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意識論文(通用8篇)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嘗試過寫論文吧,論文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一篇什么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意識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意識論文 篇1
一、個性化體驗
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體驗, 這是因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詩歌,因不同的讀者而有不同的想象,因不同的想象而有不同的精彩。而且,不同的時候、不同的心境下閱讀詩歌都有不同的理解。如《太陽是大家的》這篇課文,當我們展開了想象以后, 就能夠領略簡單文辭后面的意境深遠的精彩。教師還要讓學生懂得一些詩歌理論,讓詩歌的形象在學生的頭腦里豐實起來。
詩歌文約義豐,言簡意賅,它的意義是最多元的,其用最少的文字表達最豐富的意境。個性化體驗在欣賞詩歌中起到的作用更為重要。充分的聯想、自由的想象,深刻地對詩歌進行剖析、理解,能夠體會兒童乃至人類的團結友愛, 感受作者的人文情懷,體驗文字表達的快樂氛圍。
二、巧妙詢問,延伸想象
問是對想象的挖掘。還以《太陽是大家的》為例,其用擬人化的手法來描寫,情景交融。在學生初步學習之后,教師要巧妙地向學生提問。比如:太陽把金光往鮮花上灑,為什么用灑呢? 你能找到類似的詞匯嗎? 太陽日日夜夜忙碌,她有沒有和我們一樣進入甜美夢鄉的時候? 我們甜甜睡覺的時候,她為什么不知疲倦不休息? 太陽是屬于誰的`? 太陽日復一日的為大地奉獻著光熱, 無怨無悔,究竟為了什么? 我們要學習太陽的什么精神? 人類怎樣才有擁有更美好的明天? 太陽是全世界孩子的朋友, 大家和睦相處,分享太陽的溫暖,享受世界的和平和社會的安寧,你打算怎樣回報社會,像太陽一樣無私的奉獻? 這些問題的問答,讓學生深入對話之中,體會詩歌的內涵,感受想象的奇特,品讀詩歌的精彩。
三、生活是寫作之源
毋庸置疑, 寫文章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寫文章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讓小學生感覺到寫作文很困難的原因, 是因為他們年紀很小,生活圈子非常狹窄,缺乏生活經驗,他們的朋友不多,也沒有讀過很多的書籍,集體活動很少,一些愛好還正在培養、醞釀之中,缺乏豐富真切的生活體驗。所以,他們寫作缺乏材料。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走進生活,積累生活的經驗,豐富自己的情感,和同學進行廣泛的交流,不斷提高寫作的技巧。教師還應讓學生寫作不命題, 或者半命題的文章,并聯想自己的生活,就有東西可寫了。如《我第一次……》或《我愛……》,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拓展。同時,作文命題要考慮周全又充滿生活的情趣, 讓學生感覺到其樂融融,才能夠樂此不疲,而不能讓學生含毫渺然,提筆生畏。
四、詩歌學習的策略
1.導入課文
師:我們這節課學習大詩人李白的《獨坐敬亭山》這首詩。李白一個人孤零零的,大家說,孤獨不孤獨? (學生打開了想象之門,一起說:孤獨。)我們教室里這么多同學,李白羨慕我們嗎? (生:羨慕! )
師:老師要把一幅畫給大家看。請看大屏幕,好看嗎? (生:好看! )(課件:李白獨坐敬亭山圖)你看到了什么,請你說。
生:我看到了好多鳥一起高高地飛起來,離李白越來越遠了。
師:對,那么詩里是怎樣形容的呢? 誰來讀一下? (生:眾鳥高飛盡。)
師:好! 李白是什么樣子,哪位同學能形容一下?
