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要做好四個環節論文
摘要:隨著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語文課堂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最為重要的一環,在語文教學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如何在短暫的4O分鐘內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儲備,成為一堂高效課堂的一個標志。本文試圖從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儲備兩方面著手,分析一堂高效語文課所需要的幾個步驟。
關鍵詞:小學語文 高效課堂 教學質量課堂
教學是一門藝術,是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的一種課堂交流和合作的有效教學形式。我們的語文教學研究從簡單地“低效課堂”到“有效課堂”,隨著研究的深入,發展到“高效課堂”向40min要質量、要效益。現就在教學中的幾點淺顯的看法與心得體會與大家交流。在教學中如果能夠堅持“備、用、問、練”四字原則,一堂課就會達到高效。既能讓學生學到相應的知識又能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式方法,即授之于魚又授之以漁。
1 第一個環節“備”
“備”有兩層的意義,一層是指教師備課,另一層是指學生的預習。古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堂教學也是這樣,沒有準備的課堂是凌亂的,沒有系統的知識系統,學生學習起來也是支離破碎,形不成正常的知識結構,導致人為的產生認知障礙。俗話說“蒸欠的饅頭難回籠”就是這個道理。備課是重要的,如何備課才能提高效率呢?第一,教師的備課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孩子本身的認知特點來進行詳細的準備。在每學期的開學伊始把教才做一個系統的了解,做好全學期的規劃,然后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材的特點,規劃相應的教學計劃,做到有所突出重點,預判學生的掌握情況制定相應的規劃,把計劃安排制成表格,放在辦公桌能看到的地方,時刻提醒自己。制定出計劃后,要在上課前把所用到的知識全部準備妥當,然后把這些知識做一個詳細的準備。知識的儲備要充足,要想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如果自己的知識儲備不足,需要把知識在做預習,做到知識的熟練。切莫把去年的或者好幾年的備課資料拿來用,導致知識的不連貫,讓學生產生歧義。第二,教師要準備學生。每個班級的學生,由于年齡的不同、認知水平的不同會造成各種不同主體。往往這些不同會造成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所以,很有必要對每一名同學做一個詳細認知,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知識講述體系。學生的預習是學生課前的準備工作,這項工作是學生完成的,但是在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主動學習的差異性,很多時候不會預習,不知道如何進行預習。所以很有必要給學生制定一定的預習環節,讓學生根據制定的預習方案來預習。預習的內容要盡量的寬泛,語文知識是一個包攬萬象的知識寶庫,一篇文章的理解不僅僅在于字詞的理解,更多的時候在于語文以外的知識教育。這些知識可能涉及軍事、歷史、科技等等各個方面。所以在預習的內容上要鼓勵學生注意搜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知識。這樣以來,一方面讓學生形成預習的學習習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中學的學習打好基礎。
2 第二個環節“用”
“用”包括教師和學生怎么運用自己的準備的知識兩方面。教師和學生都準備好了上課的資料,剩下的問題就是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和交流。展示交流的好與壞決定了一節課成敗的最關鍵。我們說的這種展示和交流是雙向的,傳統的觀念在于把所準備的知識一股腦的和學生們講述完畢就收工了。通常情況下我們會讓學生有一個自我的展示過程,讓學生把所準備的內容有一個展示的時間,能夠讓學生把自己的收獲與大家來分享。這就存在一個問題,一節課就40min,時間夠不夠?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學生的展示得不到體現,就會影響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導致學習的積極性也會下降,再有新課的時候就會應付預習,只是把問題完成就結束了,預習的作用也就失去了。通常情況下我一般是讓學生有一半的時間來展示,把一個班的同學分成相應的小組。小組成員先是在本組中形成一個合理的共識,然后再有同學推薦一名同學表述本組成員的主要結論。全班同學的意見,轉化為6名同學的表述,這樣一來每組的同學都能發表自己的意見,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效率。也保證了每一名同學的積極性。教師也會把自己的備課資料與大家來分享,補充和評價學生的預習準備工作。
學生能夠從這個平臺學習到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一方面學生開拓了自己的視野;另一方面也讓學生能夠學會探究學習和與人合作的技能。從而使得學生的認知提高到一個水平,并且對自己的課前準備工作能有一個正確結論,為下一節課的預習打好基礎。
3 第三個環節“問”
這個環節是在我們上完課以后,在課程講完了,學生們都有一個提問的環節,學生要把自己在上課過程中沒有明白的問題做一個向老師提出來,這一環節可以放在課下。學生可以以紙質或者電子的方式把問題交給老師,老師在做相應的解答。這樣設計的原因是因為,教師講課的時候是面對的全班的同學,照顧的是全班同學的認知水平,而有部分同學由于自己的認知水平的差異會產生不同疑問,這些疑問屬于個體的差異,因此很有必要找一個平臺來和學生單獨進行探討。現代的信息交流手段也為這種形式的交流提供了物質基礎。另外,教師在課堂上也可能存在知識講述盲區,這樣做的目的也在于查缺補漏。
4 第四個環節“練”
“練”這個環節是課堂教學向后的延伸。一堂課結束了但是知識的掌握與理解程度是未知的。這就需要用一定的練習來進行鞏固。練習題的設計需要精心的準備。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我們傳統的練習環節多在于課后的習題上,這是無可厚非的,在完成這些題目的同時,也要設計一些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加深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理解,加強對于寫作方法的理解。這些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對于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達成有著重要的作用。練習的評價是“練”這一環節的關鍵,教師對于練習的評價起到關鍵的作用,教師在進行評價時,要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以鼓勵為主,尋找學生回答的主要意圖,分析原因,找到解決的方法。這樣,教師才會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有一個理性的認識,為今后的復習和教學打好基礎。
總之,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會用語言做正確的表達,會用書面語言表述。判斷一節課的高效與否,要從這兩個方面來進行判定。“備、用、問、練”四個環節把一堂語文課向前后左右都做了相應的延伸。講述一堂課雖然是在短短的40min內,但是它開始在準備階段,這個階段,學生會根據自己準備的資料組織語言表述,達到鍛煉語言的目的;在課堂上達到了最高點,學生會在課堂上表述自己的觀點,通過語言表述,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課后的提問和練習把課堂延伸~lJ4Omin以后。使得學生能夠把自己所學的只是得以運用。從而形成了一節高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劉曉妮.小學語文構建高效課堂應把握的幾個環節[J].陜西教育:教學,20l 2(10).
[2]王存剛.小學語文高效課堂離不開的三個環節[J].青春歲月:學術版,2O13(4):5.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要做好四個環節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建設論文06-20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論文03-08
【熱】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建設論文07-06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論文最新03-08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策略論文04-30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對策論文04-30
高效課堂的論文04-30
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實踐論文04-27
中學語文高效課堂構建途徑論文04-27
高中語文高效課堂論述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