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學校課程方案(精選13篇)
為有力保證事情或工作開展的水平質量,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對一個行動明確一個大概的方向。那么什么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普通高中學校課程方案(精選1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普通高中學校課程方案 篇1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推進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新課程的實施,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中體育與健康學科教育教學工作,切實增強青少年學生的體質,根據《四川省普通高中新課程體育學科教學指導意見(試行)》、《四川省巴中中學高中新課程實施方案》及我校體育教學資源的實際,特制定本實施辦法。
一、學校基本情況
我校具有143年辦學歷史,系四川省國家級示范普通高中、四川省體育傳統示范學校,巴中市重點項目--跆拳道訓練點。,校園占地265畝,有教職工374名,在校學生7823人。
(一)師資情況:現有體育專職教師18人,其中高級教師6人,一級教師6人,二級教師6人;具有大學本科學歷15人。
(二)學生情況:現有高中教學班77個,學生5478人;初中教學班31個,學生2345人。
(三)場地器材:現有300米和400米塑膠跑道場地各一個,籃球場10個,排球場3個,乒乓球臺20張,網球場2個,雙杠區、單杠區、聯合器材區,體育教學器材齊全。
綜合分析,現有師資、場地、器材可供10個班同時上課。
二、課程實施目標
通過高中階段的課程學習,提高學生的體能與運動技能水平,加深對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增強體育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1—2項或更多運動愛好和專長,養成終身體育習慣;發展良好的心理品質,增強人際交往技能力和團隊意識;具有健康素養和健康體魄,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社會責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積極進取、充滿活力的人生態度。
三、教學模塊設計
現擬定了9個教學模塊設計,提出了評價要素及標準,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參考,具體內容詳見后附件表1至表11。
四、教學組織形式
(一)必修必選課:根據學校實際情況,以行政班為教學單位,統一安排教學內容,組織教學,并修滿學分。
(二)自主選修課:
(1)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選擇自主選修模塊,將選修相同模塊的學生重新組合成新的教學班。由體育老師開展教學工作。
(2)每一次選項教學內容根據學生選報人數選擇,一般情況下,每一名學生前兩次選項不能重復。
(3)選項教學的每一內容分不同的模塊內容,具體的模塊教學內容根據學校基本情況統一制訂,以后學生選擇高層次的模塊學習內容必須以學習過低層次的模塊學習內容為基礎。
五、教學方法
學生的體能與技能、性格與性別、興趣與能力的差異,導致課程內容設臵的多選擇性和教學中的區別對待,在必修課和選修課教學過程中采用分層教學方法。在男、女分組教學基礎上,實施分層教學有利于教學過程的組織與管理,有利于課程目標的實施和課程內容的重新組合,更有利于提高女生參與運動的興趣和發展基礎體能與技能的訓練;按基礎體能與技能的差異性分層教學。如籃球教學,對于已經具有一定基礎能力的學生,制定更高的學習目標和練習方法,在籃球課學習中讓他們自主練習和自己發展,定時檢查學習效果。對于基礎一般和較差的學生,由教師組織學習與練習,對于進步較快的學生采用擇優提升的方法,進入上一類學生活動的行列;按興趣、能力分層教學。如必修內容教學的分組練習,采用按學生鍛煉興趣、能力相近的自由組合分組練習,有利于教師指導和相互促進,活躍課堂練習的氣氛。
學生在提高運動技能的自主學習與發展過程中,缺少原理指導和有效的練習方法與手段,常規的課堂教學不能滿足學生的自己追求和成功感。為了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求,在必修課程內容的教學中采用分項教學,如跳高、跳遠、三級跳遠的模塊教學中,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給足學生練習的時間與空間,充分讓學生在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與練習方法中發展自己,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張適合自己發展的課程表;在教師的引導下,培養學生自己追求與發展、合作學習與競爭、探究學習與創新的能力。
六、學習評價及學分認定
依據新課程評價體系的基本要求和《四川省巴中中學高中新課程學分認定辦法》的要求,我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及學分認定辦法如下。
(一)學習評價
1、評價機制。建立必修必選模塊學習、自主選修模塊學習、健康教育系列專題模塊學習自評機制;建立以班委、學習骨干、分組或選項學習小組的相互評機制;建立過程評價、模塊評價和終結評價的師評機制。
2、評價方法。
(1)學段終結評價:以高中三學年累計獲得11個學分或超過11個學分為標準,開展高中學段終結評價。
(2)模塊評價:過程評價(50%)和技能評價(50%)相結合的方法來完成每個模塊的學習評價,并認定學分。
①過程評價(50%)。
A、自評:每一個教學模塊結束,學生自身對體育的認知能力、體能與運動技能的進步度、自主學習的探究能力、健康狀況、與他人合作學習的態度進行小結與評價。
B、互評:每一個教學模塊學習結束,相互評價小組對本小組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態度、進步度、合作學習、健康狀況、情感因素、體能與技能的表現力進行等級評價。
C、師評。加強教學的過程評價,注重評價內容的全面性與可選擇性,突出學生個體的差異性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性,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做好常規記錄、考核記錄和評價記錄,結合自評和互評,確定每一個學生完成模塊學習的過程評價結論,并以分數呈現。
②技能評價(50%)。根據該模塊的評價要求及標準,由體育與健康課教師對每位學生的技能進行模塊考試,其成績以分數呈現。
(二)學分認定程序
1、每一模塊學習結束后,學生可向任課教師提出學分認定申請。
2、根據學生學習過程的表現和模塊考試成績,由體育與健康課教師在學生學分認定申請表上填寫學分認定意見并報年級部學分認定工作組。
3、年級部學分認定工作組匯總情況后報學校學分認定辦公室,由學校學分認定辦公室提交學校學分認定委員會審定并公示。若學生對公示的成績提出異議,由學校學分認定委員會進行調查復議并作出認定結論。
七、主要措施
(一)加強師培。教師的觀念、態度和能力是課程改革的關鍵。要求每位任課教師制定一份新課標教學理念、課程理論、實施方法與過程的教學計劃,學期結束交一份實施成果小結或專題論文。學校領導、職能部門和高中各年級部的管理干部要經常性的組織聽課與交流,推廣成功的經驗,提出新的要求,使課程改革落實到實處。
(二)整合資源。為了使教師的業務專長在教學中得到充分的發揮,滿足學生個體發展的需求,在自主選修課教學中按學生的選
普通高中學校課程方案 篇2
為了積極穩妥推進新課程實驗,有效實施普通高中學生學分的認定和管理,根據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普通高中學分認定辦法(試行)》等文件的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特制訂本方案(試行)。
一、建立學分認定組織機構
1、學分認定委員會:
主任:x
副主任:x
成員:x各學科高中教研組組長
職責:負責制訂學分認定實施方案,全面領導和指導學分的認定工作。
2、學分認定工作小組
組長:x
副組長:x
成員:年級段長、備課組長、班主任(教學班指導教師)、學科任課教師、學生代表。
職責:負責對學分的認定、評定、公示等工作的組織實施。
3、學分認定仲裁委員會
主任:x
副主任:x
成員:辦公室、教務處、教科處、政教處、團委等處室負責人、年級段長、高中各學科教研組長。
職責:負責對學分認定工作的監督,對學分認定過程中學生的申訴進行調查、核實以及糾正。
二、學分設置
xxx
三、學分認定的內容和辦法
學分由學分認定委員會認定,學分認定的基本條件是:
(1)達到一定的課程修習時間(不少于規定學時的2/3);
(2)在學習過程中有良好的表現(依據學習過程記錄、學習成果、學生互評及教師評價等)
(3)參加學校組織的考試(或考查)并成績合格。
(一)學科模塊學分認定
學分分為必修學分和選修學分,均由過程評價和終結評價(模塊測試)兩個部分組成,我校規定兩部分的分值權重為4:6。模塊測試以滿分100分計,成績在60分以上(含60分)為及格,取得該門課程的學分,不及格者不取得學分。
1、學習形成性評價成績(過程表現)(40%)
學習形成性評價成績包括修習時間、課堂表現、作業質量、平時測驗等平時過程性表現,累計以滿分40分計入總分成績。
學生修習時間要達到課程標準要求的2/3以上。因病假、事假未能達到規定時的,在課余時間通過補課達到要求的給予認定。修習時間未能達到要求的不予認定學分。課堂表現包括學生的學習情感態度、對課堂的參與程度、提出問題解答問題的數量和質量等,有實驗操作的學科實驗操作的考核也包含在本項目內;作業質量包括作業完成的次數和質量等;平時測驗成績模塊學習中間的階段性測試,可以是筆試,也可以是口試或實驗操作等其他形式。
2、學業水平測試成績(60%)
由學校依據課程標準統一命題(滿分為100分),或采用市教育局統一的模塊測試卷。該部分以滿分60分計入決成績。
以上兩項由學校統一制定評定細則(見附件)。
(二)綜合實踐活動學分認定
1、研究性學習學分認定
研究性學習學分以課題評價形式認定。按照《州溫七中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方案》實施,高一年級進行研究性學習通識培訓并完成一個課題研究,通識學習部分獲得3個學分,課題研究獲得6個學分。高二年級完成一個課題,獲6個學分。研究性學習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每組控制在5-10人之間。課題立項時,要根據課題大小和難易程度及所需時間來確定學分。其認定依據主要是:
(1)參加研究的活動時間記錄;
(2)開題報告和學習方案;
(3)每次課題研究學習活動記錄和《州溫七中研究性學習課題活動記錄冊》;
(4)具體反映成員參與研究的感受、體會、小結;
(5)課題研究學習成果(論文、研究報告、解決問題的方案、活動設計、實物設計、多媒體課件等)。
2、社會實踐學分認定
社會實踐每學年總的活動時間不少于一周,共六個學分,社會實踐由學校政教部門統一組織實施,第一學年安排軍訓,第二、三學年安排參加生產勞動、公益勞動、參觀考察或社會調查。由學校根據學生參與的時間、態度、實踐的效果和實踐場所書面意見等進行認定。
(1)學生每學年必須參加1周有組織、有意義的社會實踐,并且有個人的社會實踐記錄(如日記、體驗材料等),可獲得2學分。