生1:李白帶著黑色的帽子。
生2:李白留著胡子。
生3:李白穿著藍色的衣服。
師:對了,那是唐代人的穿著特征。大家還看到了什么? (生:有云彩。)對,云彩多嗎?(生:一片云彩)對,詩里是怎么說的? 誰來讀一下? (生:孤云獨去閑。)好! 孤云是什么意思? (生:孤云,孤單的云彩。)那么獨去呢?(生:……)獨去,沒有伙伴叫獨,云彩自己到來,自己離開。云彩象征著誰? 就是和誰的情況差不多? 大家想一想? (生:是不是和李白差不多……)對,詩句里是怎樣描述的? (生: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對,還有什么句子對此進行了描述? (學生面面相覷。)來,我們看標題,一起讀:《獨坐敬亭山》。對了,這首古詩的題目,也就是它的中心思想,就是描述了李白的孤獨、失落、內心的憂郁。我們現在一起感情充沛的把這首詩讀一遍。
2.初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自由地讀《獨坐敬亭山》。要求:(1)深入詩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聯系圖畫,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2)咬準字音。尤其是在韻字上,要讀出韻味。(3)生字要記正確,否則,一字之差,影響對全詩的理解。
師:大家看看哪個是韻字? (生:閑、厭、山。)不完全正確,這首詩,是押平水韻,閑山是押韻的,厭不押韻。這個等你們學了更多的詩詞格律方面的知識就懂了。現在我們讀出韻味,把韻字讀重一些,類似如歌的行板、有節奏的緩緩流淌的流水……
3.開動想象力,認識想象的重要性
想象誕生了詩歌, 想象是詩歌的種子,沒有想象,詩歌好比是無根之木,難以茂盛;好比是無源之水,難以有壯闊的波瀾;又好比是無翼之鳥,不能展翅沖天。因此,詩歌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放飛思維,馳騁想象,通過靈動的文字看到五彩繽紛的圖畫與場景,通過文字看到世界,通過語言看到生活。讀者、作品交融一處,置身于作品之中, 就能獲得人生的感悟和美的享受。最后,教師應讓學生揣摩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反復體味此詩,在想象意境中熟讀成誦,保證倒背如流。
綜上所述, 語文教學要具有創新意識,學習與教學皆要有個性化體驗,要對學生巧妙詢問,延伸學生的想象,要讓學生了解生活,融入生活,懂得寫作價值,并了解詩歌的學習方法,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從而使學生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意識論文 篇2
【摘要】面對現在教育教學中暴露出現有教學方法帶來的弊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就需要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改善原有的情況,同時順應時代潮流大發展的浪潮,不斷引入新的教學模式,還給學生一個快樂的課堂,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同時懂得做人的道理,并且能夠為學生日后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課堂教學
在原有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大部分時間是以講授為主,按照教材,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的講。殊不知,傳統的和尚念經式的教學,只會使學生們覺得學學的內容都是書本上寫的,自己看書就可以,何必還要浪費時間在課堂上。因此,這就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課堂上引入新的教學模式。“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通過同志的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未來人才培養的核心就是創新能力。因此,我們必須從小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開端。
一、對課堂組織形式進行創新
傳統的課堂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這種死板的組織形式很容易遏制學生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生需要自己去對文章進行閱讀和感悟,也需要和其他同學一起討論,相互幫助。討論式教學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這一學習需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經常采用的討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同桌討論,一種是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
論。為了改變這種一成不變的討論方式,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例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對課文有一個深入的理解,我以“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這句話作為切入點,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場辯論———“移民火星能否實現”。學生圍繞著這一問題進行正反方的辯論。學生通過自己在網絡或圖書館里所搜索的資料將課文內容進行了延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逐步走入了小學課堂,為我們的教學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多媒體具有強大的信息輸出功能,它能為學生帶來立體的刺激,使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與到認知活動中來,變抽象為具體、復雜為簡單,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激發,促進課程教學的不斷優化。如教學《科學的精神》時,我就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水稻豐收的場景和炸藥爆炸的情形。當課文中的內容用多媒體以動態的方式展示出來時,學生都感到非常震撼,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科學家不畏困難,刻苦鉆研的精神,學科學、用科學也成了他們頭腦中一種強烈的需求。再回到課文學習中來,學生無論是回答問題還是進行交流和互動,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學效果也非常好。
三、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
教學語言能夠反映教師的綜合能力,也是學生能夠感知最為迅速的因素。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是教學創新中最為直接和外在的因素。每個教師的教學語言都有自身的風格。風格化語言的形成是教師個體精神的外化,它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只有當教師對于創新達到了一種自由的成就階段,它才會逐漸產生、發展并最終形成。如進行復韻母ei的學習時,為了避免學生將ei與ie混淆,我就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大e要和小i一起爬山,爬了一會小i就爬不動了。這時,大e說:小i,我拉著你爬。于是,大e在前面拉著小i往上爬。大e帶小i,邊爬邊喊ei,ei,ei。全新教學語言能夠使學生對拼音的學習產生一種形象的認識,他們對這種練習形式也很感興趣,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激發。
此外,教學語言并不只是教師所說的話,它還包括教師的體態語言,即教師的面部表情、目光以及手勢等。我們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藝術創新過程,教師要將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充分地調動起來,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有效合理,創造一種形式多樣,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的教學語言,使學生對教學產生一種美的體驗,強化他們的審美感受。
四、對板書進行創新
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對于整堂課來說,板書的作用是總結學習內容,提醒學生注意本課的主要脈絡。要想使板書新穎別致,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教師就要對課文進行深入的挖掘,發現其潛在的構思線索,將課文的內在結構以一種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同時,板書要形象、生動,如果可以,還要配上一些簡筆畫或幾何圖,凝聚課文精華,從微小之處探尋課文,將所學內容以創新的形式定格。如學習《龍的傳人》一文時,我先利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單的龍的形象,然后結合課文中對龍的描述“角似鹿,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邊說邊畫,并不時地咨詢學生的意見:“大家看老師畫的角像不像鹿?”等我畫完,學生基本上就能將龍的這幾個特征都記住。到課堂的最后,我又將一些與龍有關的成語整齊地寫在了黑板上。在進行板書的創新時,教師只有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進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板書的設計與完成環節,才能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為深刻。總之,教師要對板書的形式進行創新,力求新鮮生動。這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有效體現,也是我們進行教學創新的一個目標。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關注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對創新沒有任何的顧慮,愛上創新所帶來的成就感,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使他們成為高素質的建設人才。
參考文獻
[1]房玉紅.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實踐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Z2).
