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金剛石、石墨和C60》教案(通用5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化學《金剛石、石墨和C60》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學《金剛石、石墨和C60》教案 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同一種元素也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了解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和主要用途;了解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2、能力目標:通過對金剛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及空間結構的分析,知道物質的結構、性質和用途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木炭(或活性炭)吸附作用演示實驗的探究,讓學生知道對比實驗是研究問題的常用的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對案單質新的形態的發現及其簡單的介紹,學生能以發展的觀點看待碳的單質,認識科學的發展具有階段性和局限性。
教學重難點
物質的結構、性質和用途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教學過程
實物展示炭雕(活性炭)、鉛筆(石墨)、玻璃刀、鉆石吊墜。
問:從外觀看這些物品區別很大,它們有什么聯系呢?
介紹這些物品的組成
它們是一家人,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碳家族人丁興旺,是組成物質最多的元素。其中最光耀的是老大金剛石。
問:根據老師展示的物品和你的生活經驗,你知道金剛石的哪些應用?追問相關的性質是什么?
關于金剛石的用途還有補充的嗎?
金剛石確實硬嗎?想看看嗎
演示實驗:玻璃刀割玻璃
結論:真是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 板書:硬
請看視頻
通過視頻我們知道金剛石還有什么用途?對應的性質是什么?
問:性質與用途是什么關系?
板書:性質決定用途;用途可以體現性質
碳老大骨頭硬光彩照人身價百萬,有多少人對它愛不釋手
請看視頻
金剛石的同胞兄弟石墨有什么用途呢?
老師演示實驗:
用鉛筆芯連接使音樂賀卡歌唱
鉆石連接觀察賀卡唱歌
板書:軟 導電(石墨)
金剛石:不導電
石墨的用途還有補充的嗎?
請看視頻。
上面的資料告訴我們
石墨在生產生活和航天領域中都有應用。你知道它可以用來制炸彈嗎?1999年美國在科索沃戰爭中使用了石墨炸彈。請看視頻
通過以上了解你能說出石墨有什么用途?對應什么性質?
都是碳元素組成的單質,為什么性質有這么大的區別呢?
展示原子模型和課件
板書:結構 決定性質 決定用途
展示金剛石石墨原子模型問:哪個是金剛石?
放在學生手上,問他是科學家,他會怎么做?
石墨能制成金剛石么?
重新組裝
問題:石墨制成金剛石是什么變化?(討論)
石墨在高溫高壓及催化劑的條件下可以轉化為人造金剛石
問:C60也是碳的單質,能否轉化為金剛石?課件給出C60 原子圖
請看視頻C60
C60,由于其特殊的性質和用途深得科技工作者的喜愛。
碳家還有新成員,請看
介紹科技前沿(視頻)
主要介紹碳納米管
如果要你選一根繩子登上月球,你先鋼繩還是碳納米管?
和石墨結構相似的物質還有木炭、活性炭等
演示實驗:活性炭除去紅棕色氣體中的顏色
看看這瓶子是什么顏色的?
加活性炭有什么現象?
過一會再觀察
展示紅色的溶液
問:用什么方法能讓其變成無色呢?
我們用含碳的物質把顏色去掉
木炭與石頭放在學生抽屜里
同學們找找你的抽屜里有什么?
有什么區別?
木炭體積大而質量小說明了什么
板書:木炭 活性炭疏松多孔
活性炭是由木炭經過處理后得到的,其表面積更大,吸附效果更好。
比較哪一組做的好
再觀察紅棕色的瓶子
觀察紅棕色瓶子里的色變淺了,變癟了的原因是什么?
吸附性,壓強減小
板書: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活性炭的用途:凈水器,炭雕
防毒面具
防毒面具為何可以吸附毒氣,不吸附氧氣呢?
與沸點有關,沸點越高,越容易被吸附
鉆石的廣告語是: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
你能不能給石墨一句廣告語呢?
一首小詩,在家一起讀一下
你有什么感受?
石墨平凡而蘊藏著偉大,普通而無么奉獻。
學完本課你有什么收獲?
