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課程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心理課程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心理課程心得體會1
一、對心理學工作者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思索
走入心理學這個專業領域,就象揭開蒙娜麗莎的神秘面紗。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人類對生活和科學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人類已知的領域永遠沒有未知的領域多;雖然人不能為所欲為,但我們在生活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人類的潛力是無窮的,智慧的力量給了我們無窮的希望。正如恩格斯所言:“心理學是世界上最美的奇葩”。
觀察和實驗是人類認識科學的基本途徑,也是科學教學的特點。觀察實驗能使學生直觀地獲得知識,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概括問題能力以及探索精神。科學研究就是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愛因斯坦說: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對于實驗心理學來說,也需要學生能夠不斷發現問題、不斷提問,這樣才能學好。加強實驗心理學的教學,通過實驗教學對學生進行科學思維的訓練更為重要,也是提高科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作為心理學工作者,始終要本著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來工作、教學與研究。
二、關于地方師范院校精品課程建設的思考
地方師范院校教學受條件、師資力量等限制,在教學資源搜集方面相對困難多些。目前實驗教學的主要資源包括:一是來自權威專家編著或翻譯的實驗心理學教材;二是來自網絡教學資源,主要是“實驗心理學”國家精品課程和一些院校的精品課程;三是相關的心理學研究專著、論文等出版物等。但由于涉及到知識產權的問題,一些精品課程的網絡資源往往不能方便下載。如果國家師培中心能適當加大對精品課程資源的開放力度,我們這些地方高校的課程與教學才能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在地方學校,一門專業課一般由一名主講教師承擔。我以為,由一名教師主講的課程是不能建精品課的,因為無法組成課程組。雖然主講該門課程的教師只是一人,但是和我們這門課程建設有關的人員都可以成為我們課程組的成員。聽了郭秀艷教授關于課程團隊人員主要職責的介紹,我的體會是:如果我們要建好實驗心理學這門精品課程,一要加強團隊的建設,比如多交流,多聽課,以科研課題來帶動整個精品課程團隊;二、實驗心理學專業性強,需要有一批專業人才互相支撐,可以把心理學研究方法、認知心理學等課程的老師都整合進來;三、在學校引進人才時要考慮團隊建設;四、我們的老師大都孤單地做著個人專業發展,容易出現職業倦怠感,可以用企業管理中的團隊素質拓展訓練的方法來激發一下大家的團隊意識,增進大家的凝聚力,搞搞頭腦風暴。
三、關于實驗心理學的核心——實驗設計的原理與應用
變量和實驗設計這個章節是最有實驗心理學特色的一章。實驗設計的理論講的時候不難,但真正面對一個問題進行實驗設計時,覺得無從下手,實戰更難。具體學習哪一章哪一種設計時學生都很明白,具體進行實際的操作,如學生自己進行某一項科研時、寫畢業論文進行實驗設計時總是會出現各種狀況。我們應該提倡學生在“做中學”,先模仿以往成功的實驗設計案例,逐步學會自己設計。實驗設計是較難的,受教學條件和設計能力的影響,我們一般做的是傳統實驗,驗證型較多,如何激發學生產生創造性思維與培養創新能力,最主要的是借助設計性實驗這一環節去做文章。實驗心理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的參與和思考很重要,很多時候學生覺得課程太難,總覺得參與不進來,可以找到一些經典的有意思的研究主題或學生感興趣的討論題目,請學生討論和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設計這一節應該與統計知識結合起來講解比較好,這對理解它們的內在聯系很有好處,而且有利于學生論文寫作,很多學生往往做了研究后,再來找統計方法,但經常誤用。實驗心理學老師要有這個意識,把統計學的知識與應用性結合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明白這個道理.不少學生學習知識是割裂的,機械的,缺乏分析學科內在邏輯聯系性的意識與能力。有一個結合的方法,就是在學生做完每個實驗后,提出幾個問題,要求他們在寫實驗報告時必須通過數據的統計處理來給出結論,這樣使她們溫習、討論、練習適用統計方法。
實驗心理學的教學也可以借鑒案例教學的方法(當然是在學生對基本概念有所了解后),可以選一些經典的研究案例,讓學生先討論(討論的時候先不讓他們知道這是個經典的研究),然后給他們介紹研究案例,再請學生分析和評價這個研究案例,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對概念和實例更深層次的思維加工。
心理課程心得體會2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即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己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并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于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于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于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結果是使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己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征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后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于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于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沖突、竟爭與求穩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擇業心理,應該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適應能力。倘若具備了以上素質,則我們的心理健康不成問題,則一定能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心理課程心得體會3
自教育部在xxxx年4月8日簽發《教育部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的文件以來,有更多的課程加入了精品課建設。說實話,我們也很想融入這個隊伍。所幸的是,我參加了教育部高教司舉辦的20xx年國家精品課程骨干教師高級研修班,有機會來做姚本先教授的學生,聆聽他關于心理學精品課建設的報告。通過3天的課程培訓,我對精品課程建設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對心理學學科有了深入全面的理解,也收獲了同行們豐富的教學經驗以及分中心的歡樂。
一、對心理學的再認識
心理學是高等師范院校開設的一門具有師范性特點的公共必修課。通過這次培訓,尤其是和姚老師學習“高等學校公共心理學研究現狀的計量性分析”和“加強精品課程建設 全面促進學科發展”,我進一步了解到:
1、心理學課程建設的必要性和方向性
今天的心理學正日益走進和融入人們的生活,對社會作用和人類貢獻越來越大,人們對心理學教學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無論從基礎教育改革、心理科學發展,還是教師素質的提高,我們都要在心理學教什么、如何教等方面探討,加速心理學建設。心理學的課程建設影響到新課程理念的滲透,關系到心理學科的發展,也直接涉及到教師心理素質的提高。
20世紀90年代心理學研究高速發展,足見人們的熱心關注,從統計資料看主要集中在教學改革、課程建設、教材發展、教學方法等方面,論文發展源廣泛,主要集中在學報上,個人研究頗多,高校之間合作研究少。通過對心理學現狀的'了解,我們在今后的建設中應展開更廣的研究范圍,比如心理學師資隊伍的建設、心理學實驗教學的研究、心理學網絡軟件的開發等,研究形式上應注重合作,加強團隊建設,同時創造條件展開兄弟院校的合作。
這次培訓讓我們更加明確了心理學建設的必要性和方向性,使我們迷茫中見到了希望,徘徊中有了動力和方向,會后會更好的去思考課程建設并努力去探索。
2、心理學精品課程建設是一個動態過程
姚老師對我們介紹了安徽師范大學《心理學》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各方面情況,我們更好的了解到他們教學研究、教學設計、課程資源、建設思路、教師隊伍等實際,深深感悟到一門好的課程的特色。從姚老師建設的精品課程的全過程及結果,我們了解到精品課程絕非一日促成,也絕非一勞永逸,它是一個動態的、長期的學科建設。他們的研究給我們提供了心理學課程建設思路、理念和寶貴的經驗。我們會借鑒國家精品課程心理學建設的先進經驗,結合本院校的實際情況,去探索本校心理學及相關學科的課程發展。
