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學反思淺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反思淺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反思淺談1
教學反思是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這也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教學監控能力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手段和途徑.
作 者: 杭丹 裴斐斐 龐文芳 作者單位: 徐州空軍學院基礎部,江蘇·徐州,221000 刊 名: 科教導刊 英文刊名: 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年,卷(期): 20xx ""(34) 分類號: G420 關鍵詞: 教學 反思 大學教育教學反思淺談2
本文根據基礎教育中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圍繞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的內容、方法。提出了在數學教學解題過程中,經常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讓學生充分暴露思維過程,讓學生自我發現、自主探索解題思路和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數學所特有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原理,達到使自覺將這些基本原理運用到一生的學習、工作、生活之中,這一基礎教育數學教學的首要目標。
云南省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改革實驗已進行一年有余。在課改實驗中,我和大多數教師一樣經歷了茫然與彷徨,體驗了無所適從到慢慢摸索的課堂教學組織,其間不乏有各種思維的碰撞,穿插著同行間爭辨的火花。而正是這些體念、碰撞與火花不斷的引起我對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的反思,更加堅定了課改的信念,并從中得到啟迪聚焦于課堂教學。
華東師范大學數學系張奠宙教授,在透視《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報告中指出:數學教學的根本是把握數學實質。數學課堂教學的目的主要看學生是否理解數學本質,是否掌握了數學知識,是否形成數學能力。我們把人類幾千年積累的知識,取其精華,在很短的時間內,要讓學生掌握,并形成能力,不但需要教師講解引導,而且對教師的講解引導提出更高的要求。這種課堂應是充滿火熱思考的課堂,而不是游離于數學本身的表面形式上的活躍和探究。而教師角色的定位是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基于對學生的觀察和談話,“適時”地點撥思維受阻迷茫的學生,“適度”地根據不同心理特點及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思考問題,“適法”地針對不同類型知識選擇引導的方法和技巧。
數學中概念性知識(包括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需要學生對每一個數學概念構造自己的理解,使得教的作用不再是演講、解釋、或者企圖去傳送知識,而是為促使學生進行心智建構,適時、適度、適法地創設問題情境啟發教學。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于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系的等方面去展開。
以函數為例:從邏輯的角度看,函數概念包含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等,以及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對稱性等性質和一些具體的函數,這些內容是函數教學的基礎,但不是全部。從關系的角度來看,不僅函數的主要內容之間存在著種種實質性的聯系,函數與其他中學數學內容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方程的根可以作為函數的圖象與坐標軸交點的橫坐標;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數的圖象在坐標軸上的那一部分所對應的橫坐標的集合;數列也就是定義在自然數集合上的函數;同樣的幾何內容也與函數有著密切的聯系。
這些問題促使學生對函數定義進行反思,并透過函數定義的文字,用已有的知識去構造對函數概念本質的自我理解。
數學是一種思維的體操,它的各種思維方法不僅存在于數學之中,而且也存在于物理學、化學、甚至人文學科中,都是對生活現象與經驗的提煉。弗賴登塔爾認為人類知識有兩類:思辯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思辨性知識適合“探究”方式學習。張奠宙教授認為數學中經驗的知識如:無理數,復數、函數、公理化方法等,學生日常經驗得不出這樣的數學思想;象無理指數冪,為什么要使用弧度,線性規劃求解等難以證明的知識,以及對數運算、向量運算,三角恒等變換這些主要是記憶的程序性知識不宜“探究”,學生適用“接受性”學習方式。這類似于語言的學習,方法是記單詞,熟語法,多練習,而數學的學習也要多注意數學符號語言的學習。數學中思辨性知識是指“怎么想”、“怎么做”的,它的本質是指個人的理解力和領悟性,存于個人經驗的體驗中,又嵌入于實踐活動,只能在探究活動中通過體驗去意會升華,對這種知識學生適用“探究”方式學習。
個人程序性知識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就內化為方法性知識,而方法性知識的理解和領牾又外化于程序性知識的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引導學生關注不同類型的知識,選用不同的學習方式,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數學能力。
課堂是師生“對話的場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數學教學主要是交流合作。教師和全班學生互動討論,也是一種師生交流合作地學習。但數學是個人思考的學科,教師所提的問題要能引起學生的主動思維、獨立思考,才能促使高質量的師生的互動。那么教師怎樣提問呢?在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內提問題,也就是在知識形成過程的“關鍵點”上,或在解題策略的“關節點”上,或在知識間聯系的“聯結點”上,或在數學問題變式的“發散點”上提問。好的提問就是“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另外課堂上的`分組討論也是合作學習的一種方式。由于思考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而沒有經過充分的獨立思考,表面熱鬧的合作學習是形式上合作,是沒有意義,也沒有實效的。要提高合作學習實效,需要課堂內外合作結合,教師還必須正確面對合作中是主動參與還是被動參與,是平等還是獨裁,是獨立思考還是照抄別人等問題,及時地給予指導,把內容和要求交代清楚。《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要求選材必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體會數學,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數學的魅力。
如在《數學(必修2)》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的學習時,為了加強對斜率的意義和作用的理解,教師布置學生課前閱讀并思考《魔術師的地毯》問題,把想法在組內討論,然后選出一人在課堂上交流思辯。這樣有了課前充分的獨立思考與合作,課堂上的交流合作就能節省時間,又能深刻理解交流問題的實質,因此提高課堂效率和合作效果。
