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另類隨筆·為人與為物
(本文首發于《今晚報》2012-04-14)為人與為物 我有位朋友老秦,兒子不到十歲,讀小學四年級,除了分內必學的功課,還要學奧數、繪畫、鋼琴和英語,學校布置的作業原本就多,除了吃飯、睡覺,他幾乎沒有玩耍的時間。老秦想給孩子減負,妻子卻不同意,她說:“這就叫多!你沒見過多的吧?睜大眼睛看看周圍啊,現在都什么時代了,社會上競爭激烈,淘汰殘酷,莫非你要讓兒子輸在起跑線上嗎?”這下就輪到老秦無語了。老秦做不成“狼爸”,他妻子倒做成了“虎媽”。他兒子生性頑皮,不服從管束,虎媽除了嚴厲責備,還會施加體罰。有一次,他兒子被虎媽數落一頓后,還挨了打,十分委屈,跑去書房向老秦哭訴:“為什么媽媽老是欺負我,一天到晚要我聽她的話?我們班上的同學并不是個個都像我這樣辛苦,有的放學后,做完作業,就可以玩游戲,看動畫片,我怎么就一天到晚要學這個學那個,沒完沒了?爸爸,你讓媽媽饒了我吧!”兒子兩眼汪汪,老秦愛莫能助,虎媽在家庭教育這塊地盤上太強勢了,寸土必爭,寸步不讓。老秦不想忽悠兒子,什么“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大人的邏輯是個極其復雜的系統,小孩子的邏輯卻簡單直截:“學東西可以,我也要玩!” 誰都有過童年。盡管我們的童年物質貧匱,畢竟擁有較為充裕的游戲時間,抽陀螺,跳房子,推鐵環,放風箏,玩彈弓,打紙板……花樣多多。現在的孩子衣食無憂,但他們的書包越來越沉重,功課越來越壓頭,游戲時間被蠶食殆盡。教育部年年高喊減負,社會卻漠然視之,家長和老師個個摩拳擦掌,恨不得用知識的大山鎮壓住孩子,就像如來佛祖用五行山鎮壓住孫悟空那樣。半個多世紀前,魯迅就大聲疾呼“救救孩子”,時至今日,警報的級別反而由橙色升格為紅色了。 中國社會對“好孩子”早就形成了一個確立不拔的標準,說深奧點是要像孔門頭號弟子顏淵那樣“不違如愚”,說淺白點是“乖”和“聽話”,這樣的孩子夠溫馴,夠老實,任由大人擺布,長大了,是好工具,甚至是上等奴才,于是皆大歡喜。然而真正的公民無不具有強烈的個性,哪肯做應聲蟲和牽線木偶?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學者潘光旦在《國難與教育的懺悔》等一系列文章中曾尖銳地批評道:國內的教育只是“為物”的教育,與“為人”的教育風馬牛不相及。中國的現代教育有一件事情最對不起青年和國家,那就是沒有把人當作人來培養。潘光旦反思中國現代教育的種種失誤和失敗,尤其是青年迷失自我,喪失個性,被異化為只知聽命行事的工具,對此他痛心疾首。我重讀潘光旦先生半個多世紀前的讜論,反觀當代教育,心有戚戚焉。 有一回,我嘗試轉換角度,變換方式,用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語氣與老秦的妻子溝通一下看法。我說:“現在高考升學率高得驚人,上大學比上衛生間難不了多少。有位高中生沒考上大學,回家后,戰戰兢兢。他父親問他考沒考上,他囁嚅著說:‘沒……沒……考上。’他父親又追問,班上總共有多少人考上了?他更加慌張地回答:‘班上五十二個人考上了四十六個!@孩子垂頭耷耳準備挨一頓七葷八素的臭罵,誰知他父親竟有點喜出望外,拍著兒子的肩膀說:‘物以稀為貴,兒子,你真行!’考大學容易了,社會評價標準日趨多元化,家長要學會寬心,讓孩子更輕松才對啊!”我的話音剛落,老秦的妻子就唱起了反調:“你那個笑話只能用來哄哄傻瓜,F在考大學確實容易,考生日益減少,升學率逐年提高,這都是事實。但要考上一所國內和國外的頂級名牌大學,仍舊犯難。光讀個本科怎么夠?沒有博士文憑簡直寸步難行!” 老秦的妻子沒有幽默感也就算了,但對她的陋見我不敢茍同?杀氖,她的觀點代表了一大批家長和老師的共識。于是乎,老秦的兒子仍要天天扮演木偶,夜夜聽他媽媽擺布,比一個跑場子的明星累得多,卻缺乏甜頭和盼頭,不知何時才能“刑滿釋放”。 2010年,因為寫作一部當代人物傳記的緣故,我采訪過教育改革家、云南省教育廳長羅崇敏,他扎扎實實調研了32年來全國各地的高考“狀元”144名、近10年來云南省的高考“狀元”22名和全國“奧數”大賽獲獎者24名,竟發現他們很少有值得稱道的事業建樹,因此他深感“教育素質的流失和創造力的匱乏已經使中國的教育事業出現嚴重危機”。 我們還能關起門來自己騙自己嗎?讓孩子成為馴服的工具和學習的強人是不是最佳選擇?上面的數據足夠雄辯。何時才能把孩子當成人來培養?這項事業才真叫“希望工程”。【另類隨筆·為人與為物】相關文章:
為人婿之道隨筆散文05-01
為人母,為孩子做些什么?04-29
面對另類提問,得有另類答復05-04
另類教育會讓孩子更另類?05-02
“另類”教育04-27
另類的快樂04-28
“另類”媽媽04-28
另類下載04-28
另類課堂04-28
“另類實習”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