[2]劉紅云.新課標下如何創新小學語文教學[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3):148-149.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意識論文 篇3
新世紀所需要的人才不是知識的機械記憶者與運用者,而是探究者、發現者與創造者。這對我們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再機械的傳授教材知識,而是將創新教育無形滲透于教學中,徹底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講解為中心的枯燥灌輸式教學,實現以學生為中心,以生活為平臺,以探究為主的自主啟式教學,引導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活躍的思維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展開有深度有廣度的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自主構建知識、提升技能,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探究過程中來,成為探究的主體,成為真正的發現者、探索者與創造者。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具有很強的問題意識與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那么,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創新教育,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下面,筆者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精心導入,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生的認知活動中并不是可以忽視的,而是學生認知的內在動力與強大推動力量。可以說,學生對認知對象是否感興趣,直接關系到學生探究的深度,關系著認知活動的成敗。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滲透創新教育,引導學生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這樣學生的探究熱情才能更高漲,探究思維才能更活躍,才能在教學中有更多的發現與創造。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課堂導入環節的設計,要以新穎、富有吸引力與感染力的導入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熱情。
1.引入生活活水。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新課改非常重視語文學科與現實生活的關系,明確提出:要從學生所的生活現象與生活事物入手,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此,在教學導入環節,教師要重視教材與生活之間的關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將語文教學帶入寬廣的生活空間,以生活的活水來為語文教學注入生機與活力,這樣的語文教學才能更具趣味性與形象性,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2.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現代信息技術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引入現代信息技術的語文教學不再是枯燥的粉筆加黑板的教學,而是以圖文聲像來傳遞信息,能夠將學生帶入圖文并茂、聲像俱全、動靜結合的教學情境之中;不再是單一的信息傳遞,而是以生動的圖片、直觀的畫面、動聽的音頻來綜合傳遞信息。這樣的教學視聽結合、動靜結合,更能以音樂的感染力與畫面的渲染力使語文教學富有生命的活力。處于這樣的教學之中,才能不斷激起學生參與的主體性與思考的主動性。
二、巧妙設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以教師講解為中心的教學只是將現成知識單向地傳遞給學生,并不能激起學生思考的獨立性與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只是在機械地接受知識。要實施創新教育,就必須要扭轉學生在教學中的被動地位與機械狀態,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問題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這樣的探究才能成為學生的主體行為,才能使學生在探究中自主地解決問題,有更多知識與技能上的增長與提高。
1.提出富有探索性的問題。問題是探究的主線,問題是否具有探索價值直接關系到學生探究的深度,決定著探究的成敗。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在學生所掌握的知識與所要學習的新知之間找到最佳的結合點,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來提出問題,這樣的問題才能既有一定的深度,能夠引發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同時又與學生的基礎密切結合,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所掌握的知識來成功地學習新知。
2.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正所謂“不憤不悱,不啟不發”。學生的探究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阻礙著學生的思維與探究。要突出學生在探究中的主體性,就要善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學生思維困惑無法繼續探究時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以問啟思,以此來引導學生從新的角度與方向來展開思考,幫助學生完成探究,這樣更能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與靈活性。
三、鼓勵質疑,增強學生問題意識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而且,解決問題只是對知識的運用,而提出問題則代表著學生思維的全過程。因此,鼓勵質疑不僅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同時能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與創新意識,更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1.營造民主氛圍,讓學生敢問。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知識與認知水平,在閱讀時也往往會產生許多的獨特見解與感受,與教師、與教材、與學生有著不同的意見,但是在課堂上卻很少聽到來自于學生的不同聲音,不是學生沒有問題,而是畏于教師與教材的權威不敢提問。為此,教師要打破專制教學,站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以此來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與平等意識,這樣才能讓學生打消心中的顧慮,勇敢地發表個人不同見解,勇敢地提出問題。
2.加強方法指導,讓學生會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的學習貴在掌握方法,這樣才能帶領學生打開探究的大門,自主地學到更多的知識與技能。要讓學生能夠自主地提出問題,具有很強的問題意識,教師就不能只是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更為重要的是傳授方法。學生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展開自主探究,在探究中發現、提出、分析與解決更多的問題。
3.實施賞識激勵,讓學生樂問。教師要運用賞識教育,發揮評價的激勵效應,以得當的評價來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功與進步,享受到提問的樂趣,這樣更能強化學生的探究動機,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這正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核心所在。為此,我們要深入學生的學習過程,表揚與批評并行,這樣才能讓學生享受探究的樂趣,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1]陸文玲.關于高中語文創新教育的探討[J].新課程導學,2013(7).