(2)社會實踐可以在校內或校外進行。校內實踐活動可以是值周班活動、社團活動等;校外可以是春、秋游活動、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校內實踐2學分、校個實踐4學分。
(3)軍訓是社會實踐的獨立內容,時間不少于一周,記2學分。
3、社區服務學分認定
社區服務利用課余、假期時間分散進行,三年內的服務總時間不少10個工作日。公益活動一般安排在每年的三月學雷鋒月,為三個工作日;宣傳教育安排在暑、寒假里,為5個工作日;扶貧幫困活動一般安排在課余和節假日,為2個工作日。
學生三年內應參加不少于10個工作日的社區服務,共獲得2學分。參加社區服務少于10個工作日的,不給學分。
社區服務以小組或行政班的方式進行。學校依據既定程序和社區提供的相關材料(服務對象及聯系方式、服務時間、服務項目、認定簽名、服務體會等)認定有效工作日及學分。
4、選修學分認定
學校開設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為學生選修創造條件,并在修習結束后進行考核。選修學分的認定與必修學科模塊的學分認定一樣從學習課時記錄、修習過程反映和課程考核結果三方面來認定。以上三方面均合格者,才能獲得相應學分。
四、學分認定的時間和程序
(一)學分認定時間:學科類課程在修習完每個模塊后,由學校確定時間組織考試、進行學分認定;綜合實踐活動學分認定,由學校根據情況確定時間進行統一認定。
(二)學分認定程序
1按規定完成課程(模塊)修習并經考試、考核后,任課教師及時向學校提出學分認定申請。
2、任課教師綜合學生學習時間、學習態度、學習過程中的表現以及終結評價等情況進行考核,填寫《學科模塊學分認定登記表》,并提出學分認定的初步意見。
3、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學分的認定、還須有實踐場所、服務對象單位的書評鑒意見和學生在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過程的詳實記錄等相關材料,由班主任或帶隊老師進行考核,提出是否予以認定的初步意見。
4、相關科目學分認定小組或年級學科備課組對任課教師提出的初步意見和學生相關資料進行審核。
5、教務處復核。
6、學分認定委員會確認學分。
7、學分認定委員會主任簽署認定意見。
8、公示獲得學分的.學生名單。對未取得學分的學生,學分認定委員會書面通知學生并說明原因。
9、教務處記錄學生學分成績,并存檔。
五、學分認定的處理
1、未取得學分的學生對學校認定意見如有異議,可在得到通知之日起15日內由學生本人向學校學分仲裁小組提出書面復議申請。學校學分仲裁小組提請學校學分認定委員會復議,學校學分認定委員會在15日內召集有關教師、認定小組復議,作出決定并相關學生。
2、學生對學校給予其他學生的學分認定如有異議,可以書面向學校學分仲裁小組反映。闡明提出異議的理由并有權得到答復。
3、學生因模塊考核成績不合格而不能取得學分的處理。
(1)可以申請補考,補考時間由學校安排。若補考后的模塊考核成績仍不合格者,可申請重修、改修或放棄(必修課程和有必修學分要求的選修課程不得放棄,選修課程中要求獲得必修學分的模塊有其他選擇的除外)。
(2)重修要在接到不取得學分的通知后1年之內完成,重修所用時間不得與先前修習所用時間累加。同科課程(模塊)重修不得超過兩次。學生因修習時間不足不能取得學分的,可在補足修習時間后認定。
六、學分管理
1、學校設立學生學分檔案,由教務處指定專人負責管理,妥善保管學生學分認定相關材料,待上級落實信息系統軟件后,建立學生學分管理的平臺。
2、學校不以學分獎勵學生,學生學習成績特別信優異或在某一方面特別突出,可在“學生成長記錄冊”或“學籍管理卡”的相應欄目內予以真實記錄。
3、合格學分是學生取得高中畢業資格的主要依據,按照規定,高中學習期間學生必須取得相應學分,才能準予畢業。
4、學分認定工作必須做到公正、公平、公開,學校學分認定工作應接受學生、家長、社會和上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確保學分認定的權威性和真實性。
普通高中學校課程方案 篇3
自20xx年x月起,江蘇省普通高中全面進入新課標下的新課程改革實驗,為保證我校的新課改革工作得到穩步推進,特制定我校對新課程改革實驗的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以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和市、縣教育局關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方針政策為依據,更新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課程觀、教學觀、人才觀。以課程改革實驗為契機,促進我校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的根本變革,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二、組織機構
1.成立新課程實施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x
副組長:x
成員:xx
2.成立各學科新課程實施研究小組。以各教研室主任為責任人,所有任課教師參與研究。
三、工作計劃
(一)宣傳發動階段
20xx年1x月-20xx年x月為宣傳發動階段,主要任務為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更新教學觀念。組織全體教師學習《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及上級關于課改工作的有關文件精神,讓教師充分認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熟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課程結構、課程標準、教學過程、課程評價、課程管理、師資的培養與培訓等工作,為新課改的實施做好思想準備。
(二)培訓學習階段
20xx年xx月-20xx年xx月為培訓學習階段,主要任務為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縣各級部門組織的新課改的培訓工作,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轉變教學觀念,確保新課改實施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組織實施階段
20xx年xx月開始為組織實施階段,主要任務有如下幾點:
1.認真研究實驗教材,明確教材編寫意圖,教材體系,認真學習各學科《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標,把握住重點難點。
2.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尤其在學科課程教學活動和信息技術的整合貫穿研究性學習方式,利用圖書館、學校網站,結合社會服務和社會實踐。
3.改變課程傳授的教學方式,實現從注重知識傳授轉向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學生為中心,從注重教學的結果轉向注重教學的過程。讓主動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在新課程實施中得到真正的體現。
4.舉辦新課程改革教學展示活動。主要分為教學觀摩和研討、課外活動和教育成果展覽。教學觀摩要做到主題明確、教法新穎。成果展覽力求能展示個性和創新性。
四、工作措施
1.階段總結,不斷反思。要求教師必須做到重點課每課反思、寫出小結;每月反思、寫出總結,進行交流,從面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出一整套適應課改要求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2.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每周三及周日晚教職工會議后為老師集體學習時間,鼓勵老師相互學習、相互交流,不斷提高業務水平。
3.全員參與,群策群力。號召全體教師都參與課改工作,每人寫一篇本學科教學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的'體會文章,在教研組會上進行交流,共同促進我校的課改工作。
4.加強教學管理,促進新課程的扎實推進。每備課組實行每周一課制度,“教學七認真常規”的定期檢查制度,年級組及教務處的督查制度,比較完善的制度為新課程的實施提供了保證。
5.加強校際交流,拓寬視野。一方面請連云港師專及省市有關專家和經驗豐富的教師到我校傳經送寶,另一方面,積極組織教師到兄弟學校聽課取經,拓寬課改工作視野,努力形成新的人才觀、評價觀、教育觀,打開我校課改工作的新局面。
普通高中學校課程方案 篇4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曾先后六次頒布了六套普通高中地理教學大綱。不斷修訂的教學大綱反映了我國不同時期的地理教育思想和社會要求。最新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是在新時期新的教育理論指導下實現全面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理論綱領性文件,它在課程理念、評價機制、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等方面與現行地理教學大綱有較大的不同,是與時俱進的產物。
一、《課程標準》體現了最新的教育理念
1、《課程標準》依據情感心理學的教學論思想和羅杰斯的“人本化教學”思想,取代了赫爾巴特的“學科三中心論”。在基本理念方面強調了學生全面發展的理論思想,以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的共同發展;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上設置課程目標,以培養和諧的全面發展的未來公民。
2、《課程標準》基于布魯納“認知結構教學理論”的發展觀,淡化、粗化具體知識內容,強化、細化地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倡導以技能和能力培養的詳盡要求或建議帶動地理知識的學習,特別倡導探究式學習和以實踐活動為主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生心理結構的形成和改組,致力于科學精神的培養和健全人格的構建,以形成學生終生學習、探索新知的能力和創造性的思維品質。改變現行教學大綱過分注重教師“教”而忽視對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弊端,轉而注重師生互動和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教育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的主動學習”的教育思想具體化。
3、《課程標準》突出科學素養與人文精神相統一的地理學科特點,既重視學科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培養,又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充分發揮地理學科文理兼備的綜合優勢,以可持續發展為主線,以“人——地”系統相互作用的科學原理為基礎,以當前人類面臨的重大的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等問題為對象,以培養國民現代文明素質為宗旨,在現代科學技術與方法的支撐下,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適應我國國情的地理課程。
