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加減計算》教學反思

時間:2023-05-07 16:30:59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加減計算》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加減計算》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加減計算》教學反思

《加減計算》教學反思1

在進行“5以內的加減計算”教學時,我通過創設情境、進行各種競賽等手段來激發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利用口算卡片,采用搶答、開火車、小組比賽、男女擂臺賽等游戲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其中,讓學生在比賽中提高了口算速度。而口算能力的提高不一朝一夕的,必須多練。另外,要與家長配合,每天讓家長給孩子練習一定數量的與教學內容同步的口算題。我相信如果這樣去落實的.話,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肯定可以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加減計算》教學反思2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認識了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不是在異分母分數的計算這一環節,而是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體會算法多樣化的價值。因此,我對本課的教材安排進行了改變。

  在教學1/2 +1/4時,重點突出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會轉化思想。首先,讓學生思考,能像復習題那樣直接計算嗎?為什么不能?強調分母不同,分數單位就不同,不能直接合并,既然不能你有什么辦法找到 1/2+1/4的答案呢?在此處學生的思維發生了碰撞,我沒有急著給學生以提示,而是讓他們在小組中討論交流,由于學生已經掌握了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所以有些小組提出:可以運用學過的有關分數的知識去解決,也有小組提出可以借助一張正方形紙折一折,涂一涂再找到答案,還有的小組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去解決。在后來的小組交流中,我讓學生充分描述自己的探索過程,再交流計算的方法。在出現多種計算方法后,我引導學生對這些方法進行了優化,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在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先通分再計算是最好的方法。接著我又問:“為什么要通分?”這樣的提問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使學生清楚地知道,由于異分母分數的`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計算,只有通過通分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后才可以直接計算。在這些基礎上,讓學生比較兩種方法有什么共同之處,引導學生發現其具有本質的相同點,即它們都是先通分再計算,由折紙涂色引出異分母分數加法,又以此題讓學生提出異分母分數的減法,然后放手讓學生獨自解決。

  通過解決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后,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你認為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可以怎樣算呢?”經歷了充分的探索和思考后,學生很快總結出: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教師順勢板書:通分、→、轉化,并說明:最后要把結果化為最簡分數。

《加減計算》教學反思3

  1、利用已有知識遷移(類比推理——通過與已知事物的比較提出新猜想、認識新的事物)是學生經常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在學生試做例題時,大部分學生由與“整數加減法簡便計算方法”和“小數加減法簡便計算方法”的類比,想到了采用簡便方法。

  2、合作交流是自主探究的'空間,它可以進一步拓展自主探究的空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將獲得別人的探究策略和探究成果,修正和完善自主的探究策略和探究結果。在最后讓四人小組為單位編算式時,讓各位學生自主編題,并發現與他人不同的方法,體現了面向每一位學生的教學理念。在學生展示算式的過程中,又是展示學生解題方法的過程。

  3、解放雙手。

  “聽百遍不如手過一遍”,這一節給學生動手的機會是很多的,課本一開始,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做,整數和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從而引入分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對于本節課的新知識,我也采用了讓學生自己動手做,整堂課在學生的動手算一算中進行,學生也在他們的動手操作中獲得了新知,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感知,讓學生獲得最直接的經驗。

《加減計算》教學反思4

  《分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是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分數加減法中分數加減法混合運算的第二課時例2,是學生掌握了分數加減混合的基礎上教學的,教學結束后,我細細回想本課教學,反思如下:

  優點:

  1、改變教材

  教材中提供的小強比較大小的兩組,只包含了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在例題中有意加入了減法性質的一組題,有效把握簡算教學的難點。

  2、學生主體地位凸顯

  在這節課中,根據數學知識的以舊引新,知識遷移的特點,根據本課教學的`知識我采用學生自主探索發現規律,通過自主探索,小組交流,得出整數的加法、減法的定律和性質同樣適用于分數,學生在課堂上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則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在學生不易理解或容易出錯處給與幫助和點撥。

  缺點:

