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案
小學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案第一單元:哺育我成長的家鄉
第一課:我的家鄉在哪里
目的要求:
1.知道自己家鄉的名字、名字的(演變)來歷。
2.學會使用圖例、方向標、比例尺等工具在地圖上找到家鄉的位置及相鄰省份。
3.通過訪問、調查家鄉的來歷等活動,激發學生進一步了解家鄉的興趣和熱愛家鄉的情感。
重點難點:
能夠認識自己的家鄉,并能夠正確地向別人介紹家鄉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親人,想念家鄉,是愛家鄉的表現。
教學準備:中國地圖、甘肅省地圖。
學生準備彩筆,剪刀膠水、信封。
第一課時
一、歌曲導入:播放《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問:聽聽這首歌描寫了什么?
二、談話引導。
是啊,家鄉是生我們養我們的地方,家鄉在你的眼里是怎樣一個地方?
在同學們的眼里,家鄉是美麗的,也是可愛的。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家鄉都懷著一種深深的眷戀之情,每個人都熱愛著自己的家鄉。
今天,就讓我們先認識自己家鄉的地理位置。
1、看地圖,找家鄉。
指名學生,問:你的家鄉在哪里?
用"我的家鄉在省市縣"填空說話。
2、出示中國地圖,"讓我們一起來找找自己的家鄉"。
以一人為例,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找找家鄉所在的省和省會城市。說一說在地圖上的大概位置。
3、小組合作,找一找家鄉。
4、游戲:"12345,你的家鄉在哪里?""在這里,在這里,我的家鄉在這里。"
5、老師這里有幾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鄉,請大家幫幫他們。
6、競賽:老師縮小地圖的范圍,請大家自己找找家鄉,比一比,看誰找得快找得準。
三、找家鄉,畫家鄉。
1、每個學生拿出自己帶來的小地圖,在地圖上把自己的家鄉所在省份剪下來,然后貼在彩色紙上。
2、說說你對家鄉的了解。
3、用手中的筆在貼畫的四周畫上一些美麗的圖案,把自己的家鄉打扮得更美麗。
4、學生上臺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轉眼,你長大成人了。你會為家鄉做點什么?你對家鄉會有一種怎樣的感情?
五、小結
第二課:我的家鄉風光好
教學目標:
1.了解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2.能用畫筆記錄下自己眼中家鄉的美景和自己對家鄉的感受。
3.能運用觀察、訪問、調查資料等方式,了解家鄉的故事和家鄉的文化生活。
4.家鄉的美麗和家鄉人對家鄉的熱愛和家鄉人的努力分不開的。鼓勵學生為家鄉做貢獻。
教學重點:
1.了解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2.能運用觀察、訪問、調查資料等方式,了解家鄉的故事和家鄉的文化生活。
教學難點:
能用畫筆記錄下自己眼中家鄉的美景和自己對家鄉的感受,從而建立為家鄉的發展作貢獻的思想感情,明確現在應該做些什么。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我的家鄉》錄象及相關的自然景觀圖片。
2.學生準備圖畫紙和彩筆。
3、課前搜集家鄉的相關資料:圖片、故事、歌曲或戲曲等。
教學過程:
一.看一看,說一說。
1.出示課件,指導學生欣賞《我的家鄉》的錄象。
2.說說從畫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課本中的小朋友喜歡家鄉的什么?
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鄉在哪里?自己喜歡家鄉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啟發談話:你喜歡自己的家鄉嗎?想不想讓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鄉?那就當當小導游,把家鄉最美的地方介紹給他們好嗎?
2.學生扮導游介紹并贊美自己的家鄉。
3.請扮演的孩子談自己的感想,請觀看的小朋友發表自己的意見。
4.猜一猜,請同學描述他最喜歡的家鄉的某個地方,其他同學猜猜是哪里。
三.畫一畫,評一評。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鄉景觀的如:街道、公園、樹林等圖片,讓學生欣賞,并說出畫面上的景物,談談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圍,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筆把它畫下來。
3.小組內展示交流,并推薦出比較好的作品,粘貼在黑板上。
4.請被選的同學介紹自己的作品。
5.師生共評最佳創作獎。
四.說一說,唱一唱。
1.教師首先講一個關于家鄉的故事,你了解為家鄉做貢獻的有哪些人嗎?
2.你還知道家鄉的哪些事?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關于家鄉的小故事。
3.你還知道家鄉的哪些歌曲或戲曲,表演給同學們看好嗎?
4.展示自己收集的關于家鄉照片、文字等資料,與同學交流是通過哪些渠道獲得的資料。
五.活動:我是小導游。
第三課:家鄉的四季變化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交流等多種途徑,了解家鄉氣候的主要特征。
2.知道在不同的季節,人們的生產、生活不同。
3.體會氣候特征與人們的生產、生活的關系。
教學準備
1.中國氣候分布圖一幅。
2.氣象衛星云圖。
3.了解我國的氣候特征。
4收集家鄉四季變化的資料。
教學活動及過程
活動一:了解我國的氣候特征
1.出示中國氣候分布圖,教師簡單介紹我國的氣候特征。
2.小結:我國氣候復雜多樣,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季風氣候顯著。
3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我國氣候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哪些有利條件?
