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初中地理教案

時間:2022-11-25 10:20:39 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地理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地理教案合集15篇

初中地理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我國冬、夏氣溫分布特點。

  2.了解我國主要的溫度帶以及劃分的標準。

  能力目標

  1.初步學會分析氣溫形成原因。

  2.培養學生判讀分析等值線分布圖的技能。

  德育目標

  使學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資源,使人和環境相互協調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教學重點

  我國氣溫和降水的分布特點及差異。

  ●教學難點

  1.有關氣候圖的分析判讀。

  2.溫度帶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的關系。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觀察對比等為主的教學方法。

  ●教具準備

  1.投影儀、錄像帶以及有關圖片。

  2.繪制有關復合投影片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同學們經常收聽天氣預報,聯系七年級所學地理知識,可以知道天氣方面的要素有哪些呢?在眾多的天氣要素中,氣溫和降水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我國的氣溫分布以及因它而劃分的溫度帶。

  (板書)第二節 氣候

  (觀看圖片)從圖片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的冬季不僅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北國風光,同時也有鮮花盛開、綠草茵茵的南國景致。

  可見,同是冬季、同是春節期間,我國南北的氣溫和景觀差別很大。

  一、南北氣溫的差異

  1.冬季南北溫差很大

  [講授新課]

  (提問)那么在“我國一月份的平均氣溫分布圖”上是否也可以分析出同樣的結論呢?

  看《中國1月平均氣溫的分布》圖(圖2.13)

  (讀圖觀察)下面同學們仔細閱讀一下代表北半球我國冬季的《中國1月平均氣溫的分布》,怎樣讀懂這幅圖呢?

 、俑闱鍒D例和氣溫數值,仔細觀察氣溫遞變有什么規律?(學生答后,教師小結:我國冬季氣溫的空間分布規律是由南向北遞減,即越往北去,氣溫越低)

 、诤D吓c黑龍江的漠河氣溫大約相差多少度?

  ③秦嶺-淮河一線一月平均氣溫大約多少度?

  (教師小結)由此可見,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的特點是:越往北去,氣溫越低,冬季南北氣溫相差很大。(板書

  版八年級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三節《氣候》

  本節課主要的思路:首先由天氣與氣候的關系引入氣候,再從氣候的兩個最基本的要素(氣溫和降水),進入到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我國氣溫、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與成因的分析,最后由氣溫與降水的綜合特征總結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一、復雜多樣;二、季風氣候顯著。三、多特殊天氣;四、多旱澇災害。

  教學反思: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導入,讓學生知道,原來知識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在課堂上,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在這節課上充分利用地圖,讓學生讀圖,識圖。善于對地圖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從課堂效果看,我感覺導入順暢自然,重點難點突出,語言表達流暢,整節課結構緊密,知識傳授嚴謹,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分析與引導上做了適當的設計,從而調動了學生的聽課興趣,學生學習氣氛好。這節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導入,讓學生知道,原來知識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在課堂上,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不足之處:一些活動課題學生參與的不夠充分,活動氣氛需要加強.學生發表意見時,學生的個體作用發揮的不夠好,不能照顧到更多的學生,有些問題應該放手讓學生研究,給學生更大的探究空間。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加強對學生的培養。

  今后的努力方向:學生讀圖、識圖、分析與運用地圖的能力及從地圖上獲取信息的能力還是比較弱,在以后的教學中應加強指導學生讀圖培養學生從圖上獲取信息的能力。

初中地理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培養學生學會運用地圖和圖片說明澳大利亞特有生物的生存原因。

  2.培養學生運用地圖說明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及人口的分布特點,并能夠在地圖上指出澳大利亞的首都和主要城市。

  3.使學生學會運用地圖和資料,說明澳大利亞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現象。

  4.初步學會運用地圖和資料分析說明澳大利亞的自然條件對其農牧業和工礦業發展的影響。

  能力目標

  通過探究性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讀取信息、分析信息,運用比較和綜合的方法,概括總結某種地理事物規律的能力,判讀和分析地圖的能力,通過知識遷移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德育目標

  通過本節學習,培養學生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人與環境協調發展的價值觀念。

  ●教學重點

  1.澳大利亞特有的古生物及其生存環境。

  2.澳大利亞經濟發展特點。

  3.澳大利亞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教學難點

  1.澳大利亞農牧業分布與地形、氣候的關系。

  2.澳大利亞工礦業發展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比較綜合、解說等方法。

  ●教具準備

  1.有關澳大利亞錄像資料。

  2.實例圖片。

  3.自制電腦課件。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蹖胄抡n]

  歌曲《浪跡地球》引入,展示澳大利亞人文和景觀的特色圖片。教師出示《悉尼歌劇院》圖,創設情境,引出澳大利亞之行。

  板書:澳大利亞

 。壑v授新課]

  過渡語:今天我們要去澳大利亞旅行,開始行程之前,首先要了解它在世界中的位置。

  電腦展示:課本73頁圖8.35澳大利亞在世界中的位置

  學生活動:

 、賹W生在圖上找出澳大利亞。

  ②以它為中心,找出與澳大利亞相鄰的大洲和大洋。

  提問學生:在我們開始澳大利亞之行之前,請你談一談,我們應該做好哪些方面的準備?

  學生回答:服裝、飲食、語言、貨幣等方面做準備。

  過渡語:第一站我們到悉尼去參觀野生動物園。

  教師提問:你知道澳大利亞有哪些特有生物嗎?

  學生:袋鼠、鴨嘴獸、考拉等。

  教師:這些動物長什么樣,他們是如何生活的?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動物園。

  電腦展示:動物的圖片。老師做簡單介紹。

  袋鼠:是澳大利亞的標志,是澳大利亞人生活中的一道重要風景。你們看,前面 那只袋鼠正拖著美麗的長尾巴,懷藏可愛的“小寶貝”,跳躍著前進在澳大利亞廣袤的牧場上,整潔的城市里。

  鴯鹋: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不過它比鴕鳥更高大,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之一。不過翅膀和尾巴已退化,所以不會飛翔,但善于奔跑,有“飛毛腿”之稱,并能連續長跑,因此贏得了“長跑運動員”的聲譽。

  鴨嘴獸:它是哺乳類卻會下蛋,它最主要的奇特之處在于它亦獸亦魚,而又非獸非魚。它是水陸兩棲動物,它通過下蛋繁殖后代,但它所孵出的小鴨嘴獸又是哺乳的,因此,生物學家經過多年的爭論,才將鴨嘴獸列為世上稀有的“卵生哺乳動物”。

  樹袋熊:與我國大熊貓相媲美。它長著一張胖乎乎的孩兒臉,一個黑黝黝的`大鼻子,一雙黑豆似的圓眼睛,兩只毛茸茸的短耳朵,一身又厚又密的灰色毛,滑稽可愛、憨態可掬。它們雖然屬于走獸,但幾乎從不下地行走,它們吃在樹上,睡在樹上,以樹為家。

  老師提問:澳大利亞的特有生物有什么共同特點?

  學生回答:很古老。

  教師提問:為什么只有在澳大利亞才有如此多的古老生物?試著用大陸漂移說的觀點解釋一下。

  電腦展示:大陸漂移的圖片。

  分段提問:

  1.澳大利亞大陸約在什么時候與其他大陸分離的?

  2.澳大利亞大陸長期孤獨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這對生物的進化會產生什么影響?

  3. 引申思考:實際上,長期處于孤立狀態的大陸,不僅僅是澳大利亞大陸,還有南極大陸,為什么澳大利亞大陸有那么多特有動物,而南極大陸卻很少呢?

  學生活動:討論。

  學生回答:

  1、6500萬年前。

  2、會減緩生物進化的速度。如果這些動物又沒有生存的天敵,就能夠生存至今。

  3、南極洲位于地球最南端,氣候寒冷環境惡劣,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發展。

  老師補充小結:由于澳大利亞遠離其他大陸,海洋阻礙了各大陸間的動物遷徙與交流,使舊大陸上的高級食肉猛獸,如獅、豹、虎、狼等無法自己遠涉重洋來到這里,也使這些古老動物得以保存至今。所以獨特位置是澳大利亞古老生物得以保存的一個重要原因。

  板書:位置——孤立于南半球海洋上

  總結過渡:澳大利亞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面積768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唯一獨占一個大陸的國家。幾千萬年以前,澳大利亞大陸就同其他大陸分離,孤居一方,獨立發展。長期以來,自然條件比較單一,動物演化緩慢,又沒有大型食肉天敵的侵擾,許多珍奇的原始動物生生不息,一直繁衍至今,F在,我們一起來體會“世界活化石博物館”的真實含義。

  學生活動:一名學生模擬播音員給大家朗誦課本74頁資料。

  師生互動:老師提問,學生齊答來幫助學生抓住資料當中的關鍵詞語。

  老師提問:澳大利亞有多少種其他大洲沒有的植物?

