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游沙湖》教案
《游沙湖》教案 三維目標 1、知識能力:字詞過關,理解文意 2、過程與方法:點撥發問,引導學生動腦思考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蘇軾樂觀,曠達,自信的生活態度。 重點難點(簡) 1、學習蘇軾文筆特色:重自然輕學問,涉筆成趣。 2、透過文章學習蘇軾本人樂觀從容,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3、了解蘇軾,“為官的低谷亦是創作的顛峰”。 教學過程 一、解題 1、簡介作者蘇軾及寫作背景 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只是一個虛銜,無權過問公事),安置在本州居住。次年二月,他到達黃州,一直住到元豐七年才離去。元豐五年(1082)三月,蘇軾因治病求醫,在龐安常家住了幾天(見《與陳季常》),病好以后,又和他同游清泉寺,《游沙湖》就是這時寫的。本文和后面的《記承天寺夜游》、《游白水》,都選自《東坡志林》(五卷本),見原書卷一記游類。這三篇游記小品,長不過二百來字,短不到百字,作者信筆而書,無意作文,隨手揮灑,自然天成;插敘生活片斷,流露心境情懷,真率親切,如見其人。蘇軾的這類短文,為明代公安派所推崇,對晚明小品有直接的影響。 《游沙湖》這篇著重寫一個異人:龐安常耳聾心明;一樣奇景:蘭溪水向西流。行文無拘無束,生動活潑,時而漫記戲言,時而引錄詞作,表現了作者風趣、開朗的個性和樂觀、積極的精神。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結合誦讀提示) 注意字音、語調、情感。 2、學生朗讀課文 3、疏通文意,質疑答疑 三、文本解讀,品味鑒賞 1、探究本文寫作特色 形式新穎 作為游記,卻與我們學過的游記寫法不同。它篇幅短小,不以記游為主。 文章開頭以簡約的筆法交代了沙湖的地理位置和作者此行的因由,因為得病,所以遇到了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龐安常。一個耳聾卻穎悟絕人的“異人”。 取材鮮活 2、解讀“奇人”“奇水” ①奇(異)人 ②奇(異)水 3、揣摩作者情感 樂觀 !曠達!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英雄所見略同,蘇軾在《游沙湖》中也有同樣的話:“誰道人生無再少?休將白發唱黃雞。”是什么,讓這兩位仕途失意的文人吟出如此豪邁的句子,是樂觀的心態。 心態決定命運。誠然,命運的起起伏伏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所能做的只是改變自己的心態。樂觀、積極的心態會給你無窮的力量,會讓你有一個積極的思考方式,會讓你永遠看到希望。相反,悲觀消極的心態只會使你失去信心與希望,你永遠也不會比你想象中的自己更成功,那么等待你的可能就是失敗與苦難了。 是啊,自信人生三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如果你堅信你可以,如果你不曾放棄希望,如果你永遠樂觀,那么誰也不可能打敗你!傅雷說:“沒有經過戰斗的舍棄是虛偽的,沒有經過苦難的超脫是輕佻的。”我們何不把那些人生的失意與坎坷作為磨煉自己的機會,彰顯能力的另一種表現。笑看困境,笑看人生。 拓展延伸: 1.比較閱讀: 歐陽修《臨江仙》 2.觀看影像資料,深入體會蘇軾的人生觀 課堂小結: 黃州不是蘇軾的戰場 沙湖卻是蘇軾的沙湖 課后作業: 以“心態與生活”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體不限。 附錄:原文與譯文 原文: 黃州東南三十里為沙湖,亦曰螺師店。予買田其間,因往相田得疾。聞麻橋人龐安常善醫而聾。遂往求療。安常雖聾,而穎悟絕人,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余戲之曰:“余以手為口,君以眼為耳,皆一時異人也。” 疾愈,與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薪水郭門外二里許,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啼。誰道人生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是日劇飲而歸。 注釋: (1)相:察看 (2)龐安常:人名 (3)穎悟:聰穎,有悟性 (4)戲:開玩笑 (5)輒:就 (6)異人:奇異的人 (7)甘:甜 (8)蕭蕭:風雨聲 (9)子規:杜鵑鳥 (10)郭:城 (11)王逸少:即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 (12)蘭芽:剛長出的蘭花幼芽 (13)休將白發唱黃雞:在晚年的時光中不要只是去感慨時光易逝 (14)蘄(qi)水:縣名,即今湖北省浠水縣。 