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體育課程改革與實踐》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體育課程改革與實踐》讀書筆記,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全面和可持續發展”。在此背景下,成功的班主任必須深入細致地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天然稟賦及個性特點,在此基礎上因材施教,給他們一個廣闊自由的發展空間。班主任管理班級的過程,實質上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種雙向的情感交流過程。只有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高揚“以人為本”的價值理想,才能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有愉悅感、安全感、尊嚴感,學生的潛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本人的教學實踐中,常思考下面這樣五個問題:
一、嚴師出高徒,值得反思。
在以往的班級管理中,絕大多數的班主任都認為,要想管好一個班級,前提條件是班主任要嚴、要兇,這樣才能壓得住學生。如果學生不怕你,那你的班級肯定是很難管理好的。所以有相當部分成功的班主任也就以嚴厲而著稱。的確,班主任嚴格的管理是有利于班級的成長和良好班風班貌的形成,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有積極作用的。但我認為,班級管理應該是嚴而有度的,而不是嚴而無度的。
曾經有位班主任,提到她的教學,同行們都覺得頂呱呱,所教每屆學生,升學率都很高。班級管理也相當的嚴格,她教過的學生,談起這位前輩,都覺得有點害怕,尤其是那種行為習慣需要糾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甚至有些“恐懼”。有時我真不明白,這些學生到底怕她些什么?我到覺得投到這種老師的門下才是一種幸運,“嚴師出高徒”嘛。只是偶然的機會,我同時接到從到她班轉來的三個成績比較差的學生后,我才漸漸明白學生害怕的理由。學生之所以害怕,是因為自己成績不好、行為不好,常有被“驅逐出班”的事情發生。這種學生在班上老是受到斥責和批評,久而久之,自己對班主任、對班級、對自己也就逐漸喪失了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一切都不感興趣了,那么這種教育就無法進行下去,所以這些學生和家長們只有作出無奈的選擇,要么轉班,要么轉學。這種嚴格無疑是一種摧殘,是一種毀滅。摧殘了學生的心靈,毀滅了學生希望的種子。如果我們站在家長和學生的角度來替他們考慮問題,去感受他們的想法,去聽取他們內心的需要,換位思考一下,就不難發現自己教育中的失誤,這種失誤將會給我們的學生造成怎樣的傷害!所以我認為,班級管理確實應該嚴格,但要嚴而有度,嚴而有愛。嚴格不等于傷害,嚴格不等于驅趕,在嚴格而科學的管理中,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懷和幫助,更多的扶持和引導,更多的情感與交流,更多的愛。你如何愛你的學生呢?
作為一個班級的管理者,應該這樣去做:“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事實上,當學生對你說悄悄話的時候,你的教育真的成功了!弊屛覀冎斢洠骸皭凼且环N信任,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鞭策,愛是一種激情,愛更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因此,愛學生,我們就要學會尊重學生的人格,學會關注學生的成長,包括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感等一切的過程。
二、批評就是教育,值得反思。
每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被班主任的一頓“狠批”,這是學生一種本能的,可以說是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學生的這種思維模式,這種“敢于接受批評”的心理準備來源何處?做班主任的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班主任只要聽到學生犯錯誤后,在不明真相時心里早就已經“窩火”。在這樣的情緒支配下,就不可能冷靜地分析學生犯錯誤的的原因,只能是就學生所犯錯誤的現象進行急風暴雨式的批評和指責,更有甚者,連學生以前出現過的問題也要“秋后算帳”,其結果,學生在教師的“批評教育”中只會垂頭喪氣而去,而教師則面紅耳赤,怒氣未消。這是教育嗎?非也,這只是批評。教育是要教會學生明理,學會做人。“教育不是要改變一個人,而是要幫助一個人!