  學生齊答:9000種。

  老師提問:澳大利亞有多少種其他大洲沒有的鳥類?

  學生齊答:450種。

  老師提問:全球有多少有袋類動物分布在這里?

  學生齊答:全球150種除了南美洲有幾種外,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亞。

  板書:種類繁多

  過渡:參觀完悉尼動物園,下面我們去墨爾本,參觀牧羊場。

  電腦展示:墨爾本《牧羊場》的圖片和視頻。

  教師講述:這是澳大利亞墨爾本附近的牧羊場,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

  設置懸念:澳大利亞盛產羊和羊毛,這是世人皆知的事實。然而①澳大利亞是從何時開始發展養羊業?②又是誰最先把羊這種澳大利亞大陸原本沒有的動物引入這塊樂土的?

  學生回答:18世紀后期,歐洲的殖民者隨船帶到澳大利亞29只綿羊。

  教師提問:為什么澳大利亞非常適合綿羊的生長和繁殖呢?

  學生:氣候、地形適宜。草多,沒有大型食肉動物。

  電腦展示:展示《澳大利亞地形》空白圖。

  老師提問:澳大利亞的地形東部、中部西部有什么差異?

  學生回答:東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原。

  電腦展示:視頻,補充大自流盆地相關知識。

  教師提問:如果你是一位澳大利亞牧場主的話,如果僅從地形的角度來考慮的話,你準備把你的牧羊場建在何處?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

  學生回答:中部是大面積的平原,地下水豐富,牧草優良,沒有大型野生食肉動物,可以一年四季露天圍欄放牧。

  電腦展示:《澳大利亞的氣候》圖片。

  教師提問:說出澳大利亞有哪些氣候類型?

  學生回答: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雨林氣候、亞熱帶濕潤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氣候。

  教師提問:如果你是一位澳大利亞的牧場主的話,如果僅從氣候的角度來分析的話,你又準備把你的牧場分布在哪里呢?如果綜合地形和氣候因素,你又有什么打算?

  學生自由討論。

  學生回答:分布在中部、西部的熱帶草原氣候區,東南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區,西南部的地中海氣候區。

  電腦展示:《澳大利亞農牧業的分布》圖。教師提問:澳大利亞的養羊業有幾種方式?

  學生:兩種。一種粗放牧羊帶,一種是綿羊與小麥混合經營帶。

  教師提問:如果你是澳大利亞對外貿易總公司的經理的話,如果你們公司主要出口羊毛和小麥的話,你覺得這些工業原料應來自于澳大利亞的哪些地區?

  學生回答:東南部和西南部。因為那里是羊毛和小麥混合經營帶。

  過渡:同學們,我國的平均人口密度是多少呢?(120人/平方千米)你們知道澳大利亞的人口密度是多少嗎?(學生看書了解2.5人/平方千米)是我國的1/45。澳大利亞國土面積是多少?(768萬平方千米)由此,可以看出澳大利亞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澳大利亞的農場規模很大,一般可以達到幾千公頃。這么少的人要管理這么大的農場,那是一種什么樣的生產方式呢?

  學生結論:農牧業生產高度機械化。

  老師:時間差不多,旅行快結束,請學生總結這節課主要學習的內容。

  思維拓展:澳大利亞發展經驗對中國的啟示。

  學生回答:

  1.發展特色農業。

  2.農牧業機械化,提高糧食產量。

初中地理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巴西經濟發展的歷程,分析現在工農業特征,進一步理解當今世界的發展中國家建立健全獨立經濟體系的必要性。

  2、分析亞馬孫雨林現狀和遭受破壞的原因,找到保護森林的相應措施,幫助學生樹立保護意識。

  3、通過巴西遷都事例的學習,認識到當今世界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及城市化所帶來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巴西經濟發展的歷程,分析現在工農業特征

  難點:認識熱帶雨林的生態作用,找到保護環境的措施。

  教學過程

  巴西面積851萬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五大國,人口2億,也是世界第五大國。同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一樣,有著豐厚的自然資源,還有優越的自然條件,那么,巴西的經濟發展如何呢?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

  第二節巴西

  二、新課講解:

 。ㄒ唬、發展中的工農業

  1、農業:

  (1)、地形氣候:

  出示PPT,總結巴西的地形氣候特點:

  兩大地形區:亞馬孫平原、巴西高原

  相對應的氣候: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

  出示PPT,介紹亞馬孫平原:

  世界最大的沖積平原,面積達560萬平方千米。大部分在海拔150米以下。

  總結:

  地形和氣候都有利于農業的發展。

 。2)農業發展

  出示含動畫的`PPT,學生了解巴西農業的發展。

  出示PPT,總結巴西農業的發展:

  耕地面積廣大,約有可耕地3、7億公頃;豐富的水資源。

  盛產咖啡、甘蔗、柑橘、木材、天然橡膠

  巴西農作物大量出口(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3)、咖啡王國

  出示咖啡生產的PPT,總結:

  咖啡王國”——巴西是世界上最大咖啡生產國和出口國。20世紀初,巴西的咖啡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從而贏得了“咖啡王國”的美稱?Х仁前臀鲊窠洕闹匾е。

  2、工礦業:

  出示PPT,學生了解巴西自然資源的豐富。礦產口出口量很大。

  學生從書中找出描述工業發展的語句,總結:

  自巴西獨立來,工業發展迅速,現已建立了部門齊全、生產技術水平較高的工業體系,其中鋼鐵、汽車、飛機制造業等工業都居南美洲首位。

  指出,巴西是南美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是近年來世界經濟增長快速的國家之一。但是,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和俄羅斯、中國、印度、南非,合稱“金磚國家”。(特點是經濟增長快)。

  3、巴西利亞

  出示PPT,認識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亞。

  巴西利亞,是巴西的首都,位于巴西高原海拔1158米處。該城市以飛機狀的大膽設計及快速增長的人口而著名。巴西利亞氣候宜人,四季如春,人均綠地100平方米,是世界上綠地最多的都市。

  雖然是首都,但不是最大城市。最大城市是里約熱內盧。指出,2016年奧運會,在里約熱內盧舉行。

  活動:

  P86頁活動。

 。ǘ釒в炅值拈_發和保護:

  1、亞馬孫河:

  出示PPT,學生認識亞馬孫河

  世界第二長河,流向大西洋。流量是尼羅河的100倍,是世界第一大河。

  討論:亞馬孫河水量豐富的原因是什么?

  結論:

  亞馬孫河發源于安第斯山脈,流經赤道地區,赤道地區是全年多雨區,流域內全年降水豐富,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干流水量極大。亞馬孫河的河面相當寬廣,流域以內平原廣闊,流域面積大,洪水季節流量極大,河口地區一片汪洋,有“河!敝Q。

  2、熱帶雨林:

  亞馬孫河是世界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在亞馬孫流域也分布著地球上最廣的熱帶雨林。

  亞馬孫的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為什么呢?

  出示PPT,學生理解:

  熱帶雨林通過光合作用,不斷地吸收二氧化碳,向大氣中補充氧氣。據估計,亞馬孫熱帶雨林所產生的氧氣,至少可占到地球氧氣供給量的20%以上。因此,亞馬孫熱帶雨林被稱為“地球之肺”。

  熱帶雨林,除了提供氧氣,還有什么作用呢?學生看書總結:

  3、熱帶雨林遭受破壞:

  巴西熱帶雨林是世界上面積最廣大的熱帶雨林,它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森林儲量占森林總儲量的30%以上,植物種類和鳥類各占世界的一半,河里還有2000多種淡水魚,是人類非常珍貴的生物資源寶庫?上У氖,這個寶庫目前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破壞,這個“地球之肺”功能正在減弱,這是怎么回事呢?請看下一個話題——雨林危機

  n原始農業:印第安人,原始的種植方法,砍倒樹木,開墾荒地。不斷的遷移,破壞雨林,但人口少,破壞較小。

  n開辟牧場,發展畜牧業,使得越來越多的雨林消失。

  n發展礦業:巴西熱帶雨林中公路旁的鋁礬土加工廠正冒著滾滾濃煙。

  n開辟農場,種植大豆,向國外出口,獲取高額的經濟利益。

  總結:

