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語文作業設計
淺談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語文作業設計陳紅明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課堂教學改革循序熱烈地進行著,而作業改革的力度卻遠遠不夠。以往繁多、重復、機械的作業形式應該有所改進,適應“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主題。為此,本文試從口頭性作業、仿寫性作業、人文性作業、作品性作業、綜合性作業、實踐性作業、開放性作業等方面簡要探討新課程改革下中學語文的作業設計,以期能為語文教學者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 語文作業設計 作品性作業 開放性作業
教學過程基本環節之一的作業,是促使學生認知、能力、情感全面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們不僅要研究和改革課堂教學,還要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來精心設計作業,改進作業的批改和評價,以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我校近幾年來對語文作業的形式和內容進行了大膽地改革嘗試,著眼于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致力于活動性、實踐性作業設計研究,以期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的。現簡要介紹幾種類型的作業。
一、口頭性作業
“口頭性作業”著眼于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發展語言,注重表達,以提高學生的言語素質,還語文教學姓“語”的本色。
1.朗讀,背誦。這是我國語文“厚積”的傳統經驗,也是培養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布置作業時,教師從課本中和課外讀物中選擇優美、精彩的語句、片段或全文,讓學生將其讀對,讀順,讀好,讀熟,背誦。如學生在學習了“多彩四季”主題單元后,組織學生舉行“四季之哥”詩歌朗誦演唱會,大大激發了孩子們學詩文、誦詩文、唱詩文、愛自然的情趣,促進了中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
2.開故事會。初中有部分課文故事性很強,學完后布置講故事,在復述的基礎上進行擴編,創意,加上手勢,配上音樂,講給老師、同學、家長聽。如:在學完名著推薦與閱讀《湯姆.索亞歷險記》或《西游記》之后,讓學生講自己最感興趣的情節,隨后評選若干名“故事大王”。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促使學生思考、搜集、整理能力的提高而且發展他們的記憶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讀書匯報。要提高閱讀能力,只讀課文是不夠的,必須加強課外閱讀。教師布置閱讀題目,讓學生課后查閱,去讀書、讀報,并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進行讀書匯報,談談內容,說說想法皆可。如:在學習專題《氣象物候》以后,讓學生自己去找有關氣象物候的一些資料,然后在班上交流。采用這個辦法,學生們爭先恐后,講得繪聲繪色,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作文水平乃至整個語文素養,都能得到提高。
4、開辯論會(討論會)。根據課文內容,利用一定時間,可以是課內,也可以是課外,對學生值得爭論、討論、商量的問題,分小組以辯論會或討論會的形式舉行。如在教學《鼎湖山聽泉》這篇課文時,學生對文章的開頭是否多余有爭論,我就特地在自習課上讓學生討論這個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只作指點、評論,然后評出最佳辯手和優秀辯手。這類作業可以幫助學生積淀語感,鍛煉思維能力,提高口語水平。
二、仿寫性作業
學以致用,是教育追求的目標。語文課本中所精心挑選的文章,大多是知名作家所寫成的。他們的語言精煉,用詞準確,條理分明,很值得一提。特別是當中一些句式及修辭方法,更是學生在習作上的最佳導師。課文是孩子們每天都要接觸的,熟讀成誦,印象深刻。每當這時,我總是緊密結合文章的寫法,加以點撥讓學生仿文練筆,從句段入手,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習得方法、提高能力。
1、仿寫句子
如:“熱情是人生的太陽,能照亮征程上的每一角暗地;熱情是燃燒的火把,能點燃友誼的篝火;———,——;———,———。”這句話句式很典型,它是一個排比句,也是一個比喻句。仿寫時,既要照顧句式“熱情是……,能……”,又要注意前后搭配,是個訓練的好句子。
2、仿寫段
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者按“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的方位順序介紹百草園是我兒時的樂園,使我們覺得條理清楚,中心突出。
于是布置作業:仿寫《我的愛好》
不必說 , ,,_______;也不必說________,________;單是__________,就充滿了無限的樂趣。它可以________,它可以,它可以 。因此, 是我的最愛。
三、人文性作業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課文課程應重視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因此,我們在作業設計時應考慮作業的人文性,力求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既能增長知識,又能陶冶情操。如:學習《我的母親》之前,我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讓學生查找作者資料和作品,并閱讀其中你最感興趣的或與本文有關系的一篇文章;搜集與母親有關的詩詞、格言、俗語等,通過資料的搜集,來拓展學生的視野,從榜樣身上汲取力量,得到鼓舞,找到人生道路上前進的“路標”,又能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四、作品型作業
