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語文教學與人文素質教育的論文
語文同時具備了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和知識性等特征。語文教學蘊含了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其課程內容涵蓋了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人文關懷教育等,是開展人文教育的有效載體。我國著名語文教學專家于漪對此有著深刻的理解:“學語文就是學做人,伴隨語言文字的讀寫聽說訓練,滲透著認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筆者在工作中,感受到學生對折射人文精神光芒的教學內容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中稍加引導,就能夠引起學生的共鳴,產生很好的教化效果。這也正是中等職業學校利用語文教學進行人文素質教育的優勢的具體體現。
1 在課程設置上突出人文素質教育內容
與專業技術課程相比,中等職業學校的語文教學課時較少,而要在有限的課時內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就要求教師必須精選教學內容,自由靈活地把握課程資源,必要時還可以打破原有教材的邏輯順序,對教學內容進行增刪或整合,做到有所取舍、突出精華。從人文素質教育的角度來看,筆者認為,語文課程應該選擇的內容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精髓、歷代經典文本及與現代社會息息相關的思想。比起高深的教學內容,通俗易懂且意味深長的內容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倘若語文教學只是一味清高地追求超越現實的精神境界,必將導致學生的反感和不理解,更談不上人文素質的培養。中職語文教學所選用的教材應該是獨立且完整的,具有嚴密的邏輯性,而非各種文本材料的拼湊。宜選擇名家教材,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需要嘗試開發校本教材。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通常都會有一雙善于發現學生興奮點和刺激點的眼睛,而如何豐富語文教學內容,將這些興奮點和刺激點轉化為人文素質培養的契機則是對教師工作所提出的更高要求。譬如,在講授《荷花淀》時,大部分的學生會對這段歷史故事本身產生濃厚的情趣,此時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去理解故事背后所隱含的高尚愛國主義精神和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學生的思想層次得以提高。沈從文的《邊城》,我們在欣賞作者描繪的風光秀麗的邊城的同時,更感受到這里的純樸的民情,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真誠、純潔的愛、感受到人性的真、善、美。《鴻門宴》一課,使學生在深深感嘆之中認識人格的悲劇對歷史人物的深刻影響。同時,我們可以通過教材中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讓學生受到中華傳統美德的教育。因為,傳統文化中隱含的許多難以言傳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精深含義,給后人以啟迪,給后人以廣闊的思維空間,讓他們去思考、去發揮、去開拓。能讓學生從這些傳統文化中感受其濃厚的人文氣息。除了課堂教學之外,教師還應該注重課后作業的布置,將其與人文素質教育相掛鉤,除了起到梳理知識、整理學習內容的作用之外,更應該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和探究,要求學生完成課外閱讀作業(包括詩歌、散文、戲劇、小說、新聞作品、應用文、文化論著等)、撰寫讀書心得也不失為培養其人文素質的好方法。
2 教學方式與方法講求靈活多樣
教學方式與方法單一、呆板是導致學生失去學習動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職語文教學都是采用極其傳統的教學方式,很多教師在教學中照本宣科,“為了教而教”,語文教學課程顯得枯燥乏味,導致不少學生對語文課程失去了興趣。要通過語文教學達到實施人文素質教育、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目的,就必須改革老舊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根據語文教學的特點不斷創新、不斷摸索,尋找適合中職語文教學內容的、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筆者所執教的中等職業學校,近年來在語文教學方式和方法創新領域做出了積極而有益的嘗試,鼓勵和指導語文教師根據課堂內容,將談話法、討論法、辯論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表現式教學法、欣賞性教學法、專題講座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教學方式和方法運用于語文教學當中,使語文課堂登時鮮活起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取得了相當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有的教師在教授文言文的過程當中,放棄了過去由教師主講和翻譯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是根據任務型教學模式要求,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并制定小組學習任務,由學生來主導文言文學習,教師從旁輔助,結果,所有的學生通過小組學習、自學、同學幫助和教師輔導很快就通讀并翻譯全文,不但激起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其對文章深層次的理解也比單純由教師講授要深得多,同時還積累了合作學習的經驗,可謂一舉多得。可見,中職語文教育的教學方式與方法的創新和靈活多樣對中職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有積極的影響。
3 重枧學生的情感體驗,增強師生互動,將語文教學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
人文素質教育其實是一種“美”的培養,實質上就是通過在教學過程當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以培養其健康的審美情趣、逐步健全其人格。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充分挖掘其情感因素,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師生間的互動實現師生情感交流,達到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操和高尚的情感的目的。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師身上所具備的優秀素質(如寬容的心態、開闊的胸懷、用于探索的精神、熱情真摯的行為、公平民主的作風、多學多藝的才能等)能夠對學生潛移默化,教師的言傳身教在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主導作用。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沒有生活體驗的人文素質教育是蒼白無力的。中職語文教學應該來源生活、貼近生活。正如教改專家姚竹青所說的那樣:“我所謂的大語文,是真語文,實語文,活語文;是貼近生活的人性語文,注重實踐的素質語文,體現智能的長效語文;是讓學生受益終生,享用一輩子的黃金語文!”因此,在語文教學當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在生活實踐中得到提升,使學生在課堂上的所學實現徹底內化。
4 要把語文訓練和人文素質教育和諧地統一起來
語文反映人類社會的事、情、理、志,表現民族精神、民族情操、民族審美情趣等,負載著豐富多采的文化。在語文訓練過程中如果如果理解了這些文化內容,就能更好地理解語言的表現力,更好地用語言表情達意,思想教育也就寓于其中。語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體現。縱觀古今,大凡優秀的文學作品,其輝煌之處,常常就是作家人格的偉大體現。因此,語文教學不能人為地把“心”、“言”割裂而談能力培養。“詩在詩外”,要培養優秀的“詩人”,首先要造就優秀的人格。語文老師,要根據自己的特長,利用選修課的拓展性,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基礎,對學生進行人文知識的基本訓練。如:書法、作文、誦讀、文學鑒賞、人物評傳、文化常識等,或側重于情感熏陶,或側重于健康人格的培養,或側重于審美情趣的引導。要利用課余時間組織讀書會、誦讀會、演講會、辯論會、文學社團,通過國學講座、讀書、討論、參觀、訪問、考察等方式積極開展活動,以此為根基,引導學生兼收并蓄了解和學習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創造學習的人文氛圍,使我們的人文教育既具有中國特色,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
總之,中職語文教學是中等職業學校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途徑。但是,不管采用何種方式,教師都應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個人的人文素養,以生為本,以人的發展為培養目標,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合理評價學生,積極營造民主、和諧、開放、合作、探究的教學氛圍。讓學生不斷從中華歷史燦爛的民族文化與堅韌的民族精神中吸收養份,從古今中外遺下的文化科學經典中借鑒優秀的精神文明成果,真正發揮語文教育應有的人文教育功能,有效引導學生認識自我、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人生,發揮人文精神的積極作用,使其不但能夠汲取有用的語文知識、掌握基本的語文技能,更能夠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道德修養及思想覺悟。
【淺談語文教學與人文素質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語文教學的人文化05-01
淺談外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論文04-30
淺談數學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的論文05-02
淺談語文教學論文11-11
淺談如何實施初中語文素質教育論文05-02
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分析論文04-30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教育04-30
淺談新課改的語文朗讀教學論文04-27
健美操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分析論文04-30
大學思政課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研究論文04-30