化學《金剛石、石墨和C60》教案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2.知道碳單質的化學性質。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金剛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質結構、性質和用途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C60的發現及研究的介紹,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樹立物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觀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金剛石、石墨和C60中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以及碳單質的化學性質。
難點 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應。
教學工具
儀器:金剛石的分子模型、石墨的分子模型、C60的分子模型、玻璃刀、鉛筆芯、干電池、石墨電極、導線、燈泡、小錐形瓶、試管(大小各1個)、鐵架臺、酒精燈、網罩、帶導管的塞子、足球 藥品:紅墨水、烘烤過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O粉末、澄清石灰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我們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物質,同種元素能組成單質,那么同種元素能否組成不同的物質呢?研究表明,透明的金剛石、灰色的石墨和足球狀的C60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展示玻璃刀、C60的分子模型、鉛筆)。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二、推進新課
碳的單質
1.金剛石
師:展示金剛石及模型:
生:學生觀察金剛石樣品后,嘗試描述有關金剛石的物理性質:
金剛石是無色透明的固體,呈現正八面體結構。
師:金剛石可以用來切割玻璃、水泥,甚至大理石等建筑材料,制作鉆頭用于地質鉆探、開采石油和打井等。金剛石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硬物質。
2.石墨
師:金剛石對光有折射和散射作用,但是同為碳元素組成的石墨,和金剛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許多。
師:展示石墨及模型:
師:(1)用手觸摸一下石墨,有什么感覺?(2)用石墨在紙上劃一下,會有什么現象?
生:(1)石墨很軟、有滑膩感。
(2)留下深灰色的痕跡。
師:石墨是一種深灰色的有金屬光澤而不透明的細鱗片狀固體,常用石墨作鉛筆芯。此外,石墨還具有優良的導電性能,用來制作石墨電極。
師:展示石墨的用途。
實驗探究1: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性
在兩個盛有半瓶水的小錐形瓶里,加入一滴紅墨水,使水略顯紅色,將研細的木炭倒入其中一個小錐形瓶里,塞上塞子,充分振蕩后過濾,注意觀察帶紅色的水中顏色的變化。再與另一個小錐形瓶中未加木炭的原溶液對比。
現象:紅色消失,液體變無色。
結論:紅墨水顏色的褪去是因為木炭的吸附作用。
師: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結構,表面積大,具有較強的吸附性,因此能吸附一些食品和工業產品里的色素;钚蕴康奈阶饔帽饶咎窟強。
師:利用這一性質,活性炭會有什么用途?
生:制作防毒面具。
師:展示防毒面具圖片(濾毒罐就是利用活性炭來吸附毒氣的)。
師: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還有哪些用途呢?
生:冰箱的除味劑、制糖工業的脫色劑、凈水器等。
3.C60
師:隨著科技的.發展,新形態的碳單質逐漸被人們發現,其中取得重要進展的是C60分子,另外還有碳納米管。
師:展示C60分子模型:
師:(1)C60的分子結構和什么相似?
(2)C60是單質還是化合物?
(3)C60中60表示什么?
生:(1)C60分子結構和足球相似。
(2)它是一種單質。
(3)一個C60分子中含有60個碳原子。
師:這種足球結構的碳分子很穩定。目前,人們正在迸一步地研究C60分子的結構和性質,以及其在材料科學、超導體等方面的應用。
師:出示資料:C60在以下幾個方面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①氣體的貯存;
、谟懈杏X功能的傳感器;
、墼鰪娊饘俚膹姸;
、苄滦偷拇呋瘎;
⑤光學應用等。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碳單質不斷被發現,碳單質的用途也將不斷擴大。除C60外,一些新的單質碳也相繼被發現,如:C70、C240、C540等。20世紀90年代初,科學家又致力于一種新型的納米材料——納米碳管的研究。
師:金剛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物理性質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差異呢?
生:三種碳的單質中碳原子的排列不同造成了性質上的差異。
物質的結構決定反映物質的性質決定反映物質的用途
單質碳的化學性質——常溫下不活潑
師:投影資料:我國古代一些書法家、畫家用墨書寫或繪制的字畫能保存很長時間而不變色。
師:這說明了什么?
生: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
師:若升高溫度,又如何呢?
師:寫出木炭在氧氣中充分燃燒時的化學方程式。
生:C+O2CO2
師:當碳不充分燃燒時,生成一氧化碳。
師:跟氧氣反應:C+O2CO2(充分燃燒)
2C+O22CO(不充分燃燒)
師:碳在高溫時還有重要的性質。
師:把經過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銅粉末混合均勻,小心地鋪放進試管,并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試管口裝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導管(如下圖),用酒精燈(可加網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溫度)加熱混合物幾分鐘。然后先撤出導氣管,待試管冷卻后再把試管里的粉末倒在紙上。觀察現象并分析。
生:交流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試管粉末中有紅色物質。
分析得出產物為二氧化碳、銅。
師:上述反應的反應物、生成物、條件都已確定,你能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嗎?