  非法采伐是森林消失的主要原因。

  在亞馬遜地區,農業開墾也吞噬著珍貴的原始森林。由于國際市場對大豆和牛肉需求的增長,這片地球上最大的熱帶雨林正在逐漸被大片的大豆種植園和牧場所替代。大豆種植者唆使農民砍掉大面積的原始森林,然后大規模種植單一物種的大豆。這些大豆成熟后,又被運往歐洲等地區作為雞、豬等養殖場的飼料。最后,這些動物的肉品被供應快餐店作為食物的原料。

  同樣,牧場的過度開墾也是亞馬遜地區雨林破壞的重要原因。這些大型的牧場也在蠶食著大面積的原始熱帶雨林。

  總的來說,是人極端追求經濟利益,破壞生態環境的結果。在這一點上,我們也需要吸取教訓,調整心態。追求人與社會、自然的和諧融合。

  熱帶雨林遭到嚴重的破壞。

  熱帶雨林的生態意義,遠大于經濟利益。是大自然賜給我們的禮物,我們不能放棄,轉身追求其它。

初中地理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能說出南亞主要農作物的種類與分布及印度主要工業區與工業部門;能根據分布圖分析農業分布與降水量的關系及工業區與礦產資源分布的關系。

  2.通過觀察分布圖,掌握提取和分析問題的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合作交流能力與探究問題的能力。

  3.通過分析農業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初步認識人地關系。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南亞主要農作物的種類與農作物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及主要的工業區和工業部門。

  【難點】

  農作物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溫故知新導入。播放視頻《摔跤吧,爸爸!》田地里練習摔跤片段,提出問題:印度屬于南亞,三大地形區與兩大河流分別是什么?引導全班共同知識點,教師展示南亞地區空白掛圖,指名不同學生上臺作圖,用不同彩色筆描出三大地形區域兩大河流,全班共同指正。教師提問:印度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都有哪些工業部門呢?引發學生思考,從而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教學

  1.工業

  教師展示圖7.35工業及礦產分布圖與圖7.36農產品與降水量分布圖。

  【提問】印度有哪些礦產資源?有哪些工業區?工業區的位置以及主要的工業部門是什么?

  【學生活動】同桌思考并討論問題。

  教師多媒體展示展示印度工業視頻資料,并出示表格,師生共同填寫:

工業區 位置 主要工業部門 礦產資源
孟買工業區西海岸中部棉紡織煤、石油
加爾各答工業區東北部麻紡織、機械工業煤、鐵、錳
班加羅爾工業區南部航空、電子、機械工業

  【提問】工業區與礦產資源的分布關系?

  學生思考后回答:礦產資源為工業發展提供原料。

  2.農業

  教師展示教材圖7.33南亞地形圖。

  【提問】三大地形區依次對應種植林業、棉花、糧食作物哪一種?為什么?

  【學生活動】讀圖回答并談談地形與河流對農業分布的.影響。

  教師展示圖7.36農產品與降水量分布圖并介紹南亞的氣候特點。

  【提問】南亞主要農作物類型有哪些?

  學生通過讀圖得出黃麻、棉花、茶葉、小麥。

  【問題】

  (1)完成表格:農作物種類以及分布區的年降雨量表格。

  (2)農作物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是什么?你有哪些啟示?

  【學生活動】四人為一小組,思考并討論完成表格。學生得出;

  (1)黃麻1000mm-20xxmm、棉花500mm-20xxmm、茶葉20xxmm以上、小麥200mm以上;

  (2)農作物分布受到地形、水源、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制約,農業生產要因地制宜。

  【教師總結】南亞七國都是以發展農業為主的國家,黃麻、茶葉、棉花等農產品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這都取決于南亞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氣候炎熱濕潤,有利于農作物的種植。

  環節三:鞏固提高

  舉辦活動:南亞的工農業講解員,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向全班介紹對南亞農業和工業的了解。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請學生回顧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

  作業:預習南亞的民族、宗教與習俗,查找相關資料。

  四、板書設計

  略

初中地理教案5

  教材分析

  1、教材是我國鄰近的國家和地區一章的第一節,教材設計能使學生比較充分地了解日本這一東亞島國的自然地理特點和人文地理特點。

  2、教材先對日本地理條件進行了分析,使學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特點,進而達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成功之處,即“加工貿易經濟”這一經濟發展的方式,并以此作為我們的借鑒。

  3、本節教材另設閱讀、圖表、活動等,在說明日本地形和組成,經濟發展方式,擴展學生知識面,使學生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經濟狀況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獲取知識的樂趣,從而開闊了視野,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

  學情分析

  農村學生視野相對狹窄,但對日本這個國家并不陌生,只是對日本的地理特征缺乏感性認識,因此學生對這節課應該存有較大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日本的自然環境,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關知識

  (2)結合日本的國情,分析其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的發展特點,使學生能夠說出日本工業帶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

  (3)能舉例說明日本與我國在經濟貿易、文化等方面的聯系密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收集圖片、查找文字資料、小組討論、分析處理資料,逐步培養學生小組合作性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防震意識和環保意識,初步建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日本的輪廓組成

  2、日本是一個多地震、多火山的國家 。

  教學過程;略

初中地理教案6

  [教學目標]

  (一)在圖3-36上指出其首都及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指出其領士組成的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和本上部分。

 。ǘ┙Y合美國國旗圖案設計上的變化,利用不同時期的美國地圖,探討美國領土的擴張情況。

 。ㄈ┻\用地圖和資料,了解美國農業發展的有利自然條件和突出自然災害。

  (四)運用地圖和資料,比較美國傳統工業與新興工業的基本特點。

  (五)舉例說明美國在工業化和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經驗與教訓,并作簡單分析。

 。└鶕Y料和地圖,說明美國人口和種族方面的基本概況以及華人與華僑對該國科技與文化發展的貢獻。

  (七)根據資料和地圖,說明美國主要城市及交通運輸特點。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共有3個小標題:“美國的領土”、“高度發達的經濟”、“人口與城市”。分別介紹美國領上的組成情況及地理位置,美國工業、農業及經濟情況和美國人口概況與城市分布!懊绹念I土”以圖3-31介紹美國本土、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及周邊所臨海洋和鄰國、主要山脈、河流、湖泊等美國的基本概況。其內容是學習美國的經濟、人口與城市的基礎。

  “高度發達的經濟”主要從農業和工業兩方面介紹美國的經濟,要求學生了解美國的進出口貿易情況、工農業情況和生態、環保問題與對策,并引以為戒。

  “人口與城市”介紹美國人口與分布、種族問題和各主要工業城市,城市的分布、地理位置及主要城市職能無疑是本小節的重點。

  上述三個標題內容由總論到具體方面,形成直線串珠式的邏輯關系,再輔以補充資料,使學生對美國既有整體上的認識,也有具體問題上的了解,構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連同補充材料,本節教材提供了3幅地圖、7幅景觀圖。“美國地形”圖為我們提供了美國所臨大洋和鄰國及主要地形區的位置;“美國農業帶分布”圖反映了美國農業地區專門化的水平;“美國政區和主要城市分布”圖表述了美國的50個州和城市與人口的分布情況。3幅地圖在各自表述各方面的情況的同時,又綜合說明美“國經濟發達方面的原因。景觀圖則分別介紹農業、工業、城市、旅游等方面的主題、。

  3篇閱讀材料分別表述:用“國旗”反映美國領土的擴張、用“工業分布”資料體現該國的工業發展趨勢。通過黃石國家公園、科羅拉多大峽谷等旅游勝地的情況介紹,反映美國的環境保護與優美風景。

  本節教材的活動題設計得較為完美,既有讀圖思考,也有建議、討論,如美國NBA籃球球隊的地域特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提綱(板書)

  一、美國的領土

  1.本土48州、哥倫比亞特區

  2.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二、高度發達的經濟

  1.經濟概況

  工農業總產值一直居世界首位

  對外貿易:輸出工農業產品最多、出口貿易額最大、進口小汽車、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

  2.農業大國

  世界出口糧食最多的國家,進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膠

  3.工業大國

  傳統工業衰落,新興工業崛起

  4.環境保護問題

  黑色風暴

  三、人口與城市

  1.人口概況與種族問題

  2.主要城市

  華盛頓、紐約、洛杉磯、圣弗朗西斯科、芝加哥、底特律、匹茲堡

  教學建議

  新課導人:

  方案①:出示圖1—31“美洲”圖,取一面美國國旗,設問:“這是哪個國家的國旗?”并請回答正確的學生將星條旗貼到地圖上美國范圍內。

  方案②:本世紀初,發生了震驚世界的9.11事件,這是發生在哪個國家的事件?

  一、美國的領土

  1、的地理位置,教師強調:美國領土有醒目的兩片:本土和北美洲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

  1、看地圖冊上的美國國旗,設問:“誰知道美國國旗圖案含意?”