  1、教學中的問題設置不太合理,對學生的導向作用不夠好。在出現例二的三個等式時,我提出“你能觀察這些算式有什么特點”的問題,想以此引發學生的觀察,得出等號左右兩邊的數相同,只是位置交換或者運算順序不同,順理成章得出整數加法和減法的運算定律適用于分數,而學生直接答出運用了加法運算定律,在教師的引導下才一步一步說出,有些牽強附會,牽著鼻子走。

  2、教學時間把握不夠好,前松后緊。復習中為了顧全大局,用的時間較長。

《加減計算》教學反思5

  長期以來,課堂上教師滔滔不絕,學生默默聆聽的教學方式和“以本為本”的教學準則阻礙著學生的發展。尤其在計算教學中,教師總是嚴格、忠實地執行教材。學生的計算雖不成問題,但他們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并且缺乏自主構建、自主探索,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能力的培養。在新課程的推進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我們關注的焦點。因此,在新理念的引領下,我作了如下嘗試。

  [片斷一]

  師:同學們喜歡去超市購物嗎?今天,老師先讓大家盡興地去超市逛逛,好嗎?

  [推出購物超市流動車,上面有98元的足球、1999元的彩電、395元的VCD、48元的乒乓拍、4999元的電腦、29元的《三國演義》、159元的大衣等,讓學生分別以顧客和營業員的角色進行買賣。待每個同學都有了購物體驗后,回到座位。]

  師:大家的收獲真不少,能介紹一下你買到的東西,描述一下付款的經過嗎?

  生1:我買了1只足球98元,我付出100元,營業員找給我2元。

  師:為什么能找到2元?

  生1:因為足球只要98元,而我付了100元,多付了2元,所以營業員要找給我2元。

  師:噢,原來這樣。

  生2:我買的是彩電,我付出20xx元,找回1元。

  生3:我也買了1只足球,我先付出90元,再付出8元,這樣就不用營業員找了。

  ……

  師:在買東西的過程中,你們感到哪種付款方式最方便?

  生1:我認為付出整十、整百、整千元,再讓營業員找一些零錢比較方便,這樣我們不必帶一些零錢去購物了。

  生2:我認為身邊正好有零錢的話,要多少錢就付多少錢,不用營業員找了,也好把零錢用了,減輕負擔。

  師:營業員們,你們的.收款過程又是怎樣的呢?

  生:他們買足球的話,大部分都付100元,我收了錢后,再找給他們2元。

  師:為什么還要找給他們2元?

  生1:因為足球是98元,我多收了2元,所以要找給他們,否則就占人家的便宜了。

  生2:我記得有一位顧客買了一臺VCD,他付給我3張100元,1張50元,2張20元和1張5元,正好是395元,我就不用找錢給他了。

  師:看來,你們都有豐富的購物經驗,利用生活中的這些經驗來進行計算,會不會給我們一些啟示呢?想試試嗎

  [解讀]

  數學來源于生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將數學活動與他們的生活、學習實際相連,創造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在活動的體驗中,去探索與之相關的數學問題。這不僅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而且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潛能。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教師為學生創設了模擬購物的活動情境,再現生活原型,讓學生投入到愉悅的“購物”活動中。熱鬧、歡快的購物場面,似乎使他們忘卻了那是在上數學課,而考慮較多的就是怎樣付款和收款,從中不斷地體驗到“多收了錢要找給人家,多付了錢要找回”。在熱熱鬧鬧購物之后,讓學生交流購物經歷時,教師不失時機地追問:“為什么要找給2元?”“為什么能找回2元?”“哪種付款方式最方便?”為學生探究簡算方法,突破教學難點起了良好的鋪墊。

《加減計算》教學反思6

  反思一:教學應該更多的關注美感,學生的情感。

  《數學課程標準解讀》有這樣一段:作為學生的一般性發展的數學學習,應該更多的關注學生的情感因素。事實上,健康的富有活力的學習活動,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自信以及相反尊重的學習氛圍非常有利于學生非智力因素與智力因素協調發展,有益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見,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的重要。

  本節課的情景創設的目的是為了激起全班學生的情感共鳴,通過差生比優生算得塊的意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思考發現題目特征,理解簡便算法的實質是“湊整”。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對于多數學生而言,課的設計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是當時我看到優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體現出的榮辱不驚時,我知道對他們我失敗了,顯然這不是他們的精神需要。