譯文: 黃州東南三十里有個鄉鎮沙湖,又叫螺螄店。我在那里買了幾畝田,因為去看田地好壞,得了病。聽說有個麻橋人龐安常醫術高明但耳朵聾,就去他那里請他看病。龐安常雖然耳朵聾,可是聰明領悟超過一般人,用紙給他寫字,寫不了幾個,就能夠懂得別人的意思。我和他開玩笑說:“我用手當嘴巴,你用眼當耳朵,我們兩個都是當代的怪人。”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覽清泉寺。寺在蘄水縣城外兩里多路,那里有個王羲之的洗筆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條蘭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詩歌:“山下短短的蘭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土干凈沒有污泥。晚間蕭蕭細雨里子規啼鳴。誰說是人老了不再年青,你看那流水還能向西,白發的老人還能作報曉的公雞。”這一天,喝得大醉了回去。 賞析 本文題為“游沙糊”,行文重點不在“游”,而在“感”,這明顯有別于一般游記.先寫到沙湖“相田”,接下來得了病,于是求醫,結識了名醫龐安常,病愈后二人同游清泉寺,作者寫詞抒懷。 詞的下片說明人生也有返老還童,青春能再的可能,不必枉自悲傷,哀嘆光陰易逝。這無疑會給身處逆境的人以勇氣、信心。 就散文的解讀而言,對散文格調的把握,也就是要能夠“讀其文而想見其為人”,具體說來,我們要能夠通過那些充分顯示散文的“個人性”的因素。如文本獨特的選材和敘寫角度、作家獨特的人生經驗和深刻見解、作品的感情基調和思想基調等等的細致觀察,去領略文本的藝術趣味和獨特風韻,透視作家人格和精神境界。 我們正可以從上述思路來讀蘇軾的《游沙湖》。 現代學人呂淑湘先生論蘇軾隨筆小品,稱其“不刻意為文,遇有可記,隨筆寫去”,“或直抒所懷,或因事見理,處處有一東坡,其為人,其哲學,皆豁然呈現。”這是一種深識之見。這篇似乎是隨手所記,決無刻意痕跡的《游沙湖》,就是一篇充分顯示作者人格品味,能讓我見“其為人,其哲學”的佳作。這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貶居黃州時留下的一篇寫人記游的隨筆小品。本文前一部分以文寫人,后一部分以詞記游,文、詞融為一體,相互激發,自然流暢而情韻悠長。 更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本文寫人的角度和文中《浣溪沙》詞抒發的情感。作者是從龐安常與“我”同“異”的角度來寫人的。因此,只選取安常“以眼為耳”,“雖聾,而潁悟絕人”的特異之處,僅用“以紙畫字,書不數字,輒深了人意”一個細節,點化成文,寫出人物之不同一般。這種寫人的手段實在令人嘆為觀止,而細細品味,我們還可以發現,這種寫法其實本身就蘊含深意。龐安常字時安,湖北蘄水人,兒時讀書過目不忘,博物通古今。及長耳聾,但自學研習中醫,尤善針灸,為人治病,十愈,救人無數,為鄉里口碑。這樣一“異人”,可記的事跡行狀必然很多,而作者卻只突出他“以眼為耳”的“異”。從作者文中戲言可以看到,作者這樣寫人,其實也是在寫自己。龐安常“以眼為耳”成一巧手神醫,而詩人“以手為口”,是一代詩文絕佳的士子。安常“潁悟絕人”卻隱居鄉間,權充一名村醫,自己也因詩文得禍,貶居僻遠。兩人連境遇都有同“異”。更“異”的是他們都不用“耳”。龐安常不用耳是因為耳聾,耳聾而不聽,只憑自己的眼明心慧。作者不用耳,則是出于性情。“不以一身禍福,易其憂國之心”(陸游:《題東坡貼》)率性而為,不為世風流轉,不為時論所惑,活出自己的獨立不倚,一派天然,憑的也是眼明心慧。如此看來,作者那一句“皆一時異人也”,實在寄寓了很深的感嘆。從這一句諧謔之中,我們自然也可以見出作者開朗詼諧、活潑風趣的性情。而作者貶居僻遠卻自居“異人”,這又是多么樂觀、自信。這種樂觀、自信,在后文記游的《浣溪沙》詞中表現的更加充分。白居易有《醉歌示妓人商玲瓏》詩:“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鏡里朱顏看已失。”白詩借“黃雞催曉”嘆時光易逝,人生易老。而蘇軾卻高歌“誰道人間無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這是一種多么從容自信、曠達樂觀的人生情懷!這種人生情懷也使本文具有了一種超然灑脫的韻致。【《游沙湖》教案】相關文章:
沙湖游作文02-19
游沙湖作文09-21
游沙湖作文07-13
(優選)游沙湖作文01-03
游沙湖原文及翻譯07-28
國慶游沙湖作文11-06
游沙湖作文【精選10篇】12-26
游沙湖作文9篇(精選)07-31
游蘭溪 / 游沙湖原文翻譯及賞析12-19
游沙湖作文精華【15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