回形針、硬幣、塑料片、紙片、積木等實驗材料。

  兩個杯子(一個裝有水,一個裝有沙子)、小鐵球、線。

  記錄紙、筆。

  三、活動過程

  導入部分

  (1)教師出示磁鐵,引起幼兒的興趣。提問幼兒:“你們見過這個東西嗎?它叫什么?有什么作用?”

  (2)教師簡單介紹磁鐵的名稱和用途,引出活動主題。

  實驗操作部分

  (1)幼兒分組進行實驗,探索磁鐵的吸鐵性。幼兒將各種實驗材料放在磁鐵上,觀察哪些材料可以被磁鐵吸住,哪些材料不能被磁鐵吸住,并將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紙上。

  (2)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實驗現象,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形狀的磁鐵進行實驗。

  (3)探索磁鐵的磁性強弱。教師將兩個條形磁鐵分別放在距離鐵釘不同的位置,讓幼兒觀察哪個磁鐵能吸起更多的鐵釘,從而了解磁鐵磁性的強弱與距離的關系。

  (4)探索磁鐵的穿透性。教師將小鐵球用線吊在杯子上方,先將杯子裝滿水,然后將磁鐵放在杯子底部,觀察小鐵球是否會被磁鐵吸引;再將杯子中的水換成沙子,重復實驗,觀察實驗結果。

  討論與總結部分

  (1)幼兒分組討論實驗結果,教師傾聽幼兒的`討論,并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幫助。

  (2)教師總結實驗結果:磁鐵可以吸住鐵制品,如鐵釘、回形針、硬幣等;磁鐵的磁性有強弱之分,距離越近,磁性越強;磁鐵具有穿透性,可以透過一些物質吸引鐵制品。

  拓展活動

  (1)讓幼兒思考:“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鐵?”

  (2)鼓勵幼兒回家后尋找生活中用到磁鐵的物品,并與家長一起分享自己的發現。

  四、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投放更多的磁鐵和實驗材料,讓幼兒繼續探索磁鐵的奧秘。

  引導幼兒用磁鐵制作一些小玩具或裝飾品。

  科學活動教案 10

  一、活動目標

  了解植物生長的基本條件,如陽光、水分、土壤等。

  通過種植活動,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耐心。

  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保護植物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花盆、土壤、種子(如綠豆、紅豆、花生等)、水壺。

  放大鏡、尺子、記錄卡。

  有關植物生長的圖片或視頻。

  三、活動過程

  導入部分

  (1)教師播放有關植物生長的圖片或視頻,引起幼兒的興趣。提問幼兒:“你們知道植物是怎么長大的嗎?”

  (2)教師引導幼兒討論植物生長需要的條件,如陽光、水分、土壤等。

  種植活動部分

  (1)教師向幼兒介紹種植的方法和步驟,如如何將種子埋在土壤中、如何澆水等。

  (2)幼兒分組進行種植活動,每個小組選擇一種種子進行種植。幼兒將種子埋在花盆中,澆適量的水,并將花盆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

  (3)教師為每個小組發放記錄卡,讓幼兒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如種子發芽的時間、葉子的生長情況等。

  觀察與記錄部分

  (1)幼兒定期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用放大鏡和尺子觀察植物的變化,并將觀察結果記錄在記錄卡上。

  (2)教師引導幼兒比較不同小組種植的植物生長情況,討論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3)教師鼓勵幼兒提出問題,并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結與分享部分

  (1)教師組織幼兒進行總結和分享,讓幼兒展示自己的記錄卡,講述植物的.生長過程和自己的發現。

  (2)教師引導幼兒思考:“我們應該如何保護植物?” 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保護植物的情感。

  四、活動延伸

  將幼兒種植的植物放在班級的自然角,讓幼兒繼續觀察和照顧植物。

  鼓勵幼兒回家后和家長一起種植一些植物,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

  科學活動教案 11

  一、活動目標

  讓幼兒感知溶解的現象,了解哪些東西可以在水中溶解。

  激發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

  二、活動準備

  透明杯子若干、勺子、白糖、鹽、沙子、石子、綠豆、紅豆等。

  記錄表、記號筆。

  三、活動過程

  導入

  (1)教師通過變魔術的方式,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將白糖放入一杯水中,攪拌后,讓幼兒觀察白糖的.變化。

  (2)提問幼兒:白糖去哪里了?引出溶解的概念。

  實驗操作

  (1)幼兒分組進行實驗,將準備好的材料分別放入水中,觀察哪些材料可以溶解,哪些材料不能溶解。

  (2)幼兒用勺子攪拌,觀察材料在水中的變化,并將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

  交流分享

  (1)請幼兒分享自己的實驗結果,說說哪些材料可以溶解,哪些材料不能溶解。

  (2)教師總結幼兒的實驗結果,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溶解現象的理解。

  拓展活動

  (1)讓幼兒思考還有哪些東西可以在水中溶解,并回家進行實驗驗證。

  (2)鼓勵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觀察溶解現象。

  科學活動教案 12

  一、活動目標

  引導幼兒觀察花朵在不同液體中的顏色變化,激發幼兒對科學現象的好奇心。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思考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讓幼兒了解酸堿指示劑的作用。

  二、活動準備

  白色紙花若干、色素、白醋、堿水、透明杯子。

  滴管、記錄表。

  三、活動過程

  制作紙花

  (1)教師指導幼兒用白色紙制作紙花。

  (2)將紙花的花瓣折疊起來,使紙花能夠吸收液體。

  實驗操作

  (1)幼兒分組,將紙花分別放入裝有白醋和堿水的杯子中,觀察紙花顏色的'變化。

  (2)幼兒用滴管吸取色素,滴在紙花上,再次觀察顏色的變化,并將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

  討論與分享

  (1)請幼兒討論紙花顏色變化的原因。

  (2)教師講解酸堿指示劑的作用,讓幼兒了解白醋和堿水的不同性質。

  活動延伸

  (1)讓幼兒回家后用其他液體進行實驗,觀察紙花的顏色變化。

  (2)鼓勵幼兒探索更多關于酸堿反應的科學知識。

  科學活動教案 13

  一、活動目標

  讓幼兒認識磁鐵,了解磁鐵的特性。

  通過實驗操作,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和動手能力。

  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各種形狀的磁鐵、鐵釘、回形針、塑料片、紙片、積木等。

  兩個小盤子、水槽、指南針。

  三、活動過程

  導入

  (1)教師出示磁鐵,引起幼兒的.興趣。

  (2)提問幼兒:你們見過磁鐵嗎?它有什么作用?

  認識磁鐵

  (1)讓幼兒觀察磁鐵的形狀和顏色。

  (2)教師介紹磁鐵的兩極,并用指南針演示磁鐵的指向性。

  實驗操作

  (1)幼兒分組,將各種材料放在兩個盤子中,用磁鐵去吸引,觀察哪些材料能被磁鐵吸引,哪些材料不能被磁鐵吸引。

  (2)將磁鐵隔著不同的物體去吸引鐵釘,觀察磁鐵的磁力是否會受到影響。

  總結與分享

  (1)請幼兒分享自己的實驗結果,教師總結磁鐵的特性。

  (2)引導幼兒思考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延伸

  (1)讓幼兒在生活中尋找可以被磁鐵吸引的物體。

  (2)鼓勵幼兒用磁鐵進行創意制作。

【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活動教案08-06

科學活動教案(精選)07-22

科學活動教案08-13

科學活動教案案例04-28

科學觀察活動教案02-18

有關科學活動教案01-13

聲音科學活動教案02-19

有趣的科學活動教案03-26

科學活動教案【推薦】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