  反思二:教學中應該考慮學生更多的鼓勵,對優勢進行挫折教育。

  差生體現出榮辱不驚時我想到了小學數學教育網上講的一個意義深刻的'故事:一位老教師到市場上買菜,遇到當年他教育過的一個做小生意發財的學生,正在賣雞蛋的學生熱情地邀請老師去吃飯,老師說:“賣雞蛋這樣的工作你不覺得難為情嗎?”學生說:“這和當年你教育我的情形相比,我覺得算不了什么”

  這個故事主要諷刺了老師對待差生教育行為,是值得我們反思的,正如學生比賽贏了也不敢伸張。是啊,我們真的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陽光,不僅讓他們可以經受挫折,還能正常的沐浴燦爛的陽光,擁有健康的人格。

  從另一個層面看:學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師的關照,他在無數次的挫折和打擊面前變得堅強,而這種品質將使他終身受益。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課,而學習上的一帆風順的優生,卻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會在一次不正規的比賽中哭泣。有人專門研究過國外的293個著名文藝家的傳記,發現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過重的的挫折!白怨庞⑿鄱际菈,從來紈绔少偉男”的說法,表面有成績的人大多是有磨難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兒童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營養,對于優生也是如此。

《加減計算》教學反思7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內容應當是現實的 、有意義的、 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進行觀察、 實驗、 猜測 、驗證 、推理與交流!倍F代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也清楚地告訴我們教學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參與和參與的多少。那么,小學數學課堂如何選擇合適的內容,采取不同的呈現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呢?本文試以國標本蘇教版小學數學“加減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為例,談談個人的一些認識。

  一、 當堂匯報——讓學生提出問題。

  [片段一]

  課前班級圖書角的圖書借閱情況,要求管理圖書的學生作一些記錄。

  師:聽說大家最近借了許多書,是嗎?請我們班圖書管理員給大家匯報一下昨天的圖書借閱情況。

  生:我們班圖書角共有圖書95本,昨天,上午借出20本,下午借出25本。

  師:根據這些情況,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嗎?

  生:上午比下午多借出多少本?

  生:下午比上午少借出多少本?

  師:誰能解決這些問題?(生解答)

  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還剩下多少本?

  師:奧!前面幾個問題我們以前曾經解決過,都學會了。這幾個問題和茄子老師提的一樣,真不簡單。(點擊出示問題)。

  師:還剩下多少本,該怎樣求呢?請大家試試看------

  學生解答多種方法,老師結合引導學生說出先算出了什么,并進行了對比。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相聯系時,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這個片斷利用學生熟悉的借書情境,讓學生“當場匯報”借閱圖書情況,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永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這種呈現方式簡單而樸實,從學生身邊出發,從經歷的事情出發,引出問題,顯得自然而無做作之嫌。

  二、當場設計——讓學生經歷過程。

  [片段二]

  師:今天,我把你們的好朋友帶來了!(分別出示藍貓、白雪公主、皮卡丘個卡通人員)

  師:你們最喜歡哪一個?想一想,告訴小組內同學。

  生:我喜歡藍貓。

  生:我喜歡皮卡丘……

  師:這樣吧,我們來統計一下。(出示下表,當場輸入數據)

  全班學生人數 喜歡藍貓的人數 喜歡白雪公主人數 喜歡皮丘的人數

  3685

  師:(喜歡皮卡丘的同學較多)誰能幫老師把喜歡皮卡丘的人數計算出來?

  生:我用全班人數分別減去喜歡藍貓和白雪公主的人數就行了。

  列式是:36 -8 -5 =23(人)

  生:我想先求出喜歡藍貓和白雪公主的共有多少人,再用全班的人數減去和就行了。

  列式是:36 -(8 + 5)=23(人)。

  師:真不簡單,幫老師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再請喜歡皮卡丘的小朋友站起來,數數看是不是23人。

  ……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進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這里教者采用了“當場統計”的方式,讓學生選喜歡的卡通人員,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熱情,從而經歷了統計的過程,巧妙地鞏固了所學的知識。這樣的呈現方式,發生在學生身邊。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發展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了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也不顯得死套類型。

  三.創設情景——讓學生合作交流。

  [片段三]

  利用多媒體出示一購物場景:藍貓和皮卡丘到商店買玩具,貨架上有玩具機器人(30元)、玩具汽車(22元)、布娃娃(8元)、玩具狗(17元),先是藍貓拿出50元錢要買一個機器人和一個玩具狗,售貨員山羊阿姨問:我該找給它多少錢呢?

