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找次品》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找次品》教學反思1
《找次品》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著力讓學生通過參與有效的實際操作,觀察比較來概括出“找次品”的最佳方案。
我充分的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設計了“挑戰者號”航天飛機的失事新聞片段,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次品造成的危害,讓數學問題生活化,明白檢驗產品排除次品的重要性。同時以信息技術為平臺利用課件中的“天平”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觀察,猜測,操作,驗證,推理等學習活動。
通過例題教學使學生體會到解決找次品問題的方法,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即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找次品》教學反思2
新教材中的“數學廣角”一直是教師感嘆難教、學生感覺難學的內容,這次“找次品”也不例外。為了讓學生低起點,拾級而上,我將例1單獨作為一課時來教學。反思本課教學,有成功也有困惑:
一、兩處成功
1. 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
想快捷準確地解決此類型問題,教師可以用五分鐘左右的時間向學生灌輸結論性的解題方法,即每次盡量將物品平均分成3份(如不能平均分時,也應使每份的相差數不大于1),然后用大量時間讓學生進行鞏固練習,強化這種方法。這樣的教學雖然短時高效,但卻只重結論,忽視了學生探索精神的培養。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引導者、合作者,而非知識的灌輸者,因而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要教師將現成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并體驗成功的喜悅。為此,我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獨立探索、盡量地顯現他們的不同稱法,最后通過對比發現結論。如我首先安排了從2~8個零件中找次品,采取學生動手實踐、小組討論、猜想探究的方式教學。要求學生說出各種找次品的方法,從而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其次安排了9個零件,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并要求學生歸納出解決這類問題的最優策略,從而讓學生經歷由多樣化過渡到優化的思維過程。如分幾份最好?每份幾個最好?引導學生發現把零件分成3份稱的方法最好,進一步認識“找次品”這類問題 ,探索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法。
2.重視“數學化”。
用語言描述找次品過程,當遇到使用天平次數較多時,敘述起來十分麻煩。在例1教學過程中,學生們更樂意用繪制簡單天平示意圖的方式表示找的過程。可是隨著物品個數的增加,這種方式雖然形象直觀,但畢竟不方便。“繁”則思變,教材137頁第5題用簡單文字加箭頭的方式清晰描述過程10個物品分成3份:3個、3個、4找次品。這種方式比畫天平簡潔得多,但有沒有更簡便的記錄方式呢?《教參》中為我們介紹了一種樹形圖。這種樹形圖用小括號代替了“把物品分成幾份,每份分別是幾”的敘述,一目了然。同時還吸收了箭頭示意圖的優點,用兩個分支表示稱得的不同結果。但我覺得“天平兩邊各放3個”這類語言能否符號化,使圖示更具有數學味,也更簡潔。當天平兩邊各放3個平衡時,再將4個物
品分成3份,1、1、2,后面也應按前面格式寫明“天平兩邊各放1個”,接著按平衡或不平衡分析,這樣思維才能完整體現。經過自己的修改,我將樹形圖改為如下格式:
我通過在兩個數字下劃線的方式代表“將這兩堆物品分別放在天平兩邊”,這樣既減少了文字,又方便最后統計次數。每種情況,最后只需數一數共劃了多少條橫線即可,既準確、又形象。
二、兩點困惑
其一、找次品的題目一般都是求“至少稱幾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在使用樹形圖記錄中,是否必須在最后標明誰是次品。即上圖是否必須像這樣寫:
其二、當所分物品是偶數個(如4、6、8)時,我發現學生更親睞于將其平均分成2份。這種分法在總數是4和6時,并不影響最少次數,但如果是8個物品時,如果平均分成2份,則至少需要3次,而如果分成3份(3、3、2),則只需要2次就可以找出次品。所以,要引導學生發現規律:應盡量將物品分成3份,能夠更好找出次品“找次品”教學反思顯得有些牽強。在練習中,有部分學生仍舊癡迷于平均分成2份的方法,在“做一做”中就有部分學生將10分成5和5,用這種分法同樣也能做出正確結果,這時教師該怎樣評價?
