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地理論文(通用8篇)
當代,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簡稱之為論文。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地理論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地理論文 篇1
一、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性提問的功能
1.有效性提問的啟發與培養功能。傳統高中地理教學的提問類型多為記憶型提問如:什么是季風,觀察型提問如:找出地圖中里海的位置,以及理解型提問如:美國硅谷的區位條件有哪些,此三種提問類型均為低層次提問類型,主要考查學生的書面知識記憶,以及學生觀察直觀材料的能力,缺乏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的應用型提問、探究型提問、評價型提問類型,無法鍛煉學生分析、解決與評價地理事物的綜合性能力,且提問的次數較多,隨意性較強,使得我國高中地理教學提問普遍缺乏目的性與策略性。對此,有效性提問立足于地理教學目標,增設相關提問類型,重在啟發學生思維,實現學生地理知識與地理能力同步提升的教學功能。
2.有效性提問的激勵與參與功能。傳統高中地理教學提問的方式與內容缺乏應有的設計,一方面是提問形式過于單調,趣味性不強,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性提問利用設疑吸引法、反詰提問法、層層遞進法、比較提問法等多樣提問方式,優化教學的趣味性與新穎性,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另一方面是問題設置針對性不強,不能滿足教學的真實需求,難以實現預期效果。有效性提問明確提問的發問點,包括預設導入提問、預設銜接點提問、預設圖樣提問、預設課后思考提問等各種提問策略,對應不同的教學需求,指導學生參與教學。
3.有效性提問的反饋與調節功能。有效性提問還具備教學的反饋與調節功能,高中地理教學的提問反饋主要存在于理答環節,在傳統地理教學提問中,教師普遍重視學生的問題答案多于問題本身,忽視問題的探究性過程,且教學提問的主體以教師為主,學生很少提出問題。有效性提問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究與拓展,教師鼓勵學生提問并認真傾聽,適時點撥,實現有效理答。高中地理教學提問的調節功效是指教師提問為教學創建的節奏性,傳統高中物理教學提問不重視提問的簡潔與準確,模糊性問題常常影響教學的連貫性,有效性提問重視教師的提問表達技術,旨在為實現物理教學過程的`流暢奠定語言基礎。
二、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提問策略
1.緊扣地理教學目標的多元提問類型。高中物理教學應立足于教學目標,利用多元提問類型啟發學生思維,實現學生地理知識與能力同步提升的教學功能。在提問與教學目標相結合方面,以《地球上的水》為例,可設置如“地球上淡水儲量占多少”“、淡水主體有哪些”等概念性問題,對應知識性目標;通過地理圖表觀察,提取數據分析地理問題,對應樹立學生水資源保護觀念的情感性目標;通過設置“人類采取哪些措施緩解黃河斷流”等問題,對應方法性目標,鍛煉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在提問類型方面,應多采用應用型提問如:運用案例歸納放牧業的農業地域類型、評價型提問如:你對我國人口政策有哪些看法、探究性提問如:為什么市區的氣溫要比郊區高呢等等,創設學生的問題情境,啟發、培養學生的思維過程與能力。
2.強化教學提問方式與內容的設計性。高中物理教學實現有效性提問的激勵與參與功能,應強化提問方式與內容的設計性。一方面是趣味性設計,比如《工業地域的形成》,可采用設疑吸引法,“美國可口可樂公司與中國可口可樂公司為什么不聚集在一起?”引出工業分散課題;講解《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時可加入中國玩具鴨與淘金熱的故事,以“中國玩具鴨怎么在海水運動中到達英國”的設問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是發問點設計,發問點設計旨在滿足教學的真實需求,以新舊知識的銜接需求為例,可通過預設銜接點提問來實現,比如,《人口的數量變化》,“我們已知道人口增長在不同歷史時期呈現不同特點,那么在相同歷史時期的不同國家,人口增長又有哪些特點呢?”由此承上啟下,從時間變化教學自然過渡到空間變化教學上去。
3.保障理答的交互性與訓練提問表達。高中地理教學實現有效性提問的反饋與調節功能,教師重在保障理答的交互性與訓練提問表達。在理答的交互性方面,教師應完成基于問題的“傾聽———評價———引導”過程。比如,教師提問“:魯爾區的區位條件有哪些?”學生給出“交通與資源”的答案后,教師應積極評價:“很好,還有哪些其他條件?”引導學生探究遺漏的“水源”條件,再進一步追問:“為什么它會具備交通條件、資源條件、水源條件呢?”從而逐步深入教學進程。在訓練提問表達方面,教師則應力求語言的簡潔準確。比如圍繞地球公轉運動提問,教師應將諸如“九月十日太陽直射點與赤道的關系”準確到“九月十日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以南還是以北”。
高中地理論文 篇2
一、地理板書的作用
1.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是隨著板書的不斷呈現和不斷更新而轉移的。因此,板書可以緊緊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全神貫注地進行學習。
2.能使教學內容具體化和“活”化地理板書是以綱目、圖表和表格等形式把教學內容概括化和具體化的,并隨著教學進程而逐漸呈現、一再更新,而使教學內容活化起來,有利于學生學習。
3.為學生編擬讀書提綱做出示范
教師的板書是學生編擬學習提綱的范例,學生通過抄寫板書,可以逐步學會編擬讀書提綱的方法,從而提高他們的閱讀地理教科書的能力。
二、設計地理教學板書應遵循的原則
1.板書設計要體現科學性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它是一門具有較強科學性的學科,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地理知識應當是客觀的、準確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設計板書時也應遵循科學性的基本原則,這樣的板書才能為學生提供準確的科學的知識和信息。此外,板書是學生獲得學習內容的渠道之一,因此,教師要保證板書中的字、詞、符號等信息準確無誤,以免給學生帶來學習上的障礙和困難。
2.板書設計要具有啟發性
板書對學生來說具有指引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設計板書時要在依照科學性的基礎上,體現出一定的啟發性,這樣就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使他們能夠充分將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比較、歸納總結,以及判斷推理等,進而得到更多的知識和信息,使自己的地理知識之樹更加繁茂。要體現板書的啟發性,就要求我們高中地理教師認真研讀教材,找出基本脈絡,并精心設計出能夠反映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能提示地理事物規律的具有啟發性的板書。