新課程提出教師的教要“以學生的學為中心”,教師是課堂“舞臺”上的“導演”,是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而培養理性思維能力是數學教育的主要目標。但學生的日常經驗還不能支撐全部數學,因此數學教學要把隱藏在背后的理性思考激活,要把數學的文化價值點穿,幫助學生體會“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數學解題意境,學生才會喜歡數學。每一堂課都有規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著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于新授課,我們往往采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而在立體幾何中,我們還時常穿插演示法,來向學生展示幾何模型,或者驗證幾何結論。如在教授立體幾何之前,要求學生每人用鉛絲做一個立方體的幾何模型,觀察其各條棱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各條棱與正方體對角線之間、各個側面的對角線之間所形成的角度。這樣在講授空間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時,就可以通過這些幾何模型,直觀地加以說明。此外,我們還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采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在一堂課上,有時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高中新課程的宗旨是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及時加以總結,適當給予鼓勵,并處理好課堂的偶發事件,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了解學的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后,讓學生復述;講完一個例題后,將解答擦掉,請中等水平學生上臺板演。有時,對于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煉機會,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熱愛數學,學習數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著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在一堂課中,教師盡量少講,讓學生多動手,動腦操作,剛畢業那會,每次上課,看到學生一道題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點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們即將做出答案的時候將方法告訴他們。這樣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學生的思維本身就是一個資源庫,學生往往會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來。
眾所周知,近年來高考數學試題的新穎性、靈活性越來越強,不少師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難度較大的綜合題上,認為只有通過解決難題才能培養能力,因而相對地忽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教學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證拿出來,或草草講一道例題就通過大量的題目來訓練學生。其實定理、公式推證的過程就蘊含著重要的解題方法和規律,教師沒有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沒有發掘其內在的規律,就讓學生去做題,試圖通過讓學生大量地做題去“悟”出某些道理。結果是多數學生“悟”不出方法、規律,理解浮淺,記憶不牢,只會機械地模仿,思維水平較低,有時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蘆畫瓢,將簡單問題復雜化。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過于粗疏或學生在學習中對基本知識不求甚解,都會導致在考試中判斷錯誤。不少學生說:現在的試題量過大,他們往往無法完成全部試卷的解答,而解題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練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見,在切實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中同時應重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養。
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有:轉化的思想,類比歸納與類比聯想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換元法、待定系數法、反證法等。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滲透在中學數學教材的條章節之中。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恰當在講解與滲透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和通性通法,從而達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靈活運用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學習效率,要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就應該多思考、多準備,充分做到用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機智,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著名數學教育家波利亞說:“聰明的人從結果開始”。通過對結果的反思,就能發現和糾正運算中失誤之處,或對解題合理性進行檢驗,找到癥結所在,然后作出適當的補充和調整。
教學反思淺談3
一、教學反思的意義
在課改的大環境下,對教師工作績效的要求提高了,教師教育由職業化傾向專業化,同時教師培訓理想化要求將教師理論知識之"所倡導的理論"轉化為"所采用的理論"(Qsterman,1993將教師理論知識分這兩類),教師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反思正是實現這種轉化的重要條件之一,教學反思如今備受關注,已成為教師這一職業的熱點。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把自我、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對象,不斷地對自我及教學過程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反饋、控制和調節,其目的在于改善教師的教學,是教師轉變成專家型教師和實現教師職業化的關鍵。
教學是一門追求完美的藝術,也因此它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教師的教學反思之于教學便如泉眼之于清泉。然而現實中卻出現了假的無效的教學反思,諸如"我今天上課了,學生反應不錯"、"今天上課沒講完"、"不會寫或不想寫,百度一下填到教學反思這一欄得了"等等,這些反思或是形式的、膚淺的、應付的、發現了問題卻沒有教學改進的、或是不知所措的,都是假的無效的教學反思。究竟怎樣才能進行有效地教學反思呢?鑒于此,筆者在查閱文獻、課堂觀摩、實踐的基礎上,撰寫了本文。
二、有效教學反思之準備階段
教師要實施好教學反思,前提是做好準備工作,即知識準備和情感準備。
1.知識準備
首先要知道教學反思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教學反思角度包括:課堂導入、課堂講解、課堂提問、課堂活動、課堂結束。反思預設與生成之間的差異,同時探討處理其背后影射的教育目的、教育行為后果、倫理背景、教育方法、原理等更寬廣的問題。
例如,課堂導入的技能反思的角度:一是能引起興趣、集中注意力;二是自然導入課堂,銜接緊密恰當;三是緊密聯系新知,目的明確;四是確實將學生引入學習的情境;五是講話感情充沛、清晰;六是導入時間把握合理、緊湊。
例如,講解技能反思的角度:一是結構合理、條理清晰、層次分明、邏輯嚴謹;二是抓住關鍵詞句段、講解準確無誤;三是清楚展示講解過程、方法恰當;四是語言清楚、有說服力、感染力;五是運用提問、談話與學生呼應、相互作用好;六是不斷激勵學生,面向學生;(教學反思 )七是注意分析學生的反應、及時鞏固所學內容,深化理解。
例如,提問技能的反思角度:一是主題問題體現教學目標、關鍵問題突出重點、難點;二是,提問框架合理,問題排列的序列符合學生認知;三是提問類型多樣靈活,能調動各種層次的學生;四是提問態度親切、表達清楚、停頓合適。
其次,若用空間直角坐標系比擬教學反思,則x軸—時間(邊上課邊調整,或課后),y軸—空間,z軸—對象(學生、教師、或自己及其他教師的教學),同時教學反思也可以是分別以教師、學生、實踐分別為x軸、y軸、z軸的交互過程。
最后,教師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原理,及時更新教學理念,了解學生年齡、認知特點及發展規律。
2.情感準備
首先,我們要接受教學反思,它確實是好的,有利于改善教學、教師和學生的成長。接著,我們情愿嘗試它,體會到它的妙處,進而愛上它,無它不歡。最終便實現這樣的變化--"強迫性教學反思"→"主動教學反思"→"強迫性教學反思"(不教學反思就不習慣、不安、難受)。
三、進行有效教學反思的實施策略
Pen nington(1995:706)曾說:"只有當教師有動力、有能力嘗試新的東西,并對嘗試的新事物所產生的后果進行反思,且在此基礎上調整自己的實踐和思想時,持久的變化才能產生。" 其實,這種反思過程是周而復始的循環過程。該循環過程如下圖。
教學反思的具體實施策略有以下方面。
1.反思日記
記錄課堂教學中成功之舉,其中包括:達到預設的目的、做法和措施,思想、原理、方法的滲透等;記錄"敗筆"之處;記錄教學機智;記錄學生的'智慧;記錄"再教學設計".