《找次品》教學反思3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地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靠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進行《找次品》的教學時,我主要是通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等方式,來凸顯數學建模和優化思想。
一、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材的編排是先分析從5瓶鈣片中找一瓶次品的方法和次數,初步認識找次品的基本方法,然后再來分析在9個零件中找一個次品的方法和次數,這時進行優化,并且延伸10、11個零件怎么分?有效地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我通過從3瓶木糖醇中找一瓶次品——5瓶木糖醇中找一瓶次品——9瓶木糖醇中找一瓶次品——8個玻璃球中找一個次品這樣的教學過程。使學生在3瓶中建立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根,在5瓶中對找次品的方法進行建模,在9瓶中感受方法的多樣性,及時進行優化:這種平均分成3份稱的方法,所稱次數最少,最后在8個玻璃球中進一步優化方法:在利用天平找次品時,首先要把物品分成3份,能平均分時就平均分,不能平均分時就盡量平均分,這樣,所稱次數最少。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能優化教學過程,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教具的直觀演示,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
用天平實物進行試驗,可能會出現諸多問題:學生看不太清楚,實驗效果不明顯;每一次稱時,都需要對天平進行調節與處理,麻煩且費時。但在本節課中,又必須要借助直觀演示,幫助學生建模和推理。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利用天平模型來直觀演示和操作,這樣不僅可以節約課堂教學時間,同時又訓練學生的邏輯推理,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為后面脫離具體的實物操作,實現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簡潔準確的敘述推理,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語言是思維的載體,簡潔、準確的敘述操作和推理的過程,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因此,在學生的實踐操作中,我要求學生邊擺邊說,從而訓練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的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在學生的敘述過程中要求語言盡量簡潔,如:在天平的'兩個托盤里各放2瓶,可以說成2,2一稱等。通過這樣一系列的訓練,學生的表述會更清楚,語言會更簡潔、準確,學生的思維也會更加的完整、快捷,從而提高了整節課的教學效率。
四、利用已知結論,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從以往的教學中發現,本課容量大,時間緊,很不容易完成預定教學任務。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根的建立,方法建模時,要求學生要簡潔、準確的敘述操作和推理過程,在后面教學中,就直接利用已經發現的結論,不再重復、累贅的敘述。例如:27(9,9,9)第一次9,9一稱,然后再從9個里面找次品,就直接利用前面的結論。
《找次品》教學反思4
《找次品》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數學廣角里的內容,屬于一節思維訓練課,通過找次品這一探索性操作活動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等方式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再通過歸納、推理的方法體會運用優化策略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逐步優化找次品的方法。
以找次品這一操作活動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觀察、試驗明白解決問題的多樣性,體會運用優化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主要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和邏輯推理能力,同時掌握找次品的最優方法。
本節課先分析從5個零件中找一個次品的方法和次數,初步認識找次品的基本方法,然后再來分析在9個零件中找一個次品的方法和次數,這時進行優化,并且延伸10、11個零件怎么分?教材雖然給我們提供一個基本教學思路,但是教學過程如何展開;優化在什么時候妥當;還需要教師充分地備好課。
