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物理教育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論文了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物理教育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物理教育論文1
高中物理教學應重視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長久以來,對知識的教與學,教師與學生一貫是十分重視的,但對科學方法、科學觀念與科學精神的培養,卻未能盡如人意。物理知識是重要的,但當我們在教學中不加限止地深挖“知識(包括解題能力)”時,必然會把科學素質培養這一重要的教學目標擠出教學過程,從而造成教學中的極大損失。
一、科學方法的教育
方法是在知識獲得過程中起作用,為了在教學中不讓方法的教育價值流失,就應該特別注意物理概念的歸納過程以及物理規律的研究過程的教學,要充分展開這些過程,以及在這些過程中的思想與方法,讓學生能夠體驗科學方法在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與價值,從而實現科學方法的獨立教學目標。
1、實驗方法,這是“人們通過科學儀器和設備在有目的地干預、控制或模擬客觀對象的條件下獲取科學事實的一種研究方法”。實驗方法是提出研究課題、構思科學假說、建立科學理論的重要途徑和基本手段。
由于高考的影響,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較為注重的是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實驗儀器的使用、實驗誤差的分析等內容,在事實上將沖淡對實驗方法在物理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體驗,從而使實驗方法的重要價值流失。掌握高中物理的具體實驗原理、儀器使用方法及實驗誤差分析等當然有它們的積極意義,但這些主要還只是知識方面的意義,而讓學生通過物理實驗懂得要獲得物理知識,離不開實驗,才是實驗教學中更具深遠意義的目標。可以說,培養學生的動手欲望,比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更為迫切和重要。
2、科學假說方法,是“根據巳有的科學理論和新的科學事實對所研究的問題做出猜測性陳述并加以驗證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作為一種科學假說,它必須能說明和解釋對象巳知的事實;能解釋原有理論無法解釋的事實,并把原理論作為一個特例包含在自身之中;要使新假說比原理論更具邏輯簡單性;并且新假說往往還能演繹出新的結論并能通過(判決性)實驗加以檢驗。假說的提出,既要有一定的經驗基礎,包括關于研究對象的某些經驗事實或其它方面的信息,又要有直覺、靈感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假說是使物理學從經驗上升為理論層次的中介和橋梁,是物理學發展的重要形式。
3、理想化方法,這是“運用理想模型在思維中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擾,從而在理想狀態下進行計算和推論的方法”。理想化是個總概念,其中有理想化模型、理想化過程、理想化實驗。理想化方法,是物理研究能夠得以進行的一種重要方法,因為任何一個事物或現象都不是孤立的、單一的,它們總是多樣性的統一,并總是與其它事物有著錯綜復雜的聯系,如果我們在研究某些特定的問題時,要顧及所有的因素,那么就只能一事無成。可以說,沒有理想化方法,就不會有今天這樣完美的物理學。在高中物理教材中,理想化模型、理想化過程、理想化實驗是經常出現的一種方法。
二、科學觀念的培養
科學觀念有較強的遷移性,它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體現在人們對世界、事物的判斷中。
所以在物理教學中要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念,在課堂教學目標中要顧及到觀念的培養目標。
1、唯物觀念的培養。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研究生活與自然中的一些現象,撰寫物理小論文,是一種十分有益于培養學生事實觀念的辦法。學生在高中物理學習中,所接觸與所解決的都只是紙上的物理問題,這很不利于培養注重事實、尊重事實的習慣。而小論文的撰寫,學生必須逐步地學會觀察客觀現象與事實,逐步地學會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物理模型,逐步地學會對客觀事實進行分析,把物理知識應用到具體問題中,這對于養成他們的事實觀念是十分有益的。 2、結構觀念的培養。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有結構的。正是源于這種觀念,才使人類有信心不斷地探究世界的奧秘。因為世界是物質的,所以世界是可以被認識的;因為物質是有結構的,所以物質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而并不是“上帝扔骰子”。
反映世界結構性的實例在高中物理中隨手可得,有太陽系的行星結構,有晶體的晶格結構,有原子的核式結構,有電路的結構,有光譜的譜線結構。只要我們在教學中留意,就不難使學生逐步形成結構性的觀念。正因為物質世界有結構性,所以研究客觀世界的物理學知識也有自身的結構,從結構圖入手,掌握物理知識就會事半功倍。
3、因果觀念的培養。任何變化都有一定的原因,一定的原因必定對應著一定的結果。各種物理現象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表現形式就是因果關系。物理學中要解決的一系列“為什么”的問題,就是要探究這種因果關系。分析現象,追尋原因;演繹條件,預言結果,是物理學的一個重要課題。有了因果觀念,就不會把物理現象當作孤立的事件來對待,而能自覺地在一系列的因果鏈中確定某個物理現象的作用,從而能更好地把握住這些現象。
4、守恒觀念的培養。無論物質世界的形式怎樣變化,但有些東西是不變的,它們揭示了世界的本來面目。所以有些學者認為,物理學的.最大成就莫過于發現了為數不多的幾條守恒定律。在高中物理中,有機械能守恒、能量守恒、動量守恒、電荷守恒、質能守恒等。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這些守恒定律的意義,要經常用守恒的觀念去分析一些物理現象,它能給人們確定一個大的方向,而不拘泥于公式的規定。
三、科學精神的陶冶
在整個科學素質中,科學精神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一個人對科學、對真理的基本態度與行為取向。科學精神既是從事科學工作人員的必備素質,也是從事其它工作人員的重要素質,對真理是否有堅定執著的追求與永不滿足的探索,在各種矛盾前,能否不隨波逐流,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在各種實踐活動中,不因循守舊,大膽創造,都與他的科學精神有關。這種精神,只有真正懂得科學是什么及科學為什么的人才會具備。
科學精神的培養重在薰陶,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掘物理學史中的豐富資料,在授課中有機地穿插物理學家的科學精神的生動事例,在情感上吸引學生,使他們對科學產生一種熱愛,了解科學家是怎樣工作的,科學家為什么而工作,科學對人類進步所作出的貢獻,從而在潛移默化之中收到科學精神培養的成果。科學精神的確立,植根于對科學價值的正確認識、對科學美的體驗,以及由此產生的對科學的熱愛;科學精神表現為對客觀規律以及反映客觀規律的科學的堅信;科學精神產生出對探索未知世界的強烈愿望,以及對美好未來的不懈追求。
高中物理教育論文2
異中求同是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著力點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面對不同實驗主題要有不同的實驗設計,但是達到共同的教學目標,這就要我們進行求同比較教學,這種方法通常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具體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比較分析,找出適合學生特點的實驗,也可以引導學生在動手做了幾個物理實驗后,自己探求其中的共同點。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實驗:
(一)教學材料
1.液體的擴散實驗。該實驗我們是觀察硫酸銅溶液與清水的擴散現象,但是我們都知道這種擴散是需要幾十天才能觀察到明顯的變化,這在課堂教學上根本無法完成。通過采取改進的教學材料,學生可以清晰的發現,在30田后硫酸銅溶液與清水的界面逐漸模糊不清。
2.改變內能方式。我們的實驗內容是在壓縮引火儀中加入硝化棉,當我們快速按壓活塞時,由于密閉的氣體被反復壓縮,內能增大,溫度升高,從而致使硝化棉燃燒。我們都知道硝化棉燃燒的過程是十分短暫的,可以說是瞬間,學生通常情況下很難捕捉到這樣的'瞬間,從而對整個實驗的變化過程沒有清晰的意識。這兩個不同的實驗主題,不同的實驗設計,可以采用相同的實驗方法來避免實驗給物理課堂教學帶來的弊端。我們可以通過攝像機把整個實驗過程拍攝下來,對于時間長才能看到實驗結果的,我們采取快放的方式;對于時間瞬間的,我們可以采取慢放,將整個實驗過程清晰形象的呈現在學生面前[2]。
(二)教學方法。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究竟是否能夠達到最優的目標,章節中各個部分是否能夠進行協調運轉有重要意義。在進行物理實驗的研究過程中有很多科學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和事物的規律,才能真正的做好物理實驗學好物理。
存異是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深化點
只發現事物之間的共性而不能發現其之間的個性,對于物理的學習仍是不利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觀察和總結創新,利用好同中的存異,這也是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深化點。
(一)實驗方法同中存異在教授物體對外做功內能減少的實驗時,我們可以發現按照課本上的實驗設計要求根本達不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大口玻璃瓶內放了些水,在不斷給瓶內打氣時,達到一定限度瓶塞會跳起,觀察瓶內的變化。實驗結果:在瓶塞跳起是瓶內會出現白霧。實驗教學目標:通過實驗證明物體對外做功內能減少,溫度降低。這就需要有求異精神,改進實驗方法,將水換成酒精,因為酒精較水更易蒸發,實驗效果更佳。
(二)教學對象的同中求異通常情況下,我們在教授兩個班級的學生時,兩個班的學生會表現出不同的素質。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授相同的實驗主題時,要根據每個班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實驗設計,從而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我教授的兩個班的學生差距就很大,一個班-A班的學生接受能力較弱,思維也不是很積極反應較慢;另一個班-B班的學生學習積極主動,課堂氣氛活躍。
因此筆者在教授串、并聯電路的實驗時嘗試了兩種不同的教學設計,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物理規律一直都建立在實驗和觀察的基礎之上并且經過思考和總結而得到,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應不斷地探尋新的教學方式方法,很好的實現物理教學目標。總之,求同存異作為確定事物異同關系的基本方法,對于培養學生認知世界的多樣性和一致性的對立統一具有重要意義,使他們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在比較探究中得到培養和提高。
高中物理教育論文3
一、問題的提出
事實上,高中物理的許多知識的學習,都需要學生的質疑與創新.比如物理知識構建中常常用到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機械能守恒定律、動量守恒定律等.這些規律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一種完善的科學理論,沒有什么值得懷疑的地方.但對于學生來說卻不是如此,根據新課程理念中的探究思想,學生的探究學習類似于科學家的探究過程,因而質疑與創新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成份.從物理發展的角度看,這些定律的形成事實上也經歷了懷疑、證實的過程,因而今天我們提出讓學生以質疑和創新的態度來學習這些知識,并不是沒有科學道理.