3、心理學教學要講究技巧性和藝術性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它博大精深,要想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把它呈現給大家,這需要講究技巧性和藝術性。桂老師對心理學各章節教學的要點、難點的深度剖析,使我們明確了解決思路,他給大家提供了相對細致的案例分析和現場示范課形式,使我們掌握了實際教學重點,尤其是知識點的詳略、時間安排講的非常切實、到位。今后要在“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心理學理論知識技能,樹立科學的心理教育觀,培養提高自身心理素質”的教學目的統領下,教學中詳略得當、重點突出、融入生活實際事例,作到教學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同時 要引導學生把心理學知識用到生活和學習中。當然,心理學教師也首先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質。
二、對心理學精品課程的理解
1、心理學精品課程和學生
從《心理學》國家精品課程的建設情況,我們看到,它不為建設精品課程而建設精品課程,首先考慮的是教給學生什么、如何教好學生。我認為這種平和、扎實地做事的態度,是我們每一位青年教師所應該學習的。他們在建設中所研究探討的是如何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何讓學生感到修心理學好懂好學有用,讓學習成為一種享受。可以看出他們的課程建設立足于學生、落腳于學生,時時把課程建設和學生緊密結合。
2、心理學精品課程和學科發展
國家教育部對精品課程所下的定義是:精品課程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我們從安徽師范大學心理學精品課程的情況已經看到。他們多年的研究和教學經驗給我們很大啟示,讓我們看到了心理學的價值,激發我們去發展心理學及相關學科。但示范性是人家的特色,每一門學科都不可能照搬。在學習別人成功經驗、接受不同理念的同時,我們必須在認識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特色的基礎上,建設好屬于自己的精品課程。每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個老師的教學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就要去找自己的特色來發展課程。精品課程是長期教學經驗的結晶,是教師教學特色的展示。學科發展應從長計議,踏踏實實去做,不斷探討自己特色。
3、心理學精品課程和教師發展
一門精品課程的發展就是一個教師團隊的發展。安徽師大心理學課程的情況讓我們看到,一個學科一個團隊,它是教師集體的努力結果。當今教育發展中,在強調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能力的同時,教師首先應打破長期以來小家作坊形式清除那中知識分子清高的舊俗,建設教師合作團體。只有這樣才能發展起一門課程。教師團隊建設非常重要。發展課程,教師合作,教師自身也得到發展。
三、對同行們的認識
這次培訓通過網上發帖、班級討論,使心理學教師之間有了更多的交流、互動。
在此,我們感謝全國高校教師網培中心的主辦人員,是他們為全國教師交流提供了一個平臺,感謝姚老師為我們提供的寶貴經驗和廣博的知識,希望以后還有機會跟你們學習。
心理課程心得體會4
在面向素質教育的時代,擁有健康的心理應是現代社會每個人所具備的條件和基礎,是每個人能夠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處理事情的思維方式的變化,以及社會閱歷的逐步擴展〃,人的心里不免產生各種健康的問題。對于大學,我們熟悉又陌生。之前是對大學的美好憧憬,對大學生活想象的多么美好,接觸大學生一段時間后才發現,現實與想象中的理想總會有差距,由此心中產生了極大的落差,不滿,厭煩的情緒也隨之而來。在大學,心理健康課不是為一劑良藥,似是為剛踏入大學的新生準備的。當然,這只是個人的只言片語罷了。不過對于大學生而言,卻極為重要,對此時期的我們,接觸的事情多了,不良的情緒也難免產生。對于我們,處理好復雜的人際關系,也許這是以后對我們解決問題,立足社會的關鍵所在,畢竟有好的人際關系,就猶如我們多了一隊左膀右臂,就多了一頂可以遮風避雨的帳篷。對于心里正在趨于成熟的我們,對戀愛的欲望也在也在不斷增強,在對戀愛中的問題或失戀時,心理健康或許是解決和處理問題必不可少的。而對自己,也應該理性的認識和判斷,這也是影響心理健康的一大因素。
心理健康課使我的情緒自控能力得到了增強。雖然有時在外界的刺激下難免會有些波動。之前,遇事沖動,不能客觀冷靜地分析問題。容易感情用事。在很多場合,很多方面,經常地苦笑,去文飾、隱常自己的真實情感。在面對對一些問題總是存在偏執,不肯自己去“彎腰”去理性地分析和處理問題,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死要面子。剛接觸心理健康教育課,當時是一臉的忙然,當老師提及情緒的內容時,以一些舉證和理性的話去展示。漸漸地發現,對于處在這個年齡的我們,應有成人的深思熟慮,善于克制忍讓,心胸寬廣,敢于卑躬屈膝,這才是一個大學生所具備的心理健康標準。有時,理想與現實是不能匹配的,就猶如理想中的自我及現實中的自我。當然我就是一個理想遠大于現實的人了。更確切地說,想的遠大于現實的,不是很實際。一直的我是個比較喜歡幻想的人,不能夠認識真實的自我。上課時,老師的一個活動,即要求寫下自我及理想的自我,對于我,我發現這兩者差距確實很大。心理課讓我認識了以前一直沒有完全了解的自己的,沒有這存在的差距。漸漸地,我認識到自己應該客觀評價和接納自己,認識自己能拓寬我們的人生道路,幫助我們更好地、更實際德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能正確地評估個人的價值。為什么要認識自我呢?因為有“拿別人當鏡子,白癡或許也可以把自己照成天才”。恰如其分地認識自己,即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別人而自傲,亦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別人而自慚,做到自知,正視現實,積極進取。
人類進入了科學技術飛速進步,知識爆炸的性增加的時代,復雜多變的人際圈也在扮演重要的角色。對于處在大學的我們,大學也算是我們步入社會之前的演練場,能夠正確處理好人際人際和諧、良好的人際個關系是邁出成功的重要一步。曾經我都很自以為是,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和顧忌別人的看法。漸漸地發現周圍的能夠友好地相處的人越來越少,感覺有被落在一旁,有一種孤寂的感覺。雖然現在還不能完全地接受和改變,但至少我已經漸漸地接受。不要因為小時和他人計較,所謂“覓得自己非一日之長”,而是接納他人,包容他人,樂于與他人交往,既有廣泛而深厚的人際關系,又有知心朋友,能客觀地評價別人和自己,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能有更好的和諧人際關系,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對環境的適應的能力,在處理好人際關系,心理健康或許不會出現問題。
人的心理是個很微妙的東西,有時讓人無法感知,從而心理健康也難免成為人們一大關注的問題。
愛情一向以來被人們當成永恒的話題,當代大學生的愛情心理問題也成為大學教育日
益關注的問題,亦即戀愛問題。什么是戀愛,怎么去理解?這不單純是愛與被愛,而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多方面的東西。有些人是對異性的從動和好感,傾慕,有得人因為激情,而體驗過后才發現自己當初的想法是很單純,很幼稚。雖然我自己也曾有過一次失戀的經歷,有過一段痛苦的時間,心里終日惶惶、壓抑。雖然自己在不斷地克制自己,不去想,努力使自己走出,失敗后繼續不斷地嘗試,最終時間證明了“時間可以忘記過去。”戀愛和失戀是第心里的考驗,能夠提前接受心理健康課的學習,能讓我們有一定的準備和了解戀愛的基礎,才能夠真正意義地處理好戀愛的問題,真正的愛情關系才能夠確立起來,才能夠去體驗戀愛的過程,又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課是什么?有得人或許還不知道,不過通過以上的詳析例子,我應該算知道了吧,就是為保障學生心理健康以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課程教育。
在素質教育時代,心理健康教育已儼然成為培養高素質人才不可或缺的環節。通過這門課,不僅利于己,其實也利于社會的建設,畢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社會注意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社會的文明和進步。
對于處在大學的我們,我們接受的不應單是知識的素質教育,而且還應當接受心理健康課的教育。通過開展這門可以使我們擁有更加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很多事情都可以通過老師的心理教育的課我們剖析得更加徹底。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的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有所成就就有附在的內在條件。
本學期老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老師的教學方式體現了一個“活”字。雖然氣氛不是很活躍,但其課堂上的活動確實很有特點的,課程的主題及每節課的主要內容都能很好地體現了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已經面臨或即將面臨的現實,讓我們得到了很多收獲,很感謝老師給我們上的課,是你讓我們在生活心理方面有了更好的理解,也許對我們的幫助是長遠的,甚至一聲。