充分的動手操作和課件直觀演示是學生分析找次品次數的基礎。本節課是屬于思維訓練課,所以難度較大,比較抽象,學生學起來會有困難,特別是對學習能力中下的學生。這節課我給每個學生提供了學具,讓學生借學具模擬稱一稱,并小組交流方法,同學間相互幫助,讓學生都能理解找次品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為接下來符號化分析稱球過程打下了基礎。課堂上還有一部分同學一直很安靜,那就是他們的思維根本就沒有調動起來。
本節課中教師力圖滲透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如觀察,比較,分析、猜測等方法始終貫穿著整節課。我覺得,如果單單讓學生獲得一些有關找次品的知識似乎意義不大,而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也不可能在一節課中一一認識,只有具備了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和一顆樂于探索的心,才能更多更好的學會找次品的方法乃至認識更多更廣的生活世界,這也是我們教師要在教學中經常要體現的重要思想。
《找次品》教學反思5
《找次品》這個內容的主要目的向學生滲透一種優化思想,同時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第一次接觸到這樣的內容讓我不知所措,腦中一片空白,學生該如何學?我該怎樣教?于是我認真的閱讀了教材及教學參考書,在認真思考以后,確定了自己的教學方案。
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讓孩子們明白三點:第一、當物體放在天平的兩端時會出現平衡和不平衡兩種情況;第二、要想通過天平的平衡與不平衡找到次品,那么天平兩端的物體個數必須相同。第三:次品就是大小、形狀、顏色完全相同,但質量稍重或稍輕的物品。理解了這三點以后,首先和孩子們一起體會3個物品中找1個次品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到次品?接著學習4、5、6…個,讓學生想象著用天平找出次品,比較不同的方法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找出哪種方法稱的次數最少。得出要使稱的次數最少,應該把物體分成3份;能平均分的要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多的一份與少的'一份要相差1。
在這節課中,存在著許多的不足:
1、理解和把握教材不夠,沒有用好教材
教材設計的是讓學生從8包糖果中找出質量不足的,目的是讓學生經歷找次品的過程,體驗“要使稱的次數最少,應該把物體分成3份;能平均分的要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多的一份與少的一份要相差1”這個規律,它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而我覺得不管是8、9、10…個次品,都離不開3、4、5…個次品的學習,只要學生弄會了如何從3、4、5…個物品中找出次品,其他數字大的物品找次品都會迎刃而解。因而我沒有按教材的編排教學,而是首先和孩子們一起體會3個物品中找1個次品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到次品?接著學習4、5、6…個,這個想法挺好,可實際教學中效果并不好。因為找次品的規律只有在數字達到8以上,優越性才能體現出來,我和學生一起從3個物品找次品,太占用時間了,大量的時間浪費在討論從4、5、6個物品中找次品,直到快下課才討論到8個物品,學生已經注意力不集中了,對教學內容也失去了興趣。
2、在關鍵處點撥不到位
這節課的關鍵是讓學生得出要使稱的次數最少,應該把物體分成3份;能平均分的要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多的一份與少的一份要相差1。受前面教學影響,我沒有做好點撥,只是讓學生瀏覽了課本,畫出來,學生沒有深刻的體驗到這個規律的優越性。
《找次品》教學反思6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這節課的設計著力讓學生通過參與有效的實際操作、觀察比較來概括出“找次品”的最佳方案。把學生的學習定位在自主建構知識的基礎上,建立了“猜想——驗證——反思——運用”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有這樣幾點做得比較好:
一、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