反思日記形式多樣:點評式、提綱式、專項式和隨筆式等,教師還可以創新。
2.課堂教學現場錄音、錄像
通過錄音、錄像,真實還原教學過程,捕捉細節,推敲過程,系統、客觀、理性的分析現象形成的原因,探索對應策略,教師也可以認識真正的和隱形的自我,從而更好進行教學。
3.學生信息反饋
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他們以自己的興趣、愛好、實際需求和心理為出發點,對教學的內容、方法、活動、過程、組織形式及效果做出真實誠懇的評價,教師教學的優缺點更加清晰明了。教師可采用問卷、談話、意見箱等多種方式采集學生的反饋信息。學生的意見分為三種性質:合情合理、合情不合理、(可以做到,但不合理)、合理不合情(無法實現),教師要對學生的意見做出解釋和說明,對于第二種性質的意見,教師要真誠接受,明確答復學生,并請他在日后監督自己的教學。
4.以學習者角度反思
每位教師曾經也是學生,學生時的經歷能更好地幫助教師從學生角度設計、實施教學,不讓你曾經不喜歡的、厭惡的甚至不幸的經歷重演。
5.與同事專家交流、協作
古人云: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邀請同事、"名師"聽自己的課,評自己的課(不妨下請帖或事后送些溫馨小禮物);聽同事、專家的課,參與評價;就某些問題與同事、專家交流、合作。
6.網上社會性反思
反思不是個人行為,而是社會行為,群體的反思往往在深度、廣度上超越了個體反思。也因此,社會性反思是促進教師教學反思的重要方面。教師可以網絡交流,使用E-mail、留言板、聊天室、視頻會議系統、QQ、MUD,CSCL等,特別推崇CSCL.此外,針對具體問題,采用"問題探究"、"微型案例交流分享"、"科研沙龍"、"成果總結展覽"等專欄形式開展網上社會性反思。
7.積極參加教育科研,促進反思的升華
教育科研能力源于教學實踐而又有超越和升華,只有依托教育科研,教師才能成為反思型、專家型教師。
8.加強監督
教學反思貴在堅持,加強行自我監督和學校監督。例如,教師上課前教案得經學校學科組長、教研處主任審核簽字方可使用,授課教案經反思修改后再由教研處主任簽字驗收。
四、結語
新一輪課程改革,不僅是課程的內容、體系、結構等客觀方面的改革,而且是人的主觀方面的改革。課堂不是單純的課程實驗場所,而是實實在在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驗室。當今的教育要求教師以研究者身份進行教學實踐,所以我們拒絕膚淺的形式的假教學反思,真正實施有效教學反思,追求完美教育,達到教學最大化,與此同時我們教師自身的專業意識、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一定會得到快速、巨大的提升和超越。
教學反思淺談4
物理教師要進行教學反思,固然依賴于自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但是僅僅停留在經驗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教學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活動,對教學行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識的教學理論和專業學識為基礎。
1.轉變物理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新課程背景下,物理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新課標理念認為,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蘊涵的課堂文化,有著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要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
2.豐富物理專業學識
學科專業知識對于新課程的實施以及開展教學反思至關重要。高中物理教師如何提高專業修養、豐富專業學識呢?關鍵是多研讀物理學名著、物理學史、物理學論文、物理著作等。這樣不但能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分析史料、推理證明以及論斷評價等研究方法。而且提煉物理學研究方法,為教學打下基礎。
3.教學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基礎上,物理教師還要在新課標指導下以課堂為中心進行以下教學反思,縮短適應新課改的周期。
(1)進行物理課案例研究,反思教學的'可行性。
教學案例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的重點、難點、偶發事件、有意義的、典型的教學事例處理的過程、方法和具體的教學措施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并對此進行分析、探討。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來看三個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課堂,并從自己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觀察別人的課堂,從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時注意搜集書面材料中的案例。進行物理課案例研究,其實是一種教學反思,有助于我們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學。
2.物理課的聽課活動,提升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
聽課作為一種教育研究范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我校的“周教研”已經形成教學常規,同科每周一人主講互相聽課,不含有考核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于提高教學水平。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聽講活動后即說課、評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物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3.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促成教學反思的常規性
我校教案后有一項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核自己的教學行為。新課程下,以物理學科來說,其實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后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物理教師都有這樣的感觸,自己認為備好了一堂十分滿意的課,在上課的過程中也總感不足或不妥,常規性地做好課后的反思筆記是快速適應新課程的階梯。
雖然新課程下關于物理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目前還是個新課題。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物理教學反思對物理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物理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物理教師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復合型教師。
四、做一個反思的實踐者,反思能讓教師走向專業發展的道路
教學反思是一名優秀教師成長的必要環節,反思是一種面對問題的主人翁方式,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師,才能成為得力的有經驗的教師”。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于教師要敢于懷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不斷地反思就有可能