心理課程心得體會5
新學期新氣象,新起點新風貌,新課程新收獲。這學期我第一次接觸了人生的第一次新課程——營銷心理學。第一次的接觸,第一次的學習,第一次的感觸,第一次的收獲……它讓我學會了很多,受益匪淺,令我終生難忘。我想,這次營銷心理學的學習將給的的人生帶來很大的影響。今后如果有機會,我希望我可以繼續近一步、更深的學習營銷心理學,近一步探索營銷心理學的奧秘。通過這段時間對營銷心理學的學習,使我了解了有關心理學的基礎知識,學會了通過對他人心里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對社會上的一些現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了解到營銷心理學不僅深入研究顧客的行為與心理規律,而且研究營銷者、競爭者、利益相關者的行為與心理規律,它使企業能夠真正做到對各方面都‘知己知彼’,明白顧客的真正需求,明白自己某項決策背后心理規律,明白競爭對手對自己決策的反應,明白企業相關利益團體的配合程度,從而提高決策的科學性,營銷的針對性,溝通的成功率。
在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寬裕,市場經濟也愈來愈活躍,市場營銷活動也日益普遍,市場營銷活動在社會經濟生活和企業活動中的作用日漸凸顯,從而也產生了對市場營銷人才的大量的需求。同時也促進了市場營銷理論在更廣的領域和更深的層面的發展和運用。在當今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市場的競爭也也越來越激烈,為了贏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廠商及銷售管理人員不斷開拓新穎的營銷戰略,打折、贈送、積分等等參差不齊的方法隨處可見。在這樣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營銷下,抓住消費人員的心理活動愈來愈重要。只有了解、透析到消費者的消費心理,銷售情況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果。進而,學習營銷心理學也就成為市場營銷學的人員必不可少的課程。這對于銷售人員來說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也是銷售人員不斷進步、不斷進取、不斷提升的機會。所以,學好營銷心理學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我們要不斷、用心的學習、探索。
成功營銷從心理開始。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消費需求日趨多樣化。在這種新態勢下,企業營銷越來越難,如果不分析研究消費者心理及其變化,并據此采取有效的營銷對策,就難以在競爭中取勝。營銷活動始于對消費者需求的了解。在感性消費日益成為潮流的市場環境下,如果僅僅根據人口、年齡、職業、收入等因素來研究研究市場,你甚至無法理解消費者,成功的營銷策略更是無從談起。正如日本著名營銷專家小村敏峰所說:“現在如果我們不用感性來觀察分析市場就根本無從理解。”但事實是,在激烈的商戰中,一些企業往往將主要力量投入如何擊敗對手上,忽視了對顧客購買行為的心理狀態的了解,結果商戰往往不能成功或事倍功半。那么為什么掌握客戶心理,比起其他條件如產品的價格、特色等,在營銷上反而更有決定性呢?這是因為一切購買行為,到最后都是取決于客戶當時的情緒導向。假如有兩種類似產品,價格、特點都差不多,客戶最后購買甲而不是購買乙,可能只是因為包裝上有個別字眼令他讀起來心情愉悅罷了。中國無錫的一個鄉鎮制衣,因為擁有一個令人倍感親切的商標名稱“紅豆”,而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所以,香港心理學家顧修全博士認為,“成功營銷從心里開始”,即從了解顧客的行為與心理規律開始。
變不可能的事情為可能。人的心理特征具有相當的穩定性,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營銷者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對自己和顧客的行為進行預測和調整。也可以通過改為內在外在的環境實現對行為的調控。即盡量消除不利因素,創設有利情境,引發自己和顧客的積極行為,甚至變不肯能的事情為可能。這正是營銷心理學在營銷中的特殊作用,也是它是神奇之處。例如,有人憑著三寸不濫之舌,便能在瞬間轉敗為勝;可是,也有不少人游說了老半天,對方還是不為所動。勝敗的關鍵究竟在哪里?如果你不了解自己和對方的心態,不能擺正自己與對方的位置,以銷售者或高高在上的姿態與對方交流,再多的語言也無用。要取得客戶的積極反應,首先要自我催眠,時時警惕自己,要從銷售者轉換為購買咨詢人的`角色。其次,要細致入微的觀察對方,把握客戶的心理需求。如能一切舉中對方的要害,眼前的商機便可以手到擒拿。
全面優化營銷組合,提高營銷績效。營銷心理學不滿足于對顧客需求的了解,更強調與顧客溝通、互動,真正進入顧客的內心世界,使營銷創意(產品策略創意、品牌創意、廣告選產創意、企業形象創意等)真正能與顧客達到心靈的共鳴。營銷心理學推崇的經營者與客戶最健康的關系,是“將心比心”的互動關系,就好像戀人一樣,由前者追求后者。這就要求營銷人員應當費盡心思,努力傾聽顧客的心聲,而且還要領悟他們在購買行為中的感受。很多時候,知道客戶如何感受比了解顧客親口說出的購買理由更為重要。因此,研究營銷心理學,會大大改善企業與顧客的關系,提高顧客的滿意度與忠誠度。
營銷心理學不僅研究消費者的心理,也研究營銷者的心理,針對顧客心理特征來改變營銷者的行為方式,從而提高服務的質量和水平。例如,要達到與顧客心靈共鳴的效果,營銷者就不應當將自己定位為銷售員,以免讓顧客一聽到銷售就產生壓迫感。營銷者應當將自己定位為購買咨詢人員,先取得客戶的信任,讓客戶自覺需要該產品,使他們在愉快的情緒下,主動查詢產品的詳情,進一步決定購買產品,甚至成為企業或品牌的忠誠者。
學習營銷心理學對于我們具有重要的意義。營銷心理學有助于更好地開拓國內外市場;有助于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心理;有助于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服務水平。抓住顧客心理是企業迅猛發展的重要因素。作為一名銷售者,要懂得察言觀色,懂得觀察顧客的變化,了解顧客的需求與喜好,窺察顧客的心理需求,深入了解顧客的心理及其需求與要求,同時,我們還要設身處地的為顧客考慮,體會顧客的感受,我們要做到不僅僅是銷售者還是顧客的朋友、聆聽者、傾訴者、開導者。我們要用心體會顧客的心理,我們做顧客的朋友,要使顧客相信我們,甚至依賴我們。做到我為顧客,顧客信我。相信只要我努力用心去做,相信我們一定可以開拓一片屬于我們自己的藍天大地。
心理課程心得體會6
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成功與否,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于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發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小學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小學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近年來,小學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群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為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扎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于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群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著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抓課題研究,從細處著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小學生的關愛教育的內容及途徑,探索并形成了優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范下,對小學生開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通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優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助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群,積極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四、抓家庭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系,感情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系,家庭教育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說謊、無理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為。然而,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采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系做到及時矯正,并在學校上對家長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總之,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發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課程心得體會7