  2.解釋美國國旗圖案:13道紅白相間條紋代表美國最初獨立時的13個州,藍色星區的50顆白色五角星代表美國的50個州。

  3.閱讀圖3-36,學生數一數:在這副圖上,顯示了美國的多少個州,小結說明:除首都華盛頓所在哥倫比亞特區外,只有48個州位于美國本土,還有另外兩顆星代表的2個州在哪里呢?

  4、引導學生在“世界政區圖”上找出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洲,并突出強調,夏威夷洲位于大洋州,所以美國是地跨北美洲和大洋州的

  5、小結美國領土由本土48個州和1個特區、2個海外州構成。

 。ㄟ^渡)了解了美國的領土組成,那么美國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有什么特點呢?

  6、學生討論完成P84活動2、3題,教師結合掛圖,引導學生分析

  7、設問:美國國旗如何從最初的13道條紋變成50顆星星,即如何由13個州擴張成為50個州的呢?結合地圖冊有關地圖講解美國領土擴張的過程,并小結:美國領土擴張的過程實際上是殖民侵略的過程

 。ㄟ^渡)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上頭號的資本主義強國,其經濟發展究竟如何呢?

  二、高度發達的經濟

  1、 經濟概況部分

  學生閱讀P86-86文字,思考:美國經濟在世界上地位如何?(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可分解為兩個層面:一是國內的工農業總產值,二是對外貿易。三個要點:一是工農業總產值一直居世界第一位,二是外貿輸出工農業產品最多、出口貿易額最大的國家,三是世界上進口小汽車、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需要說明的是:美國進口工業產品和能源的原因是消費量極大和浪費嚴重以及工業生產需要造成的,而不是本國工業落后、能源缺乏所導致的。如:美國的燃料動力資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和水能都蘊藏豐富,美國國內年產煤8~9億噸,原油4億噸,天然氣5~6千億立方米,還生產近3萬億度電力,能源總產量占世界首位。但美國能源消耗量占世界的工/4,是世界上能耗最多的國家,能源生產仍不能滿足國內的需求,石油進口量不斷增加。

  (過渡)了解了美國經濟的概況,接下來我們具體的學習美國農業、工業發展的特色。

  2、農業大國

 。1)指導學生閱讀圖3-33和活動材料,思考自治州自治州自治州子;據此,你能夠歸納美國農業生產的特點嗎?

 。 2)歸納學生觀點,指出:美國農業生產的特點是農業地區專門化和生產專門化(結合教材講述農業地區專門化和生產專門化的含義)

 。3)引導學生閱讀圖3-33,熟悉美國主要農業帶的分布,并設問:美國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和生產專門化有什么好處呢?(學生討論,教師小結:

  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區的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水、土、光、熱等),有效發揮農業機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大力提高勞動生產率。

 。ㄟ^渡)正是因為美國的這種農業模式使之成為世界上出口糧食最多的國家。

 。4)設問:美國是世界糧食最大出口國,為什么還要進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膠等農產品?

 。 5)提示:a.咖啡、可可、天然橡膠生產地在熱帶;b.美國本土在北溫帶,缺乏大面積的熱帶地區。

  (6)師生共同完成活動P861、2、3題

  引導學生評價美國地理位置和地形,重點關注下列地理事項:a.本上在北溫帶,阿拉斯加州跨北寒帶,夏威夷州跨熱帶;b.多面臨海,沿海地區受海洋影響較大;C.地形以平原為主,耕地面積廣大且水熱配合較好;d.密西西比河干支流與農業灌溉等。

  (過渡)雖然美國農業發達,但不可避免的,美國農業發展也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

  (7)學生齊讀P86第一段文字,了解美國農業生產的問題

  第 二 課 時

  3、 工業大國

 。1)學生閱讀P86文字,思考:美國發達的工業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美國發展工業有哪些優勢?

 。2)教師介紹美國工業經濟特點:一方面是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是新技術的研制與開發居世界領先地位。這說明美國仍然是目前世界上經濟實力和技術力量最強的國家。教師在介紹時可列舉美國各工業部門的產量及世界排名情況,讓學生有感性認識。

  (3)結合教材介紹美國“夕陽工業”與新興工業的競爭狀態,可出示一些數據或產值對比,讓學生從數字上領悟到:傳統工業逐漸衰落,新興工業蓬勃興起。

 。ㄟ^渡)美國工業發達,主要的工業區集中在哪里呢?

  (4)學生自行閱讀資料“美國的工業分布”,了解美國的工業分布區及各工業區的主要工業部門,教師結合掛圖講解并分析各工業區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尤其突出美國東北部工業區的發展條件,從發展歷史、資源、交通、農業等方面進行分析,說明美國東北部工業區是傳統工業的集中分布地,出現了地價昂貴、污染嚴重等問題;分析美國南部、西部“陽光地帶”的優勢條件:地價便宜、勞動力充足、環境污染少。美國工業逐漸向南部、西部地區遷移;介紹南部、西部地區新興工業興起的'條件:環境、技術、大學和科研機構等。

  三、 人口與城市

  1、引導學生閱讀地圖冊P36圖,了解美國居民的組成特點:由不同歷史時期遷人的移民及后裔組成,以歐洲白人移民為主,

  2、結合教材講述美國各色人種在美國的地位,突出美國人種的不平等性

  項目 東北地區 南部地區 西部地區

  面積 25.8 24.8 49.4

  人口 46.9 31.9 21.2

  3、 展示如下資料,得出結論:美國人口分布不均,人口主要集中在東北部和南部地區并分析其原因(從地形、經濟、交通的角度分析)

  城市部分:

  1.在圖3-36上找出美國的重要城市,確定其地理位置。

  2.學生熟悉7個主要城市的資料,注意其城市特點,而后以導游員的身份上臺同學介紹美國的8個主要城市。

  3.評出最佳導游

  4、完成P88活動題

  [小結鞏固]

  學生小結,教師補充

 本節圖表指導:

  l.圖3-31提供的信息:①美國領土的組成;②美國領土瀕臨的海洋和鄰國;③美國的地形及分布;④美國地形與農業的關系;⑤美國地形與人口分布的關系。

  2.圖3-33提供的信息:①美國農業的地區專門化;②美國農業區的空間分布;③美國農業開發與環境關系。

  3、圖3-36提供的信息:①美國50個州和1個特區的分布;②美國的主要城市分布;③美國領土擴張過程;④美國工業的遷移。

  4.景觀圖或配合教材,或配合練習,對相應的具體問題作直觀的闡述。

  課后活動:

 、俳Y合美國“ 911”恐怖襲擊事件,收集資料后討論:超高層建筑物的利與弊。提示:利——節約用地,城市象征,能集中辦公,聯系方便等等。

  弊——突發事件和災難時逃生困難,垃圾清運困難,上下班高峰人流疏導困難等等。

 、谑占Y料,了解華人與華僑對美國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作出的貢獻。也可舉辦小型的相關人物及事跡介紹會,如李政道、楊振寧的事跡介紹等。

  ③結合美國“黑風暴”環境問題,收集資料,探討我國沙塵暴的原因及治理措施,并寫成小論文。

  ④畫圖比賽。結合歷史資料,自行畫一張美國領土擴張示意圖,用圖例或顏色區別不同時期的領土擴張情況。展覽并評出最優秀地圖。

 、菡n外收集資料,探討美國的主要交通運輸方式及特點。

初中地理教案7

  教學目標

  1. 了解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及其對 地理環境的影響。

  2. 了解洋流的類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層環流的分布規律以及洋流的 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學建議

  關于表層洋流的分布的 教學建議

  在 教學中, 教師可引導學生讀《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為例,對比兩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規律。然后, 教師引導學生讀《世界洋流模式》,歸納出世界大洋中低緯度和中高緯度環流分布規律。

  關于海水運動形式的 教學建議

  在課堂 教學中, 教師可讓學生根據對海洋的了解說明海水運動形式。然后, 教師歸納出海水運動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講解波浪和潮汐運動時,可從能量來源、形成過程、產生的影響和驅利避害的措施幾方面進行講述。

  關于洋流的形成的 教學建議

  教材的這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類,既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在課堂 教學中, 教師可首先介紹風海流的形成,這是一個重點內容,然后介紹密度流和補償流。在 教學中,要講清三類洋流的概念、成因,補償流的分類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聯系行星風系、海水的溫度和鹽度分布、海陸分布、地轉偏向力等諸多影響因素。

  關于洋流對 地理環境的影響的 教學建議

  洋流對 地理環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沿岸氣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漁業生產、海洋航運、海水凈化等方面。關于洋流對流經海區的沿岸氣候的影響,可以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兩岸的氣候類型進行對比,說明寒暖流對氣候的影響;關于洋流對海洋生物及漁業資源的影響,可從寒暖流的交匯和補償流的上升說明;關于洋流對海洋航運的影響,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為例,說明在冬夏不同季節,洋流的流向的變化對海洋航運的影響。最后,聯系海洋污染物的擴散和加速自凈,說明洋流的作用。

  教學設計方案

  〖引入新課〗

  1. 提問:在同學們中可能有不少人去過海濱,你知道海水運動有哪些形式嗎?