4、《課程標準》大幅度增加了課程的選擇性,7個選修模塊給了學生很大的課程選擇空間。既滿足學生多元發展的需要,又給地方、學校、教師留下了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余地。
5、基于“提供現代公民必備的地理知識,增強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的課程理念,突現地理學科的實用價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增強生活能力,《課程標準》突出了一些應用性強的領域,如設置“旅游地理”、“城鄉規劃”、“地理信息技術應用”等三個應用性強的模塊。
二、《課程標準》改變了單一的評價方式
1、在《課程標準》的評價建議中提出“在教學活動和學習評價中要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重全員參與”,這一思想將逐漸改變我國當前把考試成績作為惟一標準的評價方式,改正“應試教育”的一些弊病。通過對地理知識理解與應用的評價、對地理技能形成與運用的評價、對地理科學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動質量的評價、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形成的評價以及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和針對性等全方位、多角度、綜合的評價機制,充分體現現代教育心理學“三維度認知心理”理論,有利于學生形成金字塔型的健全人格結構。
2、學分制的實施和必修、選修模塊的設置,有助于教師和學生的雙向選擇,便于“因材施教”,也有利于學生“發自興趣的學習”,同時對教師和學生的主動發展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課程標準》構建了多維度的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是課程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它反映了時代的要求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高中課程特別強調要使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斷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學與人文素養、環境意識、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正確認識自己,尊重他人,學會交流與合作,具有團隊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樣性,初步具有國際視野和參與國際交流的能力等。在這樣的規劃下,新的高中地理課程理念確定為: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的結合。新高中地理課程目標則從以下四個方面體現了這些要求:
1、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
此次課程改革,將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進行整合,并以此為依據,構建地理新課程的目標標準,著眼于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為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提供了有力保障。
2、強調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相對于素質教育而言,創新教育是高層次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全體國民素質為目標,以促進全面發展為宗旨,以育人為根本,以因材施教為方法的現代思想和現代教育模式的一種表述形式。它的內涵是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教育思想的角度來說,素質教育是創新教育的基礎,因為只有在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才能形成創新意識、創造精神和創新教育能力,才能造就一批又一批創造型人才。從教育模式的角度來說,創新教育則是高層次的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最高體現。因為創新教育所培養的素質不是一般的素質,而是創新素質。以培養人的創造性為根本宗旨的創新教育,既是最高層次的教育,也是當前正在全面實行素質教育的一種最高形態的實踐模式。高中地理新課程目標要求在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的基礎上,注重發展學生的感知、記憶和想象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重視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及其方法的掌握,啟迪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展創造性活動,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增長創造才干,特別是發展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人格,發展創造性個性品質,開拓創新精神,激發創造興趣,鍛煉意志和毅力,樹立創造志向。
3、強調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
高中地理新課程內容目標注重與實際相結合,要求學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實的基礎上,逐步學會運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過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規律。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在結構上的重大突破。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確立,不僅意味著一種新的課程形態的誕生,更重要的是標志著現代新課程觀念的形成。它表明,課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機構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那種把課堂看做是惟一受教育的場所,把書本看做是惟一的知識來源,把教師看做是惟一的知識擁有者和權威的觀念已經過時,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視在生活和實踐中的學習。綜合實踐活動以活動為主要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考察、實驗、探究、設計、制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選擇與組織以學生為核心,主要圍繞三條線索進行——————學生與自然的關系,學生與他人的關系,學生與自己的關系。在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中也提出了“指導學生開展觀察、實踐、探究和研究活動”的要求。地理是惟一以“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為基本內容的學科。這是因為,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只有地理才從人口、環境、資源和經濟諸方面綜合起來探討人與環境的協調發展問題。
4、強調科學與人文素養的培養
中學地理課程兼跨“人文與社會”和“科學”兩個領域。在新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課程設計思路中,明確提出“關注人們生產生活與地理密切相關的領域,突現地理學的學科特點與應用價值,以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與人文素養”;“高中地理課程內容的設計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以人地關系為主線,以當前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等問題為重點,以現代科學技術方法為支撐,以培養國民現代文明素質為宗旨,從而全面體現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科學人文性,就是以建立在科學理性之上的人文精神來規范、統領科學,從而實現科學與人文彼此關照、相互包容,最終達到二者的協調統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渾然一體的關系。正如美國著名學者薩頓曾經鮮明提出的那樣,要建立科學人文主義。薩頓指出,為了防止科學主義的出現,“我們必須準備一種新的文化,第一個審慎地建立在科學、在人性化的科學之上的文化,即新人文主義”。“新人文主義不排除科學,相反將最大限度地開發科學。”它將“贊美科學所含有的人性意義,并使它重新和人生聯系在一起”。
《課程標準》構建的多維度的課程目標體現在:
1、知識與技能選擇地理科學知識體系中,基礎的且“有用”的知識為學習內容,關注地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學習能力的培養。
2、過程與方法嘗試運用所學知識整理、分析、綜合、歸納、解釋地理信息,并將地理信息應用于地理學習、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中,“在做中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主要以激發興趣為主,包括“理解周圍的世界”、“人地關系”、“可持續發展”等情感觀念。滲透點具體、廣泛、可操作性強。
四、《課程標準》調整了內容標準
1、《課程標準》在內容選擇上,瞄準當今世界的重大問題、常見問題以及國民利益和民眾興趣所在,瞄準當今不斷涌現的新技術和新方法,結合學生的興趣和終生發展需要,在保留經典地理知識、理論和方法的同時,增加相應內容,刪除部分“繁、難、偏、舊”的知識。如在《課程標準》中,大量引入了現代地理學的最新知識、觀點和理論:“地理2”中有“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地理3”中有“區域可持續發展”;“選修1”中有“宇宙大爆炸”假說;“選修2”中有“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選修7”中有“地理信息技術應用”等。但是,有關“土壤”的具體內容卻沒有在《課程標準》中出現。