最近看了很多關于積極心理學的文獻資料,學習了解到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 是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1]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學家用一種更加開放的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等這與傳統的心理學研究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往的心理學中我們所熟悉的詞匯是病態幻覺焦慮狂躁以及對于死亡的`恐懼等等而很少關注健康勇氣和愛。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盯)是賓西法尼亞大學教授Martin E.Seligman于1998年出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時倡議及定位的,是Seligman和Csikszemmlhalyi于20xx年在《美國心理學家》(American Psychologist)上刊登的《積極心理學導論》一文中正式提出來的。“積極心理學是致力于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的科學”。’’。Seligman博士認為積極心理學的力量,是幫助人們發現并利用自己的內在資源,進而提升個人的素質和生活的品質;21。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這種需要會激發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積極心理學利用這些內在資源來幫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賦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力,并以此獲得美好的生活。人類的這些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要素。積極心理學的本質體現在修正先前心理學發展的不平衡,強調心理學的發展既依賴于預防和治療人類的心理疾病,同時更依賴于培養、建構人類的優秀品質,二者可以相輔相成,平衡發展。 積極心理學的意義在于換了個角度去理解心理學對于人的作用,傳統心理學更多是基于心理疾病的模式去尋求歸因,而積極心理學更關注人的力量,更重要的在于心理學并不是只為“病人”服務,應該為普通人提升幸福感、愉悅感提供思維源泉,使普通人生活得更有意義。
特別有悟的是三點,第一,積極心理學并不否認世界上有痛苦和人類的缺點,而是認為美好與卓越和疾病與悲痛都是真實存在的;第二,心理學對目前已經有幸福感的人更有效,因為雖然對這些人有較少的改善空間,但相對他們攜帶的包袱更少,也有更多的技能和資本讓心靈之旅走得更好。第三,積極心理學提倡暢所欲言和思想和心靈探索,但也強烈推薦使用科學的訓練方法,例如:感謝信vs寬恕信、娛樂vs善舉、時間的禮物等等。也提煉出不少實驗論證的效應來解釋一些心理學應訴對積極情緒體驗的影響:如峰終理論、曝光效應、捐贈效應等。 積極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都尊重人的精神和自尊,不把人類當作物質世界的一部分來研究,區別主要在于積極心理學認為每個個體都有變壞和變好的能力,美好生活知識一種選擇;積極心理學從多種渠道獲取有意義的證據:可以從嚴謹的實驗室數據中獲取,也可以從個案研究、訪談、大眾普查、歷史資料分析中獲取。
心理學家認為情緒是比較復雜的,不僅包括主觀感受、還包含生物學喚起的特殊形式,思想愛你個和行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區別在于,積極情緒一般不與特殊的行為傾向相關,但積極情緒擴大了我們的選擇范圍(注意力寬度更寬了、記憶能力提高了、語言表達更流暢了、對知識的感受性增強了等等),更多對未來有決定作用;積極情緒也能夠消除消極情緒所導致的生理學反應,如焦慮等。
心理課程心得體會8
20xx年5月15日到17日,我很有幸參加了《實驗心理學》國家精品課程的高校師資培訓,聽實驗心理學界專家郭秀艷教授的講授,感觸很深,收獲頗豐。郭教授及其團隊淵博的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以及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對我啟發很大。雖然還沒有系統的講授過《實驗心理學》這門課,但是通過這短暫的三天的學習,使我對精品課程的建設有了更具體的、感性的認識,開闊了視野,對研究性教學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同時網培中心精心組織的討論交流活動也使我受益匪淺,通過交流使我了解到各高校實驗心理學開設以及教學情況,學到了很多成功的教學案例和寶貴的教學經驗。下面結合我在高校的教學工作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精品課程的建設是一項“立體工程”。
通過郭教授的介紹我深深體會到,精品課程的建設不僅僅是編好一部教材、上好幾節課、做好幾個實驗,它是一項系統、立體工程,需要教學團隊長期不懈的努力,它包括課程特色、隊伍建設、教材編寫、教案、輔助資料、教學錄像等諸方面的要素,而重要的是要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以及較高水平的教學團隊。先進的教學理念是課程建設的靈魂,這是課程建設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需要有一個教學團隊,現代社會任何成功都不是靠個人單打獨斗的,而是靠一個團隊的力量,必須要依靠團隊成員的集體智慧,發揮各自的特長,共同努力實現目標。比如《實驗心理學》國家精品課程的建設就具有一支知識、年齡結構合理的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每個人的分工有所不同,發揮自己的特長,如課程負責人是楊治良教授,郭秀艷教授、莊錦英副教授和葉斌副教授是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中青年教師,是課程的主講教師;李林則是基本理論功底扎實的新生代年輕教學人員,課程組還聘請了黃希庭教授、游旭群教授作為教學顧問。課后輔導工作由郝興昌博士與唐菁華博士負責,課后輔導工作,一方面減輕了骨干教授的教學負擔,另一方面給學生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教學輔導條件。實驗指導工作由王新法老師與朱磊博士負責。對學生實驗的指導工作,十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實驗心理學的教學須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的能力。
“實驗心理學”一直是公認的“難講”課程,對學生而言,“實驗心理學”是他們頭痛的一門專業課,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產生畏懼和厭煩心理;對老師而言,“實驗心理學”是學生不愛聽的.枯燥的一門課,因此,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授課教師和學生。通過郭教授的講授以及朱磊老師的實驗示范課,通過與同行教師們的交流,我發現“實驗心理學”并不是難在課程教學內容,而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郭教授的教學方法很值得我們學習,她把教師課堂講授與指導相結合,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對學生發現的問題不直接給以答案,而是積極鼓勵他們自己動手做實驗,自己分析調查,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以及培養學生學習和鉆研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創新精神。她的教學實踐也表明,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對問題、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歸納、整理和分析,并運用學習的知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對提高“實驗心理學”教與學的效果有非常大的幫助。因此,作為實驗心理學的老師應著重培養學生自己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并放手讓學生自己做實驗,培養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
三、實驗教學應將計算機實驗與儀器實驗相結合。