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引導者、合作者,而非知識的灌輸者,因而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要教師將現成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并體驗成功的喜悅。為此,我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去獨立探索、盡量地顯現他們的不同稱法,最后通過對比發現結論。如我首先安排了從5個中找次品,采取學生動手實踐、小組討論、猜想探究的方式教學。要求學生說出各種找次品的方法,從而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其次安排了8個,繼續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繼續發現多種方式找出其中的1個次品。最后安排了9個找出次品,這次提高難度要通過寫一寫的方式找出次品。總結以上三種情況要求學生歸納出解決這類問題的最優策略,從而讓學生經歷由多樣化過渡到優化的思維過程。如分幾份最好?每份幾個最好?引導學生發現分成3份稱的方法最好,進一步認識“找次品”這類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法。
二、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
在數學廣角的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想方法一直是我們數學教學學科的特色。我在教學時滲透了一定的數學思考方法。本課的開始我就滲透了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方法,然后在學生眾多的策略中提煉出一般方法和優化策略;最后,再利用歸納出的方法去解決待測物品數更多時的問題。這過程中,就滲透了不完全歸納法,優化策略、分析,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圍繞問題的解決,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的過程,進而使學生得到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提高數學思維能力。通過在解決問題中展開觀察、操作、猜測、實驗、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感受數學思想方法,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重視操作活動,發揮主體作用。
本節課的活動性和操作性比較強,沈佳老師讓學生借助圓片,以動手操作為手段,以思維訓練為目的,把5個零件和8個零件作為學生研究的起點,放手讓學生操作探索,讓學生通過操作、思考、討論、交流去獲得數學知識,使學生得到主動發展。
雖然本課從整體上來看還是比較成功的,達成了預設的教學目標,但是有些細節問題還是應該注意的。如:對于孩子們發言的點評還應該再有一些針對性;時間的控制再合理些,如在5個中找次品的時間再壓縮一些為8和9再節省出一些時間會更好。讓課堂時間分配更加合理。
《找次品》教學反思7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節課的設計著力讓學生通過參與有效的實際操作、觀察比較來概括出“找次品”的最佳方案。把學生的學習定位在自主建構知識的基礎上,建立了“猜想——驗證——反思——運用”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創設情景 通過身邊生活實例,為學生創設問題情景,讓數學問題生活化,一上課就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探究興趣,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以前的視頻畫面距離學生的生活較遠,孩子們興趣不大。集體備課時大家建議這一環節,還是應該聯系生活實際,這樣可以更加激起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難點轉化 降低教學起點,按照例題,本課例1是從5瓶鈣片中找到次品,而我卻讓孩子們先從3個藥瓶中找出次品,這樣就降低了教學起點,孩子很容易的從3個中找到次品。那么在后面的5個、9個中找次品就容易多了。不會產生挫敗感,增加成功的體驗,使本課更容易進行。
三、層層推進 本課我讓孩子們從3個中找出次品這比較簡單,然后加深到從5個、9個中找次品,并且在9個中找次品的過程中滲入優化思想,讓孩子們尋找優化策略,接下來讓學生再用12進行驗證,加深了學生的體驗。整個教學過程注重讓學生經歷了探索知識的過程,使他們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現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在此過程中知識層層推進,步步加深,讓孩子的`推理能力慢慢地達到一定的高度,思維也不至于感到困難。
四、知識拓展 當學生通過例2發現把待測物品平均分成3份稱的方法最好后,以此為基礎讓學生進行猜測:這種方法在待測物品的數字更大的時候是否也成立呢?引發學生進行進一步的驗證、歸納、推理等數學思考活動,逐步脫離具體的實物操作,采用文字分析方式進行較為抽象的分析,實現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過渡。這部分在集體備課后我進行了調整,將以前不能平均分成三份的教學挪到了下一課時。本節重點砸實,能平均分成三份的,怎樣找出次品。總結出規律后,進行了相應的練習。增加了課后“你知道嗎”中一部分內容。學生充分練習后已經能很熟練的運用最優方法解決問題、發現規律。通過今天教學實際來看,效果更好一些。