把作業轉化為作品創作、展示的形式,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得成功感,也有益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審美情趣。
1、詩、文配畫。根據古詩詞或課文的情景、意境配以圖畫。如學習了于光中的《鄉愁》后,我們可以要求學生給課文配上四幅的插圖,并將與此意境最貼切的詩句配上,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又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探索情趣。而且這種做法亦大大提高了學生誦讀興趣,擴大了閱讀量。
2、輪流日記。進行這一作業時,每小組共設一本日記,小組學生輪流記上自己的一篇,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又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觀念,日記本成了一本“書”,每名同學既是作者,又是編輯,做時其樂融融,其情濃濃。
五、綜合性作業
學科整合的思想是新課程改革的又一重要指導思想,“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語文課程標準》)將語文作業與其他學科知識結合起來,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這樣能夠更好地發揮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在作業改革中,我們可以把美術、音樂、思想品德、英語以及信息技術等學科與語文學習整合起來,使他們都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把語文學習和其他各科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以鞏固、應用、深化所學的語文知識,使學生在各科學習中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培養創新能力。如:在學完口語交際《簡明、連貫、得體》,布置下列作業:2008年奧運會將在我國北京舉行,到時你可能已經上了大學,假如你作為北京的青年志愿者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并向他們致以美好的祝愿,在下列兩種情況下你該怎樣說?(要求簡明、連貫、得體)(l)接待外國觀眾: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英語準確表達另加1分)(2)接待中國運動員:____________________(2002年江蘇省泰州市)。此類作業綜合性較強,主要考查學生的語言(包括英語)表達能力,要求學生在不同場合面對不同對象時說話要有所變化。
六、研究性作業。
新課程理念更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要鼓勵學生主動探究,挖掘自身的創造潛能,開發自身的多元智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真正成為個性健全發展的人。作為語文老師,都能認識到課外閱讀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而語文能力差的學生往往缺乏閱讀的興趣,這時如果設計一些研究性作業,或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如在學了《孔乙已》、《范進中舉》之后,我布置給學生一道研究性問題:造成孔乙己和范進悲劇的根源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古代的科舉考試和現在的升學考試?雖然論題較大,但學生樂意,加之教師的指導,結果還是得到了大多數學生的拍手叫好。在這樣的語文學習過程中,教師充分相信學生,為孩子指明探究的方向,提供研究的時間、空間與方法,把孩子們的眼光引向知識的海洋,啟迪了思維,激發了想象。
七、實踐性作業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因此,作業設計還應注意實踐性,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直接的經驗,取得第一手資料,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實現認識的第二次飛躍,把獲得的知識和經驗用于實踐,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盤活"知識,通過實踐使之再學習,再探索,再提高。實踐性作業來自于學生的生活,來自社會,有助于學生了解社會,認識社會,加強語文知識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系,有助于學生關注人類生存,關注社會發展。同時,實踐性作業的過程是一個實踐過程,它可以使學生獲得真實的人生體驗,并在實踐中長知識、長才干。學生學到的文本知識,只有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親身參加實踐活動,動口、動手、動腦,才能運用知識,把知識轉變為技能,形成能力。
這種作業,從內容方面來說,可根據生活中的熱點問題,社會中的焦點問題,學習中的難點、感興趣的問題,對生活、社會、大自然中的有關問題進行有目的的探究;從實施上來說,可在學期開始時組織學生自由申報活動課題,根據學生的申報情況確定課題的范圍、內容、成員,打破班級和年級界限,由各小組成員制定好活動方案,分階段展開研究,也可根據教學進度隨機布置;從時間上來說,可以是一個周,一個月,也可以是一個學期,根據探究問題的內容、難度、發展而定;從實踐主體來說,可以是一個人,可以是一個小組合作,可以班為單位開展,也可以是師生合作,甚至邀請家長、社會人士參加。
