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初中地理教案4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地理教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用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并解釋其基本的運動規律。
2.用簡單的工具正確演示晝與夜,以及晝夜交替。
3.用實例解釋時差現象,并說明再現實生活中需要具備時差的知識。
4.利用圖或親身體驗,比較分析二分二至日時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說明四季的變化。
5.利用圖說明五帶的界限,并舉例說明各自的特點。
教學準備:地球儀、地動儀、手電筒、《地球的自轉與公轉》課件、投影
教學方法:演示、觀察、討論、比較、歸納
學法:觀察現象、結合生活實際、填表比較
課時: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導入]當遇到一件不可能實現的事時,我們通常說:“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那么太陽有可能從西邊出來嗎?(太陽東升西落)那么真的是太陽在升落嗎?
一.地球的自轉
[學生演示]地球繞著地軸自西向東不停地旋轉。
[小組討論]地球自轉的規律,填寫下列表格有關自轉規律的項目。
(表1)
自轉公轉
方向自西向東自西向東
周期24小時(一天)一年
旋轉中心地軸太陽
轉動特點地軸傾斜地軸傾斜,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產生的地理現象晝夜交替和時差
四季的變化和晝夜長短的變化
[學生結合實際說明]太陽東升西落其實就是地球自轉方向的證據
[設問]地球的自轉會產生什么地理現象?
[學生演示]一名學生用手電筒做光源,照在地球儀上;
[反向思考]假定地球不自轉,地球表面會產生什么現象?(有晝半球和夜半球,卻不會有每24小時一次的晝夜交替)
[演示]老師在地球儀上用紅筆標出廣州的位置,自西向東轉動地球。。
[觀察討論]
(1)廣州在地球儀轉動一周的時間里出現什么現象,說明什么?
(2)結合生活體驗計算:每天我們處在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大約
是多少?每完成一次晝夜交替需要多長時間?(24小時)
地球的.自轉會產生晝夜交替的地理現象
[學生閱讀]課本第10頁“暢暢和姨媽的問候”,思考產生時間差異的原因。
[觀察演示]在地球儀上標出北京、紐約和東京,用手電筒做光源,照在地球儀上;老師自西向東轉動地球。觀察北京、紐約和東京分別被光源照到的時間。
[教師說明]地球自轉還使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區產生時間的差異。在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時刻,東邊的時間總比西邊早。經度每隔15度就相差一小時,東邊的時間總比西邊早。時刻的計算一般是“東早西晚,東加西減”。
地球自轉還會產生時間的差異
[設問]1、日本東京于今天當地時間下午3點鐘有一場中日足球賽,在北京中央電視臺直播的時間應是幾點?(下午2點)
2、俄羅斯的莫斯科也于今天當地時間下午3點鐘有一場中俄籃球友誼賽,我們應在幾點鐘打開電視收看直播?(15+5=20點)
[學生填表]將地球的自轉產生晝夜交替和時差的地理現象填在表1。
[課后想一想]我們為什么感覺不到地球在轉動?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現在的廣州處于什么季節?你最喜歡什么季節?為什么會有季節的變化?
[地動儀演示]地球自轉的同時,還圍繞太陽不停的公轉。
二.地球的公轉
[學生觀察討論]地球公轉的規律,將結論填在表1
[設問]地球的公轉與四季變化有什么關系?
[學生演示]用手電筒在黑板上演示陽光直射和斜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的多少。(陽光直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多,斜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少)
[分組討論]結合生活實際,逐一討論
(1)在同一天,早晨、傍晚與中午三個時段相比,哪個時段我們感覺到太陽光照射的最厲害?(中午比早晨、傍晚更厲害)這一現象說明什么規律?(太陽光線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陽光熱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2)與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天中的變化規律同理,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年中的變化有什么規律?(春-夏-秋-冬依次回答)
(3)一年中廣州什么季節的中午太陽照射的最厲害?什么季節最溫和?為什么?(夏季中午太陽升得最高,冬季較低)
(4)一年之中,廣州每天白晝的時間一樣長嗎?什么季節較長?什么季節較短?(不一樣,夏季白晝較長,冬季較短)
[教師引導]綜上所述,由于地球表面在不同季節得到的太陽光熱
有多有少,而產生了季節變化。這一現象與地球的公轉有什么關系?