[2]鄭俊香.對高中語文創新教育的幾點認識和思考[J].考試周刊,2015(19).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意識論文 篇4
一、中學語文教學創新的重要性
中學語文教學創新是由中學語文老師通過創新性教學法的開展,培養中學生具有創新性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在中學語文教學創新的過程中,中學語文老師必須不斷改革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才能激發中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中學語文教育是整個語文教育階段的基礎教育,對中學生以后的繼續學習和深造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務之急,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學語文教育改革的發展之路,是當前中學語文教學改革必須解決的問題。
二、中學語文教學創新存在的問題
(一)中學語文教學的方式單一,缺乏主動性
由于受中學語文教師知識面窄等因素影響,許多中學語文老師教學方式比較單一,語文教學觀念相對落后,特別是中學語文的閱讀教學,更是不能達到當前教育發展的要求。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可從多個方面入手進行創新教學,除了要多給學生推薦一些比較優秀的課外語文讀物,也可以引導學生從多媒體上閱讀有益的文章,通過擴展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來擴大學生的閱讀面。由于當前語文課堂教學方式單一,導致中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較差,使中學生無法獲得全面的、新穎的語文知識。
(二)中學語文課程內容跟學生聯系不緊密,缺乏創新力
中學語文課程蘊藏著豐富多彩的文化知識和人文知識,但是當前中學語文課程內容過于單調,與學生實際聯系較少,在教學上基本是采取填鴨式教學,中學語文教師只重視對書本知識的講解,很少關注學生對這些知識的領悟能力,中學語文課堂成了老師的“講堂”,學生很少有機會去感受課堂內容的精彩。中學語文知識特別是在寫作上還是以“復制”方式讓學生進行學習,久而久之導致中學生失去了學習創新能力,違背了中學語文創新性教學的初衷,也無法收到預期的語文教學效果。
(三)中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缺乏時代感
中學語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觀念落后,中學語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必須通過自身改革和創新來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中學語文教學內容可以反映中學語文課程的變化和發展,中學語文課程教學內容的綜合性、開放性和教學目標的多元性也要求中學語文教學方法要具有多樣性和創新性。中學語文教學往往采用單一的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和教學模式割斷了中學語文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抑制了中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形成,讓中學生對中學語文的學習興趣大打折扣,嚴重影響了中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也給教師的教學增加了難度。
三、對中學語文教學創新的探索
中學語文教學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在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中完善中學語文的教學目標。對嚴重偏離了中學語文教學創新含義,脫離了語文教學課本,一味追求出新的語文教學方法,要不斷進行糾正。對于脫離中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刻意玩弄花架子,脫離中學語文知識積累,盲目地追求中學語文教學創新的行為,要不斷進行糾正。中學語文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擴充知識面,掌握正確的語文教學方法,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氛圍,才能真正實現中學語文教學的創新。
(一)中學語文教學要提高語文教師的教學能力
中學語文教學的創新,關鍵是要有高素質的.中學語文教師隊伍。中學語文教師必須是創新型的語文教師,必須是有強烈的創新意識的語文教師,保持對事物的好奇心的語文教師,對中學生信息獲取的愿望和需求有著敏感的態度。要破除中學語文的教學迷信,掙脫以往教條的語文教學方法,不搞唯上、唯書、崇拜等舊式教學方法,要對中學語文教學內容敢于質疑、敢于突破、敢于超越、不斷激發中學生自身的創作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發展中學生的創新性學習能力。只有用這樣的語文教學方法,才能幫助中學語文教師站在時代語文教學發展的前沿,能準確洞悉中學語文教學發展的規律,有著教書不唯書的教學理念和思想意識,做到語文教學心中有綱,目中有學生。在中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引導并啟迪中學生去獨立思考、探索、發現,并教給中學生創新的學習方法,啟發中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形成創新思維意識,培養中學生的創新性學習能力。
(二)中學語文教學要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
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形成發展,總是與創造性教學活動密切聯系在一起的,為中學生創設有利創新的學習環境就顯得至關重要。中學語文教師要多采取一些有助于營造寬松民主氛圍的語文學習環境。要充分尊重中學生的自尊心和個性發展的特點。要經常和中學生討論商量中學語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倡導形成平等的師生對話關系,鼓勵中學生質疑的精神。從中學語文課教學堂環境來講,應該多結合中學語文教學聽、說、讀、寫的能力。盡量結合中學語文教學活動為中學生提供創新實踐的學習機會。為了充分提高中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中學語文教師要根據中學生的好奇、好動的特點,從語文知識的內在聯系和中學語文教學內容的要求出發,用比賽、繪畫、唱歌、游戲等多種形式的活動進行語文教學,讓中學生沉寂在快樂的語文學習氛圍之中。
(三)中學語文教學要運用現代科學技術