二、研究的內容
課題研究中筆者主要圍繞高中物理的重要定理與定律,以課例研究的方式進行了研究.從大的思路上看,主要讓學生對重要定律和定律的探究中,對于實驗思路的確定,對于實驗步驟的設計,對于實驗器材的選擇,對于實驗結果的評價等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敢于創新、善于創新.從而實現在質疑中培養質疑能力,在創新中培養創新能力的研究目標.課例一: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研究.(由于本研究側重于質疑和創新兩大關鍵詞,因而在本課例中的常規教學要求就不再贅述.)這一研究中,學生的質疑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力的分解的描述;二是為什么力的分解與合成遵守平行四邊形定則?對于第一個問題而言,這實際上是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很多時候學生的觀念都是由于教師主導下的重復而生成的,并不是學生的直觀認識.于是我們大膽讓學生去質疑,而學生的質疑結果其實不外乎兩類:一是力的分解可不可以不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去分解?二是力的分解從數學的角度來看有多少種結果?對于學生這樣的質疑,我們讓學生自己去嘗試解答:一個力從數學的角度去分解,理論上有無數種結果,但考慮到物理的現實意義,因此數學分析的結果必須接受物理實際意義的檢驗;一個力的作用中往往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作用效果(如斜面上的物體產生壓力和“下滑力”兩種效果),因此根據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往往符合實際需要.這樣的質疑與分析過程雖然會花費一定的時間,但卻可以高效地掃除學生在力的分解與合成中的認識誤區,從而給后面知識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二個質疑:為什么是平行四邊形?傳
統教學中是通過實驗來證實的.但一旦我們讓學生質疑,學生仍然會有疑問:力的合成與分解怎么偏偏就與平行四邊形產生了關系呢?即使跟學生強調“這是實驗的結果”,事實上也不能解答學生的疑問.于是筆者引領學生進行思維上的創新,在研究中我們稱之為“頭腦風暴”,這個過程的各個環節基本上是這樣的:力的合成與分解是物理問題(教師陳述)平行四邊形屬于什么學科的知識?(學生回答)因此我們說力的合成與分解符合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際上是用什么知識描述什么知識?(學生回答)經過這樣的問答之后,下面的任務就交給學生:尋求數學知識解答此物理問題的合理性.結果學生思維的創新性就表現出來:有的學生開始研究平行四邊形的特點,有的學生開始研究力的表示(有向線段)與數學的關系,有的學生將注意力放在矢量方面.這一研究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學生通過資料查詢、請教數學老師等方式,終于認清了力的合成與分解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的背后,是數學上矢量運算規則.而這樣的認識有什么好處呢?給后來的力矩知識的學習、洛倫茲力的學習提供了有力的保證.課例二:機械能守恒定律.這節課上學生的質疑主要是:自然界中,機械能真的守恒嗎?這一疑問看似不合理,其實卻非常符合高中學生的認知規律.眾所周知,物理發展史上關于永動機的研究至今也沒停止,側面說明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認同這一規律.因此在這一疑問的引導下,筆者讓學生自己去想辦法理解.學生的思路也體現出了創新的'一般步驟:一開始是尋找正例,結果發現根本就無法窮盡,因而無法完全證明;隨后再去尋找反例,即看有沒有不遵循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在這種情況下,筆者也將搜集的有關永動機的從古至今的研究并整理出來給學生閱讀.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機械能守恒定律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而反思這一教學方式,何嘗不是一種創新呢?
三、研究的總結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筆者發現其實高中學生只要給了質疑和創新的機會,他們總能給教師一些驚喜:提出的質疑并非全無道理,而且就算是在教師一眼就看出的質疑,事實上也反應了學生的一種思維過程,有助于教師準確地判斷學生的學情;而學生在創新中的表現則呈現出一種發散的狀態,不同的學生針對同一問題總能想到不同的方法.這些方法大多還都是可行的,比如說在動量守恒中學生的一些創新實驗,有學生提出可以將兩輛質量相等的小車之間壓一個彈簧,然后通過彈簧將兩車彈出的距離,來判斷兩車動量是否守恒.這樣的設計吻合了系統不受外力的情形,且效果明顯,不能不說是學生的一個創新(盡管教師可能是熟知的).總而言之,這一課題研究給筆者帶來的收獲是很大的.當然,從長遠來看,這一課題還有不斷發掘與研究的價值,相信隨著筆者的認識不斷深入,隨著學生的思維不斷深入,這一研究還會收獲更多的成果.