  師:誰能幫山羊阿姨解決這個問題呢?

  生:算出機器人和布娃娃的和,再用50元減就行了。

  算式是:50-(30+17)=3(元)

  生:我可以用50元分別減去機器人和布娃娃的價錢就行了

  算式是:50-30-17=3(元)

  師:(點擊皮卡丘)說出:只帶30元想買兩件不同的玩具。誰能幫皮卡丘選哪兩件玩具,要說出理由喲。

  生:我選布娃娃和小汽車。因為這兩種價錢加起來正好30元,就不要再找錢了。

  生:我想先布娃娃和玩具狗,因為這兩種加起來比30元少,只要找5元錢。

  師:真棒!是的,我們平常買東西時,一般先算出所買物品共用去多少錢。

  [片段四]

  多媒體出示一學生在操場活動的場景。

  師:仔細看一看,操場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生: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拍球,有的在跳繩,有的在跑步……

  師:他們分別有多少人呢?(邊數邊點擊出示:拍球的有10人,踢毽子有4人,跳繩的男生15人,女生10人)

  師:那么跑步的有多少人呢?聽聽他們怎么說的?

 。c擊分別是分別三個學生說了三句話)

 、. 跑馬的比拍球和踢毽子的總數多6人。

  ②. 跑步的比跳繩的少3人。

 、. 我們先來了28人,走了10人,又來了2人。

  師:跑步的究竟有多少人呢?你能根據這些話,求出來嗎?

  學生討論后,紛紛舉手。

  生:我根據第一個跑步小朋友的話算的,列式是:4+10+6=20(人)。

  師:先算的是什么?這里的總數是什么意思?

  生:這里總數就是踢毽子與拍球的人數和,與跳繩的人數無關。我只要先把踢毽子和拍球的人數加起來,再加上6就是跑步的人數。

  生:我根據第三個小朋友列式:28-10+2=20(人)

  生:我根據第三個小朋友還可以這樣列式:28+2-10=20(人)。

  ……

  師:真不簡單!能根據這幾句話,選用一些條件,都能算出了跑步的人數。小朋友真會觀察,真會思考!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改變傳統封閉、單純的接受學習的方式,實施開發性、多元性的探究合作等新型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對我們提出的新要求。以上兩個片斷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加工與整合,創設了兩個不同情境,卻解決幾個不同問題。第一個購物場景,不僅鞏固前面知識,而且解決了購物時,一般要先算出“所買物品一共多少元”這個問題。顯得獨巨匠心。而對于“比總數多”“比總數少”“上下車”等兩步計算實際問題。教者集中放在一個較大的運動場景之中,通過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輕松的解決了問題,豐富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四.抓糖果——讓學生把實際問題“演”出來。

  [片段五]

  師:(出示一塊糖和一盒糖)這是什么?猜這個盒里有多少塊糖?

  生:有30塊。

  生:有50塊。

  老師出示糖果盒背面“50塊”字樣。并抓糖果,讓學生說老師的動作。

  生:老師從50塊糖里先抓出13塊,又放進去20塊。

  師:現在盒里有多少塊糖。會列出算式嗎?

  生:50-13+20=57(塊)

  師:你們能仿照老師剛才的動作,在小組內做一下。把抓的過程說出來 ,并列出算式。

 。總小組桌上有一些糖。讓學生小組合作,抓糖果。說出過程,列算式。氣氛熱烈。)

  生:我是先從30塊糖里抓出8塊,再抓出9塊,還剩13塊。

  列式是:30-8-9=13(塊)

  生:我是先抓11塊糖,放進了裝有50塊糖的盒子里,再抓走9塊,現在盒里是52塊。

  列式是:11+50-9=52(塊)