五、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的運用了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不把現成的答案或結論告訴給學生,而是試圖創設出問題情境,引發學生認知上的矛盾、沖突,激起學生探求知識經驗和事理的欲望,繼而調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積累,提出解決問題的猜想和策略,并通過觀察、實驗、操作、討論、思索等多種活動進行研究檢驗。在研究性數學學習中,知識不再是被學生消極接受的,而是學生自身積極地、主動地去探求獲取的。學生在教育教學中是發現者、研究者,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不足之處:
1、由于時間關系,在研究從9個和12個中找次品時,學生小組交流的時間不夠充分,匯報時有些方法,沒有反饋。
2、板書設計本課板書很難設計,很抽象,不容易使孩子們理解,因此我在設計板書時,在第一次試講的基礎上進行了簡化。用下劃線來代表天平,上面的兩個數字代表托盤兩邊的物品數量,這樣就更形象一些,讓孩子們也更容易理解一些。但改過之后,分析天平兩邊出現的兩種情況,不如以前清楚、易懂。究竟哪種方法更利于學生理解,希望大家一起來探討。
《找次品》教學反思8
執教《找次品》一節課時,在導入環節,我用孩子們最常見的事物——“口香糖”引入課題,既與本課內容相關,又能提高孩子們的興趣,從而引出“次品”。
在探索新知環節中,我讓孩子從易到難,從3瓶口香糖中找出一瓶次品,然后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我設置了一個環節:讓電腦大屏滾動起來,最后停在哪個數字上,就從那個數字的口香糖中找出一瓶次品,最后電腦停在了19683瓶上,學生的興趣陡然升高。此時老師告訴孩子們,像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利用“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來解決類似問題,作為老師,不僅要對學生“授以魚”,更要“授以漁”,讓學生學會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接著從6瓶、9瓶口香糖中找出一瓶次品,其中在從9瓶口香糖中找次品時,我設計了一個小組合作的活動,旨在讓孩子自己在動手的過程中發現找次品的規律,發現規律后再從27瓶、81瓶、243瓶、729瓶、2187瓶、6561瓶、19683瓶口香糖中找次品,當學生發現從19683瓶口香糖中至少9次就能找出一瓶次品時,孩子們的情緒立即達到了高潮,也加深了對新知的理解。接著我設計的是讓學生發現問題:當待測物品數不是3的倍數時又該如何找次品?引導學生得出當待測物品數平均分成3份后余一瓶或余兩瓶時如何放就不影響我們用天平找次品,在這個環節的`設計上,旨在讓學生養成勤動腦、細觀察的好習慣。最后,我設計的是讓學生口述出找次品的最優化策略,目的在于培養孩子的總結表達能力。
在接下來的練習環節中,通過孩子們感興趣的闖關模式,練習由易到難,讓孩子們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在練習中得到升華。
執教過這一節課后,感到存在的不足是:
1、學情把握不準,準備不充分。在小組合作時,學生對待測物品分份數時,不大膽,導致老師提示過于明顯。
2、對教學時間把握不好。
《找次品》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找次品的操作活動和分析、歸納的理性思考,發現解決這類問題的最佳策略-把待測物品平均分3組。
2、以“找次品”活動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試驗、推理等方式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
3、讓學生體會用縮小范圍逐步逼近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嚴密性和口頭語言表達的邏輯性。
教學重點:發現解決這類問題的最佳策略。
教學難點:理解并認可最佳策略的有效性。
教學準備: 課件
學具準備:12個小圓片
一、 確定研究方法――用天平稱。
師:你們知道倫敦奧運會的開幕時間嗎?(20xx年7月28日03時12分)20xx倫敦奧運會就要到了,為了使每個運動員都能打好每場比賽,工廠里對每個體育器材都要進行嚴格的檢查,絕對不能出現次品,否則就會影響運動員的成績,這不有個工人不小心,把一個次品球與2個好球混到了一起,你們愿意幫幫他找出那一個次品球嗎?(出示課件)你們有哪些方法呢?
生1:用手掂一掂,輕的就是次品。
生2:用天平稱。
師:剛才有同學說使用天平,大家見過天平嗎?
(課件出示天平圖片)
師:天平有兩個托盤,如果兩個托盤里的物品質量相等,天平就(請用手勢表示)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輕的一端就會怎么樣(上揚),重的一端就會怎么樣(下沉)。
師:如果使用天平來找出這3個球中的一個次品球,你打算怎么樣稱?