高中物理教育論文4
一、生活教育理論的涵義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早提出生活教育理論,該理論的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其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認為,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和意義,是教育的決定性因素,而教育要最終回歸生活,為改造生活服務,也就是說生活與教育之間是密不可分的關系;其二,社會即學校。學校要與社會緊密聯系起來,通過開展社會生活實踐活動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該教育思想主張學校將教育范圍擴大到社會生活中,將社會生活展現給學生,力求實現學校生活社會化,并引導學生運用知識改造社會生活;其三,教學做合一。是指教學本身就是教、學、做的統一,要加強三者的緊密聯系,強調教法要適應學法、學法要適應做法,教學要以“做”為中心,即以實際生活為中心。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蘊含著終身教育思想、大眾教育思想,是符合中國實際教育情況的教育理論,對明確教育發展方向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二、生活教育理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生活教育理論的三大核心思想符合高中物理新課標提出的“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教育理念,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應以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提高物理教學的有效性。
(一)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生活教育理論主張生活與教育要緊密聯系。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創設生活化的物理教學情境,將抽象的學科知識生活化、形象化、具體化,借助實際生活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充分發揮生活教育理論在指導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應具備問題性、真實性、生活性的特征,要使教學情境貼近現實生活,但不是照搬生活情境,而是要對生活情境進行加工和凈化,使其符合物理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要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中產生認知沖突,建立起物理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以及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建構當前學習的重要意義。例如,在學完力的合成與分解之后,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生活化情境:取一根繩子,在繩子中間系上一個重物,讓兩名學生分別拽著繩子的兩端,要求學生將繩子拉直,并保持重物處于平衡狀態。但是,無論這兩名學生怎么努力都無法拉直繩子,這時教師再提出問題:為什么無法拉直繩子呢?誰能運用剛學習的知識解釋這種現象?在引導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最后應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應用范圍進行歸納和總結。
(二)激發學生探究實際生活問題的興趣
物理學的發展離不開科學家對物理規律的`探究,如伽利略在斜面實驗研究中證明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奧斯特在大量實驗中發現了電流磁效應的存在,法拉第經過十年研究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等。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將探究作為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活躍學生思維的最佳途徑,通過引入生活教育理論,讓學生在實際生活經歷中探究生活物理問題,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不能只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尤其要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情感變化和探究體驗,使學生在物理課堂上自主探究知識、獲取知識,并能夠將物理知識運用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去。例如,在教學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時,教師可在課堂導入環節讓學生觀察兩個不同的手電筒,一個手電筒是生活中常見的裝有電池的手電筒,另一個手電筒是手搖式、里面沒有電池的手電筒。教師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手搖式手電筒沒有電池也可以發光?學生的探究欲望被喚醒起來,這時教師打開手搖式手電筒的外殼讓學生觀察內部裝置,發現手電筒里有磁鐵和線圈,學生必然會想到手電筒發光與這樣的裝置有著某種聯系。而后,教師再因勢利導引入這堂課的內容,引導學生探究電磁感應規律。通過將生活問題與物理規律相結合,能夠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物理學習的成效。
(三)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生活教育理論強調教育要為生活服務。對于物理教學而言,就是要運用學習到的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進而改變生活。但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造成學生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的現象,只會運用知識解決書面上的習題,而不會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為此,物理教師必須轉變這一教學現狀,運用生活教育理論指導物理教學,將實際生活與物理教學緊密聯系起來,放手讓學生探索物理現象的本質,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物理,再用物理改變現有生活。例如,在講授完牛頓第三定律之后,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解釋以下生活問題:在拔河比賽中,甲隊戰勝乙隊的原因;人為什么能跳起;馬為什么能夠拉動車。如此一來,學生可以獨立運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不僅能夠引導學生發現并揭示物理現象的本質,增強學以致用的能力,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獲取成功的體驗。
結論:
總而言之,將生活教育理論運用到高中物理教學中,其實質是利用實際生活與科學研究之間關系,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學生能夠活學活用物理知識,提高物理學習效率。所以,物理教師要在教學中深入挖掘教材,積極找尋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生活問題素材,通過加強生活與物理之間的聯系不斷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高中物理教育論文5
[摘要]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概念嚴謹推理周密,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對于這門學科要通過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幫助學生克服自卑的心理,增強學習物理的自信心,激發學習的潛能,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品質,養成健康的心理素質尤為重要。
[關鍵詞]高中物理 賞識教育 學生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其概念嚴謹推理周密,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高一的學生,他們開始對物理是很有興趣的,也想學好這門學科,也曾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物理學習中去。但由于一些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還比較欠缺,隨著學習深入,在物理學習中接連失敗,教師在教學中一味提高教學要求,更增加了學習的失敗的情感體驗,一部分學生對物理的學習由主動到被動,甚至失去了學習物理的信心和興趣。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使每個學生的潛能盡可能發揮出來?
賞識教育——是找感覺、嘗甜頭的教育;是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的教育;是肯定的教育。教師的一個信任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激勵的話語,可以為學生驅散積聚在心底的自卑的陰影,可以喚醒學生早已塵封的潛質、潛能。
一、賞識教育的前提——熱愛學生
教師面對的學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他們渴望老師的關愛和呵護。很多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經歷過太多的失敗的體驗,經歷太多的批評、指責,得到教師的關愛較少,學生的自卑心理較重,對自己沒信心,在物理學習上表現出麻木,冷漠,無動于衷,他們更需要我們用真摯的愛包容他們,理解他們,客觀正確地評價他們,使他們找回自信,重建精神的大廈。教育的本質是愛,沒有愛就沒有賞識教育。只有真摯的愛才能使師生心靈相同,才有成功的教育。
二、賞識的意義
1.賞識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在當今學生中普遍存在的,是過高的要求,過多的批評和不正確的評價造成的,輕者不自信,重者產生心理問題。自信心是一個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的心理狀態,學生自信心的產生主要通過教師和其他人的評價而產生的,而賞識是用慧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潛能,用期待和肯定給學生積極的暗示,使他們認為自己是有能力有價值的的人,從而找回自尊和自信。
2.賞識能激發學生的潛能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強項,有的人在這方面有突出的才能,有的人在那方面有驚人的天賦,要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發現亮點,真誠賞識,讓他們體會到學習中成功的快樂和喜悅,這種實踐取得的成功,將調動人身上蘊藏的潛能,形成自我激勵的機制,這種自我激勵是一種強大的動力,推動人不斷完善,勇于接受挑戰,從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3.賞識能夠形成健康的心理
賞識教育強調了教育的人文性,在思想上是通過不斷激勵來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在教學態度上是通過民主、平等的氛圍,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在教學評價上采取多元評價,使教師用發展的眼光,合理公正的評價學生,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保持良好的心態。就會在今后學習中表現出積極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不怕困難的勇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
4.賞識能夠融洽師生關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成功教育的前提。接納贊許他人,是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賞識教育需要教師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與不同的需要,真誠地關心、愛護、理解各種類型的學生。用自己寬厚的愛去賞識學生,相信他們行。只有賞識學生,才能建立以愛為本、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積極配合教師的教育和引導。
三、賞識教育的方法
1.熱愛本職工作
教師只有對本職工作充滿熱愛,才會有笑容可擲的神情,才會在物理教學中投入滿腔的工作熱情,以飽滿、向上的精神引領學生去探索物理世界。
2.了解學生
每個人都有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但是不同的學生對知識的感知、理解、識記是不同的,有的學生對知識理解識記得快,而有的學生對知識感知很慢。因此,教師只有了解了學生才能確定每個學生此刻能夠達到什么程度,才會用一顆平常的心去看待學生。才會真誠贊賞每一個學生——贊賞每一個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贊賞每一個學生所付出的努力。
3.創設情景
對高中物理教學要針對學生實際,強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分層次制定學習目標,創設更多的條件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克服困難的成就感,創設吸引學生參與的良好課堂氛圍,使學生敢講、敢問、敢質疑,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
4.發現亮點
每個學生都有可愛的一面,教師要善于在生活中和物理教學中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你可能注意到,有的學生上物理課不認真,但反映快接受能力強;有的學生雖然粗心,但完成作業的速度快,雖然成績平平,但動手能力卻很強;沒耐心卻有創意……作為老師,只要注意觀察,學會發現,不斷挖掘,就會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亮點,才會時刻不忘去賞識學生,給學生以希望。
5.體驗成功
物理學習中的成功和失敗在學生心理會引起不同的感受,對學生的情緒和學習產生不同的影響,成功使人產生興趣,使人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失敗使人失去信心產生自卑感,也失去了學習物理的興趣。因此,在物理教學中要善于為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如可將教學內容形成梯度,由淺入深,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成功,并增加對下一梯度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學習的愿望并不取決于學生的任何天賦才能,而是在日常學習中,在克服困難中逐漸培養出來的;要引導學生走上克服困難這條路;并不是靠別的什么措施,而是正確地組織學生進行思考,并取得成功的結果,使學生在不斷獲得成功的過程中產生自我激勵,自我期望。
6.賞識不能過度
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沒有得到賞識的學生內心是孤獨、自卑的,也缺乏自信。但過度的賞識,會導致學生任性、自滿、目空一切、脆弱,不能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稍遇挫折便會承受不起,一蹶不振。所以,要適當地把握賞識的度,特別要注意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心里需要,對不同的學生賞識的程度要不同。如對平時很用功但物理成績不好學生多鼓勵多肯定,少指責少批評。對調皮、好動、表現差、物理成績不好的學生要善于捕捉閃光點,及時肯定表揚,使其揚長避短;對天賦較高的自覺的學生適當的賞識,多提期望,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
賞識,其實可以這么簡單:一句溫馨的話語,一個愛撫的動作,一次表現的機會往往就蘊含著賞識,就能生動地表達你的賞識。物理教學中使用賞識教育,不但增強了學生學習物理信心、熱情,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賞識是把學生優點看得很大,缺點看得很小,使師生之間形成 “情感共振”,使學生在一個和諧輕松的環境中學習物理。
參考文獻:
[1]周弘.賞識你的孩子[M].成都:四川少兒出版社,20xx,4.
[2][蘇]B.A.蘇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譯.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162.
[3]宋樹杰.高中物理新課程理念與教學實踐[M].北京:商務印書館,20xx.25.
[4]蔡鐵權.物理教學叢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xx.244.
[5]楊小微.現代教學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xx .470.
