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學難學到底該怎么學?
數學,這個每個人從小學開始便要接觸的科目,充斥著數字、字母、圖形、線條。有的人覺得數學是神奇而充滿奧秘的,有的人則對數學唯恐避之不及。近日,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在網上發起關于“為什么要學數學,要學多難的數學”的調查,共計4724位網友參與了此次調查。調查結果看來,大多數網友認為,數學是重要的,但又是“難學”的。
而現在的很多數學課,老師們都似乎致力于把學生培養成解題高手,很多學生解題不在話下,但是數學的素養、數學精神又有多少呢?數學,這個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學科,究竟培養的是什么?
數學,多年后依舊是噩夢?
“還好只是一場夢”,33歲的王琳(化名)從噩夢中驚醒,暗自安慰自己。雖然高考已經過去十幾年,但在工作壓力大時,王琳還會頻繁地夢到數學考試,“面前攤著一張寫滿了試題的數學卷,密密麻麻的公式、圖形、輔助線,大腦一片空白,時間一點點過去,周圍的同學陸續交卷,自己卻一道題目都不會做,急出一身冷汗,最后嚇醒”。
因為害怕數學,王琳上大學時選擇了英語專業,“不用再學高等數學,考同專業的研究生時也不必再忍受數學的折磨。”王琳笑稱,對數學的恐懼甚至影響到了自己的擇偶觀,“當時一心想找個理科生,得數學好的,免得以后孩子隨我,對數學不開竅”。
多數網友認為:數學,雖然難但很重要
近日,21世紀教育研究院在網上發起關于“為什么要學數學,要學多難的數學”的調查,共計4724位網友參與了此次調查。關于“學習數學的態度”上,有超過七成的受訪者認可數學學習能夠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特別是思維能力方面;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數學學習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可見,大家對于學習數學的態度較為正確,也充分認識到了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中小學數學:一定程度上超過普通學生的接受程度
但對于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數學難度,認為比較難或是很難的人群都超過了半數;其中認為小學數學課比較難或是很難的參與調查者比例為52%,認為初中數學比較難或是很難的比例為53%,認為高中數學比較難或是很難的比例則為70%。這說明目前我國數學學習的難度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普通學生的接受程度。
學數學,只是為了培養解題高手嗎?
“數學課成了解題訓練,把鉆研教材和高考題當成努力方向,孩子們成了解題高手。”北京大學附中副校長張思明提出這個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不少學生在小升初時為了數學能得高分,‘背下了’一些基本題型和解題方法。但進入初中后,隨著知識學習的深入變化,題目的靈活性增加,原來記下的題型和方法不再適用,而學生的思考能力又較弱,那么他們的成績會下降得很厲害”,北京一位初一數學老師談到班上同學的成績時提到。
不僅是小學生,許多初中生、高中生在學習數學時,也依賴于題海戰術,試圖將所有題型都變成自己所“熟悉”的題型,而不注重思維方式的培養。這與目前的評價方式有關。目前,對于數學能力的評價體系是依靠分數,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只能一味地追求解題速度、正確率。“學生高考壓力很大,3年課程要盡量兩年完成,天天做題。”
那么,數學課究竟應該培養學生哪些能力呢?
1、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素養是什么?北京大學附屬中學副校長張思明提出了自己所提煉的6個核心素養:抽象、推理、數學建模、計算、數據處理、解決問題的時候表現能力和處理方式,這就是素養。比如說司馬光砸缸,不同人的處理方式是不同的,擁有的素養是不同的。一個小女孩看到一個孩子掉進去了,拿大石頭砸不動,勁小,她想救這個孩子,只能用她的聲音,高聲呼叫。另外過來一個男孩,想了想,拿起石頭,他有物理素養,加了一個助跑。又來一個孩子說,不能砸的太往下,因為不一定能砸透,要砸在中間。方法各有不同,這就把數學素養表現出來了。”
2、培養數學冒險精神
數學也是一種冒險,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同樣面對一道難題,有的孩子敢于也愿意去挑戰自己,尋找答案,尋找不同的解題路徑;但是有的孩子就害怕失敗、害怕犯錯,往往放棄解題或者采取循規蹈矩的方式。