2、《課程標準》摒棄了現行《教學大綱》中的傳統的學科內容劃分體系和傳統的“條述法”的敘述方式。在教學內容上,通常圍繞學習主題組織知識點,不追求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完備性,但對于主題下的每個知識點都給以較多說明和教學建議。《課程標準》突出“教學案例”的地位,注重學生的體驗。通過對“教學案例”的閱讀、討論、分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主動參與意識,體現學生“主體性”原則。五、《課程標準》設計了切實可行的“活動建議”和“實施建議”在《課程標準》中設計“活動建議”和“實施建議”比之現行的教學大綱是一大進步。在這兩個“建議”中,有大量的地理科學方法教育和學法指導,其目的是在教學活動中使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有序和諧發展。因此,這兩個“建議”是實現三個維度課程目標的必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必經之路。“活動建議”內容清晰、要求明確,便于操作,對開展教學活動有指導意義。
3、“實施建議”對開展教學活動、教學評價、教材編寫和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都作了詳細說明,便于操作。在教學建議和教學評價建議中,配合案例,針對性強,便于借鑒;倡導探究式學習,以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體現了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除此之外,新修訂的地理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更加明確了對地理實踐活動的要求,為地理教學實踐活動提供了依據。進行地理實踐活動,是地理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方面。地理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兼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其研究對象是地理環境和人地關系,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他的研究對象和學科特點決定了中學地理教學必須走出課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實踐中去。地理實踐活動強調以能力發展為中心,以素質整體發展為取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實踐中才能發展和提高。在豐富多樣的地理實踐活動中,學生獲得知識、豐富情感、發展能力、完善獨立的人格。實踐活動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普通高中學校課程方案 篇5
隨著基礎教育新課程的實施和推進,高中課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如何通過課堂教學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教學課堂的效率,已經成為了高中教師教學過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自20xx年新課程頒布和投入使用以來已走過十一年的時間。但長期以來,我國的課程改革卻只注重新課程方案的設計和教材的編寫,對教師的教授方法和學生的接受能力毫不重視。在課程改革的今天,仍然有許多教師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死板教學,使得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最大表現為課堂教學質量的無效或低效。因此找出新課程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不足并選用合適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已經成為高中教師迫在眉睫的任務。
一、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課程改革可以說是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在此過程中也隨之出現了許多問題,歸結起來有以下三點:首先,教師受應試教育慣性影響,導致只會運用機械、程序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灌輸教育,與新課程提出的`“注重過程和方法”教學目標不一致;其次,教師對新課程的理念理解不到位,導致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運用不當;最后,教師對語文課程性質了解得不夠徹底,導致課堂教學目標錯位。
二、新課程下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加強師生交流
課程標準曾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多種對話,是思想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教師是學習的指導者,學生是課程開發的主體,兩者通過交流,可以更好地促進教學效率。首先。師生通過交流可以拓寬彼此的知識面,豐富資源積累;其次,經過閱讀交流還可以激活和尋求到更多的潛在資源,充分挖掘語文教材的魅力。例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這門課時,由于《林黛玉進賈府》選自《紅樓夢》,因此在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先“拋磚”:“金陵十二釵”都有哪些人?她們為何能入選“金陵十二釵”?她們各自的地位如何?關系如何?由于《紅樓夢》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而家喻戶曉,因此學生們或多或少都能夠回答出部分內容,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接著教師就可以“引玉”了:林妹妹既與薛寶釵同為“金陵十二釵”之冠,除了容貌,她待人處事有何過人之處?師生通過學習課文,討論交流可以認識到,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王夫人房中,知禮數:“挨炕的椅上坐了。”更有當賈母問黛玉是否念書識字時,她明白古代“女人無才便是德”的道理,因此答道:“不曾讀,只上了一年學,些須認得幾個字。”在學習之前,不盲目地進入課程授課,而是通過一系列學生感興趣、又大概了解的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保有學習熱情,并為了答出疑問而認真學習。這樣課堂氣氛活躍,上得也就精彩了。
(二)開發課程資源,發揮教材的多種功能
教材作為學生提高語文能力的文本,是重要的教學資源。因此教師應該大膽整合教學內容,大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可圍繞教學目標,根據課文內容的連貫感知、意脈流動等內容特點,打破教材原有的體系和順序,對文本解讀和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真正實現從課內到課外的銜接。例如我們知道在選修《現代散文選讀》中梁衡的《把欄桿拍遍》是一篇關于愛國詞人辛棄疾的評傳性質的散文,是解讀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散文名篇,因此在學習到選修模塊《唐詩宋詞選讀》中辛棄疾的詞時,教師可將兩者結合起來,當學生在了解辛棄疾的人生志向和經歷后,必定能更加容易地把握其詞的情感。而對于《雷雨》《茶館》這類的話劇范文,教師則可以通過讓學生嘗試自編自導,進行自主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三)恰當運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有效生成
語文教學課堂要想真正突出人文性,又想要表現出充沛的情感因素,可以借助相應的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例如在學習《雷雨》或者《祝福》等已被翻拍成話劇或電影的作品,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進行下載放映供學生觀看,這不僅可以補充必要的歷史文化信息,彌補課文信息的不足,同時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優勢,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營造形象的語文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其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三、總結
新的課程改革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契機和新的挑戰。教育者只有在真正理解了課程的性質,弄懂了教學目標之后,從本質上轉變固有的教學傳統,大膽探索,大膽地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語文課堂才能真正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并一直保持無窮盡的活力。
普通高中學校課程方案 篇6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組織實施“國培計劃——20xx年普通高中課改實驗省教師遠程培訓項目”的通知》(教師廳函[20xx]5號),和《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方案》,為確保我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于20xx年秋季全面展開,結合我省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訓目標
立足甘肅實際,借鑒先期進入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省份和我省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的有益經驗,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幫助教師準確理解和把握高中課程改革的理念、目標、結構、內容和教學要求,增強實施新課程的緊迫性和責任感;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編寫思路、體例特征、結構特征及各學科之間的關系;了解和掌握高中課程改革實施的情況,促進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的轉變,逐步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管理能力、研究能力、指導能力和教學實踐能力;完善高中教師繼續教育遠程培訓體系,為教師終身學習提供支撐和保障,為各普通高中學校順利實施高中新課程提供師資保障。