3.板書設計要有整體性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每節課所講的內容應當是一個或者幾個重點問題,這就決定了每課時的教學內容都是相對完整的整體,這就要求板書也具有整體性,而不能成為沒有聯系的幾個板塊的簡單羅列。高中地理教師在書寫板書時應充分體現出知識間的聯系性,并要考慮到整體布局情況,板書的重心應盡量與黑板的中心重合,上下左右要留出適宜的寬度,同時還要注意板書的布局不能“一頭沉”,以免破壞布局的完整性。
4.板書設計要體現藝術性
優秀的板書不僅是重點突出、布局合理,直觀清晰的,還要能夠給學生視覺上的享受,學生對亂涂亂畫的板書不會有好的印象,更不用談從板書中獲得有效信息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合理運用文字、圖標、表格等形式設計板書,體現出書法美、結構美,展現出藝術性的效果,這樣才能使學生賞心悅目,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三、地理板書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從以上論述中,我們知道了地理教學中板書設計的作用和重要性,但是要想設計出優秀的板書,不僅要遵循一定的原則,還要注意一些具體的問題,這樣才能使板書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1.教材內容是板書設計的依據
地理教師在設計板書時,要遵循形式為內容服務的'原則,不能為了形式上的美觀、色彩,而使教學內容失真,或者遺漏某些知識要點。教師要依據教學內容,采取恰當的板書形式,并使其保持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這樣的板書設計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才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倘若板書設計只重形式而忽略內容,將會弄巧成拙,使板書成為教學的干擾因素,影響教師的講解,以及學生的知識獲取。
2.處理好板書書寫與講解的關系
板書在教學過程中的什么階段書寫,也是值得教師研究和思考的。有時教師可以邊講邊寫;有時可以先寫板書,然后師生一起分析;還有的時候是教師先分析、歸納,然后再板書,具體采用哪種形式需要教師視教學的需要而定。另外,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因講解而忘記板書,然后再去補寫,或者因過多板書而影響講解時間的現象應該避免,要堅決克服板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3.處理好板書設計與運用的關系
板書設計是教師在認真備課的基礎上,根據教學需要而事先設計的,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在實際教學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進而影響教學的順利進行。例如,有時板面不夠寫,有時來不及書寫等。要解決這些問題,除了要求地理教師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外,還需要教師在課前進行必要的試寫。另外,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增減和調整,但必須講究板書的完整性。綜上所述,作為高中地理教師,我們應當認真研究教材內容,根據學生的需求設計出布局合理、重點突出、新穎獨特、充滿美感的優秀板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學質量。
高中地理論文 篇3
一、做好備課工作,以教材為依據設計探究性問題引入新課
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教學前,首先需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做好新課的備課工作,熟讀教材,了解課堂教學的目標,掌握地理教材中的知識點以及教學的重難點,以教材為依據設計相應的探究性問題引入新課。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往往采用直接講述知識的教學方式去引入新課,這種直接灌輸的教學方式不但不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還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的鍛煉。以教材為依據設計探究性問題引入新課,不但能夠很好地活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氛圍,還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學生在新課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在進行“地球的運動”這一節的教學時,可以結合這一節的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由于太陽直射點的變化,所帶來的晝夜長短變化的全球分布規律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的全球分布規律”來設計相應的探究性問題,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給地球自然環境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呢?”從而導入新課。
二、結合生活實際,貼近自然構建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學情境
許多學生在進行高中地理學習時,往往會認為高中地理知識點過多,而且許多知識記憶性較強,離自己的.生活實際較遠,導致許多學生對于高中地理知識的學習存在一定的畏懼感,缺乏高中地理學習的興趣。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往往缺乏趣味性,高中地理教學與實際生活較遠,產生了知識與應用的脫節。所以大部分學生在進行高中地理學習時往往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導致學生對高中地理知識點記憶不強,常常出現記不清、記不全的現象。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對高中地理學習的效率,不利于學生高中地理成績的提高。因此,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可以將高中地理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構建探究式教學情境,從而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教師在進行“自然災害對人類的危害”的教學時,則可以聯系生活中的一些熱點問題構建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學情境,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給當地居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重大影響。除了地震給人們帶來嚴重影響,還有哪些災害會給我們人類帶來影響呢?帶來哪些影響呢?我們這一節課就來學習自然災害給人類帶來的危害?”