中學語文教學創新需要改革語文教學的模式和方法,而中學語文教學創新的核心,是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信息傳遞手段不斷完善的今天,中學語文教學必須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要一改以往主要靠口頭傳授知識的傳統教學模式,打破了以往封閉式的死水一潭的中學語文教學狀態,用鮮明的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授課,加深中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領會。促進中學生積極的學習思維,從而使中學語文教學得以化繁為簡,變難為易,有效地提高中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中學語文教師要相信中學生的創造潛能,通過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創造有利于語文學習的教學氛圍,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等培養中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不斷為中學生在語文學習這片廣闊的天地中,獲得更多是語文知識,探索出適合時代發展要求的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培養滿足當今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意識論文 篇5
【摘要】語文是一門必學課程,很大程度上開發了學生思維能力及語言能力。從中可見,語文實踐教學十分必要。以“互聯網+”為背景,著重分析職業學校語文教學的創新,希望職業學校語文教學不斷完善及更好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職業學校;語文教學
一、保證基礎設施配置,實現實踐創新
處在互聯網背景下,職業學校語文教學要把握機遇,實施變革,迎接挑戰,需要完善基礎設施配置,只有充足的基礎設施及資源教學才能切實進行教學活動的創新。如通過完善的多媒體設施,教師改變了以往“黑板+粉筆+課本”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單一的教學形式,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組織實施教學活動,提升職業學校語文教學水平及質量,逐步健全硬件設施,提供充足的軟件資源,為語文教學創新提供物質條件。當前許多職業學校強化了投入力度,提供充足的硬件設施,確保課間資源的充分,營造多媒體教室,建立校園網絡,借此加強基礎設施構建,促使語文教學創新。同時,還需要改革教學資源,如針對語文教學,構建專門的數據庫,如此,教師可通過數據庫迅速找到有關教學資料,更好地教授給學生;學生可利用數據庫投入自主學習活動中,豐富知識層面,借此革新語文教學實踐。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學活動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組織實施教學活動。互聯網技術逐步推廣,現代教育技術得到飛速發展,教學活動無時空的限制,拓寬了課堂教學層面,特別是現在遠程網絡技術的使用,能夠借助圖片、動畫等形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一些時候還可以進行遠程視頻教學,讓學生在家便可以進行課堂學習。延伸情境,搭建口語訓練“大舞臺”,進行口語交際。如在語文教學中引入一些歷史故事,如果能在課堂上展示故事發生的時間,將能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強化其對語文的理解及記憶。所以,教師從遠程教育資源中匯集一些故事的背景資料及歷史片段,同時繪制成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看。無需詳細講解課件內容,僅設計成“課本劇”,引導學生來表演,把小教師變成小小的舞臺。回訪歷史故事,表演“課本劇”,切實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熱情,學生于表演當中還配合自身語言,盡量使口語的表達滿足角色的需求。且此種學習方式不是單一的教授,師生間互動起來,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拓寬了語文教學的范圍,教學不受時間及地域限制,這是實踐教學的一大進步。另外,現代教育技術中的計算網絡信息手段的使用,知識不再枯燥,通過聲音、圖片及視頻等形式將上述知識呈現給學生,調動基礎知識薄弱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其學習興趣及激情,讓他們高效獲取知識。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提升課堂趣味性
因為傳統課堂沉悶,無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語文與其他文科課程有所不同,更注重提升職業學校的整體實踐能力,所以,一定要改革教學理念及模式。為高效開展課堂教學,中職語文教學需要注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如可通過多媒體設備及技術來強化教學情境的設立,可將一些游戲融入到語文教學當中,讓學生在做游戲當中調動其語文學習興趣。如強化學生對語文詞匯的理解及記憶,以設置“我比畫你來猜”的游戲的形式來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及興趣。在整體教學當中,學生均主動參與其中,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同時,在猜詞匯當中,許多學生加強了對詞匯的理解及記憶。教師還可以指定專門的電子課件,于課堂當中播放,讓課堂教學變得生動而豐富,教師在編制專門電子課件過程中,注重掌握重點知識,讓視頻時間盡量少,把教學重點知識融入到視頻中,用作中職學校學生學習。此外,在電子課件教學當中,一定要強化對不同知識點的概括,把不同知識內容串聯起來,生成系統性的知識點,讓中職學校學生更好地了解其中知識點,如列出部分常見語文詞匯,協助中職學校學生更好地理解及把握語文知識。
四、結語
處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一定要采用新的教學理念,主動采用科學的技術手段及各種教學資源來獲取信息。在基于生動性及延伸性的基礎上,提倡所有學生積極融入教學活動中,讓學生更好應對“互聯網+”背景下的挑戰,使學生掌握良好的資源獲取操作及利用的經驗,這是后續工作需要不斷完善的地方。而教師還應看到一點,互聯網也有局限性,主要堅持傳統教學,配合互聯網教學,展現語文語言的獨特魅力,防止教學誤區的出現。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意識論文 篇6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有重要的位置,語文教學的大部分都是閱讀教學,只有學會閱讀,掌握閱讀的技巧,才能更好地學好語文。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主要是由教師來引導孩子被動閱讀,這種閱讀教學方式效率很低,那么如何進行初中語文閱讀創新教學,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呢?