高中物理教育論文6
摘要:本文對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認為其主要表現在脫離現實生活實際,忽視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并提出貼近生活實際,調動學生探究興趣;注重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物理思維以及引入信息技術,實現課堂有效互動等高中物理教學的相關改善建議。
關鍵詞:高中物理;高中學生;物理知識
傳道、授業、解惑是我國教育教學的目標,但是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教師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采用著單一的課程教學方式,關注學生物理解題能力的提升,對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培養,物理思維能力的培養關注力度不足。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更加關注高中學生學習方式與學習興趣的指導。教師需要在明確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的教學設計,改善當前教學中的不足之處,為高中學生帶來全新的物理學習體驗。
1當前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縱觀當前高中物理教學的實際情況,主要存在著脫離現實生活實際,忽視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問題。
1.1脫離現實生活實際
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物理與生活之間呈現出密不可分的聯系。生活中很多現象可以借助物理知識進行解釋,學生也能夠借助生活中的各類現象,靈活學習與靈活記憶物理知識,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變得更加直觀、具體,有助于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培養[1]。但是當前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卻忽視了生活與物理知識的密切聯系,僅僅指導學生結合課本內容進行學習,沒有適當基于物理知識進行生活元素的引入與知識的拓展,難以使學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學習的樂趣與物理學習的價值[2]。
1.2忽視學生思維發展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比較關注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但是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很多教師僅僅關注學生物理學習成績的提升,忽視了學生的思維發展[3]。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成為了學習的機器,自身的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較差,不利于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培養,更加不利于學生物理知識的深入學習與探究。
2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措施建議
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貼近生活實際,調動學生探究興趣;注重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物理思維以及引入信息技術,實現課堂有效互動等方式,改善當前教學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2.1貼近生活實際,調動學生探究興趣
加強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能夠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學習的樂趣,使學生能夠從枯燥的課本中解放出來,靈活學習物理,感受物理的豐富魅力。有效的教學指導能夠使老師調動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教師可以基于實際生活中的元素進行教學指導,為高中物理課程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比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萬有引力定律》時,則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同學們,為什么老師拿著一根粉筆,當放下粉筆的時候,它會自由落體呢?”等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發言。教師還可以通過“同學們,生活中哪些現象還具有相同的特點呢?”等問題,引導學生回憶生活,基于生活明確萬有引力定律的特點,并且通過“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同探究其中的奧秘”等話語引導學生進入到物理學習過程中。
2.2注重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物理思維
物理是培養學生思維方式的重要學科,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思維的培養,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維發展。教師可以通過實驗教學的方式,使學生能夠通過物理實驗,在深入探究物理奧秘的同時,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維能力。比如,指導學生學習《摩擦力》這一項內容中,教師則可以采用實驗教學的方式,將2名學生劃分為一個小組。學生之間需要分工明確,在試驗中探究摩擦力的特點。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自主設計摩擦力實驗”的任務,學生需要基于實際的學習情況以及對摩擦力的理解情況,設計有關的物理實驗。這種實驗教學指導方式能夠展現出學生相關知識的學習情況,同時也能夠彰顯出學生獨特的思維模式與創新思維,對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
2.3引入信息技術,實現課堂有效互動
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將抽象的物理模型展示出來,甚至可以利用動態的視頻以及模擬軟件等表現出來,讓學生更加直觀、生動的獲取物理知識。在指導學生學習“平拋運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借助幻燈片等現代信息技術軟件,指導學生一同觀看平拋物體動畫過程。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平拋運動的軌跡,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一定的客觀印象。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粉筆模擬平拋的軌跡,提升學生的物理知識理解能力,實現課堂的有效互動。
3結語
高中物理教育需要基于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加以創新,教師可以通過貼近生活實際,調動學生探究興趣;注重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物理思維以及引入信息技術,實現課堂有效互動等方式,為高中學生創設一個全新的物理學習平臺,使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物理學習的樂趣與物理學習的價值,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與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田春鳳,郭玉英.高中物理教學中科學本質教育的現狀與建議———基于對一線教師的調查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xx,03(12):45-49.
[2]楊世玲,章勇,楊通錦.新課標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對策思考———基于黔東南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J].凱里學院學報,20xx,03(23):35-37.
[3]王珍發,郭繼成.給學生一個多維的物理世界———知識立體化與高中物理教學改革[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xx,10(21):148-150.
[4]申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效性提升策略探究[J].才智,20xx,32(12):124.
高中物理教育論文7
一、生本教育概述
首先,是“一切為了學生”的價值觀.生本教育,以“生”為本,把學生放在所關注的首位,先幫助學生獲得成長,再幫住學生獲得好成績.學生快樂、自然地成長才是教育的根本目標,只關注學生的成績則是本末倒置.其次,是“高度尊重學生”的倫理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雖然教師與學生同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之一,但是學生有自己的思想,他們是獨立的個體,在精神上是獨立的,因此,教師必須要尊重學生,注意傾聽學生的需求.最后,是“全面依靠學生”的行為觀.這是指在教學課堂里,教師可以適度放手,讓課堂成為學生的學習的舞臺,獲取新知識的訓練場.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學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管理人,必須仔細研讀高中物理課程和教材,對所要教授的章節和知識點必須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充分依靠課程和教材,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前備課,設置好每一個小節,同時還需完善自己的專業素質,給學生提供專業的教學.
1.課前預習
預習、復習是學習的必要步驟.有些學生可能認為,即使不預習,也不影響聽課的質量,為何還花許多時間去做這樣的作業呢,還不如用來復習其他功課呢.孰不知預習是對第二天所要教授的課程有一個初步的、大概的了解,從預習的.過程中找到問題,標記出感到疑惑的地方,方便第二天有針對地聽講,如果沒有預習的過程,就不會有對新知識的探索過程.因此,這個過程是極有建設意義的.當學生積攢了問題后,可以到課堂上與小組成員進行深一步的討論.
2.課內小組討論
教師可以把學生按照人數進行分組,以6~8人為一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預習時感到疑惑的地方進行討論.生本教育,倡導學生之間是一種互助合作、共同成長的關系,而不是競爭的關系.“三人行,必有我師”.在小組成員中,或許就會有能夠解答疑惑的同學.這也間接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團結的意識,這不僅僅是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還在學生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一道美好的風景線.
3.班級交流
當班內小組討論結束之后,就會對本科的內容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這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小組選取一位代表,總結小組討論的問題要點、結果及討論的體會,在班級上做報告.如此,每位學生都要有參與課堂的談論中來,也許教師需要重點闡述的知識點,學生在討論結束后已經全然掌握.這也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體現.當然,學生們討論的結果也不一定全是正確的,這時候就需要園丁出場了.教師要對每個小組進行分小組點評,激勵與鞭策同時進行,并將課程內容進行重點勾勒.
三、典型案例
例如,在講“自由落體運動”時,教師可按照“課前預習、課內小組討論、班級交流”進行教學.首先,教師要對課前任務進行布置,要求學生放學后利用課余時間,專心預習新的內容,并標記出有疑惑的地方,并注意以下幾點: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是重的東西要比輕的東西落地快,你認同嗎?找到《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文章讀一讀,并聯系教材內容.想一想伽利略是如何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是錯誤的呢?其次,要求學生課內開展討論.討論一下先前教師所布置的作業,同學間相互交流自己的所看、所想、所問,可大膽提出自己的設想.提示學生,事實和真實都是需要探索和實踐才能夠真正獲得的,要具備探索精神,勇于探究.最后,在小組成員討論之后,教師先不忙總結,用實驗說話.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課堂小實驗,驗證伽利略的說法是正確的.綜上所述,本文結合生本教育的內涵,針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闡述了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實施步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教師與學生各自站好位置,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創造充滿樂趣及探索氣息的課堂.
