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增校本課程方案(精選7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開展,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具有內容條理清楚、步驟清晰的特點。那么什么樣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增校本課程方案(精選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增校本課程方案1
拓展型課程是二期課改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板塊,是學生選擇修習的課程,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發展性學習為核心,并進一步著眼于對基礎性學習的提高,兼顧創造性學習的培養。拓展型課程將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習慣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發現和培養人才具有重要意義。為了貫徹《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精神,按照《上海市普通中小學課程方案》的要求,制定《馬陸小學拓展型課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我校開設的拓展型課程是以“促進全體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可持續的終身發展”這一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遵循我校“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辦學方針。從深度、廣度兩個方面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我校根據二期課改的理念,將拓展型課程作為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完善學生認知結構、改善學習方式、提高自我管理和選擇學習能力的重要載體。結合學校實際,積極開發,加強指導,逐步推進,努力形成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和創造力培養的新型課程體系,促進學生個性與社會化的和諧發展。
二、課程理念
培養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習方式的改善。關注學生自主選擇課程進行學習的過程,倡導學生按興趣選課與在教師指導下選課相結合的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會選擇,逐步形成自主選擇的意識及能力。注重學校和教師參與課程建設,提升學校開發和建設課程的能力
三、課程目標
堅持國家教育方針,在保證學生生命質量的前提下,促進其個性和諧發展,為每個孩子創造屬于他們自己的美好未來。
1、拓展學生加深對自然、社會、自我的認識和體驗;拓展學生的知識,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2、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長和興趣愛好,促進學生多樣化發展。
3、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拓寬基礎知識,提高基本技能,形成表達、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4、培養學習興趣和愛好,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形成誠信意識、公民意識。
5、以實施拓展型課程為契機,挖掘學校資源,形成特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
四、課程結構
1、保留學校傳統項目,并開發一些新型項目,盡量滿足學生的需求。
2、有選擇地使用《小學拓展型課程學習包》,豐富拓展型課程的內容。
3、部分教師實施學校的校本課程《竹韻悠揚》的內容。
4、開拓學校的乒乓、棋類等拓展課程項目。
五、基本原則
1、基礎性原則
我校拓展型課程的開設以基礎型課程為出發點,立足于保證和滿足每個學生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開設的課程包括一些低層次的科目,這些科目為學生提供文化基礎知識的拓展學習,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并以此來確保學生人人參與。
2、多樣性原則
課程內容具有多樣性,本學期,我校開設美術、科技、信息技術等不同的課程供學生選擇,以適應不同發展水平學生和每個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課程模式也體現多樣性,有的科目注重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有的科目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為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奠定基礎;有的科目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的科目是課內外相結合,注重學生體驗、考察、實施開放型教學為主。
3、時代性原則
與上學期相比,我校拓展型課程內容依據兒童的興趣愛好作適當調整,增加了學生喜歡的新內容,以適應學生的需求。同時,學校提供了硬件支持,為每位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使教師的教學手段更加先進,體現時代教育的特征。
4、開放性原則
我校拓展型課程強調學習與學生生活、與社會發展相聯系。課程實施過程體現民主性和尊重個性發展的原則。提倡教學活動的多樣性,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開放性,學習方式的自主選擇,評價標準的差異性。
5、綜合性原則
重視課程的綜合性和整體性。在課程編制和教學中,提倡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既注重科學原理的認識和掌握,又注重態度、方法、精神的綜合培養;既開設了信息技術等特色課程,又保留了我校以拓展為主的傳統課程。
六、課程設置
拓展型課程由限定拓展課程和自主拓展課程兩部分組成。
1、限定拓展課程
⑴專題教育:是學校依據國家要求設置專項教育內容的教學科目。如消防安全教育、環境與衛生教育、國防教育、法制教育、交通安全教育以及健康教育等。