一、引導孩子獨立感知,突顯個性
在閱讀課堂上,孩子常常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很難達到孩子的個性化閱讀。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孩子個性化的突顯,引導孩子有獨立的感知和見解。閱讀中,教師要引導孩子獨自閱讀,在閱讀中進行批注,對文章中感到有意義的字、詞、句子可以進行圈點,并寫下自己的見解。在閱讀和思考的過程中,促使孩子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加深對文字的理解,同時,孩子把自己有疑問的地方進行標記,然后與同學進行交流和討論,在這一過程中展示了孩子的思維深度,有利于孩子個性化的發展。在閱讀教學中,圈點批注是一種很好的促進個性化發展的方式。
1.培養孩子在閱讀中養成良好的批注習慣
在圈點批注中,孩子要有自己的`符號系統,在以后的閱讀學習中,可以明白圈點的意思。其次,圈點的內容應該是閱讀內容的重點、難點,或有疑問的地方。再次,要根據閱讀目的的不同進行圈點。
2.批注應該主觀思考與客觀實際相結合
教師要引導孩子在文章旁邊進行批注,寫下文章層次大意、觀點見解和作者思路。對于不理解的字、詞,孩子要及時翻查字典,然后做好標記,不要主觀猜測。孩子要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反復閱讀,認真思考、分析之后再進行批注。在批注時要注意用簡潔的文字,對文章的中心思想、寫作技巧、語言表達等作出評價。對圈點出來的重點,能夠說出自己的看法,然后聯系上下文,加深理解。批注要和圈點相結合,批注內容的位置要和圈點處的位置相對應,一般都寫在書頁左側或右側的空白處,如果批注的內容較長,也可以在書頁中加一張批注的紙條。
二、注重孩子體驗,引導孩子學會反思
在閱讀教學中,要鍛煉孩子在閱讀中反思,要重視孩子的感受和體驗。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字優美、情感飽滿的優秀作品,既有民族文化的韻味,又有智慧和哲理的結晶。閱讀是孩子認識社會、理解人生、探究哲理的向導。孩子理解文章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孩子認真閱讀,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細細地品味文章中的情感,感受文字的魅力。孩子在閱讀一篇文章時會有不同的見解,因人而異。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要把文章分析得很明白,要留給孩子足夠的分析文章的時間和空間,去理解文章的想法。教師要多多聽取孩子的講解和看法,并且鼓勵孩子繼續發表自己的想法。教師也要多提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拓展孩子的思維,促進孩子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在互相討論中互相幫助,解決問題,開發孩子的探究性思維,培養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
三、加強閱讀拓展與延伸,結合生活與其他學科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孩子對文字的理解和感覺,還要鍛煉孩子的語文遷移能力以及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培養孩子的語文遷移能力是為了拓展和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教師要引導孩子閱讀時帶有目的性,要積極地思考文章,然后將自己閱讀到的知識聯系到其他學科或者生活中去,并且能夠運用到生活中去,加深孩子對社會的了解,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教給孩子閱讀的技巧和方法,幫助孩子掌握閱讀的方法,然后把學到的知識能夠綜合運用起來,促進孩子閱讀能力的不斷提高。教師要鼓勵孩子寫觀后感,表達自己對文章的感受和想法,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拓展和延伸知識。另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孩子學習文章中的寫作方法,讓孩子自己進行創作,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掌握寫作技巧。除了在語文本學科延伸和拓展外,也把閱讀教學延伸到各門學科和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有很多與語文有關的地方,語文與生活本就緊密相連著,引發孩子的思考,通過與閱讀內容相關的生活現象,來激發孩子去思考和發現,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教師要縮短課本與生活的距離,把課文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樂趣,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也幫助孩子提高思考能力、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孩子綜合素質的提高,提高孩子的語文素養。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對閱讀教學的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師要引導孩子獨自進行閱讀,培養孩子的獨立感知,突顯個性,促進孩子的個性化發展;在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孩子體驗,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引導孩子進行反思;加強閱讀拓展與延伸。讓孩子把閱讀當做是一種樂趣,快樂地進行閱讀,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和見解,鍛煉孩子的思維能力,同時,孩子也學到了文章中的寫作技巧和描述方式,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對孩子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龔風迎.創新語文閱讀教學模式[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12).
