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語文的課程功能
目前大學語文在高校教學中的狀況不容樂觀。隨著就業形勢的嚴峻,大學在有些人心目中也成為學生就業的培訓機構,學生選課越來越注重實用性。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逃離大學語文課堂。愛因斯坦說過,“對世界名著、文學名著沒閱讀、不欣賞的人,等于高度近視的人不戴眼鏡。”毋庸諱言,我們的大學語文教學面臨著危機。所以,我們應當在認清形勢和現狀的基礎上,明確大學語文教學在高校教育中承擔的最為實際也是極其艱巨的任務,切實發揮大學語文教學的作用。 (一)提高大學生對中文的駕馭能力、對文學的品鑒水平 從當前大學課程的設置看,大學語文教學中漢語基礎知識逐漸淡化了。這導致了大學生基本漢語言能力的弱化:很多大學生只顧埋頭專業課,導致其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閱讀和理解能力差。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有些大學生連最基本的行政公文、法律文書和日常事務文書的寫作方法都不能掌握,很多畢業生在求職時不能獨立擬寫出規范的求職資料;更有甚者,參加工作后連述職報告為何物都不知道。這勢必對他們以后從事各種工作造成障礙。 因此,要想培養出真正的應用型人材,必須借助大學語文這一工具。一方面,它可以幫助大學生在擁有專業技能的前提下,提高個人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增強在激烈競爭中的競爭力。例如,在工作中有好的創新意圖,得以實現的途徑就是用語言表達能力去說服、打動領導;日常工作中的調查報告、工作總結等,都需要一定的書面與口頭表達能力。在同等競爭條件下,誰對這兩項能力掌握得好、運用得好,誰發展的機會就比較多。另一方面,現代交際離不開漢語言的運用。現代社會是個開放型的社會,時時處處離不開交際,而交際要依靠語言作為載體存儲、傳遞信息(包括口頭的和書面的),語言的生成、表達、理解、處理能力,都依靠具備一定的漢語言運用的水平。因此,如果一個人不能正確掌握語文這一工具,其工作、學習、生活和個人發展都將受到嚴重影響。 (二)有益于對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傳承 新時期最早倡導在高校開設大學語文課程的教育界前輩匡亞明曾說過:“大學語文是門邊緣性學科,講授這門課不僅僅是為了讓大學生們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培養和提高他們對文藝作品的欣賞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而且在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鑄造‘中國人為人的道德’(魯迅語),培養改革人才,激發愛國熱情等方面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可見,語文是學習文學的基礎,也是學習一切的根本,語文到了大學階段更應承擔起傳遞民族文化薪火的責任。 (三)具有對大學生的精神激勵和道德凈化作用 大學語文是用文學的藝術形式,以情感育人。這有助于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去體會文學中蘊涵的人生哲理,反省自我,從而凈化自己的靈魂,實現人生價值的重新思考和審視。這是任何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課程都無法取代的。近幾年,高校培養的一些專業性優秀人才,其個人私欲膨脹、使命感缺乏,在物欲膨脹、崇尚實用的現實情況下,強調大學語文的精神激勵作用和道德凈化作用,雖然會被有些大學生視為“空談”、“講大道理”,但這卻正好說明其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每一位語文教師在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語文技巧時,都不該忽視其育人功能。 (四)有助于進行素質教育 教育部高教司在《大學語文教學大綱》(征求意見稿)中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設呈大學語文課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基礎性特點,適應當代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日益交叉滲透的發展趨勢,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高質量人才。”[1]由此確定了大學語文教學對素質教育的遠期目標。 素質教育的目的就是通過科學的教育途徑,在人的天賦條件的基礎上,融進社會的因素,使人的自然素質得到改造,從而提升人的各種素質,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諧的發展,實現社會需要與個人價值的統一,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專門人才。大學語文的學習對提升大學生的各種素質提供了豐富多樣的人文滋養,是實現這一教育目的的最有效途徑。【大學語文的課程功能】相關文章:
大學語文論文11-14
大學語文學習總結02-06
大學語文學習總結12-22
多功能書包09-02
多功能書桌07-20
體育功能教案05-23
多功能水杯04-08
《尾巴的功能》教案04-12
多功能臺燈04-30
大學語文論文15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