三、重視課堂互動,在高中地理課堂上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
課堂互動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環節之一。課堂互動水平的高低決定著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要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及應用能力為核心。具體而言,教師在進行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時,可以加強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采取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針對探究性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性精神以及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讓學生之間通過小組內的交流討論,取長補短,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以“人口合理容量”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置探究性問題———“人口增長對資源有哪些影響?”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對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以及森林資源等資源的影響,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式學習。
四、加強教師指導,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探究式教學過程的學習主體是學生,然而學生由于其知識水平有限,受到各方面的制約,在進行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缺乏方向性,缺乏目標性,導致探究式學習過于盲目,效率過低,這一問題也是許多教師在進行探究式教學過程中常常遇到的。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在進行探究式教學時往往會過于“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忽視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因此,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模式時,一定要加強教師對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指導,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指出,并引導學生正確地進行探究性學習。以“濕地資源的開發保護”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采用梯度設問的方式去逐步引導學生,例如,“什么叫做濕地?”“根據濕地的形成原因可以將濕地分為哪幾類?”“我國濕地在空間分布上的特點?其分布與哪個氣候要素密切相關?”“濕地水分的蒸發,可在附近地區形成降雨,具有調節區域氣候的作用。你贊成這種說法嗎?”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學是一個千變萬化的動態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以學生實際以及實際教學內容為基礎,合理設計教學模式。然而不論采取何種教學方法,都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創新精神為目的。
高中地理論文 篇4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進程中,為了讓人們都擁有良好的生活環境,國家、地方和群眾對于社會環境的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烈。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習主要是人文地理、區域地理、自然地理等,不管學習的重點在哪一塊,地理學習的本身是和環境情況分不開的,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和討論。
一、環境保護的認識
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采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術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經濟的、宣傳教育的。環境保護主要包括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對地球生物的保護,以及對人類生活環境的保護。
二、高中地理教學提高學生環保意識的途徑
1.將環境現狀融入地理課堂
大多數環境問題都與地理有關,環境、能源、人口等相關內容都可以從地理的角度進行分析。教師可就現在的全球環境、國內環境、地區環境作一個簡要的闡明,借助課本上的基本知識來分析。可將大氣層破壞、尾氣污染、全球溫度升高、酸雨、地震等當下熱點的.環境問題呈現在課堂中,使學生認識到環境破壞的危害。如尾氣的排放會帶來一系列的危害,使得全球升溫,造成空氣污染,形成酸雨傷害人體皮膚等,讓學生關注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并引起重視。
2.從課本知識出發
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對于學生來說很大一部分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家庭氛圍、周圍同學環境、學校教育等都會影響他們。而學生對于一些事物的看法,主要來源于課堂教育和校園生活。對于地理課堂來說,課本內的很多基礎知識可以折射出環境問題的現象和主要原因,在地理教材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一些大自然的規律。如大部分的自然資源是非再生資源,對自然資源無限制地開發,就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同時大自然對廢棄垃圾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我們在這個時期帶給環境的破壞是會影響子孫后代的生活的。可見,對于環境現狀的認識可以從課本知識出發。
3.采用問題式教學
在地理學習中,有很多內容是要記憶的,關于一些地貌特征、國家名稱、首都特點等,如果都采用機械的記憶法,會讓學生有反復單調的感受。教師可采用開放式的問題切入教學內容,提出的問題與環境有關,貼近學生的生活,更容易引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如為什么各個國家的地域位置不同,地形有區別,氣候不一樣,可與“氣候”這節內容相聯系來教學;近幾年我國一些地區和其他國家出現多次的地震現象是什么原因,可結合地質組成和地質變化的相關知識來教學。以周圍環境現象來切入課本知識點,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也可以將地理學習生活化,更好地推進地理課程的學習。
4.通過實踐學習,加強環保意識
課本知識專業抽象,很多理論知識不能深入學生心中,教師應多開展實踐性教學,讓學生親近大自然,走進生活,觀察生活,提高環境認識。如我校每年都會組織一兩次春游活動,在春游之前教師可布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在春游的過程中留意細節,思考為什么公園的空氣特別新鮮,為什么都設置有提示牌“請對一草一木手下留情”,為什么每個地區樹木的高度不一樣等,結合參觀訪問,增加感性知識,深化理性知識的學習。又如,在學習了工業“三廢”的危害及治理的內容后,帶領學生到工業區考察,參觀制藥廠、化工廠等工廠的污水處理設備,并聽廠領導關于排污減噪的介紹。學生對工業“三廢”的治理過程有了清晰的了解,不但獲得環保的技能知識,而且在親身感受中潛移默化地提高了環保意識。
三、高中地理教學對于環保意識的提高要把握好度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借助各種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但也要注意,課堂要尊重教師的主導地位,還要把握好學生的實踐生活,不能過于放任自由,也不可忽視基礎知識的掌握,教師必須嚴格督促和把關。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環保意識也越來越深入人心。高中生肩負著社會未來發展的重任,應有社會責任感,不光了解我們的生存環境,還應該不斷努力提升自我的環保意識,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真正愛護保護環境。
參考文獻
[1]宋叔華.淺談地理課堂教學的開放[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2).
[2]呂元喜.淺談地理課堂教學內容的全開放[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6(12).
[3]李井芳.談多媒體在地理課教學中的應用[J].承德職業學院學報,2006(1).