⑵綜合實踐活動:主要包括校園文化活動、自我服務與公益勞動、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班隊等活動。
2、自主拓展課程
自主拓展課程是學生自主選擇修習的課程。它分為校級和班級兩種。主要由基礎型課程延伸的學科課程內容和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其他學習活動組成,是學校根據國家教育培養目標及本校的辦學理念,為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發展需要,以學生為主體,整合各類社會資源共同開發的適合學校特點和條件的拓展型課程。
七、資料收集
在拓展探究課程的資料的收集應考慮到可操作性,可傳授性,可接受性,可持續性。
1、學校應積極自主地開發拓展型課程校本教材。
2、校本教材編制應遵循《上海市普通中小學課程方案》的原則,做到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有利于教師發揮個人專長并能創造性地教學,有利于師生互動學習。
3、學科類校本教材編制以教研組為單位,采取集體編寫的原則,也可以使用同類學科的講義稿或采用其他學校的相關教材;技能類校本教材主要由上課教師自行確定,必要時可以組織有關人員一起研究開發,也可采用其他學校的相關教材或講義稿。
4、校本教材內容的選擇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內容組織要強化活動設計和實踐應用,應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教材內容應盡力圖文并茂,并通過簡要舉例、對比分析、邏輯演繹等手段,促進學生理解內容。內容表述要簡明扼要、條理清晰、語言生動。
5、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積極開發適合學生特點的`電子教材。重視開發和合理利用本區域所具備的教育資源。
八、課程實施
1、學校的拓展由分管校長主管,全面規劃、設計、實施拓展型課程的方案。明確課程目標、內容、實施評價等。
2、成立學校拓展型課程教研組。教研組負責教學的實踐與研究,同時要協調各部門工作。
3、教導處負責常規管理,重點做好過程管理,定期組織研討會、交流小結會,對年級組任課教師的工作給予一定的指導,發現問題及時整改,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4、教師提高專業水平,適應拓展型課程建設的需求。
5、積極推進信息技術在課堂實施中的運用。
6、做好學生及教師的評價工作。
7、建立監督機制,多方面進行考核評估。
8、建立課程檔案制度,不斷總結課程實施過程經驗。
九、課程評價
對學生的評價,主要依據授課教師的記錄數據,包括學生出勤情況,學生參與熱情,團隊合作意識,能力鍛煉,學習體會以測試等第。另外從學生學習小組的記錄評價每個學生,包括團結合作精神,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學習態度和學習效果等方面。
具體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評價:
⑴是否在知識或技能的某些方面獲得進一步的拓寬或提高。
⑵興趣愛好和潛能得到進一步開發和發展。
⑶是否學會選擇并做出決策,能根據自身的基礎、興趣愛好和社會發展需要選擇拓展內容與方向。
⑷在綜合實踐能力方面是否得到提高。
⑸在自學能力、合作能力、批評性思維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是否得到增強。
⑹勇于探索、積極創新、自覺鉆研、進取向上的精神是否得到培養。
對教師評價主要依據計劃完成記錄,備課情況,學生反饋效果,工作態度和學生反映等。具體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評價。
⑴教學計劃對發展學生個性的合理性。
⑵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時代性、層次性和綜合性。
⑶對所教班級每一個學生的關注程度。
⑷教師在實施拓展型課程中的投入程度。
⑸教師在開發和建設拓展型課程過程中其專業水平的提高程度。
⑹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方面。
以上是我校制定的在今后一階段開發與開展拓展型課程的設想方案,其中部分課程結構與內容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的調整與完善。我校的拓展型任教教師還需在教學中加深對自己執教的拓展型課程了解和重視,在進一步著眼于基礎能力培養的同時,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各種不同的特殊能力,為培養個性,培養為終身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我們每個教師都會帶著開拓、創新、發展的觀念投入到教學中,開創馬陸小學拓展教學的新局面。
新增校本課程方案2
一、課程定位
校本課程是由學校自主開發的課程,由學生自愿參加,以學生活動為主,與必修課程一起構成學校課程體系。但它與必修課程在內容、要求的深廣程度和活動形式等方面又不盡相同。校本課程更突出學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靈活性。它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的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開發目標
1、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培養一批復合型、科研型的教師。
2、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個性特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三、開發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多給學生想象、創造空間。
2.自愿性原則:尊重學生的意愿,自選組別,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靈活的作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性,內容的寬泛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評價的差異性。
四、校本課程的開發內容
家鄉農具超市
家鄉農作物的調查與研究
校園園林藝術
動物大觀園
五、校本課程教材編寫要求
教師應從以下四個渠道挖掘教材資源,1、自編教材;2、選編教材;3、選用優秀教材;4、拓寬現有教材。
六、校本課程的開發步驟
㈠建立領導機構:校本課程開發小組。
組長:黃玉林
成員:蔡志葉,林維輝,邱清友,謝麗清,魏炳付,張明錦,陳春輝,溫明煥,陳啟坤,
林德元,李平凡,鄭雪碧,黃文勝.