生:2CuO+C2Cu+CO2↑
師:從分子組成上看CuO轉變為Cu,發生了什么變化?是誰導致了這種變化?
生:CuO轉變為Cu失去了氧,是碳奪走了CuO中的氧。
師:還原反應: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
還原性:能奪走含氧化合物里氧的物質具有還原性。
練習:焦炭在工業上可用來煉鐵:
2Fe2O3+3C4Fe+3CO2↑
師:這個反應是否是還原反應?若屬于還原反應,哪種物質具有還原性?
生:此反應是還原反應,其中碳具有還原性。
師:工業上常利用碳的還原性,制取多種金屬。
推薦訪問:
化學《金剛石、石墨和C60》教案 3
一、教材分析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重點學習的內容之一,是對非金屬元素知識的拓展和深化,在初中化學中占有承上啟下的地位。
根據《課標》要求,本單元包括三個課題,金剛石、石墨和C60,本課題包括兩部分:
1、碳的單質;
2、碳的化學性質。
通過這一課題的學習,幫助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使學生獲得進一步學習和發展所需要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因此,教材內容在呈現方式上注意教學情境的創設和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例如,在介紹金剛石和石墨的用途時,注意聯系學生生活中用到或見到的物質,如玻璃刀、鉆石、無軌電車等。本課題緊密聯系社會和高新科技。例如,教材中介紹了人造金剛石和金剛石薄膜、C60分子及管碳等,最大特點是圖文并茂,許多內容以圖代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教材內容,增強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讀性,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對金剛石、石墨和C60的了解,初步認識結構與性質,性質與用途之間的關系。
2、通過實驗和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掌握碳在常溫下的化學穩定性和高溫時的化學活動性。
3、知道不同種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種物質,同一種元素也可以組成不同種物質,能以發展的觀點看待碳的單質,領悟物質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4、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培養關注社會的責任感。
三、教學重難點
1、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了解金剛石和石墨的性質及用途;
2、引導學生以發展的觀點看待碳的單質;
3、C和CuO的化學反應。
四、教法建議
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選擇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掌握知識和學生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本節教材特點可采取以下教學策略和方法。
1、讓學生充分利用對實物的感知,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如在《金剛石、石墨和C60》一節的教學中,可采取謎語,引出碳族“三兄弟”,通過猜謎語,對“三兄弟”有一個初步認識,從而大大激發學生發現問題的欲望和探究問題的熱情。教師出示實物鉆石、石墨等,學生自己觀察、觸摸、實驗總結出二者的物理性質區別,從而引出用途的不同原因,教師設問:二者組成相同為什么物理性質有那么大的差異?出示結構模型,學生對比──分析──討論──總結得出結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對于有的學生有錯的認識,這時教師要善于引導,適時評價,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交流,學會合作,進一步建立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突出實驗教學,加強能力的培養。
。1)做好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及嚴謹的科學態度。
學生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在加強直觀認識的同時,通過反應發生的條件、現象,進一步理解反應的規律,順利形成要領和確信理論的真實性。為了取得良好的實驗效果,教師要明確提出問題──學生猜想──討論設計方案──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另外,還要強調實驗操作安全及應掌握的實驗技能等,如在探究C還原CuO反應的實險中,教師先對學生提出問題:①C和CuO都是什么顏色?
②加熱,試管中粉末顏色有什么變化?
、凵蓺怏w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觀察到什么現象?