如:學完《環球城市,風行綠墻》,我讓學生及時作了一個調查,看看身邊存在哪些環境問題,你認為怎樣解決更有效,并完成一份調查報告。這個實踐活動,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經歷,培養了學生敏銳的洞察力,而且增強了他們的環保意識,比千百次的說教更有效。
八、開放性作業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課程目標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力爭使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都得到發展。因而我們的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把學生置于一個動態、開放的學習環境中,為學生提供多元、綜合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中,學得主動,學得積極,使每位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自主開放的學習過程。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情況的需要,教師可設計如下幾個類型的開放性作業。
①、想象性作業。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豐富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在學了《木蘭詩》這篇課文后,我讓學生展開想象,想想花木蘭回家后會發生哪些事,然后續寫成《木蘭回來了》,以此來延伸發展課文內容。學生有的寫花木蘭回來后父老鄉親的反應,大家紛紛來看望花木蘭,請她講作戰過程;有的寫由于受花木蘭的影響,將士們更加有氣勢;有的放在現在社會背景下,寫花木蘭回來后父母鼓勵她做尚書郎,為國效力,增強、提高學生的文本體驗與解讀能力。
②、專題搜集性作業。專題搜集就是指圍繞某一專題利用圖書館、閱覽室、網絡等渠道廣泛涉獵,收集整理信息,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認真篩選的基礎上,精心設計物化形式,表達、傳遞信息。它是學生相互啟發、相互學習、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學習過程,體現課內外、校內外、學科間的相互融合。例如教學專題“狼”之前,布置學生搜集同課文有關的圖片、影像、文章等資料,教學時結合資料理解文章內容。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主動求知,學會合作,學會搜索信息,提高處理信息的能力。另外為擴大學生的閱讀量,督促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做好讀書筆記,積累祖國豐富的語言材料。
③、自主性作業。新課程理念強調:以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前提,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因而教學中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自我意識,更強調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實現由他主學習向自主學習的過渡。因此教師有意識地設計多樣化的自主型作業,讓學生針對自身情況進行選擇,以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精神。如:在學校校園網上開辟課后語文作業專欄,布置自由性語文作業,這些作業都由學生自愿完成后提交。學生提交的作業,老師以跟帖的形式批改,學生之間互相批改,還可對教師的評語進行跟帖反饋,不僅達到了作文水平提高的目的,同時也進行了思想的碰撞。
以上語文作業形式在使用時,要注意互相交替,不可長時間拘泥于某一種,且要針對學生興趣、學習內容靈活運用。
總之,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大背景下,語文課外作業觀亟需轉變,語文教師要以新課程標準精神為依據,確立以學生為本,新穎多樣、面向全體、重視學以致用的語文作業觀,要樹立起新的語文作業設計理念,使學生的個性在這里得張揚,使學生的人格在這里得尊重,使學生的情感在這里得到體驗,使學生的生命在這里得到發展。我們進行的作業設計的改革才剛剛起步,它的完善與成功,有待于我們大家來共同深入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5年6期
2、《語文新課程標準試驗稿》
3、《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
4、朱寶娜:《談談作業形式的優化》----《江西教育》
【淺談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語文作業設計】相關文章:
淺談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04-28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04-29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與實踐04-30
新課程視野下的多樣化作業設計04-28
淺談新課程標準下小學生的語言積累04-28
淺談中學生物新課程下的教學設計05-02
淺談素質教育下高中物理作業設計05-01
淺談新課程下數學教學方式04-29
淺談新課程標準下計算機教學中的創新教育04-30
關于新課程下初中數學作業的改革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