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學習、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輝煌的過程。每一節課后,要反思教學設計是否需要修正,有沒有更好的促進學生課堂參與的設計;對于課本例習題,要反思學生的解法是否有創意;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反思教學中難點如何突破,特別是針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提出的問題,要反思其思維的障礙在哪,如何幫助他們沖破這些障礙;聽課、教研之后,要通過研究別人的教學長處,學習比較,反思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
總之,課程的改革是一個不斷發展,永不停歇的過程,“變是為了永恒的不變”,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和實踐,做一個反思的實踐者,使自己的個人行動理論及其支撐下的實踐活動不斷發展完善。只有反思的實踐者才具有持續發展的能力。
教學反思淺談5
作為整理與復習中的綜合應用,“設計運動場”需要綜合應用前面所學的知識,如需要用到比例、面積、體積、周長等知識,這樣一方面可以復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我感覺在本節課的處理上有以下成功之處:
一、開門見山 提出問題
活動開始,我直接提出設計任務,讓學生設計一個小型運動場,并明確要求:共設4條跑道,最內側跑道的內沿長200m,每條跑道寬1m。以此為起點,引出后面的設計活動。
二、小組合作 探究問題
此內容共分三步完成:
(1)確定跑道的有關數據,繪制平面圖。
設計運動場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教材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來確定。教材通過對話的形式呈現了學生討論合作的結果:①明確跑道的結構:跑道呈橢圓形,由一個長方形和兩個半圓組成。長方形的長是直線跑道的'長,寬是兩個半圓的直徑。②確定數據。長方形的長即直線跑道的長定為50m,由此可以計算出最內側跑道所在圓的半徑約為16m。③繪制跑道的平面圖。根據確定的數據,按一定的比例繪制平面圖,一方面是設計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復習鞏固圓、比例等有關知識。
(2)確定建造運動場的有關問題。
運動場設計好后,接下來需要考慮建造運動場的一些問題。如,運動場要鋪多厚的煤渣;跑道上如果鋪塑膠的話,需要多少錢;確定100m和200m賽跑的起跑線等。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用到前面所學的有關知識。這部分內容教材以對話和文字呈現形式,提出要考慮的細節和相關問題。
(3)完善運動場。
運動場的主體部分設計好后,還可以考慮在其中加設一些其他體育設施。
以上問題,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完成,匯報交流的時候,我只是對一些關鍵點進行了強調,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不足之處:
學生兩極分化相當嚴重,部分學生還是習慣當觀眾,不敢大膽發言,把舞臺留給那些好孩子。如何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還需要我多思考良策。
教學反思淺談6
時代的發展和要求,數學教學的價值目標取向不僅僅局限于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數學教學活動中,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獲得數學的基本思想方法,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在教學中要處理好知識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平衡與和諧的整合,在知識獲得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發展,在發展過程中落實知識。這就需要學生對學習進行自我反思。新課程強調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倡導以“主動、探究、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的活動,它是以教材為中心,教師教的活動和學生學的活動的相互作用,使學生獲取數學知識、技能和能力,發展學生思維品質,培養創新意識,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教育改革中教師是關鍵,學生是主體。同時,教師能力的提高及學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實踐的探究中逐步確立。由此可見,教師與學生要想發展,必須要將實踐與探究融為一體,使之成為促進師生發展、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而反思則是將二者有效結合。
中學生正處于思維的發展階段,不可能一次性的把握數學活動的本質,例如,遇到問題如何解決,發現錯誤怎么辦,學生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這就需要進行反思。而在具體學習中缺乏多次的反復思考、深入探討,這就造成了他們在學習上“事倍功半”的結果。那么在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呢?
一、在解決問題中反思,掌握方法
解題是學習數學的必經之路,學生解決問題時,往往缺乏對解題過程的反思,沒有對解題過程進行提煉和概括,只是為完成任務而解題,導致解題質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整理思維過程,確定解題關鍵,回顧解題思路,概括解題方法,使解題的過程清晰、思維條理化、精確化和概括化。
二、在集體討論中反思,形成概念
“活動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維發展的基礎”。每個人都以自己的經驗為背景來建構對事物的理解,所以認識相對有限。學生通過集體討論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豐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增強遷移能力。概念形成的關鍵是重視意義建構過程,而不僅僅是單調記憶,所以要注重引導學生通過集體討論、爭辯,來促進個人反思,實現自我創新。
三、在回顧知識獲取時反思,提煉思想
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比較注重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實踐、合作探究,主動獲取知識。其實,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總是根據問題的具體情景來決定解題方法,這種方法受具體情景制約的,如果不對它進行提煉、概括,那么它的適用范圍就有局限,不易產生遷移。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獲取知識后反思學習過程,引導他們在思維策略上回顧總結,分析具體解答中包含的數學基本方法,并對具體的方法進行再加工,從中提煉出應用范圍廣泛的數學思想。
四、在分析解題方法中反思,體驗優勢