㈡前期論證
1.利用現有資源,征集教師意見,確定校本課程的具體內容。
將開發的課程綱要拿到學生及家長中征求意見,看所開課程學生、家長是
否意愿。
㈢培訓師資
1.校本課程理論。內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校本課程研究。培訓方式:講座、研討
2.教師專業知識培訓。學校對擔任校本課程的教師進行相關專業知識培訓。
㈣撰寫課程綱要。
課程綱要闡明以下幾方面內容:
1.課程目標:(全面、恰當、清晰地闡述課程涉及的目標與學習水平)
2.課程內容或活動安排。
3、課程實施:(包括方法、組織形式、課時安排、場地、設備、班組規模等)
4、課程評價:(主要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涉及評定方式、記分方式、成績來源等
㈤教師正式開題,學生自主選擇。
開課之初,教師給15分鐘時間向全體學生介紹所開課程的.主要內容、目的、授課方式等,讓學生根據教師的介紹自主選擇。
㈥校本課程實施。
教導室做好監按、測評。參與聽、評課的指導,調控校本課程實施情況,總
結經驗,解決問題。
㈦課時安排:校本課程每周1課時
七、校本課程的評價
1、授課教師的評價。教導室通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對教師進行考核,并記入業務檔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學生選擇該科的人數,二看學生實際接受的效果,三看領導與教師聽課后的反映,四看學生問卷調查的結果。
2、學生的評價。校本課程不采用書面方式的考試或考查,對學生評價主要是三看:一看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學時總量,作好考勤記錄。二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積極性、參與狀況等,可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等形式記錄在案,作為“優秀學生”評比條件。三看學生學習的成果,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評比、匯報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績優秀者可將其成果記入學生學籍檔案內。
八、校本課程的教學管理
1、任課教師認真備好每一節課,按步實施、教導室隨機聽課,隨時測評。
2、教師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學生考勤記錄。
3、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4、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料。
5、任課教師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
6、每學期召開一次校本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校本課程的實施情況。
新增校本課程方案3
一、指導思想:
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學校教導處教學工作計劃”為指導,改革考評辦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健康的發展。
二、考評方法:
根據本課程要求,結合我校實際,從考查學生的能力入手,采取平時考查與期末考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綜合考評。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基礎知識20%、方法和能力20%、態度習慣、成果展示40%和期末考查20%,根據學生的最終成績評定學生等級,分別用優、良、一般三個等級進行綜合評定。
三、考評細則:
(一)基礎知識(20%)
課堂上所教學的內容中,用于解決問題的基礎知識。
(二)方法和能力(20%)
主要根據學生平時學習過程中“課堂參與、與人合作”的表現,由教師用“好、較好、有進步”的等級進行評價。
(三)態度習慣成果展示(40%)
主要對學生平時的`“課前準備、學習的態度、學習的習慣”課堂表現等進行評價。
(四)期末考查(20%)
教師根據平時的教學內容選取一部分難易適度的題目,采取筆試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考查。以寫字樣本和語文課本為準。
(五)評獎
教師根據以上考查結果評選一、二、三等獎,并給予適當獎勵。
新增校本課程方案4
一、開發背景