高中物理教育論文8
【摘要】在對人文精神的內涵進行簡明概述的基礎上,對目前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人文精神教育現狀進行簡要分析,進而重點從樹立起人本教育理念、注重學生個體發展以及注重教學內容的改進等方面,探討了加強高中物理教學中人文精神教育的運用對策。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人文精神教育;現狀;對策
近年來,伴隨著高中各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人文精神教育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得到重視。通過將人文教育滲透到物理教學中,可以充分發揮人文教育在育人層面的重要功能,既可以使學生更加熱愛物理學科,也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和認識社會。本文中,將主要圍繞高中物理教學中人文精神教育現狀及對策展開研究。
一、人文精神概述
人文精神是對人的價值的追求,是對人類自身生命、尊嚴等價值的普遍關懷。“以人為本”是人文精神的核心思想,其表現為尊重人的精神,尊重生命個體的人性和理性,倡導人文與科學的和諧統一,實現個體身心的全面發展等。近年來,人文精神逐漸受到高校、高職院校、中職院校以及高中、初中、小學等各教育階段學者的重視,并積極開展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人文精神教育。
二、目前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人文精神教育現狀
目前,在許多高中學校的物理課堂中,教師時常會聽到很多來自學生的抱怨,如“物理真難”“我太討厭物理了”“真不想學”,等等。其實,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當前物理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教育滲透不足,學生的思維以及對于物理課程學習的興趣并未充分得到調動。其所反映出目前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人文精神教育的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未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動性未得到調動;二是未合理把握學生個體發展不同階段的特點;三是物理教學內容有待進一步完善,即補充與人文精神相關的內容,促進學生對物理學習興趣的提升。
三、加強高中物理教學中人文精神教育的`對策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由于“師道尊嚴”的傳統文化已深深地植入人心,許多教師在學生面前總是擺出一副至高無上的姿態,學生也因此對教師產生敬畏,甚至是畏懼,師生間總是存在情感上的隔閡,成為教學工作中的羈絆。因此,融洽師生關系的構建,應該以尊重、平等為前提,教師不能總以挑剔的目光看待學生,要把他們當成合作伙伴,給予學生以包容和理解,提升學生學習的內驅力。這要求教師主動蹲下身子看學生,能夠走近學生身旁,嘗試了解他們,對學生的處境感同身受,真正把學生當成朋友。這樣一來,學生也會感受到教師的真誠,他們也更愿意理解老師,也會以積極的姿態審視老師提出的意見,實現良好的教育效果。2.注重學生個性發展的階段性特點,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對于高中生來說,他們的身心都處于快速成長時期,是人生中的黃金時期,如果能正確引導他們,將會為日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扎實基礎。這向教師提出了較高要求,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把握好他們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特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將他們引向健康成長的快車道。在引領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正視失敗,并能從中汲取教訓,以此作為新的開端。有人曾說過:人的成長之路就是由無數個錯誤鋪就而成的。例如,當學生犯了錯誤,教師不能苛責,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以包容的心態面對學生,可以采取冷處理的方式,也可以對學生進行鼓勵,或是把自己當成學生的朋友,與他們促膝長談,使他們自己找到錯誤的根源,并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主動進行規避。通過采取這種教育策略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3.合理地改進物理教學內容,實現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和諧物理教學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人文教育目標,如正確人生觀的培養、科學教育、愛國情懷、創新精神的培養、團結協作意識、美育教育等。通過合理地對物理教學內容改進,可以有助于實現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和諧發展。具體如下:一是教師可以以實驗為載體,通過實驗設計的突破、變換情境等方式,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培養。要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他們將課堂體驗拓展到課外,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世界,向周圍的人及整個社會奉獻出愛。以這種途徑使科學朝著人文方向發展。例如,在《運動的快慢描述———速度》一課中,可以引入劉翔的事例,并通過分組由學生在小組內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意見。巧妙地為學生提供情境,使他們從內心深處升騰起要為祖國爭光的思想,親歷了探究過程,增進了與小組其他同學間的交流,協作意識得以提升。整堂課中,自導入環節開始,始終營造起濃郁的人文氛圍,將人文精神巧妙地融入了物理知識當中,使學生在和諧愉悅的環境中掌握了物理概念,人文精神得到了培養。二是注重實踐內容的引入,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培養科學態度,使他們感受到事物間和諧。例如,在教學過程中要穿插進大量的實驗,如演示實驗、分組實驗、課后實驗等,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使他們善于動手、勤于思考。此外,也要使學生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建立起密切聯系,增強學科趣味性。如拍打棉被上的灰塵,大自然饋贈的海市蜃樓等。例如,當學習了電學后,讓學生給父母介紹一下雷電的形成,明白為什么雷聲總是在閃電之后;學習熱學知識后,使學生意識到我國退耕還林政策的積極意義,能夠對森林里宜人的氣候做出科學解釋。這些實踐性較強的問題,使學生深深地感受到物理學習的樂趣,不僅能夠激發起他們對這門學科的熱愛,也能夠使他們養成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習慣,意識到科學能使生活更美好,產生對自然、對社會的熱愛,并進一步激發起維護生態平衡、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感情。三是通過對物理學史的學習,能使學生對物理建立起熱愛。在物理學史中,蘊含了大量教學資源,如人們對某一概念的質疑,針對某一問題產生的爭論,重要理論的演變歷程,科學家成長小故事,宗教對科學發展造成的威脅,物理學與人類的密切聯系,科技成果給生產生活帶來的變化等。通過對物理學史的學習,能使學生對物理建立起熱愛,能夠喚醒他們的好奇心,為理解物理概念提供幫助,也能使學生將物理知識延伸到生活中,用學得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更重要的是,通過物理學史,學生能感受到任何一項科學成果的誕生都歷經坎坷,被物理學家偉大人格所感染,體會到科學的進步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與智慧,使學生的科學素養得以提升。此外,通過物理歷史學習使學生得到熏陶。例如,通過愛因斯坦接受奧林匹亞科學院的幫助,使學生感受到團結協作的意義;通過愛因斯坦對小提琴的癡迷,感受到物理與音樂及其他學科的密切聯系。這些途徑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所益處。
四、結語
總之,在高中階段物理教學中,合理地將人文精神教育引入其中,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對人與自然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的處理,從而形成自己對于社會、對于自然的情感,使得自身的判斷力以及思考力得到提升,在提升自身物理學習成績的同時,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雁.淺析高中物理教學中有關人文精神的培養[J].才智,2013,(19):69.
[2]張衛產.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J].高考,2014,(04):65.
[3]劉權.高一物理滲透人文精神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D].蘇州大學,2011.
[4]常愛江.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研究與實踐[D].山東師范大學,2013.
高中物理教育論文9
一、讓安全教育走進高中物理教學的措施
1加強對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在我國高中物理教學中,之所以會出現一些安全事故,根本原因就在于老師及學生沒有對安全教育引起足夠重視,進而給物理教學造成安全隱患。為此,教師必須加強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向學生傳播科學的安全知識,規范學生的各種行為。例如,在某高中二年級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就《測定金屬電阻率》這一知識,老師在課堂上向學生講述電的危險性,并對測定金屬電阻率的操作步驟及相關注意事項進行詳細介紹。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學,對規范性的《測定金屬電阻率》實驗操作步驟進行播放演示,再將不規范的《測定金屬電阻率》的操作行為及不規范的操作行為引起的安全事故和后果向同學們進行播放,從而提高學生安全意識,規范學生的實驗操作行為。
2明確任課教師的安全職責
在我國當前的教育中,受傳統教育觀念“嚴師出高徒”的影響,許多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為了保障教學質量,會采取一些另類的措施加強管理,例如體罰學生、諷刺侮辱學生,進而影響學生的自尊心,以至于一些自尊心強的學生做出傻事。為此,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學校應當明確物理教師的安全職責,落實安全教育相關制度,不得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得諷刺侮辱學生;不得擅離職守,自習課時應在課堂值班;及時正確處理課內發生的傷害事故。在進行實驗教學的時候,老師要按教材要求做好實驗準備,對所用藥品、器材要于課前檢查并進行預做,確保藥品器材安全有效[3],不得讓過期變質及存在安全隱患的器材進入課堂。物理教師要認真組織實驗課的教學工作,課前認真組織學生預習實驗內容,讓學生對實驗內容及步驟熟記于心,并教會學生必要的實驗安全知識及處理安全事故的知識;上課時先講實驗要點及安全注意事項,并對重要操作進行必要示范和演示;上課過程中進行認真指導和全面監控,確保學生安全。
3環境教學
物理作為一門應用型的學科,問題一直貫穿物理教學全過程。問題教學法是問題為主線,其主要目的'就是啟發學生思維,而物理問題的解決往往需要依靠實驗進行。在我國高中物理教學中,良好的環境是開展安全教育工作的基礎,只有將學生設置在適合開展安全教育的環境內,才可以更好地保障物理教學質量,保證老師及學生的人身安全。例如,在某高中物理教學中,就平拋運動老師需要進行演示實驗,再讓學生進行物體平拋運動的實驗。在實驗室里,老師在墻壁內張貼各種安全警示語,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實驗環境,為物體的平拋安排足夠的運動空間。同時通過安全講座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進而為物理教學質量提供保障。