二、培訓內容與對象
(一)培訓學科:思想政治、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等13門學科。
(二)培訓內容: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總體情況及各學科課程方案的介紹;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結構框架和主要內容介紹;各學科有關重要內容的解讀;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教學方式方法的培訓;有關指導學生有效學習方法的輔導;教學評價方法的指導;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教師教研活動特別是校本教研和教師專業成長的引領等。
(三)培訓對象:20xx年我省進入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的各普通高中(含完全中學、民辦高中,下同)起始年級學科教師、學校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分學科參加)、省市縣高中學科教研員,共計約1.5萬人。
三、培訓時間
(一)準備階段:6月5日—7月20日,各市(州)完成各學科班級組織工作,組織對班主任、輔導教師和技術人員的培訓,配發課程資源,組織學員做好學習前各項準備。
(二)培訓階段:7月28日—8月6日,組織思想政治、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等13個學科教師學習。每天5學時,共計50學時。其中學習視頻課程2小時,在線學習、交流和研討時間不少于3小時。
(三)總結階段:8月7日—8月17日。各市(州)培訓主管部門將本地區培訓工作總結報告(電子版)報送至“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師遠程培訓項目執行辦公室”郵箱。
四、培訓組織與管理
(一)本次遠程培訓工作在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領導小組領導下進行,省教育廳專門成立項目管理小組,由分管副廳長擔任小組組長,成員由省教育廳基教處、師范處、財務處、民教處、督導室,省教科所、省電教中心負責人以及十四個市(州)教育局負責人。省教育廳成立“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師遠程培訓項目執行辦公室”(以下簡稱項目執行辦公室),執行辦公室設在甘肅省教育科學研究所。項目執行辦公室在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領導小組和省項目管理小組的領導下,負責對我省培訓實施工作進行統籌規劃和組織管理,協調多方力量組織開展培訓工作。主要包括研究制定培訓實施方案,組織新課程省級骨干培訓,組織培訓者培訓,加強與教育部相關部門和各網絡平臺服務單位的溝通、聯系。省教育廳成立巡視督查組,對各地培訓工作進行巡視、指導與督查,對培訓效果進行評估。
(二)網絡培訓服務平臺的主要職責。“國培計劃”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項目執行辦公室(掛靠在中央電教館)負責項目組織實施的具體協調工作。通過招標機制遴選有關專門網培訓機構提供遠程培訓的服務和技術支持工作,具體任務分配為: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負責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地理、音樂、美術、體育學科;北京今日園丁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負責物理、化學、生物學科;北京百年樹人遠程教育有限公司負責思想政治、信息技術學科。
網絡平臺的主要任務和職責是:參與培訓課程資源開發和培訓光盤制作,協助專家團隊進行教學,組織專家在線輔導、遠程答疑,提供教務管理服務,制作操作指南,配合培訓者培訓的實施,組織在線研討和提供培訓信息交流服務,提供技術支持與咨詢服務。
(三)各市(州)教育局的主要職責。根據本地區的具體情況進一步分解、細化我省的遠程培訓項目實施方案,制定本地區針對培訓工作的保障措施和應急預案;組織開展市直高中的培訓工作;成立檢查小組,對各縣(市區)培訓工作的準備、進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及時向網絡平臺服務單位和省教育廳上報本轄區輔導教師、班主任、聯絡員、參訓學員編班情況等信息;審核各縣、區呈報的學員培訓成績報表;為本轄區遠程培訓項目的實施提供相應的配套經費,并對本地區培訓工作進行全面總結。
(四)各縣(市區)教育局的主要職責。根據上級主管部門項目實施方案的要求和本縣(市區)學校、教師分布的具體情況,確定本縣(市區)集中學習點(以下稱為“學習中心”);做好本縣(市區)各“學習中心”班主任、指導教師、計算機網絡技術人員的遴選工作;及時向所在市(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上報本縣(市區)班主任、指導教師、聯絡員、學員編班情況等信息;制定本縣(市區)保障培訓工作順利實施的相關措施和應急預案,對培訓中出現的重大問題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做好上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選派輔導教師的接待和在各學習中心的分配工作;做好本縣(市區)普通高中教師參與培訓的相關信息的收集、存檔、上報工作。
(五)普通高中的校長、“學習中心”配備的班主任和指導教師是培訓的具體組織者、管理者、指導者,對順利實施和完成本次遠程培訓任務、保證培訓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校長的主要職責是:擔任“學習中心”的主任,全面負責該中心培訓期間的組織和管理、協調工作;對班主任和輔導教師履行工作職責的情況進行監督,確保所有參加培訓的教師按時參加培訓,保證培訓質量。
班主任的主要職責是:負責組織和管理本班學習活動,了解本班學員學習進度,記錄學員學習活動參與情況,對跟進不足的學員進行督促,檢查審核作業。輔導教師的主要職責:負責本班學習指導,組織并引領學員研討,點評并推薦優秀作業,編輯并提交學習簡報。各地要選擇富有經驗和責任心的骨干教師和教研員擔任班主任和輔導教師,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聘請已進入實驗省區的高中課改優秀教師承擔輔導工作。同時,要切實發揮教研部門的力量,要求各市(州)教研部門積極總結和利用在“甘肅省基礎教育網絡教研教師教學遠程研修”平臺中開展的兩次研修經驗,保證本次培訓的`順利實施。
(六)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配備網絡技術人員,其職責是:密切配合網絡平臺服務單位開展工作,協助行政部門、班主任、輔導教師進行管理與輔導,解決學員在注冊及學習中遇到的相關技術問題,做好本地的技術保障工作。
五、培訓原則及方式
(一)堅持“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對進入新課程的高中一年級各學科教師進行系統的全員崗前培訓,原則上各學科任教教師都必須接受不低于50學時的系統崗前培訓,并經考核合格才能上崗。
(二)組織方式:采取班級化組織管理。組班方式以縣為單位,分學科組班(網上虛擬班級)。每個班不超過100人,設班主任和輔導教師各1名。各市(州)、縣(市區)要根據實際情況,盡可能組織學員以縣(市區)為單位按學科集中參訓。各市(州)、縣(市區)根據實際情況設立若干“學習中心”,組織學員集中培訓。
各市(州)、縣(市區)高中學科教研員、各學校中層以上管理人員按相應學科組班進行學習。
(三)學習方式:由市(州)、縣(市區)集中安排學員在“學習中心”學習。其學習形式主要包括:通過多媒體投影在線或離線(dvd光盤播放)集體收看專家主講的視頻課程;輔導教師組織學員針對專家授課內容結合各自教學實踐開展網下的研討和交流;學員個人借助可上網的計算機自學網上的拓展性課程資源和相關學習資料,參與網上的案例研討和專題討論,提出問題或咨詢,接受專家的問題解答和教學指導;按要求完成相關作業等。
(四)輔導方式:本地研討、在線交流與專家答疑相結合。本地研討應在班主任與輔導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開展。在線交流應在本地研討的基礎上,在課程專家團隊的主持和指導下,組織學員進行學習交流和專題討論。針對各地學員學習研討和交流中普遍關注的突出問題,由課程專家集中答疑指導。
六、培訓實施及流程
我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師遠程培訓工作從20xx年6月啟動,分階段、分學科逐步推進。具體實施步驟為:
(一)6月10日前,各市(州)應負責將參加本次培訓的不同學科的教師人數(含高中學科教研員、各高中學校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學校多媒體教室、計算機網絡教室等設施設備的數量及技術狀況以電子文本的形式上報“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師遠程培訓項目執行辦公室”郵箱。另外,各市(州)對各縣(市區)學校上報的上述信息數據進行認真審核,按照參訓學員的數量和分布狀況,設立和確定“學習中心”。(注:“學習中心”在冠名時可以其所在學校為基礎,冠以“xx高級中學學習中心”、“xx學校學習中心”等),確定學習中心負責人與技術保障人員。指定“學習中心”所在學校的一名校長和兩名副校長擔任“學習中心”的主任和副主任,負責培訓期間該“學習中心”培訓的具體組織、領導和協調工作。
(二)6月11日,省教育廳將通過視頻會議方式,組織進行對管理者進行培訓,一是部署我省“國培計劃——20xx年普通高中課改實驗省教師遠程培訓項目”工作;二是對各市(州)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學習中心”負責人、技術保障人員進行培訓,主要內容包括培訓流程,各級培訓管理者的職責任務和工作要求。
(三)6月20日前,各市(州)按附件2的信息上報要求,完成統計參加培訓相關信息:
1.將各縣(市區)應接受培訓的教師按學科進行編班,原則上每個學科為一個班,并確定每個培訓班級培訓期間所在的“學習中心”。對于學員人數超出50人以上的較大班級,可再將其劃分為若干個學習組,便于組織網下的交流、研討。
2.為每個培訓班級配備一名班主任和培訓輔導教師,對人數較少的小學科,可二個班級配備一名班主任。
3.各市(州)指定一名同志作為聯絡員,負責與“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師遠程培訓項目執行辦公室”和各網絡平臺服務單位的溝通、聯系、接洽工作。
(四)7月1日前,各網絡平臺服務單位將帳號分配到我省;7月10日前,完成輔導教師、班主任的注冊報名工作;7月20日前完成學員注冊報名工作,以便學員及早體驗網絡平臺操作。7月22日班主任在各學校校長的配合下完成審核確認工作,7月24日之前,“甘肅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師遠程培訓項目執行辦公室”將確認信息(線下)上報給平臺,7月25日完成用戶調整工作。