校本課程是近幾年伴隨素質教育的推行而出現的一種新型課程,是改變教學觀念、改革課程、改造課堂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和改善教學內容的重要舉措。英語校本課程是以英語知識為載體,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特長為目的。以學生為活動主體,使學生熱愛英語學科,并形成良好的英語素質的一門課程。英語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英語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校本課程的開展無疑給英語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并在英語教學改革中,為學生創建了一個五彩濱紛的英語學習平臺。
二、開發目的
開設了英語校木課程,目的是為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便于學生全方位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提高他們的學習水平。培養學生欣賞英語國家文化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國際參與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他們的基本素質。
三、開發原則
以提高學生英語語言綜合能力運用為基本宗旨,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為目的,培養學生的合作意思與創新精神。
(1)有效性和重要性的原則。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信息時代,面臨著不斷更新的知識體系,我們在開發校本課程時,在選擇課程內容的過程中,經過英語教師的精選,選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
(2)趣味性和可學性的原則。校本課程的開發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這是開發的出發點。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易于學生消化學習的內容。同時,在編制校本課程的過程中,課程的內容要選擇學生能接受并能理解的知識范圍,而且內容要健康。
(3)現實性和應用性的原則。現實性就是要求校本課程的內容必須符合當今社會的現實需求。在選擇課程內容時,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橫向思維能力。應用性就是要求在課程開發中選擇最有助于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課程內容,選擇具有應用價值的知識。
四、課程內容
(1)由于初一年級的學生在年齡上較小,在英語方面的知識較少,又有好動、愛表現、膽子大的心理特點,所以就初一年級的學生中開發難度小可以激發興趣的課本劇表演、背誦詩歌、講小故事等課程。首先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一些簡單、生動活潑的視聽材料,如:錄像,DVD等作為教材。首先在課堂上介紹影像資料中會出現的生詞并幫助學生借助圖片等理解單詞;用簡單英語解釋生詞。然后向學生展示教材內容指導學生理解故事或是詩歌,確定朗讀基調、把握主題線索、掌握輕重快慢,反復實踐。教師示范朗讀某一類作品,進一步體會和理解朗誦技巧。最后由學生通過移動多媒體圖片或表演的方式模仿故事中某些關鍵句的節奏和語調,以各種單人或集體的方法復述故事或詩歌。要求口齒清楚,聲音洪亮,情緒飽滿,儀表端莊,儀態大方,有感染力。定期開展比賽檢查課程開展的效果。
(2)初二的學生不僅在知識上有了一定的積累,心理上較初一成熟,而且還需要培養閱讀的能力為初三打基礎,所以在初二學生中開展以經典和時尚熱點相結合為教材的閱讀課程。首先教師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選擇一些適合他們的文章,無論是報刊雜志還是課文都可以,但是一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并把這些材料按不同內容編排成冊。然后以沒課時一個單元的方式給學生授課,并注重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對學生進行泛讀和精讀的方法指導,尤其是技巧上的指導。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理解這些方法技巧,并掌握它們。每月進行一次閱讀理解的摸底調查,以便更好地進行評價。
(3)初三學生在英語的知識方面已經有了兩年的積累,對中西習俗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需要細化,了解中西習俗差異,要求我們學生要根據不同場合、對象、話題、身份等使用恰當得體的語言。