學生在解題時往往滿足于做出題目,而對自己的解題方法的優劣卻從來不加評價,作業中經常出現解題過程單一、思路狹窄、解法陳舊、邏輯混亂、敘述冗長、主次不分等不足,這是學生思維過程缺乏靈活性、批判性的表現,也是學生的思維創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現。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分析解題方法的優劣,優化解題過程,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通過這一評價過程,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思維逐漸朝著多開端、靈活、精細和新穎的方向發展,在對問題本質的認識不斷深化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學生形成一個系統性強、相互聯系的數學認知結構。
五、在尋找錯誤成因中反思,享受成功
學生在學習基礎知識時往往不求甚解、粗心大意,忽視對結論的反思,滿足于一知半解,這是造成作業錯誤的重要原因。結果常常出現不符合實際,數據出錯等現象,特別是一些“隱性錯誤”發生頻率更高。因此教師應當結合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從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角度來剖析作業錯誤的原因,給學生提供一個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機會,使學生在糾正。
六、要求學生建立數學學習檔案
學習檔案包括一段時期內與學習有關的全部資料,可以是數學作業本、考試試卷、課堂筆記、作業改錯記錄、考后分析表等匯編集,也可以是數學雜志、報紙及其它課外書籍等收集來的材料、記錄等,也可以是學生的自我小結、數學學習日記等其它學習作品。學習檔案是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和進行自我評價的重要參考。通過它,學生可以從縱向的角度來看待自己學習的進步,了解自己學習狀況的發展趨勢,看到自己的優勢所在,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確定個人發展方向和促進自身的成熟。學生通過建立自己的學習檔案,可以不斷地回顧自己檔案中的內容,并不斷地改進它們,從而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總之,作為初中數學學科本身的嚴謹性和數學語言的特殊性,對于初中階段學生而言,不可能一次性直接把握數學活動的本質,而是必須要經過多次反復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調整,才能全面、準確地完成數學學習過程.。而作為老師,我們應該高度關注學生數學反思能力,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最優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實現自我學習,自我檢驗,自我發展。
教學反思淺談7
【摘要】通過近三年的實踐與思考,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最佳途徑——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基于一線教師的視角,論述“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效應,并結合實踐心得闡述反思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反思多種途徑學會學習效應發展
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想學生所想,讓學生多反思促進學生的發展優化數學課堂的設計,避免那些機械、重復、乏味的低效作業,充分調動學生作業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反思的過程中享受到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快樂,賦予數學生命的色彩。
在初中數學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相當一部分初中生不會學習,不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生對老師和同學的不同的解題方法只看哪種方法簡單,不太記筆記,更不用說記下后課后自己再看看;作業錯了不能自覺分析錯誤原因再訂正。因此學生基本上能掌握教師講過的知識和方法,而稍加變化或新的問題,學生往往束手無策,缺乏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信。由此可見,養成良好的反思習慣任重而道遠。
對學生而言,每次學習只是一種經歷,只有通過不斷的反思,把經歷提升為經驗,學習才具備了真正的價值,才能使每一位學生的非智力水平都能在有效的智力活動中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進而達到“照亮別人,完善自己”之目的。
新課程強調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倡導“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數學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通過數學活動,了解數學的應用價值,獲得思想方法,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在發展過程中落實知識,真正領悟數學的奧妙,基于這一出發點和落腳點,學生必須以自己的實踐過程為反思對象,對自己學習中的不足或成功進行反思,從中發現問題,根據問題提出應對策略,并付之于行動,在行動過程中,觀察其過程和效果,適時予以調整,從而使行動朝著利于問題解決的方向進行。這正是我們教師所追求的學生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學生學會了反思,就相當于給學生請了一位盡心盡責的老師,隨時隨地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進行有效指導,提高學習的成效。下面是我結合實踐就養成學生反思的習慣的途徑和效應作一一闡述。
一、解題反思——掌握方法
學生已能正確地完成課本習題,思維能力卻不見提高。由此我假設:“解題與思維能力提高之間一定存在一個重要的環節,那就是解題的反思環節,它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必由之路。”根據這個假設教師要求學生對數學解題作如下方面的反思。
㈠、對解題過程的反思:即解題過程中,自己是否很好地理解了題意?是否弄清了題干與設問之間的內在聯系?是否能較快地找到了解題的突破口?在解題過程中曾走過哪些彎路?犯過哪些錯誤?這些問題后來又是怎樣解決的?
㈡、對解題方法與技能的反思:即解題所使用的方法、技能是否有廣泛應用的價值?如果適當地改變題目的條件和結論,問題將會出現怎樣的變化?有什么規律?解決這個問題還可以用哪些方法等等。
㈢、題目立意的反思:即所解決的問題有什么意義?還有哪些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
經過這三步的反思訓練,讓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對解題過程進行反思、提煉、概括、整理,確定解題關鍵,回顧解題思路,概括解題方法,使學生的思維朝著靈活、精細和新穎的方向發展,在對問題本質的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學生形成一個系統性強、相互聯系的數學認知結構。如在學習了“三角形中位線”內容后,出示例題“求證:順次連結四邊形四條邊的中點所得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在此例教學后,教師讓學生完成下面問題并證明:
⒈順次連結平行四邊形的四條邊的中點所得四邊形是什么四邊形?
⒉順次連結矩形的四條邊的中點所得四邊形是什么四邊形?
⒊順次連結菱形的四條邊的中點所得四邊形是什么四邊形?
⒋順次連結正方形的四條邊的中點所得四邊形是什么四邊形?
⒌順次連結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四條邊的中點所得四邊形是什么四邊形?
⒍順次連結梯形的四條邊的中點所得四邊形是什么四邊形?
⒎順次連結等腰梯形的四條邊的中點所得四邊形是什么四邊形?
⒏順次連結直角梯形的四條邊的中點所得四邊形是什么四邊形?