  2. 歸納:海水運動有多種表現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種。

  〖海水運動形式的 教學〗

  1. 讀:課本《波浪》景觀

  2. 講解:海水的波浪運動,就能量來源和產生原因來說,有其能量來自風能形成的風浪,有其能量來自地震和火山爆發釋放出的地球內能或熱帶風暴引發的海嘯,也有其能量來自天體引力使海水漲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見的一種波浪是風浪。在風力作用下,海面波狀起伏,隨著風速越大,波浪的規模越大,破壞力也越大,對沿海建筑、航運、漁業、海洋石油生產等有不利的影響。遇有巨大的風浪襲擊時,應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漁、拋錨等措施。

  3. 讀:課本《大潮和小潮》、《錢塘潮與杭州灣地形》示意

  4. 演示:錄像《錢塘潮》

  5. 講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與月相變化的關系,著名的錢塘潮的形成與杭州灣地形的關系,以及潮汐對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設的影響。

  6. 讀:課本《墨西哥灣暖流》示意

  7. 講解:以墨西哥灣暖流為例,說明洋流的概念;從墨西哥灣暖流的規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板書:海水運動形式:

  1、波浪:風浪、海嘯、風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規模定向流動

  〖洋流的形成的 教學〗

  1. 復習: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分布。

  2. 講解:風海流是在盛行風的作用下形成的規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風帶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風帶形成西風漂流等。在風海流形成過程中,還受到了陸地形狀和地轉偏向力的影響。

  3. 讀:課本《直布羅陀海峽兩側海水鹽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

  4. 講解:密度流是各個海域的海水因溫度、鹽度的不同,導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處出現液體壓強差異,引起海水的定向運動。例如,地中海的鹽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處,地中海的海水經直布羅陀海峽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層海水則流向地中海,補償地中海海水的'缺失。

  5. 板:《南美大陸西岸的秘魯寒流及秘魯漁場的形成》示意

  6. 講解:補償流的形成、分類,秘魯漁場的形成。

  7.板書:洋流的形成:

 、棚L海流:主要受盛行風和地轉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溫度、鹽度不同導致密度不同形成。

  〖表層洋流的分布的 教學〗

  1. 讀:課本《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

  2. 提問:對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緯度的洋流分布,從洋流的流向和性質等方面找出共同點。

  3. 讀:《世界洋流模式》

  4. 講解:世界海洋表層洋流分布規律。

  5. 讀:課本《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

  6. 提問: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該海域洋流流向隨季節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7. 講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洋流對 地理環境的影響的 教學〗

  1. 讀:課本P51《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

  2. 提問: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岸的氣候類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講解:澳大利亞大陸東岸為濕潤的氣候類型,西岸為干旱的氣候類型。這是因為澳大利亞大陸東部沿海有東澳大利亞暖流流經,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亞寒流流過。暖流對沿岸地區氣候起增溫、增濕的作用,寒流則對沿岸氣候起降溫、減濕的作用。寒暖流對澳大利亞大陸東、西岸氣候的形成以及氣候的差異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4. 讀:課本P51《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

  5. 提問:找出寒暖流交匯的海區,并說出寒暖流的名稱。

  6. 講解:寒暖流交匯的海區,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漁場。另外,洋流還對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擴散產生影響。

  7.板書:洋流對 地理環境的影響:

  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漁業:寒暖流交匯區形成大漁場

  航運:順風順水快,逆風逆水慢

  污染:范圍擴大,凈化加快

  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觀測海水運動

  1.觀測風浪運動:

  在沿海地區的學校,可組織學生觀測海洋風浪運動?衫蔑L速儀測出觀測時的風速,也可收聽當地氣象臺站的氣象預報,將風力大小的數據以及發生的時間記錄下來。同時,將目測的浪高數據以及發生的時間記錄下來。分析風力和浪高數據,找出海洋風浪運動的規律,為沿海的捕漁業和航海業提供服務。

  2.觀察潮汐現象:

  在沿海地區的學校,可組織學生觀測海洋的潮汐現象。觀測內容為每天海水的漲落時間、次數、潮差,結合月相變化觀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現。

  >

初中地理教案8

  第三章天氣和氣候

  第一節多變的天氣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天氣和氣候的概念及區別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2、學會識別衛星云圖,常用天氣符號,會在天氣預報圖上判讀天氣現象。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比學習天氣和氣候,培養學生比較,分析問題的能力。初步學會識別天氣預報中的衛星云圖和了解常用的天氣預報。通過活動使學生體會天氣的變化與生產生活的關系,增加生活常識的技能,學會將所學的只是運用于實際,初步培養學生的時間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認識人類生產生活與天氣的關系,提高學生保護大氣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1、天氣和氣候的區別

  2、能判讀天氣預報圖包含的天氣信息

  3、天氣對我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難點: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培養學生保護大氣環境的意識。

  教學內容:多變的`天氣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地圖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什么是天氣?

  2.什么是氣候?

  3.如何區分天氣和氣候。

  活動一:怎樣看懂天氣預報

  1.識別天氣符號

  2.解釋風向并理解風力及風向標。

  讓學生嘗試模擬電視天氣預報的主持人,播報各大城市的天氣情況。

  活動二:

  空氣質量與什么有關系?

  影響空氣質量的因素是什么?

  如何才能減輕污染保護大氣環境?

  課堂小結:

  本節課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并通過教師的點撥把握重難點內容。

  作業:

  老師指導,分小組完成填充圖冊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初中地理教案9

  教學目標

  掌握我國的地理位置的特點及其優越性,

  學會運用世界地圖分析我國的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3、培養學生運用地圖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

  4、通過學習我國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遼闊的疆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并進行熱愛祖國、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是如何理解中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討論比較法

  教具

  世界地圖中國疆域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在初一我們學習了世界地理,從本學期開始,我們將學習中國地理,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同學們都知道我們中國是文明古國,東方大國。那大家對我們的祖國了解多少呢?我國的疆域范圍?我國的地理位置究竟如何呢?這節課我們就先從我國的疆域來進行了解。

  板書:第一節:疆域

  疆域主要包括優越的地理位置、海路兼備的大國和行政區劃三個內容,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個內容——優越的地理位置,看看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同學們先花兩分鐘時間大致瀏覽一下課本,在圖1.1上找到中國的版圖,判斷它的半球位置和海陸位置。

  1、半球位置

  師:請同學們回顧一下,分析一國的地理位置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去進行分析?

  生:可以從它所處的半球、維度和海陸位置進行判斷

  師: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是?

  生:東西半球劃分界線是西經20°和東經160°,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是赤道。

  歸納:從地圖可知,中國的經度范圍大致在東經75°和東經135°之間,緯度位置在赤道以北,即位于東半球,因此,從半球位置看,中國位于東半球、北半球。

  2、緯度位置

  師:請問地球上五帶的劃分界線是?

  生:略

  歸納:熱帶與溫帶的劃分界線是南北回歸線,溫帶與寒帶的分界線是南北極圈,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地區,南部少數地區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寒帶。但在我國的高山地區也會出現類似寒帶的終年冰雪帶。

  3、海陸位置

  師:在學習世界地理的時候,知道了大洲與大洋的具體位置,現在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有哪幾大洲和大洋以及他們所處的位置?

  生:略

  歸納:從世界地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位于亞洲東部,瀕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海路兼備。而我國西部深入亞歐大陸腹地,與許多國家接壤;東部海域廣闊,有眾多的島嶼和港灣。

  過渡:知道了我國的地理位置,現在同學們來猜個謎語,謎面是:“藍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雞在其中,南北兩分他在北,東西二分它具東,頭只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陸。”謎底是大一地理事物現象(中國的地理位置)。這個謎面主要是從地理位置方面去描述的,我們剛剛了解中國的地理位置,是不是很容易就猜出來這個謎底是我們中國。

  既然知道了我國所處的地理位置,那同學們從我們生活中感受來看,我國所處的位置究竟如何?