高中地理論文 篇5
【摘要】地理學科作為文科必修科目之一,與理科中的科目存在很多共同點。地理學科需要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需要同學們勤動腦、勤動手、勤思考。對于眾多繁雜的知識點能夠眼到口到心到等。需要同學們有一個好的學習態度
【關鍵詞】高中地理學科地圖學習方法學生
地理學科是人類最古老的學科之一。開天辟地的時候,地理學科就已經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中。滄海桑田中的無窮奧妙已經成為了人們的研究對象。奧妙無窮的地理學科帶給了人們無窮地好奇和想象。十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都在感受自然的神奇,探索其中的奧妙,在人與自然的交流中,地理學科學應時而生。地理學科學中眾多問題都是現今人們不停探索的事物。
如今,地理學科事物和現象已經越來越受人們的關注。日食月食等奇異的現象吸引了眾多科學家的目光,地理學科中存在無窮的魅力,一直都吸引著人們的目光,而古代神奇又可怕的巫術和地理學科也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還有古代占星術,其中很多知識都是現在的人們在不停地使用和研究的事物。地理學科的存在不僅讓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無限的樂趣。現實生活中,地理學科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比如說如果一個人想要去旅行的話,他就一定要了解自己想去的地方的地理學科環境,無論是這個地方的交通還是環境氣候等,他都要有一定的認識,這樣才能夠順利地完成自己的旅行,所以說地理學科對于人們的生活是十分的重要的,而作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學科,地理學科在高考中也是占有一定的地位。對于高中生來說,地理學科是一科十分淵博的學科,需要同學們能夠做足努力好好學習。
筆者結合眾多關于地理學科的書籍和地理學科的記憶方式,總結出以下關于地理學科學習的方法,希望對即將面臨高考或對于地理學科學習找不到方法的同學能夠有所幫助。
1、培養自學能力
“如果上帝一手拿著真理,一手拿著獲取真理的能力,讓我選其一的話,那么我寧要獲取真理的能力,而不要真理”。確實,如果有了獲取真理的能力,那么自己就可以發現更多的真理。同樣,如果教師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就能自己發現、了解、掌握更多的知識。因此,創新教育要求我們:教學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要教學生“會學”;不僅要傳授某種知識,更要培養獲得這種知識的能力。自學能力對于學生來說終身受用,是其未來獲取新知、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不竭源泉。在地理學科教學中,教師可以經常采用程序教學法,或者以自學為主的五步教學法,通過目標定向、個體自學、分組討論、綜合演繹、自測自得等,創造條件引導、訓練學生自學,使學生養成自學習慣,看到自身蘊藏著的巨大的學習潛力,進而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學習的主體。
2、訓練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與求同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成分,而求異思維也稱“發散思維”或“開放性思維”,它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在地理學科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指導學生質疑問難;鼓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勢,敢于發表不同意見;啟發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等方法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在地理學科教材中,可訓練學生求異思維的素材比比皆是。例如,“地球如果反向自轉,一天還是24小時嗎”;“地球如果直立繞日公轉,地球上還有四季嗎”;“如何解決地球上的`淡水危機”;“如何使地球上的資源、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如何解決全球糧食問題”等。這些能讓學生標新立異、別出心裁,讓學生自由思考、逾越常規,讓學生想象猜測、異想天開,從而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當然,對于創造性思維過程來說,僅有求異思維是不夠的,浮想連翩之后,還要收斂,找出規律性的東西,選擇最合理的思路,最有說服力的假設,所以發展學生的求同思維也是不可缺少的。
3、注重知識關聯
如何做到一節課下來學生都能緊跟、理解呢?一定要在具體的教學內容上下功夫,在講授過程中,注重各知識點的關聯性,多方聯系,建立思維線索,起到環環相扣的作用,目的是使學生思路順暢,易于理解。同時好的知識也要通過各種啟發、引導手段讓學生吸收理解。因此,讓學生思潮起伏是一個維持其興趣,保持其學習熱情,培養其學習積極性的一個方法。我們可以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在講授“常見的天氣系統”一文中,冷鋒、暖鋒的形成可以用多媒體分步演示,讓學生脫離書本,歸納總結其形成過程,課件中注重利用色彩、聲音的變化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代表不同事物的圖像、顏色要有明確的區別,以便于學生認真觀察。采用直感直觀方法能讓學生掌握、理解該知識點,并留下深刻印象。
4、地理學科學習的靈魂------地圖
地圖對于地理學科的學習是十分關鍵地。每一個學好地理學科的人不一定能夠活用地圖,但是每一個活用地圖的人都能夠學好地理學科。地圖在地理學科的學習中占有元老的位置。
4.1.在地理學科的學習中,同學們要能夠學會整理地圖,學會查看地圖,通過地圖進行聯想,將知識進行整理,化整為零,化零為整。地圖中的圖形非常密集,有地形剖面圖,地質圖,地理學科景觀圖,地理學科原理示意圖,地理學科數據圖,地理學科等值線圖,地理學科結構圖等等。這些地圖對于地理學科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而如果能夠結合世界的地形,對這些地圖進行研究的話,同學們的學習一定會更上一層樓的。
4.2.學會讀圖。同學們在拿到題之后,一定要先看圖的主題,看清圖的比例尺,注意圖中的細節問題,有些時候這些細節有可能決定同學們是否能夠理清題意,做好這道題,然后在看圖的時候,同學們要能夠聯系實際,地理學科的知識都不是憑空捏造,完全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結果。在讀懂圖的時候,同學們還要能夠對圖形進行變換,圖圖轉換,圖文變化,看圖知道其意義。無論是中國地理學科還是世界地理學科的學習,同學們都要能夠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這樣才能夠獲得更好的成績。
同學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地理學科,在日常生活中,同學們要多觀察、多研究,很多地理學科知識對于同學們的生活都是十分有幫助的,最后祝愿所有的同學們都能夠在高中地理學科之中取得好成績。