顯然學生只要反思例題的探索過程,讓學生在回顧中遷移,在反思中猜想,輕而易舉地就能完成教學任務,并發現了以下規律:
(1)順次連結對角線既不垂直又不相等的四條邊的中點所得四邊形為一般的平行四邊形。
(2)順次連結對角線相等但不垂直的四條邊的中點所得四邊形為菱形。
(3)順次連結對角線互相垂直但不相等的四條邊的中點所得四邊形為矩形。
(4)順次連結對角線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條邊的中點所得四邊形為正方形。這樣反思過程,既使學生對知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掌握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又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反思的優勢所在,樂于在今后的學習中反思,有利于學生反思習慣的養成。
二、解后反思——觸類旁通
解后反思是指解完一道題后,對題目本身的結構及解題的過程進行認真回顧,深入探究,以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提高解題能力。它一般分以下幾方面反思:理解題目的結構,形成遷移;重新評價解題方法,找出最佳解法;分析題目的步驟,抓住解題關鍵;變換問題的條件和結論,使問題系統化。例如,求證方程(x—a)(x-a-b)=1有兩個實數根,并且,其中一個根大于a,另一個根小于a這道題時,除了常規方法先證明方程有兩個根,然后將兩個根解出來,再進行判斷外,可引導學生探索其他證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證法一(利用韋達定理)
將方程化為一般形式
x2-(2a+b)x+a(a+b)-1=0
因為⊿=(2a+b)2-4[a(a+b)-1]=b2+4>0
所以方程有兩個實數根。
設方程兩根分別為xl和x2,且設x1>x2。根據韋達定理,得
xl+x2=2a+b,xlx2=a(a+b)-1
因為(xl-a)(x2-a)=xlx2-a(xl+x2)+a2
=a(a+b)-l-a(2a+b)+a2
=-10
所認x1-a與x2-a異號。
又由假設x1>x2,得x1>a,x2a
證法二(利用換元法)
設y=x-a,則原方程化為
即
y(y-b)=l
y2一by一l=0
因為,⊿=b2+4>0,所以,方程有兩個實數根。
因為,yly2=-1<0,所以,方程的兩根異號。
由此可知,原方程的兩根中,一個根大于a,另一個根小于a。
證法三(利用圖像)
設f(x)=(x一a)(x-a-b)-l,這是二次函數,其圖像是開口向
上的拋物線。由于f(a)=一1<0,且拋物線開口向上,于是拋物線與x軸
必有兩個交點,且這兩個交點位于直線x=a的兩側,所以,原方程有兩個實
數根,且一個根大于a,另一個根小于a。
由此可見,學生能做好解后反思,必定會激起其探求數學奧秘的動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找出很多規律,對所求問題作開拓性思考,引出新題和新方法,久而久之,就可以使新的知識體系得到整合,思維在反思中升華,從而學到總結歸納的方法。
三、糾錯反思——享受成功
好多學生寫作業、答試卷時以完成為滿足,檢查驗算的習慣很差,或面對錯誤看不出來,或看到錯題拿起橡皮就擦。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學生的思維批判性差,反思意識薄弱,反思能力低。針對這種現狀,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做作業時反思:答題時,想一想“我這樣做對了嗎?”“這是不是最好的辦法”“我在哪里處理得比較好”等;訂正時,多想想“我這題錯在哪里?”“我為什么會做錯?”“我以前有沒有犯過同樣的錯誤?以后我怎樣避免再出現類似的錯誤?”…….在解好之后時反思思考過程,對較為典型的題目要整理思路;在批改之后反思:對錯誤的解法要保留,經常到組長處說說反思過程,再動筆訂正。或建立錯題記載本,抄出錯題原型,寫上經反思得出的錯誤的根源,充分利用這些"錯誤資源",找到對策,優化思維品質。在測試結束后,學生應自主對卷面進行分析,對掌握比較好的方面,反思分析的步驟是否都有科學依據?是否還有其他解法?是否對問題的題設或結論進行變化能產生新的題型?總結出好的經驗和方法;對掌握不好方面要分析原因,反思走過哪些彎路?犯過哪些錯誤?這些問題后來又是怎么解決的?在哪兒思路受阻,是知識的不夠,是理解得不透徹還是其他原因導致?從而調整策略,采取補救措施。通過對自己學習的反思,成績好的同學談了自己成功的經驗,也分析了存在的不足,表示要戒驕戒躁,再接再厲;有的同學盡管成績不理想,卻也看到了某些方面的進步,認識到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制訂糾錯反思是自我認識和評價的過程,是對知識形成過程和學習歷程的體驗、感悟,無論酸甜苦辣,都是他們探究知識歷程中寶貴的財富。通過反思和感悟,學生學會了思考和評價,思維開闊了,出錯率降低了,數學思維的深刻性和嚴謹性培養了,學習能力、考試的實效性提高了,真正嘗到反思的"甜頭",享受成功的快樂。
四、課后反思——提煉思想
反思是一種習慣和意識,不斷地反思,才會不斷進步。課堂上教師示范解題過程中學生自己想到但未與教師交流的問題;作業中對某些習題不同解法的探討;學習情感、體驗的感受等,都可以通過寫數學周記(或數學日記)的形式宣泄出來、記錄下來,它使師生間有了一個互相了解、交流的固定橋梁。周記的內容包括:歸納、整理所學的知識要點;分析知識現狀;總結學習經驗、方法和教訓;有推廣價值內容進行加工寫成小論文等。也可以通過召開反思交流會,讓學生暢談學習過程中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快樂的享受、與困難做斗爭的艱辛及學習中的困惑與不足。如初中數學“有理數”探究性活動課內容:自編小品《零的魅力》、童話《數軸的自述》、論文《負數的希望》、小組匯編計算競賽、帶有“巧”的好題和“疑難問題”探究。就是學生課后反思的成果展示,它既使學生輕松地對所學的有理數概念和運算有進一步的認識,解決許多疑難的問題,從中提煉出應用范圍廣泛的數學思想,提高了學生的個人體驗和創造力,也讓學生堅定“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的信念,從而認真主動地去學習。
總之,只有經過反思,使原始的經驗不斷地處于被審視、被修正、被強化、被否定等思維加工中,去粗存精,去偽存真,這樣的經驗才會得到提升。因此教師要有意識的啟發和引導,為學生搭建反思的平臺,使學生懂得事事、時時反思的重要性,從中使學生獲取數學知識、技能和能力,發展思維品質,培養創新精神。
教學反思淺談8