另外,對英語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有利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認識,培養愛國注意精神,有利于提高人文素養。并且還有非常重要的學業考試要準備,所以結合以上的特點,在初三學生中開發以寫作為主的課程。教師就以下方面指導學生。
①認真審題,確定體裁;根據題目要求,理解要表達的要點。
②設計好文章的層次段落,考慮所用時態、人稱等,把要點串聯起來,構成文章框架;
③在要點、層次明確的情況下,選用自己最熟悉的單詞、句式進行造句,如果不會用復雜句就用簡單句表達要點,注意主謂語一致、人稱、數量、大小寫、標點;
④仔細閱讀全文,查找是否有錯,注意時態、單詞拼寫、字母大小寫、標點是否有誤,句式是否正確,邏輯是否一致。
初一學年:快樂英語:
學唱英文歌曲,學習英文諺語。
負責人:初一英語組全體教師。
初二學年:趣味英語:
趣味朗讀與對話,趣味英語閱讀。
負責人:初二英語組全體教師。
初三學年:了解習俗,提升能力
中西習俗差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負責人:初三英語組全體教師。
語音室:欣賞英語:
欣賞英文原聲歌曲和電影。
負責人:語音室王老師。
內容教師根據課程內容,搜集資料,形成教材。
五、課程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語音、語調、語感。
2、通過聽、說、讀、寫、唱、演、背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提高英語綜合素質。
3、加強學習策略的培養,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為學生參與社會生活打好基礎: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思想道德品質;學會共同生活,促進情感和態度的發展,塑造完善的人格,促進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有廣泛的興趣愛好。
5、關注學生個體的差異性,開發多層次、多類型多規格的校本課程,以實現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而全面的發展。
六、開發步驟
1、組內開會,研討確定課程內容。
2、各組教師通力合作,做到資源共享。
3、搜集資料,編寫教材。
4、課時安排,每兩周一課時。
七、課程評價措施
1、課前教師布置話題,學生查找、整理、組織資料的能力。
2、課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熱情,以及參與積極性。
3、組內成員合作能力。
4、學生考勤情況。
本評價不采用考試形式,根據以上情況分為優秀、良好、加油、需努力。
八、完成本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
1、領導重視:學校一貫鼓勵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并允諾,課題一經立項,馬上撥給研究經費及其他輔助條件。
2、成員素質較高。
3、學校教研組成員團結協作,平時互相探討的風氣較好。
新增校本課程方案5
為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家長自身素質和家庭教育水平,“結親子共成長”工程,我校成立家長學校。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充分認識這些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
1、必要性:
(1)我校學生來自五個村莊,不少家長在外打工,代理家長或隔代家長所占比例大。
(2)有些學生離家較遠,在家時間短,家長與子女溝通機會相對減少。
(3)一些家長缺乏科學的育人方法,教育孩子的方法簡單粗暴,有時甚至不知所措。為此,辦好家長學校,促進家庭、學校、社會和諧發展勢在必行,也是我校“育人之上、和諧發展”全新辦學理念的內在要求。
2、必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一項偉大而系統的工程,是教育人的起點和基點,是教育的基礎細胞,是學校社會教育無法取代的。家長學校是學校協助、指導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社會教育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家庭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壯才能枝繁葉茂,開花結果。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之上的。”
二、成立家長機構,
1、成立家長學校校務委員會。校長張美芳任組長,李順中任副組長、各年級班主任、學生家長代表任委員,專門負責家長學校工作。