二、結語
安全教育作為我國素質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在我國高中物理教學中有重要意義。物理作為一門實驗性強、操作性強的學科,同時物理知識是較抽象的,需要依靠一些實驗提高教學效率。而實驗過程中有一定的危險性。為此在物理教學中進行安全教育既能保障物理教學質量,又能有效保障師生的人身安全。
高中物理教育論文10
一、生活教育理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發展優勢
高中物理的學習不僅僅是對課本知識點進行簡單記憶的過程,更是考查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過程,故物理相比于其他科目,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生活教育理論恰恰意識到了這一點,打破傳統機械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運用生活實現對教育理論的指導和完善,將生活與高中物理教學緊密結合,不僅可以打破學生與物理理論之間的隔閡感,還可以將相對抽象的物理知識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生活常識,利用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幫助學生進行理解,讓學生的思維與物理課本內容達成共識,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并將興趣轉化為進一步探索的動力。高中物理教育者還可以將課堂搬到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在生活中自行探索,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不斷努力解決問題,將物理探索能力和思維作為學生的必備素養進行培養,并將其運用到高中物理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有機會享受到獨立自主研究和探索的`成就感,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熱情,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效率。
二、生活教育理論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1.將生活情景引入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當前的高中物理教學模式中,教育者往往在課堂中占據著主導地位,掌握著整個課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課本內容通常是以灌輸的形式傳授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模式往往會使學生無法集中精力跟上課堂進度,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因此,高中物理教育者可以將生活情景引入課堂,在講解課本內容的過程中融入生活情景,根據教學的最終目標,有針對性地創建一些生活情景,幫助學生打破與物理學習之間的隔閡,站在一個更加主觀的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與此同時,高中物理教育者還可以在學生日常接觸的練習題中融入生活元素,讓其背景更貼近生活,更好地對題目進行主觀分析,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其解題效率,讓學生在興趣中投入物理學習。
2.運用生活化實驗,幫助學生進行物理知識理解
除去在課堂中構建生活情景,生活化實驗的引入也是生活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物理教育者可以將學生需要掌握的物理知識映射到生活化實驗中,將實驗作為物理學習的一個工具,學生可以在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實驗生活化實驗過程中加深對相關物理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同時,教育者在進行實驗前還可以對學生進行簡單分組,讓學生自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個實驗過程,這樣的實驗流程既能夠提高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識,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3.將高中物理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不僅僅局限于教室內,教育者可以將課堂搬到室外,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在高中物理學習和實踐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打破傳統課堂的局限性,為學生的物理學習創造更具有開放性的學習環境,在提高物理學習能力的前提下實現綜合素質的拓展,幫助學生實現思維的多元化發展。
三、結語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素質教育的貫徹落實顯得格外重要,當代高中教育者要認清當前的教育形式,將生活教學理論運用到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通過將生活情景引入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生活化實驗,幫助學生進行物理知識理解;將高中物理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等方式實現學生物理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
高中物理教育論文11
摘要:思維是人腦對事物作出的本質反應和思考的全過程,是一種人腦對外界的認識行為。在物理課程的教學中,我們必須教會學生通過思維的深度加工,繼而運用物理學習思維去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可以說,思維的形成是學習物理知識的關鍵,本文嘗試從高中物理學習中常見的思維障礙以及矯正方面做幾點簡要論述。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思維障礙,矯正,措施
學習物理的思維全過程是物理知識和學生之間真正的思維互動,影響學生物理學習成績的提高和物理思維的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說學生思維水平的高低程度、思維定勢障礙、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等等。作為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者,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要解決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的思維障礙問題。處理好這一問題,對學生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物理學習思維障礙的形成原因
(一)思維水平高低決定思維障礙的程度
可以說我們對于學生的思維訓練還是不夠的,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思維水平有待提高,其表現在邏輯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方面的匱乏和落后。在思維邏輯上存在有嚴重的不足之處,對于一些需要運用物理知識來深入解剖的問題,往往會憑借第一反應盲目的做出判斷。學生們在解答物理問題時,不是思考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而是第一時間要套用已有的公式,一旦遇到推理問題便手足無措,在困難面前顯得束手無策,其思維缺乏一定的靈活性。
(二)思維定勢障礙
有一種先入為主的現象普遍的存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對于學生來說,這種先入為主的思維方式就叫做定勢思維,學生習慣性的用大腦中已經存在的思維方法和途徑去解決問題,這是一種在自然條件下的本質反應,可以說,思維定勢對于學習物理而言是一把雙刃劍,缺點在于定勢思維使學生自然的'把一種習慣固有的思維方式生硬的運用到物理問題的解決中,不善于積極的去更新思路,不善于去運用其他靈活的方式來解決同一問題。
(三)生活經驗的問題由來
早在物理課堂開始之前,我們的學生就對生活中的身邊問題有很大程度上的認識。所以說學生們在學習物理概念之前,在大腦中就對物質有一種潛在的原始認知。然而在這些固有的觀念中,有很多反應的并不是事物的本質,不僅對學習沒有幫助,甚至在學習中阻礙正確概念的構建和認知,最終導致學習的誤區和思維障礙的形成。
二、物理學習中解決思維障礙的方法
(一)認識無力思維的具體特點
有一部分同學的思維,正在逐步的從形象思維過度到抽象思維階段,這就意味著學生很容易從自己的主觀角度出發去認識物理問題,當學生認識到物理問題的本質,并積極的運用客觀規律去解決問題時,思維的過渡便形成了,因此在物理課堂上,需要大量的具體形象材料的做支撐,這就意味著物理的教學活動要充分的進行物理實驗,對于物理圖形要特別的重視,忽視這一環節,而生硬的強調理論的灌輸,是與學生的思維模式相背離的,然而學生不能一直將思維停留在主觀意識階段,要注意思維的發展和進步,所以要對邏輯思維進行必要的強化練習。留心學生在不同階段的思維特征,可以結合全局的掌握教材,又能夠抓住問題的關鍵所在,使物理教學的實際成果得到驗證。 (二)重視數學教育,善于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
我們的隊伍中有一些物理教師,在教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時,常常只注重結果而忽略解題方法和思考過程,認為那是數學學科的知識,自己沒有講解的必要,這是大錯特錯的,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的去運用數學方法進行技巧的訓練是非常必要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很自然的將學科分開學習,同樣的數學問題放到物理課堂上便不知所措了。所以作為物理教師,要在教學中積極的去滲透數學知識,比如說在講到幾何光學中平面鏡成像時,要先把相關的相似三角形的知識給學生簡單的講解一遍,這樣學生有的學習的思維鋪墊,學習起來更加容易。
(三)從實際的課堂出發注重矯正和訓練
在物理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發現學生的思維障礙會通過某種形式反映出來,我們需要針對這些問題充分的爭取時間進行及時的矯正和訓練。從我們的實驗結果表明,效果是非常良好的,通過矯正和訓練使得學生更加重視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構建。面對學生對物理概念模糊不清甚至混淆的情況,我們要積極主動的進行實驗教學法,這是克服先入為主的錯誤生活經驗和思維障礙的有效手段。針對落后的思維定勢和錯誤的生活經驗對學生的影響,我們要對一些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多層次的研究和講解,引導學生主動發現自己的思維錯誤,養成主動思考的思維習慣。
(四)關注演示實驗
在高中物理的知識中,有一部分概念十分抽象,這就要求我們教學中要積極的應用試驗演練,通過實驗的方法來給學生再現真實的物理情景,衛學生構建以個以真實為基礎的想象空間,調動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積極性,更好的去理解和掌握課堂知識,物理實驗課堂具有靈活、生動、直觀的絕對優勢,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由于概念所引發的物理思維障礙,其最大的因素在于對生活觀察的不仔細,思維中缺少真實案例基礎。因此,我們物理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加強實驗操作,運用直觀教學來提高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
總結:知識的海洋是無窮無盡的,我們在物理學科的教學中要多更加的側重于對解題技巧的學習和基本訓練。使學生學會一定的解題技巧,久而久之形成一種有效的物理思維,從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參考文獻:
[1]錢學森主編.《關于思維科學》[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29頁
[2]喬際平.邢紅軍.《物理教育心理學》[J].廣西教育出版社.20xx.