人文關懷即是對每一個具體的人的關懷。不管這個人是怎樣的人、他來自哪里、家庭地位如何等等,都應該給予應有的人文關懷。它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發展、享受等需要為出發點和歸宿,以充分尊重人、理解人、豐富人、完善人、促進人的建設與全面發展為內在價值尺度。總之,人文關懷就是尊重人的主體地位和個性需求,培養人的自主意識和主觀能動性,促進人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而語文學科無論從其自身特點還是教育的終極目標,都與人文性息息相關。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重視人文關懷很有必要。因為初中階段正是一個學生性格養成和能力創建的重要時期。但我們審視一下語文教育現狀,不能不令人擔憂。長期以來著重關注的是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知識性,忽視了語文人文關懷的特點,使語文教學僵化成枯燥無味的文字游戲。束縛了學生的積極思維,扼制了學習興趣的萌發,不符合新世紀新型的育人理念。
語文教學傳授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語文能力,激發學生對“人”的探討,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所以在培養能力之余,不能忽視對學生強調人的道德精神價值,要注重對善與美的理解,引導學生求真、從善、愛美,使他們能洞察人生的.目的與意義。當然,語文課不是政治課也不是哲學課,離開語言文字的運用,人文教育就成了空洞的說教。但是,忽視人文精神的語文教學,便成為沒有靈魂的文字游戲。注入了人文精神的語文才會成為最具生命活力的學科;在讀寫聽說訓練中滲透人文教育,方能起到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才能事半功倍。
所以,我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一、是在課堂上立足于課本,盡量延伸,運用好多媒體
語文教師應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整合,注重將課外的學習資源納入課堂。讓學生超越課堂,跳出教材本身去搜集、閱讀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料,這些對拓寬語文學習的視野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拓展延伸應該圍繞課文的主題和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其中多媒體輔助教學集圖片、聲音、動畫、視頻于一體,其信息資源的豐富和教學的直觀性強等特點是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所以建議課堂上可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二、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
學生是教學活動中最為重要的生命因素,他們有血有肉,充滿智慧與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面對著一個個充滿靈性的教育對象,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不能僅局限于完成教學目標,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是否做到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是否把語文不僅僅當作一門純粹的學科在教而把它當作是一個個生命個體所進行的具體而又豐富的生命張力?”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自覺地發展自己的個性,提升自己的主體意識。作為語文教師,要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把學生當成活生生的人對待,千方百計地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與學生建立平等的關系,以感情換取感情,以心靈贏得心靈,充分展示每一個人的鮮明個性,讓學生的心靈真正得到釋放,并能夠把獲得知識作為真正的內在需要。
三、以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為初中生的意識還是停留在:因對學科老師的態度決定對該學科的主動性。所以對老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課堂上面帶微笑,拉近師生距離。以博學多才讓生敬嘆,從而產生學習的動力。以德服人,讓生自主、積極的學習語文。
總之,讓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是我們的目標。關注社會,關注時代,關注人的生命,關注人的精神世界,關注自身的存在發展,對未來充滿神往和想象,對人類懷抱一種人道主義的終極關懷。這是語文文學教育的魅力,更是語文教師的使命!
這是我學習“國培”的感悟,也是自己的一些拙見,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教學反思淺談9
有這樣一個現象一直讓教師們感到困惑,即我們并不缺乏對新課程教材的認同與實踐,但為什么成長有限?我的答案是:教師只有在不斷的教學反思中才能創造更有質量的教學活動,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水平。下面,就來談談我的真切感受。
一、教學前的反思——邊預設邊反思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體會:從一個教學活動方案初步形成到真正付諸于實踐,我們常常會一次次地否定、修改教學設計,尤其是在公開活動的時候。其實這樣一個不斷否定、不斷修改的過程,就是教師在不斷進行教學前反思的過程。它讓我們更關注幼兒的經驗,更認真地研讀教材,更準確地把握活動的目標、重點和難點。
1.教學前的反思側重于教育活動的目標及價值
教師在精心預設每一個教學活動的時候都要不斷思考:開展本次活動對推動幼兒當前有效發展的價值到底在哪里?它包括:為什么在這個時候選擇這個教材;開展這個活動能解決什么問題,達到什么目標;可以選用哪些關鍵的素材和資源更好地達成活動目標。
2.教學前的反思要關注幼兒的經驗
《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中的基本精神和新教材上一個個素材點,只有在屬于幼兒最近發展區的教學活動中使用才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在教學前我們必須對幼兒的經驗進行充分地思考:幼兒已經有了哪些經驗?適合本班幼兒最近發展區的、最具有挑戰性的經驗是什么?幼兒的經驗怎樣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展示、梳理提升和遷移運用?