高中地理論文 篇6
一、差異性教學理念的提出
新時代對老師提出新要求,尤其是高中老師不僅要做到知識的教授,還要講究一定教學技巧。例如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需要因材施教,以此達到學生在知識渴求過程中的不同需求。讓學生能學有所成,學有所長。高中地理的課堂中更需要差異性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從而走向創新自足的學習之路。新課改之下的新課標要求老師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地理學習需要”,可謂將差異性教學理念提上日常。這就要求高中地理老師不僅要依據學生的不同需求進行多層次的教學設計,還要依據這種差異提供適應不同需求之下的同學們的學習資料。更要注重掌握學生目前的知識水平分布,根據水平的差異進行不同的作業布置,做到有的放矢。上課的時候,對老師的授課方式和授課內容提出不同意見的學生,老師先要對進行積極思考的典型代表進行肯定,然后尊重他們的想法,與他們共同研究更加有意義的學習方法。
現在已經進入人工智能模式,工業時代的那種整齊統一的教學模式已經更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我們必須拋棄這種陳舊的教學模式,重新正確對待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問題,積極開發學生大膽創新的能力和勇于開拓的精神。地理課程的教學設計需要認識到學生個性化的重要性,注重挖掘學生的優勢潛力差異和智能發展的差異。讓學生發揮其優勢,得到長足的發展與進步。
二、高中地理差異性教學初探
為了能夠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揮,從而能夠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滿足學生們的不同需求,是高中地理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師舊有的思維模式必須重新排列組合,不能將講臺下的學生看成一個整體,而是要分別單獨看待,打破常規的教學思路,利用不同的模式進行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在課程中融入差異化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差異化優勢,最大限度的提高高中地理的教育價值,為學生的地理學習之路排憂解難。
1.理論意義新課改背景下,如何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是目前的重要要求之一,高中地理老師需要以此進行教學設計指導理論,對差異性教學進行深入研究,從而在教學中不斷總結教學經驗,以學定教,豐富高中地理教學設計理念,使得高中地理差異化教學理論得到進一步的完善。
2.實踐意義
(1)讓老師樹立新課改理念在新課改新課標的'雙重指導下,高中地理老師應深刻意識到填鴨式教育以及大規模式的批發教育已經非常落后了,注重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的差異化刻不容緩。在差異化教學實踐中,必須看到學生的不同之處,發掘他們的優勢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找到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進行積極的鼓勵與肯定,讓他們對高中地理學習充滿信心,在學習過程中學有所獲。
(2)提升老師教學設計能力在這個以人為本的是代理,教育更要遵循以學生為本,將讓學生被動接受的習慣進行糾正,讓他們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老師更要擁有優秀的專業素養和良好的教學設計能力。將差異化教學設計始終貫穿于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之中。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樣長此以往,必將拓寬老師的教育思路,提升老師的教學設計技能力,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
(3)提高課堂質量老師在地理教學課堂上,需要善于發現不同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處理好學生個性和共性之間的微妙關系,在共性得到發展的情況下,注意到不同學生個性的發展,從而實現學生之間的彼此欣賞和彼此幫助,利用自己的長處幫助自己的同學,在整個班集體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一己之長,又能將自己的長處很好的融入到集體中,為老師上課帶來活力的同時保持課堂的井然有序。既能實現學生個人的最大化發展還能將整個課堂的氛圍保持在一個很好的水平。讓課堂質量隨之得到提高。
三、高中地理差異性教學實踐策略
首先,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引入多樣化的教學環節,更能做到差異性教學實踐的應用。例如利用動手畫圖的模式,讓學生通過親自畫圖的方式掌握讀圖能力和分析能力,還能訓練他們的對空間位置的空間想象力。讓不同的學生動手畫圖后,發現各自不同的擅長點和不足,肯定他們的長處,讓他們注意學習別人身上的長處,做到取長補短,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其次,運用多媒體教學將抽象的地理概念生動化,降低難度的同時,讓知識更加形象的出現在地理課堂上,老師更要通過對學生差異化的了解,在教學內容上進行深入淺出的特別設計,既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又能將知識在無形中主動進入學生的大腦中,形成深刻的印象。讓多媒體教學發揮它動態化的教學特點,讓知識也動起來,讓學生的思維活動起來。
最后,在地理學習中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多聯系實際,發揮學生的差異化特征將很多的現象與自己身邊的實際情況聯系起來,既生動形象,又容易理解。高中學生來自不同市縣的機會比較多,讓他們根據自己家鄉的水文地理特征進行地理知識的分析和消化,效果自然事半功倍。總而言之,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無論性格還是學習能力,進行差異化教學不僅僅只是新課改的理念,更應該作為教學實踐正式實施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高中地理論文 篇7
【摘 要】地圖是地理信息濃縮、直觀的表現形式,讀圖是地理學習一項基本、重要的能力。讀圖能力的培養,對地理學習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考試的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對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發揮持久的作用。本文嘗試從地圖的特征、高中生讀圖能力現狀分析、讀圖基本能力的訓練、良好讀圖習慣的培養、考試中的讀圖技巧等多方面闡述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學生;讀圖能力;培養