  正所謂“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要判斷我國的`位置是否優越,我們就將我國和其他國家相比較。

  同學們看圖1.2

  “中國、俄羅斯、加拿大、巴西、蒙古、日本在世界的位置”與俄羅斯、加拿大、巴高西相比,我國的緯度位置與他們相比有什么不同?說說我國所處的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歸納:俄羅斯、加拿大大部分位于北溫帶和北寒帶地區,氣候寒冷。巴西大部分位于熱帶地區,終年炎熱。而中國大部分在中緯度,溫帶面積廣,那被跨度大,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如我國北方和南方種植的農作物有明顯差別,北方適宜種植小麥、花生、甜菜,而南方適宜種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蘋果、梨,南方盛產柑橘、香蕉、菠蘿等。

  師:與蒙古日本相比,我國的海陸位置有什么不同?

  生:略

  歸納:蒙古深居內陸,是一個典型的內陸國,降雨量少。日本是四面臨海,是一個島國,氣候濕潤,降水豐沛。而我國疆域遼闊,海陸兼備,東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能帶來豐沛的降水,是我國東部氣候濕潤,又有利于海上的對外交往。背靠亞歐大陸,有利于與歐洲、中亞等地區的對外交往與貿易合作。如古代著名的“絲綢之路”,現在的“亞歐鐵路大陸橋”都經過我國西部與中亞相通。

  那同學們看下我國的地理位置還有哪些方面的優越性呢?

  位置的優越性

  發展農業生產南北跨度大氣候差異明顯有利于發展多種農業經濟對外交往與合作海陸兼備有利于對外交易與對外開放發展海洋事業東臨太平洋

  多港灣和島嶼海上交通便利利于水產業的發展其他旅游資源豐富如:海南熱帶風光內陸沙漠北國冰雪海濱風光等

  本課小結:這節課我們共學習了兩方面的內容,首先了解了我國在第球上的位置,其次通過讀圖分析了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及其特點。

  板書設計

  一、優越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北半球東半球

  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屬于北溫帶,小部分位于熱帶,沒有寒帶。

  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西岸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本節知識的學習,要求學生知道領土包括陸地領土和海洋領土,并要學生掌握我國的陸地面積、我國疆域的四至點、陸上疆界以及陸上鄰國。

  2、海洋國土中要求掌握東鄰四海一洋,我國的領海和內海、大陸海岸線、主要的島嶼和群島以及隔海相望的國家等知識。

  3、通過對我國陸疆和陸上鄰國、大陸海岸線和隔海相望的國家等知識的教學,培養學生讀圖、識圖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我國的領土面積和四至點、瀕臨的海洋、以及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

  難點是我國疆域的四至點、我國陸上鄰國和隔海相望的國家的名稱。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討論比較法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初一時已經知道我國是一個大國,那我國到底有多大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關于我國國土這一方面的內容,進一步了解我們國家之大。請大家打開教材P3,進入我們今天學習的正題-------海陸兼備的大國。

  板書二、海路兼備的大國

  師:同學們看課本第三頁內容,找出我國的四至點。

  學生:略

  歸納:我國領土的四端為:

  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31′N);

  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3°51′N);

  最東端----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

  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73°E)。

  下面我將用一首口訣來幫助大家記憶四至點?谠E是“頭上頂著黑龍江,腳踏曾母暗沙島,嘴喝兩江匯合水,帕米爾上擺擺尾。”(說明:曾母暗沙只是一個暗礁)下面請同學們背誦口訣,看誰記得又快又準。(需在地圖上找出這四個點并且把他們標出來)

  讀圖1.4和圖1.5四幅圖,說一說引起其變化的原因。

  1、冬季由于緯度的跨度大,受緯度的影響,南北氣溫差異大。

  2、東西經度跨度近60°,時間相差近4小時。所以當烏蘇里江灑滿早餐金色陽光的時候,帕米爾高原還是漫天星斗的漫漫黑夜。

  過渡:我國疆域遼闊,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有漫長的陸上國界線和大陸海岸線。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往下學習。

  師:快速閱讀第五頁內容,找出我國的陸上國界和海岸線分別長多少?并通過圖1.3“中國的疆域及鄰國”找出我國的14個陸上鄰國及6個隔海相望的國家。

  學生:略

  師:我國的陸上國界長2.2萬多千米,相鄰的國家共有14個,逆時針數來分別是:朝鮮、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老撾、越南。(三字經記憶: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和不、緬老越)

  我國大陸瀕臨海洋,由北往南依次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分別是:韓國、日本、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要求學生在地圖上找到相應國家的位置)

  另外我的還有兩大內海、三大海峽、三大半島。

  兩大內海:渤海和瓊州海峽

  三大海峽:渤海海峽、臺灣海峽、瓊州海峽

初中地理教案10

  地球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地球的形狀、地球的極半徑和赤道半徑,記住地球的平均半徑和赤道周長。(重點)

  2、使學生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經線、緯線和赤道的意義,初步學會在地球儀上識別經線、緯線、兩極和赤道。

  3、使學生知道經度、緯度的確定方法(難點),記住南北半球、東西半球的劃分。(重點)

  ○教學方法:

  觀察法、讀圖分析和啟發式談話法、電化教學法。

  ○教學時間:

  約分鐘。

  ○教具:

  地球儀、經緯儀、多媒體課件。地球儀若干(學生每人或兩人一個)

  ○教學過程

  第一章地球(板書)

  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板書)

  導入語:宋代文學家蘇軾有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題西林壁》)同學們,如果有人問你,人類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說:“是地球”。但是,作為地球上的公民,恐怕你對地球還知之甚少。為了讓同學們了解地球的“廬山真面目”,今天,我們就先來熟悉一下地球的一些情況,首先學習“地球和地球儀”。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ò鍟

  1、地球是什么形狀的?(看地球衛星照片和圖1、2地球的大小示意圖后回答)

  地球形狀是:球體。

  2、地球的球心、極半徑、赤道半徑和周長在哪里?

  答:[結合經緯儀回答]地球的球心叫地心,從地心到地球表面任何一點都叫作地球半徑。其中,從地心到北極或南極的半徑,叫極半徑;從地心到赤道上任何一點的半徑,叫赤道半徑。地球的周長叫赤道。赤道正好處在北極和南極的中間。

  3、赤道半徑和極半徑相差多少千米?[看課本圖中注釋的具體數字回答]

  赤道半徑6378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兩者相差21千米。可見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的不規則的球體。(但由于極半徑與赤道半徑相差很少,如果把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樣大小的時候,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因此,人們仍把地球看作正球體。)

  4、地球的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地球表面積分別是多少?

  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5、課堂練習:現在請大家在筆記本上把表示地心、兩極、赤道和極半徑、赤道半徑的圖畫出來。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板書)

  1、什么是地球儀?

  人們仿照地球的形狀,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縮小而制成的地球模型,叫做地球儀。

  2、[出示地球儀]這是地球的模型——地球儀。地球儀由哪幾部分組成?

  地球儀由底座、固定架、球體、地軸組成的

  3、地球儀上有哪些地理事物?

  有各種符號、文字、顏色用來表示陸地、河湖、海洋、山脈、城市等。還有經線、緯線、南北極。

  4、地球儀是圍繞什么轉動的?南北極點是如何確定的?

  地球儀是繞地軸轉動的,它指向北極星附近,與球面的交點為北極點和南極點

 。ㄗ寣W生在自己的地球儀上找到南極和北極,并指示給旁邊的同學,大家相互看看是否正確。)

  (1)教師用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讓地球儀自西向東(即自左向右)作逆時針轉動。告訴學生面對地球儀如何識別東、西、南、北4個方向。

 。2)(做一做)先后請幾位學生上臺演示地球自轉,并在地球儀上指出東、西、南、北4個方向。

  (3)只知道東西南北,還無法確定某一地點的準確位置。利用地球儀上的經緯網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這就像在電影院看電影,必須知道排號和座號才能找到座位一樣。經緯網是由緯線與經線構成的。

  5、地球里面是否真正有一根軸?(沒有,是假想的)

  6、課堂練習:

  (1)地球是自西向東繞地軸運動的。地軸與地球有兩個交點即南極和北極。

  三、緯線和緯度(板書)

  [引入]地球儀上有許多縱橫交織的線,你知道哪些是經線,哪些是緯線嗎?現在我們來識別地球儀上的.經線和緯線。

  1、什么是緯線?(讓學生在課本上找出緯線的定義,并讀出來。)

  在地球儀上,與地軸垂直、與經線垂直相交,并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

  (讓學生在自己的地球儀上找出緯線指示給同學,請對方判斷正確與否。)

  2、緯線是什么形狀?是半圓,還是圓圈?圓圈。

  3、緯線指示什么方向?是東西方向,還是南北方向?東西方向。

  4、所有緯線的長度是否相等?不相等。

  5、赤道在什么地方?赤道的作用(意義)是什么?(結合經緯儀或地球儀回答)

  赤道在兩極的中間,它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它把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

  6、從赤道到兩極,緯線長度的變化有什么規律?(結合經緯儀或地球儀回答)

  赤道最長,由赤道向兩極,緯線長度逐漸縮短,到兩極縮成一個點。

  7、緯線有哪些特點?(展示經緯儀,學生觀察回答)

  緯線的特點:圓圈、長度不等、指示東西方向。

  8、在地球儀上大家可以畫出多少條緯線?人們是怎樣區別每一條緯線的?