(五)7月15日前,省教育廳將組織全省培訓者培訓,屆時邀請國家學科課程專家及網絡平臺教學管理和技術人員對我省班主任與指導教師進行培訓。
培訓者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介紹培訓組織流程、培訓輔導者工作職責、課程主要內容、講解課程特點、組織交流研討與輔導答疑的方法和技巧、教學教務管理與技術操作辦法與流程、學習簡報內容與編制、與課程專家組交流溝通及信息反饋形式與辦法。期間,組織學員做好學習前準備。
在此期間網絡服務平臺應完成的主要工作有:
1.相關網絡平臺服務單位將向市(州)教育局送達各絡視頻課程的dvd光盤,各市(州)教育局根據縣區上報的“學習中心(學校)”數向各縣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發送,最終逐級配送給轄區內各“學習中心”的培訓點。
2.完成計算機網絡檢測、dvd光盤播放測試、學員網上注冊、分班、預覽相關課程資源等工作。
(六)7月28日至8月6日,培訓工作正式實施。在此期間,各“學習中心”負責人(校長、副校長)、班主任,應認真組織本中心的教師按照網絡遠程培訓課程表的安排到指定的培訓點集中進行培訓;班主任負責對參訓學員集中培訓的考勤和日常管理。輔導教師在業務上具體指導參訓學員的網上學習和組織網下集體研討、交流等活動。
(七)網上遠程培訓工作結束10天內,輔導教師應根據有關規定,綜合評定出學員的培訓成績并交給班主任;班主任經審核無疑義后應將學員培訓課程、課時、成績等信息呈交縣(市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歸檔保存,作為學員進行繼續教育登記和頒發結業合格證書的憑據。
各級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各“學習中心”對培訓工作做出認真的總結,對培訓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要納入本年度“教師培訓年”評選表彰活動中。
七、培訓考核與發證
對成績合格的學員,省教育廳頒發由教育部監制的普通高中教師新課程培訓合格證書,同時納入教師繼續教育學時登記。
八、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為了確保培訓工作順利實施,省教育廳成立了項目管理小組,并在省教科所成立了項目執行辦公室,由省教科所負責組織實施。各地也應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統籌協調當地的培訓工作。各相關部門和組織管理、輔導人員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責,確保遠程培訓各個環節落實到位。各普通高中校長要特別重視本次培訓工作,保證每位教師完整參加培訓全過程,并嚴格實行持證上崗。
(二)質量保障。培訓期間,省教育廳將組織人員分赴各地檢查、督促培訓工作。省教科所要組織省級專家團隊深入培訓現場指導培訓工作,發現問題要及時提出改進意見。培訓結束時要提交高質量的評估報告。
(三)應急保障。各地要認真做好培訓的準備工作,對突發情況要做到快速有效應對。對黑客、病毒攻擊等導致培訓無法進行的情況,制定應急預案,保證盡快恢復正常;對培訓過程中出現停電、設備故障及其他突發情況等,要有應急措施,確保培訓的順利實施。
(四)經費保障。
本次活動經費采用分級負擔:
1.本次培訓的課程資源開發、教學組織、網絡平臺支持服務及管理等費用由教育部安排專項經費;
2.省教育廳負擔本次培訓中管理者培訓費用,班主任與指導教師培訓費用(不含交通費),督查指導工作、省級管理組織費用以及班主任與指導教師的工作補助等費用;對于在培訓中獲得優秀的班主任與指導教師給予表彰獎勵。
3.各市(州)承擔本次活動中各縣(市區)班主任與指導教師的集中培訓費用,市級管理組織以及督查指導工作等費用;
4.各縣(市區)及各校承擔本次活動中對各“學習中心”班主任與指導教師集中培訓費用,縣級管理組織以及督查指導,場地、設備使用維護及其它費用(上網費、電費等)。
本次活動不向培訓教師收取任何費用。
九、其他
本實施方案的解釋權歸省教育廳“甘肅省普通高中課改試驗遠程培訓項目執行辦公室”,如需咨詢相關問題請與辦公室聯系。
普通高中學校課程方案 篇7
歷經三年試點和兩年多的籌備,《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下稱《方案》)近日發布,其核心就是“減少必修,增加選修”,進一步擴大學生的選擇權。
浙江省教育廳從下半年開始籌劃研究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基本思路就是“調結構、減總量、優方法、改評價、創條件”,構建重基礎、多樣化、可選擇的普通高中課程體系。
根據此次出臺的方案,浙江省高中必修學分將從116學分減少到96學分,選修學分從28學分提高到48學分。選修課學分比提高到總學分的三分之一,每學期選修課程課時比例不少于總課時的20%。
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劉希平在解讀這份新方案時表示,此舉意味著把更多的課程學習選擇權交給學生,把更多的'課程開發選擇權交給老師,把更多的課程設置選擇權交給學校。
“這是一次循序漸進的課程改革,與高考無關,但希望能變成浙江教育界自下而上的文化自覺,希望浙江高中生能提早規劃未來。”該省教育廳人士稱。
但是,走在浙江前面的改革實踐看起來并不樂觀。
江蘇省早在2005年開始新課改試點。實施一年之后,江蘇省教科院2006年7月的一份調研報告中指出,很多學校采用新舊兩套課程體系并行的辦法,反而加重了師生負擔。而校方的理由是,完全采用新課標“怕影響高考,家長有意見”。
“新課改在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提升素質方面效果不大。”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魏所康研究員表示。
此次浙江省的方案提出,將把高中選修課程納入高考招生改革評價體系,對高中階段具備相關選修課程學分或相關選修課程成績優良的考生,高校在同等條件下優先予以錄取。這樣的措施似乎有利于扭轉“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但力度顯然還不夠。
“如果沒有體制、機制上的突破,新課改難有大動作。”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胡瑞文指出,要推進新課改,就必須突破現行的高考制度。
此前江蘇、天津、浙江等地針對新課改推出的高考方案,力圖把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考錄取之中。但在統一高考、集中錄取的框架下,方案并沒有受到高中老師和學生的歡迎。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缺乏與新課改對接的整體性高考方案,表明教育主管部門并未將新課改與高考改革作為一個系統進行考慮,新課改的推出有草率之嫌。這種割裂的做法,表面看來使改革容易推行,實際上恰恰使新課改與高考改革都走向復雜化。
胡瑞文認為,與新課改相配套,應該同時進行高中教育和高考招錄制度的改革。比如,在浙江等民營經濟發達的地方,可以讓民辦高中根據辦學特色而不是中考成績來自主招生,分流一部分有興趣特長的學生。在此基礎上推進高中新課改,將更有利于減輕學生負擔,加強素質教育。
胡瑞文表示,目前高考的命題權已經下放到省,為上述改革創造了條件。
普通高中學校課程方案 篇8
我校全面推行教改一年多以來,課堂教學有了一定程度地改善,滿堂灌的單邊教學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大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不斷增強,師生關系日益融洽,學風校風顯著改良。
11月23日,我校舉行了全市公開教學活動,組織了教改促學校發展研討會,市教育局陳興初局長、陳華副局長,基教科陶冶科長,教研室陸為農主任、王金海副主任,以及市內外學校名師來校參加了活動。與會領導和專家觀摩了我校教育教學活動,給我校教改工作進行了分析指導,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總結前一階段的工作,我們的收獲主要在學的一頭,而在教的一頭卻遠不如我們的設想,一個突出問題是,教改未能真正促使我們的老師在教學思想、教學行為等方面發生真正的改變,不僅如此,在一些教學常規方面我們反而削弱了,教學鉆研不到位、教學環節不嚴謹、教學基本規范不執行的現象還是較為普遍的。不解決教的問題,我們的課改無法持續也難見成效,對學生的發展來說也是一種傷害。在這次研討會上,市教育局陳華副局長有一句話是我們要警醒的:“某種程度上教師的基本素養已經成了當前課改的一種嚴重制約。”如何改變目前這種局面,是我們下階段課改工作的著眼點。
從我們目前存在的問題出發,切實把握下階段我校課改工作追求的目標、貫徹的思想、遵循的思路和采取的舉措,是我校下階段教改工作的中心。
一、目標。
教改目標:實現兩個轉變發展學生三種“學力”。
實現兩個轉變,一是實現教師由“敬業”向“精業”的轉變,二是實現學生由“敬學”向“樂學”的轉變;
發展學生三種“學力”,一是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力,二是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三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思想。
牢固確立正確的教學思想,在教改實踐中不折不扣地貫徹這樣的思想。
1、堅持正確的教改方向,一切教學設計、組織和行為必須緊緊圍繞學生的學來展開實施,在教學中牢固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2、堅持教學相長的原則,遵循學科教學規律,苦練教學基本功,深于研究教材,精于掌握教法,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3、堅持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功體驗的理念,助長學生的學習自信,消除學生的學習挫敗感,引導學生學會、會學、樂學。
4、堅持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策略,從我校學生學情出發,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大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5、堅持進步就是成功的質量觀,不斷分層,不斷分類,幫助每一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成功之路。
三、思路。
(一)教師工作思路。
1、克服三大問題:業務功底薄弱教學準備不足,教學思想保守教學方法單一,人格魅力欠缺師生距離較遠。
2、落實以下幾條:
第一,圍繞“進度以學定教、目標鎖定基礎”這個核心對教學內容和要求進行國家課程的校本化處理,確保學生學得了、學得透、學得牢。
第二,下大力氣鉆研教材鉆研考綱,迅速提升業務素養,每次走進課堂必須做到吃透學生、研透教材、悟透教法;
第三,在深耕教材的基礎上,堅持學案導學、問題引領的課堂思路,精心設計學習過程,做一個出色的課堂教學組織者;
第四,變布置機械的作業為靈活的學習任務,還學生更多的課后學習自主權,保障學生“先學”這個環節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學生的“先學”這個環節教師要深度參與。
