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數教學反思
《中位數》教學反思濱城區二小 王合義
《中位數》,一看到這個名詞,腦子里最直接的反映是:什么是中位數,有什么應用價值。什么是中位數比較好理解,但是,為什么學習中位數呢?平時生活中,我們用得最廣的是平均數,對平均數的體驗也較多,要學生舍棄平均數選用中位數體驗的過程就需要相當地清晰。因此,我把課的難點定位為:理解中位數的意義,即學習中位數的必要性;教學的重點是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掌握求中位數的方法。
一、創設情境,引發認知沖突。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才會思索,有了問題才可以引發學生認識上的沖突。一開課,我提供了李叔叔去找工作,看到一份超市招聘公告上寫著該超市月平均工資1000元,覺得條件不錯,可當他看到該超市月工資表時,卻有疑問了。同學們,你們認為廣告是否符合實際呢?這是一個生活中的真實問題,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交流,引起了學生對“月工資水平”的認知沖突,發現單靠“平均數”來描述數據特征有時是不合適的,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在分析討論中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中位數和眾數的概念,我沒有直接給出,主要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認識到不按順序排列,處于中間的數是不確定,而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排列后中位數是確定,從而理解求中位數時,數據應該排序。
通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逐步建構出這兩個概念,這樣做使學生逐步體會到這兩個統計量都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但是描述的角度并不同,這樣可以比較全面、正確地理解所學知識。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各種回答給予肯定,各人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會得到不同的結論。然后通過學生合作交流,相互完善,在自主探索中發現概念的形成過程。讓學生認識到研究數據的必要性。由于教材出現的一組數據的個數是奇數,直接找中間的數作為中位數!袄蠋,如果一組數據的個數是偶數,該怎么辦?”(2)班的 池美君和(3)班的程令同學問道。多好的問題,這一問題引發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自學,看書上有沒有教我們。這時有學生讀出教材的方法:當一組數據的個數是偶數時,中位數取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根據這兩位學生的提問,我立即與學生一起構建求中位數的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求中位數的方法與步驟。
在學生描述的基礎上為加深印象,我適當補充說明:“中位數”中“中位”是指位置居于中間,即某個數據在按照大小順序排列的一組數據中,位置處于最中間的數。(或最中間兩個數據的平均數)!氨姅怠敝小氨姟奔炊,也就是某個數據在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形象語言的描述讓學生更易理解、掌握這兩個概念。
三、在學以致用中體會區別
這一環節,由淺入深設置問題串,使學生思維分層遞進,目的是突出本節重點,分解了難點;通過追問層層引導,啟發學生運用類比、歸納、猜想等思維方法探究問題,揭示概念的實質,不斷完善知識結構。
練習時,在同一具體問題中分別求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目的是為了比較三個量在描述一組數據集中趨勢時的不同角度,有助于了解三個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這樣更加具有很強的生活色彩,讓學生體現了眾數,中位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深刻體會數學源于生活,同時也服務于生活。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感到學生的參與性很強,樂于與同伴交流、探索知識。需要強調的是:學生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教師不可一味的否定學生。教師要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千萬不要代替學生思考,更不可強加給學生固定的思維模式。
【中位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中位數眾數教學反思04-20
中位數和眾數的反思03-09
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的選用教學反思05-06
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中位數》教學反思04-30
五年級數學下冊《中位數和眾數》教學反思05-01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中位數》的教學反思04-30
數學教案-眾數與中位數05-02
小學數學中位數與眾數的教案04-30
初中數學《中位數與眾數》教案03-04
中位數和眾數教案設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