《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地圖,是根據一定的數學法則,將地表圖形在二維或者三維介質上的精練描繪,是地理信息濃縮而直觀的表達形式。地圖,可以將零散的地理信息系統、直觀地歸納在一個整體之中,可以清晰地呈現出相關信息的規律性、聯系性和總體特征,并容易被學生接受。學生讀圖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地理學習的成敗。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讀圖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一、地圖的特征
根據不同的分類,地圖可以分為:世界地圖、國家地圖;自然區域圖、經濟區域圖;平面地圖、立體地圖、數字地圖等等。不論是怎樣的地圖,都有一定的數學法則,經過高度概括,利用一系列的符號系統表現大量的地理信息。因為地圖的直觀性,可以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比如注意力和觀察力;因為地圖的`概括性,可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比如判斷力、思考力、記憶力。在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形象思維培養與抽象思維培養相結合、圖文相結合,也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些地理地圖的制圖過程,從而讓學生對地圖的學習從簡單的識記,上升到領會、運用。
二、高中生讀圖能力現狀分析
一是畏難心理嚴重。高中地理學習更加深入,涉及到的內容更加豐富,學生看到圖例繁多、內容較陌生的地圖,或者新圖、變圖時,感覺到需識記的概念、符號太多,就覺得太難,耐不住性子仔細觀察、尋找規律、理清頭緒,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二是個人性格的影響。男生一般比女生更容易找到信心,建立興趣,愛好旅游、向往異域風情,日常生活中有過讀圖經驗的學生更加容易對讀圖產生興趣。
三是學習能力的影響。人的思維方式有區別,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長,觀察力、思維能力的差別也直接對讀圖能力產生影響。有的學生能夠迅速在復雜的地圖中找到讀圖方法,有的則只能看懂老師教過的地圖,稍加變化就無從下手了。
四是教師教學方式的影響。每個地理老師都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人格魅力,在教學中對于相關知識的不同強調,對于地圖的利用和對于學生讀圖能力的訓練、習慣的培養,都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讀圖能力。平時注重學生讀圖能力培養的班級,學生會對讀圖產生更濃厚的興趣,遇到較復雜的圖表時,也表現出更強的自信心。
三、高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
首先是掌握地圖的基本特征,增進學生對地圖的感性認識。地理書上的圖像種類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圖、統計圖、示意圖、景觀圖。其中的地圖不同于統一圖、景觀圖等,要讓學生理解它嚴格法則、高度概括、符號表現、承載信息的特征,從而建立起基本的地圖概念,通過對不同形式、不同難易程度的地圖的閱讀,樹立起感性認識,從而為基本讀圖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
其次是加強基本名詞、典型概念、符號系統的識記和理解。地理學習中有很多的基本名詞和典型概念,雖然離現實生活很近,但是比較抽象,容易遺忘、混淆,需要學生對其進行加強識記和理解。比如氣候和天氣、高氣壓和低氣壓、地方時、北京時間、區時、時區、國際標準時間、震級和烈度等等名詞,內陸氣候、海洋氣候、水系特征、水文特征等基本概念,是讀圖的基礎,需要學生識記、領會。地圖中的符號系統往往承載著地理信息,對于這些符號的掌握,是讀圖的基本要求。比如等高線圖形、設色地形圖中海拔高度、地形特征、植被分布、人口密度等表現方式。
再次是從易到難,從典型到變化,注意學生自信心的培養。根據學習的規律,人對于知識、能力的掌握總是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讀圖能力的培養也不例外。先從簡單、直觀、典型、涵括內容較少的地圖開始,讓學生掌握后,再過渡到復雜、非典型、涵括內容較多的地圖。老師教學的方法,也從詳細講解、具體指導漸漸過渡到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
最后是運用歸納,建立知識結構體系。從識記、領會到歸納,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可以通過讀新圖、填圖、畫圖的方式,進行讀圖能力的鞏固;可以通過概念地圖的學習、地理知識的總結,建立起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將所有的地理信息囊括在結構體系里,并以此為索引,進行全面復習、加強。
四、結語
總之,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地理教師,我們應充分掌握并了解學生的讀圖能力與水平,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系統、專業的培訓,為培養更多人才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楊春玲.淺談地理教學中讀圖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教師),2010,(09)
[2]劉艷婷.地理教學中要重視讀圖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教師),2010,(04)
高中地理論文 篇8
改革開放二十余年來,教學改革也躍上了一個又一個的新臺階,教學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個體潛在的內在學習動因,從而使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個體最大的創造力。筆者以地理學科教學為載體,充分調動學生自身的內在學習動因,進而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個亙古至今的終極目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教育界大力倡導的使學生學會學習,就是這種目標的具體化。
一、把地理形象思維作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切入點
地理教學中的地理形象思維是通過典型的地理現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本質的思維活動。地理形象思維不僅是思維過程中的一個閃念、一顆火花,而且是可以經常地存在于教與學的過程中。在教學中,進行地理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對于全面開發學生大腦(特別是右腦)、全面培養學生學習地理、認識地理并在實踐中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地理形象內容從形式上看可以分為三類:一是通過實物、模型、幻燈照片、聲像資料等表現具體可觀的地理形象;二是通過教師生動豐富的語言,描繪出具體的地理情境;三是通過簡潔的線條符號和地理示意圖形附加少量的說明文字表達一定的地理知識內容的形象化圖示。它們都為教學中構成地理形象思維的豐富材料。
