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高中教學備課中的五備環節的教育理論論文

時間:2024-04-07 11:58:47 教育教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高中教學備課中的五備環節的教育理論論文

  備課是上課前的教學準備活動,是上好課的前提。但對于如何備課、如何對備課進行督促檢查,還缺乏科學有效的方法。現在絕大多數教師的備課還停留在寫教案,應付學校的檢查;所寫的教案上課根本不用。這樣,寫教案就成了教師一種沉重的負擔。學校的督促檢查,多數也只是對備課的數量進行量化,教案的質量和使用情況很難進行跟蹤落實。

高中教學備課中的五備環節的教育理論論文

  最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中《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一文后,自然又引起了我對備課工作的反思。我們不妨一起來閱讀書中的例子:

  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課題是《蘇聯青年的道德理想》。區培訓班的學員、區教育局視導員都來聽課。課上得非常出色。聽課的教師們和視導員本來打算在課堂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課后提些意見的,可是他們聽得入了迷,竟連做記錄也忘記了。他們坐在那里,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講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一樣。

  課后,鄰校的一位教師對這位歷史教師說,我想請教您: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課?不止一個小時吧?”

  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這段答話啟開了一個窗口,使人窺見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奧秘。

  備課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設計和優選教學方案,以保證學生順利而有效地學習。那么如何搞好備課呢?結合自身體會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備課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五個環節

  1、在“備教材”上下功夫。教師在“備教材”過程中要著重解決好這樣幾個問題:確定教學目的、任務和要求;明確教材的體系和內容的主次;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要注重研究和解決教材中的難點,在突破難點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知識結構、年齡特點和認識規律)。

  2、在“備學生”方面做大文章。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鉆研教材,更要重視對學生的了解,教師要對所教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對學生的特點要了如指掌,從而使教材的處理和教法的選擇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教師在“備學生”的過程中應突出地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必須做到最大限度地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二是必須做到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

  3、在“備教法”上努力尋求自己的特色。目前的教學方法種類很多,如講授法、發現法、問題法、討論法、觀察法、實驗法等等,這些教學方法各有各的優點和長處,但誰也不能絕對地說哪一種方法好,哪一種方法不好。某節課可能只運用一種方法即可達到良好的效果,而另一節課就可能需要運用多種方法。另外,從學生的角度講,不同的教學對象,即使是相同或相近的知識點,也必須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此,每個教師在選擇教法時切忌生搬硬套,而應注重研究所選用的教法是否能更好地體現愉快教育的原則,是否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在“備練習”方面精心設計,有的放矢。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要緊密圍繞教學目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課堂練習,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注重方法的靈活多樣。建議每個教師在實施課堂練習時注意以下幾點:在學生做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巡視,及時獲取練習的反饋信息;對學生練習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講解,對出現的錯誤必須糾正;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同時也應對有余力的學生輔之以富有思考性或綜合運用的題目。

  5、在“備作業”上要做到精心挑選,適量適度。布置課外作業的目的在于使學生進一步消化和鞏固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備作業”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內在邏輯體系來確定課外作業;二是在內容上要做到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充分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三是要注意把掌握知識與訓練技能相結合,做到通過作業掌握知識,通過作業訓練技能;四是注意適量。作業的布置要少而精,作業的重點應針對學生易混淆、易忽視的教學重點內容;五是要注意適度。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層次性,要做到難易適度,要體現出梯度,并提倡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業。在談及“備作業”這個問題時,筆者要特別提出的是作業的批改和講評。教師對待作業要及時收、及時批、及時講,要特別注意搜集通過作業反饋回來的重要信息,并建議每個教師在教案的備注或后記欄內記錄好這些信息,真正發揮作業信息的重要作用。

  二、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更多地注重教學對象的可接受性。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充分考慮到自己的教學對象即所教學生的特點和接受能力,要努力使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變不易接受為容易接受。任何好的教學方法一旦脫離了與其適應的教學對象,都可能變得無能為力。

  2、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自身的實際。常言道,備好課,不一定能講好課,因此教師備課必須以自己依此能講好課為首要前提,每個教師的知識結構、個性品質和思維方式都各有千秋,因此盲目效仿或生搬硬套必將出現事與愿違的結局。

  3、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注重教學活動的教育性。教學不單純是傳授知識和訓練技能,而是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備課時不僅要考慮到如何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還要注重在教學活動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習慣和個性品質,自覺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實現教書育人的主要渠道就是課堂教學滲透,這一點已經引起廣大教師的重視,在備課時研究和設計課堂滲透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課堂滲透絕不能是生硬的、穿靴帶帽式的,而必須是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只有深挖滲透素材、鉆研滲透藝術,才能真正產生“潤物無聲”的效果。

【高中教學備課中的五備環節的教育理論論文】相關文章:

生活中的物理論文01-29

教育教學管理論文03-07

小學教育教學管理論文01-25

創新教育管理論文01-29

高中地理論文(通用8篇)12-29

語文教學理論論文09-06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論文(精選7篇)12-28

教育教學論文11-06

高中物理教育論文11-02

淺析合并理論論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