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灌輸條文不如培養習慣
在《國務院關于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公開發表十幾天后,“少年兒童行為習慣與人格關系的研究”第三屆高級研究班在北京開幕。來自全國的500多位中小學主抓德育的副校長和教導主任們,熱烈地討論如何讓德育教育更加求真務實。
老師們提到了這樣幾件典型的德育教育事例。
有個小學生得意地告訴同伴:我今天可把我們大隊輔導員給問癟了!我問她:你總說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你真的相信嗎?輔導員回答:當然。我又問:那你為什么不把每月的工資拿出一半寄給西部的孩子?輔導員氣得只好說:你這倒霉孩子!
清明前后,很多學校都組織學生參觀烈士陵園。孩子們從聽到消息起就異常興奮。但是,他們的興奮點不是要去瞻仰革命先烈,卻是在想要帶什么吃的、喝的和玩具。老師們在烈士陵園中講了什么,孩子們根本沒記住,他們腦海里留下的只是這次郊游的樂趣。
一位當過紅衛兵的母親,為了教育孩子懂得艱苦奮斗,把自己以前串聯時的經歷寫成文章給孩子看。說是一次他們翻越雁北高原,走過一條30華里長、布滿鵝卵石的山谷,6個人的腳都磨出了泡,又磨出了血,但誰也不后退,一定要戰勝亂石灘。不料,已經上高一的孩子看完后非常平靜,他問媽媽:難道你們就沒有一個人想過要退回去,再找一條好走的道兒?干嗎非跟那亂石頭較勁兒?當媽媽的聽了孩子的話,連自己也激動不起來了。
參加研究班的許多老師都認同這樣的觀點,傳統的德育總是把少年兒童當成被塑造者。老師也習慣于把德育的條文、價值喋喋不休地灌輸給他們,而很少考慮孩子們是否能夠理解那些高深的、抽象的、價值取向惟一的概念,以至他們對家長的說教不感興趣,對德育活動的參與積極性很低,甚至是不參與。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陸士楨說,我們講熱愛祖國,講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講為共產主義奮斗?墒裁词菬釔圩鎳渴裁词侨嗣竦睦娓哂谝磺?兒童難以理解。他尤其無法把這種概念與具體的行為聯系到一起。如果我們在講熱愛祖國的時候,告訴學生,升國旗、奏國歌時要自覺肅立,不要嬉笑打鬧、隨意走動。他們今后就會知道該怎樣做,逐漸還會養成一種行為習慣。
如果一個孩子撿到了東西,按我們傳統德育教育的標準只能給她(他)一種選擇:拾金不昧?墒,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們看到的選擇并非這一種。那么現在,我們可不可以告訴她(他),你有3種選擇:第一種直接交還失主是最好的;交還失主,同時索取一定的報酬也是社會允許的;但如果你干脆把撿到的東西據為己有,就是道德所不允許的。假如你據為己有的東西價值巨大,你還會觸犯法律。你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陸士楨說,社會始終是多樣化的,單一的道德標準會影響兒童的多樣化選擇。告訴孩子什么是社會提倡的,什么是法律允許的,什么是違法犯罪的。這是我們德育工作者和老師們的責任。不要一開始就企圖蒙住孩子的雙眼,因為你總有蒙不住的一天。
然而,傳統的德育教育所講的許多觀念、標準并沒有錯,我們真的要選擇拋棄嗎?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認為,今后我國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課題應該是怎樣把道德標準化做青少年的行為習慣。他提出,對于中小學生來說,有許多道德品質可以從培養行為習慣開始,以后再賦予意義。
陸士楨對這種觀點的闡述更加明了。她說,其實對于道德有兩種認識,一種是相同價值觀下的一種文化,比如尊老愛幼、扶危濟困等;另一種認為現代社會的道德難以追求相同的價值觀,但它可以是一個人適應現代社會生活、遵守社會正常秩序的工具。與其讓兒童一開始就接受高深的倫理價值,不如讓他先養成一種習慣。否則,他逐漸會知道你說的不是你要做的,他說的也可以不是他要做的。這種狀態發展下去令人非常憂慮。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最近設計了未成年人的十個好習慣:熱愛祖國,升國旗奏國歌時自覺肅立;文明禮貌,微笑待人;尊重他人,耐心聽他人說話;保護隱私,別人的東西不亂動;利人利己,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誠實守信,說了就要努力做;待人友善,觀看比賽文明喝彩;遵守規則,上下樓梯靠右行;勤奮自強,堅持每天鍛煉身體;環保衛生,干干凈凈迎接每一天。
【灌輸條文不如培養習慣】相關文章:
培養審題的習慣04-25
關于培養堅持的習慣02-19
習慣培養的具體策略02-21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02-22
怎么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02-26
培養幼兒良好飲食的習慣04-29
嬰兒睡眠習慣培養的方式04-28
淺談學生的閱讀習慣培養12-20
培養氣質的經典好習慣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