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交通運輸創新創業人才實踐教學改革論文

時間:2023-05-05 11:07:24 交通運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交通運輸創新創業人才實踐教學改革論文

  一、交通運輸專業培養目標定位

交通運輸創新創業人才實踐教學改革論文

  基于上述現實背景,學校應該變“閉門造車”——向“市場適應型”求變,加強校企、校地聯絡,探索協同育人機制,打通一級學科基礎課程,形成跨專業交叉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新機制,利用國家“一帶一路”推進國際鐵路大建設的機遇,尋求參與海外鐵路建設與管理人才培養之路。經過走訪調研,了解到同類專業的重點本科院校定位的是培養“研究型”人才,專科高職學院定位的是培養“操作型”人才,而該校應以如何調整專業培養計劃、突出專業特色、加強校企合作、增強實踐教學為突破口,對實踐教學改革進行探索,增強學生實踐能力、拓寬就業渠道。將專業定位為:軌道交通為主,道路交通與物流管理為輔,把學生培養成“懂規劃、善管理、會操作”的特色應用型專業人才。

  二、現有的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1.實踐教學學分不足

  當前實施的同濟大學浙江學院2014年交通運輸專業培養計劃,實踐教學總學分僅31-32學分(2014年培養計劃),占培養總學分的18.6%,距離學校要求的實踐教學學分(學時)應提升至25%的目標存在較大差距。然而,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必須重視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力、動手能力及實踐過程中的創新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的實踐教學環節。專業實踐教學具有多種形式,如何構建一個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及其實施方案是十分必要的,可為學生畢業后盡快適應工作環境、早日上崗打下堅實基礎。

  2.實踐教學體系不完善

  由于該校交通運輸專業創辦較新,專業建設正處于摸索階段,對于實踐教學尚未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和管理運作體制。目前,實驗室才初具一個較為簡單的“設備模型陳列室”,缺乏核心的列車接發系統、CASD站場輔助設計軟件等實驗條件,這些實驗現階段只能借助母體“同濟大學”的實驗室完成。同時,實踐環節內容較少,實踐環節開發不足,導致學生的課外動手、實踐鍛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迫切需要進行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用2-3年左右的時間,進行方案設計與試運行,為新的專業培養計劃的調整、實踐課程的完善奠定基礎、提供依據。

  三、“創新創業”實踐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內容

  專業實踐教學存在多種形式。本次研究的目標:以社會(企業)需求為導向,遵循“懂規劃、善管理、會操作”特色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在深入調研我國主要交通運輸院校培養模式的基礎上,立足學校的教學資源條件和特色專業建設的可能爭取的條件,探索提出“課內與課外實踐環節相結合,校內實驗與校外實習相結合,學科創新團隊建設與學生創新創業培育相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多途徑、多層次、多方位,建立適應我校交通運輸專業學生培養的“多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不斷提升學生學習、實踐、創新、就業和創業“五大應用能力”,并逐步形成交通運輸特色專業新的四年不斷線實踐培養模式。

  1.梳理主要專業課程,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該校交通運輸專業的一些專業課程實踐性較強,除核心專業課程(如軌道交通行車組織、站場與樞紐規劃設計等)有配套的課程設計相輔助外,其他專業類課程如運輸規劃、線路工程、運輸項目管理與評估、貨運組織技術等,仍多采用課堂式教學模式,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教師所授內容,缺乏教與學的互動的機會。因此,調整這類課程的教授模式,根據課程的主要知識點,設計主題的大型實踐作業,甚至增設課程設計,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改變教條式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自主動手訓練,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

  2.建立以仿真教學為主的校內實踐平臺

  該校交通運輸專業主要培養的是面向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的運營管理技術人才。由于真實的實驗環境系統耗資巨大,目前全國同類高校都以建立校內的仿真實驗平臺為依托,開展多類專業實驗教學活動。在借鑒相近高校交通運輸實驗系統建設經驗基礎上,結合該校實際和專業培養計劃,研究一整套適應該校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需要的專業實驗單元,為學生在校期間就能通過“專業認知—仿真實訓”,提高自身動手操作/實踐能力,為畢業后從事相關行業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3.理順實驗、實習項目,編寫實驗、實習指導書及多媒體課件等

  目前交通運輸專業的實習僅包括:認識實習、專業實習,實驗課程包括:交通運輸工程導論課內實驗、軌道交通運輸設備課內實驗、校外列車接發仿真實驗。實習學時相對偏少,學校應探索更多途徑的實習形式,而且實習實驗雖已開展過,但未形成正式完整的指導書及相關多媒體課件、考核標準等。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校外實習基地、校內外實驗室模型設備來開展實驗實習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4.開拓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校企共同探索協同育人機制

  在校內強化實踐教學的同時,努力通過各種形式的外聯,爭取與行業相關的鐵路、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公司、道路、物流企業等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為學生提前進入現場的專業認識實習、專業生產實習提供合適的場所,使學生提前對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的生產運營組織管理及相關設備等有切實的了解、體會,同時擴大學生的就業選擇面,明確自己未來的工作性質、要求,提前彌補自身知識與技能的不足。

  5.組建課外專業興趣小組,拓展學生課外研學途徑

  大學生初進校往往對所學專業認識不足,可能導致學習興趣的減少和對未來職業定位的偏差,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如何積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樣重要。立足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根據“最近發展區”的理論,我們認為在實踐設計中應充分重視學生個體差異,通過對學生“現有水平”和“潛在水平”的挖掘,從這兩種水平的不同層次的差異出發,設計組建若干課外專業興趣小組。在此基礎上,交通運輸專業所在系部擬成立專業“興趣小組”組委會,由專業教師擬定專業課題和大致方向,從大一學生中報名篩選合適的人選參加興趣小組,從事課題的自主研究。這樣從大一至大四伴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完善,學生會對自己的專業有更深刻的了解,對所研究的專業知識會有更扎實的基礎,建立更強的自信心。

  6.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訓,培養學生鉆研精神

  在“互聯網+”的發展背景下,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已成為當下社會的新常態,省市各級層面均已出臺政策鼓勵青年創新創業。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可加強與嘉興青年創業中心的溝通和聯系,建立“青年創新創業培訓平臺”,創造機會讓學生走進青創中心,感受青年企業家的風采,鼓勵有條件的學生立足本專業特色,深入思考研究,通過實踐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引導條件成熟的學生走上自主創業道路。

  四、總結

  獨立學院在探索教學改革,尤其是作為特色專業,應進一步利用和挖掘獨立學院在與地方政府、大企業等方面的優勢資源,在必要時機可通過“定向單位培養”、共建實驗室等方式,將社會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應用和創新創業能力。同時,為提高實踐教學質量、豐富實踐教學內容,,貫徹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辦學理念。

【交通運輸創新創業人才實踐教學改革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花卉學實踐教學改革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論文05-03

我國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論文05-03

創新實踐基地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的探索實踐論文05-02

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改革論文05-02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論文05-03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實踐探索論文03-04

高校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的論文04-27

以創業教育帶動創新人才的培養04-30

以創新基地為載體,培養創新人才論文05-01

礦業工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論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