心理學實驗計算機化已經成為心理學實驗教學的發展趨勢,比如傳統心理物理學方法(具體包括最小變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誤法、等級排列法和對偶比較法),信號檢測論(包括有無法、迫選法和評價法),反應時方法(包括簡單反應時、選擇反應時和辨別反應時),信息加工實驗(包括刺激編碼方式、信息加工模式、句子理解、記憶搜索方式、表象旋轉、刺激的聽覺編碼和視覺編碼等方面的實驗),學習和記憶方面的實驗(包括學習遷移、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系列位置效應、瞬時記憶、短時記憶、長時記憶、記憶的保持和遺忘規律等方面的實驗都可以通過計算機完成。這就對實驗心理學的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提高了實驗老師設計實驗的靈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最后,衷心感謝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為我們提供學習機會,感謝郭秀艷教授以及朱磊老師的講授,感謝網絡培訓中心的工作人員。
心理課程心得體會9
心理健康、社會適應性是人們智力發展和腦功能健康的重要標志,是確立人生觀、世界觀,培養良好心理素質的基礎。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給人們如何去調整自己的心態,如何去適應生活,以及如何維護心理健康的知識或技術,幫助人們戰勝自己的某些疾病,進而戰勝競爭中的困難,取得最終的勝利。
作為青少年的我們,在心中或多或少都有很多解不開的開的困惑,而這門課程很好的幫助我們如何去應對那些問題以及如何讓我們適應大學生活。我想我們都一樣,在剛進入大學時有很多的問題,比如目標的失落和確立的沖突。高中我一直以考大學為唯一的目標,我曾多次幻想我憧憬中的大學是什么樣子,但我知道,這只是我理想中的大學。在進入大學后,更加驗證了我之前的想法,“理想不能和現實混為一談”。在我心中大學應該是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殿堂,剛開學時,激動,愉快之情不能溢于言表,但興奮過后,才發現大學原來和高中一樣,三點一線的生活。我也曾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但同學之間的相互競爭也讓我明白,如果不改變,如果不努力,我就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在這個強手如林的學校里,我只有更加的努力才能趕上時代日益緊湊得步伐。
在上了多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以及看到同學向老師提出的一些顧慮后,我發現作為大學生的我們的確很困惑很迷茫。比如說:關于
戀愛、學習、生活、以及人生目標等等。在課堂上,老師也給我們提出了很大寶貴的.意見,指導我們如何面對這些挫折,在面對目標失落與確立的沖突時,教會我們如何形成正確的自我觀念。讓我們明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指導了該如何處理學習生活上的困惑。
對心理壓力應有的正確認識,對待心理壓力這一問題,必須以科學的態度加以研究和認識,正確認識心理壓力及其表現形式,以奠定有效緩解心理壓力的認識基礎,而開設心理課恰恰做到了這點。
首先心理課讓我們知道了產生心理壓力和疾病的原因,總結如下: ? 對新環境的不適應
大學新生面臨陌生的學習生活環境會產生不適。首先,是生活環境的不適應,特別是生活自理能力不強的學生會產生不適應感;其次對于遠離家鄉的學生會產生一種遠離家鄉的距離感;再次是面對陌生的老師和同學,有些同學初期語言交流易產生障礙,會造成一定的孤獨感。這種因環境的突然變化所帶來的不適應感、距離感和孤獨感雖然是短期的,但如果不能盡快適應這種變化,新生心理就會“缺氧”,導致“心理真空”,產生心理不適。
1、學習方面
學習上產生壓力首先是因為學習方法的不適應帶來的。在高中期間,老師講課細、提問多、檢查多、練習多、考試多和輔導多。而大學期間,老師授課主要是提綱挈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獨立鉆研的自學能力。這種變化,如果不能盡快適應,就會課堂上聽不著要領,記不住重點,課后又不能很好地消化理解。長此以往,就會問題積堆,學習成績
不理想,甚至出現不及格。據統計,大學一年級期間出現不及格在大學四年之內是最多的,這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其次,學習上的壓力來自學習科目多、任務重,在大學期間想取得理想成績不是容易的事情。再次,學習上的壓力來自一些考試,大學期間,一般需要通過英語四、六級統考和計算機過級考試,特別是研究生考試,這是闖過高考之后的又一次闖關,所有這些考試,一些同學會因基礎差、學習不得法或發揮不理想等原因而不能如愿,能如愿的同學經受的是一段時期的壓力,而不能如愿的同學經受的是長時間的更為沉重的壓力。
2、人際交往方面
在大學,人際交往作為一個重要課題擺在學生面前。學會處理人際關系,既是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的需要,也是自身成長成才的需要。關系處理得好的同學,知心朋友多,群眾威信高;而有的同學陷入了有話沒處說、有困難少有人幫的困境,由此引發孤獨、空虛、壓抑、失落,同學感情淡漠。如果再不能進行心理調適,往往找不到自身缺點或不能克服,最終導致壓力過大而影響身心健康。
3、就業方面
當前激烈的就業競爭給在校大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更加嚴格。就業形勢的嚴峻有助于在校大學生清醒地認識到大學奮斗目標,必須努力學習,提高素質,奮發成才,才能增加將來就業的砝碼,否則將在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上淘汰。但在實際學習工作、生活中,會遇到許多困難,會遭遇挫折和考驗。在成長路上遇到困難和挫折應說是正常的,適當的挫折和磨練也是必要的,但有的同學
心理素質不高,如果再缺乏引導,就不能正確對待壓力和挫折,容易悲觀泄氣,消極處世,有的進入這樣的誤區不能自拔,沉溺網游,借以排解心中的苦悶,結果形成惡性循環,影響了學習和休息。
4、性格方面
一是自尊型,這樣的同學往往過分地關注自己,過分地注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別人不經意說的話、做的事就會引起他的多慮或反感;二是自卑型,這樣的同學往往缺乏自信和勇氣,在公共場合或集體活動面前不敢表現自己;三是過分內向型,這樣的同學往往遇到問題不愿說,受到誤解亦不能傾訴,一味忍讓,遇事容易退縮;四是虛榮型,處事漂浮、不誠實,易受到周圍同學的排斥;五是
自戀型,這樣的同學往往嫉妒心強,看到同學學習工作上取得優異成績,就開始悶悶不樂,甚至造謠生事、惡語中傷。所有這些,都會導致一些不應有的心理壓力,影響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在明白壓力的來源后,心理課上,老師就根據當代大學上的心理特征講解了一些如何調節心理壓力的有效的方法,就以老師的觀點, 我總結出了幾點關于大學生比較有效心理調解的方法:
1、情感調節
大學生精力旺盛,情感豐富,常常產生一些不良情緒,如果不良情緒所產生的能量難以釋放,就會影響身心健康。因此,要學會情感調節,使不良情感得到轉化,即將不良情緒帶來的能量引向比較符合社會規范的方向,轉化為具有社會價值的積極行動。
2.群體階段性心理調節
大學生在校四年或五年,各年級時的心理特點不同,要注重不同年級心理的調節。例如,一年級新生剛進入大學,應注意大學生活適應不良的調節;而高年級特別是畢業班學生,應引導他們對未來目標的選定,個人與國家利益之間的舍棄與服從等方面的調適,以保證大學生在各階段均有良好的心理。
3.適當組織文體活動,愉悅學生身心
學校可在某一階段,適當地組織一些諸如文藝晚會、體育比賽或旅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陶冶情操,展現自我,加強交流,提高能力,愉快身心,以減輕來自各方面的心理壓力。如在新生剛入校時,適時組織一些小型體育比賽或旅游等,能幫助他們盡快熟悉環境,加強交流,減輕不適應感和孤獨感。
4、自我意識調節
自我意識使人能夠認識和體驗自己的情緒,同時也可控制情緒的變化。如一個人的政治意識、道德意識、公民意識以及角色意識等均可對情緒起到調節作用。只有提高自我意識的支配能力,才能保證較高的自我意識水平,發揮正常的自我意識功能。
5.培養自信的動力
自信的動力其實就是自己擁有的能力,大家都知道有能力的人一般比較自信,說白了他們有自己炫耀的資本,而沒有能力的人就容易產生自卑感。大學是和社會接軌的橋梁,展現自己的舞臺,所以在大學里,沒有能力的人就容易產生心理問題,所以提高自身的能力是解決心理疾病的最根本的途徑,同時也是預防產生心理疾病的手段。
心理課程心得體會10
大學生心理課感想,老實說,在學大學生心理課之前,我還是挺混亂的。受傷的時候會很悲痛,成功的時候又會洋洋得意。異常是到了大學之后,自我得意和失意的周期極短,大致為周期反復,自我也很無奈。大學生心理課這門課早早的就想上的,老覺得心理學很古老也很神秘。看過弗洛伊德的傳記,了解了一點心理學的知識,看了一些心理學的電影,覺得心理學更加難以捉摸了。經過這一學期的心理課程學習,我大體上了解了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和思想原理,并被心理學的規律性和科學性所折服。盡管還沒有接觸到心理學最為神奇的催眠(我所認為的),可是,教師在上課的時候,為我們分享的那些調節情緒和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已經很值得我慢慢體味的了。
此刻,我能夠感覺到自我有這樣的本事,在心理上遇到麻煩(沮喪、不快)的時候,自我已經能夠跳出意氣用事的軀殼,上升到一個精神的高度,用邏輯理性去駕馭思想,而不是被情緒驅動著去郁悶,去彷徨。高中的那段時間是挺自卑的,大概是因為壓力大的緣故吧。很敏感所以更容易受挫。不管做哪一件事情,小到等車沒等到,也會很生氣,郁悶半天,總是在心里重復這樣一個聲音:為什么別人能夠做到,我卻做不到呢很受傷的花很多時間去療傷。此刻,上來心理課之后,開始懂得要對自我好一點,好多事并不是自我的錯。盡管是個女生,異常悲痛委屈的時候,找個朋友說說,或者藏個角落好好哭哭,跟老爸老媽好好撒撒嬌,總之,不能讓無名火腐蝕了自我本該陽光的心靈;生病或者其他原因,干什么都不在狀態的時候,不要老是去苛刻自我,沒什么的,只是因為生病的緣故,應當對自我好一點的;看到自我的短處的時候,不要總是在心里怨天尤人或者自慚形穢,用行動告訴他人,也告訴自我吧,在某一方面,我才是最棒的!