[演示觀察](1)假設地球直立著(地軸不傾斜)自轉和公轉,太陽直射點在那里?(赤道)
(2)假設地球傾斜著自轉,但沒有公轉,太陽直射點有變化嗎?(直射在某一緯度不變)
(3)當地球傾斜者自轉的同時又公轉,太陽直射點會有變化嗎?
[CAI演示]地球的公轉,顯示地球公轉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
[學生觀察思考]觀察二分二至日時能夠受到太陽直射的緯度位置,總結太陽光照射情況在一年中的變化規律。完成下表(斜體字為填寫內容)
(表2)
節氣太陽直射的緯度北半球獲得的太陽光熱北半球白晝時間季節(月份)
夏至
6、22前后北回歸線接受光熱多,氣溫高最長夏季(6、7、8)
秋分
9、23前后赤道過渡,溫和晝夜平分秋季(9、10、11)冬至
12、22前后南回歸線接受光熱少,氣溫低最短冬季(12、1、2)
初中地理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了解不同類型國家的人口、面積、制度等方面的不同
2、知道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布的特點
3、理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差異
【學習重點】:
1、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布的特點
2、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差異
【學習過程】
一、自主學習
學習任務一:閱讀課本P87文字,結合1999年資料,了解世界不同類型國家的情況
1、目前,全世界______億人,分別居住在________多個國家和地區。
2、俄羅斯的領土面積廣大__________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_________的國家,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被稱為___________。
3、中國是世界_________人口大國,澳大利亞是一個____________的國家。
4、從政治體制看,中國是______________國家,美國是______________國家
5、背誦課本P87的1999年資料中,面積前10位的國家,人口居世界前10位的國家
學習任務二:閱讀課本P88文字,了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布的特點
1、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國家劃分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發達國家大多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這些發達國家,除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外,都分布于____________。
2、發展中國家以_______、非洲和_____________的國家為主,絕大部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獨立的國家,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目前中國也是____________。
學習任務三:閱讀課本P88-P91,理解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的差異
1、閱讀第一段,思考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有哪些不同?(課本上劃出)
這些差異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的差異造成的。
2、發達國家利用其掌握的__________和從發展中國家購買來的_______________,制造_______________的工業品,并銷往到世界各地,獲取__________,因而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
3、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由于歷史上長期受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侵略剝削,大量資源被掠奪,生產品種_______,建設資金_______,生產效率_______,導致社會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有些國家還處于非常貧困的狀態。
4、閱讀“南北關系“了解”南北差距“、”南北對話“、”南南合作“
5、閱讀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人口與國內生產總值比較,填空:
(1)圖5-3發達國家占世界總人口的________發展中國家占________。
(2)圖5-4發展中國家占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________,發達國家占___________。
6、閱讀圖5-5,了解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工農業生產發展差異
7、完成活動題的填表
8、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各國都應該遵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項原則,以求得共同發展與進步。
二、合作共建
1、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人口與國內生產總值比較圖“,完成下列要求
(1)在圖中填出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所占的比例
(2)將下列國家同它們所屬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所在的'大洲,用直線連接起來
(3)根據以上連線并聯系”世界政治地圖“可以知道,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__________洲,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_________洲,從北半球位置分析,發達國家主要位于_______半球北部,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半球的南部和_____________半球。
三、系統總結
發與一、不同類型的國家(數量、面積、人口、政治體制)
展發二、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分布特點:發達國家:主要在______半球,
中達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_____半球的南部和南半
國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差異
家家三、發展中國家與人口與國內生產總值差異
發達國家差異工農業生產發展差異、導致差異的主要原因
四、診斷評價
1、有關世界上面積居第二位的國家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人口也居世界第二位②地廣人稀③屬于發達國家④發展中國家⑤資本主義國家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D、②③⑤
2、下列不是我國五項原則內容的是()
A、各國應該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B、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
C、和平共處,平等互利D、求同存異
3、發達國家大部分位于()
A、南半球B、北半球C、亞洲D、非洲
4、下列敘述中,不符合歐美發達國家狀況的是()
A、交通擁擠,人口增長快B、工農業生產發達,生產水平高
C、市場繁榮,環境幽雅D、受教育程度高,生活質量好
五、課后反思
發展中國家應采取哪些措施來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以縮小同發達國家的差距?