我曾經嘗試在兩個不同的中班開展同一個數學活動“過生日”。中一班的幼兒正在開展“幼兒園里朋友多”的主題活動,他們很想和朋友一起在幼兒園過生日,并且已經開始相互調查了解,制作交換生日卡片。所以在認知、情感和能力等方面,他們都具備了開展“過生日”活動的經驗基礎。在交流“誰是X月份出生的朋友,明日個月出生的朋友最多,誰和誰同月過生日”等問題時,幼兒能很快做出反應,并且生成了很多有價值的話題,如“為什么2月29日過生日的朋友在今年的掛歷上找不到”“寒暑假里出生的朋友不能在幼兒園過生日”等。
中二班的幼兒也喜歡過生日,不少幼兒也有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日的'經驗。但是他們對自己具體的出生日期并不是很清楚,更缺乏在掛歷上看年、月、日的經驗。因此,盡管一開始在回憶和交流過生日的快樂體驗時也很熱鬧,但之后的報生日找朋友,在掛歷上圈出自己生日等環節就出現了冷場。教師事先預設的一些非常有價值的討論話題也難以深入展開。
因此,今年非去年,此班非彼班,該幼兒非那幼兒。在開展每一個教學活動前對幼兒的經驗多一份了解與思考,活動的質量也就多一份保證。
二、教學中的反思——邊教學邊反思
教學中的反思是一種難度較高的瞬間反思,實際上是教學智慧的集中體現。它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及時主動地根據幼兒的興趣、熱點、生成問題以及學習狀況調整活動的方案和教育的策略。
1.教學中的反思要聚焦在活動中動態生成的事件
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育現場幼兒自發生成的事件或者突發事件,及時進行價值判斷,調整預設計劃,靈活地反饋應對。如在進行“值日生”的公開主題活動中,原本還是艷陽高照的天氣忽然打雷下雨了,幼兒一下子將視線轉向窗外。教師當即做出判斷:這是個非常不錯的教育契機,于是馬上讓幼兒思考討論:如果你是值日生,你將怎樣記錄晴轉雷陣雨的天氣呢?幼兒頓時回過神,非常有興趣地討論起來。
2.根據幼兒對教師預設問題的反應進行瞬間反思與調整問題是影響教育活動質量的關鍵。
當幼兒對教師的問題不感興趣、不知所云、答非所問,或者答案總是處于同一層次,同一角度時,活動就會出現“冷場”。這時教師就要即刻反思調整自己的問題,甚至可讓幼兒來提出問題,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如在“動物照相館”的活動中,教師發現幼兒對“近大遠小”這一概念非常缺乏經驗,就馬上創設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長頸鹿、兔子和小老鼠要拍一張集體照,可是熊貓大叔拍出來的照片總是不能讓三個朋友都滿意,這是怎么回事?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熊貓大叔嗎?這樣的問題情境一下子激發了幼兒的問題意識,而幼兒的提問也充分反映出了他們對“拍照”的已有經驗,教師就可以有的放矢地提升幼兒經驗了。
三、教學后的反思——反思付諸于行動
教學后的反思最好在活動結束后進行,這樣可以及時把活動中未發現的問題、教育現場生成的問題或者師生間智慧碰撞的火花等記錄下來,為后續教學做好準備。
1.教學后的反思可注重分析活動效果與預設意圖的相近性
教師在活動后可以問自己:活動是否達到預期的目標?成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哪些環節或哪些問題突破預設,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收獲?如果活動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那么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等。
2.教學后的反思可側重分析教育現場
即時調整或活動后還需調整之處教師在活動后可以問自己:今天活動中我哪些地方作過調整了?為什么要調整?怎樣調整得更好?
如在大班教學活動“我們的秋季運動會”中,第一次分組教學時,幼兒對劉翔奪冠等話題交流得非常熱烈,但是對接下來如何設計開展自己的運動會卻缺乏經驗。當時教師的調整是捕捉幼兒現場交流的熱點,如“我們比比誰跳繩跳得多”來重點設計如何開展跳繩比賽,從而讓幼兒有話可說,有話會說。第二次的調整是,教師有目的地推出“跳繩排行榜”,進一步激發幼兒的運動興趣和競爭意識,使教學目的得以較好地實現。
教學反思淺談10
都說老師要公平對待每個學生,沒有優生差生之分,沒有貧窮貴賤之分,作為我們教師怎樣才能做到把愛的甘露公平地灑向每個學生呢,每名教師所教班級不同,水平參差不齊,如何做到關注到每個學生是我們所要思考的問題,我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
兩個班級,在一班氣氛活躍,基礎知識掌握快,但是二班卻氣氛沉悶,對于講課內容沒有回應。同樣的講課內容,同樣的講課方式,在兩個班就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這讓我不斷反思,不斷總結,到底是在哪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
首先我想到的是,可能是因為我的指導老師是一班的班主任,接觸稍微多一點,而對于二班的學生只有上課時間才會接觸,所以對于他們了解不多,在關系上有些不太親近,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多多了解學生,拉近我們之間的距離。
其次,我忽略了一班和二班學生的差異,對于一班,會有少數同學會自主學習,而對于二班,就可能需要老師的鞭策,而且由于懶惰,而我所教授的學科又屬于理論背誦的性質,而且,他們無法區分上課與下課對待老師的態度,會認為下課你對于他們的嬉戲的縱容也可以放到課堂上,這讓我認為在之后的`教學中會改變方法。
第一,在我看來,對于這種情況,教師最首要的任務就是擺正心態,不要從心理上就開始疏遠、討厭甚至嫌棄一個班級,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是不以老師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不能將自己的思想強加于他們,更何況對于職教這些有性格有個性的孩子。
第二,要公正合理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教師不應以自己的私利和好惡作標準處理師生關系,要給所有學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就是真理。
第三,對待不同班級因材施教,兩個班的情況不同,當然最后采用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也不同,這是我之前所忽略的一個重要元素。
教育事業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事業。在一定程度上,教育事業要求我們愛學生,愛學生也就是愛教育事業。愛學生就要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將愛播撒給每一個人。
【教學反思淺談】相關文章:
淺談課后教學反思04-26
淺談教學體會02-29
淺談漢語朗讀教學04-27
淺談教學經驗與心得09-05
教學淺談(194)-語文教學04-28
淺談小學體育教學論文11-03
淺談語文教學論文11-11
淺談作文教學論文08-10
淺談初中數學教學心得04-25
淺談珠心算教學心得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