生:天平兩端各放1個,(是任意拿的嗎)如果天平兩端平衡,那天平外的那個就是次品;如果天平兩端不平衡,那次品就在上揚的一端。
學生在說的時候出示相應的課件。師:能這樣稱嗎?學生齊讀。
③師和學生一起小結:剛才在稱的過程中,天平出現了幾種情況?(2種),一種是兩邊相等的'情況,也就是―――天平平衡(板書:平衡),第二種情況時天平一邊高,一邊低,也就是不平衡。(板書:不平衡)
這3 個球不管天平平衡不平衡,稱一次,就保證能找到次品。(保證找到)在生活中常常有這樣一些情況,在一些看起來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著一個質量不同的,輕一點或者是重一點,我們習慣把這類物品稱之為“次品”。
④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研究像這樣用天平稱來找次品的方法。(板書課題:找次品)
二、初步認識“找次品”的基本解決方法。(體會找次品要求中的“保證、至少”和“全面的考慮問題”的數學思想方法)
師:3個太少了,是吧,你看,不用老師教,你們都知道了。我們來點挑戰性的。想挑戰嗎?請聽題:如果你是一個工廠產品檢測員,現在有243個零件,里面有1個是次品,用天平稱,至少稱幾次一定能夠保證找到次品?
師:哪位同學大膽來猜測一下?
生1,生2,生3
師:沒關系,既然是猜測,就允許出錯,只要你認為有道理,就大膽地說出來。 師:你能驗證到第幾次呢?有辦法嗎?數量太多驗證不出來那怎么辦呢? 生:可以從小點開始研究。
師:你們覺得可以從多少開始研究?生;??師說:那我們就從5開始好嗎? 請看大屏幕。
課件出示問題:這里有 5 瓶鈣片,其中 1 瓶少了 3 片,是次品,你能設法把它找出來。
1、生獨立審題
師:這道題什么意思?
(課件出示要求)要求:同桌合作用手模擬天平,用5個學具(圓片)當鈣片。
思考:(1)把待測物品(5 瓶鈣片)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
(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
(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在哪里?
(4)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出次品來?
2、學生獨立活動。
3、學生匯報、演示。
A、第1個學生匯報,是分成5(2,2,1),天平每邊各放兩個,如果天平不平衡,那么次品就在上揚的那兩個中,再把那兩個分別放在天平的兩邊,哪邊上揚,那么那個就是次品,至少要稱2次。如果天平平衡,那么天平外那個就是次品,只要稱一次。當學生在說的時候教師相應的板書。師:你們聽懂了嗎?誰再來說說他是怎么稱的。(課件演示。)
師:稱一次能保證找到次品嗎?對嗎,運氣好可能一次能找到次品,如果運氣不好,那就要兩次才能保證找到次品。
還有不同的稱法嗎?
B、第2個學生匯報分法:分5份(1,1,1,1,1)每份1個。天平每邊各放1個,如果天平不平衡,那個上揚的那個就是次品。
師:找到次品了嗎?能保證找到嗎?
生1:用這種方法稱球,稱1次只是可能找出次品,而不是一定能找出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那次品就在剩下的3個中,需要再稱一次,也就是至少要稱2次才能保證找到次品。(教師板書。)誰也來說說這種稱法。(課件演示。) 師:雖然方法不同,卻得到一個相同的結論。那就是5個物體中找到1個次品,用天平稱,至少稱( 2 )次保證能找出次品來。
師:好了。3個,5個的問題解決了,在一些物品中找到1個次品,大家已經有了初步的手段和方法了。
現在我們把數量再增加些,看看能否找到一種最簡便的方法。
三、 尋找找次品的最優方法,體現縮小范圍的思想方法。
1、出示題目 :有9個網球,其中一個網球是次品,它比其它的網球重一些,用天平稱,至少稱幾次就保證能找出次品來?