[2]王國清.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孩子的探究能力[J].少兒科學周刊:教學版,2014(04).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意識論文 篇7
一、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踐行新課改理念,已成為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問題。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構建師生雙邊教與學的活動過程。并且,課堂是情感歸屬、師生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在個性健康發展的教學形態下,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的個性應得以尊重,讓師生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教學相長的師生關系下,共同構建有效課堂教學。所以,新課程標準要求:在實際的教學中,應重視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的教學方法等內容,讓學生在教學中得到更好地成長元素,實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全面發展。這是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方向,也是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整體思路。
二、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忽視了學生綜合能力培養。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學目標不明確,致使教學內容、教學評價存在矛盾,難以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例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中,教師將教學目標單一的設定為學生語言技巧及想象力的培養,而對于學生情感上的教育缺乏涉及,尤其是通過本文培養學生的憐憫之情、對生活的熱愛,等等,這些也應在教學之中體現。但片面的教學目標,勢必會造成教學“缺斤少兩”。
(二)師生缺乏互動,教學方法單一。
以教師為主導的小學語文教學,忽視了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在教學中缺乏“主體地位”。并且,以灌溉式教學為主體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處于被動、機械的學習狀態,難以形成多元化的語文教學,師生之間的關系也相對比較緊張。
(三)缺乏實踐教學環節,教學處于僵化狀態。
語文教學在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下,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灌輸,教學缺乏實踐環節。所以,語文課程以課堂、作業、考試為主,讓學生難以在實踐中得到良好培養。并且,教學處于僵化狀態,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情感上出現疲倦,無法在學習中投入感情、產生濃厚的語文興趣,進而難以體會教學內容的`真正含義。
三、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若干措施
(一)以文本閱讀為主線,構建有效語文課堂。
文本是師生教與學的依據,如何在教學中以文本閱讀為主線,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水平。首先,針對小學語文課程的特點,應落實教材文本的閱讀教學,將重點詞句作為學生朗讀的核心,有針對性、有目的的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其次,文本的閱讀要扣住文本的情感,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到文章所要表達的精神情感,進而引起共鳴。當然,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由教師代替,這將破壞語文教學的整體性。例如,在唐詩《憫農》的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生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理解詞句,而且需要對文章的情感有所認知,體會到農民的艱辛、懂得珍惜糧食。
(二)創設教學情境,搞活語文課堂。
有效語文教學的關鍵,在于如何在教學中將課堂搞活,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更好地開展教學。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情境的創設中,教學情境應該是具有啟發性的。所以,啟發性的問題教學情境,更符合小學生的個性特點,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并且,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情境需要體現這一教學原則。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整合好課程內容,將教學情境以問題為載體進行串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形成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
2.依托現代教學工具,創設好教學情境。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已成為現代教學的重要教學工具。通過多媒體讓教學情境更加貼近教學需求,讓枯燥的語文課堂注入活力。例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PPT,創設出風雪交加的故事情景,讓學生在故事情景中讀懂小女孩、讀懂那個夢,......這樣的情感引導,勢必讓學生將情感以下注入到課堂之中,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改善了教師一人唱獨角戲的尷尬教學情境。
(三)角色互換教學方法,創新傳統教學形態。
教學是師生活動的過程,也是各自角色扮演的過程。傳統教師為主的教學形態,無疑將教學帶入單一的境地。所以,創新傳統教學形態,實行角色互換的教學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優化傳統教學方法,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教師做學生、學生做老師,讓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學生能夠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情感思想。例如,在《憫農》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將此詩的思想及詩詞進行闡述,隨后,讓學生做老師,對《憫農》這首唐詩進行講解,闡述自己的情感及看法,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而教師做學生,對“老師”的講解進行評價、引導,以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把握詩的精髓。
綜上所述,新課改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要求,也形成了改革創新的整體思路。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應重視學生的情感、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個性中得到發展、在學習中培養素養。只有這樣,才能讓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小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意識論文 篇8
一、影響中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因素
(一)改革開放以來知識觀的改變及信息技術的進步