第五,及時完成常規業務,深入把控學情,圍在學生身邊,第一時間給予學生檢查督促輔導答疑。
(二)學生學習思路
1、克服三大問題:信心缺失,無序盲目,學習被動。
2、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人人要有階段性的具體進步目標,目標不是達到怎樣的分數,而是掌握沒有掌握的知識點、解決學習上存在的問題。
第二,每天每課學習任務明確具體,有完成任務的'時間和空間,學習任務完成必須及時并講究效率;
第三,小組合作學習形成機制,分工、互查、互助、互評每天每課要進行,定時定點定要求。
(三)課堂教學思路
1、克服三大問題:針對性不強,參與度不高,收獲不明。
2、貫徹一條:全面實施我校課堂教學師生行為規程。
貫徹規程把握三點:
第一,先學要真學,完成學習任務學生要有責任有壓力;
第二,任務問題化,問題要抓準抓牢,問題拋給學生,圍繞問題大膽放開教學過程,展開自主合作探究,用學生學的思路而不是教師教的思路來主導課堂教學過程。
第三,建立大課堂理念,把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環節構建成一個課堂教學的有機整體,全面把控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
四、舉措
1、健全集體備課制度,提高集體備課的準備程度和研究問題的深度,確保集體備課聚焦問題、聚焦教法、聚焦課堂。
教務處推出集體備課細則要求。
2、成立學校文科教學研究室和理科教學研究室,加大聽課力度,全面推進課堂教學行為規程。
文科教研室:主任,季正榮;副主任,王友標。理科教研室:主任,趙雪英;副主任,殷建平。
成員由行政、骨干教師、外聘名師組成。行政成員每天至少聽一節課,并做好認真的課堂教學貫徹分析。
3、全校推行學生問題講堂。通過問題講堂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理順年級學生學科研究會的組織機制,讓學生進行自主管理,利用雙休日晚走或提前到校的時間讓學生和學生進行學科問題研究成果分享。
問題講堂教師做到指導、到位但堅決不講。
4、推進班級圖書館建設。做到專人負責、半月交換、定時保障、方便閱讀、競賽促進。
每個年級每周至少保證兩個時段的閱讀。
5、實施高三年級學科調研制度。學科調研每周匯總一次,全面檢查每周計劃的落實情況,部署下周工作安排。
語文:xx。
數學:xx。
外語:xx。
物化生:xx。
政史地:xx。
6、規范班會課工作制度。由政教處黃建新主任帶領三個年級部制定班會課要求,形成班會課評比工作機制。
五、下階段著力推進的幾項工作
1、繼續邀請市局有關專家和校外名師深入探討教改思路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策略。
2、廣泛開展以學科為主體的校際交流研討活動。
3、狠抓教師業務培訓,加大中青年教師業務基本功考試力度。
4、精心部署年度學生學情調研和學生評教活動。
5、高質量策劃組織師生藝術節。
6、改進學生管理,促進學生自主管理,在管理上變硬的管理為軟的管理。
普通高中學校課程方案 篇9
一、活動目的:
為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促進教師業務水平與教學能力的提高,同時也為我校教師提供展示自我和相互學習的平臺,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經研究決定,在全校開展優質課評比活動。
二、活動安排:
1.面向全校教師積極宣傳本次活動的意義,充分調動一線教師的.參賽的積極性,以此推動課堂教學研究,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2.各教研組推選本組部分教師參加學校優質課評比,其中語文、數學、英語學科各3--5人,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體育、美術、音樂計算機、 心理健康學科各1--2人。
3.活動工夫安排:
(1)10月24日—11月6日,各教研組上報參加校級優質課競賽的教師名單及課題。
(2)11月21日—12月4日,開展校優質課競賽。(詳細的活動工夫、地點、參賽教師、賽課內容等安排到時另行通知)
4.校優質課競賽的評委要堅持參加本次活動的全過程,按照評課的標準,認真公正地評比參賽的每一節課。
5.競賽分文科組、理科組進行,其中文科組含語文、英語、政治、歷史、地理、心理健康學科,理科組含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體育、美術、音樂計算機學科。
三、學校考評組成員:
理科組:教育局領導一人:其他指定人等
文科組:教育局領導一人:其他指定人等
四、獎項建立與獎勵方法:
優質課評一、二、三等獎,其中文理科一等獎各2名, 二等獎各4名,其余為三等獎。獲獎教師在教師評聘時可參照教師評聘方案給予加分及肯定的物質獎勵。
普通高中學校課程方案 篇10
為營造濃厚的教學研究氛圍,促進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推動高效課堂建設,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學校決定開展青年教師優質課評比活動。為確保活動有序、有效開展,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浙江省教育廳關于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通知》精神,促進教師進一步更新教學觀念,增強教學改革意識,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探討素質教學課堂教學模式,推進新課程實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二、組織機構
1、領導小組
組長:周寒
副組長:卓乃籌
成員:王太忠 舒 白 楊炳新 各教研組長
2、工作小組
文、理科組組長及成員見下表
組別 組長 成員 學科
文科科組 舒白 劉義、蘇平良、謝連勝、李自然、卓乃籌 語文、英語、政治、歷史、地理
理科科組 楊炳新 陳洪濤、蔡義春、陸宏國、蘇秀忠、曹子陽、翁迪俊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體育、藝術
三、參賽對象
35周歲以下中青年教師為主,全體教師均可報名參賽。
四、活動主題
深入研討有效課堂教學
三、比賽內容
1、教學設計:占30%,評價標準詳見附件1
2、課堂教學:占70%,評價標準詳見附件2
四、競賽安排
第一階段:推選階段(第6周10月8日——14日)
各科組在一周時間內組織選拔,選手產生方式由科組自行決定。
名額分配:語文、數學、英語科組各派2人參賽;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體育和藝術科組各派1人參賽,共計14人。(物理空缺名額可安排給化學或生物)
第二階段:比賽階段(第7周至第8周即10月15日——28日)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時間另定)
五、活動要求
1、本次比賽活動各學科參賽選手上課安排與“推磨課”相同,體育、藝術科自選時間;各科組要認真組織好本組教師參加聽課,歡迎跨學科聽課。
2、各科組長將參賽教師的授課內容、年級班級、節次于 10月13日前上報教科室楊炳新處。
3、參賽教師所報課題須按當天當次課時進度上報,不得重復舊課。
4、每一位參賽教師要以積極認真、精益求精的態度設計好參賽教案并準備好多媒體課件上好優質課。參賽教師每人要準備好教案,并用A4紙復印好九份,發給評委人手一份,課后將一份教學設計交教務處存檔;教案、上課課件、說課稿的電子文稿發到教科室室郵箱。
5、所有評委提前三分鐘到堂,不得遲到缺席(有課的請提前調好),要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則給每個參賽選手打分,且填好綜合評價量表,并在課后當堂交給組長。
六、評分細則
詳見附件1、2
七、獎勵辦法
1、名額分配
文、理科各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其余參賽選手均為優勝獎。
2、物質獎勵
一等獎獎金500元、二等獎獎金300元、優勝獎獎金200元。
3、精神鼓勵
所有參賽選手由學校統一頒發榮譽證書
普通高中學校課程方案 篇11
一、指導思想
為切實打造學科教學品牌,更新教師教學理念,轉變教師教學方式,進一步優化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優化教學評價,提高教師教學技能,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教師的成長和發展搭建交流、學習與展示的平臺,以賽促學、以賽促優,培養更多骨干教師,現舉行20XX年宜興市張渚高級中學教師“三優化一提高”優質課評比活動,以達到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目的。
二、比武內容
1、比武內容:課堂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以“學為中心”的三種課型:即新授課、復習課、試卷講評課(習題課);四種教學方式:即問題探究、自主體驗、逆向探究、實踐提升。
2、比武學科: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體育、音樂、美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
三、組委會及評委會
組 長:趙春明
副組長:季建祥、楊金林、張國忠
成 員:史杏清、朱曄姿、殷黎榮、湯敏強、 黃雪峰、李德明、徐永民、金燕
各學科教研組長以及骨干教師
四、參賽對象:
全校45周歲(1971年1月1日后出生)以下所有在編在職的任課教師。近3年內(20XX年9月1日以后)宜興市以上優質課評比、基本功評比一等獎、無錫市二等獎、省三等獎以上的獲得者暫不參賽。
五、比賽項目及要求
1、此次優質課評比包括:課堂教學設計(占30%)、課堂教學(40分鐘)(占70%)最后計算參賽教師的總分。
2、備課:參賽老師就所帶班級、所帶學科、教學進度選出一節課,進行教學設計,寫出為學(教)案(應具備較為詳細內容)。參賽教師在比賽前交一份學(教)案設計于教務處徐永民老師處(含電子版和紙質版)。
3、課堂教學:根據教學設計的具體內容,實施課堂教學。基本要求為:以新課改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教學方法靈活,教學手段先進,合理使用電教手段,體現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注重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效果明顯。
六、評價與統計
1、教學設計:由評委進行打分,采用百分制,卻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其他評委平均分。按30%計入總分。
2、課堂教學:分評委打分和其他聽課教師打分,采用百分制。只算評委分數,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按70%折合計入總分。
七、評獎
本次三優化一提高優質課大賽設一等獎和優秀獎,其中一等獎推薦參加宜興市三優化一提高優質課大賽,對本次活動中獲獎教師頒發榮譽證書。
八、活動安排
1、10月12日——10月16日,教師到教研組長處報名并做好上課準備。
2、10月19日——10月20日,教務處安排上課時間。