師:這題是什么意思?請學生說說題意。
生:有九個網球,其中一個重一些,是次品,用天平稱,稱幾次能保證找到次品。師:大家可以選擇學具擺,也可以在紙上像老師這樣用圖表示,先想把9個網球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在哪里?(4)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出次品來?再想一想稱一次至少能排除幾個,也就是次品一定不在哪幾個中。開始吧。
師:剛才老師發現大家的有很多種不同的方法,現在把你的方法與小組同學交流一下,小組長負責把每種不同的方法記錄在這張實驗報告單中。大家再觀察實驗報告單并比一比哪一種是最優策略,想一想為什么?并選一個代表匯報你們組的方法。
2、學生活動
3、匯報分法及操作過程,教師相應出示課件。
師:哪一組同學的代表愿意來匯報一下。(點出相應的課件)
①(分3份(4、4、1)的方法)生:天平兩邊各放在4個,如果天平平衡,那剩下的那個就是次品,如果兩邊不平衡,下沉的那個盤子的4個再分成(2,2),分別放在天平的兩邊,這時一定有一邊下沉,然后再把那兩個分成(1,1)放在天平的兩邊,這時下沉的那邊一定是次品,保證能找出次品需要稱的3次。師:你這種方法稱一次至少排除幾個?出示課件:5個
師: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②(分5份(2、2、2、2、1的方法)
師:2個2的稱,如果不平衡,次品在下沉的那個盤子里,再把2個分成(1,1)下沉那個就是次品。如果兩邊平衡,次品在剩下的5個中,這時天邊兩邊再放兩個,如果平衡,那么剩下的那個是次品,如果不平衡,再把下沉的那兩個分別放在天平的兩邊,保證能找出次品需要稱的3次。師:你這種方法稱一次至少排除幾個?出示課件;4個
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③(分3份(3、3、3)的方法)生:天平兩邊各放三個,如果天平平衡,那次品就在剩下的三個中,如果不平衡,那么次品就在下沉的那一邊。再把3分成(1,1,1)如果兩邊平衡,次品就是剩下的那一個,如果兩邊不平衡,次品就是較輕的那一個。保證能找出次品需要稱2次。師:你這種方法稱一次至少排除幾個?板書:6個
還有不同的方法嗎?9:(2,2,2,3)3次9:(1,1,1,1,1,1,1,1,1)4次。
師:9有很多分法,可是能保證找到次品需要稱的次數是不一樣的,最好的方法是怎么樣分保證找到次品的次數最少?為什么呢?
生:分成三份,稱一次排除的個數比較多,
師:那我們要先考慮分成幾份呢?(3份)
師:這兩種都是分成三份,哪一種更好?為什么?生:平均分成3份保證稱一次排除的個數是最多的。師:那誰再來說說這種的稱法?出示課件。
師;最好的方法是怎么樣分保證找到次品的次數最少?
出示課件:分3份 平均分
3)小結:9個物品中找到1個次品,用天平稱,平均分成3份,至少稱2次保證可以找到次品。
三、推測:
師:那從27個物品中找一個次品需要稱幾次就能保證找到次品,你是怎么樣分的。
生:27(9,9,9)9個物品中找到1個次品,至少稱2次保證可以找到次品。27個物品中找一個次品需要稱3次就能保證找到次品。
師:你真是聰明的孩子。那81個呢?怎么樣分?
生:81(27,27,27)只需要稱4次就能找到次品
師:243個?師:剛開始的時候大家說多少次啊?現在是不是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這就是數學的魅力,它的魅力我們是無法用語言去形容的,是需要用心去體會的。
四、全課總結。
師:今天我們主要是研究物品總數是3的倍數如何來找次品,如果不是3的倍數,比如10個,11個,25個等等,又該如何呢?這就是我們下一節要探索的內容。 大聲告訴我今天我們學了一節什么課?如何找次品?什么樣的方法是最簡單的?談談你的收獲吧。
板書:找 次 品
5(,1)2次 保證找到
5(,,1)2次
教學反思:
找次品”是五年級下學期數學廣角里的教學內容,屬于一節思維訓練課,主要培養學生的優化意識和邏輯推理能力,同時掌握找次品的最優方法。教材的編排是
【《找次品》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找次品的教學反思05-06
《找次品》數學教學反思12-05
《數學廣角—找次品》教學反思04-27
找次品教學反思(通用9篇)07-02
《找次品》教案04-25
五年級下冊數學廣角“找次品”教學反思05-06
課改中的找次品方法05-01
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人教版《找次品》教學反思 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