對于這種學生來說,是要幫助他們分析和找出問題的癥結,鼓勵、激勵他們去克制自己的不足,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不是批評完之后要求學生寫分檢查、保證、認識之類的東西就能達到教育的目的。所以,要允許學生犯錯誤,也要允許學生改正錯誤,關鍵是學生犯錯誤之后,你是如何教會他去改正,而不是在你的批評中錯上加錯。而要想讓學生真正從內心深處認識和改正錯誤,教師的語言必須要有人情味。如果我們面對出現問題的學生只是一味的說教,反復強調“你不許這樣,你不許那樣”,事實上學生一轉身后什么作用也不起。教師也為自己的苦口婆心而傷感,這種結局的出現主要是我們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認為自己堅持的都是真理,在教師的眼里,學生只有聽從,在學生的眼里,學校只有道理,沒有感情,而沒有感情的道理肯定讓學生難以接受。所以,熱愛學生,就是懂得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具有豐富的感情,只有當你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用你真情實感的語言去感化和打動他時,師生之間心與心的距離才會縮短,師生關系才會平等,教育教會取得成功。因此,教育不僅需要教師人情味的語言,更需要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理解和評價學生,為每位學生送去不同程度的鼓勵和贊揚,使學生從教師的理解和信任中看到希望、增強信心,讓學生即使是在犯錯誤時也能真心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
三、班主任要靠上,值得反思。
有不少學校的口頭禪是“班主任要靠上”,班主任沒白沒黑地“忙”,把學生看起來,不讓學生有任何犯錯的機會。這樣做無非是 “求穩怕亂”。這種管理方式我認為有待商榷。小孩子天性活潑好動,連下課嬉戲都被班主任盯著,他們怎么放得開,怎么體現民主管理,怎么體現以人為本。班主任這邊“疲勞戰”--緊跟緊靠,寸步不離,累得腰酸背痛,學生那邊在叫苦不迭的同時無動于衷。這種管理的一個弊端是在學生心靈深處烙上陰影,學生沒有民主意識,沒有自我教育意識。這樣的“人才”談何自主、創新,一輩子謹小慎微的人不可能有創造精神。許多老師抱怨:“學生越來越不象話,班主任不在就管不了......”真的是學生不象話了?我們應該考慮,我們的班級管理是否適合今天的教育?是否適應社會?是否有更好更科學的班級管理模式?我想不管是那種班級管理,有一條原則是不能變的:“必須以人為本,管理是培養、是發展,管是為了不管!迸囵B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適應社會能力是最重要的。沒有目的和缺乏科學性的“靠”,不是現代班主任的工作方式。班級管理不需要時時、事事地“靠”,在新的班風形成之初需要“靠”,在落實新的班級管理規章制度時需要“靠”,其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快地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等到良好的班風形成,新的管理制度已落實,大可不必再緊跟緊靠,如果再如此,不是教育的失敗就是工作的“浪費”。學生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班主任的工作是在培養并加強學生的這種能力。
四、遠大理想到底有多遠大,值得反思。
在學生中常常會聽到“我的理想是長大后當一名醫生、當一名科學家”等等諸如此類的話。學生只是在憧憬,沒有想到理想與現實還有聯系。因為老師經常講“志存高遠”,學生以為越高越好,越遠越好。這就需要班主任做好引導,讓學生把遠大理想、中期理想和近期理想統一起來,要求不要太高,目標不要太遠。從實際出發,做好當前的事,做好手頭的每一件事,做好每一天的功課,腳踏實地朝著理想的方向前進。千里之行,成于跬步;滔滔江海,積于細流。沒有遠大理想是不對,周恩來同志在年少時說出的那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然而離開現實實際而空談遠大理想,更是不對的,不切實際地空想,沒有人生規劃,如此的一個人成功的幾率又有多大呢!的確人都是因為有了理想,才能夠成功,但那并不是空喊幾個口號就可以做到的,那需要付出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的辛苦才換來的,而不是幾句我有理想就能夠實現的。作為班主任,談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比談遠大的理想更有現實意義,更切合學生實際。
五、再苦不能苦孩子,值得反思。
當代獨生子女,在家中被不止一代人眾星捧月般呵護著,家里總是想方設法滿足他們,生怕他們吃苦或有一點點委屈。一些父母更是事事包辦,不給孩子提供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一旦他們進入群體社會,面對必然而至的各種大小挫折,就很難適應。作為班主任,不應該要求學生認清自我,面對現實,承擔自己的責任嗎?學校不應因為學生的脆弱而降低對學生的要求。但從大環境來看,目前我們的教育依然是以分數為中心,21世紀的教育標準提出了認知、做事、與人相處、生存這樣4項能力的培養,而從現行教育體制看,除了第一項,后面三項幾乎都還是一片空白。市場經濟決定了社會競爭和壓力的不可避免,無論是父母還是學校,都必需清醒認識到調整教育方式的必要性,在正確對待孩子的心態、尊重孩子獨立人格的同時,絕不放縱孩子的嬌、驕二氣。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班級管理不能徘徊于傳統的羈畔中,而應在新的起點上,站在時代的起跑線上,構建一種與新課標相適應的新的管理模式。班主任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展,尊重學生,關心學生,解放學生,依靠學生,充分激發學生的進取意識和主動意識,切實把班級建成一個和諧健康、積極向上的快樂家園。
【教師《體育課程改革與實踐》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新課改中的課程改革02-27
課程改革教研體會08-09
課程改革方案04-23
小學教師課程改革工作總結05-08
實行新課程改革的反思08-10
課程改革工作總結05-15
關于新課程改革的心得05-02
中學課程改革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