2、打造一流師資。由學校領導掛帥,班主任、骨干教師、優秀學生家長代表全程參與、聘請校外家教專家講學指導、師資隊伍力求多元化,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3、成立年級家長委員會。根據我校管理特點,成立年級家長委員會,委員會由家長成員代表組成,專門負責家長意見收集、整理、反饋,并監督家長學校工作,實現家校交流、溝同、互動。
三、加強家長學校課程的教學與研究
家長課程的教學內容仍主要從《牽手兩代親子課程》相應年級段的.教材中選取。本學期兩次開課,教師要結合專家講課光盤選學相應年級的有關專題,在根據實際情況,穿插校本教材的同時,確保學完相應年級教材中的主要內容。在每次開課前切實組織好本校的家長課程教研活動,統一本次開課所講的內容、重點、難點、教學方法和家長作業等。
四、建立健全各項制度,規范常規管理
1、制定學期家長課程實施方案、計劃,并做到時間、內容、輔導教師、保障措施“四落實”。
2、制度建設。學校制定家長課程教學常規制度,對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設置及批閱等教學主要環節提出具體規定和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保證常規的實施。
3、及時總結,按時上報。每次授課后,教師都要寫出體會總結,學校有哦總結報告,并及時上報鄉鎮街道教管辦。
4、充分準備,認真備課。要做到“二有三熱”。“二有”及堂堂有備課,有家長沙龍活動方案;“三熱”既熟悉教材、熟悉光盤內容、熟悉學生及家長。
5、上課。嚴格按上報計劃中的時間上課,課堂教學結構合理,方法靈活多樣,教學內容是和家長要求,課堂氣氛活躍,家長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程度較高。
6、作業設置及批改、每節課認真設置針對性、時效性和選則性強的作業,作業完成率高;所有作業均有批語和建議,批語要著重鼓勵,建議要中肯,有利于家長接受并提高教育素質,建立作業批閱記錄。
新增校本課程方案6
為進一步貫徹實施《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積極開發適合本地區、本校實際的校本課程,引領學生快樂學習、健康而又全面的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當前學校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發利用校本資源狀況
近年來,我校依據安徽省教育廳教基[20xx]044號《關于調整安徽省義務教育實驗課程安排表的通知》精神,開齊課程,開足課時,編排課程表,并在地方與學校課程中安排了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導讀、書法、班隊活動、信息技術、數學實踐活動五門課,每周各一節。此外,還在每天的第一節安排了30分鐘的晨讀課,用于詩詞等韻文的誦讀和英語聽說活動;在上午的第二節與第三節課的課間,安排了大課間活動,內容為做操、跳繩和踢鍵。在學校機動周安排了詩韻文化展演、體育運動會、走進社區等主題教育與專題實踐活動。
二、規范執行課程計劃條件分析
學校現有教學班xx個,學生700余人,專任教師40人,除科學、信息技術、音樂、美術等學科專業教師相對缺少外,基本上能保證國家課程的開齊和開足。xx個教學班均配有班班通設備,校園網實現了教師、學生及學生家長人人通。學校設有多媒體、音樂、美術、科學實驗、圖書閱覽等多功能教室以及塑膠籃球場、塑膠跑道等運動設施。除運動場相對不足外,其他辦學條件基本能滿足規范執行課程計劃的需要。
三、學校20xx—20xx年進一步規范執行課程計劃開發校本資源設想
學校20xx—20xx年進一步規范執行課程計劃的思路是:以國家課程改革的精神為理論指導,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從思想上和理論上保證國家課程計劃的.實施。依據《課程標準》編制學校課程計劃,明確課程實施工作目標,落實課程執行工作措施,并通過標準課程的實施,努力改進課堂教學的方法,積極創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的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在保證國家課程實施質量的基礎上,努力開發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逐步形成國家、地方、校三級課程管理的機制。在國家、地方、校三級課程的實施中,探索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探索評價與考試制度,建立適應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并積極為教師搭建提供交流展示的平臺,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校本課程開發設想: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千百年來,詩歌灌溉了我們偉大的民族和輝煌的歷史。