  ……

  語言是思維的結果和工具。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必須相應地發展學生語言表述能力。而“抓糖果”是學生經常經歷的事情,在數學課堂中呈現出來,卻“演”出了許多數學問題。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通過充分的說“演”的過程、說算式,感受了兩步加減實際問題的產生及解決方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數學課堂顯得和諧,而充滿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數學教學是一個互動的,開放的,充滿生機的活動過程。因而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的改變,將促進學生主動參與,使他們在參與中體驗成功,在參與中體會數學學習帶來的無窮魅力。

  5

  O

  M

《加減計算》教學反思8

  教學中我組織學生圍繞問題的解決獲取與之相關的信息,創設開放性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自主地理解、分析數學信息,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解題的思路,初步學習解決兩步計算應用題的解題步驟與方法。課堂上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從而拓寬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自覺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這節課使我認識到:信任學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學會的`,讓學生自己去學會;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讓學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講的,讓學生自己去講?傊,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重組與激活教學內容、設計彈性化的教學結構、組織動態化的教學過程、實施激勵性的教學評價目的在于打破以“課堂中心”的封閉性教學時空,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開放性,目的在于打破以“教師中心”的灌輸式,進行溝通與對話,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加減計算》教學反思9

  二年級數學 兩步計算應用題 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的“兩步計算應用題”是簡單應用題的提高,是學生思維的飛躍。

  在教學這部分時我有兩點感受:

 。1)、學生讀題的習慣不是很好:不會看圖,弄不清題意,對于圖文的題目不會綜合分析,題目里面隱含的.條件較難找出來,因此導致諸多錯誤。比如:畫面上有兩個筐,框里放8個西瓜,問題是:6個筐里放多少個西瓜這道題用一步計算的同學真不少,他們看一遍就做,8×6=48,沒有看見圖中畫的是兩個筐,你必須想一個筐里放的是4個,才能算6個筐里放多少,應該8÷2=4(個),4×6=24(個)。

 。2)、有的學生只看教師判的對錯,自己并不理解為什么要這樣列式。比如:整理和復習第三題,讓學生看圖提問題。從圖中可以看出,要運24筐水果,一輛三輪車每次能運4筐?梢蕴岢觥皫状慰梢赃\完”或“要一次運完,需要幾輛三輪車”第一種做法,24÷4=6(次)大部分學生能理解;第二種做法,24÷4=6(輛)只有一部分的人理解,但說不出理由。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的關鍵在于要引導學生分析題意,理解題目的過程。

  1、充分利用小組開展討論,整理出圖文信息,在教學中多問“你從圖中知道了什么”,引導學生挖掘題意,做到能完整表述應用

  題。學生能在講題的過程中,保留有用信息,通過有條理講題,理解題意。

  2、盡量讓學生多說,說出每一步算式的意思,充分理解題意。

  3、引導學生自己分析各條件之間的關系,找對中間問題,理清解題思路。

  4、教師在細致分析每一道題時,要對學生的各種算法做出及時恰當的評價,鼓勵學生用自己能理解的方法解答,不要一味追求標新立異。

《加減計算》教學反思10

  一直以為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在分數加減法中的應用,學生能夠很容易掌握,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舉例驗證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同樣適用于分數。在課上,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例子。很自然得出結論。在應用的環節中,我讓學生舉例什么樣的分數加減法可以簡算。學生也表現的非常好。我心頭一喜“看來學生的基礎扎實”。新授后完成做一做時,學生們無論是填運算符號,還是填數據都正確,“看來學生們很會遷移”。可在批閱交上的'作業時,卻發現雖然計算正確,但計算過程并非最簡,在解答時還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問題一:沒有對計算結果及時約分,導致出現異分母分數相加

  問題二:雖然及時對結果進行了約分,但對2/1=2的觀念卻很淡薄

  在講評作業時,出示12/7+1/5+2/7+1/5集體進行計算,并重點強調:中間計算結果也要及時進行約分。對于“2/1”這樣的假分數應化成整數“2”。

【《加減計算》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加減混合計算”的教學反思04-28

《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教學反思12-05

《分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教學反思(精選10篇)03-28

2021《分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教學反思范文05-06

加減混合的教學反思04-15

加減混合教學反思04-22

《小數的加減》教學反思05-01

整式的加減教學反思范文05-02

加減法教學反思01-02

計算教學反思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