  [邊指示邊講解]在地球儀上可以畫出無數條緯線。為了區別每一條緯線,人們給緯線標定了不同的度數,即緯度。(這就好像給每條緯線都起了名字,我們就能區別它們了。)

  [多媒體展示圖片]“緯線與緯度示意圖”。

  9、哪條緯線是零度緯線?南北半球是如何劃分的?

  人們把赤道定為零度緯線,它把地球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

  10、緯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是90°。位于南、北極點。

  11、赤道南北兩側的緯線在名稱上有什么不同?他們分別用什么字母表示?

  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字母“N”來表示;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南緯,用字母“S”來表示。

  [板書] 北緯——N,南緯——S

  12、如果用字母表示,北緯20度和南緯20度可分別表示為:20°N,20°S 。

  13、以赤道為界,北緯和南緯的度數分別向北、向南排列,它們的度數變化有什么規律?北緯度越向北度數越大;南緯度越向南度數越大。(多媒體圖示變化規律)

  14、人們通常把不同的緯度地帶分成低緯、中緯和高緯三部分。其中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板書:低緯、中緯和高緯] [多媒體展示] “低、中、高緯度示意圖”。

  課堂練習:讓學生將課本、練習冊或教師給出的練習紙(多媒體課件更好)中的緯線緯度指讀或標注出來。

  [示例題]請問北京(40°N)處于什么緯度帶?中緯度。

  [示例題] 中國和南極洲分別在南半球還是北半球?中國在北半球;南極洲在南半球。

初中地理教案11

  自然災害

  教學內容

  第二章第四節自然災害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常見的自然災害,能會判斷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

  2、自然災害等大致分布。

  3、了解避災方法。

  (2)能力目標:

  閱讀我國各種災害地圖,提煉重點災區,得出中國重點災害疊加圖,了解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

  (3)情感目標:

  通過對我國自然災害及災害防治的學習,培養學生敬畏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教學重點討論自學,了解各種自然災害。利用災害圖片疊加,講解我國各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教學難點將課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轉化成與前后知識相聯系的知識。通過圖片疊加了解中國自然災害頻發。教具準備

  集體定教

  分工備教

  個性補教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我國的河流的特征,長江、黃河的治理與開發等,這一節課我們來學習心的課文《自然災害》。

  二、講授新課:

  第四節

  自然災害

  一、常見的自然災害

  教師播放有關自然災害的相關視頻,并向學生展示一些圖片,讓學生舉例自己了解哪些自然災害。

  教師小結:自然災害的定義,我國常見的地質災害有哪幾類。

  教師展示氣象災害和地質災害的圖片,讓學生判斷哪些是氣象災害,哪些是地質災害。并指導學生閱讀課文P54-55,結合圖片,了解各種自然災害的危害性。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P55-56的活動題。

  板書二、我國自然災害頻發

  先讓學生回憶今年全國發生了哪些特大自然災害,后可由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數據來說明我國是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

  指導學生讀圖2.48,2.49,并讓學生談談他所發現的問題,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小結:我國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自然災害種類多、分布廣。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發生最為頻繁的國家之一。我國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自然災害有時會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并給社會的正常生活和生產帶來巨大的沖擊。

  教師可對一些災害的概念加以闡述,便于學生理解。如:

  寒潮

  (1)概念

  寒潮是一種大范圍強冷空氣活動,主要發生在北半球中高緯地區的深秋到初春季節。

  (2)形成原因:

  形成寒潮的強冷氣團聚積在高緯度的寒帶,當冷氣團向暖氣團方向猛烈沖擊時,就爆發寒潮。

  (3)寒潮的危害

  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①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穩定的巖體與土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動面整體向下滑動的地質現象。

 、诎l生條件:一般發生在巖體比較破碎、地勢起伏較大、植被覆蓋較差的地區。山地丘陵區和工程建設頻繁的地區,都是滑坡多發區。

  ③危害:破壞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農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員傷亡。

  (2)泥石流

 、俑拍睿菏巧絽^溝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

  ②發生條件:地形陡峻、具有豐富的松散物質以及短時間內有大量水流的地區是泥石流的多發區。

 、畚:Γ耗嗍魍诤芏痰臅r間內,流出數十萬乃至數百萬立方米的物質,堵塞江河,摧毀城鎮和村莊,破壞森林、農田、道路,對人民的生命財產、生產活動以及環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三、防災減災

  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放在減災工作必不可少,指導學生閱讀課文P58-59,了解我國的防災減災工作。

  讓學生舉例說明我國還有哪些防災減災的措施。

初中地理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掌握亞洲氣候特征

  2、能運用氣候類型分布圖,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及相關資料分析亞洲的氣候特征及主要影響因素;

  3、理解亞洲東部和南部的降水與夏季風的關系以及對農業的影響。

  4、初步學會從位置、河流、氣候等方面歸納一個大洲的自然環境特征。

  5、了解亞洲的人口與經濟狀況。

  情感,態度目標

  1、通過學習亞洲氣候與位置、地形、農業的關系,分析氣候特征的影響因素,足見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識。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讀圖分析、討論競賽等活動,發展邏輯思維、培養創新與合作意識、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亞洲氣候特點及其主要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

  對比不同城市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分析造成氣候差異的主要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從今日的天氣等話題導入,密切聯系生活實際。提示:冬夏兩季的氣溫差異和降水差別。)

  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我們廣東的氣候有什么特點?

  生: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導:氣候是自然環境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很大。作為世界第一大洲,面積廣大,地形復雜,氣候差異很大。(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

  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類型?

  學生看圖回答。

  引導:全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有十一種,僅亞洲就有9種,說明了什么?

  生:亞洲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師:觀察其中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兒?

  生:溫帶大陸性氣候,約占亞洲面積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亞洲中西部。

  繼續引導:距離海洋的遠近如何?

  距海遙遠,深入亞洲大陸內部。

 。ㄕ故尽皝喼逇夂蝾愋蛨D”,并在上面點出孟買和哈爾賓、雅庫茨克、烏蘭巴托的位置)

  (引導學生分析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注意邏輯層次、由簡到難,有分到總,講述氣候兩大要素:降水和氣溫,分析上述城市的氣溫和降水季節變化特點)

  學生分析討論

  小結: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點是全年溫差大,冬冷夏熱,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過渡:降水對于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陸地上的淡水來源主要來自于大氣降水。

  (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

  引導:亞洲降水比較多的氣候類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馬來群島的熱帶雨林氣候外,還有集中季風氣候全年降水量相對比較多,是哪幾種?主要分布在哪兒?

  生: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教師簡單解釋何謂季風氣候,在亞洲圖上畫箭頭簡單示意,補充三種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幫助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

  小結:降水的多少與夏季風有什么關系?

  夏季風強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繼續啟發:如果降水過多或過少會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關干旱和洪澇的視頻、圖片)

  學生看材料分析,旱澇災害對農業影響大。

  小結:所以在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內,由于夏季風的影響易發生旱澇災害。

  引導:根據以上分析,從氣候類型及分布范圍看,亞洲的氣候主要有什么特點?