高中物理教育論文12
一、電化教育在物理教學中可在這幾個方面可以發揮作用
復習課是對所學知識的重新鞏固,教師在上復習課時要邏輯出很多的知識點,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點有個重新認識,理解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再就需要教師畫出知識點的框架圖。如果在黑板上一一畫出,那必須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如果在課前用幻燈片把知識點框架圖制作出來,在復習的時候直接展示給學生,那么學生在短時間內就能對著框架圖,系統的對知識點有個重新的認識,回憶快、記憶快,也節約了不少課堂時間。例如:我們在復習《勻變速直線運動》時,就可以在課前制作出知識點框架圖:3上課時直接展示框架圖,本節要掌握的知識點和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一目了然,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另外,對于復習課習題的引申題展示,使用課件展示也是很省時省事的,與一個知識點相關聯的題型是非常多的,以往我們引申題是會有三種做法:一是全部印在試卷上,但那要占很大的版面,相對應的其他的內容就要減少,二是我們上課直接手寫在黑板上,但那也要浪費大量的課堂時間,三是口頭表述,那對于學生來說,不易思考,不易分析。那現在把電化設備引入課堂,課前教師做好課件,上課時要引申題目,直接播放幻燈片,清晰直觀,又省時省力,大大的提高的課堂的容量,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電化教育輔助物理教學容易產生的誤區
(一)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
雖然現在電化教育越來越普及,它的出現也給我們的課堂帶來了很大的活力,但是現在教育要求必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作用只是引導,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們的`輔助教學的手段先進了,但不代表教學思想也跟著先進,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不能披著現代化的外衣,仍然進行滿堂灌。教師要將電化教育和物理教學融為一體,在現代化教育思想指導下最大限度地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以及對科學認知過程的體驗,利用電化教育既可以創設多種情景,也可以營造協作式學習的氛圍,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認知過程與感悟、體驗過程的統一,使學生真正能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切不可讓多媒體演示實驗替代物理實驗
物理學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物理理論和生活實踐之間的橋梁,是物理理論賴以存在的基礎,所以實驗是物理教學過程中不可替代的。物理教學中要求做的實驗必須盡量做,而且是盡量讓學生自己動手做,讓學生來感受物理理論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的能力,養成科學的研究問題的方法。但合理的利用多媒體演示實驗也是可以的,主要是一些以現在學校能力沒有辦法做的實驗或者實驗器材缺少的學校,針對于這些情況可以用多媒體演示實驗來替代,但是教師可以改變思路,盡量看能不能用其他的現在可以做的實驗方法來研究。例如:在研究曲線運動方向這一節,課本上研究曲線運動方向的演示實驗使用的儀器:一條可以拆卸的彎曲管道、斜面、小鋼球,這里難找的可能就是彎曲還可拆卸的管道,找不到怎么辦,這個實驗我們還必須做。那我們可以改變下實驗方法,用其他實驗來代替它,比如我們可以使用墨水瓶蓋、海綿、白紙、紅墨水這些易找的實驗器材,在瓶蓋周邊鑲上海綿,讓海綿吸上紅墨水,讓瓶蓋在白紙上快速轉到,白紙上留下紅墨水沿切線飛出的痕跡,從痕跡上可以明顯的看出做曲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方向為該點的切線方向。只要我們教師平時認真思考,物理課程中的很多實驗器材我們都可以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來替代。對于物理實驗必須堅持一條:能讓學生動手做的實驗一定要做,沒有辦法來做的想辦法來做,最后才可以用多媒體演示實驗。
(三)切不可以電子板書代替黑板板書
改革并不是把以前多有的傳統都拋棄,傳統也有傳統的優點,“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就是在現在也有他的優點,在現在電化教育普及的情況下,我們切不可過分依賴電化教育給我們帶來的快捷、方便,適當的黑板板書還是必要的。教師在黑板板書時,可以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留給學生反思的時間,黑板板書不像電子板書一樣,翻過一頁就過去了,黑板板書可以長時間的顯示,這在新課是十分重要的,新課的一些基礎概念、公式和注意點,學生不是一講就能記住的,這些用黑板板書出來,學生在練習時可以對照更好的完成訓練。我們也不可認為黑板板書非常重要,就完全使用黑板板書,這也是不對的,電子板書的快捷方便是黑板板書沒有方法替代的,各有各的長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一般都是把基礎概念、公式等用黑板板書展示,而例題、引申題等用電子板書展示,解題時學生易錯的地方也是用黑板板書展示的。不管我們的教師怎么搭配兩者,我們最終堅持的一條是:取其長處,補其短處,融會貫通,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的課堂才是一節真正的高效課堂。在物理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電化教育,優化教學過程,探索和建構一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型的教學模式,確保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討論、協作學習,培養其終身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在電化教育普及的今天,我們在使用的時候一定按實際情況融會貫通,切不可為了用而用,只有這樣電化教育才能更好的為物理教學增添光彩。
高中物理教育論文13
一、數學知識對高中物理教學的積極作用
物理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較強的學科,而數學語言具有科學性、簡約性、邏輯性、精確性等優點,因此,數學知識對物理教學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解決物理問題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其具體體現在:
1.數學知識是強化物理理論教學的重要工具
由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具有高度抽象的特定,僅從文字描述上是很難讓學生清晰理解和掌握的。而借助數學知識能將理論化的物理知識簡單化和具體化,并將其用嚴謹的數學公式展示出來,從而完美的解釋物理概念和規律,進而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和快速記憶,最終實現高質量的物理課堂教學。
2.數學知識是解決物理問題的有效手段
學會用理論知識解決具體的物理問題是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鞏固和強化物理理論知識的重要途徑,因而提升學生物理解題能力和應用能力是當前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教學目標。數學知識所包含的各種思想和方法在幫助學生解決物理問題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二、數學知識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有效應用實踐
1.數學知識在物理理論教學中的應用
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教學不僅是物理課程的`重點內容,也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重要基礎,因而讓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具有重要意義。為了使理論性強的物理理論知識更加通俗易懂,教師可以應用數學知識這種形式化語言來開展理論教學,通過簡明的數學符號和公式來講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然后再分析、比較和運算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量的變化等來進行定量描述和理論概括,從而讓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例如,電阻R,加速度a,電場強度E,電容器電容C等物理概念,伽利略自由落體定律,牛頓第一定律,牛頓第二定律,牛頓第三定律等物理規律都可以通過精辟的數學語言來表達和描述。可見,數學知識在物理理論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應用不僅有利于學生清楚認識到物理現象背后的本質和規律,還有利于化解教學難點,從而促進高效課堂的生成。
2.數學知識在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教學是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同樣的可以應用數學知識來優化實驗教學。教師可以通過運用公式法、圖像法等數學方法將物理實驗結果直觀的呈現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觀察就能清晰的認識到物理現象的變化規律。同時,在處理物理實驗結果時,各種數學工具的應用不僅能使處理過程變得簡單、直觀,還能有效減少物理實驗數據的誤差,提高數據的準備性。例如,在教學“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中,面對實驗數據,學生很難從測量結果中判斷哪些結果符合實際,哪些結果存在較大誤差。如果這時候采用數學作圖,通過在平面坐標系中描繪實驗數據對應的坐標點,就能直觀的判斷各數據的變化趨勢,從而篩選出誤差較大的點。然后,再通過作U-I圖就能很快得到電動勢和內阻值。
3.數學知識在物理問題解答中的應用
物理與數學的密切關系決定了高中物理教學離不開數學知識的有效應用,數學知識在物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還體現在解答物理問題中。應用數學知識解答物理問題不僅是物理新課程改革的客觀要求,也是新時期高考物理內容中的一個側重考點。因此,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還需要積極運用數學知識,如函數知識、幾何知識、代數知識、極值知識等,來擴寬物理解題思路,提高物理解題速度,從而簡便而有效的將物理問題各個擊破,讓學生在掌握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同時提高物理實踐能力,進而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高中物理考核的要求。
總之,數學作為一門有效工具,應該被廣泛應用到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之中,以優化物理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但是,如何能充分發揮數學知識的作用,使之為高中物理教學服務的同時又不能因為數學問題而使物理教學復雜化,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從而更加科學、高效的將數學知識與物理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為打造高效課堂,提升教學效果創造良好的條件。
高中物理教育論文14
摘 要:一、STS教育的內涵 所謂STS,就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它由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社會(Society)三方面組成,即STS研究,由此可以看出科學、技術和社會三者之間的復雜關系,STS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揭示了三者之間的關系,以改變科
關鍵詞:教學方法論文投稿,物理教學論文發表,高中物理論文發表
一、STS教育的內涵
