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教學中應加強自學能力的培養論文
常常會聽見有些老師這樣說:“語文成績主要靠學生素質,平常教學中學生學與不學,老師抓與不抓,教學結果都沒有什么兩樣。學語文還不如讓學生多用點時間學英語和數學。”這話表面聽來挺有道理,其實是極不正確的。因為在教學中如果注重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其實提高成績并非想像的那么難。在平常的閱讀教學中,我就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注重了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一、教會學生方法,使學生能自學
《學會生存》一書中曾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由此看來,學會學習遠比學到死的書面知識更重要。為教會學生自學,我讓學生做到三“會”,即會讀書、會設疑、會遷移。
會讀書:現在的學生,因用在看電視、打游戲上的時間多,看書的時間較以前的學生大大減少,很多學生讀文章時養成了一種有口無心、不求甚解的習慣。為解決這一問題,我給學生提出了讀三遍的要求,形象的稱之為“從山腳到山頂,再從山頂到山腳”。第一遍閱讀,要求一句一句的讀,初步感課文,解決文字上的障礙,有如在山腳行路,雖不見全貌,但是上山不可少的一步。第二遍閱讀,要求一段一段的讀,知道并概括出每一段的內容,弄清文章的主要內容,找出自己最欣賞的段落。這有如在山頂鳥瞰全山,既能看清山的大致特點,又能找出了最值得看的地方。第三遍閱讀,對自己找出的最欣賞的段落進行賞析,說出欣賞的理由。這等于是由山頂到了學生自己認為的全山中景色最美的地方,想說的話自然就多了。經過三讀之后,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定的理解,討論中學生自然就不會無活可說了。
會設疑:顧頡剛先生在《懷疑與學問》一文中曾說:“我們不論對于哪一本書,哪一種學問,都要經過自己的懷疑:因懷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別是非;經過“懷疑”“思索”“辨別”三步以后,那本書才是自己的書,那種學問才是自己的學問。否則是盲從,是迷信。”這段文字說的很好,我們只有鼓勵學生敢于設疑,敢于在無疑處提出懷疑來,學生的求知欲才能被激活,潛能才會等到挖掘,學生的興趣才可以得到保護。其實,教師引導學生釋疑的過程,就是最好的師生互動過程,也就是真正的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學到很多書本上所學不到的東西,尤其是嚴謹求實、不畏權威的學術精神。
會遷移:所謂“遷移”,指將文中的知識和已有的舊知、生活的經歷相結合,驗證課本知識的正確性,用課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我常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來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①通過縱向、橫向聯系求同或求異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②結合課文內容適當地開放課堂,讓學生整理知識結構中固有的知識,引用名言名句或身邊實例來幫助理解課文;③選擇與所教課文的意蘊相一致的文章,通過比較閱讀,達到遷移知識,形成能力的目的;④加強思維訓練,讓學生在知識的遷移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力。
二、注重課堂實效、加強能力培養
現在的初中學生,所學科目多,教材難度大,我們只有抓住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上形成能力,自學能力的培養才不會是一名句空話。為達到這一目的,我一直遵循這樣的原則:可講可不講的,堅決不講;學生能做的,老師一定不講;學生不能做的,師生一起做。這樣,老師就能在精講課文后,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鉆研,去探索,去開拓,去感受收獲的喜悅。 我認為,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的關鍵作用不是講懂內容,傳授文章所講的知識。只要能用有效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點燃他們希望的燈火,啟發他們大膽質疑、釋疑,激起學生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內心感受的欲望,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等都得到提高,讓他們享受到自學的樂趣,感受到自身能力提高后的自信。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力求教法多變,可適當的開展一些語文活動,如:對對聯,成語接龍,課文新解,讀文章標題,猜后文內容,續寫結局等等,如此既可增添課堂情趣,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促使學生自己去讀課文,收到更好的效果。效果自不待言。總之,只要語文教師大膽的把時間交給學生,有效的加以引導,學生的自學能力就一定能提高,語文素養就一定能上到更高的臺階。
三、落實課外拓展,感受自學的快樂
語文具有實踐性強、應用廣泛、學生易于接受的特點,教學中只要在課外活動上多作思考,對提高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是大有幫助的。在課外活動的設計上老師若能做到精心設計,形式多樣,內容有針對性,如開展專題講座,講演、辯論、影視評論、課本劇表演、墻報、板報,調查報告,讀書交流等活動。這樣,就能促使學生圍繞所確定的主題去查找,閱讀,理解和運用有關知識,從而豐富學生知識,訓練學生能力,更使學生在各方面得以鍛煉的活動中體驗一自學帶來的快樂。其實,在課外活動的的組織上,只要老師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處處由教師發號施令,甚至包辦代替,不束縛學生的手腳,使其養成依賴思想,這樣的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自學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鉆研精神、創造精神。
四、長期堅持,培養習慣
“教學的本旨在于養成能力,形成習慣,且使學生終身受用之。”葉圣陶老先生早就啟迪我們,自學能力的培養還必須注意習慣的養成。學生缺乏自學能力,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甚至是讀書習慣。自學能力的提高離不開教師對學生良好的自學習慣的培養。為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他們年齡特點和已經具有的習慣,有的放矢,要求學生養成認真預習的習慣(解決字詞障礙,劃出疑難語句,記錄瞬間感悟),認真聽課的習慣(記好課堂筆記,思考課堂問題,表達個人看法,結合實際拓展),認真作業的習慣(獨立思考,工整書寫,準確表達),認真鞏固的習慣。要求他們堅持講普通話,堅持每天用一定時間讀課外的書籍,堅持寫讀書筆記。只要加強習慣培養,讓學生習慣成自然,語文教學的效果就一定能有質的飛躍。
總之,在初中閱讀教學中,只要能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有的放矢的采取有效措施,教會學生自學的方法,注重課堂的實效、加強學生自學能力培養,持之以恒的加強自學習慣的培養,語文學與不學都一個樣的謬論自會不攻自破。
【語文教學中應加強自學能力的培養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教學中自學能力的培養04-30
在語文教學中應加強語感培養04-28
加強語文教學中口語能力的培養05-01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05-01
淺議數學教學中自學能力培養04-29
淺談生物教學中自學能力的培養04-29
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04-26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04-30
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嘗試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