二、利用感性材料,強化語言表達,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感性認識是思維的起點,思維就是對形象、直觀的感性材料進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對事物的本質及規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時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師必須從初中學生實際出發,教學中充分運用形象思維的豐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現象通過直觀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師進行必要的點撥、講解,引發學生思考、探究,必要時進行適當的暗示或提醒,同時要求學生對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強化表達能力。例如:在“黃河水系”的教學中,幻燈片上黃河下游的流域面積明顯地比中、上游縮小,這種一反常態的現象可以作為讓學生從直觀的視覺中進一步訓練其抽象思維能力的一種素材。我們都知道黃河因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緩的華北平原沉積,使河床抬高而成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納支流入黃河干道(水往低處流的道理人盡皆知,但這一點僅從流域的平面圖中是不可能直接觀察到的,學生必須通過抽象思維才能得出的結論)。而在講解黃河中游特點時,教師事實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學生,因而,這一要求對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難。
三、聯系生活實際,活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在水產業和野生動物及自然保護區等章節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死記硬背去掌握水產品的種類及分布、自然保護區的分布及所保護的珍稀動物,出現張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現象在所難免,甚至比比皆是,但教學中如能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結合,則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利用溫州地處東海之濱的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的優越性,讓學生憑自己的生活經歷講出所吃過、見過或了解的魚類,再把這些魚類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進行分類,這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如,把野生動物的分布情況與國內的旅游景點有機地結合起來,許多學生原本對珍稀野生動物本身并不感興趣,但因為平時的一次旅游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念念不忘,利用這種潛意識去識記野生動物或自然保護區就成了他對以往旅游的美好回憶。效果自然也不同凡響。人類學、心理學、生理學、邏輯學的新發現證實:人類具有巨大的潛能。人類儲存在腦內的潛能驚人,平常只運用到潛能資源的10%。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喬瑟夫·摩蘇博士說:“人的潛意識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一小部分是意識,而潛意識隱藏在水下大部分。……人只要適當地加以運用,記憶就變得十分輕松。”
實踐證明,教學中注重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越貼近,其學習的興趣和識記的效果就越好,期間的思維活動也越活躍。
四、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誠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引發學習熱情,可以從郵票、旅游、動物世界等多種角度進行切入,以充分激發、活躍學生的思維和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使之成為學習的主體,但一切形式總是為內容服務的。地理教學本身旨在通過這些載體,讓學生學會思考,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將看似繁雜、互不相關的地理事物與現象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揭示出來,這需要學生具有一定邏輯思維能力。例如:長江大堤上的“萬壽塔”塔基為何要“建”在九米多深的地下?你知道原因何在?從中可以揭示哪些相關的地理知識?
粗粗一看,萬壽塔與地理知識能有什么關系,至多因為塔身太重而江堤地質不硬陷入地下的吧!如果沒有仔細思考,這一結論很迎合常人心理,但事實上,眾所周知,塔基原本是在高出河面數米的江堤上,因年代久遠,長江受泥沙淤積,河床抬高并超過塔基,為了保護塔身免受江水浸蝕而在四周筑土疊磚,年復一年,四周越來越高,塔基便“越陷越深了”。那么這個原因本身又是怎樣形成的?這就可以聯系到長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點植被情況:長江上游多穿行高山深峽之中,水流湍急,落差大,植被情況相對較好,即便有泥沙入河,也因流速快而不能沉積。中下游河道流經平原地區,地勢低平,使流速減緩,必然使泥沙沉積,抬高河床。通過“萬壽塔”塔基低于地面這一普通現象,引發學生進行地理方面的邏輯思考,從而達到深化教學的目的。
五、精心設計問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
力在教學中,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可以特意對一些問題進行設計,以定向培養和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中的某一方面的能力。
1、通過引導學生轉變看問題的角度,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靈活性
中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往往會犯單向性思維的錯誤,這種情況下,教師引導他們轉換思考問題的角度是至關重要的,往往有“驀然回首”之功效。如:有學生問:“老師,你曾說過南海諸島中,島嶼都很小,而且盡是珊瑚礁”,“這樣的島還值得保衛嗎”?問題提得很幼稚,但很實際。因此教師僅從島嶼本身去解釋是很難有說服力的。但如果轉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學生就很容易接受了。根據“海洋法公約”島嶼擁有與大陸一樣的權利。可以圍繞島嶼劃定其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等等各類管轄海域。據海洋學家測算,一個面積為2平方千米的小島,從圍繞該島的領海基線起劃定寬度為12海里的領海,則該小島即可擁有面積為400平方千米的領海海域,此外還有12海里的毗連區及從領海基線起算寬度為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可想而知,為什么不能放棄哪怕是再小的看似毫無價值的孤島了。象這樣把審視問題的角度進行變換而使問題變得明了,極易鍛煉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靈活性。