4.小結:夏季,我國除高原、高山外,南方和北方普遍高溫。夏熱是我國氣候資源的
一大優勢,使我國廣大的北方地區都能種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溫作物。在高溫季節,
農作物生長旺盛,需要大量水分。而夏季又是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最多的季節。這樣的氣
候,對農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長都十分有利。
5.請學生談談自己了解的一些氣候和生產、生活的關系。
活動二:我是小小氣象員
1.課前一周請學生記錄本地區的天氣。
2.播放天氣預報,請學生觀看。
3.學生做小小氣象員.介紹自己記錄的某一天的天氣。
4.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天氣與我們的生產、生活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
生活經驗來談具體的例子。)
5.小結:天氣與人們的生產、生活關系密切。
活動三:介紹家鄉的四季
l、課前學生收集自己家鄉一年四季的平均氣溫。
2.結合前兩次活動中學到的知識、自己收集的資料,說說自己家鄉氣候的特征。
3.小組交流:家鄉的四季。
4.在教材第12頁上記錄自己家鄉一年四季有哪些主要特征。
5、展示記錄結果,同學之間互相評議。
活動四:小調查:不同季節的生產生活
1.了解不同季節的生產活動。先出示教材第13頁的四幅圖,請學生談談圖上的內容,
自己了解的農業生產活動;學生充分發言后,教師進行補充講解。
2.有條件的學校給學生播放"春耕""夏管""秋收""冬儲"活動的錄像片。
3.分小組討論:為什么不同的季節,人們的生產活動不同?
4.出示教材第13頁上的四幅圖,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內容。
5.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說說圖上的活動。
6、指導學生通過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查找資料、詢問大人等多種途徑了解:在自己
的家鄉,人們一年四季的生產、生活有哪些不同。
7、將調查結果填入教材第14頁的表中,談后引導學生進行交流,明白四季的氣候特
征不同,人們的生產、生活也隨之發生變化。
4.家鄉物產知多少
教學目標
1.知道家鄉的主要物產有哪些。
2.體會家鄉物產與家鄉的地理位置、氣候的關系。
3.通過活動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愿意為家鄉的發展獻計獻策的情感。
教學準備
1、收集我國有名的物產的資料。
2.準備家鄉名優特產實物。
3.布置名優特產展臺。
4."金點子"獎牌l~2枚。
教學活動及過程:
活動一:說說家鄉的物產
1.出示教材第15、第16頁的圖片,引導學生了解這幾個地方的物產,使學生明白,我國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物產。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先將自己知道的家鄉的物產列出來,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然后在組長的帶領r,將各個同學列出的物產進行歸類,最后總結出家鄉的物產有哪些。
3.小組歸納統計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要求說出物產的名稱、特色、用途等。
活動二:小調查:家鄉的物產
1、教師導入:本節課我們將開展以調查為主要方式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調查的內容是自己家鄉有哪些物產。
2.提問:我們可以采取什么方法進行調查?
小結:可以去圖書館看書,可以上網,可以詢問家長,可以去產地參觀、訪問等。
3.教師將學生分為若干組,指導學生制定調查計劃,分類去調查。
4.調查后,將結果填入教材第17頁的表格中。
5.各組派代表匯報調查結果。
活動三:討論會:為什么自然環境不同,物產會不一樣
1.教師說:通過前兒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不同的地方,物產不一樣。今天我們就來討論為什么自然環境不同,物產會不一樣?
2.學生發言。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地貌地形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氣候特征不同,適合生物生長的條件就不同。如平原地區,有廣大的肥田沃土給我們以衣食之源;山地,給我們生長了大量的森林,貯藏r豐富的礦產等等。
3.辯論:能不能把南方的香蕉拿到北方來栽種?首先根據教材第17頁中女孩提出的問題出示辯論題,正方:能把南方的香蕉拿到北方來栽種。反方:不能把南方的香蕉拿到北方來栽種。
第二單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5.民居與飲食
教學目標
1.了解家鄉民居的特點,探究房子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學會畫出家鄉獨具特色的民居。
2.了解家鄉飲食的特點,實地品嘗獨具特色的家鄉小吃,知道它的特點。
3通過學習,探究家鄉的民居、飲食與當地自然條件的關系,進一步了解家鄉。
教學準備
I.師生共同收集全國各地具有地域特點的傳統民居的圖片資料、聲像資料等。
2.進
【小學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案】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教案104-25
小學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教案04-25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案02-23
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案1004-25
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案1304-25
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案1104-25
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案504-25
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案704-25
《品德與社會》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