所謂STS,就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它由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社會(Society)三方面組成,即STS研究,由此可以看出科學、技術和社會三者之間的復雜關系,STS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揭示了三者之間的關系,以改變科學和技術的分離為目的,重在扭轉科學、技術和社會脫節的狀態,使之有利于人類。STS教育隨著科學教育改革的推進,而形成的一種新型的科學教育理念。它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出具有科學素質的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公民。STS教育重在理解科學、社會以及技術之間的聯系,面向全體公眾,將科學技術運用于社會生活生產當中,科學技術的發展創新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避免給社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并為其產生的不良后果負責任。它也要求教育者重視對于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養成,注重教育的科學化和社會化。
二、高中物理教育和STS教育之間的聯系
高中物理教育是具有基礎性質的教學內容,主要的目的是為中學生提供一些基本的科學教育,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科學知識和內涵。對于學生在未來的發展上有重要的影響。作為教育工作者,STS教育和高中物理教育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處,比如說教學目標和教育宗旨。根據教育改革的要求,STS教育將引導高中物理教育從現在所面臨的教學窘境中走出來,實現教育的科學化和社會化。第一,高中物理教育的發展道路是由STS教育理念指引的。STS教育作為新型的教育思想,將科學、技術和社會結合起來并對教育的目標和教育的宗旨進行探究。現在的素質教育與STS教育的思想相類似,STS的核心思想豐富和發展了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高中物理教育在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上依然有傳統教育應試理念的烙印,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觀念與現在提倡的教育理念之間的差距還很大。同時我們應該看到物理教育是類屬于自然科學的,這和STS教育的科學性是相聯系的。從目前的狀況來看,STS教育對于指引物理教育走出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第二,從包含的范圍來說,高中物理教育是STS教育的縮影。STS教育既包含提升公民的科學素養也包含公民的道德修養,旨在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因此STS教育是通過探究科學、社會和技術之間的關系來研究出提高公民整體的方法和策略,而不是簡單的去探索三者之間的關系。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對STS教育理念和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在加大,高中物理將會改變過去的教育觀念,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體,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和發掘問題,彰顯個性化教學觀念。這將是對STS教育理念的正確貫徹,所以說高中物理教育是STS教育的縮影。
三、高中物理教育中滲透STS教育的策略探究
目前在高中物理教育的教學安排中仍然以學科教學為中心,但是我們不可忽視STS教育在其中的應用。STS教育的實現要妥善處理好教材、學生和教師三者之間的關系。第一,要處理好教材中的STS教育理念,教師要不斷進行挖掘。教材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教師要充分全面的熟悉了解教材內容,準確地把握和運用教材,這是教學活動的`必備環節。根據教育改革的需要,現在的高中物理教材中在很多方面都滲透了STS教育理念,有很多關于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物理知識,例如學生們熟悉的“練一練”,“演示實驗”等,課后還有“STS”、科學足跡等都體現了STS教育。教師則應該充分發揮這些實例,有效的設計課堂教學,教學過程中應該結合教材內容,開發利用教材中的資源,尋找教材中包含的STS教育素材。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的緊密聯系,發揮學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要仔細研讀教材,發現STS教育滲透的內容,整理教材中的STS知識點,結合課本資料適時拓展課外素材,與學生共同解決教材中的STS習題。第二,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主要途徑就是對于教材內容的學習,物理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是滲透了STS教育的,有部分模塊是專門為學生學習設計的。在高中物理教育中滲透STS教育光靠教師是不夠的,學生也需要參與其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從生活實際和課后的閱讀材料中讓學生找到他們自身感興趣的內容,讓學生自主對教材內容進行研讀,形成學生自己的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揮學生的創造性。第三,根據教學需要適當轉換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角色。傳統的教學活動教師擔任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在新課程和STS教育理念下要改變這種狀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轉變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引導者,要求教師公平對待每個學生,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改變過去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STS教育。例如在習題課、實驗課等中都可以合理滲透STS教育。讓學生自主對教材內容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采用實驗分組讓小組同學共同探討解決辦法,逐步形成正確的物理觀念。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解決遇到的問題將會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深入的了解,并對STS教育有自己的認識,漸漸地將其運用中物理學習過程中。
四、總結
本文通過對STS教育的內涵進行分析,發現了物理教育和STS教育之間的聯系,并進行了簡要的論述,對高中物理教學中滲透STS教育策略提出了基本的建議。旨在使現在的物理教學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綜合素質高的當代公民,使之為社會的發展建設更好的服務。
高中物理教育論文15
摘要:隨著高中新課程的實施,極限思想在高中物理知識體系中的重要性得到了明顯的體現。本文就極限思想在高中物理的概念、公式推導、變力做功、物理實驗等幾方面的應用幾方面談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極限思想高中物理應用
對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認識到數學工具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在所說的數學工具中,就包含著極限思想。在新課程的教材中,物理概念、公式推導、變力做功、物理實驗等諸多方面都應用了極限思想,下面我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極限思想在速度等概念中的應用
在學習速度這個知識點時,教材對瞬時速度的概念是物體在某時刻的速度,某時刻在時間軸上對應的是一個點。但在介紹如何去求這個瞬時速度時是來自平均速度。對于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運動的快慢。為了使描述精確些,可以把△t取得小一些。物體在從t到t+△t這樣一個較小的時間間隔內,運動快慢的差異也就小一些。△t越小,運動的描述就越精確。如果△t非常非常小,就可以認為△x/△t表示的是物體在某時刻的速度即瞬時速度。這其實就是高中生所初步接觸到的極限思想。在這里從段到點的轉化學生的理解只是粗略抽象的理解,我們可以認為它叫“近似”。如果學生想這個問題時能上升一個高度,當時間表示一個點的時候,△t=0,△x=0,△x/△t=?這個問題該如何向學生解釋呢?這時我們可以向學生透露一個小小的極限思想。瞬時速度V可表示為V=。這種問題在以后所學瞬時加速度、瞬時線速度、瞬時功率、瞬時感應電動勢時都會涉及到,這樣就有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領會過程。
二、極限思想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推導中的應用
在學習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的時候,我們又面臨“微分”的思想在其中的應用。我們首先是從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和時間的關系講起,我們又利用V-T圖象觀察到位移其實是勻速直線運動V-T關系曲線和時間軸在這段時間內所圍成的面積。
在此基礎上,由于勻變速直線運動V-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我們把物體的運動分為n段,每小段起始時刻的瞬時速度由相應的縱坐標表示。我們以每小段起始時刻的速度乘以時間t/n近似的當作各小段中物體的位移,各段位移可以用一個又窄又高的小矩形的面積代表。這n個小矩形的面積之和近似地代表物體在整個過程中的位移。當n取的非常非常大時,許多小矩形面積之和就能準確地代表物體的位移了。到了這里我們發現了極限思想的得到了進一步的應用。這一點很像魏晉時期的中國數學家劉徽的“割圓術”。用這種方法去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和時間的關系我認為是最好的辦法。
三、極限思想在變力做功知識中的應用
勻變速直線運動中位移和時間的關系的推導方法可以應用到彈簧的彈性勢能的表達式的探究。課本上采用的辦法是模仿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和時間的關系的處理辦法。首先,對于直線運動來說X=Vt是求位移的公式。但速度是變化的V=V0+at,當V0=0時,V=at。很明顯,我們不能用X=vt=at2來計算。我們用V-T關系曲線和時間軸在這段時間內所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X=at2。我們對照這個問題我們再看看彈簧的彈力做功問題,彈力大小F=kx,是變力。根據同樣道理F-x的關系曲線和x軸在某段形變量內所圍成的面積應該是彈力所做的功。推出W=kx2。如果學生能理解這個問題,再配合書上的實驗結論,學生就有了從實踐上和理論上這兩個角度對彈性勢能上有了全面的認識。
四、極限思想在伽利略實驗中的應用
有的實驗受條件限制是很難甚至是不可能在實際中做出來的,這時就要借助于一些思想和方法。例如在探尋運動和力的關系過程中,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就運用了極限思想,他首先消除了摩擦力這個次要因素,提出了理想斜面,以斜面傾角越小小球跑的越遠這個可靠的實驗事實為基礎,運用極限思想得到了正確的結論,結束了亞里士多德統治了兩千多年思想的錯誤觀點。還有,在伽利略研究自由落體的過程中,為了解決無法精確計時的問題,采用了讓銅球下滾來沖淡阻力的方法,得到了斜面傾角增大小球依然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后,采用極限思想合理外推得到了斜面垂直時物體的運動也是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結論
綜上所述,極限思想在高中物理的許多方面都有重要體現和應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對極限思想和數學知識的應用,體會學科知識間的聯系,建立普遍聯系的觀點,使人們能夠從有限中認識無限,從近似中認識精確。
參考文獻:
[1]《數理化學習(高中版)》20xx年21期
[2]《師范教育》20xx年09期
[3]《數學教學通訊》20xx年02期
【高中物理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教育論文的論文11-06
教育教學論文11-06
關于教育論文11-08
數學教育論文02-21
淺論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學論文12-13
學前教育陽光教育論文02-03
醫學護理教育論文04-07
高校教育教學論文11-03
幼兒教育論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