初中地理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1、教材是我國鄰近的國家和地區一章的第一節,教材設計能使學生比較充分地了解日本這一東亞島國的自然地理特點和人文地理特點。
2、教材先對日本地理條件進行了分析,使學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文化等方面的特點,進而達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成功之處,即“加工貿易經濟”這一經濟發展的方式,并以此作為我們的借鑒。
3、本節教材另設閱讀、圖表、活動等,在說明日本地形和組成,經濟發展方式,擴展學生知識面,使學生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經濟狀況等方面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獲取知識的樂趣,從而開闊了視野,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
學情分析
農村學生視野相對狹窄,但對日本這個國家并不陌生,只是對日本的地理特征缺乏感性認識,因此學生對這節課應該存有較大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日本的自然環境,了解地震和防震的相關知識
(2)結合日本的國情,分析其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的發展特點,使學生能夠說出日本工業帶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
(3)能舉例說明日本與我國在經濟貿易、文化等方面的聯系密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收集圖片、查找文字資料、小組討論、分析處理資料,逐步培養學生小組合作性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防震意識和環保意識,初步建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日本的輪廓組成
2、日本是一個多地震、多火山的國家 。
教學過程;略
初中地理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1、本章是從教學的整體出發,介紹了我國地形的總體特點和宏觀分布情況,我國的主要地形區,地形對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的影響。
2、本節教材主要包括3個內容:地勢西高東低,山脈縱橫交錯,地形復雜多樣。
3、地形是組成地理環境的主要要素,它既受其他地理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同時有嚴重的影響著別的要素,如氣候、水文、植被、農業生產、交通運輸等,因此,認識我國的地形特征,將為學習以后各章節知識奠定基礎。
學情分析
1、 學生特點分析:
對中學生的心理研究表明,初中階段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同時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發展。從年齡特點上來看,初中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從生理上看,青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的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學習方法:
觀察法、討論法、綜合分析法 ,列表比較法,空白圖指認法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運用地形圖,總結出我國地勢特征以及各級階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識記各級階梯分界線的名稱。
(2)理解山脈走向的概念,能確認幾條重要的山脈走向和位置。
(3)知道中國的名山。
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讀圖分析、收集處理信息、團結協作、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培養學生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學生討論地勢特征對氣候、河流、交通以及對生產生活的影響。使學生初步掌握評價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本節的學習,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同時滲透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決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學習的.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核心是讓學生認清中國地形的整體特征和我國的主要山脈,因此中國地形的特點和山脈分布是本課的重點。
而中國地勢西高東低這樣一個特點對氣候、河流、交通等的影響是本課的難點,因為學生年齡偏小,對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經歷的現象不能很好的與理論知識相連接,因此對于這些問題需要老師進行指導,從而讓學生能夠總結出來。
【初中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的教案01-05
初中地理教案04-14
初中地理教案:地形05-03
【薦】初中地理教案01-11
初中地理教案【熱】01-13
【熱】初中地理教案01-08
初中地理教案【熱門】01-09
初中地理教案【薦】02-15
初中地理備課教案05-01
初中教學地理教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