  學生分析得出結論: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過渡:為什么會形成這么復雜的氣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ㄒ詠喼薜膸讉城市{前述}為例,提示回憶上冊學過的“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知識,引導學生總結出氣候與位置的關系及氣候與地形、地勢的關系)

  小結: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除了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外,還有地勢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引導:用以上分析做練習(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氣候圖

  提問:在圖中,非洲的氣候分布有什么特點?分析主要的影響因素。

  總結:赤道穿過非洲中部

  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很廣

  氣候類型南北對稱,以赤道為中心

  影響因素:緯度位置,還有地勢高低等

  總結本課要點。

  板書設計:

  第七章亞洲

  第一節“日出之地”――亞細亞洲

  氣候

  一、亞洲氣候類型:

  1、分布最面積廣泛的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2、最典型的氣候:季風性氣候

  3、主要的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ㄒ唬┨攸c:

  1、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

  2、季風氣候顯著

  3、陸性氣候分布廣

 。ǘ夂驅r業的影響:

  二、亞洲的人口與經濟:

  1、亞洲的分區: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北亞六個分區。

  2、人口:人口最多的大洲,總人口數35億,占世界人口總數的60。5%。

  3、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6個):中國、印度、孟加拉、日本、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

  4、亞洲的經濟狀況:

  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農業在多數國家的經濟中占有主導地位。

  與中國山水相連的地區――東南亞

初中地理教案13

  一、教材內容分析

  教材包括“空間分布差異大”、“不同季節變化大”、“保護水資源從我做起”三部分。

  教材首先用圖表說明目前比較利用的淡水資源很少。

  “空間分布差異大”,通過讀圖活動和閱讀知識之窗認識到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解決分布不均的措施為調水工程。

  “不同季節變化大”,通過對長江、黃河、珠江年徑流量變化曲線圖認識到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水資源在時間上分布不均,其措施主要是興修水利工程。

  “保護水資源從我做起”通過讓學生進行“學校用水情況調查“,樹立節水、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了解我國淡水資源的數量及存在形式。

  2、使學生認識淡水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淡水資源危機的有效途徑。

  3、使學生知道我國水能資源在世界上的地位,知道我國水能資源的利用和分布狀況。

  (二)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使學生通過閱讀我國水能資源分布圖,初步學會分析我國水能資源的分布同地形、氣候的關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淡水資源的危機意識。使學生能夠從我做起,以實際行動,保護和節約有限的淡水資源。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

  1、我國水資源的分布。

  2、淡水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3、解決淡水資源危機的有效途徑。

  (二)難點

  幫助學生樹立對淡水資源危機的意識,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做節水、護水的'模范。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通過課堂教學中以舊帶新的講解,使學生認識到知識不是孤立、零散的,指導學生要學會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融會貫通,形成——個有機的整體。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多媒體

  六、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同學們,你們起床后首先要做的衛生工作是什么?

  你們口渴了需要什么?

  【承轉】從早上醒來到晚上睡覺,水都與我們息息相關。水與人體的關系最為密切,因為人體70%的都是水。從這里大家就可以知道,水對人類生存是何等的重要性。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水資源。

  一、水資源的含義

  【展示】從太空拍攝的地球圖片及干旱地區的圖片。

  【提問】從太空看地球,地球是個蔚藍色的星球,在這里藍色代表的是什么?(海洋)

  【提問】我們曾經了解到地球表面是七分是海洋,三分陸地,可是大家看看,既然地球上有這么多水,為什么任然還有許多地方在鬧水荒呢?是不是地球上所有的水都能被我們人類完全利用呢?

  (指導學生閱讀p54圖,引導學生得出水資源的含義)

  【師生小結】水資源主要是陸上的淡水資源,如河流水、淡水湖泊的水,淺表地下水。而地球上絕大多數水,我們暫時難以利用。

  人們常用多年平均徑流量作為淡水資源多水的指標,而多年平均徑流量與降水有關。一般來講,降水多的地區,淡水資源比較充足,降水少的地方,淡水資源比較貧乏。

  二、水資源的空間分布

  【承轉】接下來我們了解我國的水資源現在,我國河流的徑流量總量占世界第六位,但人均不足。除了這點外,水資源還有時空分布不均的特點。

  【讀圖討論】讀p55中國水資源分布圖,討論歸納我國水資源在空間分布上有什么特點?

  【學生歸納】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東部多,西部少。

  【提問】為什么我國水資源有這樣的分布?

  【學生回答】與我國降水變化有關,降水分布規律是從東南向西北遞減。

  【展示】我國南方、北方耕地與徑流量對比圖

  【提問】我國的水資源和耕地資源配置合理嗎?這種配置會給人們生活帶來哪些不利影響?

  (不合理,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南方容易出現洪澇災害)

  【承轉】北方工農業發達,人口眾多,需要大量水資源,但北方水資源缺乏,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閱讀】閱讀課本《知識之窗.跨流域調水工程》,討論、交流和回答。

  1)你知道有哪些跨流域調水工程?

  (引黃入晉、引灤入京、引灤入唐、引黃濟青、南水北調)

  2)找出南水北調工程的線路?

  (東線方案、中線方案、西線方案)

  【小結】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有效辦法之一就是跨流域調水。

  三、水資源的時間分布 【活動】讀課本p57 3.11“長江、黃河、珠江年徑流量變化曲線圖”

  1、比較這三條河流徑流量的相同之處?

初中地理教案14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主要涉及我國的民族構成、民族政策、民族分布和民族風情幾個部分。其中,民族分布呈現出“大雜局,小聚居”的特點;少數民族集中分布在邊疆地區,對祖國建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風情的學習,既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又培養了學生加強民族團結,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學情分析

  農村的生源基礎相對較薄弱。多年來,由于各種因素,成績還偶的就轉走了,留下的學生差異非常大。所以在考試分數上和城區的學生比較存在很大差距。由于學生學習成績基礎不是很理想,所以目前很難在短時間內提高他們的地理學習能力,地圖掌握的情況不是和理想,對于地圖的語言的表達能力欠加。由于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所以綜合題的難度不是很難都難以解決,加上目前教材與實際生活有些差距,學習覺得沒有實際功用,所以學生學習缺少熱情。

  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知道我國民族數量、構成及分布特點;

 。ǘ┻^程與方法:

  1.利用網絡收集、整理信息讓學生在獲取資料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2.通過課堂活動,創設積極互動的情境,展示個性特征。

 。ㄈ┣楦、態度、價值觀:

  1.體會我國的絢麗多彩的民族文化,樹立正確的民族觀,激發民族自豪感。

  2.在學習中,產生對祖國各族人民及文化的熱愛之情,學會尊重各族人民的不同風俗和生活習慣。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我國民族的構成和分布特點,民族文化絢麗多彩

  難點:我國民族的分布特點

初中地理教案15

  【教學目標】

  1、能夠從中國地形圖中,找出我國主要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稱,并能夠說出其分布特點;通過各種途徑感知我國的地形特征,積累豐富的地形表象;能夠結合中國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并適當地運用數據,概括我國地形、地勢的主要特征。

  2、初步說明地形要素在我國地理環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3、增強對我國“基本地形國情”的好奇心,提高學習地形的興趣,提高對我國不同地形的審美情趣,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概括我國地形和地勢的特點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教學難點】

  學會分析我國地形和地勢特點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自制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地理教材、地圖冊、其他學習用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上一章所學習的有關中國的人口、民族等知識。

  2、過渡:愛美之心古往今來,人皆有之,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就形成了以山川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中國畫、中國山水詩詞等,這些都是源于人們對于大自然的'熱愛。那么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中國的自然環境,感受祖國河川的壯美吧!

  二、講授新課

  板書:地形和地勢

  (一)地形類型特點

  初一時同學們學習了基本地形類型,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陸地表面的地形類型主要有哪些?共有多少種?

  主要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

  2、對于這五種基本地形類型,同學們掌握的怎么樣呢?我要來測試一下大家。

  活動:看圖片識地形。首先請同學們看景觀圖片,識別一下其中展示的分別是哪種地形類型。分別是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山地。

  3、明確地形類型和地形區的區別。

  地形類型指的是地形的種類;地形區是某種地形類型的具體區域。

  練習鞏固:連線題

  左邊一列是不同的地形類型和地形區的名稱,請同學們選擇序號,然后再填入右邊相應概念的框子里。

  那么屬于地形類型的有哪些呢?

  A平原、D高原、E盆地,它們是五種基本地形類型中的三個,而B華北平原、C東北平原就屬于具體的地形區了。

  4、請同學們讀中國地形圖找出五種地形類型對應的地形區,每種至少兩個。

  由此可見,五種基本地形類型,在我國都有多個相應的地形區。說明我國地形在種類方面具有什么特點呢?地形類型多樣(板書)

 。ǘ┱J識我國主要地形區的分布

  1、認識山脈走向和我國主要山脈

 。1)既然我國的地形類型復雜多樣,那我們就分類來認識和了解主要的地形區。看五種地形類型圖,感受:從哪種地形開始呢?

  引導:再類比一下,決定我們人類形態、能直立行走的關鍵是什么?(骨架)。那么構成地形的骨架的是哪種地形類型呢?請同學們觀察23頁圖2、2來感受一下。我們可以看出是山脈,縱橫交錯的山脈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構成我國地形的“骨架”,所以認識我國復雜的地形就從山脈開始。

【初中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教案初中區域地理教案11-03

初中地理的教案06-10

初中地理教案11-06

初中地理備課教案11-30

有關初中地理教案10-21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09-07

關于初中地理教案11-26

初中地理教案【推薦】12-24

【熱門】初中地理教案12-09

【推薦】初中地理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