我以往看了一本書,叫做《20秒看破人心》,當時覺得挺邪乎的。此刻覺得,有點相信了。潛意識控制的行為,很多時候會暴露出對方很多想法的。出于更加了解別人思想的目的,也許當中還有好多其他原因吧,我對心理學很是入迷。可是,真正到正規心理學課之后才大學生心理學感想,心理素質與本事、人格特質、心理健康及創造力既有密切的關系,也存在著差別。大學生心理素質建構應以人的大腦發育規律為基礎,以大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為依據,將理論思考與實證研究結合起來。
近年來,大學生談戀愛現象日益普遍,但有相當一部分戀愛者的戀愛心理不正常。然爾戀愛婚姻又是大多數人一生必然要經歷的.過程與追求的人生目標。所以,需要更好地了解戀愛心理特點、規律及當代大學生戀愛中存在的問題等相關知識,才能把這場戀愛談好。經過教師的疏導,使我了解了大學生戀愛觀。
經過對《大學生心理學》的學習,我不僅僅增長了不少心理知識,同時也學會了如何調節心理問題,我明白了感情的本質;明白了怎樣才能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明白了怎樣才能談好一場戀愛
感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愛能夠給人以活力,愛能夠給人以力量,所以愛對人是相當重要的。但草草戀愛又將帶來不良后果,所以在戀愛之前需要認清什么是感情。
感情是一隊男女之間建立在性需要基礎上的一種強烈的內心境感體驗,是基于必須的社會關系和共同的生活夢想,在各自內心構成的對對方的最真摯的傾慕,并渴望對方成為自我的終身伴侶的烈的感情;是兩顆心靈相互向往、吸引、到達精神升華的產物;是人類特有的一種高尚的精神生活。
此刻大學生戀愛特點是:愛得快,失去愛也很快。以往在網上聽寧波大學學生處處長嚴建雯說:“此刻的大學聲談戀愛很快進入狀態,但消失地也快。他們把從影視媒體中看來的情節加以模仿,從不做過多的設想。這樣短暫的感情只會雙方帶來傷害。”很多大學生由于戀愛而忘記了自我來到大學的任務,忘記了自我本質是什么還忘記了剛來時父母的教誨,忘記了父母的期望!
悲傷、痛苦、絕望、憂郁、焦慮、虛無等情緒使當事人受到傷害。是失戀中的一個嚴重的問題,經過學習,使我了解了一些這方面的處理方法。
經過學習,使我給自我了一個定位,是我認識到什么是戀愛
1、擺正感情與學業的位置,作到兩者兼顧,兩不誤。
在戀愛之前要向導自我是一個學生,那么學習便是學生的天職,那才對的起自我是個學生。戀愛是,要向導感情三要素中的“職責”首當其沖,而要負得起這個職責,靠得是本事,而本事是靠不斷地學習和鍛煉。所以戀愛生活中,學習這個環節相當重要。若不然,為感情而荒廢了學業,那到頭來什么本領都沒學到,找不到好工作,承擔不起對戀人的職責,那你們的感情就毫無力量,也就宣告失敗。相反你學到了,負起了職責,也就保住了感情。
2、樹立正確是戀愛觀才是關鍵
首先必須正確理解感情的真正含義,這一點在文章開頭已說過,此處不再詳談。其次要理智的選擇終生伴侶,尋求志同道合的感情,這樣感情才更可能長久。
3、要有正確的心理素質
為使我們在現代感情中游刃有余進退自如,需要做好如下幾點。
相信感情,但不迷信。
心理課程心得體會11
結合有關心理學知識和方法,本人自我感覺為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們。
從大學生們心理健康標準考慮,本人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尊重自己與他人,人際關系良好,與大學生們年齡心理特點相適應,所追求的目標可取,情緒基本穩定,意志健全。
良好的人際關系使人獲得安全感與歸屬感,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促進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際關系使人感到壓抑和緊張,承受孤獨與寂寞,身心健康受到損害。“一個沒有能力的人,猶如陸地上的船,是永遠不會漂泊到壯闊的大海中去的。”所以,培養好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我通過測驗大概知道自己的性格是冷靜型、平和型,是屬于內向型的。其實就算不測,我也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性格。我膽小、話少,在陌生人面前不敢說話,我很羨慕那些活潑開朗的人,人際關系很好,與誰都談得來。我也一直想改變我的性格,但終是邁不開第一步,我知道性格一旦形成了,不容易改變。其實有許多人跟我說過,怎樣改變,但道理我都懂,就是行動不起來。我不善交際,不啊知道到該與別人說什么,我承認我有點自卑,我也在想辦法克服。善于發現自己的長處,肯定自己的成績,改善自我形象,積極參加社交;面對新局面,尤其處于不利地位時,要暗中鼓勵自己“一定行”,竭盡全力爭取成功;積極與人交往,通過成功的交往開闊自己的胸懷,克服自卑心理。所以,我一定會誠信待人,熱情助人,謙虛、謹慎、自信,尊重、寬容、理解他人。我也學著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希望我能成功吧。
當一個人面臨挫折時,最需要的莫過于他人的安慰、同情與關心,包括同情體貼、鼓勵安慰、提供處理問題的.方法,幫助其走出困境,處理問題,應付心理上的挫折。幫助對方端正對于困難或挫折的認識,以此改善自身心理問題。如對新入伍的戰士,要設法使他們知道,任何人在到一個新環境都會遇到一個適應問題,能否很快適應環境是衡量一個人心理健康水平的標準之一。挫折和困難可以促人成長,艱苦的環境能磨練人堅韌的意志。總之,檢討自己對問題或困難的看法,調整對挫折的感受,常能改變自己對困難的態度,以便用較有效的方式去處理困難。
有的人,一生中不斷變換職業,他們從事了很多不同的職業,但是到了年老,感慨自己一生的碌碌無為,抱憾而終。為什么這一類人在職業生涯中得不到成就感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忽略了內職業生涯,而過分重視外職業生涯。職業生涯指的是一個人在就職中的知識、觀念、經驗、能力、心理素質、內心感受……它們是通過從事職業時的表現、言談舉止、工作結果來體現的。外職業生涯指的是一個人在就職中的職務、職稱、工作單位、工作地點……它們是通過名片、工資單體現出來的。現在大學生們關心的多是外職業生涯,很少有人會關心內職業生涯,比如一個人在求職時往往會問企業,“你們的工資?獎金?工作環境?宿舍設施?……”但是很少人會這樣問:“你們需要什么樣的知識、素質能力或觀念?”“我通過什么樣的方法能夠讓自己具備你們所需要的這些?”由此可見,不單是正在從業的人員,就連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們,也忽視了他們即將從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滿足感。一個人,只有心理上得到了滿足,才會有動力,才能最終實現自我價值。
心理學讓我們更全面認識到良好的心理素質的重要性。良好的心理素質有助于我們不僅在學業上而且工作的各個方面獲得更大的成就。通過心理學中對自我的全面認識,使我們對我們自身意識、情緒、氣質、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優缺點有了系統客觀的認知,并有助于我們健全人格,提高自我心理素質和綜合能力。心理學中的各個章節都從理論講述、分析理解和應對措施方面詳細清晰地為我們大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服務著。成熟的人格,并不意味著我們所在追求的人格完美,但對人生的價值、態度、責任以及生活方式、思維習慣、道德情操、義利觀念都有一套較為穩定的態度取向和行為表現。因此通過學習心理學,我們懂得了要深刻地體驗自我,準確地評價自我性格;有意識地調整自我,積極塑造良好個性;勇敢面對自我,克服性格弱點。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大學生們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通過心理學學習,有助于加強對大學生們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完善,有利于全面提高21世紀人才質量,更好為社會發展服務。
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們,應該具備良好的情緒狀態、正確的自我觀念、恰當的自我評價、完整的個性結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擇業心理,應該符合社會的要求,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和對環境有適應能力。倘若具備了以上素質,則我們的心理健康不成問題,則一定能在學業和事業上取得一定的成功。
分析自己有沒有能力做心理咨詢。了解心理咨詢師應具備的素質,對自己進行確認。這主要有三方面:人格素質、專業素質、文化素質。應該強調的是,比理論和技術更重要的是咨詢師的人格魅力,他必須是心理健康、有親和力、誠信度等,因為心理工作是一項助人成長的事業,要求咨詢師既要熱情、誠懇、耐心、有適度的感情 投入,還要理智,掌握分寸、擁有職業化的清醒。
分析自己有沒有信心做心理咨詢。認知信心的重要、認知你的信心有多少。因為信心問題直接影響人的情緒,也影響做心理咨詢的成效。那么,信心堅定與否,受許多因素的制約。我們有必要檢驗和反省自己是否有足夠的信心,信心不足,要分析是什么原因,如果是客觀的,還比較好克服,主觀的又來自哪方面?是知通過心理學的學習培訓,讓我進一步了解了心理學這門學科的深刻含義,認為學習這門學科是很有必要的,讓每一個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斷完善自己,學好這門知識將助人也自助。
心理課程心得體會12