2、通過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同一問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廣闊性
同樣是上面的小島問題,教師在引導學生思考時,可以從多個角度切入,充分讓學生理解其保衛的價值,小島作為國土的一部分,不僅具有主權意識(國防意義),而且具有廣闊的資源價值(海域內的石油、天然氣、礦產品、魚類及其他生物),更具有開采捕撈形成的經濟價值。例如在“南海諸島”的教學中,南海諸島,絕大部分是水下暗礁、暗河和暗灘,島嶼不多,其共同點是海拔低(最高的石島海拔不超過15米),面積小(最大永興島僅1.85平方千米),南海諸島分布范圍展布在南北縱長1800千米,東西橫寬800多千米的南海廣闊海域,約160萬平方千米,占我國管轄“藍色國土的一半還多,其主權方面政治意義可想可知。同時從自然資源方面思考,島上長夏無冬,林木繁茂,海島眾多,鳥糞積藏量十分豐富,為農業發展提供理想的天然有機肥,具有相當的經濟開發價值。再者,之所以聚集眾多海鳥,緣于就近海域具有豐富的漁業資源,所以這里也是中國第二大漁區和重點開發漁區。第四,據科學勘測表明,南海盆地如同其他海底盆地一樣,均已發現有大型儲油、氣的地質構造。因而保衛南海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珊瑚小島,其意義遠不在于小島本身,而在于它是捍衛國家的領土主權,保衛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和豐富的石油及礦產資源。因此通過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同一問題,可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廣闊性。
3、通過引導學生轉換問題形式,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深刻性
教學中最忌學生對問題淺嘗則止,似懂非懂,一旦碰到實際解題,就變得束手無策。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就同一問題,從不同的形式引導學生加以思考判斷,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如在“森林資源”一節的教學中,通常學生往往只傾向于對森林作為自然資源的認識,而忽視作為環境資源的認識,不僅要讓學生明白森林作為一種自然資源在工農業生產、人民生活、國家建設中的作用,更要讓學生懂得森林作為大自然的總調度室在環境保護中作為一種重要的環境資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通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獨特性
許多發明創造,最初往往源于想象,以往在人們看來似乎異想天開,而今經過研究都一一成為現實,對于學生在課堂中的一些突發奇想,作為教師首先應從保護的角度表示理解,充分呵護這種具有創造性的思維,以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特性。盡管在今天用臺風發電還是一種奇想,但有誰能肯定,明天不會成為事實呢?為收集雷電而獻身的富蘭克林,用自身體溫去孵化雞蛋的愛迪生,當時不也是被人們視為瘋子嗎?例如學生在學習季風氣候中的“臺風”這一知識點和第七章風能發電之后,學生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既然風能發電,那么我們為什么不能用臺風發電呢?臺風來時,往往是狂風暴雨、停電、交通中斷、通訊受阻,給人類帶來不可預料的災難、損失。如果把臺風用來發電,便可化害為利,保持通訊暢通……”在我看來,這就是可貴的創造性思維。如果這時候對學生這種“無稽之談”進行批評甚至取笑,那么,勢必會扼殺學生積極思考、活躍思維的積極性,因而必須采取肯定的方式給予鼓勵。這樣不僅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而且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想象,培養其創造性思維的獨特性。如,學生中有人喜歡集郵,一張精心設計的精美的郵票,可產生種種相關的聯想:如從“引灤入津”的郵票引導學生聯想我國水資源的現狀與分布和利用,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提出南水北調?從“礦石”郵票引導學生聯想我國礦產資源的種類、儲量、分布。只要因勢利導,利用郵票中諸多與地理知識相關的題材,引導學生就相關的地理知識進行聯想,自覺地思考。事實上就我國發行的郵票而言,如果不是受發行時間和學生個人藏品的局限,初中許多部分的地理知識都可以從郵品的不同角度反映出來。利用這種想象,通過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引起與之相聯系的另一個或一系列新的事物的表象觀念的出現。只要引導得當,讓學生通過想象和聯想等心理活動,體會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系,形成較為全面系統化的地理知識,而且這種知識或能力的形成,受原有基礎的局限很少,很大程度取決于學生對郵品的熟悉程度。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情商》一書中曾指出“過去一般人認為高智商就等于高成就,研究表明:人生的成就至多只有20%歸于智商,而80%則受情商的影響。”情商是人生個體最重要的生存能力,影響著學生學習的各個層面。通過對郵票畫面的地理知識題材的想象、聯想,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由此掌握相關地理知識的系統性,正是一種情商的牽引,其間的努力正是要實現從20%到80%之間的轉化。
【結論】
思維是人類智力的核心,青少年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面的拓寬,思維也逐步地從具體的感性思維向抽象的理性思維過渡,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引導是強有力的影響因素,無論是從思維的模式、方法或就其深刻性、廣闊性、靈活性和創造性都有一定的影響,這里借用某位名人的話說:“庸師向人奉送真理,名師則使人發現真理”。“送魚”固然鮮美可口,但終究是暫時的,而“贈網”才是永久的,它促使你學會怎樣捕魚,并將受益終身。
【高中地理論文】相關文章:
高中地理教案11-02
高中地理教學總結05-26
高中地理考試總結03-21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12-30
(精華)高中地理教案08-30
高中地理知識大全03-12
高中地理教學反思范文10-15
高中地理教案設計09-01
高中地理教案(精選23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