促進了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與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知識便是生產力的思想使得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不斷融入并影響著人們的知識觀。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社會欣賞的是創新型人才,社會要求學生必須充分發展,善于自學,而這種改變與需求要求教師必須轉換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進而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全能型人才。
(二)新的教育理念的誕生促進了語文教育方法的深入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
(1)學習在本質上是學習者主動構建的過程;
(2)教師和學生分別以自己的方式去建構對世界的理解與認識,教學過程便是教師與學生合作性建構的過程;
(3)教學策略必須以學習者為核心,教師只是起引導作用等。此種理論運用到語文教學方法上,就是要求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不再執著于簡單地傳播語文知識,而要在教學過程中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鼓勵學生運用意會、感受等方法去進行語文學習。
(三)課程改革的力量深入了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
建國以來,我國進行了多次課程改革,一次比一次深入,新課改的實施進一步促進了各學科教學方法的改革。它要求改變以往以教授課本知識為主的教學理念,要求必須以學生為本,充分調動并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要求教師必須積極提高自身素質,進而實現“從教教科書到用教課書教學”的轉變,進而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共同的'成長和全面發展等等。
二、優化語文教學方法策略淺析
(一)實現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意識和創造性
語文教師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摒棄以往“滿堂灌”的教學模式,積極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對學生學習興趣、接受能力、知識基礎的掌握水平、學習態度、習慣、特點等的考察來設計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根據課堂需求靈動變化,總之,不管運用何種教學方法,一定最大程度地考慮到學生的需求,注重對學生創造性的培養。比如在教授《鴻門宴》一課前,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去找課本外的對項羽評價的詩詞或其他文字,之后在教授該課時對項羽進行分組討論與評價,并鼓勵學生踴躍發言,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同時實現了學生主體地位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揮。
(二)在繼承傳統教學方式的同時賦予其現代化的教學理念
傳統教學方式能流傳至今肯定有其可取之處,對于傳統教學方法我們應持“揚棄”態度,也就是說,將適應當今教學理念的合理部分保存下來并加以利用。比如我們教學中常用的問答法。問答在各科教學中的地位尤為重要,它可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教師通過問答可及時得到教學效果的反饋,根據學生認知情況調整教學策略,改善教學活動。但問答不能隨意發問,必須目的明確;課堂時限一定,問題量要適中,不能滿堂問,更不能拿問題去為難或懲罰學生;最后,問題難度要適中,且有梯度,對那些主觀性創造性較高的問題則不必設定標準答案,根據情況利用該問題積極鼓勵學生發揮其個性化的理解。對有疑問或有自己獨特看法的學生,教師應積極鼓勵并給予開導或啟發。總之,不能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我們應充分挖掘其有用之處,使其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發揮更大作用。
(三)積極學習并引進國外先進的教學方法,使其融入到現代漢語教育教學中
改革開放以來世界各國各民族之間的民俗文化也在不斷融合與發展,在此過程中,我們可積極汲取其中有益于我國教育教學事業發展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實現我國教育事業的大發展。比如: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出現后被逐漸引入我國,情境教學法便是其中一個,且在我國各科、各階段教學中均得到有效運用。在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與發展。如在《麥琪的禮物》一文中,設置懸念是文章的一大特色,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去尋找文中的設置懸念之處,看誰找得多、找得快。學生被激發了主動性,緊張地去認真閱讀課文,尋找答案。學生大多都能在這種競賽的情境下解決問題。
(四)提升教師素養,積極探究并創新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新課改強調教學方式的改變與創新,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積極補充能量,豐富個人知識與教學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進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經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比如:“自學——指導式”教學,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為目標,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有利于學生在主動探索過程中學習并掌握知識。再如“引導——發現式”教學,這種教學方法是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讓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有就是陶冶式教學,通過設計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快樂愉悅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這樣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審美能力,陶冶學生性情,同時活躍了教學氛圍,提高了教學效率。以上教學方法能實現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加深師生情感,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新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意識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精選07-21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07-14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07-15
小學語文教學核心論文02-14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07-23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大全09-02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07-24
缺乏創新意識的表現03-03
在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范文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