又一次團體心理學課程結束。在這個過程中,我受到了很多啟發,意外地發現了一些以前從未發現的問題。
說實話,我內心是很抵觸這種班級氛圍的。因為耽誤了,走進教室的時候,看到同學們都圍坐成一圈。我的心開始感到焦慮。還剩兩個座位,我選了女生旁邊的那個安頓下來。沒有桌子保護的座位排列方式,感覺自己所有的東西都暴露在別人的眼睛里。這種空的不安全感真的讓我很難受。
整個活動互動過程中,各種問答、思考、感受環節,讓我第一次觸碰到了藏在心里的問題。
我是一個開朗樂觀的女孩,我擅長交朋友。我一直堅信,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沒有恐懼的感覺。從來沒有發現自己被別人看的時候這么難受。我迫切需要一些東西來遮蓋自己。我緊緊握著筆記本,感覺它可以拉近我和別人的距離。每次回答的時候,我都盡量用微笑來掩飾自己的緊張。我盡量貼在椅背上,讓自己更有安全感。我會時不時開合筆帽,緩解緊張的`神經。無數個瞬間,我都有種想要逃離的沖動。
選擇一個喜歡的人的過程給了我靈感。我開始嘗試去感受如何去接受和理解不同的人;試著去感受一些同學的真實情緒;發現自己好害怕不被別人喜歡;同時也害怕被人喜歡;害怕成為焦點...
這些都是我現在解決不了的問題。希望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學到更多的東西,更了解自己。我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在別人的關注下,我依然可以擁有燦爛的笑容。
心理課程心得體會13
11月至12月我幸參加了延邊州班主任遠程培訓,通過二個多月的網絡培訓,我學到了許多班級管理方面的知識,使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學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專題后,受益匪淺,感想頗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在現今的學校里,如何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一、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維護。因此說,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心理健康的內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當然也代表著它的反面——心理問題。圍繞著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我們稱之為為心理健康教育。從班主任的職責來看,班主任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促使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這是因為心理健康是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全面素質。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謂自尊是指學生中間,或者指某個個體中間,對自己或者對自我一種積極的肯定的評價,體驗或態度。老師們都很重視對學生自尊心的培養,因為學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為自強、自立、自信的年輕一代,因此自尊的問題最重要。
三、正確區分學生不同的心理狀態
一般來說,人的心理狀態可以分為三種:正常狀態、不平衡狀態與亞健康狀態,與這三種心態相應,其社會行為方向也表現出十分重要的特點。
在沒有較大困擾的情況下,學生的心理處于正常狀態之中。這種狀態之下,學生的行為基本上預期價值觀體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種健康或者優秀的狀態。
第二種狀態是不平衡狀態。一旦發生了擾亂正常生活、引起人們消極情緒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滿足等,就會進入一種不平衡狀態,這里指學生處于挫折、焦慮、壓抑、恐懼、擔憂、矛盾等狀態。一般來說,學生在生活過程中會不斷地經歷各種不平衡狀態,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積極主動而不是消極被動的面對不平衡狀態才會帶來發展或者成長的契機。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要不斷打破對象的平衡,促進其發展。對不平衡狀態的外在或內在的非建設性或傷害性處理,才會導致所謂的“病態、變態、或偏差”。
異常行為是學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況下發生的,是一種偶發性行為,這種行為在學生正常狀態下是不會發生的,它與常態行為不同,可以稱為“偏態行為”。班主任如果能及時鑒別學生的行為,采取相應的措施幫助學生擺脫心理的危機狀態,回復到正常狀態,那么,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違法行為、不道德行為以及意外事件就會大大減少。
第三種狀態是不健康狀態,當學生處于不健康狀態時,往往會非線性地發生不適應行為,包括反社會行為和異常行為。所謂“非線性”地發生,是指這些行為的發生常常是沒有明確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關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學生突然害怕方格或類似方格的所有物體,這是一種異常行為,包括他自己在內,誰也弄不清他為什么會怕方格。正是由于這種非線性的特點,我們對其不適應行為的產生就無法預測。學生在心理不健康狀態下所發生的反社會行為或異常行為既沒有直接的原因,也沒有明確的行為動機。因此,談不上是其價值觀、道德水準或人格特點的必然產物。這類行為我們稱之為“變態行為”。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在不同的心理狀態下不適應行為的發生有不同的特點,作為班主任,我們要看到廣大學生的兩個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學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學生由于學業、生活、環境的`壓力產生暫時的心理不適,他們要求給予指導,以幫助他們正確應對遇到的問題。對于班主任,在面對學生發展中所出現的心理偏差,應樹立正確的觀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決;而針對極個別的出現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則要能夠及時甄別,并積極尋求專門機構予以解決。
四、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
一個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因此,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盡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溫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于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二)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為了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要求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實施,如班主任工作團隊工作等等,同時也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每一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特點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這樣就能夠形成眾多的非專門渠道,促進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注重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絕不是每周一、兩節課或者搞幾次轟轟烈烈的活動就能實現的。事實上,大量的研究與實踐經驗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僅靠有限的時間、空間是難以實現的,同樣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因此,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將兩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于壓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盡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與教化作用,真正作到為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心理課程心得體會14