3、10月21日——10月31日 優質課比賽教學活動(地點:錄播室)。
4、11月初公示獲獎名單,并上報參加宜興市優質課大賽教師名單。
普通高中學校課程方案 篇12
根據《省普通高中課程設置方案(試行)》和《成都市普通高中課程設置指導意見》,按照市教育局普教二處和市課改辦要求,擬定我校課改三年規劃及管理方案:
一、建立健全的組織機構,分項落實工作責任
為了扎實推進課改工作,建立健全組織領導機構,做到分工明確,責任落實,切實負責,著力踐行課改各項具體工作,特成立以下
12個課改工作領導小組:
1、課改全面工作領導機構
組長:
成員:
2、課程管理及開發領導小組
組長:
成員:
3、課堂教學改革及教學質量監測評估領導小組
組長:
成員:
4、選課指導中心
組長:
成員:
5、校本研修領導小組
組織:
成員:
6、綜合實踐活動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領導小組
組長:
成員:
7、研究性學習領導小組
組長:
成員:
各學科備課組長
8、通用技術課程管理領導小組
組長:
成員:
9、學分認定委員會
主席:
成員:
班主任、學科老師,學生代表
10、教分評價管理領導小組
組長:劉克和副組長:田明張建清
成員:魏亞明蔡德軍龔建林
11、課改實驗課題研究及課改成果管理領導小組
組長:
成員:
12、課改“樣板校”輻射及檔案管理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
成員:
縣管教育集團成員學校(實驗中學)
二、目標規劃,分期實施
按照《成都市普通高中課改工作指導意見》和成都市課改辦工作要求,為積極穩妥地推進我校新課改各項工作,結合校本實際,著力做好八項具體工作:
1、組織學習,加強培訓,更新觀念,改善教育教學行為方式。
2、編制我校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的相關制度。
3、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4、有計劃地進行隊伍培養。
5、穩定并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6、抓好課堂教學。
7、做實校本研修。
8、著力開發和利用校本課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擬定三年目標規劃并分期著力實施:
學校近期(2010年7月-20xx年7月)課改工作規劃目標是:“走進新課程,踐行新課改”:領會新課程改革精神,著力培訓教師,做好新課程下的校本研修和教師培訓及培訓后培訓工作,規范新課改理念下的教育、教學行為,注重“五項策略”,實施“六步教學”,努力研究新課程,規范教學設計,編寫新課程教學“導學案”,著力研究新課程目標“敘寫”和可操作性,加強學科建設,提高課堂教學質效,本階段要重點做好七項工作:
1、制定“大邑中學新課程實施方案”,按八個學習領域15個學科的課程架構健全學科備課組,用好新教材。探究新課程下大邑中學“自主參與式課堂策略與模式。實施“三段(課前、課中、課后)、六步”課堂教學。
2、強化老師新課程各項培訓及校本培訓,開發新課程資源,穩定教學質量。
3、切實改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著力上好必修課,有效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4、積極開發校本課程,開出更多選修課,積極穩妥、有序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和研究性學習活動。
5、做好學生學科模塊學習過程評價登記工作,做好學生學期、學年學分認定和登記工作。
6、建立與新課程改革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和質量評價制度。
7、著力做好市級樣板校區域性引領工作(建立課改推進工作月工作研討制度,并邀請縣管教育集團成員學校參加,起好市級樣板校輻射、引領作用)。
學校中期(20xx年7月—20xx年7月)的課改工作規劃目標是“我與新課程同行”:大力推進三級課程建設(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著力推動“三個教學整合”(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及組織形式),努力實現三大提升(開發水平,教學水平,管理水平)。本階段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著力推進校本課改特色研究,凸顯符合大邑中學特色的“自主參與式課堂教學模式”(“三段”、“六步”課堂教學特色)。
2、實施新課程背景下“微格”課堂參與式教學管理。
3、有序推進校本選修課程。
4、進一步研究符合校本實際的選修課程、創新修習方式,提高選修課的教學水平和質效。
5、大幅度提高必修課的模塊教學效果。
6、著力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性學習課程,并逐漸總結、提煉出符合校本實際的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內容、方式,評價和管理模式、特色。
7、開好通用技術課,研究通用技術課程的'方法與途徑,提高通用技術的實效性、彰顯通用技術課程的校本特色。
8、切實做好學科模塊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工作,結合省會考和學籍管理,做好學年學生學分認定
登記和上檔工作。同時做好學生補修、補考工作。
9、切實做好教學課改教學質量監測評估工作。
學校中遠期(20xx年7月—2013年7月)課改工作規劃目標:“收獲新課改”:鞏固和發展新課程背景下學科教學特色,形成符合學校辦學理念的課堂教學模式,形成精品選修課程,完善多元教學評價、學業評價和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健全新課程下教學管理制度和運作模式,構建與新課改相適應的高考備考機制。本階段重點要做好以下工作:
1、構建符合校本實際且行之有效的課程管理機制。
2、做好市級樣本校規定的新課改實驗研究、總結、提煉工作。
3、建立符合新課程要求的學科模塊教學設計庫、試題庫。編寫符合大邑中學校本實際的“導學案”,并形成大邑中學“三段”、“六步”課堂教學模式特色,以期推廣、運用。
4、促進現代教育技術在各學科教學中的整合,豐富和完善校園教學資源庫,使校園網絡和學科資源庫為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發揮顯著作用。
5、建立符合校本實際的國家、地方、校本三級課程資源庫,并以此形成特色。
6、構建并形成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教師評價體系和機制,完善我校首輪新課程改革下的學分認定和教分評價管理機制,建立和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7、形成符合校本實際的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開展、運行和管理體系。
8、形成符合校本實際的學生選修課程,教師校本研修課程體系和特色,并進行推廣、輻射。
三、突出重點,變革實踐,有效推進素質教育
按照四川省、成都市普通高中首輪新課程改革各項工作要求,結合我校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我們將努力做到:按照新課程改革下普通高中的培養目標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適應社會發展和校本實際,力求實現新課程綱要指導下的教學理念、人才培養模式、課堂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的變革。并特別注意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以及伴隨這一過程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逐步構建具有時代性、基礎性、選擇性的課程體系,為每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我校新課程改革的“三期目標規劃”既注意有必修課程的基本要求,又具有較大靈活性,有利于開發和建設適應學校、學生、教師實際,促進教師和學生發展的選修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又注意發揮課程體系的整體教育功能,構建適合我校新的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促進學生健康、活潑、主動、全面地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效推進素質教育。
普通高中學校課程方案 篇13
為提高高三青年教師的授課水平,增強課堂教學效益,保證明年的高考成績,特舉辦高三青年教師過關課活動。這次活動旨在使全體高三教師繼承我校優良傳統,銳意改革創新,新教師有進步,老教師有提升,共同提高,共創佳績。
一、過關課的要求
1、充分體現新課改精神和高三教學特點,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注重課堂實際效果,培養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2、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為學生提供積極參與課堂的空間與情景,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體驗學習的'成功感。
3、充分體現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板書工整,設計條理,聲音洪亮,教態得體,語言有較強的邏輯性和感染力等。
4、有較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備課充分,知識點講解到位,教學流程安排合理,課堂節奏舒緩有致。
5、如果課堂不能體現上述要求或有明顯缺陷,經評委會商定不能過關者,將另行安排時間,延期過關。
二、參加過關的人員
來實驗高中未帶過高三的青年教師。
三、過關課的活動程序
本次活動由師訓處、高三年級組安排布置檢查督促,教研組長組織,學科組長參與,安排如下:
1、學科組長組織好過關課的集備工作,認真研討。
2、教研組長負責召集評委和本學科教師聽課、評課。評價表由師訓處統一印制發放。
3、過關課安排時間為第二周至第四周。
4、活動期間該組全體教師必須聽課、評課,不許請假。提倡相近學科教師聽課、評課。
5、各教研組長把參加過關課的教師成績報師訓處,由評委會確定過關名單,個人評出一、二、三等獎,教研組評出優秀組織獎。
四、評委會成員
科教研組長學科組長
實驗高中師訓處
高三年級組
【普通高中學校課程方案】相關文章:
普通高中學校課程實施方案04-07
普通高中學校課程建設實施方案(精選5篇)10-16
中學普通高中課程實施方案04-07
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精選13篇)06-18
學校課程成果展示方案10-04
普通高中學校教學質量提升方案07-05
高中學校課程建設方案04-07
學校課程管理方案(精選12篇)09-23
學校課程評價方案(精選17篇)06-27
學校復課后課程實操方案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