為此,學校在《赤足鄉野—農村小學語文開放式課堂的詩意追尋》市級課題的研究中,開展了中華詩詞進課堂、師生同讀經典、童詩童謠編創、詩歌教學研討等詩教活動,形成了低年級童謠、中年級童詩和高年級古詩詞三個層次的詩教課程。20xx年,學校在這一課題結題的基礎上,提煉出了“詩韻”校園文化為學校的辦學特色,并成功申報了省級課題《農村小學詩韻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與實踐》。詩韻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是:以詩韻校園文化建設,統領學校管理,構建校本課程,從而豐潤學校的文化內涵,塑造學校的文化精神。詩韻校園文化建設,著眼學生的身心發展,讓學生每天都浸潤在詩韻芬芳的校園生活中,成為有“詩心”的人,從而為明天的幸福人生奠定豐實的基礎。詩韻校園文化建設,著眼教師的專業成長,引領教師在充滿激情,充滿自信和關愛校園氛圍里,提升文化品位,享受教育樂趣,成為具有詩人氣韻的教師。
該課題20xx年4月開題,經過兩年來的研究與實踐,已初步形成了以詩韻為特色的校本課程的總體構想。
課程主題是:讓生命追尋詩意的棲居。
課程內容包括四個方面,即:
1、體育類課程——夯實生命根基;2、藝術類課程——潤染生命底色;3、智育類課程——豐盈生命內涵;4、詩教類課程——暢享生命圓融。
其中,詩教類課程為必修課程,從一至六年級形成童謠、童詩、中華經典詩文三個系列,每周兩讀一課。其他三類課程為選修課程,每周安排兩個課時供學生選修。體育類有乒乓球、籃球、跳繩、踢鍵,藝術類有書法、國畫、樂器、舞蹈,智育類有三棋、科技。
四、20xx—20xx學年規范執行課程計劃推進安排
20xx年8月——9月,成立規范執行課程計劃開發校本課程領導小組,制定執行課程計劃開發校本課程方案;建立課程實施活動小組,具體研究標準課的實施措施;編制學校課程的課時計劃,開齊國家課程,開足課時。
20xx年10月——11月,進一步完善詩教類課程的教材編制,全面開展詩教類課程的教學及教學研究活動;籌備選修類課程的師資、場地、教具、教材,逐步實施教學。
20xx年xx月——20xx年1月,完善選修類課程的教材編制,全面實施選修類課程教學;開展詩教類課程成果展示活動。
20xx年3月——20xx年4月,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基礎教學課程改革綱要》和《課程標準》,深刻領會課程改革的意義和任務,掌握課程改革的新理念;開展校本課程的教學研究活動。
20xx年5月——20xx年6月,開展校本課程的展示活動;進行校本課程實施的總結和反思,編制下一年度課程實施方案。
新增校本課程方案7
一、校本課程的評價原則
1、科學性原則。
對課程的評價要運用科學的評價方法,提高評價的效度和信度。
2、可操作性原則。
評價方法要簡單可行,可操作性強。
3、素質培養的原則。
對課程的評價要注重考察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參與性原則。
對學生的評價注重校本課程的參與情況,作為學生學分考核的'依據。
5、全面性原則。
對教師的評價既要考慮到教師課程目標的實施情況,學生能力的提高水平,又要考慮到教材的編寫質量。
二、校本課程的評價內容
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評價包括三方面的內容:教師課程方案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
三、評價方法
1、對教師開發的課程方案的評價
教師的課程方案內容包括:校本課程大綱、教學計劃、教材、教案。
2、對學生的評價:
對學生的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
(1)學生上課出勤率評價,計為學時學分(C)。出勤率低于60%無學分,超過90%,計滿分。該項目占學業總成績20%。
(2)課業完成情況評價,計為課業學分(P)。占學業總成績的40%。包括平時上課聽講、學習態度、作業的完成情況。
(3)課程結業成績。計為成績學分(K)。占學業總成績的40%。
學生校本課程學業總成績=C+P+K
(4)最后按A、B、C、D分四個等級
【新增校本課程方案】相關文章:
校本課程方案:陶藝09-09
學校校本課程開發方案07-28
個人校本課程開發方案09-06
校本課程教學方案最新10-19
中學校本課程方案11-01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8-12
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8-25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模板06-06
中學課程改革校本課程實施方案06-12
校本課程折紙方案(精選12篇)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