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16課 三國鼎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三國鼎立等基本史實,通過讓學生自己查閱資料,了解史實,使學生能正確評價著名歷史人物曹操、諸葛亮等,提高歷史地看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正確分析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提高辯證地看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總結曹操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對比《三國演義》里許紹對曹操的評語,“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之間的差別,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史觀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明確曹操統一北方以及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據走向局部統一,由混戰趨向相對穩定的過程,因此是歷史的進步。
認識在三國鼎立形成的過程,曹操、諸葛亮、劉備、孫權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對推動歷史發展進程所起的作用。
認識三國都重視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使江南和西南地區得到了一定的開發。
【教學重難點】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國鼎立的史實、;如何看待三國分立這一局面,如何全面評價曹操、諸葛亮、孫權等歷史人物。
【導學過程】
教師講解與學生分析討論相結合
【情景導入】
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開篇語就是“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認為這句話正確嗎?從春秋戰國到三國的史實是否驗證了這一點?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在東漢末年,為什么會涌現出像曹操、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趙云、孫權、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們都有什么樣的作為?對后世有什么樣的影響?
曹操、劉備和孫權都是叱咤風云的人物,而且有那么多的人才為他們出謀劃策,為什么到頭來卻依然要三分天下呢?他們之間發生了哪些激戰?
三國是指哪三個政權?分別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建立的?開國君主都是誰?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從這一課的學習中尋找答案吧。
【自主預習】
一、官渡之戰
1、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漢政權名存實亡、為了地盤、人口等軍閥進行混戰,其中曹操和袁紹是地盤最大的兩個軍閥等內容。教師再引導:那么同是北方的兩大軍閥會怎么樣呢?(打仗)從而引入官渡之戰。
曹操勢力的逐漸強大的原因和舉措,這也是官渡之戰勝利的原因。讓同學們談一談什么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唯才是舉”、“屯田”,這些舉措為曹操帶來了什么好處?在學生討論完,教師可以加以總結。
2、官渡之戰──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
官渡之戰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講,同時展開討論,為什么勢力大的袁紹會輸給勢力弱的曹操。最后讓學生明白:曹操之所以會勝利主要因為他禮賢下士會用人,人才的重要性。
官渡之戰的歷史作用,應當著重強調: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
二、赤壁之戰
1、赤壁之戰前的形勢
出示《三顧茅廬》圖,讓學生講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然后出示《赤壁之戰示意圖》,在圖示的幫助下,講解赤壁之戰前的形勢。
208年,曹操率20多萬人馬南下。劉備兵力只有1萬多人無力抵抗,形勢十分緊急。在此情況下,他派諸葛亮東下面見孫權,提議聯和抗曹。孫權決定抵抗,派周瑜為都督,魯肅為參軍校尉,率軍3萬聯合劉備抗曹。聯軍不到5萬人,雙方在赤壁、烏林一帶隔江對峙。
2、赤壁之戰
指導學生利用對“赤壁之戰”的了解和課文中的內容,展開“軍事家評論赤壁之戰”的活動,讓學生以軍事家評論的方式學習戰爭的過程、結果并探討曹操失敗的原因。
三、三國鼎立
1、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及課件圖片了解,重點強調的是曹魏的建立者是曹丕而不是曹操。
2、三國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
①曹魏重視農耕
結合曹操的舉措,指出曹魏建立后繼續采取重視大興屯田。北方出現“家家豐足,倉庫盈溢”的現象。
、谥T葛亮治蜀
總結諸葛亮治蜀的幾個方面,著重指出改善同西南少數民族的關系,絲織業發達。
、蹍菄_發江南
講述吳國發展經濟的情況,教師強調230年吳國的衛溫曾到過夷洲,加強了內地與臺灣地區的聯系。
【合作探究】
1、官渡之戰中,曹操以弱勝強,為什么又在赤壁之戰中失敗了呢?赤壁之戰后又形成了什么樣的局面呢?
2、你認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
3、東漢名士評論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你認為曹操是什么樣的人物?
學生小組之間合作探究交流解決上述問題,加深對課文的認識。
【小結提升】
三國是古今中外,英雄人物輩出的時期。若是是英雄,怎么能不懂三國。
【第16課 三國鼎立】相關文章:
三國鼎立教案02-13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04-30
課程第9章異常處理教案:第9章、第11章04-28
《三國鼎立》教學反思(通用8篇)06-16
軍訓第4天,倒數第14天05-01
你怕黑嗎?(第9章~第15章)04-28
《第3單元 第1課 策劃準備》教案04-25
李先輩擢第,李先輩擢第趙嘏,李先輩擢第的意思,李先輩擢第賞析 -詩詞大全03-13
第24課教案04-25
人教版音樂第5冊教案第7單元《報春》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