探索數學,需要有冒險的精神,是否愿意冒險,不會被是否能得到正確答案嚇住,不因為害怕不能得到正確答案而不敢嘗試,這種冒險的精神也是數學學習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
3、培養“提問題”的能力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成為只接受知識的一方,也要有自己的質疑精神。能提出問題,是思考的一種表現。家長、老師要經常引導學生主動提問,學會質疑、反省,并逐步養成習慣,在交流過程中可以故意制造一些錯誤讓學生去發現、評價、思考。
都說數學難,其實難易之間可轉換
學校:分層教育,適應不同階段學生的需要
1、一個班的學生能力有差異是普遍現象
“目前我們班上同學在數學方面的能力還是有所不同的。有些同學可能是對數學的興趣較低,或者方法不得當、邏輯思維偏弱,他們在學習數學是比較吃力,所以主要把注意力放在基礎上。但少部分同學可能比較有天賦,他們能達到比較高的水平。”上海一位高中數學老師說,“但在平時上課時,老師都是要以基礎內容為主,保證每一位同學上課都能聽懂”。
學生在數學學習的能力上有差異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實行“分層教育”雖是因材施教,但容易給學生和家長造成不公平的感覺。“家長和學生會覺得,憑什么我們只能上C班,不能上A班?這也可能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所以要把道理和家長說清楚、講明白。
2、讓能力較強的學生有發揮空間
對此,有專家說,教育公平不僅是要讓后面的學生能跟上,也要讓前面的學生有發揮的空間。“老師在集體授課情況下可以選擇個性化的指導,指導他們(有數學天賦的學生)去看一些課外的東西,讓他們研究一些感興趣的拓展思維。”另外,數學競賽也是一種通道。
但這與變味了的“奧數競賽”不一樣,提供通道的目的是拓寬,而不是超前,是為了讓學生發展思維能力,而非學習更多“解題技巧”和超綱內容。
中華中學的學生郁馨說:“我們每天這學期增加了自習課,可以讓每個人充分利用,有些人鞏固基礎知識,有些人可以拔高訓練,老師也會給予幫助和引導,同時我所接觸的同學里,有數學基礎非常好的同學,對現在課程游刃有余,他們可以探究更多的課程,我們班上有兩位少年班他們準備沖刺高考。”
老師:揚長教育,鼓勵努力的過程
1、學數學,過程比結果重要
“有時候學生花很長時間解題,好不容易得出了結果,和正確答案相對比之后發現是錯的,他們會覺得很失落,也打擊了他們再次解題的信心。”北京某中學的數學老師說。
老師在教學中,應該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學生的努力過程上。如果老師過多的鼓勵學生的行為,鼓勵他們的努力過程,那么學生下一回就會有勇氣、嘗試更高難度的題目;如果老師只是不斷的去表揚學生的結果,那么學生在一次嘗試失敗后就會有很強的挫敗感,失去信心。所以老師應該是鼓勵學生勇于嘗試的過程,而不是著重于他們的最終表現出來的結果。
2、揚長教育,而非改短教育
張思明老師提到自己的親身經歷,自己曾有一個學生,對計算機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天賦,并且在初三時就出了一本關于計算機的書,但他對化學毫無興趣,配平方程式都完成不了。“把計算機和化學稍加結合,讓他在配平化學方程式時轉化成程序編出來”。
“如果我們能抓住孩子的優點因勢利導,就一定能使孩子揚長避短。”北京的某重點中學的車老師說,自己班上有一位非常內向的女生,數學習題不會解答也不愿意去找老師。“但她喜歡語文,喜歡寫東西。我讓她每次有問題都以寫信的方式寫出來放在我的辦公桌上,我再給她回復。這樣雖然效率低點,但總比毫無交流好。”
學生:學習小組效果好
“我們班有學習小組,每組五個人,有數學題做不出來時會在小組內討論,解決不了的才去問老師。同學之間講解題目,感覺理解起來更容易,而且給別人講解的過程中也加深了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王麗是湖北一所中學的高二學生,她認為班里的學習小組效果很好。
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他們應該知道彼此需要互相的合作和協助,一個人需要其他的協作才能夠達到成功,數學的學習需要學生們建立起合作的機制。組成合作小組,讓學生在與同學的交流中,既是“學生”,又是“老師”。
總之,無論我們如何看待數學,它都是學習路上不可繞過的科目。既然如此,那就調整心態,積極地探索適合自身的學習方式,更好地與它相處吧~
【數學難學到底該怎么學?】相關文章:
嬰兒起痱子了到底該怎么辦呢?03-17
室內裝修該怎么學05-01
零基礎該怎么學英語04-30
經濟學論文該怎么寫呢?04-30
數學 看看牛人怎么學數學05-04
“飲食禁忌”到底該信誰的05-01
考研數學基礎差該怎么復習備考04-28
求職,到底該穿什么去面試?04-28
數學為什么那么難學04-26
IQ到底是怎么計算的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