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學淺談(194)-語文教學
一、語文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素質教育”也具有“內涵”與“外延”這兩個邏輯特征。內涵所反映的是事物的特有屬性,外延則是具有這個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屬性的對象。只有注重概念“外延”與“內涵”的辯證統一,才可能取得實質性的認識。
語文的聽說讀寫訓練作用于學生基本素質的發展。如:識字教學,就會既完成一定的識字量,又注重識字能力的培養,以及良好習慣的養成。就不會忽視讀準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義、學會使用的要求,而造成學生能記得“這個生字是××課生字表中的第幾個”,但作文時卻寫錯這個字的現象。
閱讀教學既注意字、詞、句、段的基本功訓練,又注意篇的整體內化吸收;既注意語言完整性、準確性、形象性、條理性等方面的培養,又注意曉以規律、滲透學法。就不會忽視聽話、說話、朗讀、復述、背誦方面的教學。
作文教學把作文過程視為一種有規律的認識過程,體現出觀察是前提,表達是結果,思維是核心。就不會再讓學生背記范文,考試時按照題目“一文多變”了。
二、“內化”與“外化”
內化指的是一種過渡,由于這種過渡的結果,對外部物質性對象的外部形式的過程轉變為在智慧方面、意識方面進行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它們經受了特殊的轉化——概括化、言語化、簡縮化,而最主要的是能夠超出外部活動可能性的界限而進一步發展。素質就是在不斷的“內化”和“外化”的過程中,積淀而成的身心發展的品質。它顯然蘊藏在體內,一旦需要,可以按主體的意志轉化為行動。
語文教學的“素質教育”功能,就是利用文化的作用,使潛能走向現實。這一開發的過程,即被視為素質的發展。由于學生不同階段年齡特征的局限,教師在聽說讀寫的示范作用至關重要,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內化吸收及外化表達,在于促進閱讀和作文的訓練。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問題之一,是把精力集聚在書面考試的答卷上,甚至不惜加重負擔,以犧牲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代價。這樣,不但不利于內化吸收及外化表達,而且從客觀上起到扼制個性發展的負作用。
三、能力和習慣
聽說讀寫能力屬于特殊能力的范疇,在小學階段只能是技能。它是以一般能力(注意、記憶、觀察、思維、想象等)為基礎,一般能力的培養又是靠特殊能力的訓練而體現的。而習慣是一種長期養成的比較固定的、機械地完成的自動化的行為或動作的特殊傾向。可以這樣講,習慣應該屬于作為個體的人素質的有關部分。
【教學淺談(194)-語文教學】相關文章:
淺談語文教學論文11-11
淺談語文教學論文15篇11-11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11-04
淺談語文教學與課改的論文11-22
淺談教學體會02-29
淺談教學經驗與心得09-05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8篇11-05
淺談小學體育教學論文11-03
淺談作文教學論文08-10
淺談小學體育教學論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