很高興大學開設了這門課程。一個學期在大學心理的課題上,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學會了如何了解自己。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復雜嬗變。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面臨著新的挑戰。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我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這門課程最關注的問題。
大學階段,是一個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發展的階段,由于生活環境、學習特點、人際關系等因素的改變,許多大學生表現出不適應,嚴重影響學習和生活,所以我們更應該通過一定的學習心理健康知識了解自己。這門課程對于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大學生從各方面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并且積極向上的心起了一個推動作用。 上課的老師非常有經驗,課形式等方面都非常好。首先,課堂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大學生活各個方面,不論是學習、戀愛、人際交往甚至就業、職業生涯規劃,都有專題一一為我們解答。這些所設置的專題都是我們大學生非常感興趣或者息息相關的內容。比如大學生戀愛心理學,目的就是培養健康的戀愛心理與行為。老師就從各個方面分析了大學生戀愛的過程及心理活動,什么是愛情、戀愛動機、擇偶過程、感情糾葛、失戀問題,都一一有所涉及。許多我們困惑不解問題,經過老師的點撥,豁然開朗。關于如何了解自己的性格,多個專題也都曾提到了。老師會精心挑選出一兩套的心理測驗給我們做,而這些心理測驗都是十分專業準確的,老師會一一講解分析,結合性格特點,生動的加上具體的典型的任務形象,幫助我們理解。這個過程中,老師還十分鼓勵我們交流討論,這樣不僅能取得更加全面的認識,也是對我們的一種心理能力的訓練,在交流過程中也能交到許多朋友,拉近了學生之間的距離,活躍了課堂氣氛。更可貴的是,課程的設置也給我們解決了許多實際的問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心理問題,比如我就是非常嚴重的拖延癥,做事不到關鍵時刻不會有意識去做。而我也在這門課中找到了解決方案,可以向別人尋求幫助,聽取建議,同時可以任務分成比較容易的小塊,化整為零,告訴自己其實每一個小部分都很容易就能完成。意識到自己的拖沓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把拖延的原因一條條寫出來,一條條克服這些原因,最后開始做事。在課堂上的學習也教我正視了自己問題,一直以來或許我不敢面對,想改正也不知道從何下手,而老師課堂上的小小指點,確實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通過這學期對大學心理的學習,首先,我對心理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對心理學的發展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老師展開的活動和課堂互動中,我積極的參與到了,體會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識。
其實這個學期的心理健康課令我收益匪淺,我學會了如何與人共處,如何接受愛,報答愛,如何談戀愛,如何去愛別人。我也懂得了怎么樣尊敬父母,怎么樣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怎樣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他人。所以我們要在生活中學會寬容,學會和家人朋友換位思考,理解體諒他人。我們做人要真誠,因為存真誠的心,說真誠的話,做真誠的事。多愛人才能多得人的體恤。這些道理是我看了其他的一些心理書本學會的,博大的深淵的心理知識讓我懂得了:你發出去的是什么,你得回來也是什么。
在老師的講課中,我認識到了人心中脆弱的一面,有時心靈是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護,那種心與心的交流才能讓人體會到交流的喜悅,有時會讓人感覺到人性的柔情的一面,它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幫助別人的喜悅。
心理課程是實現心理素質的有效形式,是知識聯系實際的重要途徑。它可以調動我學習心理知識的激情,活躍大家上課的氣氛,我在實實在在的課堂交流中受到教益和啟迪,解決了很多以前困惑的心理問題。并且在參與課堂活動過程中,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念,把許多錯誤的心里想法都一一解決了,進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充實自己。
總的來說,通過這學期的心理課,我對自己大學四年的生活,心理方面有了更好的理解。雖然本學期的心理課結束了,但心理知識對于我的幫助卻是長遠的,甚至一生的。
上心理課的老師講課有很多的特點,給我留下里深刻的印象。我希望學校多開展這樣的課程,讓每一個學生解決生活的困惑,真正的確立人生的目標。
親愛的老師,您辛苦了,感謝您!
心理課程心得體會15
上本門課程前,我以為自己心理是很健康的,所以對心理學一直沒有什么概念,也沒想過它是否能幫助自己。可是在上了老師的《積極心理學》課程以后,加上做了些小練習和對比案例,我漸漸發現自己心理健康程度也不是自己以為的那么好,感覺我還是缺少了“自我認同與自我接納”。以前以為自己就是這樣:沒什么特長,不夠帥,不夠高,不夠聰明,也沒什么錢,對人生沒多大追求,過過小日子就得了。嘴上這么說,心里還是對自己不滿意,別人長相帥我就羨慕他生了一副好皮囊,別人個子高我就羨慕別人高,有錢的我也羨慕,智商高的我也羨慕。這時候難免對自己不滿,巴不得趕緊投胎轉世到一個有錢家庭,有一個完美的身體。這種心理我自己一直沒有注意到,直到我上了《積極心理學》
上本門課程以后,開始懂得了去分析自己的心理,就像醫生給病人看病一樣,我也開始對自己進行剖析,了解到自己的心理問題,并照著課堂上老師教的那些理論去想,我懂得了我是沒有接納自己,我不認可自己,我總是在羨慕別人,卻沒有向導其實自己也有那么多的優點,根本不比從前羨慕的那些人差多少,只是我自己缺少對自己的信任和贊美。優秀的人,也會有不優秀的地方,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不同之處,正視自己,接受自己,那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方式。
積極的自我。就以我自己為一個例子,我從曾經的不懂得接納認同自己。自從開始學了《積極心理學》章課后,想通了其實優秀的并不只是別人,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自己在心中永遠可以欣賞自己的魅力,接納并認同自己。積極的認同自己,包括自己的缺點,正視自己的存在和完整性,不因為自己有缺點或一件事做不好而過分自責。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未經過自己同意而出生的,既然出生了,我們就要相信自己是有價值的,我們的生命就是有意義的。在我們生命中三萬天的日子里,我們只能對自己的生命充滿珍惜與感激,充滿熱愛與欣賞。作為人,我們在人性上應該是積極的,在整體上是可愛的,在生命上是唯一的。我們既然存在了,就別無選擇,只能爭取幸福和快樂,我們只能選擇有利于自己生命的樂觀精神。這種來自生命源頭的自我肯定和自我欣賞就是原本存在于人心深處的積極性,是每一個人都具有的,只是現實中這種積極性特別容易受到壓抑。從前我并沒有做到“無條件地接納自我”,總是用自己的缺點去和別人的優點作比較,所以心里藏著對自己的不滿意和對別人無休止的羨慕和欣賞,久而久之便不再相信自己是“那么優秀”,不再做事那么有積極性,開始懶惰,甚至放棄了很多好的鍛煉機會,僅僅都只是因為自己沒有去相信自己其實也是很優秀的。現在看來,以前的那些心理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我那時對于自己的態度是較為苛刻的,總是在挑剔自我,只是有條件地接納自我,只是當自己的行動取得了成功、贏得了別人的贊許時才會接納自己。可是如果根據一個人行為表現不到這些條件時,就會貶低自己。這樣,從邏輯上說,貶低自己和夠定自己其實幾乎就是無法避免的。因為你不可能永遠取得成功。其實,人無完人,是人就會犯錯誤,而且經常還會在比較重要的事情上犯錯誤,成功不少時候都是取決于外在條件,所以不應該太較真結果。
所以,我們要學會做一個積極的人,在生活的每一天都不會否定自己的人格和人性,從不對自己在整體上做消極的評論,我們要知道,作為一個人是不能被否定的,正如一句名言“一個人,你可以消滅他,都是你永遠不能打敗他,我們要積極地勇敢地去譜寫自己的人生篇章。
面對自我時,對自己坦誠與從容來自一種內心的力量,這種自信導致一個人接納自我、肯定自我,擁有平凡而務實的精神。
【心理課程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心理課程心得體會12-29
心理課程的心得體會03-11
心理課程教育心得體會04-10
心理課程教育心得體會03-18
學習心理課程心得體會12-21
心理學課程心得體會04-18
心理健康課程心得體會03-22
心理健康課程的心得體會03-28
心理學課程心得體會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