④反應后生成什么物質?使學生帶著問題觀察,加強其對直觀現象的認識,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分析,理解現象的本質得出:碳具有還原性的結論。
。2)開展探索性實驗,增強學生的體驗,培養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能力。
在教學中適當安排學生進行實驗,既訓練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又可使學生在對實驗現象的分析思考中,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勇于探索知識的興趣,如木炭吸附性,先讓學生猜測紅墨水中加入木炭的現象,過濾后看到什么現象,原因是什么,然后讓學生動手實驗,做兩個對比實驗,通過討論,得出結論,木炭具有吸附性,使紅墨水顏色逐漸褪去。
。3)指導學生做好家庭小實驗
讓學生通過動手做生活中的實驗,親身體會到化學知識就在我身邊,學到書本知識,可以自己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五、學法指導
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對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起著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的不同內容,指導學生掌握不同的學習方法。
如采用:
1、對比討論法;
2、實驗探究法;
3、自學閱讀法;各種方法并用。形成良好的自學能力,培養了創造性思維。
六、應用與拓展
1、金剛石失蹤案;
2、猜真假李逵
總之,通過以上教學策略和方法,使學生在知識的形成、聯系、應用和交流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的體驗探究過程。在“用科學”、“做科學”的探究和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為學生將來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為社會做出貢獻奠定基礎。
化學《金剛石、石墨和C60》教案 4
【教學目標 】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不同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物質,同種元素也可以形成不同物質;了解金剛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單質;
。2)了 解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金剛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懂得物質結構、性質和用途之間的關系;
。2)通過木炭、活性炭對紅墨水的西服實驗,學會用對比實驗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C60、碳鈉米管的發現及研究的介紹,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教學重點 】
金剛石、石墨和C60中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物質的結構、性質和用途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 】
物質的結構、性質和用途之間的關系
【教材分析】
1、創設教學情景;
2、聯系日常生活;
3、聯系社會和高科技。
【教學方法】
觀察-分析-總結 實驗探究-分析-歸納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用具:
1、[實驗6-1]所需的有關器材及藥品:金剛石、石墨、C60分子模型、 玻璃刀、6B鉛筆芯、干電池、石墨電極、投影儀、電視媒體、防毒面具、導線、燈泡。
學生用具:
(1)儀器;小錐形瓶、試管(大小各1個)、鐵架臺、酒精燈、網罩、帶導管的塞子;
(2)藥品:紅墨水、烘烤過的木炭(活性炭)、木炭粉、Cu()粉末、澄清石灰水。
【教學過程 】
教 師 活 動學 生 活 動設計意圖
【引入新課】
請同學們將鉛筆用鉛筆刀削好,并注意環境衛生。
請同學們用小刀將玻璃片割開。
【提問】為什么用小刀割不開玻璃片?誰知道可用什么工具將玻璃片割開?
【討論】為什么玻璃刀能夠切割玻璃片?玻璃刀上是一種什么物質?
【提問】金剛石有那些性質和用途?
【引導】是否想知道更多有關金剛石的知識呢?觀看后請填寫相關學案。
【播放視頻】金剛 石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提問】通過觀看金剛石的用途,你又了解到那些?學生動手削鉛筆,并將鉛筆屑放在一張紙上。
學生們積極行動用小刀割玻璃,并產生議論聲。
學生思考后回答:
可用玻璃刀將玻璃片割開。
【實驗探究】請倆位學生用玻璃刀進行玻璃切割,注意安全,指導操作。
學生切割玻璃片
玻璃刀上有金剛石,硬度比玻璃大。
1.金剛石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
2.可以切割玻璃,也可以做鉆石(寶石)
興奮、激動
認真觀看,記錄金剛石的物理性質和用途。并填寫學案。
刀具、軸承、巖石鉆頭、鐘表、武器、光學儀器等。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并感受小刀的硬度。
考察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
自己動手鍛煉實驗操作能力和對實驗的分析處理能力。
化學《金剛石、石墨和C60》教案 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引導學生走進化學世界,從化學角度認識了身邊的物質,初步了解了物質構成的奧秘,學習了一些基本的化學概念和化學技能之后,本單元開始深入、細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前面的內容對本課題起到鋪墊作用。第一課題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介紹碳的單質,第二部分介紹碳的化學性質。今天我主要說一說第一部分的教學思路。這部分主要介紹了金剛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質和C60分子的結構特點。在介紹石墨的同時又穿插介紹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學生樹立性質決定用途,用途體現結構的觀點。掌握了這一重要化學思想后,可以使學生更好的體會學習化學的意義,感受化學世界的魅力。
2、確定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2)了解C60分子的結構特點。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同一種元素也可以組成不同的物質
(4)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更多更快的獲得資料,并會對資料進行整理。
。2)會對展示或演示的資料分析、歸納。
(3)利用微觀模型認識物質的微觀構成。
(4)通過探究實驗主動的獲得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以發展的觀點看待碳的單質。
。2)通過探究實驗使學生初步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
3、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物質的結構與性質、性質與用途的關系。
4、教學難點
。1)使學生知道物質的結構與性質、性質與用途的關系。
(2)為了突破難點,教學中利用了大量的圖片、給學生提供非常直觀的感性認識,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上升為感性認識。
二、教法和學法
本課題堅持“教與學、知識與能力的辯證統一”的原則,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采用學生網絡查找自主學習法、學生分組實驗探究法、對比歸納法、課件展示等教學法,努力做到教法與學法的最優組合,并體現以下特點:
1、培養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得知識的能力。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3、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通過課件展示,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思維環境,使學生迅速融入到學習情景中,并且在學生交流探討過程中,通過語言的表達,學生的思想互相“碰撞”,又會激發另一部分學生產生新的想法,比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降低了學習的難度,使學習難點得以順利的突破。
4、利用多媒體,加大教學容量。先進的教學方式提供給學生大量生動的感觀材料,從而做到高密度的學習知識,大信息量的優化處理,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三、課堂教學過程分析
1、學習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
首先,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展示金剛石和石墨的圖片,創設學習情境。學生通過觀察就會知道這是兩種不同的物質。并引出了本課的學習內容。
關于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教師一周前已布置給學生任務。一部分學生查找金剛石的資料,一部分學生查找石墨的資料,然后教師指導學生對資料進行歸納整理,最后由學生在課堂上利用多種形式進行講解,整個過程都是學生自主完成的。由于學生在課前做了一些準備,課上思維靈活,積極參與活動,課堂的氣氛非常活躍。通過這一環節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集體觀念,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
根據教師給出的表格,學生對以上內容進行總結,使零散的知識系統化。而且學生很快就會感覺出金剛石和石墨的性質差異。此時教師抓住時機,告訴學生金剛石和石墨的`化學式相同。并稍做停頓,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對于同種元素可組成不同的物質,學生根據以前的經驗可能會理解,但對于金剛石和石墨的性質差異學生就弄不明白了。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有目的的創設一種情景,使學生產生了認識上的困難,不用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就會主動的提出問題,從而使學生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在學習金剛石和石墨的結構時,教師并不是直接講解,而是讓學生先觀看金剛石和石墨的微觀結構動畫模型。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分析、去解惑。最后知道物質的結構決定了物質的性質。從而培養學生建立微觀結構與性質的聯系。這種學習方式,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知識,而是學生通過體驗知識的獲得過程,建構起新的對自然的認識,并培養了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
2、學習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本節課把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安排為學生分組實驗。請學生設計實驗除掉紅色水中的色素。在講解“水的凈化”時學生知道了活性炭具有吸附能力,所以設計實驗并不困難,但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師一個問題“紅色素跑到哪去了?”就將學生難住。所以在教學中安排學生補做一個實驗,將過濾后的活性炭用清水沖干凈放入熱水中觀察實驗現象,然后分析原因得到結論。理解了活性炭的性質后,它的用途學生很自然的就會總結。這一環節學生通過親身經歷,激發了學習化學的興趣,增進了對科學的情感,理解了科學的本質,學習了科學探究的方法,從而逐步形成科學探究的能力。
3、知識拓展,認識一種新的碳單質——C60
為了讓學生更深的感受科技的氛圍,在教學中安排一段錄象。讓學生了解C60。通過本環節使學生知道國家的強大與繁榮是離不開科技的,向學生滲透“科技興國”的思想,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4、讓學生對本課談體會,進行小節。
5、習題
。1)金剛石、石墨、C60都是由_____元素組成的單質。
此題主要考查學生是否知道同一元素可以組成不同的單質
。2)請把下列物質的用途與其對應的性質連接起來
金剛石的硬度很大做高溫潤滑劑
石墨的熔點高且有潤滑性做裝飾品
石墨有優良的導電性做刻刀、鉆探機的鉆頭
琢磨后的金剛石有奪目的光澤做電極
活性炭有吸附性做防毒面具里的濾毒罐
此題主要考查碳單質的物理性質和用途,使學生充分理解性質與用途的關系
。3)1990年,曾使用了一種“石墨炸彈”。這種炸彈爆炸后釋放出大量纖維狀的石墨,它們覆蓋在發電廠的設備上,造成設備短路而停電,解釋這是為什么?
【化學《金剛石、石墨和C60》教案】相關文章:
《金剛石石墨和C60》的教案03-06
初三化學教案:金剛石、石墨和C6008-26
高中化學金剛石教案設計08-26
C60負離子化學的研究進展12-11
化學常見的酸和堿教案12-16
《燃料和熱量化學》教案12-24
Rb摻雜C60單晶的相衍變和電子態12-13
燃料和熱量化學教案08-26
初中化學酸和堿教案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